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2009年第6期

总第95期Sum No.95

收稿日期:2009-05-24

作者简介:郝帅帅(1984-),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袁书琪(1949-),男,上海市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国家旅游规划资

质)所长,教授、

文化与旅游地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摘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悠久,建筑形式独特,名人名家辈出,同时是中国坊巷建筑的典型代表。三

坊七巷文化积淀深厚,在这里开展文化旅游是对其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谈起,介绍了三坊七巷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并为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09)06-0023-05

1文化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1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普通观光型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深层次去观赏吸引物的内在美;领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不是简单的走马

观花、

游山玩水,仅仅惊叹于外表的壮观或先进的现代文明。历史性传统街区是指那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历史街区内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缩影,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历史街区开展文化旅游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只有在历史街区里游客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1.2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1.2.1

内容1.2.1.1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旅游资源在一定意义上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中形成的,

因此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以求能够持续使用。在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度地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中保护,以发展促保护。

1.2.1.2公平享受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满足未来各代人公平享有旅游资源。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同时,不能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不能损害后代公平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权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宗旨,就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应该实现相承共享,当代人没有权利剥夺后代人的社会发展能力和生活需求。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时间尺度上既要满足当代人文化旅游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文化旅游需要的能力;在空间尺度上既要提高旅游者的文化旅游质量,改善历史文化福州市三坊七巷

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郝帅帅1,袁书琪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11月24

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维护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同周边区域、全国其它城市、地区乃至全世界协调共处,实现珍稀文化资源的分管共享;在开发广度上既要协调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又要注重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1.2.1.3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符合目的地东道主社会的需要和意愿,即能够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开展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也不例外,要想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就是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因为当地居民才是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如果没有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1.2.2原则

1.2.2.1真实性原则

原真性是旅游开发之本,旅游开发是原真性的发展与延伸[5]。真实性(Authenticity),即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本来的真实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不要按现代的想法去抹杀它[4]。原真性是历史文化遗存的质量精髓。历史文化遗存的旅游吸引力,归根结底在于它的原真性。由于遗产地内的饭店、商店、娱乐设施、水库、索道等产生的“实体性破坏”,和低质量的讲解、展示、说明等造成的“体验性破坏”还大量存在。甚至还有由于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和戏弄而营造伪文化、虚文化、鱼目混珠的作法都违背了原真性原则。

1.2.2.2体验与参与原则

美国管理咨询专家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认为,目前人类已经跨越服务经济,进人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在体验经济时代,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能否为顾客提供一种让其身在其中并且难以忘怀的体验。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许多消费者已经不满足那种“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旅游产业第五级形态——

—“生命体验式旅游”已成为游客追求的目标,如夏威夷、拉斯维加斯与我国的丽江已经成为著名的生命体验式旅游胜地[2]。

体验让游客的感受更直接、更兴奋、更刺激。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加大体验性产品的分量,切实加强旅游地体验设计,更好地凸现文化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者的直接感官(眼、耳、鼻、舌)和旅游地资源禀赋来设计相关的体验产品,以满足旅游者修学、感悟生命、感悟自然、追寻历史等不同的功能需求[2]。体验模型除了民俗文物古迹等资源本身外,相关的介绍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而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的欣赏必须基于游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在街区内通过各种途径介绍和宣传与这些景点相关的历史文化。面对大量的散客市场,历史典故介绍的设置就尤为重要。介绍和宣传的方式很多,即可以在景点处设置与景观相协调的景点历史典故介绍,也可以与门票结合印制一些小的景区地图和说明,其设计都应特别注重艺术性。

1.2.2.3独特性原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街区是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包涵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历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文明特征等丰富的文化积淀。传承和弘扬文化,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文化旅游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文化性;即人们希望通过文化旅游这一活动观赏异质文化、接触异域风情,来满足内心深处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文化旅游产品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的成败,关键在于旅游从业者能否很好地展示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以满足文化旅游者的需求[2]。因此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精品时,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和机构从事研究、发掘和包装。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悠久,是中国城坊建筑的活化石,被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更是中国近代化的发祥地,有着诸如

