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汉语中的副、介、连词

(完整版)汉语中的副、介、连词
(完整版)汉语中的副、介、连词

汉语中的副词

一.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1、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2、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的动物中。“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会见总共是两次。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3、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

4、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试比较:

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是三项比较,等于说“(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呢。”〔〕中的内容隐含了。“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

5、对副词的分类,是大致的粗略的,有的副词用法很多,如“也、才、就、还……”虽是同一个副词,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

试以“就”为例。

“我一会儿就去。”,“就”表示事情短期内即将发生,表时间;

“我就两张了,怎么能给你呢!”,“就”表示范围,“只”之意;

“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就”表示语气,相当于“偏”。

再看“还”:

“还好、还行、还可以”,“还”表示程度,有比较而言不错之意;

“怎么还不来!”“还”表示时间,有“老也不来”之意;

“二十年了,你还那样”,“还”表示情态,有“依然”之意;

“还要怎么样”,“还”表示语气,有“究竟”之意。

可见,一个副词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往往须结合全句语境仔细体会。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表时间)

牛娃〔从来〕〔都〕〔很〕犟。(分别从时间、范围、程度三个角度修饰形容词谓语)

“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如“糟糕得很”。“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如“伤心极了”。

作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例如:“也许她已经走到半路上。难道这种产品还会受欢迎吗?”,

“已经”、“还”修饰句中谓语,“也许”、“难道”是句首状语,修饰全句。两种表述语用场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个牌子过硬,你看要哪个?”(表示限制品牌的范围);“今天就我倒霉”(表示限制人的范围);“光轿车就有十几辆”(表示限制轿车的范围);“仅这一点理由就充分了”(表示限制理由的范围,只一点就可以了)。“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这些带有数量义的结构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做了恰好三十天;一家伙来了好几十个;近40人困在井下;用了才八个小时;结婚已经六年了;没找到工作的就四个人”。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所叙述的事情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附着性较强,只有“不、别、没有、马上、也许、大概、一点儿、有点儿、当然、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例如:

“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说“好”或“很好,”不能说“很”。

“什么时候出发?”“马上。”“你去吗?”“不,我不去。”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例如:

1)单用:说了又说、打不赢就走、说清楚再走、不去也可以、这样更没有道理2)合用:又白又胖、不偏不倚、越忙越乱、既聋又哑、也好也不好、非去不可3)和连词配合使用: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除非……才、如果……就、即使……也、虽然……却、不论……都

“白”、“怪”、“老”、“净”、“直”、“挺”、“光”等都是同音同形。这些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例如:

形容词副词

白鞋(表性质)白忙了一阵(白等于空,表方式)

怪人(表性质)怪不好意思的(怪等于很,表程度)

净水(表性质)书本上净是尘(净等于全,表范围)

老年(表性质)老也不来(老等于一直,表时间)

直线(表性质)痛得直哭(等于一直,表时间)

裤子很挺(表性质)挺沉的(等于十分,表程度)

面子很光(表性质)光吃不做(等于只,表范围)

两个“白”、“怪”、“老”、“净”、“直”、“挺”、“光”等是同一个字,但它是两类词,因语义和语法性质都不同,两者意义上已经失去了联系,应该认为是同音词,不是形容词兼副词。同音同形与兼类的区别在于同音同形不但功能不同,而且在语义上也相差很远,而兼类仅仅是功能不同,在语义上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

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只能做状语,形容词还可

以做定语、谓语。我们要细心分辨: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试看下面的例子:

“忽然下起雨来了”和“突然下起雨来了”(作状语)都可以说,但还可以说“这个消息太突然了”、“突然事件”。

“偶然也去看场电影”和“偶尔也去看场电影”看似一样(作状语),但还可以说“这次事故完全是偶然的(作谓语)”、“这完全是偶然事故(作定语)”。

所以,“突然”、“偶然”是形容词。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是兼类词。动词“没有”、“没”和副词“没有”、“没”的区别是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用在体词(名词、代词)前是动词。例如: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否定动作或性状的曾经发生或存在,是副词,这样用时是当状语)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领有,这时是动词,谓语中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一个“没有”为副词,后一个“没有”为动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时也混淆,要注意区别,它们的相似点是都可做状语,但是副词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比如“曾经”、“通常”是副词,“过去”、“往常”是时间名词,尽管都可以充当状语,但时间名词还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试比较:

他曾经去过北京—他过去去过北京。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曾经的事情就别提了。

你往常/通常不肯吃请,今天怎么一请就应了呢?一今天因为有事,所以比往常(通常)回来晚些。

从来、从前:从来如此——从前如此(今后不能);

从前有个和尚。(主语)从前的事情。(定语)。

刚刚、刚才:操场上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操场上刚才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发生在刚才。刚才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前者与介词组合构成介词短语,是名词,做补语。后者做定语)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汉语中的介词

定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前头,组成介宾短语的一类词。

种类

表示动作的方向、处所、时间的:从在向往自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的:把被对跟

表示方式、手段、目的、原因的:按凭为由于关于

语法特点

1不能单独使用,只用于构成介宾短语。

2介宾短语多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

(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比和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连词)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介词)

区别的方法有三点:

(1)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以互换位置而语义基本不变。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全变了。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 妹妹跟弟弟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妹妹跟弟弟借书

如果"和、跟、同、与"前可插入某些副词状语(如"一直"、"总是")而基本的意思不变,则必是介词。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一*弟弟一直跟妹妹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一弟弟一直跟妹妹借书。

汉语中的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 =跟、=与、=及、=同<方>。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同你一起去。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还。。。 继而=既而 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 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 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 表示结果。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 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

巧妙翻译常用的中文连词

巧妙翻译常用的中文连词 1)一会儿……,一会儿……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 Walking and resting by turns, he wandered about until noon without the energy to solicit fares. 2)一边……,一边…… 朱吟秋第一个先跳起来,一边走,一边喊。 Chu Yin-chiu jumped up and led the way out, shouting as he ran. 王三毛一边回答,一边只顿走。 Wang replied without slackening his pace. 洋教师一边笑,一边继续往下念。 The foreign teacher went on, his reading punctuated by fits of laughter. 3)一面……,一面…… 他一面按铃,一面想,该死!该死。 As he pressed the bell, he thought, Hell! 4)一来……,二来…… 鸿渐说,就在此地结了婚罢,一来省事,二来旅行方便些。 He suggested they get married there at the school. It would save money and effort for one thing and make their travelling arrangements easier for another. 5)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予太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 While there is an overall shortage of intellectuals, in some places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play a useful role. 6)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决不,不)…… 我所以宁可逃出来做难民,不肯回乡,也不过为了达一点点气节。 I became a refugee rather than return to our village precisely because I had a little moral integrity left. 7)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 (鸿渐)与其热枕头上翻来覆去,还是甲板上坐坐罢。 Rather than toss and turn on his warm pillow, Hung-chien would just as soon sit for a while longer on the deck. 8)……,再说……(口语) 再说,这个事要是吵开,被刘四爷知道了呢。 What's more, what if word of this spread and reached Fourth Master Liu’s ears?

中文词语的分类

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牛、走、大) 双声词:澎湃、琵琶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联绵词叠韵词:彷徨、蹒跚 其他:芙蓉、茉莉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音译词:幽默、咖啡 拟声词:哗啦、叮当 叠音词:猩猩、蛐蛐 前加式:老虎、老师 词根连接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后加式:学者、职员 前后均加式:可靠性 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并列式:劳动、买卖 偏正式:足球、钢笔 补充式:缩小、提高 词根相互融合构成的合成词陈述式:日食、眼馋 支配式:化石、管家 名量式:花朵、纸张 重叠式:娃娃、星星

并列关系: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 因果关系: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主谓关系: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成语动宾关系:不见经传、顿开茅塞、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划分词类的几个问题: ◆怎样区别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1)能在前面加上“在”“从”“到”等介词的是时间名词,不能加的是时间副词。如“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都不 能加,是时间副词;“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都能加,则是时间名词。 2)看能否修饰名词。能修饰名词的是时间名词,不能修饰名词的是时间副词。如:能说“刚才的情况”,不能说“刚 刚的情况”;能说“过去的报纸”,不能说“曾经的报纸”。这里“刚才”“过去”是时间名词,“刚刚”“曾经”是时间副词。3)看能否受形容词修饰。能受形容词修饰的是时间名词,不能受形容词修饰的是时间副词。如:能说“光荣的过 去”,不能说“光荣的已经”;能说“幸福的未来”,不能说“幸福的将要”。这里“过去”“未来”是时间名词,“已经”“将要”是时间副词。 ◆怎样区分副词和形容词 副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作状语,容易相混,可从下面四方面去辨别: 1)形容词能修饰名词,而副词一般不能。如“一致”可以修饰“意见”,“一律”则不能;可以说“突然的想法”,但不能说 “忽然的想法”“居然的想法”。 2)看能否受“很”字修饰。形容词能受“很”字修饰,副词则不能。可以说“很突然”,不能说“很忽然”“很居然”;可以说“很 努力”,不能说“很竭力”“很极力”。因此,“一致”“突然”“努力”是形容词,“一律”“忽然”“居然”“竭力”“极力”是副词。 3)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副词不能。如:可以说“情况太突然了”,不能说“情况太忽然了”。 4)形容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副词一般不能(“不”例外)。

