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一)

分数的意义(一)
分数的意义(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练习十一1---4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能正确读、写分数。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书籍、杂志、上网),了解分数的产生;

(2)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分数;

(3)活动材料。如: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苹果等各种磁性实物模型若干(同类的数分别为4、5、6、8、9、10、12不等),红花图,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1/4

1、回忆旧知

(出示1/4)

师:这是什么数?

生:这是个分数,1/4。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1/4表示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2、学生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1/4,教师巡视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

生4:我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指生4 的图,)这样能用1/4来表示吗?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苹果,所以每份不是1/4;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是几个苹果?(1个)

师:请接着往下看,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下面这副图的意思?(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生: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1个苹果的1/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后呈现的两副图)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副图的?

生1:一种是把1个苹果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二、理解2/3

1、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师: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4、学生讨论、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通称为单位“1”或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也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里面有几个1/3?

五、小结与质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一、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分数后不带 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没有单位,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就用一份数÷总分数。求 每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千克【带单位】,就用具体的总量÷总份数=每份的个数【带单位】。 5、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 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四、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方法 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 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汇总

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

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0.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1.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①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②两个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分数的意义知识讲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台、作业纸。 一、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你能猜出下面成语表示的数吗? 预设1:猜不出来没关系,只要今天我们课堂上能够认真听、敢于说、尝试做,找出谜底就是小菜一碟。这些都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 预设2:哇,同学们真聪明,这些都是分数,那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 2、关于分数,你有哪些了解呢?(分子、分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三年级的例题,三下学习的内容)引入:同学们的基础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板书)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1、这里有四幅图,谁来读一读题目? 在学习单填一填,然后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P52) 提问:谁来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学生说) 提醒:是随意分的吗? (预设:1/4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 引导:这个长方形表示的是1米,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涂色部分是1米的3/5,我这里还有一个计量单位,是什么?(1升),谁能说一说涂色部分是1升的几分之几? 说明:大家看一块月饼是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一米和一升都是一个计量单位。

五年级上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2019五年级上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题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填一填 1、分数单位是37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2、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3、=( )÷24 = 0.375= =15÷( ) 4、米既可以看作3米的,又可以看作( )米的。 5、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5米的( )。 6、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 ),每份是( )公顷。 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9、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0、在这个分数中,当a是( )时,分数值是1 ;当a是( ) 时,分数值是2,当a是( )时,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二、判断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任何数,分数大小都不变。………………( ) 2、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3、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4、所有的假分数的值都大于1。…………………………………………() 5、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一定相等。………… ……………() 6、在分数中,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7、约分和通分都只改变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没改变分数值的大小。( ) 8、把一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 ) 9、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 ) 10、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约数。…………………………………(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1)米表示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分数的意义与性质3《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习题浙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分数的意义与性质3《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习题浙教版1、填空。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 5 12 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 (3)把7 8 的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1 4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4)把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5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 5 ,这个分数的值就()。 (5)2 7 的分母增加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增加()。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上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自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加上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数的值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 (5)将4 5 变成 16 20 后,分数扩大到了原来的4倍。()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 2、 2 5 、 8 20 、 24 30 、 4 5 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 3、 1 4 、 16 40 、 36 81 5、把4 5 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应该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变化后的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填空。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 5 12 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扩大到原来的3倍)。 (3)把7 8 的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1 4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缩小到原来的 1 4 )。 (4)把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5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 5 ,这个分数的值就(扩大到原来的25倍)。 (5)2 7 的分母增加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增加(4)。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上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自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加上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数的值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 (5)将4 5 变成 16 20 后,分数扩大到了原来的4倍。(×)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 2= 5 10 2 5 = 4 10 8 20 = 4 10 24 30 = 8 10 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 3= 4 6 1 4 = 4 16 16 40 = 4 10 36 81 = 4 9 5、把4 5 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应该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变化后的分数是多少? 分母应该扩大到原来的4倍,变化后为16 20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回顾复习】 1. 这样的自然数是有的:它加1是2的倍数,加2是3的倍数,加3是4的倍数,加4是5的倍数,加5是6的倍数,加6是7的倍数,在这种自然数中除了1以外最小的是多少? 2.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和百位上的数字都被擦掉了,只知道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2。如果这个数减去7就能被7整除,减去8就能被8整除,减去9就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3. 从运动场一端到另一端全长158米,从一端起到另一端每隔5米种一棵树。现在要改成每隔8米种一棵树,问:可以不拔出来的树有多少棵? 【学习新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你能举例说明14 的含义吗?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 )() 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分数的读、写法: 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三部分组成。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占几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23 的分数单位是13。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同。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你能说出上面其他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找出下面的分数,说说他们的具体含义。 ⑴人的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18 ; ⑵长江干流约35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⑶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310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 1、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1/4) 师:这是什么数? 生:这是个分数,1/4。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1/4表示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2、学生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1/4,教师巡视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 生4:我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指生 4 的图,作疑惑的神情问)这样能用1/4来表示吗?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苹果,所以每份不是1/4;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是几个苹果?(1个) 师:请接着往下看,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下面这副图的意思?(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 生: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粉,每份是这1个苹果的1/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后呈现的两副图)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副图的? 生1:一种是把1个苹果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二)理解2/3 1、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师: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研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单元编写特点、单元编写体例、全册内容结构、单元内容结构和知识联系;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课标》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而我今天说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处于第二学段,下面以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为依据,我从以四个方面来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解读(即: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

