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实习报告

文献综述实习报告
文献综述实习报告

文献综述实习报告

篇一:文献综述-毕业实习报告格式XX0303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测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虚拟仪器的锅炉监

控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周磊学号:1067112228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XX-2 指导教师:闫俊红老师

第一章×××

×××

×××

×××

×××

×××

×××

[1] [2] [3]

第二章×××

第三章×××

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报告格式及页面设置要求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字,行居中;

●二级及以下标题小四黑体字,左对齐;●正文小四号宋体字,倍行间距;

●图、表及公式按章编号,如:图、表;

●图、表标题五号宋体字,标题居中,图、表中的字约为小五号宋体字;示例如下:

图固态继电器内部结构框图

表廉金属热电偶测温范围及允许误差

注:t为测量端温度

●参考文献要求15篇以上,格式参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示例如下:书:

[1] 崔志尚.温度计量与测试[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

期刊文章:

[2] 崔庆杰,郭惠英.热电偶检定系统的误差来源及不确定度的评定[J].计量与

测试技术,XX,35(18):11-12. 学位论文:

[3] 杜小文.面向大坝安全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络设计

[D].大连:大连理工大

学,XX.

●字数要求:正文10页左右;

●页面设置:上、下厘米,左3厘米,右厘米。

3

篇二:文献综述样本及实习报告填写

文献阅读综述样本

题目: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风起云涌的服务外包现象越来越引起了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企业成长模式,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既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研究服务业外包的文献评述,对国内外研究作出整体评价,力求对我国服务外包有更深入的研究。

(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温晓红(XX)认为,中国的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和总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结合国外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提出了应该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等一系列建议[1]。

亚太总裁协会和国际外包中心联合发布的《XX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服务外包市场分布来看,XX年全球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亚太和拉美地区,其中,美国服务外包市场较为成熟,亚太地区保持强

劲增长,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2]。

田刚(XX)在经济转型升级,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一文中表示,我国目前的服务外包还处于靠劳动成本低来吸引发包商的阶段,一些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涉及较少,服务外包的层次相对较低。同时,相对于ITO的迅速发展,BPO的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并对此提出了应趁经济转型升级把我国服务外包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3]。

沈立(XX)在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扬帆时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正日渐成熟,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开始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现代商务活动中的新潮流。鉴于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应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4]。

Gabriela Kennedy,Douglas Clark(XX)在Outsourcing to China–Risks and Benefits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不正当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对外包提供方实施适当的监督以及服务供应商的能力不足都会导致战略风险,使外包服务供应商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与外包机构的整体战略目标不一致的做法。另外缺乏规范的管理还可能造成合同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5]。

(二)制约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

陈秀莲(XX)在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认为,中

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许多发包国选择中国作为承接国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人力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知识和国际理念同时具备,且外语能力突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这些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我国外包服务的发展[6]。

华德亚,董有德(XX)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通常凭借成本优势参与到产业链当中,通过细分市场以及产品差别化争取市场份额,多数业务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末端,获利能力很小,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向高端市场发展[7]。

Oz Shy和Rune Stenbacka(XX)在Strategic Outsourcing的文章中认为,某一国或某一地区要想发展好服务外包必须有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便形成规模优势、成果优势[8]。而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布局相对分散,长期以来,不能发挥其集群的优势,虽然这些企业集群优势在初步显现,但是总体力度还不够,企业的地理分布也缺乏整体规划。由此可见,我国应该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密集型服务外包基地,形成集聚效应。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和Zhihao Yu(XX)在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中指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服务外包必然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必然会错综复杂,一个国家要想使本国的服务外包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既适合服务发展又能有效控制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的法律体系是尤为重要的。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会影响发包商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一国服务外包的长期发展,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可能成为该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完善、保护度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发包企业担心在进行服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而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而不转移关键技术,不利于中国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9]。

(三)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

赵楠(XX)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一文中对中国与印度的服务外包作了分析,对中印两国的政策支持力度、人才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实力、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吸引外资的规模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服务外包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此建议,我国应以高等院校为平台培养适合服务外包发展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吸引

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以快速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国际化水平。做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10]。朱晓明,潘龙清(XX)在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中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服务外包业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在承接服务外包时就应给海外客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统一的品牌,通过品牌来宣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优势和质量,

