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1、配方。母本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5%,阔叶树木屑60%,麦皮33%,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55%。栽培袋配方为:棉籽壳35%,麦皮25%,阔叶树木屑38%,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68%。

2、季节。长根菇属高温型品种,一般出菇时间在4-11月(在福建三明的气候条件),它的成熟周期一般要求适温下菌龄达60天以上。事实上长根菇接种一般被安排在秋末冬初。如此安排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提高单产;二是可提早出菇(在气温更低的条件下出菇);三是因为那时气候更适于菌丝生长,同时,养菌温度适合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3、制袋。先将棉籽壳预湿,至含水量为75%左右,再把蔗糖溶于桶装的水中。在夏季预湿棉籽壳应加放1%的石灰,预湿后的棉籽壳不可堆放,只能摊开,以免发酸,第二天,按照配方,把预湿的棉籽壳、木屑、麦皮、糖水和碳酸钙混合搅拌均匀,把含水量调至68%。制袋时采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应压装至料高15厘米,干重约在0.4-0.45公斤。料中间须打一直径约1.5-2厘米的洞,以利接种时菌种块掉进洞中,使菌丝更早吃透料,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期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4、栽培管理。在室温22-27℃下培养60天,一般菌袋料面的气生菌丝会转成褐色,此是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若发现菌袋料面有革质菌皮,则是菌丝在培养期遇到高温产生黄水,由黄水长期浸泡料面菌丝形成的。革质菌皮在开袋时应被耙掉。开袋前,应先取透气性良好的菜园土先晒干晒透备用。若遇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的菜园土,则应先晒干,后喷0.5‰的甲醛溶液,拌匀后用塑料布闷一天,然后打开塑料布,将菜园土摊开,消除气味。准备工作做好后,把已生理成熟的长根菇菌袋选出来,拔去棉塞套环,并把袋口拆开,折成边缘比料面高3-4厘米,再把晒好的菜园土略调湿,覆在长根菇菌袋料面厚约1-2厘米,然后把覆土调成含水量约65%左右的湿土。最后在靠近料面的塑料袋在不同侧面割2-3个渗水口,以防积水于袋内。开好的菌袋排放于地板或层架上,由于夏季炎热,袋与袋之间最好有2厘米的距离,在催蕾期,为保持覆土的湿度,应勤喷水,喷轻水,以防泥土太湿或结块。在温度适合时,约15-30天就可现蕾,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因为长期高湿菇蝇和螨虫极易繁殖,容易招虫害,长期干燥自然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另外,喷水还应喷雾装水,以免泥土溅到子实体上影响商品价值。采摘时掌握菌盖6分成熟,不能让菌盖展平只能内卷,这样有利于包装托运。采摘时应注意少让泥土粘上子实体。采摘一两批后袋面菜园土减少后要及时补土。

4栽培

长根菇栽培中比较流行人防地道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一般无须覆土(其他栽培技术同覆土栽培)。人防地道内通风不好,湿度高,这样长出的长根菇颜色较浅,不易开伞,采摘后稍吹干,既好保鲜、不粘泥土、菌盖不易破碎,又美观,极具商品价值。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出菇温度在18-30度左右

(一)母种的制备

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即:你购买的菌种。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三合成培养基马铃薯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

蛋白胨5克酵母膏5克硫酸镁1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2.培养基制作方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簿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20克,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它药品。培养基的分装,应在培养基凝固前进行(琼脂培养基40℃凝固)一般用漏斗,或分装瓶,下端连接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下面再连接一段玻璃管,在橡皮管上安装一个止水弹簧夹,分装时将玻璃管插入试管内,但不要碰到管壁,装入量为试管长度1/4。装好后塞上棉塞,用线绳捆扎起来,棉塞部分用报纸包扎。

3.灭菌

将试管直立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1.1kg/C㎡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30分钟,使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杀死。待压力降到0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

4.接种、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置28℃、3天后将温度降至24℃继续培养,7—1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即成(生产)母种。

(二)原种、制备

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繁殖育种即为原种,原种一般采用广口瓶或袋装。

1. 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木屑麸皮培养基阔树木78%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二棉籽壳木屑培养基棉籽壳80%木屑15%糖1%麸皮5%过磷酸钙3%石膏粉1% 2.拌料与装袋

选用新鲜无霉变原料,充分混匀,加水比例为1:1.3左右拌匀,总含水量60%-63%。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堆闷30分钟后,装瓶(袋)。用机械或人工装袋稍加压实,袋口用无棉盖体封口。