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数学思考目标: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目标: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1.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3.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目标: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数学思考目标: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问题解决目标:能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解决方法。情感态度目标: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倾听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意义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意义知识点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小学,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分数的意义知识点,希望给各位学生带来帮助。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4、比较分数的大小: ⑴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⑵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⑶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⑷ 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5、分数的分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⑴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⑵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⑶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5= 786+114 7.8÷3= 0.25×8= 1.6÷3.2= 0.8×1.25 0.48÷12= 1.53-0.7= 135÷5= 25×2= 420×35= 25×19= 10-5.4= 236+99= 95÷19= 0.3÷1.5= 二、我会填 1、表示把____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 2、读作____________,分数单位是____________,它含有_____________个,再添上_____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3、____________个是,里面有____________个,里面有5个_____________。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4、13个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单元练习

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一 班级姓名号数: 一、填空: (1) (2) 7 4 是4个()2 5 4 里面有()个 5 1 6个 3 1 是() 2 1 里面有()个 8 1 (3)用最简分数表示: 45分=()时380千克=()吨 18时=()日4平方米5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在括号里添上“﹥”、“﹤”、“=”: 5 3 () 5 4 7 4 () 9 4 4() 3 14 8 3 ()0.375 7 22 ( ) 8 25 (5) 4 = () 4 = ()4=3 () 58 3 =6÷()= () 24 =()←(小数) (6)在0.75、 8 7 、 4 3 、0.7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相等的数是()和()。 (7)5千克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5千克的(),每份是()千克。 (8)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9)分数 5 X ,当X=(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X=( )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10) 4 3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11)在下图的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12)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2、18的最大公因数,分母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个分数是(),化成最简分数是()。 (13)把下列各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 (1) 4 3 、 5 2 、 5 3 (2) 7 4 、 5 4 、 8 3 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等 于1。