集中力量推广品牌,最终树立自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11]。

黄建锋,崔荣燕(XX)在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中指出,中国应该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实施的监督工作,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改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力度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这对中国吸引服务外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整体评价

随着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又掀起了研究服务外包的热潮。但这些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现象的理论解释也处于探索阶段。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有关外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当前有关外包的国内文献多数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研究问题,所力图解决的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与外包相关的问题。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探讨外包承接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

2.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批研究服务外包动因与趋势的文献,但这些文献对服务外包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现象层面的描述及一般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而且即便是关于服务外包现象层面的研究也没有定论。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只是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促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而己。

3.较之实证研究,学者们表现出似乎对理论研究的了解更多一些,真正从贸易政策角度,对服务外包促进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即使是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研究重点也是局限于外包决策与收益,缺乏对服务外包实施过程复杂性的分解,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涵盖范围广泛,从信息技术外包到业务流程外层,在国别产业发展实际中更是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产业实际具体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否则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中就可能错失良机。

4.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国家竞争优势对产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单纯局限于服务外包产业自身,较少从

国家竞争优势角度分析,忽视了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下外包产业与国内需求、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等相关方面的密切联系,致使提出的结论有一定局限性。

(五)对我国服务外包的展望

由于供应方之间竞争加剧,利润逐渐下降,使得供应方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的市场定位,重新定义目标市场。服务外包将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未来一些公司可能会专门提供包括养老计划、退休金、人寿保险、伤残保险、职工

优先认股权等HR信息服务。在服务提供的广度方面,供应方不再局限于提供单个的服务活动,他们希望提供多项的、系列的活动,即提供业务流程服务。在服务提供的深度方面,供应方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支持服务和外围服务,而是希望提供关键的甚至是核心的服务活动。

另外,随着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供应方会趋向合作,供应方之间甚至是互为竞争对手的供应方,会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合资企业、合作企业、虚拟组织等形式,协调合作,共同提供外包服务。

[参考文献]

[1] 温晓红.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l):l-22.

[2] 亚太总裁协会,国际外包中心.XX全球服务外包发

展报告.中国,.cn/aboutchina/zhuanti/08wbfw/content_17082605.

htm,XX-01-09.

XX-08-02(8). [3] 田刚.经济转型升级,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N].经济参考报,

[4] 沈立.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扬帆时[N].浦东新区周报,XX-08-22(10).

[5] Gabriela Kennedy,Douglas Clark. Outsourcing to China–Risks and Benefits

[J].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port,XX(3):250-253.

[6] 陈秀莲.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J].大经贸,XX(1):21-39.

[7] 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XX(1):19-22.

Behavior & Organization,XX(2):203-224.

[9]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Zhihao Yu.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XX(7): 419-436.

[10] 赵楠.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J].当代亚太,XX(3):57-83.

[11] 朱晓明,潘龙清.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XX.

[12] 黄建锋,崔荣燕.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06):127-132.

[8] Oz Shy,Rune Stenbacka. Strategic Outsourcing[J].Journal of Economic

实习报告填写

目的:通过文献阅读训练,掌握正确的资料检索、阅读及整理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及经济管理类论文资料搜集整理的基本过程,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事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

(1)在明确题目与方法后,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文献检索活动。积极主动地向导师请教、汇报进展情况;

(2)充分发挥主动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检索的资料阅读、汇总并整理。

(3)定期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4)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篇三:实习报告(文献综述)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名称:轻薄高支纱精纺毛织物设计

院系名称: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纺织041

学号:XX90014113

学生姓名:简理波

指导教师:何奕中

XX年 3月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名称:轻薄高支纱花呢类精纺毛织物设计院系名称: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纺织041

学号:XX90014125

学生姓名:江敏

指导教师:何奕中

XX年 3月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棉/莫代尔/氨纶针织物染色工艺的研究院系名称: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纺织041

学号:XX90014108

学生姓名:韩继丹

指导教师:何奕中

XX年 3月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棉/大豆蛋白纤维针织产品染色工艺的研究院系名称: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纺织041