第6期

郝帅帅1,袁书琪2: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25

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这样的文人志士。

独特性指要发挥“唯我独有”的资源优势,挖掘的文化资源要有突出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不是一般的特色,更不是雷同化。越是地方的,越是流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特色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

2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

2.1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2.1.1三坊七巷历史悠久

福州建城于汉代,最早的城建在现在福州的城东北隅,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据史料记载,三坊七巷最早源于西晋,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形成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福州唐末闽王王审知嫌城子小,在子城外更筑罗城,并用钱纹砖砌成城墙,三坊七巷也就在当时形成;“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在这里重建家园,成为当时福州城内士大夫、富绅之家的聚居地;到宋朝时三坊七巷雏形已基本形成;其后到明清两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7]。

三坊七巷这一正式名称出现在清道光年间,现存的大量优秀建筑群都是在那时建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坊七巷的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但古老的护城河却仍然存在着流动着,许多跨越护城河的桥梁也都还保护良好,如西边河渠上于今还保留着双抛桥、馆驿桥、金斗桥、金斗二桥等;南面河渠上纵横着的虹桥、鸭门桥、安泰桥等。

2.1.2中国城坊建筑的活化石[7]

三坊七巷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处坊巷格局建筑——

—中间一条繁华商业街(南后街),向西伸出三条坊,由北而南: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再展开七条巷,由北而南: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呈现的是有序鱼骨状的街巷平面布局,街巷空间尺度小而丰富。坊口有高大的劵门,坊门立有石碑,上刻有坊规,在巷头、巷尾立有土地菩萨壁龛,古树、古井,保持着完整的历史风貌。因而,三坊七巷的建筑,也就成了中国城坊建筑的活化石。

2.1.3“明清古建筑博物馆”[7]

三坊七巷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房屋精致,结构严谨,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现存古民居约270座,保留着150多处明、清朝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小黄楼、宫巷林氏民居、衣锦坊欧阳氏民居、二梅书屋、文儒坊陈氏民居、衣锦坊水榭戏台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被誉为一座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2.1.4二百历史名人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化巨人聚居于此,形成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共存共荣的文化生态。这个方圆不大的区域里,竟然出了200多位举足轻重的历史名人。其中晚清著名的禁烟大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现代思想与学术开山之祖、国学大师、《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五四”作家谢冰心、庐隐、郁达夫等;福州船政和船政学堂创办者沈葆桢;硕学大儒、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照亮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天空。

2.1.5近代福州文化的发源地

三坊七巷自古社会名流云集,可以算得上是近代福州文化的发源地。南后街曾经是繁华的灯市、书市,每到元宵,总有大量花灯等待出售,晚上人们提着花灯上街,热闹非凡;也有很多人到南后

—闽剧;在街头巷尾,简单搭个台子,街来淘书;衣锦坊的水榭戏台可以上演福州特有的地方剧种——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11月26

又可有一人于其中手执扇木,表演福州评话,地方文化气息浓厚。

2.2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改造现状

自2007年6月起,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开始进行全面拆迁修复改造,成立了三坊七巷保护修复项目拆迁指挥部,目前南后街已经基本修复完毕,但崭新的南后街却缺乏一种古老情调。仅就修复后的南街而言,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路面用石条铺砌,福州炎热的夏季到来时,不利于吸收热量。同时街道两旁没有任何的避暑设施。第二,街道过于平整,少了曲径通幽的乐趣。据历史记载,南后街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街道两旁的房屋参差不齐。第三,南后街是一条文化古街,店铺应该是福州老字号,或者说南后街应该是福州老字号集中地。

3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3.1情境化三坊七巷中名人的各种生活场景

情景化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走情境化之路,文化旅游则就没有趣味性、娱乐性,文化内涵也难以展示和为人所理解。情景化可以采用场所情景化(保持历史人物历史上生活着的环境)、人物情景化(工作人员、社区原住民、游客的角色扮演)、虚拟情景化(利用高新技术,创设虚拟情景)。情景化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交流、互动等来体现一段历史、一个人物、重大事件等。

