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手

武术散手
武术散手

《武术散手》教材分析

摘自:《人教社》

武术散手俗称散打。中国武术散手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用头顶、肘撞、膝击的泰拳。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武术散手比赛不仅刺激、激烈,而且斗智、斗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中国武术散手是在继承武术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体育竞赛项目,对人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功力练习要克服疼痛难忍关,从不适应到适应;交手时,首先要克服胆怯怕打关,逐步增加胆量;比武中遇到强手时,要克服消极逃脱关,敢于拼搏,提高以弱胜强的智慧。它对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特别是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显著效果和作用。

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武术散手基本动作的技能、技术,学会几招实用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并在和同学交手比试中不断体验战术的运用,提高应变能力。无疑对高中学生提高功力和技术,达到防身自卫的功效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武术散手基本攻防技术的学练,让学生走近散手、了解散手、热爱散手。从难、从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坚毅的品质,锻炼人摒弃软弱、怯懦而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武术散手动作方法

1.实战姿势

实战姿势是各种实战技法的起始和终止动作。学练武术散手先要练好这种姿势,熟练后可以再做变化。实战姿势在接近对手时和与对手对峙的过程中,能保护和防守自己的要害部位,更便于随时出击进攻对手,使自己处于攻守兼备的状态,非常重要。另外,实战姿势在应用时的高低要随对手的情况而定,姿势不可太低。要能攻守灵活、严密,移动方便(如图10-100)。

要点:两脚跟提起,脚掌着地,两膝和髋关节微屈,含胸、收腹,两臂屈肘收于胸前。低头、收下颌,目视对手。

实战姿势点击:左脚在前称为“正架”;因大多数人是右侧肢体有力,有力的一侧要放在后面,所以一般都成“正架”。右脚在前为“反架”。

2.常用步法

武术散手的练习和比赛中的攻击与防守大多是在移动中进行的。这就需要练习各种“步法”。在接近对手和与对手对峙时,一般是保持“实战姿势”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步法,让身体不断地变位移动,调整与对方的距离。寻找和创造进攻与防守的最佳机会。

(1)进步

动作要求:前脚上步与后脚跟步的衔接要快。

要点:步幅不宜过大,后脚跟进后的身体姿势不变。

(2)退步

动作要求:后脚退步与前脚撤收的衔接要快。

要点:后脚先后退半步,衔接要快速。

(3)插步

动作要求:后脚向左横移一步,脚跟离地,两脚略呈交叉。

要点:身体重心移动要平稳。

步法的教学:步法是散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实战时,双方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有通过步法的移动才能抢占有利的位置。可两人一组,面对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分主动与被动进行练习。主动一方随意做各种步法;被动一方要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方进步,另一方则退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距离感。

(4)跨步

动作要求:后脚侧向跨出,跨步后两腿要虚实分明。

要点:跨步后身体重心下降,以利于反击。

(5)盖步

动作要求:后脚向前交叉盖步;身体不要明显起伏。

要点:身体侧闪,转身轻灵。

(6)垫步

动作要求:提膝的同时后脚跟进并擦地而行。

要点:快速平稳前行。

点击步法:为什么说步法重要?因为,其一,对攻守双方来讲,移动中的目标不容易击中。其二,移动中很容易造成对手的错觉,便于接近并击中对手。

3.拳法攻击

武术散手比赛中运用的拳法主要有冲拳、掼拳、抄拳、弹拳、鞭拳等。

(1)直线进攻的冲拳

动作要求:左右冲拳(图10-101)。

要点:以腰带肘,蹬地、转腰、出拳要连贯协调。

进攻范例:在双方对峙时,突然进步或在假动作的配合下以左冲拳或右冲拳快速进攻对方的头部。或在假动作的配合下突然闪身进步快速进攻对方的腹部。

(2)平弧线进攻的掼拳

左掼拳

动作要求: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左拳向外(约45°),向前、向里横掼,臂微屈,拳心朝下,力达拳面或偏于拳眼侧;右拳护于右腮。(右掼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点:力从腰发,腰绕纵轴向右转动。掼拳发力时,臂微屈,肘尖抬至与肩平。

进攻范例:双方对峙时,突然向左闪步左掼拳抢攻对手头部右侧(图10-102),以左拳虚晃,佯攻对方腹部,继而起身用右掼拳快速进攻对方的头部(图10-103),左冲拳佯攻对方头部,对手举臂防守的瞬间,俯身右掼拳击其左侧肋部(图10-104)。

掼拳的用法:左掼拳是一种横向型进攻动作,可以结合身体姿势的高、低变化击打对方的侧面。上盘可击太阳穴,中盘可击腰肋部位。

(3)上弧线进攻的抄拳

左抄拳

动作要求: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起,上臂与前臂夹角在90°--110°之间。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右抄拳,动作相同。)

要点:抄拳时,臂应先微内旋再外旋。抄拳发力时,腰向右侧转动,发力短促。

进攻范例:在冲拳或其他方法击中了对手,随即用抄拳进攻对方的下颌或胸、腹部。对手上步俯身想要使用摔法时用抄拳攻击对方的头部(图10-105)。

(4)放长击远的弹拳

左手弹拳

动作要求:左拳以伸肘弹腕的力量反臂向前弹击,力达拳背。右手弹拳转腰顺肩。

要点:弹拳前左臂肌肉尽量放松,以气催气。弹拳发力时含胸拨背,顺肩,送肘,甩手腕,放长击远。

进攻范例:主动弹击对手头部或胸、腹部;为使用其他攻击方法创造时机(图10-106)。

点击弹拳:弹拳速度快、预兆小和距离远,是便于快速出击的手法。可在对方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对方的面部,扰乱对方的视线,为接用其他进攻动作起先导作用。手臂肌肉要尽量放松。