学号:XX90014103

学生姓名:申慧宽

指导教师:何奕中

XX年 3月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名称:新型粗梳毛纺厂设计院系名称:纺织学院

班级:纺织042

学号:XX00514227

学生姓名:田江锋

指导教师:何奕中

XX年 3月

篇四: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文献综述封面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指导老师提交日期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报告题目指导老师提交日期毕业设计概念研究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报告题目指导老师提交日期毕业设计说明书

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指导老师提交日期

篇五:测控专业文献综述-毕业实习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测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置设计

题目:基于学生姓名:岑骥龙学号: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指导教师:赵建敏——文献综述GPRS的热远程监控装 0967112105 XX-1

目录

第一章引言 ................................................ .. (1)

关于热监控的发展现状 (1)

热力站监控装置发展趋势 (1)

第二章热监控技术的发展 (2)

热监控技术 (2)

数据传输方式的比较 (6)

第三章总结 ................................................ .. (7)

参考文献 ................................................ .. (9)

第一章引言

关于热监控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集中供热系统发展迅猛,热力规模也正迅速的扩大,因此在供热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了实时监控热力站要投入很多人力,而且换热站运行相对独立,不能将各自的实时数据送达中央调度室,从而导致监控能力低下。

热力站监控装置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热控制系统中的通讯络有以下几种通讯方式:1.电流环;2.点对点专线;公用分组交换通讯;4.电话拨号;5.以太;无线通讯。国外的许多设备制造商多数采用的是总线结构的通讯方式或以太[1]。当前多数对热监控的研究通常采用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无线监控的方式,这样就不会受到中央调度室与各地热力站距离的限制,无论热的规模多

大,热力站都能通过通信络将实时的运行状况送达调度室,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了热源质量,降低管的损失。

从当前热力站监控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热力站的监控越来越趋向于络化,即诸多的热力站点之间建立起络,再通过远程的络发送数据到监控室。热的远程监控在目前的运行过程中正在逐渐的体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在互联相当发达的今天,我们都深深地体会到络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所以将络应用到热监控系统中也会很方便。

第二章热监控技术的发展

热监控技术

冬季供暖一般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一个城市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供热包含有几十个至上百个换热站。由于换热站与调度中心距离较远,传统的热力站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记录数据[2]。换热站众多,投入大量人力首先会增加运营成本,其次是不方便监控站的调度,造成整个供热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在换热站,高温管道中的热水(以下简称一次)与进居室暖气片的热水(以下简称二次)通过换热器交换热量。经过换热后,二次中热水流入各居室中。在以上过程中,供热调度部门需要对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换热站中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集中实时监视,控制换热站中各设备的运行。同时,根据从现场监测到的各换热站运行参数,调节热

电厂运行工况,保证冬季整个供暖的稳定运行[3]。

锅炉房的高温高压热水通过供水管道流人各个热力站,完成初级热交换后经过回水管道再流回锅炉房各个热力站并联在供水和回水管道上,将供给的高压热水调节到合适的压力和温度后供给用户。热力站采用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的换热机组做为工艺部分的主要设备。其结构为在综合底盘上安装板式换热器一台、热循环水泵二台(一用一备)、补水泵二台(一用一备)、电气控制柜一台、调节阀一台及配套的其他阀门和相应的连接工艺管道管件,电气控制柜内安装热循环水泵、补水泵变频器各一台,均采用一拖二或相互切换运行方式[4]。其系统构成示意框图如图所示。

图换热站工艺流程图

热力调度功能提供热手动、自动调度功能。热力调度模块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历史能耗数据预测每个热力站以及热源的供热负荷,每天自动生成次日的热自动调度曲线,包括热源(首站)的供水温度、流量,各热力站一次/二次的供水温度、流量等参数曲线,调度员可以查看、修改调度曲线5。同时,热

力调度模块将自动下发调度曲线至热源(首站)、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各自控系统根据收到的调度曲线设定供热参数,从而实现基于热负荷预测的多热力站综合优化调度[6]。

就近些年有关热监控的研究来看,远程监控是普遍被应用的,远程监控是通过无线通信、互联络技术采用GPRS技术较为广泛,远程监控的关键部分在于通信络,现在较多使用GPRS分组交换通信技术,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7]。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现有的基站子系统可以提供全面的GPRS覆盖。GPRS络具有高速传输、组简单灵活、维护便捷、永远在线按量计费、数据吞吐量大的特点,所以使用GPRS构建热监控系统能够极大的方便数据传送。数据终端设备DTU提供串行通信接口,与GPRS络建立关系。基于GPRS络的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其双向传输的性能,可方便地实现对热的远程控制和信息采集,也即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 8

