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2020年7月整理).pdf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2020年7月整理).pdf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附件3: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

1.1.评估指标体系编制目的、原则

1.1.1.评估指标体系编制目的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编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提供标准和依据,规范运行评估工作;二是通过确立运行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明晰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为贯彻实施对博物馆“分级分类管理”提供支持。

1.1.

2.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确保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专业性:

1. 系统性原则

明确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定位,把握博物馆的基本属性与功能,以确保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该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地评判一级博物馆的实际运行状况。

2. 科学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①特征性,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②准确性,指标的概念要清楚,含义要清晰,内部各指标要协调统一;③独立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不应有很强的关联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涵盖。

3. 导向性原则

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运行评估目的,指标体系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一级博物馆的发展要求,引导、规范一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同时带动二、三级博物馆以及其他基层博物馆的发

展。

4. 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设置应具有可比性。首先,指标体系应确保一级博物馆对自身运行状况进行纵向对比;其次,指标体系应确保所有一级博物馆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充分实现运行评估的目的。

5. 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现实的可行性,指标体系应适应评估的方式,适应评估活动对时间、成本的限制,适应指标使用者对指标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适应信息基础。

6. 动态性原则

博物馆运行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国家一级博物馆体系也处在不断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因此,国家一级博物馆指标体系应根据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可进行动态调整。

1.2.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得分两者权重比例为8:2。

1.2.1.定性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定性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图4-1所示:

1.藏品管理 1.2藏品保护

1.1藏品搜集

1.3藏品保管

1.2.2.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图4-2所示:

1.1藏品搜集

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1.藏品

2.2研究成果

3.展览与教育

3.1展览

2.1承担项目

2.科学研究

3.2教育项目

4.人才培养

4.1中青年人才引进

4.2员工进修与培训图4-2 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图

2.3学术会议

1.2藏品修复

1.3.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详细说明

1.3.1.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定性评估指标体系

1.3.2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