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603中建史题库汇总

最新0603中建史题库汇总
最新0603中建史题库汇总

20080603中建史题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27、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靠崖式、地坑窑、锢窑。

28、我国的四大石窟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二、名词解释

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

闾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陵邑:汉代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在长安城的东南与北面设置了七座城市,称为陵邑,供从各地强制迁移来此的富豪之家居住。

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

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的称谓。

金厢斗底槽: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

槫:宋式构件,位于梁架顶端平行于屋脊的构件,承托着屋面。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

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

普拍枋:宋式建筑位于柱顶和额枋上的水平构件,上置斗拱。

侧脚: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10/1000,两山向内倾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

台明:房屋的最下部分台基的高度

庑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

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

硬山顶: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

斗口:①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②清代模数单位。

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

平座:楼阁及楼阁式塔等楼层之间以短柱、铺作、草栿、地面板、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以承上荷载,通常外檐挑出平台,供人凭栏远眺。

抱厦: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殿宇在外突出的一间小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

营造法原: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整理而成。

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

博风板:悬山和歇山顶为保护挑出山墙的桁头而沿屋面坡度钉在桁头上的板件。

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礼制建筑。

耍头:顶层华栱或昂上与令栱垂直相交的构件。

插柱造:楼阁式建筑,上层檐柱底部开十字口,插在平作斗栱内的做法

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三、识图题(绘图题)

写出下图所示对象的名称、朝代、地点

临潼姜寨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平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原始社会半地穴

住宅遗址平面

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平面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平面隋唐洛阳总平面唐长安总平面唐大明宫总平面唐大明宫麟德殿平面明清北京城总平面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石刻所示唐

代佛殿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平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剖面,唐山西五台县南禅寺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立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唐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剖面,唐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剖面,宋山西太原晋祠飞梁,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辽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元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立面,元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墓塔,唐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北京妙应寺白塔,元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立面,五

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辽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平面,五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剖面,五代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外观,唐/宋福建泉州开元寺塔,宋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唐河北赵县赵州桥(安济桥),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陕西乾县唐乾陵总平面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总平面

明清北京故宫鸟瞰明清北京故宫午门明清北京故宫中和殿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剖面北京天坛总平面,明清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清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清北京天坛皇穹宇,清北京天坛皇穹宇平面,清北京天坛圜丘,清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清

写出下图所示的建筑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区域

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吊脚楼(四川、贵州)

云南傣族民居藏族民居云南“一颗印”

写出下图所示园林的名称、地点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

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承德避暑山庄

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从中轴线往右: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写出下图所示的结构形式

叠梁式 井干式 穿斗式

写出下图所示构件的名称

中国建筑史答案

1.梁思成与刘敦桢分别提出的中国建筑的四个特征,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梁思成: 以_木料_ __为主要构材; _构架_ __制之结构原则; 以_斗拱_ __为结构关键; 外部轮廓形式_特异_ __。 刘敦桢: _承重_ __与_围护_ __结构分工明确; 对于各种_气候_ __条件的充分适应性; 具有一定的减少__地震__危害的可能作用; _材料_ __供应比较方便。 2.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艺术七个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翼展的_屋顶_ __造型; 崇厚高大的建筑_台基_ __; __ __正立面__多为玲珑透剔的木刻造型; 建筑群有多重__院落__组成; 建筑_色彩_ __的施用: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 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_对称_ __式;二,自由多变式; 在__ 石结构__ __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皇家祭祀建筑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晁错 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西汉 1.《尚书》中提出的与中国建筑有关的三项原则是什么? A正德B利用C厚生 2.三项建筑原则的核心是什么? 和 3.孔子关于宫室建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卑宫室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A 5.在孔子的心目中,与宫室建筑有关的土木工程与农业有关的水利工程哪一个更重要? 水利工程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吕氏春秋》 穴居巢居

西周时期,城市的大小是按照_等级_来确定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按照___入口___来确定。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商___时期。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夏___时期。 3.殷墟遗址属于__商___时期。 西汉,长安 图中的宫殿位于12345 商业区位于6 祭祀场所位于7 最著名的秦代宫殿是_ 阿房_ 宫,人们对于它是否曾经建成仍 有争议 1.该明器反映的是__汉__时期的建筑。 2.这是一座_仓楼___。 1. 这张地图显示的是曹魏的都城_邺城__ ___。 2. 请指出图上哪些部分分别是什么功能。 宫城为_2__ 宫苑为_1__ 衙署为_3__ 军营为_4__ 1. 这张地图显示的是北魏的都城__洛阳_ ___。 2. 请指出图上哪些部分分别是什么功能。 宫城为_1__ 市为_2__ 衙署与庙社为__3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正确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北魏时期的第一大塔是洛阳的___永宁寺___ ___塔。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指 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5.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北宋)定州料敌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唐)南禅寺大殿。 6.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P17 7.号称“中国第一四合院”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P23 8.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 P390 9.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 金茂大厦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 赵州桥李春 鸟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CCTV央视新楼库哈斯 上海鲁迅纪念馆陈植P462 香山饭店贝聿铭 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 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张镈P465 上海汇丰银行新楼公和洋行P361 上海沙逊大厦公和洋行P361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梁思成与林微因P406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P485 10.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5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营构P207 12.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干澜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P17 1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作用--承托屋檐,它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P31 14.我国著名的安济桥是隋朝的建筑,它的设计人是李春。P38 15.“垂花门”常见于北京四合院民居。P99 16.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应县木塔、大雁塔,密檐式塔代表有西安小雁塔、嵩岳寺塔。17.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1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计成 P204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宋代李诫 19.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 P315 2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水、植物、建筑 22.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它是属于楼阁式塔。 P176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30分,每题3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物。() 14. 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中国的建立。() 16.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7.中共中央在1937年陕北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8.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20.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05年沈阳建筑大学中建史真题(答案)

