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单题85题(最全)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7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需逐条展开】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记忆口诀: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3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中学科目二

3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3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8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的运用表扬

39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4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1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煮花生特见效】

4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

44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

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需逐条展开】

46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47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建立家庭生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60),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4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9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 1/ 8

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 3/ 8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模块 1.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其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最后,制定教育目的还需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素质教育的特征(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美育的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8.五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二模块 9.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腔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脉络: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4、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口:教育对人口数量有制约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实现青少年人口的职业分流,调整社会人口的职业构成;特定人口(亚人口群体,如残疾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与教育。 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促进劳动力和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D、教育与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的发展 B、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外铄论(荀子“人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一打健康的婴儿,可以培养出小偷至领袖的各类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汇总(最新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产生了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现代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6、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在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着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选拔受教育者,可以延续、发展或者加快改变社会政治关系。 8、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9、遗传素质的意义 [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差距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者决定人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综合知识备考笔记及其重点

中小学教师教育综合知识备考笔记及其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 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 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 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 影响为中介 4 . 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 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 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 学校教育的产生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 序 校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 : 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术)四学(算术

(完整版)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 答案 、单项选择 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 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答案:A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 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 阶级性 C.永恒性 B.历史性 D. 平等性 答案:C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 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 A. 社会流动性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D. 人口控制功能 答案:A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 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A. 《理想国》 B.《巨人传》答案:D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 遗传素质 C.教育影响 B.社会环境 答案:B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A.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B. 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D. 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答案:C 7、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 顺序性 C.连续性 B. 阶段性D. 差异性 答案:D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 部矛盾是( ) 。 A. 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 社会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 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 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D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 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D. 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答案:C 10、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 程设置方式是( )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 答案(共三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 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

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 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知识点(三)

71.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外形剧变。表现在: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急剧增加,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 2.体内机能增强。主要表现在:心脏发育趋于成熟,脉搏跳动减慢,心脏重量、形体、恒定性及血压都接近成人;呼吸系统方面,肺活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机能显着增强,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成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明显增加。 3.性的发育成熟。性的成熟表现在:生殖器官的增大,体态上出现新特征,男性、女性气质逐渐明朗化。 72.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对现实的具体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对言语刺激、抽象信号等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机制。 7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

(一)异性疏远期 这个时期大约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这时由于青春萌动,男女生理上出现的明显差别,使他们感到陌生不安,又由于他们缺乏两性的知识,因此在异性面前,就产生了一种害羞或畏惧心理,从而使男女同学暂时疏远。 (二)异性接近期 初中二年级以后,中学生进入了青年初期。此时情窦初开,男女之间又有了一种喜欢接近的需要,他们的性心理发展又开始进入了相互吸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时期,男女同学愿意在一起学习、工作和活动。 (三)两性恋爱期 恋爱期的显着标志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喜欢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单独相处而不大愿参加集体性的活动,经常陷于结婚的幻想之中。这个阶段一般从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是青春期性意识表现

和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这也是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这个阶段开始,才可能逐渐产生和形成真正的爱情。 74.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独立意识强烈的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自然会产生一种喜欢接近异性的感情倾向。作为教师一定要理解、宽容,指导学生在把握良好尺度的前提下健康交往。 (一)教师对异性交往中的引导 1.抓好青春期教育。2.提倡异性学生的正常交往。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二)异性交往应遵守的准则 1.要自然适度。2.要注意交往的场所和方式。3.要留有余地。4.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75.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以往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以往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安徽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应用平台和公共管理平台)建设,是为了( )。 A.完善国家考试制度 B.实现全省教育现代化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D.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答案:B 2.“人人接受有价值的教育,人人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即( )。 A.大众教育 B.通识教育 C.精英教育 D.特殊教育 答案:A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等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答案:A 4.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和策略”,这些知识属于( )。 A.学科知识 B.通识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学生发展知识 答案:C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规定从小学至初中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是( )。 A.校本课程 B.国家课程 C.选修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B 6.以学生的经验和主体性活动为中心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要素主义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儿童中心课程论 D.社会中心课程论 答案:C

7.叶圣陶指出:“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极有效的‘不言之教’。”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答案:D 8.“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这句话是指教师应该具备( )。 A.广博的专业知识 B.崇高的专业理想 C.精湛的专业技能 D.务实的专业态度 答案:A 9.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10.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答案:A 11.当一个人用画图表、路线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时,表明他处于解决问题的(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答案:B 12.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老师运用的是( )。 A.替代强化 B.局部强化 C.延迟强化 D.符号强化 答案:B 13.某套试题有效测试了欲测试的内容,而没有测试到其他无关内容,则此试卷有较高的( )。

2019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中学)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A。学记。 2.答案:B。环境。 3.答案:C。人口变化。 4.答案: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5.答案:B。等级性。 6.答案:A。学科课程 7.答案: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答案: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答案:A。形成性评价 10.答案:D。榜样示范 11.答案: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2.答案:A。无意注意 13.答案:C。可控的内部归因 14.答案:A。中等偏下水平 15.答案:C。逻辑记忆 16.答案:D。普遍伦理 17.答案:B。性格 18.答案:A。强迫观念

19.答案:A。两极性 20.答案:D。学生 21.答案:B。替代强化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具体地讲: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珍藏复习版)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师出教育——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培训品牌!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备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②教育没有阶级性 ③教育水平低下 2 古代教育的特点(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①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③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④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⑤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 ⑥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3 近代教育的特点(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①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1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教育的法制化 4 20 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全民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技术现代化 ⑤教育的终身化 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记忆口诀:内人解手龟速)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记忆口诀:零售木纸) 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受教育权 ③决定教育目的 ④决定教育体制 7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记忆口诀:人民论) 2

①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促进民主 ③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8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 质前提; ②环境:人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 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记忆口诀:学校的社会加速开发个性两小时) ①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加速个体发展 ③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10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①德育:灵魂和统帅作用 ②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 ③体育:物质基础作用 3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早期童年经验。人格与早期童年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最后,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案耍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答案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1) 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期^。(2).领会阶段。学生要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剌激,形成选择性知觉。教师可通过提问、图片、手势动作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中。(3).习得阶段。学生将短吋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