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设计参数

滴灌设计参数
滴灌设计参数

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

通过几年来对不同滴头流量,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可以看出,重壤土的土壤水分分布形状如同一个“碗”,滴水点处水分增量最大,越向深处越小,湿润峰的宽深比较大。在一定水量下,流量越大,湿润深度越浅,湿润宽度越大(图1、图2、图3)。当滴头流量达到3升/小时,地表出现径流迹象。对中壤土来说,在滴水量相同时,滴头流量越大,湿润宽度就越大,而湿润深度差别不大( 4、图5、图6)。当滴头流量大于3升/小时,开始出现径流迹象,当滴头流量为4升/小时,径流更加明显。对砂土而言,土壤水分主要以垂直人渗为主,当滴水量达到4升时,砂土湿润深度可达60厘米,此时地表湿润宽度为35厘米左右(图7、图8)}综上所述,重壤土和中壤土滴头流量不宜超过3升/小时,在不产生地表径流情况下取较大值以排盐效果和滴头抗堵效果考虑)。另外,根据土壤湿润峰的变化情况,滴头间距也没必要太小,一般重壤土可选择0.40一0.50米,中壤土可选择0.40米左右。对砂土来说,滴头流量宜选择较大值,可取到3一4升/小时,滴头间距不宜超过0.30米。同时,在有盐碱的土壤上,滴头流量的选择,在不产生地表径流情况下,宜取其上限值,这样有利于在棉花根层形成淡化区,排盐效果较好。

目前,团场普遍赞同采用滴头流量大的滴灌带,主要是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实际流量没有达到设计流量。

关于毛管间距确定

在滴灌系统投资中,毛管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图9、图10可以看出,在中壤土上,土壤湿润宽度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滴头最大湿润直径可达140厘米。采用一管四行棉花布置毛管,毛管到最边行棉花的距离为55一60厘米,机采棉棉花行距配置(66+

10厘米)中,毛管到最边行棉花距离只有43厘米。说明在壤土和重壤土类土壤上采用“一管四行”方式布置毛管是完全可行的,这样毛管间距可由原来90厘米,增加到120厘米左右,每亩毛管用量可减少1/3,可充分发挥滴灌系统的效益,有效降低滴灌设施投入。

3关于土壤湿润比

土壤湿润比是指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的比值。在田间由于滴头流量和滴水量及土壤质地的变化,其湿润比是有差异的,通过试验和计算分析,三种土壤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平均土壤湿润比为63%.因此,在滴灌工程设计中,壤土类土壤上棉花花铃期膜下滴灌湿润比取60%一65%较适宜,重壤土取上限值,砂土和砂.壤土取下限值

4最大日耗水强度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在石河子垦区不同土壤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平均日耗水率为4.50一5.10毫米(表1)因此。在该地区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设计中.棉花最大日耗水强度取1.50一5毫米/天较适宜。其它地区棉花最大日耗水强度,可采用当地实测值确定,没有实测资料可参考气候类似地区资料确定,也可用彭曼公式求得5计划湿润土层深度

膜下滴灌不仅湿润区域小,而且湿润深度也远比常规沟灌浅,属于浅层灌溉。根据大量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分析,在棉花膜下滴灌合理灌溉制度下,滴灌的土壤湿润深度基本在60厘米以内,而沟灌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下。从土壤水分消耗来看,膜下滴灌60厘米土层以内土壤含水量分布有波动(发生变化),60厘米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几乎没发生变化(图11),说明60厘米以下土层水分没有消耗。因此,膜下滴灌棉花最大计划湿润层深度不宜超过60厘米.一般取50-60厘米较适宜。

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

滴灌设计中所指的上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是指满足棉花花铃期需水要求,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值一般用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对常规沟细灌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一般取田间持水率的100%和60%。膜下滴灌是一种控制灌概,可适时适量控制滴灌水量,

调节水分含量。通过多年试验,土壤计划润湿层内土壤水分上限控制在80%一85%,下限控制在60%一65%较适宜。

7关于干管工作压力的选择

在滴灌工程设计中,干管工作压力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从滴灌系统本身工作需要来说。干管工作压力选0.40Mpa较经济但采用滴灌技术后,田间已没有任何渠道。当种植小麦等密植作物时,采用喷灌方式灌溉,干管工作压力不够。因此,在滴灌工程设计中,建议干管工作压力选择0.60Mpa ,而且系统的地埋管道按喷、滴灌或滴灌、管道灌共用考虑。

轮灌小区的划分

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支附管轮灌方式,划分轮灌小区时,一条分干管上的所有支管尽可能同时运行,每条支管上各开启一条附管。这样运行,不容易造成漏开附管的现象,可以提高灌水均匀度。操作人员不需盲目的到田间四处找球阀。

切记系统不要低压运行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要人为的多开或少开球阀。系统低压运行的后果是:按设计额定工作压力的系统,灌水均匀度就能得到充分保证,当滴头压力下降时,灌水均匀度就差,在设计完成的系统内一旦遇此情况,作物长势必将不均匀,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通常滴灌系统首部压力在进入地下管道前不宜低于2.5kg。

分干管不主张变径

在设计中,分干管按变径考虑,虽可节约一部分投资,但从长远来看,不变径更为合适,其原因:如果按变径设计,在以后的运行中,滴灌带的型号就需按当时设计的型号采购,而实际上滴灌带的型号每年都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分干管变径不适宜以后改为支管轮灌的方式;实际运行中,采用了分干管变径的条田,灌水均匀度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制定灌溉制度的具体方法有三种:①总结群众丰产的灌水经验:②总结灌溉试验资料:③按水量平衡原理推算。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灌溉制度是严格按照土壤水允许上下限指标进行控制灌溉的高效节水型灌溉新技术。其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和计算方法与一般性常规沟灌灌溉方法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实时调整问题。但在滴灌下程技术设计中只是计算灌溉高峰期(如棉花花铃期)的一次灌溉过程中的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周期、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它井不是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制度,所以必须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管理。

上述制度在实际操作答理过程中的必要性目前还没有被人们完全所认识,有此单位在没有自然降水补充可利用的同等条件下,在自行制定的操作管理“办法”、“规程”、“要点”,甚至一些自办的“电视科普讲座”中,随意降低技术设计中所制定的灌水定额(亦有增加的)。有的还人为延长灌水间隔时间(灌水周期),这样操作的结果一是设计要求与实际操作脱节,失去了设计灌水定额的意义;二是作物需水高峰期严重供水不足,受旱而减产。