﹙ ﹚﹤﹙ ﹚﹤﹙ ﹚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①两个不同的质数没有公因数。 ( ) ②假分数都大于1 。 ( ) ③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 ) 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上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 ①和 94相等的分数是( )。A 、32 B 、188 C 、3612 ②在73、129、87、3625、91 13中,最简分数有( )个。A 、4 B 、3 C 、2 ③A 是大于10的自然数,右侧分数中,分数值最小的是( )A 、A 10 B 、10 A C 、A 11 四、计算题 (24) 1、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29 85 34 3272 160180 2、通分:87和65 32和1211 85和5 4 五、应用题:(4×6=24) 1、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花生榨了42千克花生油,平均榨1千克花生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仁?平均每千克花生榨多少千克花生油? 2、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王师傅用了43小时,张师傅用了65小时,李师傅用了5 4小时,他们谁做得快一些? 6、同学们采集树种,第一组5人拾了4千克,第二组6人拾了5千克,第三组7人拾了6 千克,按人数平均,哪一组拾得最多?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知识点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讲义二) 一、分数的意义 1、我们可以把1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将一个物体或是 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T ? 2、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 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它的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丄;-表示把单位“ T 7 7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注意:一定要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如果只取1份,也就是它的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如: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米? ①用除法列式为:3宁4=3(米);这是求每份是多少,应该用总长宁份数,求出每一份的 4 长度(也就是“ 3米的丄”)。 4 ②如果用分数的意义来讲,可以说成:把1米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丄米,3个丄米就是 4 4 3 3 -米,也就是说“ 1米的3”。 4 4 3 3 1 因此,我们可以把3米说成是1米的3,也可以说成是3米的-。 4 4 4 观察3十4= 3,可以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数相除的结果,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分数 4 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被除数宁除数=被除数(除数工0),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分数与除法的关除数 a 系可以表示为:a宁b = (b工0) b 注意:如果说兔有2只,鸡有5只,那兔的只数就是鸡的2,它表示以鸡的只数作为标准, 5 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 1”,兔的只数相当于鸡的5份中的2份。列成式子是2宁5=2。 5 重点: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是把乙数看作单位“ 1”,用甲数宁乙数得出的。记住: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 T,作除数或分母。

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在复习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生活中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并进一步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通过归纳、整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4.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从而受到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概括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内部联系。 (评析:教师能以学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能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出发,结合学习内容,全面、具体的将各项目标落实到了实处。从目标来看教师理解了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关键: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参与动手实践及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来学习数学,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节课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发现数学,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体的内部联系。使学生真正认识分数、理解分数,为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感受新知,操作探究——层次练习,应用拓展——总结回顾,升华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趣 1.出示课件(一段动画片,学生春游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数字描述你所看见的图像。引导学生说出几个整数。老师适时板书一组整数。 2.组织学生测量身高,汇报测量结果。老师适时板书一组小数。 3.指出一名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得到多少苹果。在学生的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平均分”和“谁的”1/2这样的词语进行完整的叙述。以此使学生从感性上对“整体”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板书1/2。 4.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每组数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感知分数的产生。这里老师及时介绍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并使学生明确分数完全是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从而引出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提问引出了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营造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氛围。 (评析:教师运用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及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分数是人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根据需要而产生的。通过一系活动学生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感受新知、操作探究 (一)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分成若干份 1.在此阶段教学中打破教材中的束缚,引导学生利用手中任意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卡、线绳、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2)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分数; (3)学生活动材料。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苹果等各种实物模型若干个,星星图,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1/4 1、回忆旧知(课件出示1/4) 2、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3、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让学生自选素材表示分数,有利于激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学生感受到被平均分的对象是广泛的,从而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丰富的感知。] 2、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汇报 小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 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出单位“1”的台阶,一方面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只有以自然数1为标准,分数的大小比较、四则运算才能实施;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由数概念扩展的规则所决定的,使学生充分感受分数的产生是整数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理解2/3