(5)出其不意的转身鞭拳

转身右鞭拳

动作要求:身体向右后转180°,右脚经左腿后插步;同时左拳右拳一起回收至胸前;动作不停,上体继续向右转体90°,同时右拳反臂向右侧横向鞭打,拳眼朝上,力达拳背。

要点:支撑要稳,腰带臂甩拳鞭打,旋转路线要走平圆,小指侧的拳轮或小臂尺侧为着力点。

进攻范例:双方对峙时,先以左拳虚晃,随即插步转身,用右鞭拳横击对方头部(图10-107)。

4.拳法的击打实物练习

(1)持靶的方法(图10-108)。

持靶应注意:

①上位持靶主要用于练习拳法和高的腿法;下位持靶主要练习低的腿法。

②持靶的同学要将靶持稳。当拳脚打踢过来时要稍用力。持靶不能松动或将靶转动,以避免打靶的同学手腕受伤。

③防守和防守反击练习中,持靶的同学要做出还击的动作,帮助打靶的同学练习。

(2)打手靶(图10-109)。

打靶者要注意两点:

①初学打靶时要注意每种拳法的击打距离;瞄准击打目标。

②打靶时要注意每种拳法的动作规格。

(3)打沙包(图10-110)。

打沙包者要注意两点:

①打沙包之前要检查沙包是否挂好,沙包上有无破损和异物。如有条件,要缠好手布。

②击打沙包之前要简单做一下手指和手腕的准备活动,击打力量要由轻到重,以免手腕受伤。

5.腿法攻击

武术散手比赛中运用的腿法主要有蹬腿、弹腿、踹腿、点腿、扫腿、勾踢、撞膝、顶膝等。运用腿法时,脚步动作要灵活,支撑腿要助力。

(1)左蹬腿

动作要求:实战姿势站立,右腿直立或稍屈,左腿提膝抬起,勾脚,以脚跟领先向前蹬出,力达脚跟;亦可送髋,脚掌下压,力达脚前掌。(右蹬腿,同左蹬腿,但动作相反。)

要点:以膝领腿,屈膝提起再挺膝发力,要快速连贯。

进攻范例:在双方移动中与对手正面相对的瞬间,突然起左腿蹬击或垫步突然接近对方蹬其躯干(图10-111)。双方用拳法互相击打时,突然屈膝抬右腿将对方蹬开(图10-112)。

点击蹬腿:蹬腿是正面向前踢击对手的进攻腿法。多用于攻击对方的躯干。散手中的蹬腿技术还吸收了前点腿的优点,当击中对方时,脚踝发力,前脚掌下压,这样在实战中更容易将对方蹬开或蹬倒。

(2)左横摆踢腿

动作要求:图10-113上体稍右转并侧倾,同时带动左腿收髋、扣膝,直腿向右上方横摆打腿,踝关节屈紧,力达脚背至小腿下端。(右横摆踢腿,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要点:脚背紧张,膝关节内扣,以膝带腿,快速连贯有力。

进攻范例:在双方移动当中,抢步向前出其不意突然起左腿横踢对方的头部(图10-113)。对手重心移至前腿的瞬间,突然用右腿横踢对方的前腿(图10-114)。左冲拳击对手头部,对手撤步闪躲,随即向左转身用右腿横踢对方肋部(图10-115)。

点击横摆踢腿:横摆踢腿是从侧面横向踢击对手的进攻腿法。多用于侧向攻击对方的躯干和头部。是实战中经常使用的腿法。横摆踢腿以身带腿,大幅度弧线横踢,力度很大,在比赛中能出其不意地重创对手。

(3)左侧踹腿

动作要求:右腿直立或稍屈支撑;左腿屈膝抬起,小腿外摆,脚尖勾起,脚掌正对攻击目标,展髋,挺膝向前踹出,力达脚掌,上体可侧倾。(右侧踹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4)后蹬腿

动作要求:以左后蹬腿为例,身体向左后转,两腿弯曲成跪步,右手护头,左手屈肘自然下垂置于体侧;右腿直立或稍屈支撑,左腿抬起由屈到伸,勾脚,脚尖朝下,脚跟领先向后蹬出,力达脚跟;上体前俯;眼看蹬腿方向。

要点:侧踹腿以大腿推动脚直线侧向向前踹出;踹出的同时上体可侧倾,踹后上体、大腿、小腿、脚掌要成一条直线。后蹬腿是以头领先转身的同时将腿向后蹬出,蹬腿时要注意先屈再伸,保持平衡。

侧踹腿进攻范例:低踹腿击对方下肢、中踹腿击对方躯干、高踹腿击对方头部(图10-116)。

后蹬腿进攻范例:

1.直接蹬腿,当身体处在背向对方的瞬间,突然用后蹬腿攻击对方躯干(图10-117)。

2.插步蹬腿,双方伺机进攻而距离较近时,后腿插步接近对方,后蹬腿击对方胸部(图10-118)。

(5)踢靶或踢沙包练习

上面介绍的所有腿法都可以进行单动的踢靶(图10-119)或踢沙包(图10-120)的练习。踢时要找好距离,踢中靶的中心或沙包的规定位置。一般每种腿法踢15~20次为一组;3~5组。