2系统轮灌方式对降低投资的影响

大田滴灌系统中,一般采用干支管轮流输水方式进行轮灌,然而在同一条干管上若采用不同的支管组合方式,如规划设计时考虑不周,必会增大干支管中的沿程水头损失,同时有此单位由于盲目改变设计轮灌方式,也可能增大管道沿程损失,甚至还影响到支管,迫使增大流速,超过适宜流速,总之,支管组合轮灌方式不同,干管中的流量变化也不同,合理的轮灌方式可以减小部分干支管的管径,降低投资。

3适宜经济流速对管径选择的影响

答径的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适宜经济

流速的选择合适与否,对整个滴灌系统的造价起重要作用。

滴灌系统各级管道管径的选择目前大部分采用经济流速计算选择。那么各级管道的经济流速的值或范围应是多少,微灌规范中没有规定范围,因而各地选择不一,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其结果也有差异,如:

①《农村水利技术实用手册》》(董冠群等主编)中讲到:低压管道输水如塑料硬管适宜流速为0.6~ 1.3m/s、,压力管道经

综上所述,目前兵团各团场的滴灌系统干管一般均低于上述范围,而不少支、辅管却大于上述范围,笔者认为,滴灌系统的干管适宜流速一般应选择在2m/s左右,在与各方面因索匹配的条件下,尽量用足用够,必要时可提高到2. 5 m/s,要比现在一般采用的1.2~ 1.8m/s 有所提高,至少不要低于上限。PE支辅答可用到3.5m/s,否则目前我们已设计的滴灌系统大部分不符合要求了,上述情况事实上还未超过以色列有关资料中的限额指标,只是我国还未规范而已。

4降压运行对滴灌带最大铺设长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

滴灌系统灌水器的流量偏差率按规范要求不应大于20%,而灌水器的工作水头又与流量偏差率相互作用和影响。为此,已按规范要求设计并施工完善的滴灌系统,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操作运行时若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在设计供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最终受影响的是滴灌带灌水器的工作压力。系统内不管来自何方造成的压力变化,如降压会导致毛管允许最大铺设长度缩短,如在已建成的系统中继续运行必将影响灌水均匀度。

系统降压运行的后果是:按设计额定压力工作的系统,灌水均匀度可得到充分保证;当滴头压力下降时,灌水均匀度就差,在已建成的系统内一旦遇此情况,作物长势必将不均匀,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同理,在系统内任意改变滴灌带的规格,也将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益的发挥。

1石河子乡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节水灌溉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土地实行承包到户后,个体农户成为实施农田灌溉的基本单元,政府的水管部门对灌溉只能进行宏观管理和控制。因此很大一部分农民凭借自己的经验,实行大水漫灌等十分粗放的灌水方法,根本无节水灌溉的意识。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很多节水措施无法落实。

1. 2节水灌溉规划工作薄弱到目前为止,石河子乡还未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规划,因此石河子乡节水灌溉的实施带有盲目性,还处于启蒙阶段,工作较被动,还未进入规范化,标准化阶段。

1.3灌区管理水平低,存在着重建轻管问题

目前,石河子乡灌区,还存在工程管理薄弱、用水管理粗放、生产管理落后、组织管理不善等问题。规章制度制定的还不十分完善,贯彻得也不十分彻底,缺乏科学化、正规化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灌区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

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4大类别。节水灌水方法1.1.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

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1_1.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

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已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我国已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一10%,但目前有关的工具尚未批量生产,而且农民也不习惯,推广还有待时日。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由于承压要求低,就可采用专门的低压管,单位造价即可大大降低。这主要用于地面灌溉的输水系统,在美国现在中小渠道基本都被低压管道所取代。我国前几年从“小白龙”(即薄膜塑料管)开始,以后逐步改进成为一个专门技术措施—“管灌”,即用低压管道输水的地面灌溉。因此在无力发展喷灌和微灌的地方,采用管灌是一个方向,在井灌区,应逐步用低压管来代替所有的中小型渠道。也可以取得显著的节水效果。在渠灌区,如果渠系配套完整仍以采用防渗措施节水为宜,如果地形有一定坡度,且渠系配套不完整,则应考虑直接采用输水管道进行配套。但是在非常平坦的自流灌区要采用管道输水则应填重斟酌。

目前有些地方,管灌只用管道将水送至地头,没有直接送入灌水沟,田间还得布置输水沟,为了进一步节水,就应当生产闸门孔管,使得从水源直到引人灌溉沟(或畦),水都在管内流动。

综上所述,可见节水灌溉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每个地方,每一种条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我们的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采用。首先选用投资最少而又能取得最好节水效果,节约最多水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当前我国广大灌溉面积上采用的灌水方法仍以地面灌溉为主,而且节水的潜力也最大,所以我们首先应对地面灌溉的节水方法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积极推广渠系配套,土地平整,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技术。在北方早作地区积极试验与推广不充分灌溉技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地方应考虑推广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先进的

灌水方法。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树立起全民的节水观念,大家对节水都重视起来,大家都想办法节水,办法是很多的。有领导的重视,有群众的支持,又能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技术,我们相信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膜下滴灌技术是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只有它才能对作物精准滴水和滴施肥料,使作物适时获得水、肥、药的供给,从而大幅提高作物单产,得到农场农民群众的共识,增收增效成了农场农工使用该项技术的主要动力。但随着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也出现了影响该项技术应用效果的诸多因素,通过在兵团各师局、农场的调查和分析认为,滴灌系统的成本投人、工程系统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以及与相关先进农业技术的科学配套应用是影响该技术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

我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滴灌技术,在石河子大田试验种棉花亩投人成本高达2400元以上,大田滴灌成了农民可望不可及的“贵族农业”,所以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几年,由新疆天业集团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自主研发出的天业膜下滴灌系统,使滴灌田间塑料节水器材亩投入降为24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滴灌技术产出效益的比率,从而加快了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推广的速度。

1.滴灌产品质量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滴灌带的质量问题。根据对农八师各农牧团场的调

研座谈获知,目前市场上滴灌产品质量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滴灌带的质量问题,在运行中发生破裂、刺水、跑水和连接件不可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滴灌系统运行质量,造成灌水均匀性下降,作物所需水、肥等不能及时均衡供给,使作物长势高低不平,产量下降,影响了滴灌技术的产出效益。因此,必须选择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好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的滴灌器材,才能确保滴灌系统的可靠性,实现精准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2.在田间补种、放苗、除草中,防止损坏滴灌带和支管。(1)要重视铺滴灌带装置的质量,在播种前要检查试好铺带装置,要求转动灵活,无毛刺,无锐角,防止挂伤和刺破滴灌带。要把这项检查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否则,凡是用这台机子的滴灌带会全部受损而造成损失。(2)在滴灌系统正式应用前要进行抽样试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正式使用时系统的可靠性。

