生产车间规划设计(经典)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经典)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经典)

目录

一、主要容简介 (2)

1、改善主要容 (2)

2、制约因素 (2)

3、推进方法 (2)

二、改善方法运用 (3)

1、生产车间整理、整顿 (3)

(1)整理: (3)

(2) 整顿: (4)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4)

(1)对人员的管理——OJT (4)

(2)对设备的管理——TPM (5)

(3)对物料的管理 (5)

(4)法、环管理 (5)

3、工序优化 (5)

4、设施布局优化 (7)

5、流程(排产、流水线设计)优化 (7)

(1)排产设计 (7)

(2)流水线设计 (9)

6、执行力的提升 (10)

三、各任务间的关系 (10)

四、管理上的其他问题 (10)

1、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10)

2、建立责任制 (11)

3、改善推进注意事项 (11)

五、进度安排 (11)

六、总结 (12)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

一、主要容简介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是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运用数学、运筹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进行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

1、改善主要容

我认为今后生产车间改善主要容如下:

(1)生产车间5S,三定,目视化管理;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3)工序优化;

(4)设施布局优化;

(5)流程优化[排产、加工方式(流水线)设计];

(6)执行力的提升;

2、制约因素

改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目标正确、领导支持;

(2)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坚决;

(3) 方法科学、操作人员支持;

(4)管理上的科学;

3、推进方法

改进永无止境,坚持先易后难、逐步、全面的推动改进工作,由粗到细,由细到精,进而精益求精。

二、改善方法运用

1、生产车间整理、整顿

当前我公司生产车间工具、物料等摆放还不够整齐,因此造成了准备时间、寻找工具等时间过长,因此改善初期,首当其冲的应该对生产车间进行整理整顿。

(1)整理:

将工作场所所有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

◇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

◇吧必要的东西分为:经常使用的和很少使用的,然后对其区分进行管理;

◇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

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误送;

图:5S管理的效果图

(2) 整顿:

◇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

◇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地标识。

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规定每类物品、工具的放置围,每日检查;整顿依据"3定"原则进行:定点、定容、定量。

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1)对人员的管理——OJT

所谓OJT,就是On the Job Training的缩写,意思是在工作现场,上司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下属、普通员工和新员工们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具体工作中,双方一边示讲解、一边实践学习。有了不明之处可以当场询问、补充、纠正,还可以在互动中发现以往工作操作中的不足、不合理之处,共同改善。也称为“职场培训”。

对人的管理依据选、育、用、留的思想来进行,即为:选出优秀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多能工,用他来管理生产车间中某条流水线或某几段工序;例如:选出某个手脚灵活、思维敏捷的操作人员,将其培育成对LK系列产品从烧录、装配、老化、校准、

检验、包装到入库所有加工工序都熟悉的多能工,用他来辅助管理LK系列的流水线或某几段工序。

(2)对设备的管理——TPM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修”。注意生产过程中利用设备空闲时间对设备进行检查、预防维修,同时也要注意改善维修: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①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②改进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③改善操作环境:通过5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设备事故;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也可使设置调整时间缩短。

(3)对物料的管理

对原材料进行”三定”管理,要努力做到,定位、定容、定量的管理。要做到对物料的”三定”管理,首先要确保供料准确、及时、来料质量合格,要做到需要物料时,有料可供,来料合格。

对成品半成品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避免因长时间堆积,造成生产周期过长或品质下降等。

(4)法、环管理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研究并确定采用整批流还是小批量流还是单件流还是CELL流。至于环境方面的管理,按照5S的要求进行。

3、工序优化

工序改善四原则:取消(E)、合并(C)、重排(R)、简化(S)。

①、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工作容,工作步骤,工作环节及作业动作(包括身体、手、脚和脚跟)。

②、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的动作。

③、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作业。

④、取消一切不必要的闲置时间。

合并(COMBINE):对工序图上的操作和检验项目,考虑相互合并的可能性,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予以合并。

