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说课稿

凤阳花鼓说课稿
凤阳花鼓说课稿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说课稿

新集九年制:薛丽涛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学唱曲目《凤阳花鼓》,这是一首安徽的民歌体现了安徽凤阳县的民风和地方特色,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导入新课过程: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民族特色及代表歌曲,学唱歌曲过程:新旧歌曲的对比,难点的教唱讲解,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集体齐唱,个别独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表现协作过程:让学生各自拿着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其余学生用手拍打节奏并演唱着歌曲。即演唱组、节奏组和表演组进行互动创作,深入小结阶段: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祖国,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说教法】

通过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结合节奏,歌词,打击乐器的创编伴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符合少年活泼,富有民族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增进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像能力。

【说学法】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民族以及代表歌曲。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凤阳。

(2)介绍凤阳花鼓。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4)学唱现在的《凤阳花鼓》。

三、合作表演

(1) 再次听录音齐唱《凤阳花鼓》并仔细辨听歌曲里面的打击乐器。

(2) 认识打击乐器。

(3) 师生互动。

(4) 分组表演唱《凤阳花鼓》。

四、课堂小结

【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民间广为流传的安徽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我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听赏感受歌曲通过情景的创设,歌曲的对比,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再次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歌曲的对比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是合作表演环节,《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既要唱得活泼、热烈,还要创造歌舞的氛围,因此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创编简单的伴奏类型,边唱边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整节课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新集九年制:薛丽涛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韵味的民歌,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列举一二。 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 月亮出来亮晶晶{仡佬族}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等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很多很多而我们只学到了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二、讲授新课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喜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介绍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2)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是旧时的《凤阳花鼓》,从歌词和旋律听大家觉得刚才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悲凉}那 我们来看看旧时的凤阳看看当时的环境如何导致这首歌曲如此 的悲凉。 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

歌曲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通过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凤阳花鼓》(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大家都来学一学吧,和我一起表演。那你们快说说“凤阳”这个地方?凤阳是——省的一个普通的县。凤阳人有一绝活就是“凤阳花鼓”。花鼓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方式呢?(花鼓片段) 二、感受不同的《凤阳花鼓》 1、听乐器演奏版本师:历史上的凤阳……(资料),就如老师刚演唱的《凤阳歌》一样凄凉,那你来听听这段旋律与《凤阳歌》有什么不同? 2、交流师: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凤阳花鼓》,想不想唱? 三、学唱《凤阳花鼓》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黄杨扁担》《斑鸠调》 教学目标:通过听《黄杨扁担》和《斑鸠调》,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黄杨扁担》《斑鸠调》 1、《黄杨扁担》教材分析: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波兰圆舞曲》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波兰圆舞曲》。 1、教材分析: 《波兰圆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该曲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 2、出示旋律: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执教者:罗路珍执教时间:2014/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初中音乐_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对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今天,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安徽省凤阳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用同学们来啊大家一起来、同学们加油啊加油加加油!节奏律动来完成本节课的节奏难点。 初听歌曲、 把锣和鼓的节奏加进去,体会氛围。(1)导语:有这 么一个地方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情天一株天柱山①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地)②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2)教学活动。①教师打开音频文件,播放安徽 民歌《凤阳花鼓》。②学生分成3个小组回答问题。③教师归纳,然后展示课件,简单介绍歌曲。 2、学习新歌。 (2)(1)导语。由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听听它的音色,师带来了这件乐器听听?(生:鼓) 师:回答正确!歌曲采用凤阳花鼓作为伴奏乐器,使歌曲更富有当地的地方特色。 教学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凤阳花鼓,为接

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凤阳花鼓带来了,我们就用腰鼓来为歌曲伴奏,好吗?师:通过欣赏,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同学们请分组讨论,歌曲可采用哪种形式来演唱?(生:边唱边跳)(生:边歌边舞)(生:载歌载舞)……(歌词创编)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风格特点把握得很好!那么,如果老师用鼓伴奏的话,你们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来模仿老师呢?(生:用手击打节奏模仿)(生:用手打击凳子)……师:真棒!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教学活动二:教师唱旋律,在每个乐句中加入鼓 的节奏,学生用“咚”模唱旋律,在学生模唱时教师用琴伴奏。 谱例:1=C 4/4 旋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加入了鼓、打击的伴奏,同学们觉得有趣吗?生:非常有趣!师:接下来,我们换另一种方式学习歌曲,好不好呢?生:好!师:那请同学们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 (3)我们在表现热闹场面时还会用到什么乐器?生:号、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4.1凤阳花鼓 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2、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 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教师弹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