三、滴灌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对滴灌技术应用

效益的影响

蔬菜微喷灌溉设计说明

温棚蔬菜微喷及道路绿化灌溉工程 设计说明 1 概述 温棚蔬菜滴灌及道路绿化灌溉工程位于内蒙古集宁市,为干旱山区农田。目前,项目区的道路、电力及水利系统已经初步形成。项目区采用打井取地下水和蓄水池蓄水进行灌溉,为了充分的利用这些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为调整种植结构,走“生态与效益并举”之路。因此在此项目区内通过微喷和小管出流节水灌溉的方式来解决灌溉问题,保证温棚蔬菜和树木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提高蔬菜的产量。 2 基本情况 2.1 气候 内蒙古立交桥绿化喷滴灌工程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济宁区工农路,南北与呼和浩特和北京相连,东西为208国道。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干燥,多寒,蒸发量大,年均气温5℃,年降水量438毫米,无霜期148天。 2.2 土壤 项目区土壤质地多为沙壤土。 2.3 水资源 项目区水源为现有的一眼井和一座2万立方米蓄水池,水量充沛,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作物的灌溉要求。 3 工程任务、规模与等级 工程建设任务 本次节水灌溉工程主要为微喷和小管出流工程设计。 该项工程地处基本平整的土地,总面积39540平方米,25栋100×8.15m 温棚,1栋50×26m连拱温棚,13栋50×10m温棚,300m宽为6m的道路绿化。温棚采用微喷灌溉方式,道路绿化灌溉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

工程等级:本灌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8-99),工程等级为五级,工程规模为小(2)型。 4. 灌溉工程设计 4.1 设计依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88-99) (2)《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3)《滴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D148-85) (7)《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4.2 灌溉设计参数 (1)设计耗水强度Ea(作物日耗水量) 根据有关数据及《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下面简称《规范》)查得蔬菜滴灌平均日耗水量为3.0~4.0毫米,取Ea=4.0毫米。 (2)灌溉水利用系数η 根据《规范》确定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5 (3)设计土壤湿润比P 据有关数据和《规范》中的参考值,确定设计土壤湿润比P=40%。(4)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规范》确定,滴灌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5%。 (5)设计灌水均匀度Cu=90% (6)计划湿润层深度 蔬菜是浅根作物,根深可达10~30厘米,滴灌根系主要分布在0~0.4米,所以计划湿润层深度定为0.4米,取Z=0.4米。 (7)灌水定额: m =1000β(F d-W0)ZP/η 式中: β-土壤中允许消耗的水量占土壤有效水量的比例;50%; F d 、W0-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和作物凋萎系数。 因土质为砂壤土,取F d=17% ,W0=7%;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1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区地下水普遍下降,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改土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12.7hm 。,地面以下1_0m 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 (GB5084—20053/h ,井径为220mm 4.4.2(1)(2)(3)(4)(5)4.4.31式中:h =0.55m ,s γ=14.8kN /m3,1β=0.24×0.95= 0.228,2β=0.24×0.65= 0.1560,代入得m = 554.4m 3/hm 2。 2.设计灌水周期 采用公式 d E m T 10= 理 式中:m = 554.4m3/hm ,d E =5mm/d 代入得T =11.09d(取T =10d) 3.毛灌水定额

2.65285.04 .554== = η m m m 3/hm 2 4.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内多年灌水经验,小麦灌水4次,玉米灌水1次,则全年需灌水5次,灌溉定额为1911m 3/hm 2。 4.4.4设计流量及管径确定 1.系统设计流量 0Q 2D 3(1(2式中:m = 554.4m 3/hm 2, A =0.5hm 2,85.0=η,50=Q m 3/h 则 5.65085.05 .04.554=??== Q mA t ηh 4.支管流量 因各出水口采用轮灌工作方式,单个出水口轮流灌水,故各支管流量及管径与干管相同。 4.4.5管网系统布置

滴灌设计参数

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 通过几年来对不同滴头流量,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可以看出,重壤土的土壤水分分布形状如同一个“碗”,滴水点处水分增量最大,越向深处越小,湿润峰的宽深比较大。在一定水量下,流量越大,湿润深度越浅,湿润宽度越大(图1、图2、图3)。当滴头流量达到3升/小时,地表出现径流迹象。对中壤土来说,在滴水量相同时,滴头流量越大,湿润宽度就越大,而湿润深度差别不大( 4、图5、图6)。当滴头流量大于3升/小时,开始出现径流迹象,当滴头流量为4升/小时,径流更加明显。对砂土而言,土壤水分主要以垂直人渗为主,当滴水量达到4升时,砂土湿润深度可达60厘米,此时地表湿润宽度为35厘米左右(图7、图8)}综上所述,重壤土和中壤土滴头流量不宜超过3升/小时,在不产生地表径流情况下取较大值以排盐效果和滴头抗堵效果考虑)。另外,根据土壤湿润峰的变化情况,滴头间距也没必要太小,一般重壤土可选择0.40一0.50米,中壤土可选择0.40米左右。对砂土来说,滴头流量宜选择较大值,可取到3一4升/小时,滴头间距不宜超过0.30米。同时,在有盐碱的土壤上,滴头流量的选择,在不产生地表径流情况下,宜取其上限值,这样有利于在棉花根层形成淡化区,排盐效果较好。 目前,团场普遍赞同采用滴头流量大的滴灌带,主要是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实际流量没有达到设计流量。 关于毛管间距确定 在滴灌系统投资中,毛管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图9、图10可以看出,在中壤土上,土壤湿润宽度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滴头最大湿润直径可达140厘米。采用一管四行棉花布置毛管,毛管到最边行棉花的距离为55一60厘米,机采棉棉花行距配置(66+ 10厘米)中,毛管到最边行棉花距离只有43厘米。说明在壤土和重壤土类土壤上采用“一管四行”方式布置毛管是完全可行的,这样毛管间距可由原来90厘米,增加到120厘米左右,每亩毛管用量可减少1/3,可充分发挥滴灌系统的效益,有效降低滴灌设施投入。 3关于土壤湿润比 土壤湿润比是指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的比值。在田间由于滴头流量和滴水量及土壤质地的变化,其湿润比是有差异的,通过试验和计算分析,三种土壤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平均土壤湿润比为63%.因此,在滴灌工程设计中,壤土类土壤上棉花花铃期膜下滴灌湿润比取60%一65%较适宜,重壤土取上限值,砂土和砂.壤土取下限值 4最大日耗水强度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在石河子垦区不同土壤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平均日耗水率为4.50一5.10毫米(表1)因此。在该地区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设计中.棉花最大日耗水强度取1.50一5毫米/天较适宜。其它地区棉花最大日耗水强度,可采用当地实测值确定,没有实测资料可参考气候类似地区资料确定,也可用彭曼公式求得5计划湿润土层深度 膜下滴灌不仅湿润区域小,而且湿润深度也远比常规沟灌浅,属于浅层灌溉。根据大量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分析,在棉花膜下滴灌合理灌溉制度下,滴灌的土壤湿润深度基本在60厘米以内,而沟灌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下。从土壤水分消耗来看,膜下滴灌60厘米土层以内土壤含水量分布有波动(发生变化),60厘米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几乎没发生变化(图11),说明60厘米以下土层水分没有消耗。因此,膜下滴灌棉花最大计划湿润层深度不宜超过60厘米.一般取50-60厘米较适宜。 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 滴灌设计中所指的上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是指满足棉花花铃期需水要求,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值一般用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对常规沟细灌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一般取田间持水率的100%和60%。膜下滴灌是一种控制灌概,可适时适量控制滴灌水量,调节水分含量。通过多年试验,土壤计划润湿层内土壤水分上限控制在80%一85%,下限