①、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②、把几种工具全并为一种多功能的工具。

③、把几种分散的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

④、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重排(REARRANCE):对工序图上的作业序列进行宏观分析,考虑重新排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①、重新排列工艺流程,使工序优化。

②、重新布置工作现场,使物料路线缩短重排流水线工位,消除薄弱环节。

③、重新安排作业组的分工,使工作量均衡。

简化(SIMPLFY):既包括将复杂的流程加以简化,也包括简化每道工序的容。

①、减少各种繁琐工序,减少各种复杂性。

②、使用最简单的动作来完成工作。

③、简化不必要的设计结构,使工艺更合理,作业方法力求简化。

④、运送路线、信息传递路线力求缩短。

例如:对部分产品的校准与功能测试进行重排(合并),两道工序由原来两人或在两段时间完成的工作,改为由一个在同一段时间完成,达到了节省人力资源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图二:工序合并(连校带检)

又如:FM197B在装配过程中将所有端子都安装好并拧紧,在功能测试时,由于接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食品工厂设计-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设计:就是按工艺要求进行工厂设计,其中又以车间工艺设计为主,并对其他设计部门提出各种数据和要求,作为非工艺的设计依据。 2、非工艺设计:非工艺设计包括:总平面、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及自控、制冷、动力、环保等设计,有时还包括设备的设计,非工艺设计都是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和所提出的数据进行设计的。 3、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是对一个项目的经济效果及价值的研究。特点有先行性,不定性,科学性,法定性 4、竖向布置:就是与平面设计相垂直方向的设计,也就是厂区各部分地形标高的设计。 5、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频率。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观测总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以风向中心为中心描在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线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为一个形似玫瑰花样的闭合折线,这就是风向玫瑰图。 6、建筑系数: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 7、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露天场地、作业场地面积+辅助工程占地面积)÷场地占地面积×100%,能全面反映厂区的场地利用是否经济合理8、生产车间平面布置: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建成投产后的生产实践有很大关系,而且影响到工厂的整体布局。车间布置一经施工就不易更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车间布置设计以工艺设计为主导,必须与土建、给排水、供电、供汽、通风采暖、制冷设备、安装、安全、卫生等方面取得统一和协调 9、产品方案:又称生产纲领:它实际上就是食品工厂准备全年哪些品种和各产品的数量、产期、生产班次等的计划安排 10、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是从楼板或屋面以下用正投影法按比例(通常用1:50,1:100)绘制出设备的水平投影。用稍粗的粗实线表示,建筑轮廓尺寸用细实线表示。 11、采光系数:指采光面积和房间地坪面积的比值 12、变形系数:即轴测单位长度与实长的比值,对于Z轴的管线,变形系数亦有1/2、1/3或3/4的。对于画管路透视图的初学者,可取变形系数为1。 13、辅助部门:从工厂组成的角度来说,除生产车间(物料加工所在的场所)以外的其他部门或设施,都可称之为辅助部门。包括:生产性辅助设施、动力性辅助设施、生活性辅助设施及社会文化福利设施 14、公称直径:管子和管道附件的公称直径是为了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的方便,而人为规定的一种标准直径。就是常讲的通称直径或公称通径,用DN表示。 15、公用系统:是指与全厂各部门、车间、工段有密切关系的,为这些部门所共有的一类动力辅助设施的总称。对食品厂,这类设施一般包括给排水、供电、供汽、制冷、暖风等工程。 16、建筑模数M0:为了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建筑构件就必须是定型化、标准化、预制化的构件。即规定了建筑物的基本尺度,任何房屋的尺寸都必须是基本尺寸的倍数。基本尺度的单位叫做模数Mo,基本的模数Mo=100mm。 17、概算:是在建厂前的设计阶段中,计算出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费用。

