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构件的热浸镀锌工艺设计以及操作

钢铁构件的热浸镀锌工艺设计以及操作
钢铁构件的热浸镀锌工艺设计以及操作

钢铁构件的热浸镀锌工艺设计以及操作

钢铁构件的热浸镀锌工艺设计以及操作

广西民族大学金属材料11级综合实训二

指导教师梁建烈祝金明蒙洁丽

一、实验目的

理解热镀锌的原理,掌握热镀锌工艺参数对镀层质量的影响,掌握热镀锌镀层质量检

验技术。

1. 热镀纯锌的镀层;

2. 热镀锌时间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3. 熔池成分对热镀锌镀层

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2.1 热镀锌相关的冶金背景

热镀锌涂层广泛地用于钢铁的防腐。目前,全世界50-60%的锌消耗在热镀锌工业中。热镀锌钢板大量应用在汽车、家电、建材等领域。根据工件的种类,热镀锌可分为(1)

批量热浸镀锌(Batch hot-dip Galavanizing), (2)连续热镀锌(Continuous Hot-

dip Galvanized)

[。连续热镀锌又分成热镀纯锌(Galvanized, GI)和合金化热镀锌(Galvannealed, GA)。热镀锌过程包含有以下几个步骤:(1)钢铁合金表面预处理,(2)热浸镀,(3)浸镀后处理。表面预处理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利用酸洗或碱洗进行脱脂,采用酸洗的办法

除去钢板表面的氧化层,浸入ZnCl 2〃2NH 4Cl 或者ZnCl 2〃3NH 4Cl 水溶液进行助焊。经过表面预处理的钢铁合金,被浸入450-470 o C 的熔融锌池中进行热镀锌。这样,材料的表面会覆盖一层锌,这个镀锌层一方面作为阻挡层隔绝钢铁与空气的接触,另一方面作

为牺牲阳极对钢铁起到保护作用[。

在热镀锌的过程中,锌液会与钢板中的基体铁反应,在钢铁基体上生成系列的Fe-Zn 化合物,用希腊字母分别表示为,η(Zn),ζ(FeZn13) ,δ(FeZn10) ,Г(Fe4Zn 9) 和

Г1(Fe11Zn 40) 。这与Fe-Zn 相图的结果是一致,靠基体金属越近,化合物的含铁量越

高[。图1是Fe-Zn 二元合金相图。

钢中的合金元素对于镀层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Si 是镇静钢或半镇静钢的主

要除氧剂,同时也是相变诱导塑性钢(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的

关键合金元素。对于含有Si 0.20%的钢铁材料,镀层完全变暗,而且非常脆,镀层与基体的粘着性完全消失,易于剥落,这种现象称作Nietssen-Guttman 效应[。从微观组织上看,

此时合金层不再连续,锌层与基体金属间是扩散的δ层,ζ层由柱状转变成为树枝状,

不再存在(Γ

+Γ1)层。研究表明,对于含Si 为0.1 wt.%钢铁材料,产生Sandelin 效应的原因

是Si 的活性导致生成厚厚的ζ相;对于含Si 约为1 wt.%的钢材,产生Nietssen-Guttman 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生成厚厚的(δ+η)混合层。

图 1 Fe-Zn 二元合金相图

对于含Si 量少于0.2 wt.%的钢,Foct 把含Si 小于0.06 wt.%的称作亚Sandelin 钢,0.07–0.08 wt.%的钢称作Sandelin 钢,0.09-0.20 wt.%的称作过Sandelin 钢[24]。对含Si 低于0.2 wt.%的钢,抑制Sandelin 效应,只需抑制ζ相的生成即可。因此,往热镀锌池加入少量的Ni 、Mn 、Ti 、Cr 和Co 等合金元素,可引进与Zn 液平衡的新物相,从而抑制ζ相的生成。

2.2 热镀锌铝物理冶金原理

Al 是热镀锌工业常用于抑制Si 的活性的合金元素。Al 的加入,可以起到改善镀层

质量,抑制Sandelin 效应的作用。根据锌液中Al 的含量,热镀锌铝可分成以下三种:(1)含铝量少于1 wt.%的Galvanized ,锌池温度控制在450-460 °C 左右;(2)含铝量为5 wt.%的Galfan ,锌液的成分为Zn+5 wt.%Al+0.05%RE (RE=La,Ce,Pr,Nd的混合稀土) ,这时,由于锌液成分选择在Al-Zn 合金的共晶点附近,热镀锌温度可以降到425 o C 左右;(3)含铝量为55 wt.%的Galvolume, 锌液中一般含有1 wt.%左右的Si ,这时

锌液温度一般选择在600 o C 左右。

Al 抑制Sandelin 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l 在锌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浓度以后,钢铁浸

入锌液中,会在基板与锌液间生成一层20-250nm 厚的Fe 2Al 5合金层,由于Zn

原子需要通过合金

层的扩散才能到达基板,因此这个合金层起到延缓锌液与Fe 反应速度的作用。当锌

液中Al 的含量小于0.133 wt.%,形成的Fe 2Al 5合金层是断续的;当锌液中的Al 含量多于0.140 wt.%,形成的Fe 2Al 5合金层是连续的,此时的镀层就是由Zn 和Fe 2Al 5

两个合金层组成。在连续热镀锌时,钢板或带材浸入锌液的时间很短,Zn-Fe 的反应会完

全受到抑制,从而避免了Sandelin 效应发生。

对于热镀锌,钢板熔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视为Fe-Zn-Al 合金体系。为理解Al 合金

元素的作用机理,人们对Fe-Zn-Al 相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图1-1是Perrot 等人获