么? 学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 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我们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吧! 四、学唱新歌: 1、听《凤阳花鼓》旋律,感觉一下这首歌跟老师刚刚演唱的那首旧时的《凤阳花鼓》有什么不同? 2、范唱: 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在歌曲中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地感染下想自己来演唱歌唱。 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吧。不过,在学歌之前呀,我们先来解决几条比较难的节奏,看看同学们学的快不快。 3、出示节奏: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 运用发声中)6|6||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 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 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 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 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

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 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 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 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 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 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 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 《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 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 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 《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 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凤阳花鼓的知识。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把握衬词,并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 三、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感受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凤阳花鼓》衬词的演唱及节奏性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锣、铃鼓、木鱼、三角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边唱参与《青春舞曲》的音乐表演,配以手鼓伴奏、身体律动融入音乐课堂,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激发学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民族、服饰等,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融入今天的音乐 课堂。 (二)学习歌曲 1、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及表现形式,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ft鼓,一人口唱小调。 2、聆听旧《凤阳花鼓》,并通过读歌词的方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音节凄婉、令人神醉),了解当时凤阳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3、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唱歌《凤阳花鼓》教案2新人教版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 锣、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二、引入: 这是谁?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以奖励。)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飘得儿飘,得儿另当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XX,唱XX,XX就是好地方,自从XXXX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下课。

安徽 《凤阳花鼓》

安徽《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 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二、歌曲分析 《风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演唱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观看视频《扭一扭——花鼓》,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

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在旧社会,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词大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2、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跟音乐轻声哼唱。 (3)处理难点节奏,衬词部分。 (4)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悲切)(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歌曲分析: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这是凤阳花鼓的节奏特点,多用打击乐器伴奏。 (7)认识打击乐器: 师: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下面我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凤阳花鼓》教案1精选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教唱及歌曲创编。 二、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 2、情感体验及对比。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 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6)填词演唱。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 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 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一、进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凤阳花鼓的视频,通过这段视频,你可以捕捉到什么信息呢? 生:略。 师:很好。视频中的人手上都拿了一个鼓或者锣。一边敲一边还跳舞,舞蹈动作多种多样,非常有表现力。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鼓呢?你之前见到过吗?和咱们这里的鼓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很好。鼓很小,是用两条鼓槌来敲ft的,鼓槌又细又长。请大 家看大屏幕。 2、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演形式为姑嫂二人表演,同时口唱小调。是花鼓这个种类中的一种。 花鼓: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ft鼓,边歌边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凤阳花鼓这个乐器,视频和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更有视觉上的冲ft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花鼓和锣属于乐器里的哪一类乐器呢? 生:略。 师:很好。那么打ft乐是用什么来表现他们的魅力的呢? 生:略。 师:很好。就是节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打花鼓的节奏。 4/4 XX 0 XX 0 |拍腿声音要轻声有弹性 师:再体验一下锣的节奏。 4/4 x xx xx x |拍手

师:请同学们分组,一组鼓,一组锣,一起来配合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节奏,用正确的发生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三、拓展 师:凤阳花鼓不但是一种乐器,还是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被收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她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靠的是什么? 生:略。 师:回答的很好同学们。口口相传,口耳相传,代代相传这也是我国民歌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凤阳花鼓的传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迫于生计,只有四处逃荒,沿村乞讨。民间艺人口唱小曲,身背花鼓,手持小锣,挨家挨户边舞边唱。这个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把花鼓带到了全国各地,将花鼓传了出去。而且,花鼓在流传当中,又与多种外来的文化、音乐、舞蹈相互融合、交流,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有特点的民间歌舞音乐。旧时的凤阳人的生活真的非常的悲苦,那个时候的凤阳歌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歌词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绪? 生:略。 师:很好,旧时的凤阳人生活十分悲苦,缺衣断粮甚至卖儿女。可见民歌可表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凤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那现在的凤阳歌是什么样的呢?听老师来唱一唱,同时,你看一看,构成歌曲的音都有哪些? 生:略。 师:对,歌曲很欢快,跟之前旧时候的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说明了民歌的又一特点:可根据社会生活现状的改变而改变。(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新旧两种版本的凤阳歌使学生初识民歌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的外向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音乐《凤阳花鼓》教学反思