果汁果酱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美汁源生食品有限公司 工厂总平面设计图

总平面设计说明书 1、总平面设计原则 总平面设计应按批准的设计说明书和可行性报告进行,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后,严格遵照设计文件要求布置设计,既要结合厂址自然条件围绕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又要注重技术经济性、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和留有发展余地。 2、总平面布置原则 2.1、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当地情况,在满足使用的要求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投资、降低造价,并应切实注意节约用地。 2.2、根据工艺及防火要求,将生产协作密切的车间组织在一起,力求做到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生产线路简洁、流畅,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的交叉。 2.3、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根据生产性质、动力供应、货运周转、卫生及防火等条件分区布置。并将有大量排出烟、尘及有害气体的车间,布置在厂区下风方向。 2.4、运输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前奏和继续,它是联系各生产环节的纽带,总图布置中做到合理布置人流、车流的运输线路,以利于生产线路的畅顺,减少能量消耗,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2.5、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并应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和交通运输的要求。 3、总平面布置 美汁源生食品有限公司东侧为226省道,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具有良好的建厂条件。厂区东西长130m,南北宽95m,总占地面积12350平方米。 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本着物流顺畅,便于管理,形式美观的设计思路,将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的中部,其它辅助设施、材料仓库、变电房及水泵房围绕生产车间设置,材料仓库设置在生产车间的西侧,靠近生产区主干道,方便原材料的运输。配电房设置在厂区的西北侧,靠近生产用房,节约能量消耗,在生产区的东侧设置一座锅炉房,远离综合楼,符合企业卫生要求,生活区和厂前区及生产区独立分开。整个生产区的生产车间及库房布置分区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厂区主要道路与每个车间之间道路相连形成环路,符合消防要求。 4、道路及绿化系统 作为现代化工厂,应使厂内、外交通运输相适应。厂区内道路系统的布置应有足够的宽度使运输车辆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每个车间,并形成环形路网。本项目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二种,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主干道宽10m生产车间之间次干道宽4~6m。道路、广场及硬化地面面积约3433平方米。 根据项目规模和总平面布置方案,为了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厂房之间、厂房与

厂区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图

两座450m3高炉工艺布置设计的体会 摘要对厂区内高炉、烧结、铸铁机及炼钢等工艺布置规划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认为采用皮带上料,导轨运输铁水罐, 关键词高炉工艺布置设计 随着炮声从耳边想过,巷道一点一点开拓,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或许一年的时光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不过是短暂的几十分之一,不应该太过留恋。但是,这一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可以用"意义非凡"四字来概括。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为一个技术员的艰辛和快乐,要成为一个好的技术员的痛苦和压力。在这异国他乡,我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倾注于工作中,把汗水洒在每一个不起眼的工作场面上。转身回顾这段时间,有过多少艰辛苦闷,有过多少寂寞孤独;也曾彷徨,也曾迷惘。而今再回首,如摩洛哥的天空,风轻云淡。这时正如张小娴所说,人生过渡时百般艰难,有一天蓦然回首已飞越千山。在工作当中,各位师傅孜孜不倦的指导,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各位领导亲切的关怀,使我有过多少感动和欣慰。这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温馨的回忆。 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体会,总的来说,收获不小,感触良多。 首先我非常感激我的前辈们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知识和经验。来到东茂矿业有限公司的这段日子里,在段工的的协助下绘