得的Fe-Zn-Al 合金在450 o C 分别保温30分钟和1000小时的相图。30分钟的相图对应合金未达到平衡。当合金达到平衡时,在富锌区出现了一个稳定的三元化合物,成分为Fe 8Al 6Zn 86,图中表示为Γ2。这个Γ2相与Γ1(Fe 11Zn 40)同构,都为面心立方结构,点阵常数相近。2002年,唐乃泳[重新研究Fe-Zn-Al 富锌区的450 o C 等温截面,

研究结果证实Perrot 的结论,确定Γ2相是一个新三元化合物,该化合物与Γ1(Fe

11Zn 40)同构,唐乃泳称作T 相。

(a) (b)

图 2 Fe-Zn-Al 合金相图450 o C 等温截面。(a )亚稳相图,保温30min ,(b )保温1000h 。

热镀锌工业中,锌锅中铝的含量是锌渣和锌液中的铝的含量的平均值。其中只有锌液

中的铝对镀层的生长有影响,这部分铝在热镀锌行业称作有效铝。当熔池中有效铝的含量

由0逐渐增加到0.14 wt.%,钢板上与锌液平衡的金属间化合物由ζ (FeZn13)

→δ(FeZn10) →Γ2(Fe8Al 6Zn 86) →Fe 2Al 5迅速转变;当铝的含量达到1.3 wt.%时,θ(Fe3Al) 就成了与锌液相平衡的金属间化合物。这个有效铝成分就是图1-1(b )中锌

液的相界线。在热镀锌工业中,研究人员和热镀锌工程师最为关心的是Fe-Zn-Al 合金富

锌区的相图,特别是锌液的相界线,即Fe 在锌液中的固溶度线。为获得Fe 在锌液中的

固溶度线,唐乃泳[通过不断地往锌液(Al 含量固定)添加Fe ,直到在金相显微镜下观

察到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测出对应不同的铝含量时的Fe 的溶解度。唐乃泳测定Fe-Zn-

Al 富锌区的合金相图并没有包括三元合金相T

,是一

个亚稳平衡的相图。在连续热镀锌过程中,钢板或钢带浸入锌液的时间很短,只有几

秒钟,此时三元合金相是不会出现的。因此,亚稳相图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和优化计算的相图数据,可以确定,Fe-Zn-Al 亚稳相图中的

(L+δ+Fe2Al 5)三相区液相的成分点,就是热镀锌成分控制的关键点。这个成分点,在460o C 时,唐乃泳测量的结果是(0.03 wt.% Fe, 0.135 wt.% Al。锌液成分处于这个成

分附近时,钢板与镀层之间会生成一层薄薄的连续的Fe 2Al 5合金层,这个阻挡层会很

快溶解]。这有利于外面的镀锌层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转化为所需的Fe-Zn 金属间化合物。而如果锌液含铝量大于0.15 wt.%(GI ),就会生成较厚的、连续的Fe 2Al 5合金层,

这个合金层会抑制内层的Fe 与Zn 的反应,从而获得易于成型,而且基本是纯锌的镀层。

热镀锌的过程中,锌液会发生氧化,形成锌灰,钢铁基板的Fe 或其它合金元素会融

入熔融的锌液中,这些合金元素会与Zn 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也就是锌渣。这些金

属间化合物,有些比重大,沉到池底,形成沉渣(如Fe 8Al 6Zn 86);比重小的,浮在

锌液表面,形成浮渣(如Fe 2Al 5)。锌渣的性质,与锌液中的合金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关。

图3是唐南勇在实验的基础上优化计算得到的Zn-Fe-Al 富锌区的相图。这个相图的

有效性得到热镀锌行业的实际检验。根据Zn-Fe-Al 相图的研究,Fe 在锌液中的最大溶解度在0.04-0.05wt.%;当锌液中的Al 的含量由0-0.2 wt.%变化时,与锌液平衡的金属间化合物分别为ξ(FeZn13)、ξ+δ(FeZn13+FeZn10) 、δ(FeZn10) 、

δ(FeZn10)+η(Fe2Al 5) 、η(Fe2Al 5) 。因此,控制锌液的成分就可以控制镀层析出

的物相[。汽车工业要求镀层的厚度小于10 μm, 根据Zn-Fe-Al 的相图,Zn-Al 合金热

浸度的最佳锌液成分应该是Zn-Fe-Al 相图中三相区[Zn(liquid )+Fe2Al 5+δ]的顶点,其成分为Al 0.134 wt.%。

图3. Zn-Fe-Al 富锌区465o C 相图。

在热镀锌工业中,熔池的成分是锌液(liquid Zinc which solutes some amount effective Al and iron content. )的成分和其他两个平衡相(FeZn 10和Fe 2Al 5)

的成分的平均值。而在热镀锌工业中,只有溶解在锌液的Al 才会对镀层的生长起到有效

地作用,这部分的铝称作有效铝。利用上述的Zn-Fe-Al 相图我们可以知道,不管熔池成

分如何变化,只要溶池落在[Zn(liquid )+Fe2Al 5+δ]三相区范围内,那么锌液中的有

效铝铝成分就不会有变化。这样热镀锌钢板上的析出产物就不会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

1、纯锌(99.9 wt.%)的工业纯锌

2、纯铝(99.9 wt.%)的工业纯锌

3、钢筋若干

4、金相试样镶嵌、磨制、抛光、腐蚀材料

5、预处理的酸碱等材料

四、实验设备

1、100 ml的Al 2O 3坩埚。

2、带温度控制器的坩埚电阻炉。

3、天平

4、量筒

5、烧杯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人身安全(电极、高温、酸碱腐蚀)

2、设备安全(接地)

六、热镀锌工艺过程?

