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玉石不能戴

十种玉石不能戴
十种玉石不能戴

这十种玉石不能戴,否则损运势、伤身体!第一种:别人的玉石

常听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句话除了讲戴玉对人有好处外,还暗含了人与玉是矢志不渝的关系。因此,是你的玉石,就要戴一辈子;不是你的玉石,最好别戴。

你拿了别人的玉,戴的是别人的保护神,直白地说,自己得替别人承担灾祸、坏事等负能量。

第二种:来历不明的古玉

老人说:古玉和新玉不同,有远古的记忆,只会记得它的第一个主人。如果你的能量镇不住它,会被它反噬。

此外,很多来历不明的古玉其实是盗墓贼挖来的陪葬品,重见天日后,需要借助现代人的阳气洗净污秽。如果贴身佩戴这样的古玉,容易患病、梦魇,遭遇挫折。

第三种:“血玉”

真正的“血玉”其实是铁离子沁入形成的红沁玉,而不是动物血液沁入生成的玉石。因此,“血玉”本身不是一个确切的说法,在玉石圈也很少见到有人这么叫它,如果说了,想必也是个外行人。

之所以不建议大家买“血玉”(本文中暂时这么称呼它吧!),是因为它非常稀有,价格相当高。但是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所谓的“血玉”基本上都是假货,如果你买了,就是花大价钱买教训,不值当。

第四种:染色翡翠

有些翡翠卖相很好,而且价格便宜,看了就让人有一种想立刻买下来的冲动。但是,当你真的买回去,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咿,怎么变色了?

买到染色翡翠啦!此外,更坏的消息是,奸商在染色翡翠上所用的化学染剂,经过你一段时间的佩戴后,可能被你皮肤吸收了,对身体有害。

第五种:假“起胶”翡翠

“起胶”原本是某·些·翡翠的正常现象,意思是这类翡翠给人第一眼的感觉是像凝固的胶水一样,当你转动观察时,投射到它表明的光线是整块的、连绵不绝的,好像胶水在流动。

这里的“胶”不是胶水的“胶”,而是由于翡翠的种很老,晶体颗粒很小,又排列无序,导致了“起胶”现象。

天然“起胶”翡翠很特别,价值很高,而假“起胶”翡翠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经过强酸浸蚀并注胶的翡翠会有“起胶”的效果,可是基本上没有收藏的价值,反而会坑了你的小钱钱。

第六种:五彩缤纷的玉石

天然玉石的颜色其实有很多,就拿和田玉来说吧!也有红色、黄色、白色、碧色、青色、墨色等。有些商家会用不同颜色的玉石,串成“多宝手串”吸引大家购买。

这类五彩缤纷的玉石手串虽然漂亮,却陷阱颇多,比如颜色过分艳丽的玉料、一块玉料上多种奇异颜色等。如果价格还卖得不高,就更可能是把劣质玉石用化学染料染色,或真假彩色玉珠混在一起卖了。

第七种:染色酸蚀造假皮的和田玉

有些和田玉看着漂亮其实是染色+酸蚀+造假皮搞出来的“面子货”。如今科技发达了,假和田玉能保证20年不褪色,只是其中的有害物质会伴随你20年罢了。

这类假货其实不难分辨,要么颜色生硬,要么沁色过度、无渐变,要么石皮缺少“汗毛孔”……宝迷们只要多看看真玉,多学些理论知识,细心观察就能发现。

第八种:便宜的玉石

玉石的价格很奇葩,百十元有,百千万也有,甚至上亿。有时候,一些朋友宝迷拿着买的玉石询问,这块玉石花了一百多块钱捡漏买的,是真的吗?

我说10元也能买到真玉石,您信不?不过,肯定不会是什么值钱的玉石了,基本都是一些阿富汗玉、马来玉、韩玉等低档玉石。抱着“花小钱,买好玉”的捡漏心态买玉石的宝迷,首先你不一定买到假玉石,其次很不幸地告诉你,它可能连你那点小钱也不值,反而花了冤枉钱。