中国建筑历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七铺作: 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拱(宋称为一朵,清称一攒);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多寡,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叫七踩(宋称六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超出四跳九踩(宋称七铺作)。城内面积大部分被宫殿区占据 2汉长安 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承秦京畿之制,实行大长 安城市区域规划。采用扩建模式,以秦咸阳离宫兴乐宫为基础增建未央宫、桂宫、北 宫、明光宫、建章宫,形成不完全规则的城池形状和城市布局。城内各宫分区布置, 打破―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寝‖等的传统手法,形式分散而自由,宫 苑式园林化的布局手法特征明显,宫的比重大。集中的商业区:长安设九市(基本属 于―前朝后寝‖格局),城内四市城外五市,构成了长安城的庞大商业区。有大规模的 皇家苑囿区。城南有大型礼制建筑群落。基础设施完备:有发达的水运系统(天然水 系和人工漕运)、陆路交通系统(干道、驰道),并完善了秦代以来的邮驿系统。―强干 弱枝‖强制迁富豪家聚居城郊帝陵周围,形成七座―陵邑‖,形成所谓―七星伴月‖的 宏伟格局,也形成京城、陵邑和郊县的三级结构。 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造园之精在于―体宜‖而造园之巧在于―因借‖ 何谓―因借‖,计成解释明确: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垭,泉流石注,互相 借姿;宜亭斯亭,宜谢斯谢,不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 而合宜‖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官,极 目所至,俗则屏之,不分町瞳,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 得体‖者也。 传统的因借理论两点注意:?强调―善于用因‖ ?强调―取景在借‖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明了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4生起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傅的两端势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傅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线。 二画图题(每题5分,共20分) 1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图 2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图

2018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

中国建筑史试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12.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中建史习题集(答案)

一释义 1【抬梁式木构架】 :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2【穿斗式木构架】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 3【“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纵向)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5【三朝五门】 东汉郑玄《礼记·玉藻》曰“天子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参、入阁”,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但是一些疏于朝政的皇帝,往往不定期举行朝会,也就无所谓“三朝”之制了。 6【方城明楼】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7【间架、副阶周匝】 (1)间架:中国古代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述。这里的架数指的是檩(又称“桁”)数。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如“四架椽屋”及五檩之屋。这种用“几间几架”来表示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直沿用到明清。 (2)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8【斗栱】 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形的木垫块,栱是弓形的短木;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栱端)上架升、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将屋面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两柱间的枋上)。 9【华栱、昂、抄、栿、枋】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栿:较大的横梁称“栿”;一般,屋架上与屋脊成正交的称栿,在地下的两个方向的都有称栿的,装板墙的上下边框也称栿。 枋:截面一般比袱小,作为联系构件,不考虑其受力情况;并随受力构件而设,中间以垫板相隔。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一、中国古建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的主要阶段。 1.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极为缓慢,穴居、巢居、地面房屋、原始木架建筑;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 1)《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下”是指低是指低湿之地;“上”是指低是指高地。因此有人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穴居。 2)我国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具有代表性的营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2.奴隶社会:青铜工具的使用,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出现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夏: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商: 1)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手工业发达,尤其青铜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2)殷墟:商后期都城遗址,在今安阳小屯一带。是商后最一个都城,是甲骨文的发源地。 西周: 1)城市规模上按诸侯级别分类,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2)发明了瓦。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进步,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3)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4)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理解其含义)春秋: 1)高台榭、美宫室2)瓦普遍应用3)开始使用砖4)鲁班5)建筑色彩、装饰 3.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和贡献。 战国: 1)城市建设的高潮:齐都临淄、楚都鄢郢、赵都邯郸、魏都大梁、秦都咸阳、鲁都曲阜、宋都商丘等。 2)最早的工程图:1974年考古发现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出土98cmx48cmx1cm 的铜版“兆域图”。推测距今2300余年。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秦: 1)城市:咸阳(象天法地、自由浪漫,用象天的思想、以天体观念规划。)2)宫殿:阿房宫、信宫、兴乐宫。 3)陵墓:骊山陵(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品,是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汉: 1)城市:西汉都城长安(2.5倍于罗马城),东汉都城洛阳。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七大古都加上:安阳、杭州。