原板-→打磨-→脱脂碱洗(70-80o C, 100-200g/L) →水洗-→酸洗(室温,15% HCl)-→水洗-→稀盐酸处理-→溶剂处理(助镀处理)-→烘干预热处理-→热浸镀锌-→冷却→后处理→金相试样制备→试样镀层组织检验→国家检验标准(企业检验)

七、实验要求:

(1)阅读文献,网络搜索,中国期刊网,包括朱立的论文,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卢锦堂等人的论文,精读朱立的论文。

(2)根据实验室现有工作条件,设计实验室热镀锌、热镀锌铝实验工艺,step by step,细化

到每一步所用材料,设备,温度,时间,浓度,操作步骤?

(3)开展热镀锌工作,观察不同时间和成分(热镀纯锌和热镀锌铝对热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钢铁制品热镀锌层要求

振华港机热镀锌层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RJX 0901--001 热镀锌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________________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批准:2009-01-01-实施 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1459-1973(E)《金属覆盖层—热镀锌防腐蚀层—指导原则》和ISO1461-1973(E)《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地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地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地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地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本材料地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影响热镀锌效果地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A(参考件).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地检查) 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地定义和一般规则 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层地质量测定称量法 3.术语 热镀锌1.3. 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地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地工艺过程和方法. 3.2热镀锌层(简称:锌层) 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地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 3.3主要表面 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地某些表面.该表面上地锌层对于制作地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地. 3.4检查批(简称:批) 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地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地相同类型和大小地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样本 从批中随机抽取地镀件或镀件组. 3.6基本测量面 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地区域. 3.7局部厚度 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地算术平均值. 3.8平均厚度 一大制件上或一样本中所有制件上地局部厚度地算术平均值. 4.需方向热镀锌厂家提供地资料 4.1必要资料 a.本标准地标准号 b.基本金属地成分及有关特性 4.2附加资料 必要时,需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a.主要表面,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有适当标记地样品说明; b.表面缺陷,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其他方法说明; c.锌层地外观要求,可用样品或其他方法说明; d.锌层厚度地特殊要求(见附录A中A3) e.是否需要离心处理,需要时,能否接受其厚度要求(见表3). 5.锌液中地锌含量 镀锌槽中操作区域地锌含量(质量)不应低于98.5%. 6. 抽样 测量锌层厚度时,样本地制件数应按表1地规定.

钢铁件上镀锌工艺流程

钢铁件上镀锌工艺流程 徐万飞 C01014068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化学) 摘要: 钢铁在空气、水或土壤中很容易生锈,甚至完全损坏,每年因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整个钢铁产量的25%~30%,另一方面,为使钢铁制品与零件表面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同时赋予其表面装饰性的外观,所以一般采用电镀锌的方式对其处理。镀锌工艺主要包括表面整平、水洗、除油、浸蚀、电镀等步骤,本文对整个工艺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整平;水洗;除油;浸蚀;电镀 Process of galvan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Xu Wanfei C01014068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10 chemistry) Abstract:Steel is easy to be corroded when exposed to the air, water or soil, even completely damaged. Every year due to corrosion of the steel loss about to in the whole of steel production by 25% ~ 30%,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make the iron and steel products and parts surface has a special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es its surface decorative appearance, so, generally USES electric galvanized way for its treatment. Galvanized process mainly includes surface leveling, water, oil removal, etching, electroplating and other steps,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proces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words: flattening; washing; deoiling; erosion 引言 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这还不包括由于腐蚀导致的停工,减产和爆炸等造成的间接损失。金属腐蚀的主要害处,不仅在于金属本身的损失,更严重的是金属制品结构损坏所造成的损失比金属本身要大到无法估量。腐蚀是钢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提高钢铁的耐腐蚀性能非常重要。目前,电镀是人们常用的提高钢铁耐腐蚀性的方法,即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比其活泼的金属。 锌因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可以很好地保护钢铁而受到亲睐。当钢铁发生腐蚀时,锌镀层因其活泼性大于钢铁而作为阳极而溶解,这样基体就不会受到腐蚀。除此之外,锌镀层还可钝化处理,其钝化后能够生成一层紧密细致的钝化膜,从而有效地防止钢铁与外界的接触,使其免受腐蚀,还能增强外观。钝化处理后耐蚀性大大提高,可提高5~8倍,且可使表面更加美观。本文从镀前的整平处理、除油、水洗到正式镀锌详细介绍了钢铁表铁表面镀锌工艺流程[1-2]

热镀锌工艺标准规程

FEE有限公司 热镀锌工艺规程 版本/状态:A/0 受控状态: 使用人: 编制张文卫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实施日期 2006年1月5日

热镀锌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输电线路铁塔、钢管杆、钢管塔及钢管变电构支架镀锌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输电线路铁塔、钢管杆、钢管塔及钢管变电构支架热浸镀锌。 2热浸镀锌操作工艺流程图: 2.1 黑件检查 凡需进行热浸镀锌的工件应进行黑件检查,有以下情况的不得进行镀锌生产: a、构件外形尺寸大于镀锌池允许加工尺寸的; b、无合适排气工艺孔的; C、无合适排泄锌液孔的镀件,无合适热浸镀锌悬挂点的镀件; d、有油漆、矿物质、合成树脂、柏油、油污等附着物的镀件; e、叠合面的构件,其联接焊缝没有全部焊接的(既未进行密封焊); f、焊接件上,焊渣未清理干净的,有较严重焊接表面缺陷的; g、钢材表面有裂纹、折迭、气泡、结疤、夹渣等缺陷的。 上述各条须经处理或经过技术部门制定特殊工艺措施后,方能进行镀锌生产。特殊制件(超大、修旧、有配合公差的),热镀锌加工方与热镀锌委托方,应对热镀锌工艺及热镀锌质量进行协商一致后才能加工。 2.2挂料 2.2.1 吊具:吊具应焊接牢固,设计合理,使用前必须检查,如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继续使用。 a、变形严重影响使用的 b、裂口 c、腐蚀严重 d、脱钩 2.2.2 分类吊挂:镀件应该按以下情况分类吊挂、不得混挂。 a、材质分类 b、材料形状分类 c、材料规格分类 d、表面锈蚀程度分类

