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探究活动二

(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

不等式x

3

2

> 50的解?

问题4

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

3

2

> 50的解:

76,73,79,80,74. 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探究活动三

(三)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题: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的步骤答

解:

三、尝试应用

1、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3 > 6的解?哪些不是?

-4,-2. 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基本不等式课例反思

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的“基本不等式 —— a b Jab ------ ”。下面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记录下来,愿与同行研讨。 2 — a b “基本不等式、ab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它 2 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 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 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 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提炼、完善基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自己分析证明方法, 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能力; 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进一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 - b的证明 2 过程。 教学难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5分钟)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华罗庚先生的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 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开场白:华罗庚先生有数学家的睿智、诗人的浪漫。同学们请说出华先生的这首诗表达 的思想。 生:“数形结合百般好”。

师:今天我们一同来体会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思想,尽快进入数学情景;为本节课问题 的探究指明方法,做下铺垫。给学生留下疑问,“我们要运用数形结合研究什么问题呢如何 运用数形结合来研究问题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将要出现的探究问题充满期待。 (多媒体展示)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师: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这是大会的会标,其中的图案大家见过么生:见过。这是赵爽弦图。在初中曾用它证明过勾股定理。 师:我们还能在赵爽弦图中探究出什么信息呢 (多媒体展示) 问1 :同学们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见过这个图形吗 问2 :在此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 问3:若我们设图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x、y,你能用x、y表示四个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和吗你能用x、y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问4 :根据图形,比较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的不等关系,写出不 等式。 设计意图: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的赵爽弦图作为导入素材, 可使学生有熟悉的感觉,乐于探究新的知识。以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下 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若以教材的安排,以..a . 、、b分别代替a、b,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四个问题的设置,便于学生层层深入的研究,使研究方向更明确。 第二环节:(10分钟)学生探究、尝试解决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写出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适当时刻, 建议学生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学生在小组内部对比结果、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全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努力探究的精神。 师: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研究成果。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出x2 y2 2xy,也可能写出x2 y2 2xy。 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没有可能相等相等时,图形产生了怎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课案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课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复习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②进一步提高对不等式(组)的理解。 2.能力目标:①渗透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复习法,练习法,小组讨论,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三、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2.能用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转化思想的运用。 五、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①不等式内容的安排是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②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是生活中重要的数量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是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奠定基础。③要求学生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师: 教师提问,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生:学生根据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的回忆,回答问题并说出判断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为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做好铺垫。 问题二:若x>y,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x+2>y+2 (B)2x>2y (C)-x>-y 师: 教师提问,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生:学生根据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的回忆,回答问题并说出所用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练: 1.已知a < b < 0,则不等式组x<1-a的解集是() A x < 1-a B x >1-b C 1- b 无解 师: 教师提出问题。 生:学生分组讨论。 师: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教案 (1)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与()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与()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用数轴来表示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提问】正数的绝对值什么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零的绝对值是什么举例说明【概括】 【不等式的代数意义及几何意义】 学生活动 口答:代数意义 几何意义 |a|的意义是a在数轴上的相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设计意图 绝对值的概念是解与()型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为解这种类型的绝对值不等式做好铺垫. 【不等式的性质】: ①若a>b ;c∈R 则 a+c>b+c ②若a>b ;c>0 则 ac>bc ③若a>b ;c<0 则 ac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为 【设问】解绝对值不等式,由绝对值的意义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它的解吗这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怎样表示 【质疑】的解集有几部分为什么也是它的解集 【讲述】这个集合中的数都比-2小,从数轴上可以明显看出它们的绝对值都比2大,所以是解集的一部分.在解时容易出现只求出这部分解集,而丢掉这部解集的错误. 画出数轴思考答案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表示为,或 2、自主演练:解下列不等式 1) | x | < 4 | x | < -1 | x | ≤ 0 2) | x | > 4 | x | > -3 | x | >0 3、抽象概括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答案:{ x | -4 < x < 4 } Ф 答案:{ x | x>4,或x<-4 } R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⑴(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分析、评价 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集之后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若某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时,如何去确定这个数的取值范围,这就是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个数所能满足的条件不止一个的问题,这就要用到不等式去确定其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通过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进行比较,?抽象 出这二者中的异同,由此理解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 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 式组这些概念,?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1.在数轴上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2.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关键类比不等式及方程组得出相关概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策略教法选择情境教学、类比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学法引导 不等式的解集已经在前一节中学习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若由 多个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确定呢?不等式的解集可 类比方程的解进行求解,是否不等式组的解与方程组的解也类似 呢?因此学生就会进行类比,进而可得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 课堂组织 形式 游戏活动、分小组教学. 教具媒体 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课时 课型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讲授六、教学过程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方案