分期创办沈葆桢求学、婚姻、入仕、作战、船政、治台等不同阶段与夫人林普暗、同僚李鸿章、左宗棠等商议军国大事的主题情景模拟,供游客观摩与参与。

3.2开发深度体验主题产品

文化旅游是深度体验旅游。三坊七巷旅游产品除了观光、观摩、观测等浅层次活动外,还要有深化体验的产品。深入化依靠历史典籍的深入开发,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特别是所有的名人名事都有其外部生态环境,应当深入挖掘其自然环境、家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从生态环境的深入挖掘,才能理解名人、名事,受到震撼性体验。

3.3处理好保护三坊七巷与开发三坊七巷文化旅游的关系

“三坊七巷”要开发文化旅游,首先要加强保护,目前特别是要防止在“修旧补旧”幌子下的修建性破坏,要向欧洲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学习,能用旧材料的就不用仿古材料,能保留残部加以修缮的就不推倒重来。保护不是静止的、封闭的,要有一定的拆迁和修建。“三坊七巷”老住户多,名人后裔也不少,要保留相当部分的居民,维护“生活着的”坊巷面貌。没有了原住户,仿古修建得如何惟妙惟肖都失去真切体验的旅游根本元素。坊巷铺地,不能用打磨平滑的加工石板整齐拼装,而要保留凹凸不平的富有沧桑感的石板条。要充分使用原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或充当地主志工。

特别要做的是,“三坊七巷”如果只开发“二坊五巷”则“三坊七巷”品牌全然破坏,旅游宣传的诚信也扫地,所以一定要在已改造成马路的坊巷上,保留、修复若干重要古迹,让人们追思、体验,可以借鉴苏、杭等旅游城市。

3.4培育三坊七巷文化旅游人才

人才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文化旅游不同于其它形式的旅游,要求工作人员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为旅游者充分展示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以及独特之处。工作人员要熟知三坊七巷中的名人名事、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因此要有效持续地开展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

3.5完善三坊七巷内的各项设施

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旅游设施。当此三坊七巷修

第6期

郝帅帅1,袁书琪2: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27

复改造之际,应当特别注意坊巷内各项基础设施的修复改造,包括道路设施、给排水设施等等,且在修复改造时要有可持续的眼光,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三坊七巷可能接待的最大游客量,最好能够做到一劳永逸,不能因为某个失误,而使三坊七巷处于永无休止地修复改造状态。

按照历史街区的标准,完善三坊七巷内的旅游配套设施,比如修复坊巷内原有的地理标志物。可以将部分民居改造成为中高档旅游住宿设施。总之要做到既不失历史街区浓郁文化的本色,又能满足游客的现代生活设施需求。

3.6充分考虑三坊七巷居民的利益

可持续旅游的初衷就是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次三坊七巷修复改造采取了全体迁出的方式,虽然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还是引起了部分坊巷居民的不满。因此在修复改造结束之后,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让部分原有居民回迁,回迁居民不能仅限于名人后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还应扩大可回迁居民的范围。要让三坊七巷变成古街坊的活化石,就要保持三坊七巷的生活场景,即维持生活着状态的历史坊巷,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坊巷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4):87-88.

[2]刘艳华等.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0-62.

[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3-6.

[4]王伟伟,吴成安.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时代,2005(26):63-64.

[5]王亚力.论民族交界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形成及开发——

—以湘西凤凰为例[J].经济地理,2002(4):492-493.

[6]王艳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08(3):28-29.

[7]王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索——

—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36-37.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Historic Streets in Fuzhou

HAO Shuaishuai,YUAN Shuq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7) Abstract:San Fang Qi Xiang(square lanes in the center of the Fuzhou city)has a long history with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s which are model of square lane building and many famous persons once lived there.There is rich culture which is useful for cultural tourism.This paper discus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from the view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street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Fuzhou.