2.3 脱脂与漂洗:待镀件表面附有明显油污的需进行脱脂处理。 2. 3.1 脱脂液的配方为:氢氧化钠 50—150克/升 硅酸钠 30—50克/升 其余为水 脱脂液温度为60摄氏度—80摄氏度,脱脂时间为10—15分钟。 2.3.2 脱脂液应保持清洁,表面油脂液浓度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每周化验一次并及时补充碱液,脱脂液由换热器间接加热。 2.3.3 对表面附有脱脂液不能去除的矿物质、合成树脂、柏油等附着物的镀件应采用其它特殊方法清除。 2.3.4 脱脂后的镀件必须在流动的清水中进行漂洗,上下串动三次以上,漂洗水应保持清洁,PH 值小于9。 2.4 酸洗与漂洗 2.4.1 配制酸洗液前须把酸池冲洗干净,不允许有铁锈及泥沙等附着物存于池中。 2.4.2 酸洗液为稀释盐酸,工作浓度为40—200克/升溶液,工作温度为常温。 2.4.3 酸洗液的配制:使用28%浓度以上的工业盐酸,按2∶1比例加水配制成200克/升溶液浓度的酸洗液,使用期间一般不加酸,直至其浓度降至40克/升以下,其氯化亚铁含量上升到200克/升溶液时,作废酸进入中和池进行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排放要求由环保部门规定)。如氯化亚铁含量不到200克/升,盐酸浓度低于40克/升,可适当加入浓盐酸继续使用。 2.4.4 酸洗液每周化验两次,测量结果报镀锌车间带班车间主任以指导酸洗操作者工作。 2.4.5 酸洗时间应根据镀件表面氧化层情况及酸洗浓度有关,一般为30—40分钟,在酸洗过程中,将工件上下串动二至三次,并提出液面检查酸洗质量,对局部欠酸洗的表面可用砂轮、钢丝刷等工具去除后再酸洗干净,以达到钢材表面无残余氧化层和其它污染物附着,表面呈灰白光泽。 2.4.6 酸洗合格的镀件必须进入漂洗工艺槽经流水冲洗,去除表面残留的酸洗液,镀件从漂洗槽吊出后,在槽上停留不少于15秒,待滴去表面积水后,应立即进入助镀剂槽进行溶剂处理。 2.4.7 漂洗水应清澈,保持流动,保持清洁,PH 值应大于6。 2.5 助镀剂处理 2.5.1 助镀剂是氯化锌、氯化氨(ZnCL 2、NH 4CL )配制的水溶液,工作温度为60—80℃,

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成绩: 批阅人: 批阅日期: 设计题目: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生产制度 年工作日:250天;1天2班,每班8 h,一天2班。 (2)药剂规格及原辅材料的消耗 依照各“中药制药分离技术课程设计”而定 ①规格:0.35 g/片 ②主要工序及原辅材料可参照 a. 药材干浸膏提取率:7.5%,干浸膏粉碎过筛收率:98% b.干法制粒:干浸膏粉末和辅料比为30:70,收率为98% c. 整粒、总混:收率为99% d. 压片、包衣:收率为98% e. 包装:内包收率为99%;外包无损耗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 (3)设备选型;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及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原则、技术要求和说明。 (2)工艺流程图; (3)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1∶100) 五、设计时间

设计时间为2周,从2015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24日。 目录 1 片剂生产工艺概述 (05) 1.1项目概述 (05) 1.2设计目的和意义……………………………………… 07 1.3设计内容 (07)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08) 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08) 2.1生产方案、产品类型与包装方式 (08) 2.2生产规模、制度与方式 (09) 2.3工艺流程 (09) 2.3.1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 (09) 2.3.2制粒压片工艺 (09) 2.3.3片剂的生产工艺 (11) 2.3.4工艺简介 (12) 3 物料衡算 (14)

热镀锌标准GBT 13912-2002

热镀锌标准 GB/T 13912-2002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 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 —将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 —将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 —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 —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 —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 —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 —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他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鞍钢业标准-热镀锌钢(JIS)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ASB 387-2006 代替Q/ASB 387-2004 冲压级和结构级连续热镀 锌钢板和钢带(JIS) (JIS G 3302-2005,MOD) 2006-09-30发布 2006-11-01实施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G 3302-2005《热浸镀锌钢板和钢带》。 本标准代替Q/ASB 387-2004《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JIS)》。 本标准根据JIS G 3302-2005重新起草。考虑生产实际和用户要求,在采用JIS G 3302-2005时,本标准做一些修改,在附录B中给出了有关技术性差异及原因一览表以供参考。本标准的相应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JIS G 3302-2005的要求,可作为订货标准,如按JIS G 3302-2005标准订货时,应按本标准组织生产。 本标准与Q/ASB 387-2004相比,主要变动如下: ——增加 “连续热镀锌钢板”等术语和定义; ——未包括SGHC、SGH340、SGH400、SGH440、SGCD3N牌号; ——增加SGC490、SGC570牌号; ——修改分类和代号中可选的表面处理方式,增加环保钝化和耐指纹分类; ——修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及其相关内容; ——增加各牌号化学成分; ——修改锌层重量; ——修改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修改滑移线内容; ——修改组批和取样位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提出。 本标准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玥、李锋、王铁军、林彬。 本标准水平等级标记:Q/ASB 387—2006 Y。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 Q/ASB 387—2003、Q/ASB 387—2004。