3.4.1基本不等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 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 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 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 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 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

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 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 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 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 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 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 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 不等式 2b a a b + ≤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备课

街道中学活页教案单元备课 第( 6)单元年级七学科数学单元名称实数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然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为进一步讨论不等式的解法,接着讨论了不等式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简单的不等式。在此基础上,教材从一个选择购物商店问题入手,对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三角形三条边的大小关系,引进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并讨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4、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在利用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糸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是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9.1不等式………………………………………………………4课时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式分析比赛……………………… 1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 教学措施和方案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单元检测分析总结

最新高中数学-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教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掌握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三.教学重点: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等价转化为一元一次(二次) 不等式(组),难点是含绝对值不等式与其它内容的综合问题及求解过程中,集合间 的交、并等各种运算.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是指数轴上点x 到原点的距离;12||x x -是指数轴上12,x x 两点间的距离 2.当0c >时,||ax b c ax b c +>?+>或ax b c +<-,||ax b c c ax b c +?∈,||ax b c x φ+?-<<,|| (0)x a a x a >>?>或x a <-.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 (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 (三)例题分析: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4|23|7x <-≤;(2)|2||1|x x -<+;(3)|21||2|4x x ++->. 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4237x <-≤或7234x -≤-<-,∴原不等式解集为17[2,) (,5]22--. (2)原不等式可化为22(2)(1)x x -<+,即12x > ,∴原不等式解集为1[,)2+∞. (3)当12x ≤-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124x x --+->,∴1x <-,此时1x <-; 当122 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124x x ++->,∴1x >,此时12x <<; 当2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124x x ++->,∴53 x >,此时2x ≥. 综上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1,)-∞-+∞. 例2.(1)对任意实数x ,|1||2|x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3)-∞; (2)对任意实数x ,|1||3|x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4,)+∞. 解:(1)可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或|1||2|y x x =++-的图象或者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1||2||1||2||12|3x x x x x x ++-=++-≥++-=得|1||2|3x x ++-≥,∴3a <; (2)与(1)同理可得|1||3|4x x --+≤,∴4a >. 例3.(《高考A 计划》考点3“智能训练第13题”)设0,0a b >>,解关于x 的不等式:|2|ax bx -≥.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ax bx -≥或2ax bx -≤-,即()2a b x -≥①或2()2a b x x a b +≤?≤ +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年级 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9.3.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过程与 方法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 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理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一)导入新课 动手解一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①0.53x < ②21x x ->- ③321x x -<+ ④541x x +>+ (二)讲授新课 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 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吨不足1500吨, 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分析:若设需要x 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两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与方程组类似,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得到: ?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同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一练:由“温故知新”可知: (1)?????<>+22 13 12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2)? ??->++<-1424 23x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______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尹媛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但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学习时可以类比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说出一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②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利用班上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比高矮。请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矮的同学站在桌子上”,“高的同学站到楼下一楼”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比较高矮。问题1:怎样比才公平?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当两位同学同时增高相同的高度或同时减少相同的高度时,比较才是公平的,高的同学仍然高,矮的同学仍然矮,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对能自己参与的活动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两个量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 活动内容: 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1) 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2) 等式的基本性质1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 b c a b a ±=±∴=, ,那么不 等式的基本性质1是什么?先猜一猜。 (3) 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会怎样?请举几例试 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4)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字母 可以表示为:c b c a c b c a b a ÷=÷?=?∴=,, ,其中0≠c 。对应的 大家能不能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什么呢? (5) 例如:如果比高度的两个人不是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高度,而是成倍的增 加(或缩小)自身的高度,结果又会怎样? (6) 例如:商场A 种服装的标价高于B 种服装的标价,如果都打八折出售,那么 还是A 种服装价格高。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能得到一个什么类似 的结论? (7) 如果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教不等式这一章,起步时总会小看它,认为只要加强和等式及方程的类比,学好这一章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每每都没有忘记采用二者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岂不都还算顺利,而进行到不等式的应用,解决不等式中的参数问题和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时,学生总会出现比较大面积的学困现象,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一考试也会成绩平平。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以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规律都很透彻地讲清楚了,谁知学生并没有明白。什么原因,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教师总是主观上认为学生应该学好了等式性质,能很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熟练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很多学生淡忘了,或者学方程时根本就没有学好,由于没有坚实的“一”,老师希望能从二者的类比中反出“三”来,显然为难了学生,必然会出现让老师失望的结果。 其次,老师心情过于急切,总想一下子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尽快传授给学生,往往会在学生缺少足够的训练,缺少自己对问题规律性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者就急匆匆地将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组、求特殊解,解决参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抛了出来,变成了活生生地灌输,往往教师课堂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好学的也只是生硬记住了方法和规律,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应用,谈何容易?更何况,大批学生对灌注的方法理论还没留下多少痕迹呢?