作业-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讲课教案

1) 某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上级渠道长3 km ,自渠尾分出 两条下级渠道,皆长1.5 km ,下级渠道净流量Q 下净=0.3m 3/s 。渠道沿线土壤透水性较强(A=3.4,m=0.5),地下水埋深为 5.5m ,要求:(1)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解: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3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18.0L/(S ·km) 且不受地下水顶托影响。 11000 S Q L 由 得:

118 1.51000 Q =? =0.027 m 3/s 所以下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3+0.027 =0.327 m 3/s 所以上级渠道的净流量为: g 220.3270.654n Q Q =?=?=m 3/s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654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7L/(S ·km) 12731000 Q =? =0.081 m 3/s 故上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654+0.081 =0.735m 3/s n c g Q Q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0.65488.98%0.735 == 2) 某干渠下有3条支渠皆实行续灌,干渠OA 段长2.5km ,AB 段长2.0km ,BC 段长1.5km 。支一毛流量为3.0 m 3/s ,支二毛流量为2.5 m 3/s ,支三毛流量为2.0 m 3/s.干渠沿线土壤透

水性中等(A=1.9,m=0.4)。要求: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毛)流量? 解: 一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2.0 m 3/s, A=1.9,m=0.4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8.0L/(S ·km) 11000 S Q L =由得: 128 1.51000Q =? =0.042 m 3/s 故BC 段的毛流量为:Q g = Q n +Q 1 =2.0+0.042 =2.042 m 3/s 二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4.542 m 3/s,

滴灌设计说明

1、概况: 该灌区灌溉面积为100亩,灌溉方式为滴灌,灌区地表坡度小于5%,地势平缓,土壤为碱性亚粘土,灌区内自然生长芨芨。设计按平均行距0.9m,管网为固定式,水源由一口自流井组成,配备离心泵一台,型号为80-65-160,流量40m3/h,扬程35m,柴油机180型一台。 2、滴灌管选择 该滴灌系统选用河北润田节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贴片滴灌带,型号为Φ16*0.2*300,该滴灌管选用高密度材料制成,结实耐用,抗堵塞性能强,滴灌带被一次挤压熔接而成,无接缝,无毛边,流道为长紊流流道,结构合理,制造精密,这些优点使得该滴灌管减少了受压开裂的可能,并保证了非常高的灌溉均匀度。 3、轮灌组划分 全区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控制77条滴灌管,每条滴灌带铺设长度80m,滴灌带每米流量q=4.0/L/h/m,每个小区流量总计为Q=36.96m3/h。 4、滴灌带制度的确定 4-1一次灌溉用水量计算 设计一次灌溉用水量用下式计算I=0.1γ(βmax-β0)ZP/γ水 式中βmax—田间持水量,以干土重的%计,本区的田间持水量占土体的22%,故βm ax=0.22/1.45=15.2%;β0—灌溉前土壤含水量,为作物允许的土壤含水量下限,以干土重的%计;β0=0.7βmax。 γ. γ水—分别为土壤和水的密度,t/m3;γ=1.45 t/m3。 Z—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取Z=1m。 P—土壤湿润比(%);取P=30%。 将以上资料代入得:I=19.84mm。 4-2灌水时间间隔计算 灌水时间间隔又叫轮灌周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芨芨的最大日耗水强度E a=5mm/d,因此,滴灌的灌水时间间隔为: T=I/E a=19.84/5=4.0(d) 取T=4d 4-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的计算 滴灌带的行距s r=0.9m,每米流量q=4.0L/h,灌溉水利用系数y=0.95,t=I·S r/yq=19.84×0.9/0.95×4.0=4.7(h),取t=5h。 5、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管道选用PVC管,主干管外径160mm,内径150.6mm;干管外径为110mm,内径103.6 mm;支管外径为90mm,内径84.6mm;分支管外径为63mm,内径为59mm,工作压力均为0.6Mpa,水源由一口自流井组成,井泵流量40 m3/h,扬程35m,地下动水位为5m。 分支管水头损失计算如下表1所示。 6、滴灌系统工作制度 为了减小滴灌系统的流量,降低工程投资,本系统采用轮灌工作制度,全灌区共有6个轮灌组,两支支管各一小区为一个轮灌组,每个轮灌组每天运行5个小时,每天运行2个轮灌组,3天可将灌区全部轮灌一遍。 6.1开始灌水时,需先将支管控制阀门开启,然后再将首部阀门开启,最后启动水泵,每个轮灌组连续灌溉5小时,每4天灌溉一次。 6.2灌水结束时,先将水泵关闭,然后再将首部阀门和支管控制阀关闭。 6.3过滤器需要经常进行冲洗,每次冲洗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滤网需要经常检查,如果有破损,过滤器必须更换。 6.4每年最后一次灌水结束后,需要将支管端的阀门打开,将管道系统内的水排放,以免管道系统内积水冻胀管道,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7、工程概算 7.1土方工程 干支管管沟挖填1825米,管沟深0.5米,宽0.4米,挖填土方总计365方,挖填每立方米土方以12元计,合计4380元。 7.2材料概算 材料概算见表3,合计157463.43 元。 7.3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费按材料概算费的5%计,共计7873.17元。 7.4勘测设计费 勘测设计费按上述三项费用之和的1%计算,共计1697.17 元。 工程总造价为171413.77 元。