Key words:San Fang Qi Xiang(square lanes),Historical cultural street,Cultural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责任编辑:薛世平)

福建艺术采风考察报告

目录 1 采风目的............................................................................................ (1) 2 采风地点的概况 (2) 2.1漳州和厦门 (3) 2.2泉州和福州 (4) 3 采风行程记录 (5) 3.1第一周 (6) 3.2第二周 (7) 4 采风感悟 (8) 4.1建筑造型 (9) 4.2 人文景观 (10) 4.3风土人情 (11) 5 思考 (12)

1采风目的 【摘要】1、通过采风,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城市建筑及室内外环境,空间设计。考察当地的建筑、室内设计等内容,了解当地建筑设计的风格,建筑设计内部的功能、组合,空间划分与分割的处理手法,体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当地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照明设计、陈设品设计、色彩设计、家具款式的选用等。 3、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古建筑,古民居的本体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以及如何用现代的科技和设计手法去保护、复原、再造古建筑、古民居,学习、积累、提炼更好的设计方法。 4、收集信息、资料,吸取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挖掘设计元素,建构自己设计特质,为以 后的设计创作做好准备。

2采风地点概况: 此次我们采风路线为漳州--漳州云水谣--福建土楼--厦门--厦门南普陀寺--厦门鼓浪屿--厦门大学--泉州--崇武古城--福州--三坊七巷--福州博物馆。 漳州: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区,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45%,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 厦门:厦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新一线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十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 泉州: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福州: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闽都,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她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浅谈福州三坊七巷传统建筑之门的艺术

万方数据

第1期 林蕾:浅谈福州“三坊七巷”传统建筑之门的艺术 43 门.简单地说就是建筑的出入口.老子日:“凿图3.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开了门和窗,才有了使用功能的意义,可见门是建筑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与形态。这两方面都可以在门的功能、方位和造型风格上得到体现.门的功能可分为使用功能和社会功能,开启一个建筑的大门才可进入它的内部空间,所以门起着沟通内外空间的作 要.山‘?鬯砖釜翌璧主_多量曼空曼。兰置,:?譬苎图l可更换拆卸的门扇图2大r_】门通常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各自独立的门 一‘。…。。 一 ……——门即成为每个房间的边界;门的社会功能之二是装饰作用,雕刻艺术在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门则是雕刻艺术重要的表现载体,“三坊七巷”中门的木雕艺术就十分丰富多彩. 1福州三坊七巷中门的艺术特色 1.1门的分类 门有多种分类形式:按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分为屋门、房门和插屏门.屋门即为大门,是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常位于建筑的明显位置.另外,大门还是主人身份、社会地位、财富等的象征;房门是建筑内部的门。分割和界定各个房间;为了遮住直对建筑的视线,在大门后回廊处通常会设置插屏门,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影壁.若按结构来分,门又可以分为板门和格扇门,板门即为厚实的木板门,严实,一般不做镂空与雕饰;格扇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格心,多饰漏花镂空悬雕等手法的精美木雕,下部称裙板,上下之间的一小段的连接称涤环板又叫中夹堂板.裙板与涤环板,一般都不做镂空,常饰以浮雕形式的木雕.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大户人家的大门多为三开间六扇门,门扇一般由木板拼成,在门上采用竹片拼花,用钉子固定,可随时更换和拆卸(图1).一般人家的大门,则只有两扇门.在厚实的木板门外加上有雕饰纹样的格扇门,这样朴素的装饰,既实用又美观.门的造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矩形门.一些大户人家的大门为了彰显气派还设置了雨披 ——以自墙上挑出的木梁为支撑,并在其上覆盖灰 青瓦顶.雨披也是门的重要装饰部位,在那你能看到精心雕琢的斗拱、雀替、垂花柱等.另外,由于福州.受到西方文化与宗教的影响,所以拱门在民居中比较常见.在“三坊七巷”中,拱门多直接用砖砌成拱状门洞,顶部凸出的砖饰,强化了门的装饰性,如 图3砖砌拱形门洞 房门多为四扇,每扇都较细长,宽度大约在50~60 cm之间,上下部分约各占一半.裙板和夹堂板不做镂空,但都饰有或深或浅的木雕,格心则多采用透雕的形式,题材丰富多样且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三坊七巷”中的门一般漆成朱红色.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它代表着太阳和火,是光明与温暖的象征.人类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红色代表着喜庆与吉祥,因此民居的门都喜欢采用红色.朱红色的大门在粉墙青瓦构成的灰色调的背景下,宛如绿叶丛中的一点红,显得十分突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也在门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原本朱红色的大门也变得暗淡失色了.另外,南方天气炎热,门扇也有漆成棕色或保留原木色彩的,这样既朴实又凉爽.1.2社会文化影响下门的特点 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其一,风水观念决定门的方位.风水学认为门是建筑的咽喉,它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关系到聚气和散气,因此门的方位关系到整个房屋布局的成败与主人的吉凶祸福,正如《辨论十三篇>中提到“阳宅首重大门者,以大门为气叩也.”中国文化是南文化,故中国居住建筑大门多朝南.中国产生“向南”特征的文化,也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朝南的房子,夏季,迎风而居,凉爽怡 人;冬季,风向阳,室内舒适.另外,风水学上还提 万方数据