制东茂矿业有限公司的总平面布置图。面对自己从没有接触过的高炉工程,我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干嘛,自己该干嘛。我清楚的记得是段工给我讲述了一遍,让我初步明白了平面布置图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摆放布置的。就像小的时候拼积木一样,把它们一块一块拼在总平面图上。也让我对钢铁企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高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及它的结构布置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使得我在今后的布置图上有了不小的帮助。但毕竟是第一次真正做设计,我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在工作中慢慢的积累下,遇到困难在领导指导帮助下,让我了解每一块的作用,使我受益匪浅,也算是我工作中的一笔财富。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把时间都专注在布置总平面图上,一次次的移动复制,一次次的修改,我都记不起修改过多少次了!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改,让我明白:“事无巨细,必尽全力”,不论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必然会学到一些知识,必然会积累经验。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向别人讨教。一些老师傅的经验丰富,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常常能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或几个手势就能让我明白,这些非常值得我学习和领会,他们的丰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就是我学习的源泉,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我各个方面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高,这也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作为刚刚从事设计工作,没有经验,有很多的问题我都不懂。所以我就抱着不懂就要问的心态,虚心向每一位前辈请教,而大家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规范要点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 一、项目建设程序及工厂设计阶段的内容 项目建设的程序一般分三个阶段: (Ⅰ)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审批立项 (Ⅱ)实施阶段包括: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 (Ⅲ)效益考核阶段 根据项目建设程序,一个项目从申请立项到组织实施,其间需编制、申报和审批各种不同的文件。编制这类文件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工厂设计,它可以分为以下不同阶段和内容。 (1)编制、申报项目建议书。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也可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协助编制。陈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进度、投资结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等,即对建设项目作“轮廓”描述,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协助进行,并对工 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承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条件;市场调查和预测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落实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对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的措施;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设想;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结论和建议(叙述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以有对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所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分别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组织评估和审批。(3)进行初步设计。根据上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文 件。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一般为:设计依据;厂址和自然条件;工厂现状(新建厂略);生产纲领和产品;生产协作;工厂组成、面积和设备;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劳动量和人员;工艺(每个生产车间都必须分别叙述、自成章节);总图、运输物流与仓储;土建(各独立的建构筑物必须分别说明建筑和结构的要求有特点);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动力(包括各建构筑物内压缩空气、蒸气管道和敷设和高低压变配电所设计内容和电力外网布置);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总概算、经济分析;全厂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存在问题和建议。初步设计文件还包括各种必需的图纸,总平面布置图、设备明细表及概算、各车间及站房等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各动力管网布置图

生产车间设备布置

8.1车间布置依据 GBJ 16—19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1992(1999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TJ 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8.2车间布置原则 1.从经济和压降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但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 允许有所调整。 2.根据地形、主导风向等条件进行设备布置,有效地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 地(尽量采用露天布置及构筑物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3.明火设备必须布置在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设备的全面最小频率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 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中心部位,并在危险区之外。 5.充分考虑本装置(车间)与其他部门在总平面布置图上位置,力求紧凑、联系方便、缩 短输送管线,达到节省管材费用及运行费用。 6.留有发展余地。 7.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要求、防腐蚀措施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8.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集中处理。 9.设置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应错开。 10.设备布置应整齐,尽量使主要管架布置与管道走向一致。 8.3 反应工段车间 8.3.1车间整体布置 厂区平面布置采用L形布置,采用钢架结构,分两层布置,每层高5m,楼顶为平台。便于总平面图的布置,节约用地,有利于设备排列,缩短管线,易于安排交通出入口,有较

多可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墙面。 车间长为30m,宽为20m。根据流程方向,反应设备围绕厂房分布。车间内建两层操作平台,地面建有休息室、维修间,控制室。考虑到压缩机在正常操作时震动较大,故将其设置在较低楼层,远离立柱。 8.3.2各类设备布置 1加热炉 加热炉为原料混合物提供初步加热,温度较高,周围散发热量。故离可能散发可燃性气体的塔罐有一定的距离要求。我们设计的安全距离为18m,这样可以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加热之后的原料混合物均用保温管道输送。 2丁烯蒸发器 丁烯蒸发器将另一部分原料混合物加热,加热后的原料与加热炉加热过的原料混合。通过阀门调节进入蒸发器的流量,调节原料的反应温度。蒸发器体积较小,故将其放置在反应工段车间第二层,并与车间墙壁和其他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维修空间。 3混合器 加热后的原料混合物进入混合器,使其充分混合。此工段有三台混合器,分别为一段混合器,二段混合器,三段混合器。为了便于维修,并充分利用压力能,将其放置在一起,装置在车间的第二层。 4反应器 原料混合物反应发生在反应器中。此工段有两台反应器,分别为一段反应器,二段反应器。反应器类型一样,并排布置,并放置在蒸发器旁边,保证反应进行的连续性,减少了管道输送时的热量耗散。塔罐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和维修。 5 换热器 (1)冷凝器是把塔顶的气相进行冷凝,提供塔顶的液相回流,采用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置在距塔底约10m高处,第三层平台。利用液体的自然重力作用回流进入二层的回流罐,降