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系统设计 草坪喷灌系统简介 (Introduction of Turf Irrigation System) 灌溉是弥补自然降水在数量上的不足与时空上的不均、保证适时适量地满足草坪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措施。以往的草坪绿化工程,很多没有配套完整的灌溉系统,灌水时只能采用大水漫灌或人工洒水。不但造成水的浪费,而且往往由于不能及时灌水、过量灌水或灌水不足,难以控制灌水均匀度,对草坪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工业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旅游、休闲、运动场及居民小区等各种绿地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日益突出。传统的地面大水漫灌已不能满足现代草坪灌溉的要求,采用高效的灌水方式势在必行。 喷灌,以其节水、节能、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草坪喷灌发展很快,有逐步取代人工地面灌溉的趋势。 一、草坪喷灌的特点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必须适应草坪的特点,才能满足其需水要求,保证正常生长。 1.喷灌设备的安装不能影响草坪的维护作业。草坪需要经常性的修剪、植保、施肥等,这些作业往往由机械完成。因此,除应选择草坪专用埋藏式喷头外,同时需精心施工,使之避免与草坪上的机械作业发生矛盾。 2.设备选型和管网布置应适应草坪的种植方式。由于景观的需要,园林绿化中草坪的种植地块很多不是规则的形状,如高尔夫球场,且有时同一工程中的不同地块呈零星分布,增加了喷灌系统中设备选型和管网布置的难度。 3.灌水管理应与草坪病害防治结合起来。很多草坪病害,特别是真菌类病害与草坪叶面和土壤湿度关系密切。在灌水管理中,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灌水周期、灌水时间、灌水延续时间等,对控制草坪病害十分重要。 4.喷灌系统在满足草坪需水要求的同时,需充分注意景观和环境效果。精心设计的喷灌系统,通过正确选择喷头和进行喷点的布置,不仅能满足草坪需水,而且在灌水时可以形成水动景观效果。 二、喷灌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喷头、管网、首部和水源组成。 1.喷头:喷头用于将水分散成水滴,如同降雨一般比较均匀地喷洒在草坪种植区域。 2.管网:其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草坪种植区域。由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分干管、支管、毛管等,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现代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塑料管道,如PVC管、PE管等。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

葡萄滴灌

葡萄滴灌工程 目录 (一)葡萄滴灌工程设计说明 (1) 1.基本资料 (1) 2.1 系统工程规划布置 (2) 2.2 设计参数 (2) 3.管网布置和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 (5) 3.1 管网布置 (5) 3.2 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 (7) 4.管网水力计算和支管、干管管径的确定 (8) 4.1毛管水力计算 (8) 4.2 支管水力计算 (9) 4.3 干管管径确定和水头损失计算 (10) 5.首部枢纽设计 (11) 5.1 水泵和动力选型 (11) 5.2过滤器 (11) 5.3施肥罐 (11) 6.系统运行复核 (11) 6.1节点压力均衡验算 (11) 6.2 灌水小区流量和压力偏差复核 (12) (二)葡萄滴灌工程技术设计图 (13) (一)葡萄滴灌工程设计说明 1.基本资料 表9.1 葡萄滴灌工程基本资料表 序号分项内容 1 地块面积A:621.4亩(41.43hm2)地势:东高西低,J=0.2‰,南高北低,J=8‰ 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兵团110团 地形图:见平面布置图,包括地形尺寸、地面坡降、林带、道路、水源的具体位置 2 土壤土壤类型:重壤土土壤容重(g/cm3):1.45

田间持水量θ田(%):25 土层厚度(㎝):80~150 3 气象 年平均蒸发量(㎜/年):2173.2 年平均降雨量(㎜/年):179.6 有效降雨强度P 0(㎜/d ):0 最大冻土层深度(㎝):130 4 作物 作物名称:葡萄 种植方向:南北(沿Y 轴方向) 株行距(m ):株距1、行距3 作物补充灌溉强度I a (㎜/ d ):5 5 水源 水源类型:井水 地下水直接补给作物水量s (㎜/ d ):0 水质 有机质含量:几乎无 含沙量:极少粒径为80~150μm 的沙粒占5%,其余沙粒粒径小于80μm 出流量(m 3/h ):140 动水位(m ):30 6 电力 配有动力电源,使用方便 2.1 系统工程规划布置 本工程总体布置如图9.1所示,水源为井水,井出流量140 m 3/h 可满足总的灌溉要求(系统总供的确定见设计参 数);提水加压,采用潜水电泵,过滤装置采用“旋流水沙分离器+筛网过滤器(180目)”,施肥装置采用压差式施肥罐(安装在筛网过滤器和旋流水沙分离器之间)。首部装有压力表,空气阀、闸阀、水表等设备和仪表;输配水管网由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组成。主干管、分干管等采用0.4MPa 的PVC-U 管以地埋形式铺设;支管、毛管铺设于地面;灌水器选用内镶式滴灌带,滴头间距0.5m ,流量2.3L/h ,压力流量关系式q=0.764h 0.47,沿种植方向Y 向一管一行布置,铺设间距3m ,本系统滴头 总数为n 总=INT[621.4?666.7/(3?0.5)]=276191(个),代入式(1-13)可算得实际轮灌组数N 轮灌组:, N 轮灌组= Q q n d 总=140000 3.2276191? = 4.5 (1-13) N 轮灌组不为整数,调整q d=2.0276/h,使N 轮灌组=4,灌水器相应工作压力为8m 水头,将其作为灌 水器设计流量和压力,各相应参数见表9.2。 型号 WDF16/2.3-100 滴头间距S e (m) 0.5 设计工作水头hd(m) 8 毛管布设间距SL(m) 3 设计流量qd (L/h ) 2.0276 灌水器压力流量关系式 q=0.764h 0.47 毛管内径d(mm) 16 制造偏差C υ 0.04 2.2 设计参数 2.2.1 系统总供水流量Q I a =5㎜/d ,A=41.43 h ㎡,C=20 h/ d,η=0.9,可依据式(1-2)计算葡萄需水高峰期系统供水流量: Q= 1.11520 9.043.4151010=???= C A a I η(m 3/h)

滴灌毕业设计二

滴灌毕业设计二

牛武镇大棚节水灌溉工程 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富县牛武镇大棚节水滴灌项目 项目地点:富县牛武镇阳畔村 项目内容:蔬菜大棚滴灌项目 项目规模:原有51棚,今年新建30棚 设计单位:富县水利工作队 供货单位: 项目资料:阳畔行政村位于牛武川水系中游距牛武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辖党家庄、前阳畔、后阳畔三个自然村。前阳畔自然村依309国道两侧而居,党家庄自然村与后阳畔相邻依309国道北而居。由于地处川道,地域狭窄,309国道公路经过此地占地,土地面积也因而偏少。 ,现有客户拟种植300亩马铃薯,其中大棚14个,温室2个,其余为大田种植。 滴灌项目区具体资料如下: (1)、项目区作物为马铃薯,作物行距为1.1米,作物种植方向为南北种植, 土壤为沙壤土 (2)、项目区内有水井2口,出水量为40方/小时 (3)、地下管道采用110mmPVC管,地上出水口为2寸