三坊七巷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三坊七巷的文化继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1】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创新、传承、价值、内涵、精髓、保护; 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精髓和价值: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与创业精神 2、包容与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3)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1、是展示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2、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3、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2】 例如: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中和元年(881年)同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起义军渡江南下;景福元年(892年)攻入福州,历封琅琊郡王、闽王。前后治闽29年,修罗城、夹城,辟甘棠港,拓三坊七巷,政绩斐然,世称开闽王。其部将在塔巷北侧建育王塔,并建塔院,因而得巷名;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清嘉庆(1804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苏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10机电(1)班学号:10033**** 姓名:***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传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三坊七巷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三坊七巷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景区,但是在现如今,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坊七巷传统文化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三坊七巷也曾经面临被拆迁改造的命运,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它最终被抢救保护下来了,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保护与管理不断升级,并由省、市政府投资45亿元进行保护整修,使得它渐渐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带着文化遗产的尊严,融入社会,惠及民生,成为福州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2010年11月1日,在福州举行方案的论证会,探讨以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理念,推动三坊七巷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传承、利用方面迈出新的步子。 三坊七巷文化探索创新 三坊七巷建设社区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博物馆界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如何从对物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人的需求的关注,如何跟人的发展、居民、社会发展挂钩。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载体,可能是我们国家今后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热点。三坊七巷做的工作与规划体现了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博物馆在可移动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和利用、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不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方面难度更大。在三坊七巷引进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就应当在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博物馆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无论保护和展示都要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可以用博物馆手段画龙点睛地展示出长期以来人们在此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人文荟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对于引进到社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项目等要强调与遗产社区的兼容性并突出特色,原生的与引进的要能够区别开来,防止旅游地点商业服务、纪念品销售等的千篇一律。在博物馆的设计、规划上要高起点,但在实施上要有条不紊,不要太快。特别是,社区博物馆是活态博物馆,要使管理者、社区居民、游客都能了解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正确的做法并参与其中。最后,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真正探索出一条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综合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来。 文化批判传承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传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

城市创意礼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创意礼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一、国内创意礼品市场基本现状调研及分析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加,礼品行业逐渐繁荣。中国创意礼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城市礼品的开发,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丰富的礼品是城市的代言,是对外宣传的工具,是信息向外传递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的一个附加产业,每一项纪念品的成功,会为城市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中国城市创意礼品市场尚未得到重视和发展,大多礼品没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我们组成了调研小组,对江苏省的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福建省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1.江苏省礼品市场情况及分析 (1)南京市礼品市场情况 在南京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明孝陵、中山陵、雨花石加工厂、总统府、江宁织造博物馆、夫子庙风光带、雨花台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1。 南京市明孝陵景点店内礼品以书籍为主,兼有一些南京文化类小礼品,从礼品到店内装修整体风格偏于正规与学术,店内几乎没有游客进入店内。中山陵礼品店内礼品不多,许多货架空置,与移动纪念篷相比,雨花石质量更佳。移动纪念篷内有卖许多纪念品及玩具,但多为假货,如雨花石均为树脂合成。紫金山风景区内的雨花石、貔