车间平面布置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 1、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决定车间、工段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 2、重要性: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 3、依据: ①生产工艺流程图;

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极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④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 ⑤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 ⑥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⑦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⑧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4、组成: ①工厂组成: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仓库和堆场部分、三废治理部分、厂前区行政福利部分。 ②工厂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

生产、辅助、生活等三部分; 生产部分: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辅助部分:通风空调室、变电配电室、车间化验室、控制室等; 生活行政部分:其中包括车间办公室、会议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

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 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 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gmp车间设计规范

gmp车间设计规范 篇一:GMP洁净车间设计要求 GMP洁净车间设计要求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食品工业,新的洁净厂房的续建,车间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清洁生产的现代要求。 1,对周围环境的洁净厂房的建设不仅需要现代企业内部工厂和车间满足GMP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的工厂来满足特定的要求,所以在厂房的施工前的环境评估是必要的。 ,本厂建立评估区域是与植物识别的要求符合环保要求。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地区的空气质量;二是水资源质量评价的情况;此外,三通公路,水和电的供应情况。 评价的认识,提出了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周围的新鲜空气的建设要求的空气质量,通过空气过滤净化空气,无污染,粉尘少。 水资源,地表水的评价,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地下水质量。自来水生产企业使用,但在一些地方没有水,必须采取地下水威尔斯或水,当地的水质情况应确定,为了考虑水处理厂。

路径的评价,工厂周围的地区,水和电的供应情况。 对的冲击影响评估的评估,对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更加重要的环境净化厂的建设。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空气,水,噪声。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生产厂的排放,被视为满足当地的标准,但也在风中不能建在城市居住区应远离居民区。 对水资源的生产工厂污染水资源的影响评估不能建立在水资源的上游或水库附近的一个住宅区,如地下水,河流,城市居民。了解和方向的情况下,当地的污水排放标准,处理后。 噪声严重的生产厂必须远离城市居住区。 2.洁净区实现定点监控 洁净区是制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区域,作为环境和着装高要求的管理区域制约着洁净区生产管理的受控化和可监控化。现有条件下洁净区监管主要依赖于国家法规的强制性、企业管理的体制性和生产员工的自觉性。 一个洁净室一般只能安装一个半球型的摄像头来实现洁净区的监控,但洁净室的操作员行为,设备,生产操作过程等都需要进行监管,单个半球型摄像头无法完成洁净室全

食品工厂设计——第三章第七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第六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 (1)配置厂房; (2)排列设备; (3)确定车间的长、宽、高和结构型式; (4)确定各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2.生产车间布置的重要性 (1)车间布置影响着生产的正常顺利进行。如:设备的操作维修不便;人流、货流紊乱;动力介质不正当损失;增加输送物料的能耗;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引起成品污染损失等。(2)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而细致的设计内容。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操作、设备维修和安装知识,而且要具备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布置时,要提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生产工艺图; (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3)设备资料,包括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4)公用系统耗用量: 供排水、供电、供热、供冷、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 (5)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等; (6)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7)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他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关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等; (8)国家、行业有关方面的规范资料。 三、食品工厂车间组成 ?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人员完成 ?辅助车间 ?动力车间配套专业人员承担 ?仓库和堆场 ?三废治理 ?厂前区行政管理以及福利设施 四、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 (1)生产部分: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2)辅助部分:包括变配电、热力、真空、压缩空气调节站、通风空调、车间化验、控制系统、包装材料等; (3)生活行政部分:包括车间办公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五、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 (1)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 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考虑与其他车间或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发展前景等;(2)设备布置要尽量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来作安排: 特殊设备可按相同类型设备作适当集中,务必使生产过程占地最少、生产周期最短、操作最方便。如果车间是多层建筑,要设有垂直运输装置,一般重型设备最好在底层,