热镀锌件设置工艺孔参考资料

热镀锌件设置工艺孔参考资料 构件热镀锌。第一,其结构必须保证助镀溶剂和镀液能顺利地流通和接触构件所有需要镀锌的表面。工件内部或外部的凹坑中遗留空气,将会妨碍助镀溶剂充分处理工件表面,并且妨碍锌液和钢铁接触形成热镀锌层。第二,其结构必须保证热镀锌过程中构件侵入处理液或者熔锌后,液体能够在镀件内外不受阻碍地自由流动,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进排液通道设计不当,会导致镀锌层外观很差和部分区域漏镀。 工艺孔设计基本原则: 1.一般情况下工艺孔直径大于等于Φ15; 2.工艺孔不应该设在中空件端面中心和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中间,应该设在 中空部件端面的边缘和连接件接头处; 3.工艺孔应设在工件热镀锌时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4.中空部件的端头完全敞开; 5.连接起来的中空部件需要在尽可能靠近接头处设置外工艺孔,部件内部 应该畅通,且各连接部分内径相同; 6.在适当部位设置合适的挂孔,直径不小于Φ8。 一、底架支撑类: 1.所有支撑板在焊接或装配前连接角底角处倒角C20,以保证排液顺畅, 倒角个数与连接角相等,; 2.若支撑板不便倒角,则应该在离连接角尽可能近的位置,设置排液孔, 直径大于等于Φ15,个数与角数相等。(见图1、2)

图1 图2 二、支柱类: 1.两端法兰中心应该开设与中间支撑筒体内径相同的孔;(见图3) 2.若支撑筒体与两端法兰不贯通,则应在两端法兰开设工艺孔,工艺孔应 对称分布,直径Φ30~Φ80;(见图4) 3.若为其他构件作为中间支撑,则两端法兰与中间支撑的工艺孔应均布在 尽可能靠近连接角的地方。(见图5) 图3 图4 图5 图6

三、盖板类: 1.厚度不小于2mm的Q235钢板弯成的U型线槽,长度在2m之内的,需要 在端头处设置挂孔,构件重量小于300Kg时挂孔直径Φ8~Φ15,重量大于300Kg时挂孔直径大于等于Φ20;(见图6) 2.厚度小于8mm的钢板类,原则上不适用于热镀锌。 四、其他几种便于热镀锌的设计方案: 1.不易集聚的角钢连接(见图7) 2.凹槽向内的框架需要开设多个工艺孔,(见图8) 3.凹槽向外的框架不需要专门开设工艺孔。(见图9) 图7 图8 图9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热镀锌层厚度及工艺标准

热镀锌层厚度及工艺标准 热镀锌也称热浸镀锌,是钢铁构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获得金属覆盖层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高压输电、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对钢铁件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热镀锌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一、概述 在各种保护钢基体的涂镀方法中,热浸锌是非常优良的一种。它是在锌呈液体的状态下,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之后,在钢铁上不仅镀上较厚的纯锌层,而且还生成一种锌一铁合金层。这种镀法,不仅具备了电镀锌的耐腐蚀特点,而且由于具有锌铁合金层。还具有电镀锌所无法相比拟的强耐蚀性。因此这种镀法特别适用于各种强酸、碱雾气等强腐蚀环境中。 二、原理 热镀锌层是锌在高温液态下,分三个步骤形成的: 1、铁基表面被锌液溶解形成锌—铁合金相层; 2、合金层中的锌离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形成锌铁互溶层; 3、合金层表面包络着锌层。 三、镀锌层厚度 参照GB/T 13912-2002国家标准,热镀锌层厚度的标准如下: 1、工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85微米,局部厚度应大于70微米; 2、工件的厚度小于6毫米大于3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70微米,局部厚度应大于55微米; 3、工件的厚度小于3毫米大于1.5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55微米,局部应大于45微米; 4、本标准不包括经过离心分离处理过的镀层和铸铁件镀锌层厚度 四、工艺过程及有关说明 1 工艺过程 工件→脱脂→水洗→酸洗→水洗→浸助镀溶剂→烘干预热→热镀锌→整理→冷却→钝化→漂洗→干燥→检验 2 有关工艺过程说明

(1)脱脂 采用化学去油或水基金属脱脂清洗剂去油,达到工件完全被水浸润为止。 (2)酸洗 采用H2SO4 15%,硫脲0.1%,40~60℃或用HCl 25%,乌洛托品3~5g/L,20~40℃进行酸洗。加入缓蚀剂可防止基体过腐蚀及减少铁基体吸氢量,同时加入抑雾剂抑制酸雾逸出。脱脂及酸洗处理不好都会造成镀层附着力不好,镀不上锌或锌层脱落。 (3)浸助镀剂 也称溶剂,可保持在浸镀前工件具有一定活性避免二次氧化,以增强镀层与基体结合。NH4Cl100-150g/L,ZnCl250-80g/L,70~85℃,1~2min。并加入一定量的表活剂. (4)烘干预热 为了防止工件在浸镀时由于温度急剧升高而变形,并除去残余水分,防止产生爆锌,造成锌液爆溅,预热一般为80~140℃。 (5)热镀锌 要控制好锌液温度、浸镀时间及工件从锌液中引出的速度。引出速度一般为1.5米/min,温度过低,锌液流动性差,镀层厚且不均匀,易产生流挂,外观质量差;温度高,锌液流动性好,锌液易脱离工件,减少流挂及皱皮现象发生,附着力强,镀层薄,外观好,生产效率高;但温度过高,工件及锌锅铁损严重,产生大量锌渣,影响浸锌层质量并且容易造成色差使表面颜色难看,锌耗高。 锌层厚度取决于锌液温度,浸锌时间,钢材材质和锌液成份。 (6)整理 镀后对工件整理主要是去除表面余锌及锌瘤,用采用热镀锌专用震动器来完成。 (7)钝化 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抗大气腐蚀性能,减少或延长白锈出现时间,保持镀层具有良好的外观。都用铬酸盐钝化,如Na2Cr2O7 80~100g/L,硫酸3~4ml/L,但这种钝化液严重影响环境,最好采用无铬钝化。 (8)冷却 一般用水冷,但温度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一般不低于30℃不高于70℃, (9)检验 镀层外观光亮、细致、无流挂、皱皮现象。厚度检验可采用涂层测厚仪,方法比较简便。也可通过锌附着量进行换算得到镀层厚度。结合强度可采用弯曲压力机,将样件作90~

