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九册5—6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处理;

2、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3、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设想:小数乘法这一部分内容我是第二次执教,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第一课时只教学例1小数乘整数,学生会形成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错误认识,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算理,而且会对下节课例2的学习造成障碍。因些,我在第一课时安排了例1和例2两部分内容。另外,学生即使理解了算理,但计算时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因数对齐的问题,由于学生以往的经验中都是数位对齐,因此,学生很自然地把这点迁移到小数乘法之中;还有的学生会在计算多位数乘法过程中,把每一步算得的积都带上小数点。

因此,我决定采用“游戏导入”、“故事突破”、“专项巩固”的策略突破难点,深化重点。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

蛋”的游戏,在200×300=60000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者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让学生回顾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积扩大(或缩小)n×m倍,游戏的方式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愉悦的情感。)

2、故事突破。讲故事:有一个乘法之家,大儿子住房在三楼,它是12;二儿子住在二楼,它是8,妈妈住在底楼。妈妈就是两个儿子的乘积,如果这个妈妈错了,那这个乘法之家就要塌了。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吧。

1 2 →大儿子

×8 →二儿子

9 6 →积妈妈

师:这两个儿子和你们一样的活泼,这一天,大儿子不老实了,它把小数点搬家。(1、2)大家来看看变成了多少?这下子这个家可要塌了,妈妈会让这个家塌吗?那妈妈该怎么办呢?快为妈妈想想办法呀!

预设答案:学生会说出积妈妈就9、6,教师要问理由,学生会说出,把12缩小10倍,积也要缩小10倍。

师:二儿子觉得这样很好玩,它也把小数点搬了家,变成了0.8。这一下,聪明的妈妈该怎么办呢?

预设答案:学生会说出积妈妈变成0.96,理由是,第一

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缩小100倍。(设计意图:讲故事的形式学生非常愿意接受,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他们为积妈妈着急,纷纷为她出谋划策。这个过程已经帮助学生解决了算理的难点,而且其中渗透了列竖式时该如何对齐,每一步的积该怎么处理的方法,为学生下面独立尝试做习题提供了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帮积妈妈解决了问题,同时你们出有所收获,那就是你们已经会做小数乘法了。想不想试一试?(设计意图:这句话说出以后,学生们都很惊讶,是吗?我们已经会做了吗?他们迫切地想考一考自己,投入的激情很高。同时,他们也很高兴,没想到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有所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态度、情感。)

试一试:1.3×0.86

生独立完成后,师和生一齐在黑板上完成这道题。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做的?

预设答案: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师:小数点怎么点?为什么?(设计意图:我带着大家一齐来完成这道题,意在向学生展示完整做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解题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特别是对某些有困难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要求。)专项巩固。

根据456×37=16872,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有什么好的点小数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4.56×37= 4.56×3.7=0.456×3.7=

45.6×3.7= 4.56×0.37=45.6×0.037=

小结出可以数一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直接把积的小数点向左数出几倍就行了。

小结小数乘法的法则。

课后反思:从作业效果上看,学生能正确地按格式列出乘法竖式,作业的正确率达96%,第二天的反生率8.3%;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保持积极、兴奋的精神状态,参与率高;从课堂实施来看,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