貅等大部分确实为真品。材质以雨花石、虎眼石、翡翠为主,元素多以南京三宝貔貅为主。总统府里的先锋书店内除了书籍、 * 等外,还有出售与南京元素有关的礼品,如与云锦结合的首饰盒、与竹刻结合的杯垫、等,但性价比较低。纪念币现场制作2元钱一枚,6种款式可选,但质量很差。江宁织造博物馆主要是将丝绸及元素应用设计到生活中的事物,旗袍、棉衣、丝巾、围巾等,较为精致,价格也偏高。雨花台的雨花石40元一大把,质量差,色泽鲜艳均为树脂所造。夫子庙风光带内有大量的综合特产及纪念品店,但每家店从产品到价格,店面布局到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另外在糕点方面发现,许多糕点产地竟为福建等其他省份,列为特产的桂花蜜等桂花制品也多产于广西。但由于风光带的地理与历史等有利因素,相较于其他景点,来此买纪念品的游客众多。另外风光带内有一家特色店,产品在提炼南京文化元素基础上加以设计包装,价格虽高于其他礼品店,但产品大多是市面所没有的,较有特色,顾客也偏向于35岁以下的游客。 (2)无锡市礼品市场情况 在无锡市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重要景点,如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南长街、南禅寺等,景点和礼品情况调研见表1.2。 无锡市惠山古镇内纪念品与特产店众多,但太湖珍珠几乎都为假货,移动木车篷所卖的多标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惠山泥人、梨膏糖等。惠山泥人专卖店价格高于外面所卖的泥人许多,大部分价格在几百元左右,虽然做工是比外面小店精致一些,但由于博物馆位置较偏,游客较少,店内顾客也较少。南长街以古街翻修成商业街为主,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福州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一、昨天 (一)、三坊七巷街名的由来 “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二)、三坊七巷的历史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三坊七巷全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古文化的精华。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叠院。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我们犹似看到林则徐,郁达夫,郑振铎,胡也频,邓拓等驻足书店,搜宝寻玉;我们如同看到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严复的《天演论》,林觉民的《与妻书》……许多名师来自三坊七巷,许多生长在三坊七巷的人,博古通今,才略惊天动地。三坊七巷人才辈出,它炯异于神州千万个坊巷,不少坊巷星星点点,而三坊七巷则是星汉灿烂。自古以来,蕴蓄其中的秉性,百代延续,渗透了子子孙孙的心田。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可谓深厚,三坊七巷历代累计出过举人300多名、进士150多名,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冰心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三)、三坊七巷的闽台人文情

“文化街”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建设方案

通州梨园镇“梨园文化街”规划设计方案 一、设计主旨和主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区纪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力打造“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实现“廉洁建新城”的目标要求,根据通州区和梨园镇党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建设“梨园文化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托地区实际,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把“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为建设南部和谐文化新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依托云景东路城市主干道,有效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廉洁建新城”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凸显梨园特色,通过中华美德、文化科技、创先争优、勤廉文化、和谐发展五大板块,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教育,不断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寓教于景、寓情于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通州和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通过多元化载体,让人们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启迪和廉政文化的熏陶。 二、我们的创意理念和整体构思 (一)、背景分析 通州,首都北京的东大门,一个以悠久运河文化为底蕴的历史名城,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通州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现代场馆,如三教庙、八里桥、张家湾城

墙遗迹、北齐长城遗址等等。新建的如通州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中国国画院等等,但最著名的还是京杭大运河。 在新时期,通州区和梨园镇人民在以“自信、包容、求实、创造”为城市精神的理念指导下,弘扬大运河文化,在保护传承古代文明的前提下不断将大运河文化发扬光大,成为通州的一张“大名片”。把运河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梨园镇作为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藉此“梨园文化街””的建设,五大主题的展示,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以达到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定位“梨园文化街”主题(关键词)“韵”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 词典“韵”的词义:和谐而有节奏的; 风度,风致。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谈通州离不开“运”字, 说通州离不开“水”字,大运河文化深深植入通州的灵魂。因此,我们认为大运河就像一个飘动的五线谱,通州文化就像乐章上跳动的乐符,韵律动感悠扬,充满创意、活力、和谐。所以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个“韵”字。它昭示通州文化蕴含的大运河古韵、现代梨园的神韵!所以我们把与“运”谐音的“韵”定义为“梨园文化街”项目的关键词,把它贯穿的项目中去,这就如同散文中的一条线,把“梨园文化街”中的几大部分贯穿起来。通过基本元素和各部分的内容展现通州、梨园文化的精髓,体现梨园镇的风采,谱写和谐、优美的乐章。而“梨园文化街”不正是一条飘动的乐谱和新时代的大运河吗! 三、我们的设计方案 (一)、“梨园文化街”标志