无尘车间设计规范要求(最全)

《 无尘车间设计规范要求(最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企业不仅同国内的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已还要跟国外企业展开更为广阔更为激烈的竞争,所以我们现在的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存。而在这种商业环境下,洁净技术将被我们越来越重视,因为洁净厂房不仅能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对产品的质量、精度、成品率、稳定性等都有显著作用。 " 一、无尘车间设计的相关政策方针 无尘车间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必须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节约环保等要求。洁净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测试、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二、空气洁净度等级 无尘车间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验,应以动态条件下测试的尘粒数为依据。洁净厂房空气洁净度的测试,应符合如下表规定: ;

注: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厂房内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以保证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三、无尘车间总体设计 ¥ 无尘车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需要、经济等比较后确定: 一、应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 二、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三、应布置在厂区内环境清洁、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 | 四、还有洁净厂房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有烟囱时,洁净厂房与烟囱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烟囱高度的12倍,洁洁厂房与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米。洁净厂房周围应进行绿化,可铺植草坪、种植对大气含尘农度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树木,并形成绿化小区。但不得妨碍消防操作。 四、无尘车间噪声控制

年产3000吨膨化食品工艺设计并绘制车间平面图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作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题目年产3000吨膨化食品工艺设计并绘制车间平面图 天然薯条是利用薯加工后废弃的薯头及壳,经除杂、清洗、烘干后直接粉碎至80-100目大小颗粒,以一定的比例与大米、玉米混合后,通过挤压膨化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制成薯味浓郁的休闲小食品,其蛋白质、钙、磷等物质含量较高,与一般市售薯条相比具有风格独特、营养丰富、薯味纯正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技术指标 以生产薯条为主,少部分生产薯片。 1、生产规模:年产3000吨。全年生产,没有季节性。 2、生产品种:以普通产品为主,产品应达到卫生标准。 3、原料配方及全年用量 大米150吨(50%)、玉米80吨(17%)、植物油70吨(12%)、薯粉62吨(8%)、葡萄糖60吨(7%)、食盐8吨(0.8%)、调味料40吨(6%)

调味料配方 盐15糖28味精13I+G 0.4博邦9361薯粉25薯肉精油0.7辣椒红色素0.1干贝素1.0HVP3博邦9319鸡粉5麦芽糊精9抗结剂0.4 4、定员 管理人员(厂长、财会、班长、科长、供销) 30人 原料库(保管、配料) 100人

成品库(配货、发货) 80人 生产工人 2000人左右 辅助工人 500人左右 根据实际可进行添补或裁员 二、主要设备 单螺杆挤压膨化机6台、 切割机2台 隧道式烤炉2台、 调味机4台 粉碎机4台 立式充气自动包装机6台 三、工艺流程 大米、玉米→粉碎至40目颗粒→加薯粉→混合→调湿(食盐溶于水中)→挤压膨化→切割成型→烘烤→喷油、调味→包装→成品 四、操作要点 1、原料精选:大米(粳米)、玉米无虫蛀霉变,玉米在粉碎前先除

SMT生产车间布局方案

2016.04.29 SMT生产车间规划事项

目录 1.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3) 1.2 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 ..3 2.车间布局 2.1细节要求................................................................................................ . (4) 2.2 车间布局........................................................................................ . ... ... .5 3. 工作条件 (6) 3.1 电源 (6) 3.2 供电线缆 (7) 3.3 电气控制箱 (7) 3.4气路配置 (7) 3.4气管 (7) 3.5压缩空气 (7) 4.安装条件 (8) 4.1 温度.......................................................................................................... .8 4.2 湿度 (8) 4.3 空气 (8)