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双侧控制,控制长度为最长80米, 项目区共留有63mm出水口26个,其中大田出水口10个,大棚出水口14个,温室出水口2个 (4)、地上支管为63mmPE软管,东西铺设,辅管为32mmPE硬管,东西铺设 (5)、滴灌带选用16mm*0.2mm*300mm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滴灌带南北铺设,铺设间距为1.0-1.1米,滴头间距为0.3米,双侧最大铺设长度为80米 (6)、大棚、温室内滴灌带单向铺设,最长铺设距离为120m 2、藁城地区马铃薯滴灌项目工程设计 2.1工程设计图纸见《藁城地区马铃薯滴灌项目工程施工图》 2.2工程所需材料见《藁城马铃薯大田滴灌工程材料清单》及《藁城马铃薯滴灌项目温室大棚部分材料清单》 2.3藁城地区马铃薯滴灌项目设计内容 (1)、首部枢纽 首部枢纽由水泵,变频器,施肥器,过滤器组成 变频器采用11KW变频器 施肥器包括100L施肥罐2个,4寸施肥阀(110mm)2个 过滤器采用4寸网式+离心过滤器2套

滴灌工程设计流程及相关设计内容

滴灌工程设计流程及相关设计内容(参考) 一、基本资料 1、地块情况 地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面积等。 2、气象条件 气象状况、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等。 3、土壤状况 土壤类型、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等。 4、作物与栽培模式 作物名称、作物生长期、栽培模式等。 5、水源条件 水源类型、出水量、水质状况等。 6、能源(电力)情况 7、经营管理方式 二、工程布置及设计参数 1、工程布局 水源工程(新建、改造)、首部枢纽(首部枢纽构成)、输配水管网(管道组成、结构模式、铺设方式及主要规格性能参数)、灌水器(灌水器选型及主要性能参数)。 2、设计参数 水量平衡计算(核算水源出水量是否满足工程覆盖面积灌溉用水要求)、小区允许偏差率、土壤湿润比、设计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周期等。 3、设计灌溉制度 三、灌水小区水力设计 1、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偏差及其在毛管和辅管上的分配 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偏差计算、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偏差的分配。 2、毛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确定 毛管极限孔数计算、毛管极限长度计算、毛管适宜铺设长度确定。 3、辅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确定 辅管极限孔数计算、辅管极限长度计算。 四、系统管网布置及工作制度设计 1、管网布置 干管(主干管、分干管)、支管、辅管、毛管的布置。 2、系统工作制度设计 设计参数核定、轮灌组划分、轮管制度。 3、各级管道设计流量的推算 五、系统管网水力计算及干、支管管径的确定 1、毛管和辅管水力计算 毛管水头损失计算、毛管进口工作压力计算、辅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辅管进口工作压力水头计算。 2、支管水头损失计算 3、干管管径的确定和水头损失计算 干管管径的计算、干管水头损失的计算。

滴灌系统设计(以茶叶为例)

茶叶滴灌系统设计 系统简介: 本设计灌区茶叶种植面积为500亩。首先确定滴灌系统的各个设计参数,继而选用某公司一次成型薄壁滴灌带,内径16mm,壁厚0.31mm。通过计算滴灌的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来确定滴灌的灌溉制度;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当地水源是否够用。根据设计参数把整个灌区划分为4个轮灌组,进行管网系统的布置,推算各级管道的流量,进行管网水力计算,确定各级管道的直径、长度,并选择水泵型号为D185-67×9。最后设计首部枢纽,进行材料统计和概预算。 第一章基本资料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某某市某某县,属贫困地区。项目区位于某某县府城镇的某某村南茶北移示范区,规划滴灌茶叶滴灌面积500亩。 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与小型灌溉工程相结合,建设生态型灌溉工程。从生产技术手段和使用方式两方面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改进,主要建设内容是小型农田生态灌溉工程的建设。 二、地形地质概况 某某省某某市地处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缺失,沙土化严重。

某某县位于某某市东北方向,面积1965hm2,东部由北向南与晋东南的沁源、屯留、长子和沁水接壤,西邻古县和浮山。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山峰有安太山、盘秀山等,海拔在1400m以上,西部有大东沟梁、牛头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省内第二大河、唯一的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纵贯境内95km。南部沁河谷地,地势较低,有小块平川,海拔在800m左右。 三、作物种植 1、作物名称:茶叶。 2、间距:株距0.4m,行距0.4m,畦距1m。 3、灌溉方式:滴灌。 4、滴灌设计补充强度为4mm/d。 5、茶叶滴灌面积500亩,种植株距0.4m,两行为一畦,行距0.4m,畦与畦距离1m,3畦建一个大棚,棚与棚间距1m,大棚选用简易竹木材料,单棚尺寸为长0.25-0.3m,宽5m,占地0.22亩。选取距离高位蓄水池最远的大棚作为典型地块,此地高程900m。 四、气象资料 某某县位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年度降雨和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十年九旱,当地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示范区茶园位于沁河东的谷地,地形东高西低。区内气候温

果园滴灌工程规划设计说明

果园滴灌工程规划设 引言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不仅为维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随着世界性水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灌水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要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张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张和自动化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供水危机将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遍原山区,农田果园、灌溉的建设供水问题,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迎接挑战迫切需,要偏远山区,农田,果园灌溉的建设供水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因此某果园灌溉提出以高效节水滴灌技术与当地水管理技术相结合,设计为滴灌灌溉。根据农田,果园灌水量,灌水周期,喷头布置形式以及滴灌制度等,确定了滴灌管道的水力计算设计,实现和达到农田,果园灌溉建设自动化节水灌溉的目的,并形成了良好的合理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和节水灌溉的目的。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抓紧跨流域调水的规划设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而

另一方面要在节流上下功夫,且我国各级渠道的输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渗漏损失掉了,其数量惊人,从而导致农业减产,并恶化灌区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水资源无偿使用,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由于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为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农业持续发展为基础。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对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资料 项目区位西北地区某一果园,为了增产增效,节约灌溉用水,拟改变原来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进行灌溉, 灌区面积约为194亩,(194×667平方米)地形平坦,土质为壤土,土层厚度为1、5米,1、0米土层平均干容重1、4cm g/3田间持水率(占土体干土中)为25%,盛掕期苹果树,株距,行距为3×3米,种植方向为东西,经田间试验该地苹果树最大耗水量为5mm/d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mm果园南边有一水井,出水量为50h m/3动水位为20米。 (一)、地形地貌 某西北地区某一苹果园,南北宽100米,东西长324米,灌区面积约为194亩,约为(194×667平方米),果园内地势平坦。(二).气象条件 某西北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地区气候,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干燥而寒冷且冬季较长,年降水少,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0mm,大致