6.防守技术

防守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比赛和实战中能有效地运用却是很难的事。这一点你在练习中能够体会得到。防守技术在武术散手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对手用拳或脚发起进攻,或主动使用摔法时,都需要你相应地用肢体格挡或移动身体,破坏或避开对手的进攻。学练每种防守技术,都要注意动作不能大,并要迅速还击或还原成实战姿势。先学会单人动作,再两人进行相应技术的配合练习(图10-121)。

(1)侧闪防冲拳(2)下闪防冲拳

7.打踢靶组合动作练习

学会了进攻和防守的基本技术之后,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可通过打靶体验进攻技术的击打感受,增加攻击技术的威力和防守技术的实效性。还要通过对抗练习学会技法的实际运用。击打或踢实物时,要先做好手腕和身体主要关节的准备活动;击打或踢的力量要逐渐加力,由轻到重。互为对手,体验打靶、对抗练习的乐趣和刺激。

例如:甲右手持靶,乙左冲拳;甲持靶下落,乙右脚踢靶(图10-122)。

8.徒手攻防组合技术

(1)主动进攻的组合技术

①进步左右冲拳或进步左右掼拳。

②进步左弹拳----右冲拳。

③退步左右蹬腿。

④进步左右冲拳----右蹬腿。

⑤进步左掼拳----右冲拳----左鞭腿。

⑥上步左冲右掼拳----垫步右鞭腿。

⑦垫步左踹腿----左冲拳----右掼拳。

⑧上步左冲拳----右掼拳----右勾踢腿。

⑨原地左冲拳----进步抱腿前顶----垫步左踹腿----右直拳。

(2)防守反击的组合技术

①侧闪步左右抄拳----左鞭腿。

②左拍挡----转身右鞭拳。

③垫步左鞭腿----左弹拳----转身右踹腿。

④右低鞭腿(踢对方的进攻之腿),转身左扫摆腿。

⑤左绕闪防----右掼拳----左掼拳----转身右扫摆腿。

⑥下闪----右掼拳----进步抱腿前顶。

⑦撤闪----左蹬腿----右直拳。

⑧进步左冲拳右掼拳----拨颈勾踢。

(二)武术散手动作分析

1.武术散手的特点

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是武术散手的基本特征。比赛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转移,互相指向对方的弱点斗智、较技。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后脑、颈部、裆部等为禁击部位。

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散手技术和方法,扼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用途和进攻范例。重点突出了方法、用法、训练等特点。

2.武术散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体会自身与对方之间距离的判断、识别,还有对本身动作之间及活动范围的认识。

(2)难点:学会基本动作以后,灵活运用步法、身法、拳法、腿法等攻击对手。

3.武术散手动作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三、教与学策略

武术散手的攻防技术是由单个的攻防动作和组合动作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单个的基本动作,还是组合动作,都要由“学会”、“喂引”、“实战”三个步骤来完成。“学会”动作,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作的规格要求。“喂引”动作,就是给学生作假设性对手,根据他们的学习动作的需要来给做喂递动作。“实战”,就是学完技术动作最终要达到目的,能做到灵活自如地应用所掌握的技术动作。

(一)组织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动作后,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较为正确的动力定型和技能自动化。教师组织练习的方法、学生练习的次数、时间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课时总时间、教材的难易来决定,学生练习时要首先明确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认真的完成练习任务。一般常采用的组织练习方法有个人练习法、配对练习法、分组练习法、集体练习法、模拟比赛实战练习法。

1.个人练习法

学生单独一人练习,根据自身条件来理解动作,培养学生独立性,使其能够静心体会动作,不受他人的干扰。

2.配对练习法

由于武术散手比赛是两人的直接对抗,在掌握了基本动作后,多进行双人的配对攻防练习。双人配对练习要明

确练习目的。强调安全性,防止受伤。

3.分组练习法

在固定某一练习或进行循环练习时多采用分组练习法。如3~5人一组轮流踢沙袋或踢脚靶等。一般是将体重相近的几个队员分为一组,或是将水平相近的几个队员分为一组,在练习中要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休息间歇时可让同组人员互相指出优点和缺点,以共同进步。

4.集体练习法

一般在学习新动作或教师领做动作时采用,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令行禁止。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给予集体纠正或个别纠正。

(二)教法与学法建议

1.先示范,再讲解

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动作,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直观印象,然后可分解示范并讲解,将动作分为几个部分,包括步法、路线过程、先后顺序、部位高低、易犯错误与纠正等。

2.学生模仿,分解为主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应抓重点讲要领,先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结构,然后再强调先后细节,直到学会完整动作。此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并给予纠正,个别可单独进行辅导。

3.先慢后快,循序渐进

掌握了基本动作,然后再在速度、力量方面进一步强化。从一开始学动作就要求动作规范,教师应阶段讲解动作的难点和使用条件,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的正确练习方法。

4.条件对练,注意配合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后,要求按照规定使用的动作,两人配合演练,并要互相照顾,点到为止。注意避免伤害,在进一步熟练的情况下,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战,使技术在实战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5.复习巩固,逐步提高

在学生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后,再经过反复练习,并增加接近实战的各种要求,使学生逐步提高练习的速度和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直至基本掌握。

6.自由实战,熟练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竞赛规则进行实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学技战术,争取战胜同伴,同时尽量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通过实战检验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2016)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试行) 中国武术协会 2016