3.灭菌

灭菌方法有两种,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又称加压蒸气灭菌,灭菌原理:在高温(121℃以上)、高压(1.1公斤/C㎡)条件下灭菌2小时,将芽孢在内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常压灭菌称流通蒸气灭菌,由于灭菌设备、条件和基本因素的不同,温度变动在95-105℃之间,其热力、穿透力不强,在一定温度下要维持足够时间才能达到灭菌目的,通常在100℃下维持10-12小时。

4.接种与培养

不论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在接种前,需对接种箱或接种室用0.2%的来苏水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过的料瓶(袋)放在箱内,用烟雾剂密闭薰蒸消毒。接种室消毒,一间房需点燃3盒50克规格烟雾剂;接种箱消毒每次用4克,一支母种试管可接4—6瓶(袋)

原种。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黑暗处培养。培养室温度22-26℃,相对湿度70%以下,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原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袋)需30—40天。(三)栽培种制备

原种进一步扩繁,即为栽培种。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用无棉盖体封口。一瓶原种可接50-60瓶(袋)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相同.

现代工厂化真姬菇及白玉菇规模栽培生产

现代工厂化真姬菇及白玉菇规模栽培生产 策划 一、项目名称: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真姬菇及白玉菇生产 二、项目选址:曲靖市(马龙、沾益、麒麟) 三、项目定位: 1、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有机食用菌; 2、产品定位:珍稀、高端、有机、健康产品; 3、市场目标定位:东南亚(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及欧洲市场、国内发 达大城市; 4、产品形态:保鲜鲜菇(超市专供包装)90%,其他10%。 四、项目生产规模: 1、日产优质真姬菇及白玉菇:6吨---15吨 2、年产优质真姬菇及白玉菇(365天):2190吨----5475吨 (生产规模分两期实现,在融资成功前提下也可一步实现;本策划以日产6吨—----一期为目标开展策划) 五、生产策划: 1、栽培模式: (1)采用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层架立体栽培方式; (2)采用循环使用塑料瓶瓶栽为主、袋栽为辅方式; 2、生产流程: 3、栽培出菇房尺寸:(1)建筑尺寸:长14米×宽8米×高4.5米;占地面 积112平方米; (2)床架栽培面积:112平米×60%利用率×6层=400平方米; (3)建筑结构:采用聚氨酯夹心双层彩钢板组装成冷库式的菇房,聚氨 酯墙板为10公分厚板材,顶为15公分厚;冷库置于遮光钢结构设施中。

4、具体规模经济技术指标: 5、建设规模: (1)基地总面积:≥100亩;要求地理位置好、方便;周围无污染、环境极好。 (2)区域面积:配套菌种菌包生产区10亩,菌包(瓶)培养区10亩,出菇栽培区20亩(扩展区20亩),加工区10亩、辅助区10亩、 绿化区≥20亩。 六、投资预算及财务效益分析 (一)投资预算: 1、固定投资:设施及设备投资,共计投资2100万元 2、流动投资:一季(一茬)原材料投入及劳动力、能耗等投入;共 计投入600万元; 3、开办投资:土地费(100亩40年、7万每亩)、可研编制等咨询费, 共计投入800万元。 合计投资3500万元。具体见附表-----投资预算分析表(二)财务效益分析: 具体见附表-----投资效益分析表 1、固定资产折旧:按 2、速动比率: 3、投资回收期: 4、财务内部收益率: 5、财务净现值: 6、投资收益率: 7、其他 8、其他 (三)融资:自筹2000万元,对外融资10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合计3500万元;对外融资股份占30%。 七、附表、附图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杏鲍菇栽培现状 1.1驯化栽培史 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日本称雪茸,在真菌分类上属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菌。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 (1971)分离培养出杏鲍菇菌种,Cailleux (1974)利用子实体上菌褶分离获得菌种,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

