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推荐资源

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是将来学生探索解决各种难题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例:山东章丘四中教师张雪莲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着她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多情的柳树宛若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第二,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首创精神和自我负责精神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任意提问题,由师生共同作答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不按教师思路,自己去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发散”,一种“求异”的体现。

教例:学习《迢迢牵牛星》时,河南鹤壁高中王向丽老师的学生向她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她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两种解读,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三、培养对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要教学生能够学会从与顺向思维相反的方向或与某一论点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去寻求相异的答案或结论。逆向思维训练的重点在于克服日常思维的定势,在逆方向的思考中寻求新的思维领域。在进行练习题的设计时,首要的一点是要把握逆向思维的可行性,即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逆向思考,可以求得既新颖又合理的答案。逆向思维运用得好,答案常富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但不具备逆向思维的条件而偏要作逆向的思考,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时,逆向思维包括对某种观点作相反方向的思考,这种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持某种观点的人的思维方向而言的。这种逆向思维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对某种观点的批驳过程,因此作这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同驳论的练习相结合。

例1 给孔乙己设想两种死的结局,并分别配上一段临死前的独白。

第一种

①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格式同上)

例2 小说《项链》的作者在叙述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丢、赔项链的故事之后,篇末笔锋陡然一转,引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故事结局: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

至此,小说戛然而止。一向贫穷的路瓦栽夫人收回了这笔巨款,突然富裕了,她将怎样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途呢?

推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向思维”一般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另辟蹊径,提出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思想的骏马在崭新的思维空间驰骋,识正误,辨是非,求真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水平。

教例:在学完《祝福》之后,甘肃庆城县陇东中学王世长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说:“阿毛不死,祥林嫂还能守着,孩子会长大,娶媳妇生孙子,祥林嫂有了希望,可以过上好日子。”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说:“即使阿毛没有死,但是还有其他的天灾人祸降临到她的头上。封建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并没有放弃对她的迫害。”有的同学举例印证:“《故乡》中的闰土,家里人口都还平安,但生活又是怎样呢?‘多子、饥荒、兵、匪、官、绅,都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了。’《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毡帽的朋友,即使在‘多收了三五斗的好年成,尚且这样艰难,更何况少收了三五斗的灾年呢?苦难,象穷人的专利权一样,摔也摔不掉,扔也扔不了。”大家认识趋于一致,于是,教师进一步提问:“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逆向思维”的结果,同学们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编选自维春、朝玉、祖义等《语文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阅读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接着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前言 阅读能力是每位学生应当具有的重要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扩宽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以讲替代阅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2]。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使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有的教师甚至“以讲替代阅读”,将阅读环节省略直接进入文本讲解分析的步骤,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这一现象与阅读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如果学生并未亲身参与到阅读中,就无法得到真正的阅读锻炼与阅读能力的提高。1.2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 程序化教学,以练习替代阅读,课堂沉闷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3]。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完全根据“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字词解析——概括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写作手段”等套路进行,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灵

活转变,教学过程完全程序化,课堂沉闷,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部分老师则以练习替代阅读,认为加强练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动力,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无法抓住阅读的要领。 1.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部分老师在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下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阅读教学仍以“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大部分教师虽然应用到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但是存在形式化、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因此也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4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兴趣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4]。第一,学生偏科或者喜欢具有趣味性、简短的文章,对教材文本、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第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与兴趣不高;第三,受升学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对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阅读可有可无,缺乏重视意识,有的老师和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不学无术”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第四,课程繁多,学生课后时间多用在各科目的学习中,不能耐心进行阅读,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策略 2.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文本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体会文本大意,结合这一文章的写作背景,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环节,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 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 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阅读滋养精神,阅读丰富人生,阅读提升能力。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厚实的基础。现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十二年课外阅读总量在700万字以上。目前,我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系统计划、系统管理,学校图书陈旧,使用率较低。二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忙于应试教育,关注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三是家长认识不到位,为让孩子买吃买穿舍得花钱,但是为孩子买书却舍不得。四是中小学生没书读和很少读书,读书缺乏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督促。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阅读质量的提高首先要以阅读量为前提,在量的保证下才能提高质的效果。要解决好课外阅读的量和质的问题,使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问题,要从“三个面向”的高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全力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二、明确目标,整体推进 工作目标:精心选择课外阅读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切实把课外阅读工作抓上手、抓到位,努力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在读书”的良好局面。要明确课外阅读的基本量。充分扩大课外阅读面。引导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参考,在学习课文后拓展。积极开展“时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报刊的习惯。在提倡学生阅读文艺类、社科类图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科普方面的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改实验和探索中,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挑战。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充分分析学生和教材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本文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尝试提出希冀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三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时性体验式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运合恰当、有趣的教学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新课标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闪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