音乐《凤阳花鼓》教学反思 从选择教学内容,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围绕教学目标我不断的推敲教学过程,虽然真正上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准备的过程确实非常的漫长。(想必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完公开课以后,感觉紧绷的思维总算有了释放,所以静下来,不断自我反思: 1、就教学目标而言我把重点放在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的特点,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课下听课老师们反映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通过简单节奏伴奏,学生能用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这一目标相对过于抽象,没有具体化,这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没有重心。 2、就教学过程来说,(1)教学时间把握,相对不够好,之前在教学设计中有有关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这一环节,相对用去较多的时间,所以感觉在后面拓展环节有一些草草结束。 (2)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我采用“节奏式提问”的方式,主要用途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也无形中让同学们掌握到《凤阳花鼓》中较难的一句节奏型。(XXXXX XX XX XX-)可能是刚开始上课,学生们看到很多老师来听课,有点紧张,所以热情不是非常高涨,我也没能完全带动起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 (3)在教唱中,解决难点时,如果能让唱好的学生

领着小组一起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前,我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认为歌曲的难点在最后一句衬词“得儿飘得儿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演唱,所以在教唱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分局卡片,请学生模仿我的演唱。一开始学生有些胆怯,在我多次范唱下终于有学生敢大声摸唱出来。课后评课的老师对我说我在教唱中能够找到重点难点进行教唱是可取的,但是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还不够有效。大家建议可以请唱对的学生纠正唱错的同学;或者请唱对的学生领他们自己的组进行练习从而进行整组过关。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通过以点带面更好的解决了歌曲难点。 (4)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样些,给学生多一点表现和互相点评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更好的体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风格。对于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课堂形式还是有欠缺的。在教唱环节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师生轮唱两种,个别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环节,我觉得时间不够充裕,因为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小组合作也非常认真,如果能让更多的小组有表演的机会将更好。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中学王娜莎老师执教的《凤阳花鼓》观后感6月30日,笔者到勺窝圆玄但愿中学组织纳雍县第二组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流动,听了勺窝圆玄但愿中学参赛教师王娜莎老师的一堂音乐课,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这堂课在第二组比赛流动中脱颖而出,获选参加纳雍县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观后,我感受到一场实实在在的音乐美,愿与同仁分享。 本堂课分三个环节,即导入、新授、总结,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无比精心。 导入环节。课的开始,王娜莎向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使人陶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音乐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听觉艺术,为后面的教学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以民歌为线索,顺势引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巧妙地做到了激情导入,自然过渡。 新授环节。王娜莎首先通过对比播放旧凤阳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凤阳画面,启迪学生忆旧感新,自然而然地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凤阳花鼓》;接着,王娜莎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聆听,欢快、乐观、热烈、踊跃向上的优美旋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喜爱音乐的欲望。有了兴趣与活力,就不愁学生学不好音乐。因而,聆听音乐、品读歌词、哼唱旋律、学唱歌词、完整演唱、多元展示等精彩环节步步紧跟,乐趣无穷。 练唱歌曲时,情势多样,激情满堂。王娜莎通过发声练习、教师唱乐谱学生唱歌词、齐唱、伴奏唱等多种情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流动中,很快就学会了《凤阳花鼓》。

多元化表演是本节课的高潮部份,也是最精彩的部份。王娜莎在学生学会演唱《凤阳花鼓》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表演。王娜莎激趣地说:“同学们,现在,咱们筹备做一个现场多元化表演,有愿意上台的同学请举手。”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的手举得满满的,王娜莎指明了7名学生上台,依次发放了砂锤、砂球、碰铃、响板、串铃、摇铃、双响筒。然后,请求上台的7名同学依照《凤阳花鼓》的旋律操作手中的乐器,在各自座位上坐着的同学演唱歌曲,老师用钢琴伴奏。“三方齐上阵”,场面活泼而欢快,热烈而动人,音乐艺术尽显课堂中…… 课堂总结。王娜莎在课堂总结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凤阳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作品所表达的新凤阳人民热爱生活、踊跃向上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将来为祖国增光添彩。 本堂课,王娜莎老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整个教学流动中,踊跃引导学生聆听,练唱、演唱、感受,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流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荆州市荆州小学孙菲菲 教材版本: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 黄玉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初中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课《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花鼓和锣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创新。同时,做经典的传承者,时尚的代言人。