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1.2菇厂构建的基本要求 1.2.1厂址的选择 (1)菇厂附近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可供雇佣的劳力;(2)菇厂附近有良好的运输条件,交通便利,道路完好。;(3)场所较开阔,有充足的场地。;(4)地势高,通风良好,雨季不会有积水。;(5环境清洁,周围无垃圾堆饲养场等。;(6有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 1.2.2菇厂布局 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菇厂规划,基本以现有房屋为主,搭建其他临时建筑进行补充来满足生产要求。但总体设施要配套布局要合理。场所规划需划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仓库、灭菌锅炉房、配料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活区是生产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有保障生活的各种设施。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1、配方。母本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5%,阔叶树木屑60%,麦皮33%,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55%。栽培袋配方为:棉籽壳35%,麦皮25%,阔叶树木屑38%,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68%。 2、季节。长根菇属高温型品种,一般出菇时间在4-11月(在福建三明的气候条件),它的成熟周期一般要求适温下菌龄达60天以上。事实上长根菇接种一般被安排在秋末冬初。如此安排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提高单产;二是可提早出菇(在气温更低的条件下出菇);三是因为那时气候更适于菌丝生长,同时,养菌温度适合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3、制袋。先将棉籽壳预湿,至含水量为75%左右,再把蔗糖溶于桶装的水中。在夏季预湿棉籽壳应加放1%的石灰,预湿后的棉籽壳不可堆放,只能摊开,以免发酸,第二天,按照配方,把预湿的棉籽壳、木屑、麦皮、糖水和碳酸钙混合搅拌均匀,把含水量调至68%。制袋时采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应压装至料高15厘米,干重约在0.4-0.45公斤。料中间须打一直径约1.5-2厘米的洞,以利接种时菌种块掉进洞中,使菌丝更早吃透料,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期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4、栽培管理。在室温22-27℃下培养60天,一般菌袋料面的气生菌丝会转成褐色,此是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若发现菌袋料面有革质菌皮,则是菌丝在培养期遇到高温产生黄水,由黄水长期浸泡料面菌丝形成的。革质菌皮在开袋时应被耙掉。开袋前,应先取透气性良好的菜园土先晒干晒透备用。若遇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的菜园土,则应先晒干,后喷0.5‰的甲醛溶液,拌匀后用塑料布闷一天,然后打开塑料布,将菜园土摊开,消除气味。准备工作做好后,把已生理成熟的长根菇菌袋选出来,拔去棉塞套环,并把袋口拆开,折成边缘比料面高3-4厘米,再把晒好的菜园土略调湿,覆在长根菇菌袋料面厚约1-2厘米,然后把覆土调成含水量约65%左右的湿土。最后在靠近料面的塑料袋在不同侧面割2-3个渗水口,以防积水于袋内。开好的菌袋排放于地板或层架上,由于夏季炎热,袋与袋之间最好有2厘米的距离,在催蕾期,为保持覆土的湿度,应勤喷水,喷轻水,以防泥土太湿或结块。在温度适合时,约15-30天就可现蕾,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因为长期高湿菇蝇和螨虫极易繁殖,容易招虫害,长期干燥自然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另外,喷水还应喷雾装水,以免泥土溅到子实体上影响商品价值。采摘时掌握菌盖6分成熟,不能让菌盖展平只能内卷,这样有利于包装托运。采摘时应注意少让泥土粘上子实体。采摘一两批后袋面菜园土减少后要及时补土。 4栽培 长根菇栽培中比较流行人防地道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一般无须覆土(其他栽培技术同覆土栽培)。人防地道内通风不好,湿度高,这样长出的长根菇颜色较浅,不易开伞,采摘后稍吹干,既好保鲜、不粘泥土、菌盖不易破碎,又美观,极具商品价值。

白玉菇栽培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精品

白玉菇栽培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 白玉菇:又名玉蕈、真姬菇,因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还名蟹味菇、海鲜菇。属于伞菌目、口蘑科、白蘑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经常实用会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通体洁白,晶莹剔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口感表现上更为优越,菇体脆嫩鲜滑,清甜可口,是极具品味的美味佳肴!鲜品价值高达30 至40 元,被誉为食用菌中的“,”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市场潜力。许昌真菌学会从韩国青绿园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白玉菇新品种,利用木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批量栽培获得成功。平均每包产鲜菇250 克,生物转化率70 %。 据分析,白玉菇每100 克鲜品中含磷:116 mg ,铁:1.1 mg ,锌:0.6 mg ,钙:6.0 mg ,镁:9.4 mg ,钠:1.9 mg ,钾:423 mg,总氨酸:1.74% ,维生素B2:138 ug ,维生素B5:1.84 mg ,维生素C:0.55 mg ,维生素D:9.87 ug ,维生素E:95.5 mg 。 功效: 1、提高机体免疫力: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 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2、镇痛、镇静:巴西某研究从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据说其镇痛效果可代替吗啡;