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组织课堂小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饶有兴致、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科学而重要的方法,是提高语文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相当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如何积累,最主要的就是一条――读书。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以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一、引语导趣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是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的抨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二、设疑引趣 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可开篇设疑: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为什么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又写了一名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写部队首长和红军领导人?那样不是更感人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于无疑处设疑,相机而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竞相发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直观生趣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如教学《狼》一文,可以出示“晚归”、“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灯片。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放映教学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观的展示拉近课文时代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 四、想像致趣 想像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再现形象进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蕴。如学习李清照《醉花阴》时,可让学生由“薄雾”、“浓云”、“西风”、“黄昏”感知词人所处环境,再由“瑞脑”、“金兽”、“把酒”想像词人生活,进而体会女词人的“销魂”、“人比黄花瘦”的凄凉心境。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_4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

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新鲜实验学校苏学海 一、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1.立足课堂,及时积累。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地位及作用都是很特别的:它既是每个单元知识的“例子”,本身又包含着若干的语文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零散的,不一定附着在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立足课堂,把这些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编码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包括课文中的常用字词、文化文学常识等等。积累的方法是:教学每一课时,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及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中挑出来,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归纳整理。整理时还要特别注意列出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有方言干扰的汉字读音,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容易混用的近义词,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等,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是语文知识积累中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学生得到全面知识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搬掉它,使教学走上光明大道,避免徒劳无功。总之,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但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教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施积累就应该依纲据本,不能脱离教材。如《秋魂》中的警句,《最后一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看云识天气》中的精当的动词、精彩的比喻句、精美的写“云”句等。为抓好学生的语言积累,各种雅词、成语、名言警句都是我们的积累对象。这样,我们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要明白:积累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手段,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例如:课堂上仿写各种优美的句子,利用成语连词成段,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使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拓展阅读,延伸积累。 大家都知道,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自己掌握的时间相对多了,就要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为了让学生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把知识向课外延伸,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便是课文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尽可能找到原著或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朗读。 3.精选传授,查漏补缺。 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段话,很明确地阐述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课堂与课外的连接。诚然,学生对某一方法的掌握,要有必要的基本素养支持,而基本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淀。 学生在课外积累语文知识,一般上都受到时间和资料的限制,故必然有这或那的缺陷,即使是积累课内语文知识,由于受到理解归纳能力的制约,有时也会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教学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科的所有目的,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合理安排语文阅读时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为学生未来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阶段是不可忽视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起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课内及课外的阅读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都需要老师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作用。 (1)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增加阅读时间,并设置相关的阅读问答环节。对于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来说,课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因此,老师增加课堂上的阅读时间,由此来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设置问答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真正读到心里去,而不是敷衍。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学习《祝福》一课时,给学生时间读其中重要的段落,

然后找学生回答这段讲了什么,中心是什么等。 (2)老师布置课外作业时添加相应的阅读作业。老师应布置相应阅读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本身是加强学生对一天学习的认识,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因此,学生也应该对语文阅读进行巩固。例如:老师布置相关文言文《伤仲永》的课外阅读作业,学生做完后要有家长的签字保证。家长的签字保证,就是在保证学生真正地完成了作业。 (3)老师可以每周设置日记作业,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练习。设置日记不仅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提高,更是培养兴趣以及良好情操的时候,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就是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而写作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并能逐步提高学生能力,是一种惯性练习。例如:老师每一周都要布置一篇日记,可以写游记、随笔、心情以及这一周内发生的事情,定期再将日记收上来,写一些鼓励的评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改变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变化。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的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兴趣”两个字也显得相对重要,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改变语文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共二十六篇 第一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

