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必备考点 选择题

专升本政治必备考点 选择题
专升本政治必备考点 选择题

0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0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03、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0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理在事先”“绝对观念”是全部存在基础等。

05、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当代辩证唯物主义

06、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0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上半叶的三大科学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0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0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的两个高度统一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而其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实践性。

1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2、唯物论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认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怎样认识世界

13、把物质说成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有形实体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说成是物质结构某一层次的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性。

15、在五大物质运动形式中,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

1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17.、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

18、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19、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劳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0、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是:实践。

2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2、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分歧的焦点是: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25、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6、联系的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真实的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系统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要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

2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

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31、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首先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32、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33、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

3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6、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37、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38、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9

承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

40、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表明:人类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4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就是:客观性。

4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是发展的

真理是发展的是指:没有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

真理的重要属性就是:二重性。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43、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4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4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46、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4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48、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0、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与更替

51、在社会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意识形态

5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主体始终是:劳动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54、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5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力的非实体性要素是:教育、科学技术、管理

56、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

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6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国家的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6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在阶级斗争的各种基本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社会革命

63、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64、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自然界不同,社会历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所参与的活动,这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65、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既不是神创的,也不是自然决定的,而是:实践的。

66、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通常区分为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体现了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其中每一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7、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它体现了社会发展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8、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69、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70、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7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72、在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7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

7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75、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党的会议是: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的文章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6、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准确概念的是:王稼祥

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7、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78、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领导者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79、毛泽东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的文章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80、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是:《井冈上土地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性文件是:《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

81、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82、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南昌起义

8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8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85、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

人民军队的性质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三大任务是: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86、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劳动阶级之间联盟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

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资产阶级实行的策略方针是:又联合又斗争

对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方针是:有理、有利、有节

87、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最主要经验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文章是:《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首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8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89、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9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点是:过渡性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9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93、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9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95、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基本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基本道路是:合作化

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9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9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9、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100、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10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0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五大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七大

103、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10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05、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0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0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10、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111、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的是在: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在:党的十三大

1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3、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4、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1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1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7、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11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是: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形式是:对外贸易。

119、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0、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21、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2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124、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12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6、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股份制

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1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130、正确处理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131、十七大报告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2、党的十七大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34、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文明发展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

135、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文明发展的新概念是:政治文明

1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其中: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

13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

138、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139、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40、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大

14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14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5、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它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4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的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47、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在: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

目标之一,把它写进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改革开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4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5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当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5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理念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5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54、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155、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56、2005年3月,针对民进党当局的台独分裂活动,胡锦涛提出了“四个决不”的方针,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5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58、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与合作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的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6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新时期党的建设中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进一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成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复习二

成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复习二 36.内容与形式存在矛盾的根据是() A.内容总是落后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与形式 D.形式活跃易变,内容相对稳定 3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知识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3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有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39.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A.主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原则 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原则

4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客观实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4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管和客观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42.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对象 B.认识的主体 C.认识的客体 D.社会实践 4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4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是否被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46.真理一元论认为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C.真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获得 4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8.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真理和谬论不断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论相互补充的过程 C. 真理和谬论相互转化的过程 D.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4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实践检验必须有逻辑证明来补充 C.社会实践总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人,不同阶级有不同实践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备考资料(政治)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2018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大纲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docx

XX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 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 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 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是复习重点,所占分数的比例较多,需要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之前校内辅导所讲每章书的知识点也要掌握好。 每章课后思考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P15~19)、邓小平理论(P25~26)和“三个代表”( P30~31)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8~39)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理论体系间的关系表现为,前面的理论体系是后面的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理论体系是前面的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层层递进。 第二章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59)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⑴四者是辨证统一的。⑵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保证。⑶四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相承,是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9)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2~85) 第四章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1)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103) 第五章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重在理解)(P117~121)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5)5、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 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P147~149)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1~152) 第七章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5)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66~167)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P170~171)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2~18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7)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8~192)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资料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6a14877675.html,)*电大考试*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 一选择题(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4.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 D.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关于人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C.对待富农的问题上 D.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11.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科学发展观就是() A.两个文明一起抓 B.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6.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A.正确经济方向 B.正确政治方向 C.正确文化方向 D.正确社会方向 1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doc

2018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 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 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② 教育具有历史性。③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 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 权等方面的制约);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

2020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2020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1.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物质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内因论的观点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性理解的特点是 A.问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 C.真实性、可靠性 D.深刻性、逻辑性 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11.国家实质上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12.经济基础是指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 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13.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专升本政治常考的80个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 察报告》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2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2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 划分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3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7.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8.“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4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4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不动摇 C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 改革开放不动摇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 A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 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 协调比例关系为中心 D 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心 5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 A 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 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 C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D 人类自身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 6 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 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 控制力上 D 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7 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A 所在社会的性质 B 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 股东的成分 D 管理者的身份 8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 “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 A 小康生活需要 B 基本生活需要 C 富裕生活需要 D 现代化生活需要 10 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在这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关键是「」 A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1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 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 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 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 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12 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 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 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D 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13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 爱国主义 B 社会主义 C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 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14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 萌芽、酝酿阶段 B 初步形成阶段 C 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廊阶段 D 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15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改革开放 B 发展才是硬道理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