3、止咳化痰:白玉菇提取液用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4、通便排毒:白玉菇中含有人体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可保持肠内水分平衡,还可吸收余下的胆固醇、糖分,将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5、白玉菇对降低血压有明显效果。 适用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 一般在超市中购得的白玉菇可以存放2 周以上,不过尽早使用为宜,而且应低温冷藏保存。 白玉菇含蛋白质较一般蔬菜为高,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还有多种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物质,为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应长期食用。 一、生物学特性 ㈠菇体形态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 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1.5~2.0 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 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O.5?3.5 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养条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工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4976038.html,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工艺研究 作者:张晓菡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6期 摘要:采用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适当提高白灵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白灵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 的先决条件;小米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后熟时间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菇蕾分化时间、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白灵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后熟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 Quèl],别名刺芹侧耳白色变种、 白阿魏蘑、白灵芝菇和玉雪阿魏蘑等,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近丛生,菌肉白色细嫩、不变色、厚,开伞慢,组织细密结实,货架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在市场上享有“蚝菇王”、“素鲍鱼”之称。 目前,中国白灵菇栽培以传统栽培为主,其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很大,产品不能周 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势在必行[3-4],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5-9]。笔者选用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白灵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 1供试材料 供试白灵菇1号菌株系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台湾、福建、北京、山东和山西等地区收集、引进的白灵菇菌种资源中选育所得。 1. 2 生产工艺试验 1.2.1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的筛选本试验分为试管试验和工厂化出菇管理两个阶段。 在试管试验中,采用25 mm×200mm的试管,根据各配方中各组成成分比例配料,每个试管装干料20 g,含水量64%。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操作下接种,放入恒温培养箱内25℃暗培养,观察菌丝色泽并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每个处理重复5次。工厂化出菇管理,记录每袋产量和栽培周期,每个处理重复10次。配方1: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2: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白灵菇栽培技术

白灵菇栽培技术 123456 2004-04-29 09:47:23 访问次数:161 信息来源:京郊日报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排,侧面打2~3排。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灭菌要彻底。 三、接种培养 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摄氏度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接种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摄氏度,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摄氏度。当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 五、及时采收、清理 当白灵菇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孢子散落,影响产量及质量。一般每袋可产1个菇,每个菇的重量为150~250克,只出一潮菇,但经过进一步的管理可出两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污染。

超级珍品 ——白玉菇

白蟹味菇(白玉菇) 简介 白玉菇——超级珍品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pk)Sing,又名玉蕈、假松茸。英文名

The Beech Mushroom,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桂,其形态美观、肉质脆嫩,味道鲜美似螃蟹而得名。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经常实用会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通体洁白,晶莹剔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口感表现上更为优越,菇体脆嫩鲜滑,清甜可口,是极具品味的美味佳肴!利用木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批量栽培获得成功。平均每包产鲜菇250克,生物转化率70%。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称。日本从1973年开始栽培至1990年,鲜菇产量已排致到人工栽培的四大宗食用菌产品中。198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该品种,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近年来福建省发展较快,形成商业性生产,产品保鲜或盐渍,主要出口日本等国际市场或国内菜市,颇受欢迎。 营养分析 (每100克鲜品中含)磷:116 mg,铁:1.1 mg,锌:0.6 mg,钙:6.0 mg,镁:9.4 mg,钠:1.9 mg,钾:423 mg,总氨酸:1.74%,维生素B2:138 ug,维生素B5:1.84 mg,维生素C:0.55 mg,维生素D:9.87 ug,维生素E:95.5 mg。 保健功效 1、提高机体免疫力: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2、镇痛、镇静:巴西某研究从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据说其镇痛效果可代替吗啡; 3、止咳化痰:白玉菇提取液用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4、通便排毒:白玉菇中含有人体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可保持肠内水分平衡,还可吸收余下的胆固醇、糖分,将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5、白玉菇对降低血压有明显效果。 适用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 一般在超市中购得的白玉菇可以存放2周以上,不过尽早使用为宜,而且应低温冷藏保存。 白玉菇含蛋白质较一般蔬菜为高,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还有多种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物质,为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应长期食用。 市场潜力 鲜品价值高达30至40元,被誉为食用菌中的“金枝玉叶”,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市场潜力。柘荣县新优食用菌种植场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白玉菇,利用木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批量栽培获得成功。平均每包产鲜菇250克,生物转化率70%。 生物学特性 一、菇体形态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1.5~2.0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0.5~3.5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养条件不适宜时出现在气生菌丝末端。 二、菌丝特征白玉菇菌丝生长旺盛,发菌较快,黑褐色品系抗杂菌能力强,白色品系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成熟的老菌丝能够分泌黄色液滴,形成菌皮。斜面培养基上菌丝浓白色,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 目录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栽培品种………………………………………………………… 3、杏鲍菇栽培技术……………………………………………………… 4、杏鲍菇的加工工艺………………………………………………………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1.1菌丝体 菌丝白色,浓密、粗壮,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具有很强的爬壁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试管斜面培养基的色泽变为淡黄色,有时会出现子实体扭结的现象。 1.1.2子实体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成热后菌盖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菌柄长2~8cm,直径0.5~3cm, 偏生,棍棒状或球茎状,表面光滑,近白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褶诞生、密集、乳白色。孢子近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1.2生长发育时期 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分为菇蕾形成期、菌柄生长期、菌盖生长期、菌褶生长期、子实体成型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2.1菇蕾形成期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许多锥状白色或蓝灰色的小菇蕾,初期豆粒大小,一般多为丛生,少数单生。 1.2.2 菌柄生长期