巧妙应对难翻译的“中文连词”

巧妙应对难翻译的“中文连词” 泛瑞翻译 巧妙应对难翻译的“中文连词” 网上时常会曝出小学生用“一边,一边”这样的连词造出的句子,有些着实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好用的中文连词在英文中表达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英文中如何对应表达这样的连词。 巧妙应对难翻译的“中文连词” 1)一会儿……,一会儿……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 Walking and resting by turns, he wandered about until noon without the energy to solicit fares. 2)一边……,一边…… 朱吟秋第一个先跳起来,一边走,一边喊。 Chu Yin-chiu jumped up and led the way out, shouting as he ran. 王三毛一边回答,一边只顿走。 Wang replied without slackening his pace. 洋教师一边笑,一边继续往下念。 The foreign teacher went on, his reading punctuated by fits of laughter.

3)一面……,一面…… 他一面按铃,一面想,该死!该死。 As he pressed the bell, he thought, Hell! 4)一来……,二来…… 鸿渐说,就在此地结了婚罢,一来省事,二来旅行方便些。 He suggested they get married there at the school. It would save money and effort for one thing and make their travelling arrangements easier for another. 5)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予太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 While there is an overall shortage of intellectuals, in some places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play a useful role. 6)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决不,不)…… 我所以宁可逃出来做难民,不肯回乡,也不过为了达一点点气节。 I became a refugee rather than return to our village precisely because I had a little moral integrity left. 7)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 (鸿渐)与其热枕头上翻来覆去,还是甲板上坐坐罢。 Rather than toss and turn on his warm pillow, Hung-chien would just as soon sit for a while longer on the deck. 8)……,再说……(口语)

汉语连词大全教学文案

常用汉语连词 一、并列关系 1、既……,也(又)……:她既努力学习,又积极锻炼身体。 2、又……,又……:她又聪明,又努力。 3、也……,也……:儿子也睡了,妻子也睡了,只有他在看电视。 4、有时(有时候,有的时候)……,有时(有时候,有的时候)……:星期日我有时看电视,有时上网。 5、一会儿……,一会儿……:他们俩一会儿用汉语聊天,一会儿用韩语聊天。 6、 a、一边……,一边……(口语):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b.一面……,一面……(书面语)他一面跟客人打招呼,一面接过客人手里行李。 7、 a、一来……,二来……(口语):这样做,一来可以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二来可以锻炼你的口语。 b.一方面……,(另,又)一方面……:这次到北京来,一方面想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c.一则……,二则……(书面语) 二、选择关系 1、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是)……:午饭或者吃饺子,或者吃米饭。 2、要么……,要么……:要么去广州旅游,要么去上海旅游。 3、(是)……,还是……:她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来。 4、不是……,就是(便是)……:这件事不是你做的,就是她做的。 5、不是……,而是……:她不是口语老师,而是听力老师。 6、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决不,不)……:我宁愿骑车去,也不愿意坐车去。 7、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口语):与其在这儿等他,还不如先去呢。 8、与其……,宁肯……:(书面语)

三、递进关系 1、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且)……:他不但长得帅,而且也很聪明。 2、不但不(不但没,非但不,非但没)……,反而(反倒还):吃了减肥药以后,她不但没瘦,反而胖了。 3、……,甚至(甚至于)……:他不但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4、……,况且……:上海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怎么能一下子找到呢? 5、……,再说……(口语):这儿的条件不怎么样,再说也太贵了,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6、……,何况(更不必说,更不用说)……:这个问题连你都不会,何况是我呢? 7、别说(不要说,甭说,不要说)……,就是(即使):这个问题很难,别说是我,就是连她也不会。 四、转折关系 1、虽然(虽说,虽)……,但是(可是)……:天气虽然这么冷,但是我身上还在出汗呢。 2、虽然(虽说,虽)……,只是(不过)……:汉语虽然难学,不过我一定要坚持。 3、尽管……,然而……:尽管他住得比较远,然而却来得最早。 4、……,但是(可是)……则(却、倒)……:她身体不好,但是精神却不错。 5、……,而……:广州很热,而北京很冷。 五、条件关系 1、只要……,就(更)……: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汉语。 2、一旦……,就(便)……:这个题你一旦错了,就说明你没有努力学习。 3、只有(惟有)……,才……: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4、除非……,才(否则,要不然)……:除非你来,否则我是不会去的。 5、任凭……,也……(书面语):任凭什么困难,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愿望。 6、不论(无论,不管)……,都……:无论春夏秋冬,那里的气候都很好。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如果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非同类连词共现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因为宁可空缺,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后来真正入围的名额比原定的少了许多。 虽然总经理已经口头答应了,但是如果到时候他又改变主意的话,还是办不成。 d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比如: 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虽然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案情基本了解。→我虽然当时不在场,但是案