目录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第二条竞赛办法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第四条体重分级 第五条称量体重 第六条抽签 第七条服装护具 第八条比赛礼节 第九条弃权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一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五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第四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六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七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八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第五章可用方法与禁用方法、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 第二十条禁用方法 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 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 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 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 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 第六章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 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八条编排 第二十九条记录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二条场地 第三十三条器材 附表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比赛2分钟(青年比赛和少年比赛可采用1分30秒),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8-40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6-17周岁;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2-15周岁。 (二)只有注册运动员持《身份证》方可参赛。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该次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报到之日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公斤) (二)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 (三)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 (四)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 (五)65公斤级(>60公斤-≤65公斤)

4.武术散手

《五步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的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以及团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17班学生,高中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运动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而且对学习长拳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攻防含义,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步拳各动作间的连接、节奏。 难点:仆步穿掌与虚步挑掌的连接。

五步拳教案 授课教师:郭永飞班级:高2018级3班学生人数:60人

基 本部分1 分 钟 3 分 钟 三、学习弓步搂手冲 拳 1、完整示范 2、分解教学 ①左弓步, ②搂手冲右拳。 3、学生自主练习 4、预备式、弓步搂手 冲拳练习 四、弹腿冲拳 1、完整示范 2、分解教学 ①弹腿练习, ②弹腿冲拳。 3、学生自主练习 4、预备式、弓步搂手 冲拳、弹腿冲拳练习 五、马步架冲拳 正面背面 教法: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分解教学 学法:观摩学习、模仿学习、自主练习 组织:五列体操队形 要求:全班同学认真观看、练习 技术要点:上左步、左手搂手协调,冲右拳、蹬腿一 致,如下图所示。 教法: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分解教学 学法:观摩学习、模仿学习、自主练习 组织:五列体操队形 要求:全班同学认真观看、练习 技术要点: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抬平、迅速弹踢,并 冲左拳,如下图所示。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8-04-24T17:09:34.7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作者:林子棵1郝世才2 [导读] 随着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 林子棵1郝世才2 1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300130 2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265300 作者简介:林子棵,1987.07。男。汉族。籍贯山东烟台。助理讲师作者简介:郝世才1980.11.8男,汉散打教练,一级教练大学本科摘要:随着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但由于训练强度的加大和竞赛的激烈程度提高,散打运动员也常常出现运动损伤,成为困扰运动员的长期问题,也是影响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的阻碍。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 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探讨了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一、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 武术散打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十分明显,因此,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成为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巨大困扰。武术散打运动员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身体四肢、头部和面部,其中,急性损伤发生率多于慢性劳损【1】。下面就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一)头部、面部的运动损伤 武术散打运动主要就是通过踢、打、摔等动作进行对抗的徒手格斗运动。运动员的头部和面部损伤是武术散打运动中最常出现损伤,这是由于头部和面部主要暴露在外部,没有保护的工具。另一方面,运动员击打头部和面部是获得评分的主要手段,这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手腕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手腕和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主要由于手腕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不足,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同时,技术要领掌握不扎实、技术动作不灵活也容易造成手腕和踝关节的损伤(三)小腿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由于小腿活动较为灵活多变等原因,在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多倾向于攻击小腿,这有可能会导致小腿前侧受伤,横踢或者前扫腿时也会造成小腿前侧或内侧软组织损伤。 膝关节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动作力度过大,或者技术运用的不规范、防范意识不足等,同时,由于运动员摔倒也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二、武术散打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探讨 (一)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不够 在真正开始训练之前,运动员就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运动损伤知识,比如人体的薄弱点和力量差、易损伤的部位,以及相应的保护手段,但由于运动员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关键时刻就难以有针对性地作出保护措施,从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二)运动员身体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教练和运动员过于重视武术散打技术上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各项要求。只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却不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会造成一种失衡状态,身体灵敏度下降,协调性不足,抗击打能力减弱,为身体损伤创造了条件。(三)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 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和韧带之间的粘滞性,不充分的准备活动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运动员身体内脏器官活性不够,运动的应激能力也提高缓慢【2】。 除了以上原因,运动员遭受的运动损伤还可能来自于教练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运动员身体过于疲劳,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如场地、器材)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找出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措施。 三、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一)全面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是提升比赛成绩、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保证,因此需要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锻炼,针对身高体重、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不同的运动员,通过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成绩,提高注意力,为后续高强度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降低引发运动损伤的各种可能性。(二)提倡武术散打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 为了更好、更快地进入运动状态,需要不断向运动员强调和要求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提高身体的应激水平和活力。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可以结合具体项目,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保证关节、韧带和肌肉群的活动到位,提高整体性的代谢能力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更好地发挥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3】。(三)武术散打运动员要合理控制运动量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也要注意合理地控制运动量。一方面,过量运动到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水平降低,影响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过量运动还会导致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等伤害。因此,教练和运动员都要重视合理控制运动量,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技计划,保证训练内容和程度合理,不让运动员有长期的疲劳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预防运动员身体损伤的有效措施。(四)武术散打运动员要加强专项力量的训练