其三,课堂教学和考试在标高上出现了较大差异,所学到的解决比较浅显的问题的经验,一下子解决问题条件更隐蔽,信息更复杂,知识考查更灵活,难度更深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总会造成思考中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考不出好成绩自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不等式这一章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会解决以下几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从第一节课起,就要结合新课讲授,有意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范例讲授,并要有意识地安排针对训练,不要指望学生自己能利用基本的知识去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关键点都明白是性质三的理解和应用,怎样将这一重点和难点强化肯定要讲究方法。我想不管有多么多的方法,有效途径无外乎强化记忆,针对性强化训练,尤其是对含有字母的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能力训练。数字向字母的拓展在哪一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上都是一个难点,老师说字母就是表示数的,和数字一样的处理,课学生就是认为太不一样了。常常是具体数字的问题一学就会,一变成字母就傻眼。知识传授时及时对规律进行字母化的符号表示,多组织几轮训练可能对问题突破有一定帮助。字母的抽象性是一道横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渡中一道坎。这个问题怎样突破很有研究的价值,我目前是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难点的好方法。 二是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求它们的特殊解。这个属于纯粹的解法问题,求特殊解只是在求出解集后将特殊对象罗列出来即可,这一类问题主要看计算功底,是全章学习的基础,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当堂当面的过关训练,力求人人过关,计算能力薄弱的要贯穿始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会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脑筋: 水果批发市场的梨每千克3元,苹果每千克4元,小王购进50千克梨后还想购进些苹果,但他只有350元,他最多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思考: 1、买梨子用去的钱和买苹果用去的钱以及身上有的350元钱有什么关系? 买梨子用去的钱_____买苹果用去的钱_____身上有的350元钱. 2、若设他买了x千克苹果可以列出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特点呢?(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这样的不等式叫什么不等式?你认为呢? 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____的不等式叫_______不等式. 4、请你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5、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你猜想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怎样求出小王最多能买多少千克苹果呢?只需要解上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基本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的研究,本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具有条件约束性、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等的特点; 2、本节主要学习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为选修4-5进一步学习基本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也是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 3、在学习了导数之后,可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但是,借助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特殊类型的最值问题简明易懂,仍有其独到之处; 4、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地位不仅特殊,而且重要,它与高中数学很多章节都有联系,尤其与函数、方程联系紧密,因此,不等式才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有时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等式的性质和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没有系统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尤其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以前接触较少; 3、对于最值问题,学生习惯转化为一元函数,根据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解,对于根据已知不等式求最值接触较少,尤其会忽略取等号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探究的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案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 复习归纳 在习题9.3第1题中,我们知道以下不等式组与解集的对应关系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2)如果a、b都是常数,且a 老师推荐一个口诀帮助同学们记忆: 小小取小;大大取大;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题无解。复习旧知。 引申归纳。

提升认识。 探究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解(略) 归纳小结 ①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②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设列解(结果)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个未知数找不等关系一个范围根据题意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未知数找等量关系一对数写出答案学生对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积累,这里对同一

