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中华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元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已知最早的人类。

3.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店龙骨山

(3)体质特征: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产生活: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4.房山店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顶洞人与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已经会人工取火。

二、星罗密布的氏族聚落

1. 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3.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炎帝是神农氏。

2. 华夏族的形成

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逐鹿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联合,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3. 尧舜“禅让”

皇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4. 大禹治水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2)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懂得奉献的精神。(3)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4. 比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

1. 夏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奴隶制国家

(1)背景: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接受各部落朝贡,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

(2)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城堡、建军队、制刑法、

设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3)“家天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商部落首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3. 商朝末代国王纣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5.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6. 怎样算时间?

(1)所算时间在同一侧,用大的减小的。

(2)如果不在同一侧,用以下计算公式:

公元前时间+公元后时间-1=相隔时间

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对周边统治

(2)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各个诸侯,称为“受民受疆”,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夏、商、西周主要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王室日益衰弱,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别国的支配权,展开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穆公、楚庄王。

(1)齐桓公最先称霸。

①原因:大国,盛产渔盐;管仲改革,国富兵强;“尊王攘夷”,策略政策。

②标志:公元前251年,葵丘会盟。

(2)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出国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2. 战国七雄

(1)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指、、、楚、燕、齐七国。

(2)“合纵”:六国联合抗

(3)“连横”

: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四、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公元前356年,孝公任用商鞅进

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1)含义:商朝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2)意义: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2.青铜器

⑴青铜器:商朝的青铜制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指铜、锡、铅的合金。

⑵代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⑶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六、思想的活跃于百家争鸣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⑴修筑:战国时期国蜀郡太守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⑵组成: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⑶意义: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神奇的编钟

⑴组成:编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⑵意义:大型编钟的出现,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⑶随州出土了大量的编钟。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汉帝国

一、帝国的兴亡

1.“王扫六合”

⑴原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国的攻势,统一的进程加快。

⑵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国先后兼并、、、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朝,定都。

⑶意义: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霸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2.胜吴广起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朝实行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是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遇雨误期。

⑵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朝的残暴统治。

二、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措施

1.废分封,立郡县

⑴确立至高无上的黄帝制,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⑵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⑶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2.车同轨,书同文

⑴统一车辆形制。

⑵统一文字。

⑶统一货币。

⑷统一度、量、衡制度。

3.御匈奴,修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

东,全长一万余里。

4.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四、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措施

⑴思想文化方面: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⑵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影响:汉武帝在位期间能顺应历史潮流,开拓创新,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

1.骞通西域。

⑴骞出使西域: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⑵意义: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⑶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丝绸之路

⑴形成: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

⑵路线:从长安(今)经河西走廊、今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

⑶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五、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⑴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纸。

⑵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⑶作用: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⑷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医学

⑴仲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⑵华佗:汉代著名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3.数学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六、昌盛的文化

1.史学

⑴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写成《史记》。

⑵《史记》: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人口南迁

⑴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⑵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匈奴等族乘汉族统治集团乱之机起兵反晋,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⑶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人移民到岭南一带。

⑷影响: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金,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江南经济的发展

⑴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采取的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⑵表现

㈠农业:①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的湖田。②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植双季稻。③南方各地还陆续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㈡丝织业:三国时期,只有蜀锦有名。到东晋后期,北方长安的织锦工匠大批来到建康,官府建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丝织业。

㈢冶铸业:在冶铸业中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它不但大大提高了刚的质量,

㈢制瓷业: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瓷

㈣商品经济:南方的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三、北方民族的汇聚

1.北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⑴背景: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

⑵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统治。

⑶措施:①迁都。②改穿汉服。③学习汉语。④采用汉姓。⑤与汉人通婚

⑷作用:①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②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③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1.书法

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改变了前

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⑴特点: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⑵代表:的云冈石窟和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2014-01-10 360doc个人图书

举报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

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海洋生态系统

4、淡水生态系统

5、湿地生态系统

6、农田生态系统

7、城市生态系统

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三、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