第九种:煨炙碱蚀加油脂的和田玉

最近知道的一种玉石的造假办法:第一阶段是先将劣质玉石抹烧碱,再埋在热灰中煨闷两三天,然后取出过高温,最后快冷却。

第二阶段是通过热胀冷缩,使劣质玉石产生裂缝,将染色剂注入后,刷上一层动物油,再撒一把胡椒面,高温高压烧烤一段时间后,油润枣红色,伴着“烤肉味”的和田玉就出炉了。

这类和田玉美则美矣,可惜像地沟油烹调出来的食物一样,戴久了对身体不好。

第十种:你看这玉多白

最后一种说的就是越白越受欢迎的“白玉”了。

其实,白玉的白度不会像白纸一样洁白。优质白玉的质地细腻浑厚,颜色白却不惨白。宝迷们如果一味地追求白度,而不顾玉石的质量,只会买到颜色呆板、质地干枯的拙劣白玉,甚至把俄料、青海料、韩料等干涩的低档料子,当高档白玉买回来,浪费一大笔钱。

谈禅让制与世袭制

谈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定义: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禅让制的利与弊 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也被人认为是华夏民族兴盛的原因,因为有了禅让,才有了贤能的人。但一些资料证明了夏前的禅让制度也不是自愿进行的,也有胁迫与私心掺杂其中,史实后人无从考证,全靠片面之词,禅让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也无从得知。而我论述的就是在理想状态下,也就是本质上的禅让制度: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利:禅让制度可以说是代代精英,因为每一代帝王都会对下一任进行考核,选拔,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会使每一次帝王更换都带来新鲜的血液,带给社会一个新的冲击,促使社会快速发展。在位君主自愿禅让,使得整个过程非常和平,不会充斥着暴力与血腥,而新的君主又是众望所归,这就使得整个社会具备了公平的民主制度,不会形成高度独裁的权力集团 弊:当新君主上台,必然有自己的理想社会,他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整个社会,这可能会与前一任的君主政治思想刚好相悖,而且大权还在禅让人手中,新君主需要时间去从禅让人手中拿到权利,改变民众的思想,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观,这可能会造成民众滋生不满情绪及社会发展缓慢。因为禅让制度的民主特点,不会有高度的权力集中,正是因为没有高度权力集中,各个权利制衡,每一项决议都可能会引起争论,造成了行政效率降低。大权还在禅让人手中 世袭制定义: “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 世袭制的利与弊 经夏后,中国进入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世袭制也就成了继承制度,世袭制在封建社会下利用了君权神授,禁锢了民众思想。其中有周幽王昏庸的烽火戏诸侯,也有康雍乾的太平盛世。 利:世袭制可以很好的培养接班人,可以让接班人得到良好的皇家教育,拥有高人一等的才能及气质,可以从小学习如何处理国事。每一次朝代更替不会有很大的波动,社会的发展很稳定,不会有大的动荡,不会出现因为继承不公而造反的现象。家族的特征,民族的风格可以得到很好的延续,保证了皇家的权威。权利高度集中,行政效率高,执行力强。

尧舜禹禅让制

《全导》第一章补充资料库(二) 禅让制度:中国人一说到古圣贤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其实那个时候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国王,都属于部落联盟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特别文明,不吃人肉,统治者之交也和平共处,大公无私,采用“禅让制”的方式,交接权力,即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担任首领的方式。 尧和舜都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明君。相传尧在位70年后想禅让帝位,就人选问题征求四岳的意见,四岳一致推举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以便进一步了解他。舜能够使二女恭行妇道,使九男更加敦厚谨敬。尧让舜做各种事情,舜都能办好,于是尧推荐舜代自己主持政事。摄下之后,舜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得到了百姓的普遍拥戴。尧死三年后,舜就天子之位,这就是尧舜禅让。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存在着的事实,属于原始社会民主制度的遗风。 品德高尚的尧,为了天下人的利益,没将王位给自己无德无能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有着非凡智慧的舜,尧看中的是舜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的本事,在暴戾的“顽父”、后妈“嚣母”和用心歹毒的弟弟“傲象”三人联合起来通过纵火焚屋、掘井填埋这些挖空心思的方法要害死他的环境下,舜第一是屡屡逃脱,证明了他智商突出;第二是既往不咎,仿佛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孝悌两全,从而证明了他情商超卓。再加上政务功绩斐然,名声大好,尧觉得舜是块好料,就把他给提升了。于是唐尧和虞舜成了禅让制的第一实践者; 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而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商均。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他把全国划为“九州”(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相传禹年老时,推荐皋陶(gǎoyáo)为继承人。皋陶虽有威望,但英年早逝。禹又禅让给了伯益。禹死以后,伯益按照传统,躲在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由各氏族部落决定继承人。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比不上禹的儿子启,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度废除,开始了“家天下王位传子制度”。 (丹朱((启夏朝 “选贤不选子”——禅让制度兄终弟及”——王位传子制度