福州三坊七巷优秀作文

福州三坊七巷优秀作文 1福州三坊七巷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要去福州的三坊七巷,听爸爸说那里有许多古建筑,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在那居住过。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看见了。爸爸开车,我们一家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三坊七巷。 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有一块牌子对整个三坊七巷的介绍,原来“三坊”分别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而“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安民巷和吉庇巷,其中以宫巷最具内容。三坊七巷,四十公顷的斗大地方,竟有严复、林则徐、林觉民、冰心等著名人物 整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南后街。当然,最诱惑人的还是街道两边诱人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手摸着墙上的明砖青瓦,眼看着雕花门窗,不知不觉来到了禁毒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福州的贫困家庭,为官清廉耿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最重要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销烟。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一走进林则徐

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x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在御碑亭右边是树德堂,树德堂内有一尊林则徐的塑像,塑像上有皇帝的御书“福寿”,塑像的左边是一幅江主席的题词: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三坊七巷,盘落在福州城中“最美的符号”。 2福州名片“三坊七巷“ 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乘公共汽车至东街口或津泰站下,往西侧巷子里钻便是了。”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侧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巷、文儒巷、光禄巷;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

_城市记忆工程_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您的好帮手—— 档案界 网站 联,面向社会开放。2007年,“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市档案馆举行,来自十多个不同城市的档案工作者互相交流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并进一步探讨了档案部门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作用,推动城市记忆工程更好地开展下去。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在会议中指出,用“记忆”诠释档案起码有三个现实意义。一是可以增强公众保护档案的自觉意识,且更容易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联系;二是可以增强社会和公众对保全档案文献遗产的责任感;三是有助于档案部门拓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视野。[4]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不仅是对档案工作自身的一种创新,也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2 “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及其分析 2.1 “城市记忆工程”的“生存”现状。结合2007年在 上海举办的“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的报道以及网络搜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城市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沈阳、太原、长沙、福州、大连、青岛、柳州、南通、苏州、威海等50个大中小城市,而且,这一活动正在逐步地扩展,不断有新的地区加入到“城市记忆工程”的行列中来。如,上海的黄浦区、闸北区,辽宁的朝阳市,山东的荣成市,安徽的宣城,江西的彭泽县,等等。在所调研的50个大中小城市中,“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主体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的城市有47个,县级市的城市有3个;“城市记忆工程”以综合档案馆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43个;以城建档案馆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3个;以市政府、大学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2个;其他如澳门基金会、上海特奥执委会为实施主体的共2个。可见,“城市记忆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开展,在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多数实施主体是综合档案馆,部分是城建档案馆和社会其他主体,综合档案馆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开展的城市有6个。因此,综合档案馆在“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能力和范围。 从“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地域分布上来分析,将其开展的地域范围按照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边远地区、港澳台来划分(1987年,国家“七五”计划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区域按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或地区”的划分方法,东部包括辽、京、冀、津、鲁、苏、沪、闽、浙、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内蒙古、晋、吉、黑、皖、赣、豫、鄂、湘9个省区;西部包括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渝10个省区。“七五”以来,国家基本上是依照这种划分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在之后的全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仍采用这种划分方法)。[5]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西;中部内陆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内蒙古、江西、黑龙江;西部边远地区,包括四川、宁夏、重庆。可以得出下图(图1)。 图1 在港澳台档案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则很少有城市变迁发展方面的信息,他们更多是提供市民查阅利用的一些档案信息。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在城市变迁的过程中,档案部门的职责和作用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向香港历史档案馆作过调查。香港政府档案处相关负责人的答复是:“(香港)历史档案馆的职能是鉴定和保存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和资料。我们现时管理超过100万项历史档案及图书资料,记录政府不同方面的工作、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推动香港转变和发展的主要事件和活动。这些藏品来自300多个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个别市民,涵盖的内容,包括金融、商业、教育、交通运输、土地发展、法律和社会事务。此外,政府新闻每年都会出版《香港年报》记录香港在各方面的发展。在政府新闻处的网页内,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的香港发展记录。历史档案馆保存有政府刊物,图书馆亦保存了《香港年报》,以供市民查阅。”因此,由于港澳台地区档案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存在一定的 差异,他们与内地各省市档案馆在对待城市变迁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在所调研的50个大中小城市中,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有32个,中部地区的城市有14个,西部地区的城市有3个,澳门1个(澳门“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情况,目前查阅到的信息量太少,因此,没有展开论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记忆工程”在东部地区开展的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时间的持续性都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开展的情况高于西部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1项目背景 1.1用地概述 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 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 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 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 2.1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2 基础资料 (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上,是闽都文化传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因街区至今完整保留着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已逐渐消亡的古代城市里坊制度格局,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街区内现存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近代名人聚居地”,这里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旭、林纾、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郁达夫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同时,三坊七巷还是“闽台渊源彰显地”,并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整体性的涉台文物建筑群,共有26处古迹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涉台文物目录。 经过近几年的保护修复,三坊七巷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休闲、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园林山水、名人故居、文物古建、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曾先后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并于XX年11月入选中国世界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XX-XX年,三坊七巷连续三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现在的三坊七巷已成为了福州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一、恢复坊巷格局,重现历史风貌 三坊七巷的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浓缩,充分体现了福州爱国与忠义,开放与兼容,开创与进取、崇文与重教的城市人文精神。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修复,对传统小园林的整治与充分利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特色,凸显其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二、传承民间习俗,弘扬本土文化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书香文化、传统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体验本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载体。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手工艺入驻南后街。目前,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寿山石刻、油纸伞、裱褙、糖画、书坊、微雕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已相继入驻;并在叶氏民居集中展示福建省门类最为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互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欣赏;二是以还原三坊七巷历史风俗为重点,结合每个福州的民俗节日,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摆塔、九九重阳