5. 地面条件 (9) 5.1 地面强度 (9) 5.2 地面材料 (9) 6. 费用 (10)

1. 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生产中心一楼车间长度是44米,宽度为27米,总面积为1152平方米(不包含工装治具房),目前厂车前间面地为普通的水磨石地面,且没有建立起防静电系统,无法满足SMT 车间的防静电要求,车间预留两个接地端子,后续可以建立SMT 车间的静电防护系统。车间无调空和加湿设备,无法满足SMT 车间对温湿间控度制的要求。目前2条线备用车间电力充足,够满车足车间所有设备的电力需求。车间进入部分规划为后续的线边仓库,实现物料的快速配送。 1.2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车间前期规划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尺寸示意图如图所示: 生产设备最大的宽度为1.6M ,总长度为18米,依据SMT 标准的配置,如图所示: 5.6M 1.6M 1.5M 1.5M

车间规划和布局要求,工厂管理必备!

车间布局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布局设置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围绕作业员设计工序流动,最终的目的是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达到最小化、使车间透明化、消除经验式的管理弊端,使空间和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1 车间布局的依据 ①生产工艺流程图; 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④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⑤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⑥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02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

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 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 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 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 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 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④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

车间平面图制作指导书

1. 目的使所编制的平面图达到统一化、规范化,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生产车间的整体布局, 特别是生产车间生产过程流程的安排及物流情况,方便生产的布置、组织及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车间平面图的编制 3. 定义 车间平面图:即与产品的装配、加工过程直接相关的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平面布置图。 4. 职责 职责内容责任部门 生产部、质量部车间平面图的规划布置生产部车间平面图的编制、修订 生产部车间平面图的实施 5. 程序细则编制车间平面图的目的5.1 将整个生产车间的布局以文件的形式给予明确。(1)合理地利用空间组织生产,减少空间的浪费及不必要的空间占用。(2) )减少在制品不必要的运输和存储时间,保证物流的有序流动。(3合理地布置部门、车间(包括生产流水线、在制品临时存放区、通道、 4()安全设施等等)、仓库等,以方便生产及管理。车间平面图的编制5.2 车间平面布置图的编制由生产部在生产过程流程图编制完成并评审通过后 1()编制,生产部、质量部等部门协助生产部完成。 根据工艺过程流程并结合工厂现有的生产空间和相类似产品生产的车间平 2()面布置图,将实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平面图的形式给予明确。 车间平面图中,生产过程的安排,必须有利于各零部件生产线与装配线之3() 间的衔接,有利于各相关生产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在制品的合理流动,有利. 于缩短原材料及在制品、半成品的暂存时间,有利于缩短实现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并能有效地利用空间组织生产。 (4)车间平面图中,应力求组织好与生产现现场有直接关系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与生产现场间的位置关系,以便对现场进行管理和提供帮助。 (5)车间平面图以平面图的形式,用图形、符号、语言等描绘出车间平面布置图,各种设施应尽可能用通用符号表示。 (6)车间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各条生产线及生产线上的工位名称以及重要的机器设备名称、在制品临时存放区、原材料临时存放区、不良品废品临时存放区、通道、安全设施等等。 5.3 车间平面图的修改

车间布局设计说明书

《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说明书》 设计题目: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0 8 数控 3 0 4 学号:2 0 0 8 1 0 3 3 4 1 9 设计人:秦巍 指导老师:唐新民 日期:2010.12.1—2011.3.4

目录 (1) 前言 (2) 车间设计布局指导书………………………………………...第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总结及体会……………………………………………. 机床设备………………………………………………………….. 建筑场地图………………………………………………………. 设备型号及平面图………………………………………………..