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二、苔藓植物

1、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2、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1、结构:根、茎、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管道,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生活环境: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3、繁殖: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不结种子。

4、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5、作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定义:能够结种子并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

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一片,有胚乳归纳: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部结构。

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发育成新植株。

3、子叶或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

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三、裸子植物

1、定义:种子是裸露的植物叫种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实。

2、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铁、侧柏等。

四、被子植物

1、定义: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2、果实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光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不能萌发。

2、储存时间过长不能萌发。

3、正在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4、发芽率的公式: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轴伸长。

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芽发育成枝条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二、花的结构。

1、一般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

2、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雌蕊。

3、花药、花丝组成雄蕊。

4、桃花的基本结构见第九页图。

三、传粉和受精

1、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2、受精过程: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到达胚珠,花粉里的精子和胚珠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过程如下图。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

2、子房发育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人工辅助授粉。完成受精过程。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植物体水分充足时,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1、水分沿茎、叶、根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沿筛管运输到其他器官。

3、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使茎长得粗壮。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1、叶片的结构。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气孔的结构: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护细胞围成的空腔。

4、气孔既能开,又能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料。

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我们应当保护森林。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等糖类。

二、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叶绿体

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五、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净化空气。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们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国草原法》

2、每年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单元小结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4、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XX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总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3、“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法家理论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与材料中的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A.建立张楚 B.巨鹿之战 C.灭亡秦朝 D.约法三章 5、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草文字 6、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A. B. C. D. 7、下列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 B.统一六国的货币、度量衡 C.修筑长城,徭役繁重 D.秦的暴政使人民不堪忍受 8、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传说中的一个历史事件的,这个事件是 A.黄帝制造指南车 B.涿鹿之战 C.嫘祖发明养蚕技术 D.大禹治水

新人教版2018年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18年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 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统一 C 、统治者残暴 D 、开皇之治 2、唐朝时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3、“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在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4、“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中国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 、唐与回纥的关系 C 、唐与吐蕃的关系 D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6、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A 、日本 B 、天竺 C 、新罗 D 、波斯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何时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8、被后世称为“诗仙”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反映了南宋时期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对外交往频繁 C 、文学艺术繁盛 D 、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纵情享 乐 10、“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农业的发展 1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 、东京 B 、临安 C 、四川 D 、杭州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 、隋 B 、辽 C 、元 D 、清 13、张择端是我国北宋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市民生 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 、人物画 B 、山水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1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我国历史上设立和废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 西汉和明朝 1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 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 讽刺批判了 A 、焚书坑儒 B 、明朝八股取士 C 、独尊儒术 D 、清代的“文字狱” 16、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日本 B 、葡萄牙 C 、英国 D 、法国 17、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丞相 B 、增设特务机构 C 、迁都北京 D 、设立军机处 1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 写这两句诗而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置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 、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 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价的是 A 、民生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22、《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 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C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D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千金方》 D 、《天工开物》 2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小说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25、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 、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共50分) 26、(8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2分)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27、(12分)看图回答问题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2018-2019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9.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在Ⅱ卷前的答题表内。 1.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2.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它们反映出当时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是 A.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人口流动,民族交融 D.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3.“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 B.《论语》 C.《诗经》 D.《春秋》 4.“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这次“真正的统一”是 A.禹建立夏朝 B.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 C.汉武帝大一统 D.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5.灭六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便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于是统一六国文字,颁行全国。统一后的文字是 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得分_______ (全卷6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⑴开元盛世⑵贞观遗风⑶贞观之治 A、⑴⑵⑶ B、⑶⑵⑴ C、⑵⑶⑴ D、⑵⑴⑶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 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11、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祖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居住区 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西夏与辽 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 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 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 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山西省大同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表)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租”的神话传说入物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A .炎帝 B .黄帝 C .禹 D .启 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 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5.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位诗人是 A.屈原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B.创立儒学C.开办太学D.创设科举制度 7.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 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8.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内 容之一,它是历史事件变迁在空间上的 反映。右图显示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 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 9.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11.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12.“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13.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1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在长安设立太学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D.统一度量衡 15.下图所示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作的笔记,其中“4.”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8年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2.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功无量。”这说的是 A.皇帝 B.尧 C.舜 D. 禹 5.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C.世袭制 D.禅让制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盘庚迁都 C.商鞅变法 D 诸侯争霸 7,下图反映了西周时开始实行的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8?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虽然已经过去3 000 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A父系氏族后期B.夏商时期C.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 1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2.唐太宗有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重视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②增设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选拔贤才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 B. 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6.某班同学围绕“唐朝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收集的相关史实中与该主题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玄奘西游天竺B.文成公主入藏C.设置安西都护府D.册封南诏首领 7.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隋唐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有:①贞观之治 ②“唐蕃和同为一家”③鉴真东渡④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1.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 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D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A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4. 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D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D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B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C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D A.按察司 B.都司 C.民政司 D.布政司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D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D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7.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A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 新人教版