篇六:文献综述实习报告要求王姝棋

长春理工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学年第学期

实习类列:文献阅读

院系:经管学院会计系

专业:会计学

班级学号:100922309 姓名:王姝棋

本科生文献阅读

篇七:专业文献综述报告

我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状态维修是国内外电气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在介绍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维修方式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指出实施状态维修的必要性。分析当前设备状态维修所包含的内容,对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基础上对具体设备的维修方式进行讨论,提出对不同设备选用合适的维修方式,可提高设备维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维修

前言

电力系统对设备的检修方法,一般有定期检修、事故检修以及状态检修。状态维修是国内外电气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改革传统的检修制度,实施状态检修制度是设备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本文基于状态检修的历史现状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状态检修的发展和在接下来几十年的前景。

1.电气设备维修的发展过程

华北电力大学李燕青教授曾在《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与实现》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状态检修这一专业名词。我国的电力系统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电气设备基本上采取故障后维修。在这个时期,每次故障都会给系统带来很大损失,特别是一些重要设备的故障往往还导致长时间的停电;设备故障后的维修造成费用很大,维修时间也较长。然而解放后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很快,故障后维修已不能满足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从1954年开始,开始以时间为标准进行维修,该维修亦称为计划维修或定期维修。它是以设备的故障率为基础确定的维修,一般规定每年春天进行维修,所以又称为春季预试。通过定期维修,一般可在维修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对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长期的

运行经验也积累了设备应当监测和实验的项目及监测方法。但定期维修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维修过剩”,即对不必进行维修的设备进行维修。这样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停电的损失。甚至由于维修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等原因,有时会发生本身良好的设备维修后状态变坏的情况。同时定期维修还存在一定的“维修不足”,对该维修的设备没有进行维修,其原因或是实验方法、设备有问题,或是有的缺陷未被发现,或是维修任务重、时间紧,造成该修的设

论文: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

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酒店业也取得快速的增长,酒店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服务业的主体,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酒店经营的关键因素。目前,迅速增多的星级酒店使员工的选择和需求更加的多样化,酒店间的员工流动更加频繁,甚至不同服务业之间也出现了针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上述状况导致酒店业出现招人难,留人更难。因此,采取长效的激励机制,减少一线员工的流失、培育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提升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简洁的组织结构模式,降低管理及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酒店企业人力资源分析、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的环节。文章对星级酒店员工流失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并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对该酒店一线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首先对丽思卡尔顿员工流失情况展开调查,其次从员工自身、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及社会三个角度分析了员工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星级酒店,人员流失,对策建议