随着小菇蕾的生长发育,球状物逐渐伸长,在菇蕾的根部逐渐分化出菌柄,上面顶一小球,基部较大,菌柄较粗,形状呈棍棒状或保龄球状。 1.2.3菌盖形成期 菌柄生长变粗,菌盖逐渐成为半球形。随着菌盖的生长,表面逐渐伸平,中间部分稍突起。菌盖与菌柄中生或偏生。 1.2.4 菌褶形成期 随着菌盖和菌柄的生长,在菌盖的下方开始形成菌褶,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 1.2.5子实体成型期 也叫商品期,菌盖即将展开,菌褶初步形成,孢子尚未弹射,菇柄长至保龄球或棍棒状,长13厘米以上。 1.2.6子实体成热期 菌褶由白变黄,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菌盖的边缘平展。菇质密度开始降低。 1.3生活条件 1.3.1营养 杏鲍菇属于木腐性菌类。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栽培时需要丰富的氮源和碳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1.3.2温度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24~26℃。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枯萎。 1.3.3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易引起病虫害和子实体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低于80%,很难形成原基,或原基干裂不分化,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 1.3.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CO2对菌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发育,若遇到高温高湿,则会使子实体腐烂。 1.3.5光照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南方可采用春秋两季栽培,春栽一般选择在12月至1月份制菌袋,3~5月份出菇;秋季选择在7月上旬制菌袋,9~1l月出菇。 二、原料的配制 参考配方:①杂木屑75%,麦敖(或米糠)15%,玉米粉6%,糖1%,磷酸二氢饵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②玉米芯60%,稻草17%,敖皮(或米糠)20%,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③棉子壳80%, 麦款(或米糠)12%,玉米粉5%,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④ 杂木屑60%,玉米;520%,款皮(或米糠)18%,糖1%,石膏粉1%;⑤ 棉子壳50%,木屑35%,米糠12%,石膏’1%,过磷酸钙1%,糖1%。 先将主料干拌均匀,再和其他辅料混合,调节水分至60%~65%, 并用石灰粉调节pH值至7.50 三、装袋灭菌 菌袋多采用规格为17厘米X33厘米X0.05厘米,每袋装干料 300~400克,料袋一般装至袋高的2/3。装袋当天要及时灭菌。灭菌 温度要求在4~6小时内上升到100°C,达到100°C后要保持10~12 小时才完成灭菌。让栽培袋在灶内炯1天或1夜,打开进料门,使 温度自然降到60°C以下时出锅,将栽培袋搬入事先用高髓酸伺加 甲醒熏蒸好的接种室。 四、接种及培菌 接种过程要严格按照元菌操作规程进行,每袋菌种可接40个菌包。发菌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5~30°C,湿度不超过70%。要求通风,适当遮光。经过35天左右,菌丝可以长满菌袋。还要继续20~30天 的培养,当菌丝颜色逐渐变深,可转入出菇管理。 五、覆土及出菇管理

解开绳子并将袋口竖起,直接在袋面上覆2~3厘米厚的土层。在原基形成期间需要昼夜温差在10°C以上。出菇温度最好控 制在26°C左右。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90%~95%。 六、采收 经过10~15天的生长,便形成原基并长出假根,不断生长突出土面形成菇营。出土的菇营经过7~10天的生长,菌盖开始平展但边缘 仍内卷,菌榴颜色为白色,此时约八分熟为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抓住菌柄基部,轻轻拔起,并除去菌柄基部的泥土。长根菇 一般可采收3~4潮菇,生物效率达80%左右。 长根菇别名:长根小奥德蘑、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露水鸡。 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长根菇 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内质细嫩、柄脆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成份,食用价值高。 1.营养 长根菇对营养要求不苛刻,可以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粉等多种原料上生 长,以此为主料,加入适量麦麸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2.温度 菌丝生长适温20~25℃,出菇适温也在这一范围,这是与多数 食用菌不同的。 3.温度 菌丝适宜的基质含水量65%~70%。出菇需要85%~95%的大气相 对湿度。 4.光照和通风 出菇期从100~300勒克斯光照为最适,二氧气化碳浓度要控制 在0.3%以下。