闽都文化

对闽都文化的认识 系别:土木工程2班姓名:王鲤杜学号:241090212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万。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之美称。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举不胜举。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全国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名胜古迹众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交相辉映。至今许多文物名胜古迹仍完好无损。据普查统计,已发现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各类文物点4497处。其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81处;商周遗址67处;宋至清代木构古建筑2040处。唐至清代的古塔、经幢64座,古桥354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保护单位54处。著名的文物有:建于1000年前的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立于1000年前的,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峫王德政碑”,距今1200多年,被称为书法艺术“世宝”的唐篆书法名家李阳冰亲书的乌石山摩崖石刻,闽候县昙石村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 福州临江吻海,闽江横贯城区,年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海洋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水产鱼类620多种,是全国三大海水养殖基地之一。海岸线长达1137公里,有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天然良港10多处。福州与台湾岛一水相连,东澳港至台湾新竹仅70海里。马尾港距香港488海里,距上海433海里,是沟通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海上枢纽。历代到海外谋生创业者众多,如今已有250多万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归侨、侨眷和港澳眷属近百万人,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福州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

福州三坊七巷8分钟的景点介绍

福州三坊七巷8分钟的景点介绍 佛说“今生的五百次回眸,才回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说的就是我们啊!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能相聚在一起,那就是有缘,很高兴今天可以跟大家一起旅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曾青香。曾是曾巩的曾,在我的记忆里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千百年前是不是一家,我就不知道了。名字很平凡,大家可以叫我小曾。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本次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祝大家旅途愉快!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三坊七巷呢,就是从这条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三坊七巷的“三坊”呢指的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古庇巷。但是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三坊七巷”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造,坊巷格局就初步形成了。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在七巷中,郎官巷的长度最短,只剩一百余米了。其他六条巷都是笔直的,只有它略微弯曲,当年它的长度据说列七巷之首。在郎官巷原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讲的是,宋代在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刘涛的人。当然了,这个刘涛呢,肯定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个女演员刘涛了。因为这个刘涛,他是一位官员。也因为刘涛的儿子是郎官,孙辈也接连做起郎官,郎官结队成行,满巷生辉,于是巷子改了名,干脆叫郎官巷。 我们往前走呢,经过杨桥路,就能看到衣锦坊了。这个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以前叫做通潮巷。根据古书记载,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