1.绪论 旅游业是我国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酒店业又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引领各行业之首迈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而作为服务业的主体,人力资源是酒店经营的关键因素。近些年来国内物价上涨,人工成本急剧增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店的发展。作为服务型产业,能否留住人才便成为考验酒店稳定发展和未来前途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基层员工流失便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三亚市高星级酒店员工流失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首先简单分析了课题的背景意义等;其次对国内用员工流失的文献综述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员工流失的概念与类型;再次以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对星级酒店基层员工流失展开研究,通过对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实地访问调查,对近几年酒店基层员工流失数据的汇总、研究,找出丽思卡尔顿酒店基层员工流失的特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症结,分析基层员工流失过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丽思卡尔顿酒店基层员工稳定,降低基层员工流失率的对策与建议。 2.酒店基层员工流失调查分析——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 2.1 调研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酒店一线员工中20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196份,其中男性95人,女性101人。调查前向酒店人力资源部联系并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以取得合作,然后由人力资源部发放问卷并填写。发放对象主要为员工流失率较高的客房部、餐饮部和前厅部的员工,其中前厅部50人,餐饮部74人,客房部72人,考虑到酒店的运营,问卷于两周后收回。 2.2 调查结果分析 表2.1丽思卡尔顿员工流失调查表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关于企业员工流动成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员工流动成因的文献综述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过高的员工流动率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本文就此对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流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员工流动影响因素 一、员工流动的概念 安·德维尔和马宏(Ann Denvir&Frank Mc Mahon,1992)认为,员工流动是指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或者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皮扎姆和宋伯格(Abraham Pizam and Steven W.Thornburg,2000)指出,员工流动包括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其中非自愿流动的原因大多是被企业解雇或被迫辞职,而自愿流动则是出自员工个人的原因。 二、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Lewin)认为,个人能力与个人条件与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绩效.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之中(如: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恶劣、心情不舒畅、工资资待遇不公平、领导作风专断、不尊重知识和人才),则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工作,这就形成了员工流动。 卡兹(Katz)从保持企业活力的角度提出了组织寿命学说。他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出了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曲线表明,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在一年半至五年的这个期间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也最多。而在不到一年半或超过五年的时间段,成员沟通信息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也不多。卡兹曲线表明,组织和人一样,也有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年至5年。超过三年,就会出现沟通减少、反应迟钝,即组织老化,解决的办法是对通过员工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从组织活力角度证明了员工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员工流动也不宜过快。流动间隔应大于2年,这是适应组织环境和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下限时间。一般而言,人的一生流动7-8次是可以的,流动次数过多反而会降低效益。 库克(Kuck)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以研究生学习期间创造力变化情况为例子,论证了员工流动的必要性。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初期(1.5年),第一次承担任务的挑战性、新鲜感,以及新环境的激励,促其创造力快速增长,然后创造力进入鼎盛期,大约可以维持1年左右,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期;随后进入初衰期,创造力开始下降,持续时间约为0.5年至1.5年:最后进入衰减稳定期,创造力继续下降并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如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创造力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为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应该及时变换工作部门

企业员工招聘文献综述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员工招聘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042 学号 系(部)工商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

企业员工招聘文献综述 摘要: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能否招聘并录用到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实中,员工招聘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避免招聘过程中的问题和误区,是员工招聘工作需要特别注意解决的问题。招聘的成败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员工招聘、改进策略 1前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最根本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途径,只有获取与企业发展相适合的优秀员工,才能最大限度的创造价值,完成组织目标。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招聘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媒体、网络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本文尝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努力创新观点。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以下对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文献作一系统概述,并指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乔治.T.米尔科维奇与约翰.W.布得罗所著的《职能招募与选才》中对招聘所下的定义是:招聘是确认和吸引大量候选者的过程,从中挑选可接受雇佣要求的人。[17] 约翰M.伊万切维奇对招聘的定义是:招聘是指这样一种组织行为,它影响应聘者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求职者是否接受所提供的工作。也就是说,招聘与人力资源规划及甄选有直接的关系。[15] Alan Lewis在《我们招聘如何做到文化第一,技能第二》中表明,招聘到能融入企业文化的员工是保证公司基业长青的最佳方式。它带来了更高的员工留职率,更好的员工敬业度,并且与客户的联系也更为紧密。[13] 亚瑟.W.小舍曼、乔治.W.勃兰德和斯科特.A.斯耐尔所著的《人力资源管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5190026.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员工流失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文献综述 一.前言 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员工辞职是员工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有害,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人员流失越来越严重是现如今社会的一大隐患,因此在这方面上,在国内外,分别有很多学者对其做了很多研究。 二、主体 (一)国内研究情况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特定原因,市场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起步。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初,理论界才开始研究员工流失,但在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编译和介绍国外的员工流失研究成果。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第三次人才流动高潮的形成,除了借鉴前面国外不同视角的员工流失研究外,我国的许多学者还通过总结我国实践,从区域、企业类型以及岗位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员工流失问题。 (1)不同地区的员工流失 学者们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员工流动率都比较高,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却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率较高,原因在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企业间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同时随着人才自我需求和对发展空间的不断追求,最终导致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间人才流动较快。学者们也强调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减少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失,而保持一定比率的人才流动,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员工流失率较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生态、交通、通讯等基础环境不尽人意;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达不到人才的期望值;人才发展的事业空间较小,可选择的机会不多;观念落后,缺少培育人才的土壤,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学者们认为,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员工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人才流入,为此学者们也做了不少对策方面的研究,如,营造投资环境,吸引优秀企业,鼓励个人创业、提高人才待遇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等。 (2)不同类型企业的员工流失 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员工流失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经济体制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一、如何理解社会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 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 张文宏、雷开春, 2008) 。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 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 Assimilation) ( 也称“同化论”) 、“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 Assimilation) 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 张文宏、雷开春,2008; 杨菊华,2009) 。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2010;Park,1924;马戎,2004)。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Simons,1901;Leonard & Kitsuse,1955;Spiro,1955)。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2004)。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Berbrier,2002)。④其最初是一种政治主张,目的是对抗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同化论。它强调当移入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新移民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Portes,1980)。⑤“区隔融合论”主要是针对移民二代的融合而提出。它认为,移民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文化)及他们在流入地最早遭受的待遇与社会融合模式之间存在互动(Portes,1995)。 三、社会融合的相关测量维度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文献综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学号 201106084 姓名刘奕含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全球管理实验班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逐渐成为核心人才的培养基地。大部分外资企业通过高薪或者其他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方式来吸引人才,造成了中国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随之带走的还包括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和客户资源,这些都已经引起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核心员工是企业竞争力的创造者和保持者,因此企业必须对核心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关键词:核心员工薪酬管理激励流失与保留一、引言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约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资本,一个是人才。总体来看,企业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人才的竞争,其中,最关键的竞争因素则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而对于一个企业