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

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 编辑推荐《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适于带钢连续热镀锌、溶剂法批量热镀锌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长和工人阅读,也可供其他镀锌生产部门和专业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内容简介《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是一本热镀锌实用数据速查工具书。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热镀锌理论、热镀锌原材料、溶剂法批量热镀锌、还原法带钢热镀锌、热镀锌产品质量检查、热镀锌热工数据和热镀锌基础数据等。《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内容新颖,数据真实可靠,实用性强。书中数据全部以表格形式编排,便于读者查阅。作者简介李九岭,中国带钢连续热镀锌资深专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武钢冷轧总厂教授级高工。1937年2月生于河南省清丰县,1963年8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9月由国家统一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第二薄板厂热镀锌车间 工作。1973年支援国家重点项目调任武汉钢铁公司冷轧厂主持由德国全套引进的1.7m带钢连续热镀锌工程。1975~1976年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学习带钢连续热镀锌技术,此后,又多次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深造、参观考察,还多次去东南亚国家从事带钢连续热镀锌技术输出。2005年8月从武钢退休,现任武汉山力板带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顾问。专著

《带钢连续热镀锌》一书于1981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010年出版发行第3版,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早一本公开发行的介绍带钢连续热镀锌生产技术的专著,2011年1月,第2本专著《带钢连续热镀锌生产问答》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热镀锌领域有一项发明专利:热镀锌板薄镀层生产方法;另有6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带钢热镀锌用锌合金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热镀锌小锌花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全国杂志上发表有关论文38篇,其中,《从热镀锌史看美钢联法的发展》一文入选《中国科技技术文库》,《我国宽带钢热镀锌现状及市场前景》一文已被多家单位选入科技文献汇编。目录1 热镀锌概论 1.1 热镀锌的发展 1.1.1 全世界热镀锌发展大事记 1.1.2 国外热镀锌的发展 1.1.3 国内热镀锌的发展 1.2 钢材热浸镀分类 1.3 带钢热浸镀分类 1.3.1 带钢热浸镀层种类 1.3.2 几种常见带钢热浸镀层对比 1.3.3 热镀锌镀层与其他涂镀层综合性能比较 1.4 气相热镀层

热镀锌标准样本

热镀锌标准 镀锌标准 GB/T 13912-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 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 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 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 —将 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 —将 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 —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 —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 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

—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 —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 —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它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 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a) 连续式热浸镀生产的板材、带材、线材、管材和棒材; b) 采用特殊标准的热浸镀锌产品: c) 有附加要求或有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的热浸镀锌产品。 注:某些产品标准能够经过引用本标准号或修改本标准的部分条款来 规定产品的热浸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浸镀锌产品的后处理和附加保护涂层未做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镀锌层厚度要求以及国家标准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及工艺标准 热镀锌也称热浸镀锌,是钢铁构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获得金属覆盖层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高压输电、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对钢铁件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热镀锌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1、概述 在各种保护钢基体的涂镀方法中,热浸锌是非常优良的一种。它是在锌呈液体的状态下,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之后,在钢铁上不仅镀上了较厚的纯锌层,而且还生成了一种锌铁合金层。这种镀法,不仅具备了电镀锌的耐腐蚀的特点,而且由于具有锌铁合金层。还有电镀锌无法比拟的强耐腐蚀性,因此这种镀锌法特别适用于各种强酸,碱雾气等强腐蚀环境中。 2、原理 热镀锌层是锌在高温液态下,分三个步骤形成的: (1)铁基表面被锌液溶解形成了锌铁合金层 (2)合金层中的锌离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形成了锌铁互溶层(3)合金层表面包络着锌层 3、镀锌层厚度 参照GB/T13912-2002国家标准,热镀锌层厚度的标准如下:(1)工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85微米,

局部厚度应大于70微米 (2)工件的厚度小于6毫米大于3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70我米,局部厚度应大于55微米 (3)工件的厚度小于3毫米大于1.5毫米的,平均厚度应大于55微米,局部应大于45微米 (4)本标准不包括经过离心分离处理过的镀层和铸铁件镀锌层厚度。 4、工艺过程及有关说明 (1)工艺过程: 工件→脱脂→水洗→酸洗→水洗→浸助镀溶剂→烘干预热→热镀锌→整理→冷却→钝化→漂洗→干燥→检验 (2)有关工艺过程说明 ●脱脂 采用化学去油或者水基金属脱脂清洗剂去油,达到工件完全被水浸润为止。 ●酸洗 采用H2S04 15%,硫脲0.1%,40~60℃或者用HCI25%,乌洛托品3~5g/L,20~40℃进行酸洗。加入缓蚀剂可以防止基体过腐蚀以及减少铁基体吸氢量,同时加入抑雾剂抑制酸雾逸出。脱脂