中建史大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___穿斗__ 与_抬梁_____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__斜杆__ 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2.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____干阑__ 式建筑。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 体的___井干___ 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___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__干旱少雨__ 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清真寺则用___穹窿___ 顶。 3. 中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__榫卯结构__ ,加之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使整个木构架具有较强的___抗震性 __ ,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辽代木架建筑如__天津(草鱼刀)县独乐寺观音阁___、__山西应县佛宫寺塔___ 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有吴王派伍子胥_相土尝水__,建造阖闾大城,即今___苏州_。 4. 中国古代很早就采用了模数预加工拼装体系,唐宋采用____材制___制、明清采用__斗口____制,大大缩 短了建设工期,明成祖兴建北京宫殿和十王府等大规模建筑群,从备料到竣工只有___十几__ 年。嘉靖时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了_____3____ 年,而西苑永寿宫被焚后仅“十旬”(__百日___ )就重建完成。 5.榫卯节点有__可卸性__ ,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异地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___山西永济县永乐宫____ ,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观,整组建筑群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6.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因此《营造法式》用法规形式规定了大料不能小用,长料不能短用,边脚料用作板材,柱子可用小料拼成等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明永乐时造北京宫殿,不得不从远处___西南___和江南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采办木材。清代营造宫殿木料主要来自___东北__。 7.木架建筑易遭火灾。__明永乐__时兴建的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即遭雷击而焚毁。在南方,还有___白蚁________ 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____受潮__后易于朽坏也是一大缺点。8.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为了防寒保温,建筑物的墙体__较厚___,屋面设__保温层_(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再加上对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椽檩枋的用料__粗__大,建筑外观也显得浑厚凝重; 南方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房屋__通风___、防雨排水、____遮阳__等问题更为重要,墙体___薄___(或仅用木板、竹笆墙),屋面___轻__,出檐___大__,用料___细____,建筑外观也显得轻巧。 9.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_____3__米左右,如无斗拱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__疏朗___,用料____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___紧密___,用料____变小__。 10.斗栱在宋代也称“___铺作____”,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__斗科__”或“斗栱”;在江 第 1 页共9 页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

中国建筑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与答案 一、画出下列各图:(每题5分,共10分) (1)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7页图5.3.2 (2)清式六架卷棚与七架前后廊木构架剖面示意图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页图9-2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叉柱造 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唤ㄖ目占涞燃吨刃蚍从沉朔饨桌碇刃虿⒛苈惆簿庸δ埽槐硐至搜险⒍俗⒛亍⒑托持馈?lt;/FONT> (4)明栿 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5)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6)拙政园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97-199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2)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径等于(1.5)斗口。 (4)晋祠圣母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 (5)清式石栏干是先在台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栏板)、(望柱)和(柱头)。(6)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在殿阁称(九脊顶),非殿阁称(厦两头)。 (7)清称为翘,宋称为(华栱)。清称为XXXXX斗,宋称为(交互斗)。 (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11、174页。 (2)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8-59页。 (3)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只是分享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鸦片战争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的是——资本帝国主义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的是——封建阶级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农民阶级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2.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郑观应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严复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1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 签订 18.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马关条约》 1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20.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 21.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22.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2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注意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 赖、妥协的一面 24.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25.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26.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27.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28.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德国 29.把长江流域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英国 30.把两广、云南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法国 31.把福建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日本 32.把长城以北划分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俄国 33.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 34.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赫德 35.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海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冯子才 36.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邓世昌 3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哪一篇著作——《海国图志》 39.哪一次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甲 午战争后

中建史 第一章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习题答案 1、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式为(A) A干阑建筑 B木骨泥墙 C毡包 D穹顶建筑 2、清真寺属于(C) A土墙平顶 B土坯拱顶 C穹窿顶 D帆拱顶 3、(B),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A拜占庭建筑 B中国建筑 C希腊建筑 D罗马建筑 4、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D)A干阑 B毡包 C井干 D窑洞;

5、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6、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7、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8、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 ) A、《营造法式》 B、《木经》 C、《冶园》 D、《工程做法》

9、不属于木构架的建筑优点(D) A取材方便 B适应性强 C轻质抗震 D不耐虫蛀 10、唐宋以前,不属于斗拱的作用(D) A用料大 B布置稀疏 C突出结构作用 D突出装饰作用 11、不是按斗拱的位置分的(C) A柱头铺作 B补间铺作 C室内铺作 D、角铺作 12、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出檐相应加大时,斗拱出挑的距离也要相应(A)A加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不是

13、不属于中国古代屋顶的特色(C) A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 B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 C平屋角以及硬山 D灿烂夺目的琉璃瓦 14、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15、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C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16、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B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复合式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答案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 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 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 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答:手法: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铺。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艺术成就:江苏无锡寄信畅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吴江退思园,扬州个园 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答: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 A、一二八抗战 B、长城抗战 C、卢沟桥抗战 D、八一三抗战 2、七七事变时,奋起抵抗的国民党驻军是() A、第十九路军 B、第二十六路军 C、第二十九路军 D、第五军 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战役 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5、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的揭示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5月 C、1938年10月 D、1941年12月 7、中共中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基本政策的会 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是()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 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 A、晋西事变 B、陇东事变 C、平江惨案 D、皖南事变 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