中文连词大全

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

而来。 汉语连词发展史: (以下内容引自专家专著,欢迎查看作者原文) 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诞生”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特点,才使得连词有了当今使用的定型词儿和结构格式。 这些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二、同义者竞争──单一化。 三、异形者更换──通俗化。 四、同形者自汰──纯形化。 五、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 到春秋战国时期,连词渐渐多起来,一词兼数职也逐渐分工,用法开始固定化。 中古以后,职务的分化与分担甚为明显。 经过近代汉语的职务消长演化,连词分工精细,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运用的连词。 上古时一个词儿身兼多职,有的一个职务又兼有多种意义,中古以后发生变化,近代汉语变化尤其大,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 兼职分工以后,各词各司其职,有的不担任连词职务了,如“为”。这样,词的职务与词的自身都明确化,精密化了,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中文连词大全

中文连词大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文连词大全

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汉语连词发展史: (以下内容引自专家专着,欢迎查看作者原文) 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到近代多起

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诞生”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特点,才使得连词有了当今使用的定型词儿和结构格式。 这些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二、同义者竞争──单一化。 三、异形者更换──通俗化。 四、同形者自汰──纯形化。 五、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 到春秋战国时期,连词渐渐多起来,一词兼数职也逐渐分工,用法开始固定化。 中古以后,职务的分化与分担甚为明显。 经过近代汉语的职务消长演化,连词分工精细,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运用的连词。 上古时一个词儿身兼多职,有的一个职务又兼有多种意义,中古以后发生变化,近代汉语变化尤其大,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

英语连词大全

六、英语连词用法大全+连词总结 一、并列连词的用法表示转折、选择、因果、并列关系 二、从属连词的用法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名词从句 三、并列连词词组的用法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not only…but also…和对称结构 四、连词总结 一、并列连词的用法 (一)、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主要有 but(但是), yet(可是), while(而 却)等 but的用法 1. 连接词或短语 2. 连接句子 3. 用于句首 4. 用于道歉的表达之后 5. 用于not…but… 表示“不是……而是……” 6. 用在某些否定语后 表示“只……” 7. 用于next (last) but one 中 表示“隔壁再过去”“倒数第……” 8. can’t help but 不由得不……【注意】不要按汉语意思将“虽然…但是…”直译为although…but… but 与 however的用法区别两者均可表示转折或对比 意为“但是”、“可是”、“然而”等 但有区别 1. 表示转折时 but 是连词。 2. however 表示“然而”、“可是”时 有的词书认为它是连词 有的词书认为它是副词。之所以将其视为副词 也许是因为像许多副词一样不仅能位于句首 而且能位于句中(注意前后使用逗号) 甚至句末 (注意其前也用逗号)。 however 不能直接换成 but,但可用 but 来改写。 3. 当连接两个句子时 其前通常应用分号 或另起新句 yet的用法 1、yet用作连词时 与but一样也主要用于转折 意为“但是”“而” 2、有时用在句首 3、yet有时可与并列连词and或but连用 构成习语and yet和but yet 意为“虽然如此”“可是”“然而” 与单独使用的yet意思相同。 4、根据英语习惯 although不能与连词but搭配使用 但是although可以与yet搭配连用 此时的yet可视为副词 连词while考点知识归纳 while 1、表示时间的用法 其意为“当……的时候”。2、表示让步的用法 其意为“尽管”“虽然”3、表示对比的用法 其意为“而”“但”。注意 这样用时 while引出的句子通常位于末 但有时也可位于句首省略用法 即主句与从句主语相同 且从句谓语动词含有动词be时 通常可省略从句主语和动词 be