“禅让制”微课堂教学设计

“禅让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禅让”的含义,包括“禅让”的实质和表现。 2、技能:通过对尧舜禹历史故事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通过学习禅让制使学生认识到它开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禅让制时代成为后人世代向往的开明时代。 【教学过程】 1、导语引领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呢? 学生阅读课文15页,找出答案,禅让。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shan禅让。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点拨交流: 师:出示禅让制历史背景图片并讲解:在尧舜禹的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共同获取食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以及其他部落的入侵,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述让学生了解禅让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出示禅让过程图片,抛出问题:部落首领由谁来选呢?又是怎样选出来的呢?为什么他们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呢? 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这段视频来了解吧。 出示尧舜禹历史故事视频 『设计意图』运用影视视频引导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把相对抽象的时间跨度大的内容,给展示出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由此增加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影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去扩展其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荐举制

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精髓所在。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有时皇帝对于贤良方正等用“对策”、“射策”的方式进行考核。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东汉后期选拔官吏中钻营请托、结党营私和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征辟制渐趋败坏。 曹魏时,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并博采舆论,从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学分类上是一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至东晋后此制弊端丛生,中正权重,品评随意,世族门阀把

制度章句(整理)

企业制治 ●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语出《礼记·礼运第九》。治国之道的施行,是使天下的人都为公利着想。行:通行。天下为公:此处意为国君之位取禅让制授予贤德之人,如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不私传于子孙。公:共也。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语出《礼记·礼运第九》。让社会上的老人们得到赡养而安享晚年,青壮年的才能得到发挥,婴幼儿得到抚养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病人,都得到供养。 【贵有德,贵贵,贵老,贵长,慈幼】 语出《礼记祭义第二十四》。尊重有道德的人,尊重地位高贵的人,尊敬老人,尊敬长辈,爱护儿童。贵:尊重,尊敬。贵贵:尊重有道德的人。慈幼:爱幼。 【其身正,不令而行】 语出《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直译为“自身行为端正,即使没有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有命令,也不会自愿服从”。 ● 2 【以法服人,其外若密,其中实疏;以德结人,其外虽疏,其中实密】 语出宋代吕祖谦《史说》。用刑法制服人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缜密,实质上却很疏散;用恩德来连接人心,表面上看起来很疏散,实质上却很缜密。说明治理国家,德治比法治更为根本。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语出《墨子·法仪》。治理天下的人,不可以不制定法度;没有法度而能把事情做成功的,是没有的。说明治国必须制定一定的法度,无法可依,则事不能成,国不能治。从事者:治事、做事的人。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语出《尚书·周书周官》在社会未产生动乱之前,就订立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治理;在国家没有出现危险的时候,就采取保卫措施。说明要避免动乱与危险的发生,就要及时制定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中国制度的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制度的演变 篇一:中国历史政治制度演变专题史 一、政治发展史 【总述】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与阶级,有了国家机器,郑智就产生了。在政治文明进程中,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的因素,社会政治适度体现出复杂多样性。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实行的是公民集体的民主制。 古罗马,经历了从早期恭贺指向君主制的演变。 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实行的是形态不同的君主专制制度。 进入近代,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取代了君主制,随后,这种政治制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行。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产生之后,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许多思想家对其进行了批判。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先后在一些国家中变成了实践。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它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先进的政治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落后的政治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第一部分:中国政治发展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 ■古代政治制度整理图示: ■传说中的炎黄尧舜时期 社会基本形态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尧舜时期的联盟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 ■夏(无历史考证为封建王朝) 禹建立夏(朝),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禹死了,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出现于夏朝。 ■商朝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西周 实行分封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诸侯也由嫡长子世袭。

中国的古代制度

中国的古代制度(考的少,非重点) 一、官职制度 (一)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1)尧传舜,舜传禹。但后来,禹传启,家天下。 (2)后来一些权臣为篡位而实行禅让制。 2.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1)二法并用: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2)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正房所生为嫡,妾所生为庶。正房妻子生的老大。(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更加强化中央集权。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一直沿用到清朝)韦小宝称为鹿鼎公,属于最高等级。鹿:群雄逐鹿;鼎:问鼎中原