滴灌典型设计书

滴灌系统设计示例 按照兵团水利局、兵团节水办“关于召开兵团节水灌溉规划设计研讨会的通知”的要求,根据农八师几年来在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上的实践和研究,此次滴灌系统典型设计综合农八师的具体情况做如下简要介绍: 一、基本资料 (一)地形 农八师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全垦区土地面积7529平方公里。垦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 (二)土壤 农八师土壤缺氮面积大,全氮含量低于1%的面积占78%,碱解氮低于60ppm的面积占76%。土壤普遍缺磷,含量低于10ppm的面积占77.5%。土壤含钾丰富,约在100ppm 以上。 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粘质土等。根据农八师土壤普查结果,本设计取占范围较广的砂壤土。 (三)作物 全垦区有效灌溉面积266万亩,其中以棉花为主。棉花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6.5%。本设计示例选棉花。种植模式采用:一膜两管四行--宽窄行30×60cm,滴灌带间距90cm;一膜一管四行--(25+30+25)×60cm,滴灌带间距140cm。 1、滴灌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根据农八师目前棉花种植模式和多年实践,确定如下设计参数。 典型滴灌系统设计基本资料

(四)水源 垦区水资源来源主要为地表水(库水、河水)和地下水。目前垦区滴灌节水工程水源以井水为主,单井流量为80立方米/小时,动水位埋深在40米左右。 (五)气象 垦区平均海拔300-500米左右,呈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5℃-8.2℃,日照2318-2732小时,无霜期147-191天,年降雨量180-270毫米,年蒸发量1000-1500毫米。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光照充足,热资源丰富。 (六)动力 原有机井泵大多为250QJ80-60/3或250QJ80-40/2,需更换水泵及变压器。但原有高压电线不需更换。 二、设计内容 按照农八师多数条田的规划布置方式,采用东西长800米,南北宽450米的条田进行规划设计。种植作物为棉花,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60×30cm与60×(25+30+25)cm,一膜两管四行与一膜一管四行,滴灌带间距0.9米与1.4m。作物东西方向种植。耕层土壤为砂壤土。 1.管道系统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 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 区地下水普遍下降,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 改土 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 (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地面以下1_0m 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 m 。,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 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 该井水质符合《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 2005),可以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 380V 三相电 源。据多年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 55m 3/ h ,井径为220mm ,采用钢板卷管护筒,井深 20m ,静水位埋深 7m ,动水位埋深9m ,井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 灌溉设计保证率:75%。 (2) 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 %。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4) 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 / d 。 (5) 设计湿润层深:。 制度及工作制度 1 ?净灌水定额计算 采用公式 式中:h = , s =/m3, 2 ?设计灌水周期 采用公式 10Ed 式中:m = /hm , E d =5mm/d 代入得 T =(取T =10d) m 1000 s h( 1 2) 1 = x = , 2 = x =,代入得 m = / hm 2。

Q 0.85 50 h 3.工作制度 (1) 灌水方式。;考虑运行管理情况,采用各出口轮灌。 (2) 各出口灌水时间: 采用公式 式中:m = /hm 2, A =, °.85 , Q 50 m 3/h 则 t mA 空g 6.5 3.毛灌水定额 m 554.4 0.85 652.2 m 3/hm 2 4.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内多年灌水经验,小麦灌水 额为 1911m 3/ hm 2。 4次,玉米灌水1次,则全年需灌水 5次,灌溉定 设计流量及管径确定 1?系统设计流量 采用公式 Q o amA Tt Q o amA 1 5544 12.7 41.8 Tt 0.85 11 18 因系统流量小于水井设计出水量,故取水泵设计出水量为 Q=50m3 / h ,灌区水源能满 足设计要求。 2?管径确定 采用公式 D 188巴 io °Y 18.8 110X 3PE 管材) mA Q 108.54 mm (选 取

滴灌工程设计示例

6.4滴灌工程设计示例 6.4.1基本情况 某基地种植葡萄面积118亩,过去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灌水定额大,水肥损失严重,为此拟采用先进的滴灌灌水方法。 该地块地势平坦,地形规整,葡萄南北向种植,株距0.8m 、行距2m 。地面以下1m 土层为壤土,土壤干容重14kN/m 3,田间持水率24%。 地块西边距离地边50m 处有水井一眼(具体见平面布置图),机井涌水量为32m 3/h ,静水位埋深60m ,动水位80m ,井口高程与地面齐平。机井水质据周边村庄引水工程检验结果分析,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含砂量稍高,整体看来,可作为滴灌工程水源。 380V 三相电源已经引至水源处。 6.4.2滴灌系统参数的确定 (1)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 (2)灌溉水利用系数95% (3)设计土壤湿润比 不小于40%。 (4)设计作物耗水强度Ea=5.0mm/d (5)设计灌溉均匀度 不低于80% (6)设计湿润层深0.6m 6.4.3选择灌水器,确定毛管布置方式 1.选择灌水器 根据工程使用材料情况比较,本工程采用以色列某公司生产的压力补偿式滴灌管,产品性能如下:滴灌毛管外径16mm ,滴灌毛管进口压力0.1MPa ,滴头间距0.5m ,滴头流量q=2.75L/h ,水平最大铺设长度90m 。 2.确定毛管布置方式 因葡萄种植方向为南北向,并且成行成列,非常规整,因此,毛管布置采用每行葡萄铺设一条滴灌管,根据地块实际长度和产品的最大水平铺设长度确定毛管的长度为80m ,毛管直接铺设在葡萄根部附近。 3.计算湿润比 根据公式: 式中: ——每棵作物滴头数,个; ——滴头沿毛管上的间距,m ; ωβU C % 100/?=)(R P e P S S W S N ωρP N e S

自动化灌溉设计方案

目录 自动化灌溉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 (2) 1、现场智能感知平台: (4) 1.1、井房首部设备智能监控系统 (5) 1.2、田间无线灌溉控制系统 (7) 1.3.无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10) 1.4.综合智能气象监测系统 (11) 2、无线网络传输平台 (14) 3、数据管理平台 (15) 4、应用平台(监控中心及移动管理控制端) (17) 5、主要技术参数 (20)

自动化灌溉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 自动化灌溉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农业大田种植分布广、监测点多、布线和供电困难等特点,融合最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实现墒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等功能。 该系统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种植作物等划分不同类型区,在不同类型区内选择代表性的地块,建设具有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降雨量等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功能的监测点;通过灌溉预报软件结合信息实时监测系统,获得作物最佳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及需采取的节水措施为主要内容的灌溉预报结果,定期向群众发布,科学指导农民实时实量灌溉,达到节水目的。 系统组成: 大田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现场智能感知平台、无线网络传输平台、云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平台(监控中心及移动管理控制端)四个层次,其中,田间脉冲电磁阀、无线阀门控制器、远程水泵智能控制器、云服务器、主控制中心和村级(企业)控制中心、移动控制终端等组成灌溉无线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现地无线遥控、远程随时随地监控、轮灌组定时自动轮灌等控制方式,并且实时监测机井和阀门状态,灌溉流量和管网压力,保障运行安全,及时提示报警信息。在此基础上,扩充田间土壤墒情监测、农田气象监测、作物和泵