食用菌栽培方式

“金池”易菇论剑第二十八期:食用菌栽培方式 提要:由易菇网主办、易菇论坛承办,浙江省温岭市金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金池”易菇论剑第二十八期:食用菌栽培方式,网友们针对食用菌生产中袋栽和瓶栽的各自优势进行了辩论,结合食用菌不同的品种作了分析,辩论激烈,现摘录其中精彩部分与广大读者分享。 主题:食用菌栽培方式 正方:袋栽比瓶栽有优势 反方:瓶栽比袋栽有优势 主办:易菇网 承办:易菇论坛 冠名:浙江省温岭市金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huzhentao0816,反方:近些年,国家对现代农业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发展迅猛,食用菌生产向人工栽培、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发展,瓶栽比袋栽更适合工厂化生产中机械手的操作,而且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工序工艺上讲,从装瓶、骚菌、接种、菇出完后,挖废料,瓶栽更加便于规范化管理,减少人工成本,瓶栽比袋栽更有优势。 网友子木,反方:瓶栽比袋栽更有发展。一是效率高;二是人工成本低,在未来更有发展;三是菇的品质更容易管理把握。 网友huzhentao0816,反方:抛开工厂化讲,众所周知,瓶栽菌相对来说染杂菌少,而且商品质量高。袋栽相对于瓶栽属于软体,软体在出炉中容易活动造成倒吸,而且灭菌后的袋子在搬运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无论是防杂菌,还是产品质量上,瓶栽都要比袋栽更有优势。 网友民,正方:像是金针菇的袋栽技术,首先袋口直径大,通风性好,菇蕾能大量发生,菇的色泽比较符合商品要求,袋栽相对于瓶栽质优量多。其次,塑料袋的上端可用来遮光、保湿,能使菌柄整齐生长,免去了套筒的手续,减少了劳动量。此外,袋栽一次性投入小,上

马快,对于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技术推广。如果从粗犷的平菇来说瓶栽与袋栽比优势,那瓶栽跟袋栽根本没有可比性。 网友huzhentao0816,反方:比如说白菇的装料过程,装瓶机每小时可以装4500瓶,普通的装袋机每小时只能装200袋左右,所以瓶装在效率上提高了很多。此外,瓶栽的容量大小上的误差比袋栽的要小;瓶栽相对袋栽出菇齐,便于管理。 网友山水雅轩阁,正方:从工厂化栽培袋栽节约人工成本,栽培一次性完成,不用后续工作,工厂化不用担心杂菌问题,一般的栽培户更愿意接受袋栽,其实基本都用袋栽。 网友xinluyouxia正方:目前来说,短时间内袋栽比瓶栽在国内更有发展,这取决于国内市场取向和食用菌生产的投入资金量。目前消费主群体购买的单体菇,比如杏鲍菇还是以个体大菇形好的比较受欢迎,价位也高。这样一来,只有袋栽才能生产出个大菇形好的单体菇,而目前杏鲍菇瓶栽紧紧限于850ML和1100ML瓶栽,根本不可能生产出大个单体菇,不能适应市场。另外,目前国内食用菌生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大棚生产自不必说,肯定是袋栽;而工厂化生产投资者大多是外行资金投入,投资者大部分是其他行业的精英,在对一个陌生行业的投入时,当然是投资越少越好。这就决定了袋栽肯定比较容易让投资者接受,所以综上所诉,袋栽比瓶栽要更好! 网友huzhentao0816,反方:对于瓶栽杏鲍菇,做好疏蕾工作,控制子实体数量,单菇重量就会增加,菇形也就大,瓶栽同样能培育好单菇大的杏鲍菇,同样具有市场价值,相反瓶栽周期短,更能适应市场。“而工厂化生产投资者大多是外行资金投入,投资者大部分是其他行业的精英,在对一个陌生行业的投入时,当然是投资越少越好。这就决定了袋栽肯定比较容易让投资者接受”,这一观点是片面和不理智的考虑。首先外行投资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集资,每一方的投资数目可能不大,但是都想获取大的效益,正常的投资运营是将资金筹集起来,运营大资金的生产,从而在更大的利润蛋糕上实现共赢。瓶栽更能符合投资者对利益的追逐要求。 网友民,正方:对于反方讲的“瓶栽更加便于规范化管理,减少人工成本,瓶栽比袋栽更有优势”,我提一点,瓶栽的投入成本高,不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体现不出这种优势。对个体