个未知量需要满足几个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做进一步探索。 通过类比,让学生感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实际上是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的自然拓展,体验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貌似神不似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讨论交流 你对解决以下实际问题时的设与列有什么想法? 教科书147页练习第2题(略) 设张力平均每天读x页,则 7x>98 7(x+3)<98 (错误原因:列式时不等号反向) 教科书148页第4题(略) 设进价的范围是x元,则 x-150>10%x x-150<20%x (错误原因:设未知数不确切。应改为设“进价为x元”) 对以上两题的纠正,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揭示: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时,(1)不等号方向要符合实际的数量关系,不能颠倒;(2)未知数所代表的量要确切,不能含含糊糊。学生在列不等式时,不等号方向经常出错,让学生在讨论中辨析。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ax>b 若a>0,解集为 ? ? ? ? ? ? x| x> b a;若a<0,解集为?? ? ? ? ? x| x< b a;若a=0,当b≥0时,解集为?,当b<0时,解集为R.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个二次”分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与ax2+bx+c<0的解集,可归纳为: 判别式 Δ=b2-4ac Δ>0Δ=0Δ<0 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x=x1或x=x2 有两相同实根 x=x1=x2 无实根 一元 二次 不等 式的 解集 ax2+bx+ c>0(a>0) {x|xx2} { x∈R| x≠ - ? ? ? b 2a R ax2+bx+ c<0(a>0) {x|x10(a0≠0,n∈N*,n≥3)可以转化为a0(x-x1)(x-x2)…(x-x n)>0(其中x10时,由于f(x)=a0(x-x1)(x-x2)…(x-x n)的值的符号在上述区间自右至左依次为+、-、+、-、…,所以正值区间为f(x)>0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 f(x) g(x) >0(<0)?f(x)·g(x)>0(<0); (2) f(x) g(x) ≥0(≤0)? ?? ? ??f(x)·g(x)≥0(≤0), g(x)≠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基本不等式”为什么基本

“基本不等式”为什么“基本” 《数学通报》2013年第2期 章建跃“发挥数学内在的力量” 基本不等式 )0,(2 >≥+b a ab b a 确与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性质相关,体现知识的联系性,表述形式简洁、流畅且好懂,具体从如下角度理解: 1.涉及代数、几何中的“基本量” 从“数及其运算”的角度看, 2 b a +是两个正数 b a ,的“算术平均数”;从“定量几何”的角度看,ab 表示长、宽分别为b a ,的矩形面积,ab 就叫两个非负数b a ,的“几何平均”. 2.有多种等价形式 (1)代数:比较两个正数经多种运算后的结果大小,可得到各种表现形式 )0,(2 221 122>+≥≥+≥+--b a b a a b b a b a (2)几何: 1 2)以b a +(设直角边x,y ,则(22a xy =3)等圆中,弦长不大于直径 (b a ab +≤2) (31)由函数2 x y =a b a b a )2 (222 22+?+≥+2)过点(1,1)作曲线x y = 21+≤ x x ,令b a x =,得 )0,(2 >≥+b a ab b a

3)已知平面内定直线A y x 2=+,考察曲线族c xy =(参数),两曲线有公共点,且 c 取最大值时的曲线,是和直线相切于点(A,A )的那条,此时2 2 y x xy A c +≤ ?= 3.证明方法的多样性 上述联系中,已给出了证明的各种思路,且这些思路与基本概念相关,不涉及太多技巧 还可从“平均数”的角度来构造证明如下: 设2b a A += ,构造量2 b a d -=,则d A b d A a -=+=,,于是 2222)2( d b a d A ab -+=-=,由02≥d ,得ab b a ≥+2 4.可推广 1)推广命题:n 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其算术平均数 2)证明方法:略 3)实际意义:在统计中,对于某一个未知量x ,通过测量获得了它的n 个观测值 ),,2,1(n i x i L =,这些值会因误差而略有不同,那么x 取什么值最可信呢? 高斯的想法是:用i x x -表示观测值i x 与理想值x 的偏差(可正负),把那个使总偏差最小的值作为理想的最佳估计值。问题转化为求使 ∑=-n i i x x 1 2 ) (最小时,x 的值,由二次函 数知,这个值恰为这n 个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正是高斯“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