来说,核心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核心员工的竞争。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对他们的管理成效的大小对于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二、核心员工的概念“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就是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对于公司核心员工作用的认识真正说出了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分析近些年异常火热的最佳雇主评选,无非是要找出那些最令员工满意、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都很高的企业。最佳雇主评选的本身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对象,其背后的挽留、吸引、激励核心员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是真正值得业界学习的典范。李海清(2009)认为核心员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专业技能的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主要是拥有企业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其工作效果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第二类,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拥有企业所需的广泛外向关系资源,是企业与外部组织交流的桥梁,如关键的销售人员和业务人员,企业需要通过他们获取所需的资源和产品的输出。第三类,具有管理技能的核心员工,这类员工主要是能够帮助企业抵御经营管理风险,节约管理成本,其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刘维佳(2010)认为核心员工应为与特定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相匹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活动中,绩效显著,对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员工集合。三、核心员工的

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浙江昱辉江苏有限公司 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李进东 班级B工商091 学号0910407123 指导教师宋冬梅 专业系主任肖立 完成日期二零一三年三月

浙江昱辉江苏有限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接近 50%,大大高于正常的 15%员工流动率,有的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更是高达70%以上。企业存在着这么高的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关于人才流失的相关理论已经做了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应据此对本企业的人才流失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已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地。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激励; 一、企业员工流失的定义 概念的界定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但是理论界对于企业员工流失的定义很多。 (1)《布莱克威尔人力资源管理学百科辞典》从员工与组织的关系角度界定员工流失是指个体作为组织正式成员关系的中断。 (2)Dalrymple(1982)从员工流出的角度考虑,认为员工流动是指员工因为离职,如提升、辞职、退休、解雇而离开组织。Ann Denvir&Frank Me Mahon (1992)从流人和流出2个角度考虑,认为员工流动是指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或者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William H.Pinkovitz&Joseph Moskal&Gary Green(1997)从员工流动的过程考虑,认为员工流动也就是员工的替换的过程。Price(1997)从员工流失的分类出发,认为员工流失分为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其中主动流失是指由员工引起的跨越组织关系边界的实际流动。而被动流失是指不是由员工引起的跨越组织关系边界的流动。 (3) 谢晋宇(1999)从员工与企业的工资与契约角度出发,认为员工流失是指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说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 (4)张翼(2002)从流失与流动的区别考虑,认为人员流失是对于微观个体来说的,其实质是一种超常规的人员流动,是指人员非合意的流动。 (5)张帆(2002)从薪酬与组织关系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雇员流失的定义是一种从企业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与企业的成员关系,而使得企业丧失获得该雇员的劳动力使用的权利的过程。 (6)肖波(2008)从员工流失的分类出发,认为企业员工的流失可以分为3种情况,包括主动流失、被动流失和自然流失。其中主动流失也叫做自愿流失,主要表现为与企业解除合同。被动流失是由企业做出决定,包括解雇、开除以及结构性裁员。自然流失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例如退休、伤残、死亡等。可以看出,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员工流失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以及分类。相对于被动流失而言,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