(三)选官 1.世官制(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先秦) 商鞅变法:按照军功授爵 2.察举制——官员考察,将人才推荐给中央。(汉代) (1)秀才(才能优秀者)、孝廉(孝顺廉洁者) (2)东汉后期,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说法 3.征辟制——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汉代) 皇帝或者高官直接派人征聘。 4.九品中正制——“中正”按家世、才德将人才评为九等,上报吏部、按品授官。(魏晋南北朝) (1)由群所创.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5.科举制——分科考试以取士。(隋—清) 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后逐步发展。武则天时期,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明清时期,制度完善,采用八股取士。1905 年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推行现代学校教育。 (1)在古代想成为状元非常不易,需要经过层层选拔。读书人要考童生试,中了之后,称为秀才。考中秀才,才能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份,因此又称秋闱。古代的读书人,一次不中,还需再等三年。 (2)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3)连中三元:即三次考第一,第一次是解元,第二次是会元,第三次是状元。 (4)金榜题名:使用黄色的纸对外发布公告。 (5)蟾宫折桂:蟾宫指代月宫去月宫折桂花,很难办到,用蟾宫折桂指代科举考中。现在在考试前吃桂花糕,就是为了取好彩头。 (6)独占鳌头:相传皇宫宫殿之前刻着巨鳌,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上面迎接榜单。 (7)五子登科:窦禹钧居于燕山府,他有五子,都中科举。相关的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中国古代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制度 篇一:必修一中国古代制度 必修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篇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朝政治制度 1.禹死启继,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奴隶制国家机器形成. 3.宗族关系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4.初步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看待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分封制 1.目的: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4.权利:世袭的统治权(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三大义务:政治、经济、军事) 6.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7.主要封国 齐鲁燕卫宋晋等。 8.评价 ⑴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西周时):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⑵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东周时): ①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②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而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9.崩溃 (1)时间:西周后期

(2)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 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 (3)表现:楚王问鼎、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事件。 三、宗法制 1.目的:解决贵族内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问题。 2.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是用父系血缘关 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4.具体操作:大宗继承,小宗分封,家国一体,等级分明。 5.特点: 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中国先秦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先秦制度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先秦篇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秦篇 选择题精练 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 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 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4、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5、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7、为迎接20xx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

禅让制

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传说中的禅让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由部落里的每一个人投票表决下一任首领人选,以多数人意件做出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历史上的禅让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年表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禅让:上古时代“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键入文字] 禅让:上古时代“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千百年来,在华夏子孙的心中一直存留着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上古神话——尧舜禹禅让权位,举贤能造福万民。在这个故事中,三位主人公尧、舜、禹创造了所谓“垂拱而治,河清海晏”的盛景,连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也在《论语》中对其品行大加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之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上古时代,共同探寻“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一、“禅让”一事的提出 禅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在位者将权位让渡给贤德之人。从字面来来理解:“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认为舜可以胜任,就命舜摄位行政。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首领。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首领。经过治水考验,禹在舜死后便成为首领。禹继位后也先后用同样的方式选拔了皋陶、伯益作继承人。这种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帝王把王位让给没有亲族关系的贤人。 最早记述“禅让”其事的是被儒家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尚书》。在其篇《尧典》中说的是“尧舜禅让”,而在《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另外在《论语·尧曰》中亦 有涉及到尧让帝位于舜的文字:“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大意是说,尧希望舜在接替其权位后能坚守中正之道,爱护百姓,倘若不然,上天必将所降祥福收去。尽管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此章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后人把散简附于其后。但关于“禅让制”的记述从此成了儒家学派赞许上古三皇五帝的有力论据。”《孟子·万章章句上》更是借老师孟子与学生万章间的一席话道出了“禅让”的真实含义--“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 1

禅让制

禅让制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最早的禅让制由尧帝传给舜帝,可以说尧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魏西晋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宋齐梁陈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东魏北齐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北周隋唐后梁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 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兰芳共和国 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 禅让制之后的制度 叫作: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世袭制:表现、意义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古代人事制度最新版

(人力资源套表)中国古代 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和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和族权统壹。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和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荐举制 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精髓所在。察举分诏举和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

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有时皇帝对于贤良方正等用“对策”、“射策”的方式进行考核。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壹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东汉后期选拔官吏中钻营请托、结党营私和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征辟制渐趋败坏。 曹魏时,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且博采舆论,从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学分类上是壹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至东晋后此制弊端丛生,中正权重,品评随意,世族门阀把持中正,控制选举,至后期造成“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族无过进之路”。九品中正制已成为门阀统治的工具。 科举制 隋统壹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且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铨选制度。其主要特点是:①公开考试,壹定程度上的平等竞争。除工商隶皂倡优等人士外,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只要具有壹定文化知识,均可怀牒于州县公开报考。它冲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统治,为中小地主阶级的士人入仕开辟了途