对散打运动发展的建议

对散打运动发展的建议 与此同时,原国家体委武术处成立了散手调研组,听取了资深教练和其他武术工作者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1979年3月,为继承和发展散手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国家体委首先选择了有较好武术基础的浙江省体委、北京体院、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当时我就是通过实战选拔淘汰赛,入选浙江省散打队,成为新中国首批散打队员。 当时浙江省散打队由省武术队领队叶湘玉和总教练陈顺安老师负责组建和管理,王信得担任散打队教练负责日常训练,并由上海体院蔡龙云老师任顾问和技术指导,队员有(以下排名不论名次)丁德魁、边建强、周小浒、范洪、楼容利、宋根友、陈增康、陈伟民、石增新、陈国荣、吴国强、胡妙根、杨忠涛共十三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散手首次成为重点武术类竞技体育项目。 在浙江省散打队成立后的1979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我们浙江队参加了首次汇报表演,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对抗性实战技战术和技法,成为了大会的热门项目;同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在石家庄召开,我们进行了有激烈对抗性实战内容的表演,受到了场上观众的热捧,赢得了热烈掌声。 1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我省专门派人参加了讨论,结合我们散打队的训练和参赛实际,对武

术散手运动的开展提出了许多良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的形成贡献了一定力量。 随后的整个1980年代,散打运动规则日渐成形完善。 1982年1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推出;1987年,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武术对抗性比赛;1988年9月,在全国武术散手、太极推手交流赛上,首次确定了以擂台形式进行散手对抗;1989年10月,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首次全国武术散手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有来自全国的26支代表队参加,这是全国性的首次散手正式比赛,也是第一次正式采用《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擂台形式的确定和规则的确定,是武术散手运动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散打执裁方面的里程碑。 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武术散打运动得到各省市自治区体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参加单位不断增加,成都、重庆、郑州、沧州、武当山等地也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全国性武术散打邀请赛,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散打运动的发展。 1993年11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首次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立男团1金,有14个单位参加角逐。 1997年第8届全运会把散打金牌加至3块,按体重分设大中小三个组别。 1998年6月,在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上颁布了《关于武术比赛的

精武搏击武术散打擂台赛策划方案

精武搏击武术散打擂台赛策划方案

精武搏击武术散打擂台赛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介绍 武术散打,古称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俗称“打擂台”。武术散打运动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并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中国武术散打运动于一九八九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一九九八年正是被列入第十三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当前,武术散打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需要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更需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此运动形式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实践性规范性强,武术散打完全符合国人特点,有广泛的社会生命力,被人们所喜爱。 为弘扬武术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亲身体验武术文化的魅力,锻炼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素质,经过比赛的感染,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精武搏击特举办此次武术散打比赛。 二、比赛宗旨 弘扬武术精神、丰富课外生活;强身健体、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三、比赛组织机构 主办方:泊头市精武搏击体育俱乐部 承办方: 工作指导单位: 赞助商: 四、比赛类型 武术散打比赛 五、活动时间 宣传时间: 4月15日~ 5月1日 报名时间: 4月20日~ 5月1日 比赛时间: 5月1日~ 5月3日 六、比赛地点 预赛地点: 决赛地点: 七、报名方式: 报名电话: 微信扫码报名: 八、工作安排 1、确定比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并安排负责人。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导引着竞技武术的走向,规范着竞技武术的内容和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欢迎阅读!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技术等级: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分为六级: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武英级(运动健将)、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武童(少年运动员)。 二、各技术等级规定的比赛项目: 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武英级(运动健将):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对练共三项。 武童(少年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任选两项。 三、各技术等级标准,凡符合下列各技术等级中任何一条规定者,均可申请授予该技术等级称号。

(一)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 1、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套路全能或单项前3名者; 2、散打各级别前三名者。 (二)武英级(运动健将): 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全能项目前十二名或长拳类及南拳、太极拳项目各单项前六名、传统项目各单项前三名者; 2、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名者。 (三)一级武土(一级运动员): 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十六名者; 2、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八名者; 3、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十六名者; 4、在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八名者。 (四)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 1、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十二名者; 2、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六名者; 3、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六名者; 4、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

武术散打理论题库40学生复习用

武术散打考试题库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陈凯编撰 一、问答题部分:(共98题) 1. 什么叫“散打”? 答: 散打是一项徒手搏击格斗的技术。它的母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武术运动。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运动的对抗性形式,更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术的精髓之所在。历史上由于名目不同,称谓也不同,散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称为手搏、相搏、散手、拍张、卞、白打、手战、相散手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2. 什么叫“散打运动”? 答: 现代散打运动,是以踢、打、摔、拿为主要技击内容,在比赛规则的限制下互以双方格斗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日。它是格斗者双方智力、体力、技术和心理意志的综合抗衡,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对抗性。 3. 散打运动的特点有那些? 答: (1)技击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2)对抗性是武术散打运动的基本特点; (3)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 为什么学习散打应注意加强“武德修养”? 答: 中国是具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武术散打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武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历来重视“武德”的培养,正所谓“习武先习武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术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讲究德武双馨,也是评价习武者道德水平的标准。学习散打的目的不仅是追求强健的体魄,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更是培养宽厚谦让、诚实守信、除暴安良、扶助弱小的道德修养。因此,学练散打必须加强武德修养,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优良风尚,切不可以武恃强凌弱、打架斗殴、肆意闹事、违反社会公德。同时树立良好的武德,也是一名习武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5. 为什么在做散打练习前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那些基本内容? 答: 练习散打或参加比赛前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内容包括跑步,关节操,游戏及拉韧带等(跑步后的拉韧带内容可参考本书柔韧素质训练部分)。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将各韧带、关节充分活动开,提高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有效地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肌体各器官处于兴奋及运动状态。切不可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的运动,从而造成关节、肌肉、韧带的拉伤,影响正常的训练。因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 6. 为什么学习散打技术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答:

武术散手运动员战术思维与意识的培养王娟

第9卷第4期 2012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12Vol.9No.4 武术散手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由教练员按照武术散手运动竞赛规则内容的要求,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所具有的经验、智能与知识的反映,是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合理地运用技术和实现战术等能力的概括”[1]。其重点包括比赛双方运动员根据各种比赛具体情况及临场变化,有意识地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有目的、有预判性的行动。而且战术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是技术训练的中心环节。具体方法是教练员应了解专项技术的基本规律与战术特征及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应变措施、为积累操控比赛的战术思维、娴熟的掌握战术意识提供了技术发挥的平台。战术意识与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显而易见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核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是决定其战术意识操控能力发挥与否的关键。具体而言,运动员思维的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等又是其战术意识的决定因素。 1.武术散手战术思维的基本特点1.1战术思维的即刻性 战术思维的形式不像一般思维过程那样有充裕的预判时间,而是由运动项群中项目特征的要求在对手作出进攻动作的刹那之间给予正确的预判与下意识的反应,并在瞬间制定出相应的进攻或防守技术对策,且果断运用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给对手以超乎想象力的反击技术。因此具有“瞬时决断”的特点。 1.2战术思维的实效性 战术思维的行动是敌我双方的战术能力、战术意图、战术特点的预见和判断,都是在对方作出进攻动作前进行的最有效率的预判。运动员一般通过自己的战术思维与方案来指挥进攻动作或防守动作的运用与否,此特点决定了战术思维的制定与发挥,是根据对手在何种战术情况下的具体技术动作及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攻防得分或以击倒为目的战术思维的行动,而不能是我们主观的凭空想象和臆造。 1.3战术思维的灵活性 战术思维的行动复杂性是由如技术种类的多样性、实战对象的多变性决定的。武术散手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过程与竞赛中瞬息万变的比赛过程紧密相联系,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根据对手战术的实际运用情况选择合理的战术思维与战术手 段,而不是教条地、机械地去执行赛前教练员制定的战术方案,能够科学的采取战术思维与运用技术动作,从而把握运动的主动权。 1.4战术思维的批判性 战术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运动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技术能力与特点,赛前一定要审查自己的战术行动方案,比赛的战术执行方案在赛前要经过教练组科学论证。因此,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武术散手运动项目比赛中,教练员、运动员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在比赛中的科学高效的战术思维体系。 1.5战术思维的情绪性 战术思维的情绪性是因为武术散手运动活动,总是与运动员、教练员个体的体验紧密的联系着,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和执行战术任务是在强烈的求胜欲望的情绪体验中进行的。成功的战术思维总是伴随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因素,因此这一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都保持必胜的信心与昂扬的斗志。 2.武术散手运动员战术思维的培养2.1通过战术理论学习丰富的战术思维能力 通过对战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在教学中教练员应通过讲解法、举例法、观摩法来开拓运动员思维空间,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理论水平,增强战术意识观念、丰富战术理论知识、了解散打的战术形式过程,为能在实战中的合理运用正确的战术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根据临场的情况,培养运动员的应变能力,达到合理地运用战术的目的。 2.2通过念动训练过程提高战术思维行动能力 我们在战术思维过程训练中,应当把各种复杂的战术思维方法放在专项技术教学前,教练员应引导运动员领会各种战术意识的实质,明确其意图,应变策略等,要通过想象法、表象法来增强战术思维在运动员大脑中的定式痕迹,再通过模拟训练和条件实战进行相适应的战术行动能力的训练,运用想、练结合的特殊训练方式将大脑中的战术意识行为化[6]。这种战术意识思维在运动员大脑中的储存越丰富,那么它在刺激、支配我们运动神经感受器时的效率也就越高,这种战术思 试论武术散手运动员战术思维与意识的培养 王 娟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湖北武汉430034) 摘 要:在技战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战术意识训练中,武术散手战术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战术意识,战术思 维又是战术意识的核心。在分析武术散手战术思维的特点上,本文重点介绍如何提高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的品质,以及科学合理运用战术意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战术思维;战术意识;运动员;培养 221··

精武搏击武术散打擂台赛策划方案

精武搏击武术散打擂台赛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介绍 武术散打,古称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俗称“打擂台”。武术散打运动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并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中国武术散打运动于一九八九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一九九八年正是被列入第十三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需要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尤其是青少年运动,更需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此运动形式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实践性规范性强,武术散打完全符合国人特点,有广泛的社会生命力,被人们所喜爱。 为弘扬武术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亲身体验武术文化的魅力,锻炼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素质,通过比赛的感染,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精武搏击特举办此次武术散打比赛。 二、比赛宗旨 弘扬武术精神、丰富课外生活;强身健体、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三、比赛组织机构 主办方:泊头市精武搏击体育俱乐部 承办方: 工作指导单位: 赞助商: 四、比赛类型 武术散打比赛 五、活动时间 宣传时间:2017年4月15日~2017年5月1日 报名时间:2017年4月20日~2017年5月1日 比赛时间:2017年5月1日~2017年5月3日 六、比赛地点 预赛地点: 决赛地点: 七、报名方式: 报名电话: 微信扫码报名: 八、工作安排 1、确定比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并安排负责人。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完整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完整版)