滴灌系统设计

滴灌系统设计

3.2滴灌系统 3.2.1项目基本资料调查 灌区面积((hm2)、作物、土壤(类型、容重、土层厚度)、作物种植间距(大棚长、宽,垄宽、株距、行距、垄间沟宽、深等)、水源(m3、m3/s、m3s-1/万亩)、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动力等 3.2.2初定设计参数 1、系统需流量Qs(m3/h) 作物耗水强度E a(mm/d):参考表-2 设计供水强度Ia(mm/d)=E a-P0-S;P0有效降雨强度、S地下水补给量。 也可参考下表-12选定I a。 表-12 设计耗水强度参考值(mm/d) 作物滴灌微喷灌作物滴灌微喷灌葡萄、树、瓜类3~7 4~8 蔬菜(露 4~7 5~8 地) 粮、棉、油等植物4~7 ——冷季型草——5~8 蔬菜(保护地)2~4 ——暖季型草——3~5 注: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对于在灌溉季节敞开棚膜的保护地,应按露地选取设计耗水强度 灌溉面积A(hm2):图上量取 日供水小时数t d(h/d):12~22 灌溉水利用系数η:不低于0.9 3.2.3初定系统毛管

依据作物种植株距、行距初定系统毛管型号。如: 3.2.4土壤湿润比P 1)沿毛管灌水器间距较小 参数: 一棵作物所占有的灌水器数目n(个) 滴头间距S e(m):毛管参数 湿润带宽度S w(m):依据表-13湿润比范围反推,再根据设计量取选定。 作物平均行距S r(m):毛管间距/毛管间作物行数 作物株距S t(m):设计取值 一棵作物所占有的灌水器数目n(个):该组的灌水器数目/ 一组作物的棵数。 P=n×S e×S w/(S r×S t) 2)沿毛管灌水器间距较大 参数: 滴头间距S e(m):毛管参数 毛管间距S L(m):毛管参数 湿润带直径D w(m):依据表-13湿润比范围反推,再根据设计量取选定。 P=0.785×D w2/(S L S e)×100%

第16章 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图件制作

第15章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图件制作 滴灌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一个分支,其设计思想也和其它水利工程一样需要用各种图件来进行表达。水利工程的设计一般需要经过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设、施工图设计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绘制相应的图件,如工程位置图、总体布置图、建筑物结构图、施工图等。滴灌工程图也属于水利工程图的范畴,但它与传统的水利工程图有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滴灌工程一般只有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实施方案)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图件各有侧重,可行性研究阶段图件侧重于工程总体布置,各系统的设计仅做典型系统设计,工程设计阶段是在可行性研究总体布置的基础上,对各系统进行全面设计,也需要利用总体布置图。因此,两个阶段虽然侧重不同,但所需要画的图件基本一致。 第1节滴灌工程设计图件 滴灌工程图重点是描述工程管网的布置,更注重反映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主要图件包括工程规划图、工程平面布置图、系统运行图(轮灌顺序图)、管道纵剖面图、节点压力图、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节点图、工程建筑物设计图等。 ⑴工程规划图 工程规划图需在地形图上绘制,主要反映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源工程、泵站等主要建筑物和骨干管(渠)道的初步布置。如果图面大小允许,还可以反映与工程有关的河流、道路、重要的建筑物和居民点等,一般采用示意法表示。为使图幅大小适用,所用地形图比例尺要适当,灌区面积5000亩以下者宜为1:2000~1:5000;5000亩以上者可为1:5000~1:10000。如果项目区面积较小,灌溉系统较简单,工程规划图可与工程平面布置图合并。 滴灌工程规划图应突出与工程有关的内容,难以表达清楚时可用断面的方式来表示相对关系。 ⑵工程平面布置图 工程平面布置图是在工程规划图的基础上,对单个灌溉系统的具体反映,工程平面布置图在地形图上绘出,其比例尺宜为1:1000~1:2000。图中应示出系统边界及内部分区线,水源及水源工程的位置,各类闸阀、给水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位置,并且还应标明管道(或渠道)的名称及编号、节点编号等。 除以上必须反映的内容外,在工程平面布置图中还可以用箭头表明地形的坡降方向、河流水系的流向、地理方位(指北针)等。 为了使图形主次分明,结构上的次要轮廓线和细部结构可以省略不画,或采用局部放大图的方式表示这些结构的位置关系和作用。 ⑶管道纵剖面图 管道纵剖面图一般在施工图阶段才进行设计,确定管道的安装高程,计算土方量。需绘出地埋固定管道的纵剖面图,其中地埋支管一般布置方式类同,单根支管的长度较短,可仅绘出一二条作典型。 管道纵剖面图应绘出地面线、管底线(开挖线与管底线不一致时还需标出开挖线),标出各种管件,如阀门、三通、四通、异径接头等和镇墩的位置,底栏应包括桩号、地面高程、管底高程、挖深、纵坡和管径等栏目。 ⑷节点压力图

滴灌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道和滴头组成。 滴灌系统简图(3张) (1)水源:各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的水源,只要含沙量较小及杂质较少,均可用于滴灌,含沙量较大时,则应采用沉淀等方法处理。 (2)首部控制枢纽:首部控制枢纽一般包括水泵、动力机、过滤器、化肥罐、调节装置等。化肥罐用于灌水施肥施药,常用的化肥罐有压差式、开敞式、文丘里注入式和注射泵等四种形式,肥料罐一般安装在过滤器之前,以防造成堵塞。 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程序、施工工艺、工期、人力机械等依据当地 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合理布置的整体原则。 2、施工技术措施总原则 1、确保工期的原则 所有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均以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合同控制工期和合同总工期为基础,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抓好项目接口的工序衔接,采用先进合理、成龙配套的机构化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安全第一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施工方案均按照技术可靠、确保安全的原则制定,对管道开挖、基地人工平整、管顶上部回填、机械回填、蓄水池等重点安全施工项目均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及措施,并严格实

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各项工作的施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3、技术优良的原则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设计施工图施工,始终贯彻我公司“科学管理、精益求精、信守合同、追求更好”的质量方针和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措施均要符合现行施工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高效施工的原则 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平行交叉作业,择优选用最佳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努力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5、布置经济合理的原则 施工总布置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及已有的设施,因地制宜,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合理布局。 6、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宗旨指导工作建设,制定措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各顶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程,发送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确保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 7、科学配置的原则 统筹兼顾,合理计划、安排,科学组织,做好人力、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