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案 野马川初级中学:黄玉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演奏花鼓等乐器,对安徽民歌、乐器产生兴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演奏乐器、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凤阳花鼓》。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 2、难点: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准备:锣、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配合完成一组小游戏。 ●同学们伴奏,老师来唱歌。 ●第一拍时击掌,第二、三、四拍的时候打在腿上。 ●一组的同学模仿锣的声音:呛呛呛呛 ●二组的同学模仿鼓的声音:咚咚咚咚 ●请一位男同学带领的同学敲起锣;请一位女同学打起花鼓。教师配 合着学生的伴奏唱起《凤阳花鼓》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么?《凤阳花 鼓》 ●是的,《凤阳花鼓》!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安徽,领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新课教授 ●(一)介绍凤阳花鼓 ●1、这件乐器,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鼓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凤 阳花鼓”) ●(体积小,鼓棒有两根,像筷子) ●教师简介凤阳花鼓和花鼓表演。(师:鼓的体积较小不易敲打,为 什么不做大一点呢?凤阳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二)对比新旧凤阳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与教案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多彩乡音中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后期创作歌曲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欣赏《花鼓新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根据歌曲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不同形式的凤阳花鼓,拓展学生的视野。 4、能完整演绎《凤阳花鼓》并为其创编。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海宝嗨!大家好! 生回答 (海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 师:海宝最近为了世博会忙坏了,他领着世界各国的人参观世博园给他们介绍园里的各种文化。今天他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班的同学当导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要给我们讲解什么文化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跟着海宝走一走吧(出示安徽代表性图片)海宝把我们带到哪里了? 生(安徽) 师:安徽有个凤阳县那里有一样东西很出名,而且几乎人人都会用它来表演,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播放旧安徽凤阳歌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刚才的视频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生:拿鼓唱,有点儿民歌风格歌曲里唱的很可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安徽特有的音乐文化凤阳花鼓,看,这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凤阳花鼓(出示图片) 海宝介绍凤阳花鼓出示教学建议 二、新课教学 师:就像同学说的一样刚才的凤阳花鼓是旧社会人们为了讨生活唱出来的,感觉非常的凄凉,老师这里有个调色盘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如今的凤阳花鼓有了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教案 31中邵士花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叙事性较强,它的歌词是“说凤 阳,唱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 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 花鼓走四方。”从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民歌的演唱形式虽是边歌边舞, 但情绪却是十分悲凉的;曲调采用商调式,旋律较平稳,略带忧伤。 新《凤阳花鼓》,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 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 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 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 咬尾”式的承递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 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富有韵 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 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 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 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能力目标: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doc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 学设计 中学王娜莎老师执教的《凤阳花鼓》观后感 6月30日,笔者到勺窝圆玄希望中学组织纳雍县第二组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活动,听了勺窝圆玄希望中学参赛教师王娜莎老师的一堂音乐课,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这堂课在第二组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获选参加纳雍县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观后,我感受到一场实实在在的音乐美,愿与同仁分享。 本堂课分三个环节,即导入、新授、总结,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非常精心。 导入环节。课的开始,王娜莎向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令人陶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音乐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听觉艺术,为后面的教学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以民歌为线索,顺势引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巧妙地做到了激情导入,自然过渡。 新授环节。王娜莎首先通过对比播放旧凤阳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凤阳画面,启迪学生忆旧感新,自然而然地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凤阳花鼓》;接着,王娜莎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聆听,欢快、乐观、热烈、积极向上的优美旋律,进一步

激起了学生喜爱音乐的欲望。有了兴趣与活力,就不愁学生学不好音乐。于是,聆听音乐、品读歌词、哼唱旋律、学唱歌词、完整演唱、多元展示等精彩环节步步紧跟,乐趣无穷。 练唱歌曲时,形式多样,激情满堂。王娜莎通过发声练习、教师唱乐谱学生唱歌词、齐唱、伴奏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很快就学会了《凤阳花鼓》。 多元化表演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王娜莎在学生学会演唱《凤阳花鼓》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表演。王娜莎激趣地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准备做一个现场多元化表演,有愿意上台的同学请举手。”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的手举得满满的,王娜莎指明了7名学生上台,依次发放了砂锤、砂球、碰铃、响板、串铃、摇铃、双响筒。然后,要求上台的7名同学按照《凤阳花鼓》的旋律操作手中的乐器,在各自座位上坐着的同学演唱歌曲,老师用钢琴伴奏。“三方齐上阵”,场面活泼而欢快,热烈而动人,音乐艺术尽显课堂中…… 课堂总结。王娜莎在课堂总结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凤阳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作品所表达的新凤阳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将来为祖国增光添彩。 本堂课,王娜莎老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