————————————————————————————————作者:————————————————————————————————日期: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字报到之日起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电脑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Kg) (二)52公斤级(>48Kg—≤52Kg) (三)56公斤级(>52Kg—≤56Kg) (四)60公斤级(>56Kg—≤60Kg) (五)65公斤级(>60Kg—≤65Kg) (六)70公斤级(>65Kg—≤70Kg) (七)75公斤级(>70Kg—≤75Kg) (八)80公斤级(>75Kg—≤80Kg) (九)85公斤级(>80Kg—≤85Kg) (十)90公斤级(>85Kg—≤90Kg) (十一)90公斤以上级(>90Kg) 第五条称量体重 (一)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有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二)经资格审查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四)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不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第六条抽签 (一)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二)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个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第七条服装护具 (一)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全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 (二)运动员必须穿制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三)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

1力量素质释义和分类 1.1力量素质的定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力的能力。 1.2力量素质的分类 根据完成不同运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分为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等。所谓最大力量就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值。绝对力量的大小反映潜能甚至在最大限度的意志努力下也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只能在专门性的外部影响下才能显示出来,如对肌肉采取电刺激的方法。相对力量是指绝对力量除以体重,运动员的相对力量素质对散打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散打动作大多数是克服运动员自身体重及其带来的惯性力而完成的,因此体重越小,相对力量越大,也就越容易完成难度大的动作,而绝对力量反映运动员的潜在力量,不涉及其体重。显而易见,体重越大越不利于完成散打动作。速度力量指神经—— —肌肉系统动员其机能潜力,在最短时间内表现最大力量指标的能力。在运动中人们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散打重要的一项专项力量素质,也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己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这项素质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2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分析 青春发育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现象为主,也叫生长加速期,身高增长迅速,肌肉的生长主要是长度的增加,肌肉成分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细嫩,收缩能力差(女孩为10-12岁,男孩为11-14岁);中期: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又叫性成熟期,此阶段形态发育速度减慢,全身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骼的增长较前期相比速度有所减慢,肌肉中有机物比例逐渐增加,水分减少,肌肉重量明显增加,但是身体各部肌肉发育也不平衡,肌肉的收缩力增加明显(女孩为13-16岁,男孩为14-17岁);后期: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阶段,身体各部发育已接近成年人,身体形态基本定型,身高增长缓慢,肌肉仍在增长,但主要向横向发 展,肌肉横段面增加较明显(女子为17-23岁,男子为18-24岁)。 3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一名运动员打好基础的时期,各项身体素质都快速发展,而力量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以良好的力量素质做铺垫,其他各种素质才能更游刃有余的发挥,同时力量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其他素质水平。由于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阶段性、不均衡性,因此,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在不同年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变化。在运动训练理论中,我们把某种素质在某年龄发展较快的现象称之为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在某种素质的敏感期内进行有效的、适量的训练,就可以使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力量素质也是如此。据资料显示: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0-13岁,相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4-17岁,速度力量的敏感期在7-13岁。也有研究发现,前屈肌力量男子在12岁以后增加明显,10-13岁以后,腿部弹跳力明显增加,14-16岁以后,握力明显增加,青少年力量训练要结合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 4散打专项力量的定义、内涵 散打专项力量是指完成散打动作所需要的力量,根据力量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散打专项耐力、散打专项相对最大力量和散打专项速度力量。从散打项目本身来看,很明显,整体上散打是一种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参与供能的主要是磷酸原系统(ATP-CP)和糖酵解系统。散打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良好的最大力量或速度力量,动作的力量强度很大,在不同的专项中,表现的力量特点和用力部位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散打专项力量的训既要虑项,又要考整。 5发展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 5.1正确确立训练目标 在开始进行体能训练时,正确确立训练目标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下,确立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易达性,要有目的性和专业性。 5.2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最好要有一个基本的训练计划,要认真落实,并保持一段时间。切忌受其他信息和方法的干扰与影 第7卷第8期 2010年8月 搏击·武术科学 【武术散手研究】 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 庞兵武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力量素质作为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同时它是青少年运动员掌握先进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练习的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散打运动训练的特点,提出不同类型力量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散打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练习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0)08—0049—02 作者简介:庞兵武(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散手训练理论与方法。 49

武术散打理论水平检测(参考答案)