期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泽题(40分) 1.从605年起,隋朝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右图:“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 哪座桥?() A. 玉带桥 B. 赵州桥 C. 泸定桥 D. 卢沟桥 3、唐太宗时,先后进谏达200多次的名臣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介绍了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国交战多年,最后达成和议的这段历史。其中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A.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B.陈桥兵变 C.郾城大捷 D.马可-波罗来华 8、王教授在介绍我国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0、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答案填在后面空格中)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2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大汶口人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5.商朝被后世成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相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6.战国时期的下列各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7.历史故事“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央视播出,与它有关的史实是()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诸侯争霸 D、秦并六国 8.下列诸国,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 B、晋国 C、燕国 D、赵国

9.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0.“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句中的李太守的功劳是() A、发明水排 B、开凿郑国渠 C、开凿灵渠 D、修筑都江堰 11.和孔子同一时代的道家学派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2.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最高统治者称() A.皇帝 B.总统 C.国王 D.主席 13.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 B、刑法严酷 C、赋税繁多 D、徭役繁重 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8年 D、公元208年 15.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朝的成与败() (1)城濮之战(2)巨鹿之战(3)长平之战(4)垓下之战A、(1)(2)B、(2)(3)C、(2)(4)D、(3)(4) 16.皇帝的马车都很难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是在() A.西汉初年 B.文帝时期 C.景帝时期D秦始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 名_ _ __ _ _ __ __ _ 原就 读学 校 ___ _ __ _ _ __ 学 号 联系电 话_____ __ ___ __ _ ___ 密封 线 内不要 答 题

2013.06济南37中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3.5 (37中)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题2.5分,共50分) 1.“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2.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这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人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4.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②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金瓶掣签”④文成公主人藏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A.玄奘 B.鉴真 C.-行 D.法显 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8.下列各项活动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定都大都④定国号为元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着说明南宋() A.农业发展迅速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繁荣 D.对外贸易兴盛 10.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 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夷洲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2.明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当时管理地方的机构是( )。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13.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 14.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发生在明成祖时期。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 15.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2018学年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答案

红河州2018年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 13分,共50分) 26.(11分) (1)儒家(2分);仁(1分)(2)诗仙(1分);杜甫(1分)(3)司马光(1分);编年体通史(1分) (4)《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等(答出两部作品及其作者即可得4分,书名、作者各1分)27.(13分) (1)丝绸之路(1分);西汉(1分) (2)玄奘西行(1分);鉴真东渡(1分)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4)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5)启示: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

28.(13分) (1)①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1分);②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1分);③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2分);南宋(1分) (4)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1分);负面影响: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2分);认识: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资源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3分) (1)戚继光(1分);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为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2分)(言之有理即可) (2)荷兰(1分);收复台湾(2分) (3)①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台湾;③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2分);《尼布楚条约》(1分);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