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我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集体反馈。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说说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深化1/□ 1、组织学生利用星星图探究它的1/□ 师:你们还想研究别的分数吗?(课件出示1/□)这个分数好特别!特别在哪儿?(分母没有数)它读作什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这样的图(课件演示1 2颗星星),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这些的几分之一。大家先思考,再小组分工合作,看看可以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2、学生分小组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反馈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叙述是怎样表示几分之一的) 教师把学生汇报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课件演示) 观察这组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都是把12颗星星平均分成几份; 生2:我发现了分子都是“1”,也就是都只取其中的一份; 生3:我发现了分母越大,每份的星星数量就越少; 生4:我发现了分母都是12的约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 [课件演示多种方式给星星图涂色,知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得到不同的分数单位。了解分数单位实际上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 (四)理解□/□ 1、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 ⒈ 8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是最小的自然数。加上( )这样的分数单位它是最小的质数。 ⒉ 把4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根电线的( )。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这根电线的( )。其中2份长( )米。 ⒊ 一个苹果重8 5千克。它表示的意思是( )。 ⒋ ( )=( )++++=812 3168383 ( )( ) =( )=?+712474 ( )( ) =( ) =2030183018 -÷ ( )==( )36 5420÷ ⒌ 在127 1510 94 65 , , , 中,与32 相等的分数是( )。 ⒍ 一个数由6个一,9个101 组成,这个数写成分数是( )。 ⒎ 以最小的合数为分母的最小分数是( )。 ⒏ 以13做分子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⒐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 ( )( ) ⒑ 在○里填上“>”、“<”或“=”。 115 ○118 87 ○97 2○36 65○56 ⒒ 43米表示1米的( )( ) ,又表示把3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 ⒓ 1千克的52和2千克的( )( ) 相等。 ⒔ 把2吨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总数的( )( ) ,是( )吨。 ⒕ 写出分子是2的假分数。( )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⒈ 要使 8a 是假分数,9 a 是真分数,a 应是( )。 ① 10 ② 9 ③ 8 ⒉ 8 3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① 加上6 ② 乘以6 ③ 乘以3 ⒊ 把3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① 83 ② 81 ③ 6 1 ⒋ 4 32418和这两个分数比较( )。 ① 意义相同 ② 分数单位相同 ③ 大小相同 ⒌ 下列分数比2 1小的是( )。 ① 135 ② 158 ③ 21 11 ⒍ 小红6分钟写了54个毛笔字,平均每分钟写毛笔字总数的( ),5分钟写毛笔总数的( )。 ① 61 ② 51 ③ 65 ④ 54 6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⒈ 真分数都大于1,假分数都小于1。 ( ) ⒉ 分母是7的假分数有无数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也有无数个。 ( ) ⒊ 8 53的分数单位是85。 ( ) ⒋ 真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小。 ( ) ⒌ 因为15 953 ,所以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也相同。 ( ) ⒍ 一个分数如果分子不变,分母增加1,则这个分数变小。 ( ) ⒎ 12431变成,因为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4,所以3 1124是的4倍。 ( ) ⒏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⒐ 一节课的时间是3 2小时。表示把一节课平均分成3份,占其中的2份。 ( ) ⒑ 12分=51时 ( ) 4米的51和1米的5 4一样长。 ( ) 四、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 ⒈ 画3厘米的51,和1厘米的5 3。 ⒉ 小红有8块糖,小明的糖是小红的4 5。 (小红的糖用“○”表示,小明的糖用 “□”。)

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单元练习

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填空: (1) (2) 74是4个( ) 254 里面有( )个5 1 6个31 是( ) 21 里面有( )个8 1 (3)用最简分数表示: 45分=( )时 380千克=( )吨 18时=( )日 4平方米5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在括号里添上“﹥”、“﹤”、“=”: 53( )54 74( )94 4( )3 14 83( ) 722( )8 25 (5) 4 =()4 = () 4 =3()5 8 3 =6÷( )=()24 =( )←(小数) (6)在、87、 4 3 、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 和( )。 (7)5千克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5千克的( ),每份是( )千克。 (8)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9)分数 5 X ,当X=(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当X=( )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 当X=(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 (10)4 3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1)在下图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等 于1。

(12)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2、18的最大公因数,分母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个分数是 ( ),化成最简分数是( )。 (13)把下列各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 (1) 43、 52、 53 (2) 74、 5 4、 83 ﹙ ﹚﹤﹙ ﹚﹤﹙ ﹚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①两个不同的质数没有公因数。 ( ) ②假分数都大于1 。 ( ) ③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 ) 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上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 ①和94相等的分数是( )。A 、32 B 、188 C 、3612 ②在 73、129、87、3625、91 13中,最简分数有( )个。A 、4 B 、3 C 、2 ③A 是大于10的自然数,右侧分数中,分数值最小的是( )A 、A 10 B 、10A C 、A 11 四、计算题 (24) 1、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29 8534 3272 160180 2、通分:87和65 32和12 11 85和54 五、应用题:(4×6=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