通过3年专业的学习数控技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时,学校还要给予我们最后一项考核来检验我们3年以来学习的综合知识。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考核我们在大学3年以来所学的一个综合测试,它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对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完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提高: (1)首先,在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取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自我的动手能力。

(2)然后,通过专业的学习加以利用,理论跟实际结合; (3)最后,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2)主要以课本知识与专业手册和理论的联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设计图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让阅读者一看就懂你的设计内容等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重点一览

绪论 一、相关定义 1、产业与社会分工: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加工业(食品工业);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业 2、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2009年GDP达到335353亿人民币 3、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构成:国家税务、地方税务 征收: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财政部门 二、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1、食品产业分类:4大类,24中类,53小类 (1)、食品制造业:制盐业、制糖业、糕点糖果业、乳制品、罐头业、发酵制品、调味品、淀粉、豆制品 (2)、农副食品加工业:农产食品加工 (3)、饮料制造业:软饮料、白酒业等 (4)、烟草制造业:烟草加工 结构布局: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沿海快,中西部薄弱 3、努力方向: (1)、符合国际食品健康发展趋势,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 (2)、努力里扩大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食品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 (3)、食品企业注意可持续发展,“三废”达标排放,资源综合利用; (4)、形成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三、设计工作任务和内容: 1、基本任务:体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分为总体设计和局部设计 2、内容:参加建设项目的决策——编制各个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进行总结 四、食品工厂设计特点与内容 1、设计特点: (1)、政治、经济、工程、技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应用; (2)、原料来自第一产业,设计时兼顾农产物料的季节性和时效性; (3)、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方便操作、保障卫生环境为中心; (4)、经济合理性; (5)、技术先进性与合理性 2、设计内容: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动力设计、给排水设计、通风采暖设计、自控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作者:————————————————————————————————日期: ?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 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regulation of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mp车间设计规范

gmp车间设计规范 篇一:GMP吉净车间设计要求 GMP吉净车间设计要求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食品工业,新的吉净厂房的续建,车间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清吉生产的现代要求。 1,对周围环境的吉净厂房的建设不仅需要现代企业内 部工厂和车间满足GMP勺要求,与周围环境的工厂来满足特 定的要求,所以在厂房的施工前的环境评估是必要的。 ,本厂建立评估区域是与植物识别的要求符合环保要求。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地区的空气质量;二是水资源质量评价的情况;此外,三通公路,水和电的供应情况。 评价的认识,提出了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周围的新鲜空气的建设要求的空气质量,通过空气过滤净化空气,无污染,粉尘少。 水资源,地表水的评价,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地下水质量。自来水生产企业使用,但在一些地方没有水,必须采取地下水威尔斯或水,当地的水质情况应确定,为了考虑水处理厂。 路径的评价,工厂周围的地区,水和电的供应情况。 对的冲击影响评估的评估,对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更加重要的环境净化厂的建设。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空气,水,噪声。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生产厂的排放,被视为满足当地的标准,但也在风中不能建在城市居住区应远离居民区。 对水资源的生产工厂污染水资源的影响评估不能建立在水资源的上游或水库附近的一个住宅区,如地下水,河流,城市居民。了解和方向的情况下,当地的污水排放标准,处理后。 噪声严重的生产厂必须远离城市居住区。 2.洁净区实现定点监控 洁净区是制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区域,作为环境和着装高要求的管理区域制约着洁净区生产管理的受控化和可监控化。现有条件下洁净区监管主要依赖于国家法规的强制性、企业管理的体制性和生产员工的自觉性。 一个洁净室一般只能安装一个半球型的摄像头来实现洁净区的监控,但洁净室的操作员行为,设备,生产操作过程等都需要进行监管,单个半球型摄像头无法完成洁净室全部的实时监控任务。半球型摄像头位于天花板,清洁不便,存在多处卫生死角;特别是在产尘量大的洁净室,每次生产完都要清洁,非常不方便。这些都制约了洁净区多点、定点监控的布置。 如何对洁净区的人流、设备状态、人员操作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使洁净区实现非现场的远程监管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