瓯海少林武术学校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 武术散打理论水平检测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考号:分数: 一、选择题(2X15=30分) 1.黑方使用踹腿进攻对方而红被阻击腿部,红方得( B )分。 A.2分B.1分C.0分 2.红方提腿进攻过程中,躯干被黑方用腿法击中,得分情况:( C) A.黑方和红方各得两分B.黑方和红方互不得分 C.黑方得2分D.红方得2分 3.运动员报名级别为65公斤,称量体重时为60公斤,应参加哪个级别的比赛:( C) A.60公斤级B.65公斤C.不准参加比赛 4.红方以腿法明显击黑方躯干,黑方又以腿踢中红方大腿,应判:( A) A.红方得2分,黑方得1分B.黑方得1分C.不得分 5.散打比赛规定的禁击部位是:( B) A.眼睛、咽喉、裆部B.后脑、颈部、裆部C.头部、颈部、裆部 6.散打比赛规定的得分部位是:( C) A.头部、背部、胸部 B.头部、上肢、大腿、小腿 C.头部、躯干、大腿、小腿 7.使用腿法击中对方上臂时:( B ) A.得1分B.不得分C.得2分 8.在一局比赛中,黑方被警告1次,劝告2次,红方得几分:( B) A.3分B.4分C.5分 9.武术散打的“功力”训练的内容是指:(C) A.力量训练和实战训练 B.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 C.击打力训练和抗击打力训练 10. 武术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服装颜色为:(B) A.红、黄两色B.红、黑两色C.红、蓝两色D.任意两种色。 11.运动员参加武术散打比赛时的级别确定是根据:(C) A.男女B.身高C.体重。 12. 运动员参加武术散打比赛分级时:75公斤级的区间范围是:(B) A.体重大于65公斤小于或等于75公斤 B.体重大于70公斤小于或等于75公斤 C.体重大于75公斤小于或等于80公斤 13. 武术散打比赛的场地是:(A) A.8×8米B.9×9米C.10×10米 14. 已经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搏击技术项目:(B) A.空手道B.跆拳道C.武术散打 15. 散打比赛时,每局的净打时间是:(B) A.包括了暂停时间B.不包括暂停时间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2X15=30分) 1. 运动员采用不准许的方法击打,造成对方被强制读秒,应判侵人犯规。( √) 2. 拳套的重量规定:65公斤及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克;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为 270克。( x ) 3.散手运动员的年龄限在18—25周岁。( x) 4.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如体重超过原属级别时,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 5.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超出不能参加比赛者,作弃权论,不再参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入名次的成绩有效。( √) 6.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了本人全部成绩。( √) 7.散手比赛的得分部位分:头部、躯干和下肢。( x) 8.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侧面不得分。( x) 9.双方搂抱时,红方明显用拳击中黑方头部,得1分。( x) 10.红方因使用方法过猛,失去平衡而出现拳套支撑了台面,被判倒地。( √) 11.黑方用转身后摆腿击中黑方太阳穴,致使黑方倒地后10秒不起,台上裁判员判红方获胜。( √) 12.运动员比赛时必须赤脚、穿与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 √) 13.比赛中,使用后扫腿将对方扫倒,台上裁判喊停,判对方倒地,得2分。( √) 14.因使用腿法进攻,失去平衡而出现手支撑台面,被判倒地,对方得2分。( √) 15.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但局间休息时可以输氧。(x)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23T17:39:54.8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作者:郝世才[导读] 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整体的提升,同时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也开始重视。尤其是现阶段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已经普及到了中小学的体育锻炼之中。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265300) 摘要: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整体的提升,同时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也开始重视。尤其是现阶段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已经普及到了中小学的体育锻炼之中。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课程和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越来越对,希望能够为中小学学生打造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武术散打运用对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进行讨论,以及针对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选择方面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散打运动;可行性; 前言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武术散打运用在社会意义层面不仅仅能够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同时能够有效的宣传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武术散打运动在中小学中作为体育锻炼课程具有许多积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积极影响 1.1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武术散打运动作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一脉相传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中添加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武术散打运动是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深植于中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将武术散打运动设置于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中,能够在有效帮助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维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教育的初期阶段充分受到中华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其文化知识的丰富。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在进行武术散打培训的过程中帮助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在处于中小学阶段,身体发育不完全,在这个阶段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学校要致力于将学生的品格以及个性有一个全面的培养。在中小学进行武术散打运动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青春街能够得到良好的身体发育,同时进行武术散打课程开始应用于体育锻炼之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社会经济整体整体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家庭生活水平也在提升的过程中。因此现阶段孩子在家庭中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溺爱,一般而言都是出于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状态,这种溺爱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能够有效锻炼种下学生的意志,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锻炼。武术散打作为一门格斗类型的锻炼科目,在武术散打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练习者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应变能力的提升。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如何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 2.1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武术散打运动的整体难度较大,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应用首先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进行之前进行合理的修改,使武术散打运动课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武术散打运动的体育课程如果按照原有的难度在中小学进行推行,会容易使得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伤。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散打运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帮助学生能好的进行学习。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在整体上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2.2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在中小学准备进行武术散打运动课程的教学之前,体育教师要对武术散打运动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好的帮助学生进行锻炼,同时在中小学进行武术散打运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更好的在中小学进行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并且能够学习到比较新型的武术散打体育课程。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需要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课程的可行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武术散打运动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同时能够有效的磨练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较大。 参考文献 [1]胡国庆,杨文君.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形式的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03):74-75. [2]赵彩红,林旭明.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04):5-8. [3]王琳,赵秋菊,朱瑞友.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11):15-17.作者简介:郝世才(1980年11月—)男,汉族,散打教练,职称为一级教练,大学本科学历。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王一志(1984.7-),男,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12级,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 摘要: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和散打训练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散打损伤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项目对抗性强,训练者、比赛者容易受到创伤。因此,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运动员相伴而行,也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由此,从解决散打运动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与预防措施,对从事散打运动者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起到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推动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散打队二,三线男子运动员散打队员共56 人,年龄15―18 岁,

并访问运动员、教练员及队医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发放运动员问卷56 份,回收56 份,剔除无效问卷5 份,实际有效问卷51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43%。发放专家问卷13份,回收13 份,有效回收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各部位的特征 散打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是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大腿和小腿的的损伤的几率最高,受伤次数分别是98 次和83 次,占总数的28.9%和26.1%,其次是面部受伤45次,这几项运动损伤和散打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关系,散打运动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较容易造成损伤。面部的抗击打程度相对要弱,也比较容易损伤,损伤达到21.8%。 2.2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表1 中可以看出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比例中最大,由于疲劳引起的损伤达46 次,散打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很多运动员在连续的训练和比赛后,不能很好的恢复,体力下降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战术而引发损伤。技术运用不到位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损伤次数38 次占29%,很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追求效果,导致急于求成,结果却恰恰相反,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有30 次,占总人数26.5%。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