食用菌技术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食用菌基础 1.名词解释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 细胞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单核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菌丝,然后再形成许多隔膜,使之成为每个细胞仅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 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菌核: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 菌索: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其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子座: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菌褶: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 孢子: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菌柄: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菌环: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 膜破裂,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菌托: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 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同宗配合: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后代者,称为 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和。 初级同宗配合:由同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草菇:细胞内两个核没有遗传性差异。( 次级同宗配合:由异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双孢蘑菇:担子上只生两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含有一对异核体。 异宗配合: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之分,常用“-”与“+”表示。尽管 不同性别的菌丝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只有经过异性菌丝结合才能生育后代者,称为异宗结合。 二极性异宗结合:在异宗配合中,菌丝的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性基因”决定 的。凡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决定,它们产生的孢子或由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不是A型便是a型,四个担孢子分属两个A型,两个a型,就称为二极性。 二、填空 1、食用菌的形态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并从基质中摄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后者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白玉菇营养成分的研究

关于白玉菇营养成分的研究 【摘要】:论文进行了白玉菇子实体的培养,对一些主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关键词】:白玉菇;栽培;营养成分 前言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糖类,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而且也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保健食品,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正在发展成为动物、植物性食物之外的第三类食物-菌类食物。食用菌己被联合国粮食组织誉为“21 世纪的健康食品”,是名副其实的“植物食品的顶峰”,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和高度赞誉。大多数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大致介于肉类和果蔬之间,都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品,而且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组成合理,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被誉为“素中之荤”,是“植物蛋白的顶峰”和“较好的蛋白质来源”。因此,发展食用菌生产对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有促进作用。食用菌作为人类的食品,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食用菌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K、Na、Ca、Fe、Zn 等[1]。食用菌的多糖体,一般都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的食用菌科学工作者,都认为食用菌是最适宜人类食用的一种优良食品,能合理地改善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发展动物蛋白质生产的同时,开辟见效快的食用菌产业,对弥补食物中蛋白质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来源,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因此在开发野生美味食用菌珍稀品种的时候,要注意作为新食品来源的野生食用菌应同时具备以下三种功能:第一,营养功能。能提供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第二,嗜好功能。色、香、味俱佳,口感好,味道好,适口性强,可以刺激食欲。第三,生理功能。有保健作用,食后能参与人体的代谢,维持、调节或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治病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白玉菇属于伞菌目、口蘑科、白蘑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经常实用会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通体洁白,晶莹剔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口感表现上更为优越,菇体脆嫩鲜滑,清甜可口,是极具品味的美味佳肴! 保健功效 1、提高机体免疫力: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2、镇痛、镇静:巴西某研究从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据说其镇痛效果可代替吗啡; 3、止咳化痰:白玉菇提取液用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猪肚菇系大杯蕈的俗名,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又有笋菇、红银盘之称;属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浅漏斗状,棕黄至白色,菌肉白色;菌柄柱形,中生内实,地下部分上粗下细,其长度因覆土层的厚度而异。猪肚菇的风味独特、清脆鲜嫩,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略高;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16.5 %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 %,高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11.4 %,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是很有栽培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 1 生物学特性 1.1 营养 猪肚菇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微量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杂木屑、蔗渣、棉子壳、稻草中所含木质素、纤维素和麸皮(或米糠) 、玉米粉等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质,经合理配制都能满足其营养需求。 1.2 温度 猪肚菇菌丝生长最适25~28 ℃;子实体发育23~32 ℃,属偏高温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差太大,菇体的质量差。 1.3水分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60 %~65 %;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0 %~90 %。猪肚菇的生长期间,适宜的气温较高,空气水分蒸发快,对水分需求量增加,适当提高覆土层的含水量。 1.4 氧气 菌丝生长阶段需要较好的空气条件,菌丝长满后原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猪肚菇栽培时在培养料面覆土才能出菇。原基分化与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新鲜能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和菌盖发育。 1.5 光照 猪肚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培养环境以黑暗为好。子实体原基的形成,需有微弱的光照,子实体的分化需适当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太弱易长成棒状,但直射光和光照过强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而降低产量。 1.6 pH值 猪肚菇对培养基质要求偏酸性,培养基灭菌结束后的pH 5.5~6.5 ,菌丝生长迅速、洁白,并能形成子实体。酸性太强pH 3.2 以下则菌丝不生长。 2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安排 猪肚菇是偏高温型的食用菌,浙北、上海地区在 5 月中旬- 10 月下旬,气温23~32 ℃出菇,自然条件下栽培,适宜猪肚菇正常生长。菌袋的制作应安排在3月- 8 月,夏季7 - 8 月份气温高,须遮阳降温。 2.2 培养料配方 适宜猪肚菇菌丝生长的配方: ①杂木屑39 %,棉子壳38 %,麸皮(或米糠)20 %,石灰2 %,石膏1 %; ②棉子壳82 %,麸皮(或米糠)15 %,石灰2 %,石膏1 %; ③稻30 %,棉子壳52 %,麸皮(或米糠)15 %,石灰2%,石膏1 %。 2.3 菌袋制作 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培养料按配方数量加水后拌均,含水量60 %~65 %, 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有1~2 滴水滴下为宜。采用17 cm×33 cm低压聚乙烯(或聚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棍棒状杏仁香味出菇率转化率菇体畸型率搔菌催蕾 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雪耳。杏鲍菇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开伞慢,保质期长,适于保鲜、干制和烹调的特点。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有菇“王”之美称,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1菌种类型的选择 杏鲍菇为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粗壮,白色,中实,菌肉肥厚,组织细密结实,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前栽培较多的菌种类型有形似保龄球瓶状、棍棒状(圆柱状)、大盖状等三种类型供选择。其特点如下: (1)棍棒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棍棒状,直径3~5,均匀,个大,组织致密,脆嫩, 口感好,具杏仁香味,保质期长,适合以出口为主,价格高。但出菇速度较保龄球瓶状慢,产量也较低。 (2)保龄球瓶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中间彭大,上下较小,形似保龄球瓶状,个体较大,产量较棍棒状高。但组织疏松,海棉质,脆度差,口感欠佳,保质期短,适合以内销为主。 (3)大盖状类型:其特点是子实体盖大、柄细。菌丝粗壮,抗病力强,现蕾早,出菇密而整齐,菇质结实,产量高,杏仁香味浓,口感好,是目前保鲜出口、内销、盐渍、加工的主要品种。 2栽培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为低温型,生产周期短的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是12~15℃,子实体生长适温是14~16℃,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60~70天,根据牡丹江地区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季出菇。春季出菇,应在2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 季出菇,应在7月上旬制袋接种,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出菇。