热镀锌标准GBT-13912-2002

热镀锌标准GBT-13912-2002

热镀锌标准 GB/T 13912-2002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 —将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 —将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

—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 —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 —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 —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 —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热镀锌和热浸锌的区别

热镀锌和热浸锌的区别 电镀锌 钢铁在空气、水或土壤中很容易生锈,甚至完全损坏。每年因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整个钢铁产量的1/10,另一方面,为使钢铁制品与零件表面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同时赋予其表面装饰性的外观,所以,一般采用电镀锌的方式对其处理。 原理 由于锌在干燥空气中不易变化,而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能生成一种很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薄膜,这种薄膜能有效保护内部不再受到腐蚀。并且当某种原因使镀层发生破坏而露出不太大的钢基时,锌与钢基体形成微电池,使钢基体成为阴极而受到保护。 性能特点 1.锌镀层较厚,结晶细致、均匀且无孔隙,抗腐蚀性良好; 2.电镀所得锌层较纯,在酸、碱等雾气中腐蚀较慢,能有效保护钢基体; 3.锌镀层经铭酸钝化后形成白色、彩色、军绿色等,美观大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多; 4.由于锌镀层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可进行冷冲、轧制、折弯等各种成型而不损坏镀层。 应用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电镀工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电镀梓的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和研究部门。例如,机器制造、电子、精密仪器、化工、轻工、交通运输、兵器、航天、原子能等等,在国民经济中有重大意义。

热浸锌 在各种保护钢基体的涂镀方法中,热浸锌是非常优良的一种。它是在锌呈液体的状态下,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之后,在钢铁上不仅镀上较厚的纯锌层,而且还生成一种“锌一铁”合金层。这种镀法, 不仅具备了电镀锌的耐腐蚀特点,而且由于具有锌铁合金层,还具有电镀锌所无法相比拟的强耐蚀性。因此这种镀法特别适用于各种强酸、碱雾气等强腐蚀环境中。 原理 热镀锌层是锌在高温液态下,分三个步骤形成的: 1. 铁基表面被锌液溶解形成“锌一铁”合金层; 2.合金层中的锌离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形成锌铁互溶层; 3.合金层表面包络着锌层。 性能特点 (1)具有较厚的致密的纯锌层覆盖在钢铁表面上,它可以避免钢铁基体与任何的腐蚀溶液的接触,保护钢基体免受腐蚀,在一般大气中,锌层表面形成一层很薄而密实的氧化锌层表面,它很难溶于水,故对钢基体起着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氧化锌与大气中其它成分生成不溶性锌盐后,则防蚀作用更理想。 (2)具有“铁一锌”合金层,结合致密,在海洋性盐雾大气及工业性大气中表现特有抗腐蚀性。 (3)由于结合牢固,“铁一锌”互溶,具有很强的耐磨性; (4)由于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合金层与钢基附着牢固,因此热键件可进行冷冲、轧制、拉丝、弯曲等各种成型而不损坏镀层; (5)钢结构件热镀锌后,相当于一次退火处理,能有效改善钢基体的机械性能,消除钢件成型焊接时的应力,有利于对钢结构件进行车削加工。 (6)热镀锌后的件表面光亮美观。 (7)纯锌层是热镀锌中最富有塑性的一层镀锌层,其性质基本接近于纯锌,具有延展性,所以它富于挠性。 应用范围 热镀锌的应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也相应扩大。因此,热镀锌制品在工业(如化工设备、石油

热镀锌生产工艺

热镀锌工艺分析研究 摘要:连续热镀锌薄钢板简称镀锌板或白铁皮,是厚度0.25~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钢带先通过火焰加热的预热炉,烧掉表面残油,同时在表面生成氧化铁膜,再进入含有H2、N2混合气体的还原退火炉加热到710~920℃,使氧化铁膜还原成海绵铁,表面活化和净化了的带钢冷却到稍高于熔锌的温度后,进入450~460℃的锌锅,利用气刀控制锌层表面厚度。最后经铬酸盐溶液钝化处理,以提高耐白锈性。 关键词:热镀锌还原退火炉钝化 一、前言 热镀锌(galvanizing)也叫热浸锌和热浸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主要用于各行业的金属结构设施上。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热镀锌工艺流程:成品酸洗-水洗-加助镀液-烘干-挂镀-冷却-药化-清洗-打磨-热镀锌完工1、热镀锌是由较古老的热镀方法发展而来的,自从1836年法国把热镀锌应用于工业以来,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近三十年来,伴随着冷轧带钢的飞速发展,热镀锌工业得以大规模发展。

二、国内外薄板热镀锌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热镀锌 镀锌钢板是为防止钢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在钢板表面涂以一层金属锌,这种涂锌的薄钢板称为镀锌板。镀锌板按生产及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热浸镀锌钢板。将薄钢板浸入熔解的锌槽中,使其表面粘附一层锌的薄钢板。目前主要采用连续镀锌工艺生产,即把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熔解有锌的镀槽中制成镀锌钢板;②合金化镀锌钢板。这种钢板也是用热浸法制造,但在出槽后,立即把它加热到500℃左右,使其生成锌和铁的合金被膜。这种镀锌板具有良好的密着性和焊接性;③电镀锌钢板。用电镀法制造这种镀锌钢板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但镀层较薄,耐腐蚀性不如热浸法镀锌板;④单面镀和双面差镀锌钢板。单面镀锌钢板,即只在一面镀锌的产品。在焊接、涂装、防锈处理、加工等方面,具有比双面镀锌板更好的适应性。为克服单面未涂锌的缺点,又有一种在另面涂以薄层锌的镀锌板,即双面差镀锌板;⑤合金、复合镀锌钢板。它是用锌和其他金属如铅、锌制成合金乃至复合镀成的钢板。这种钢板既具有卓越的防锈性能,又有良好的涂装性能。 镀锌钢板按用途又可分为一般用、屋顶用、建筑外侧板用、结构用、瓦垄板用、拉伸用和深冲用等镀锌钢板。 热镀锌工艺主要运用范围:工业、建筑、电力设施、化工设施、机械制造、石油、农业设施、通信设施、消防设施、铁路、公路交通设施等领域 主要生产厂及进口生产国家: 国内主要生产厂:武汉、鞍钢、沙钢、宝钢及广东等;国外主要生产国有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 外观 1、表面状态:镀锌板由于涂镀工艺中处理方式不同,表面状态也不同,如普通锌花、细锌花、平整锌花、无锌花以及磷化处理的表面等。