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第二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在语文学习整个环节又占有重要分量。良好的阅读水平不仅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领略语文的魅力。从我国初中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许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策略和方法,希望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供有效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阅读教学策略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它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一、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趣,培养阅读兴趣 一部分学生视阅读理解如毒虫蛇蝎,一部分学生爱阅读甘之如饴。为什么学生会怕阅读呢?这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美好的词汇感到陌生,对一些巧妙的写作手法无法领略其中的妙处。这就需要老师由文章的表达情感入手,进而帮助学生知道文章是写了哪些内容,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就明白,读过文章,自己内心的感受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实实在在的文章内容引发的。而内容的平铺是绝对很难引发读者的共鸣的,接下来,老师可以尝试分析作者描述内容时所采用的优秀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手法的高妙处。学生明了文章的高妙,仿佛是熟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再见到阅读还会怕吗? 二、倡导多元解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进行其他活动以及获得高层次发展进步的基础性能力。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多元化解读,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更多知识或信息。初中生个体受家庭、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存在着诸多差异,其阅读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课文《愚公移山》一课时,老师可以设问:“愚公移山的做法是否聪明?”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辩答。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但同时“多元”也有一个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求佳”方面,让学生不断体会多元,感受差异性,最终形成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见解。 三、充分形成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杨英鹏 博望镇第三初级中学 2016年9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目前的是一种十分常的教学方法。因为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通过学习、交流和探讨、让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握一些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找出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为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措施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我想了很多,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大量新词汇的涌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无疑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为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我问自己:“学生是教出来的还是学出来的?”不管教师怎么教,最终必须由学生自己接受、消化才能达到效果。语文课堂究竟采取什么模式才能最有效?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之素养,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日积月累的不断发展的平素之养。任何新课程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更新,综合素养能否提高,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与成败。作为一名从事基础学科建设的语文教师,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

须正视新课程对自身素养提出的要求,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从而切实的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1、不断提高自身人格素养。教师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并不是社会上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时,就会处处表现出一种向师性,这也许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吧!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也将成为学生的楷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可见,人格是教师魅力的灵魂。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 (1)有教无类。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等到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作为语文教师更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向化乡中心学校逯玉峰 2013年12月5日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

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点滴做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点滴做法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其意义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近年来,我尝试在课堂上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力求让课堂轻松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喜欢学语文。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一个真正的人性化的民主的氛围。 1.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师主导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说,教师尽量少用时间,更多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课堂上,开展比赛的活动,让小组间比较起来,比哪一组课文读得最好,哪一组讨论最激烈,哪一组讨论的结果最合理,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哪一组讨论的效率最高,比哪一组笔记记得最好,比哪一组基掌握得好。让学生在比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成功的喜悦,有个人的成就感,也有集体的荣誉感。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2.划分学习小组,鼓励自主学习。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七个学习小组,每组至六人左右,并推荐一名组长和书记员。组长的任务是组织组员开展讨论,并代表小组与其他组长和老师进行咨询。书记员的职责是记录并整理组员讨论结果。同时组长和书记又是小组中心发言代表人。课堂中较难的问题就要提交小组讨论,可以所有小组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同小组讨论不同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新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小组讨论结果加以点评,必要时间问题加以点拨。小组成员还可以提出与课堂相关的其它问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 二.依据学生注意力变化,掌控课堂节奏,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适时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老师说:“课堂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二者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 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操心的问题上,这时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故事、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 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黄卫调 (乐业县第一初级中学广西乐业533200 )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以上教例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例如在学习《心声》一课导入后,进入整体感悟阶段——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你心中油然而生?或者说此刻你有什么心声想与老师、同学们说呢? 生1:我很敬佩李京京。我觉得他很自信。遭到老师拒绝后,敢于站出来指正其他同学的错误,结果又遭到同学的数落,即使如此,在公开课上居然还有勇气站起来。 生2:我觉得文中程老师的做法不对。他不应该有偏见,应该平等对待,给大家同样的机会! 生3: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