中国各朝代政治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各朝代政治制度 篇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要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要政治制度一览表 篇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览表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一览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一览表 篇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 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

城市 【答案】b 2、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 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 “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分封制的残余 【答案】A 3、“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 重要的地位。”这些诸侯国() a.承担向周天子缴纳土地税、带兵打仗等义务 b.其君主是封国内最高统治者,有主祭祖先和任意选择统治继承人的权力 c.有利于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d.25个较大的封国大多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 【答案】c 4、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

‘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 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a.废除郡县制 b.设置中朝 c.实行察举制 d.分封诸侯王 【答案】d 5、“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六部制 【答案】a 6、“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20xx年4 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与这一活动关 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答案】b 7、《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 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

“禅让制”课堂达标检测题

“禅让制”课堂达标检测题 【试题计划】 1、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1)尧舜禹是原始社会末期继黄帝之后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2)学生在掌握每个历史事件“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这项能力将贯穿整个评价检测,由此拓展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3、试题来源:《世纪金榜》、网络 【试题内容】 一、选择题 1、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2、“通大川,决壅(yō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是()

①生活简朴,克己爱民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④实行原始民主⑤建立王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代表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下制度中,体现朴素的民主观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册封制度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3)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 【典型题例剖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国考之中国的古代制度总结与解析

中国的古代制度 常考官职制度、中央与地方制度、礼仪制度。 一、官职制度 (一)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2.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1.官职:看古代宫廷片,一般会出现皇帝、王爷、大臣,比如清宫剧有“铁帽子王”。 2.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谁有才能皇位给谁,典型例子是尧舜禹,尧禅让 给舜、舜禅让给禹。此处存在争议,有人质疑这样的制度不太可能实现,是美化远古的设想,认为都是逼迫让位。禹传启开启家天下,建立夏朝,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哥哥死了给弟弟)、父死子继(父亲死了给儿子),但 存在问题,标准不同不知道皇位到底给谁,容易发生内斗,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长和贤相比,“长”更能客观评价,“贤”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在古代有嫡出和庶出的区分,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房只有一个,正房生的是嫡出,小老婆生的是庶出,嫡庶有别。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

【解析】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比如武王伐纣时,八百诸侯会孟津。周朝大肆分封,齐国分封给姜子牙,春秋战国时期田氏代姜,齐国原来给姜子牙,后被田氏篡位,齐国归了田氏。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助于中央强化集权,各地诸侯是一方的“土皇帝”,在其领地内可以世袭,对天子只需要朝贡、提供兵役即可,而郡县制是全部由中央统一管理,更加强化中央集权,比如商鞅变法改为郡县制,就是为了强化集权提升国力。 2.宗法制:按照血缘远近分配权力,到了周朝完备。以天子为例,天子死后位置给嫡长子,天子的其他儿子当诸侯,诸侯死后侯位给诸侯的嫡长子,其他儿子当卿大夫,以此类推。 到了第五代基本不剩什么,比如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是由于到了刘备不知道是多少辈了。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体化(全)

第一次作业 判断 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B错误)中国上古时王权的直接来源是部落酋长制(正确) 3、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正确) 4、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正确) 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正确) 2.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正确) 3.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正确) 1.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正确) 中国上古时王权的直接来源是部落酋长制(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什么性质。B A、科学 B、假说 C、阶级 D、客观 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A、部落 B、部落联盟 C、酋邦 D、氏族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 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 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 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 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 A、酋邦 B、群队 C、部落联盟 D、部落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3、华夏集团的代表性人物()B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4、东夷集团的代表性人物()C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二、多项选择题 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 A.华夏集团 B.东夷集团 C.苗蛮集团 D.炎黄集团 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 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 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 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 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 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D.女娲 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

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约前1600年). 商约前1600~前1046年.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井田制.(~前771年). 钢铁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前770~前476年. 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经能制造钢剑.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前207年). 汉朝西汉前202~9年. 察举制实行.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了代田法.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东汉 25~220年. 三国北魏 220~266年.实行均田制. 蜀 221~263年. 吴 222~28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 晋西晋 266~316年. 东晋 317~420年. 南朝 420~589年.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北朝 439~581年. 隋 581~618年.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出现曲辕犁,创制了筒车.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 唐618~907年. 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五代十国 907~960年. 宋北宋 960~1127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推广稻麦复种制.出现高转筒车.出现五大名窑.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南宋 1127~1276年. 辽 907~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金 1115~1234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