钢铁件热镀锌层

钢铁件热镀锌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件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等材料制成的电力金具,采用热浸镀锌法的镀锌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70—1997 锌锭 GB/T 13912—199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镀锌层技术要求 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 JB/T 8177—1999 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 ISO 1461—1999 钢铁制品的热镀锌层规范和试验方法 3术语 3.1热浸镀锌 将特别处理过的钢或铸铁制品浸入溶融的锌液中形成锌或锌铁合金层的过程。 3.2热浸镀锌层 通过热浸镀锌获得的通常由锌覆盖着的锌铁合金层。 3.3锌层重量 表面单位面积上锌及锌铁合金的总质量。

3.4锌层厚度 锌和锌铁合金的总厚度。 4取样 试品应从每批产品中随意抽取,每批产品中抽检试品的最小数量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每批产品中抽检试品的最小数量 *如抽检试品不合格,则从该产品中取原来两倍数量的试品再进行检验。 5技术要求 5.1对锌锭的要求 锌锭按GB/T 470的规定,所用锌的纯度不得低于99.5%(四号锌),杂质含量不大于0.50%。 5.2待镀件的要求 5.2.1待镀件表面应平整、光滑、边缘无毛刺,无影响质量的斑点、凹坑、划伤等缺陷。 5.2.2镀前应除去表面的油污、锈迹、焊渣和氧化层等多余物,镀前处理应符合GB/T 13912附录A的规定。

热镀锌工艺学习资料

镀锌工艺学习资料 1、 工艺流程 2、钢铁对热镀锌的影响因素 钢材成分、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金属的内应力、镀件几何尺寸 3、钢材中影响热镀锌的主要元素:碳(C)、硅(Si)、锰(Mn)、磷(P) 4、钢材中含碳量越高,铁锌反应越剧烈,锌层也越厚。镀锌层表面容易形成锌瘤,并产生大量漏镀。 硅可使铁在锌液中的溶解速度加快,镀锌层变灰,粘附性 变差,增加锌灰、锌渣等。镀锌层变灰,会随着钢中硅含量的增高存在着一个波浪式的变化,该现象称为“圣德林效 应”。 5、酸洗原理:酸与工件表面氧化铁皮、铁锈及杂物进行反 应,将工件表面洗净。 欠酸洗即为钢管酸洗时间过短表面氧化铁皮、铁锈及杂物未洗尽。当工件欠酸洗时,钢管表面仍然有铁锈或其它杂物存在。 过酸洗即为酸洗时间过长,使钢管基体受到过分的腐蚀。过酸洗时,钢管表面将会出现粗糙麻面或表面发黑或表面有粗糙的黑色麻面。 6、配制盐酸酸液浓度及温度要求是什么? 酸洗液配制浓度为18%—20% 酸洗液温度为室温 酸洗操作:采用预酸洗工艺,梯度酸洗,上下反复提动3次。 如何配酸? 1、槽液高度不允许超过酸槽高度的2/3; 2、根据槽液高度添加2/5的清水; 3、加入含量≥30%左右的盐酸,补足槽中余下容积; 4、按原酸1%比例,添加抑雾剂及除锈剂,防止盐酸挥发及过酸洗现象的产生 7、酸洗回收标准为,酸含量小于15克/升同时亚铁含量大于350克/升 8、助镀剂的作用 (1)、清除工件表面,去除酸洗后残留在工件表面的铁盐或氧化物,使钢铁件在进入锌液时具有最大的表面活性; (2)、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盐膜,防止工件从助镀池到锌锅的一段时间内在空气中锈蚀; (3)、净化工件浸入锌液处的液相锌,使工件与锌液快速浸润并反应。 助镀剂:PH 值助镀剂适宜的PH 值范围为4-5,这个PH 值范围的助镀剂可以给酸洗后的镀件表面进一步清洁,弥补酸洗时可能存在的不足。 溶剂中亚铁的控制 工件应充分水洗,确保清洗干净,以免过多亚铁带入溶剂中;工件浸泡溶剂以形成足够的盐膜,严禁长时间浸泡;吊镀的溶剂亚铁含量超过3g/L 时,需及时处理;喷镀、自动线达到8g/L 时回收。 类别 氯化锌 氯化铵 溶剂总质(g/L ) 铵锌比 喷镀线 150-200 250-300 400-500 1.2-1.8 吊镀线 70-125 120-200 200-350 1.2-1.6 自动线 150-250 200-300 350-550 0.9-1.2 护栏线 100-150 150-200 250-350 1.2-1.5 立柱线 150-200 200-250 350-450 1.2-1.6 材质 硅含量 Q235 ≤0.35 Q345 ≤0.5 Q420 ≤0.5

热镀锌标准GBT

GB/T 13912-2002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 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 —将 ISO 1461:1999中的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 ; —将 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 —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 —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 —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 —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 —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