3课---混合性菌类栽培技术

混合性菌类:金针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金针菇在菌类的分类属于纤维素性与半纤维素性菌类,也称混合性菌类,过去称为珍稀菌类。 混合性菌类:主要包括、金针菇、海鲜菇、茶树菇,杏鲍菇、金福菇、白灵菇、白玉菇、真姬菇、蟹味菇、猪肚菇、大黄菇、熊掌菇、滑子菇、秀球菇、北虫草等,大部分混合性菌类属于季节性品种。采用常规栽培分为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生产,比较适合工厂化栽培,采用工厂化栽培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 金针菇属于典型低温品种,在日本称作增智菇,产品主要分为白色和黄色金针菇。白色金针菇温度高于22度时,子实体很难形成。黄色金针菇温度高于25度子实体不能形成。 金针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生料床载、盆栽、箱栽、塑料袋栽培。现在大多采用熟料塑料袋栽培,采用熟料塑料袋栽培的生产流程为—原材料选择—配方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出锅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袋挠菌、出菇管理—采收。 在我国的中原地区,大部分菌类的制袋时间最好安排的8—10月的时间。 金针菇的出菇时间一般在10月至次年的3月底,其它大部分混合性菌类出菇时间的9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5月初。 在生产混合性菌类过程中,要想获得高产,在配方时需根据生产不同的菌类合理选择原料,合理的进行配方,还需添加适量的辅助材

料及微量元素 生产金针菇等混合性菌类的生产原料很丰富,可用棉籽壳、废棉、莲子壳、豆秸秆、花生壳、甘蔗渣、锯末、木屑、山芋藤、花生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稻麦草等各种农作物秸秆以及稻谷、小麦、玉米等各种谷粒作为主要生产原料。 辅助材料主要有:麦麸、玉米粉、米糠、谷粉、豆皮、棉籽饼等微量元素主要有:石膏粉、石灰、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肥、复合肥、增产素、营养素、丰优素、柠檬酸三铵、蛋白胨、维生素B1、克霉灵、绿霉净、治霉灵、防虫灵、菇虫净等。 二、配方 1、棉籽壳85% 麦麸15% 石膏粉2% 增产素0.1% 专用肥0.5% 克霉灵0.1% 水135% 2、废棉90% 玉米粉10% 石膏粉1% 石灰1% 磷肥2%增产素0.1% 克霉灵0.1% 水140% 3、莲子壳70% 草粉15% 玉米粉15% 石膏粉2% 石灰1%增产素0.1% 专用肥0.5% 克霉灵0.1% 水140% 4、玉米芯80% 玉米粉20% 石膏粉2% 石灰1% 糖1% 专用肥0.5% 克霉灵0.1% 水145% 5、豆秸秆50% 棉籽壳40% 玉米粉10% 石膏粉2% 石灰1% 糖1% 专用肥0.5% 克霉灵0.1% 水140% 6、花生壳30% 棉籽壳50% 麦麸20% 石膏粉2% 石灰1% 增产素0.1% 专用肥0.5% 克霉灵0.1% 水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