中文连词大全

中文连词大全

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汉语连词发展史: (以下内容引自专家专著,欢迎查看作者原文) 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诞生”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特点,才使得连词有了当今使用的定型词儿和结构格式。 这些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二、同义者竞争──单一化。 三、异形者更换──通俗化。 四、同形者自汰──纯形化。 五、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 到春秋战国时期,连词渐渐多起来,一词兼数职也逐渐分工,用法开始固定化。 中古以后,职务的分化与分担甚为明显。 经过近代汉语的职务消长演化,连词分工精细,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运用的连词。 上古时一个词儿身兼多职,有的一个职务又兼有多种意义,中古以后发生变化,近代汉语变化尤其大,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 兼职分工以后,各词各司其职,有的不担任连词职务了,如“为”。这样,词的职务与词的自身都明确化,精密化了,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

连接词大全

连接词大全

连接词大全~ 来源:王静怡的日志 论文 1)先后次序关系:at this time; first; secon d; at last; next;previously; simultaneo usly同时地; eventually;last but not lea st;to begin with;to start with;to end with;finally;seeing...由于,因为;since then;first of all;afterwards后来; follo wing this; preceding先前的;originally最初的ultimate最终的,极限的,根本的 2) 因果关系:because;because of this;being that(口语)既然,因为;another i mportant factor/reason of... ;since;as;for;in that...;owing to由于,通常负面;due to由于;for the reason th at...; in view of鉴于,考虑到result from 归因于the reason seems to be obvious; there are about...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of this;therefore;...and so...;

consequently所以,因此;as a result;t hus这样,如此,因而;hence因此;so;s o that...;in consequence结果,结果;a s a consequence;accordingly因此,于是,相应地; inevitably不可避免地; under thes e conditions thereupon因此于是upon迫近3) 转折关系:but;even so;however;th ough;even though;independent of;re ckless of不顾;despite that;in spite of that;regardless of不顾; yet...;and yet;but unless. Nonetheless尽管如此 4) 并列关系:and; also;too;as well as;either...,or...;both...and... 5) (补充)递进关系:furthermore此外,而且;moreover而且,此外;further进一步地,此外;In this way ;still;not only... but also...;not...but...;in addition (t o);additionally, much more interesting, more specifically更具体地说, next, besi des;as far as... is concerned至于; mor

(完整版)汉语中的副、介、连词

汉语中的副词 一.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1、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2、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汉语词组

汉语词组(短语)的词性成份种类 短语由两个以上的词所组成,一般上不算是完整句子。根据词性成份,可分为并列短语、同位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谓补短语、主谓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介宾短语等。 并列(联合)短语 由两个以上意义、词性相当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之间可能有介词或连词、连接,例:“我和他”、“美丽聪慧”、“高大威猛”、“唱歌跳舞”、“又唱又跳”、“一边走路,一边赏花”、“陆地与海洋”。 同位短语 由两个以上词语组成、从不同角度指同一事物的短语,例:“我们两个”、“咱们仨”、“宝岛台湾”、“世界最长的建筑物——万里长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台湾作家龙应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东方之珠香港”。 偏正短语 前面的词修饰、描述后面的中心词而组成的短语,中间可能有助词“的”、“之”、“地”等连接,例:“我的妈妈”、“美丽的上海”、“美国总统”、“我家”、“高兴地说”。 动宾(述宾)短语 前面的动词支配后面的词(宾语),例:“看书”、“唱歌”、“洗衣服”、“编写新书”、“做蛋糕”、“听歌”、“穿越森林”。 谓补(述补)短语 后面的词(补语)补充前面的动词(谓语),中间可能有助词“得”连接,例:“吓坏”、“打破”、“打死”、“看得入神”、“笑成一团”、“走得快”、“变得不像样”。 主谓短语 主语和谓语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后面陈述主语的叫谓语,在前面被谓语陈述的称之为主语,有主才有谓,反之亦然。语法体系里不存在“没有主语的谓语”,也没有“单独存在的主语”。果真没有谓语时,“主语”也不是主语了,反之亦然,例:你开始哭了、他坚持离去、小明没有带东西。 连动(连谓)短语

中文量词大全

现代汉语词典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 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 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 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如果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非同类连词共现是可以接受的。比如: 因为宁可空缺,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后来真正入围的名额比原定的少了许多。 虽然总经理已经口头答应了,但是如果到时候他又改变主意的话,还是办不成。 d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比如: 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虽然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案情基本了解。→我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