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思维导图

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思维导图
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思维导图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 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 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性质

2.将下列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

3.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Z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 (2)质量数(A )=________(Z )+________(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考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个。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K ;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 ;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 、P ;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 ;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 ;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Ca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 、C 、S 。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分区

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__________区,分界线右上方为______________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__________的性质,又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 3.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__族到______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____ 逐渐____ 电子层数 ____ 逐渐____ 原子半径

逐渐____ 逐渐____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____阴离子逐渐____r (阴离子)__r (阳离子) 逐渐____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

____→____(O、F 除外)负化合价=__________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O 、F 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____阴离子还原性

逐渐____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____ 逐渐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

4.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 置换出B ,则A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

③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 对应的是Fe 2+

,而不是Fe 3+

)。

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⑤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

(A Z X )

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不活泼。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A能置换出B,则A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

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⑤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⑥最高价含氧酸形成的盐(同种阳离子)碱性越弱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未知元素

2.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

(1)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如金属性Mg>Al,Ca>Mg,则碱性Mg(OH)2____Al(OH)3,Ca(OH)2____Mg(OH)2(填“>”、“<”或“=”);

(2)推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如:已知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推知Be(OH)2____溶;再如:已知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未学元素砹(At)应为____色固体,与氢____化合,HAt____稳定,水溶液呈____性,AgAt____溶于水等。

3.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

(1)半导体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如:Si、Ge、Ga等。

(2)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S、P、As等。

(3)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

Fe、Ni、Rh、Pt、Pd等。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考点一化学键

1.概念_________ _______。2.类型

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子得失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

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考点二离子键

1.定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

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

离子键。

3.构成离子键的微粒为____ ________。

4.离子键的实质是___ _____。

5.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①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共价键

1.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

键)。

(2)形成条件

①一般__________的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

②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

间也能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种类

(1)非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

子对____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各原子都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___。

(2)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

向________________的一方,两种原子,一方略显____________,

一方略显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3.成键微粒为___ _____。

4.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

①Cl2: ________________ ②N2:__________________

③H2O2:_____________ ④CO2: _______________

⑤HClO:_____________ ⑥CCl4:________________

(2)用结构式表示

①N2:____________ ②H2O:____________

③CO2: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HCl共价键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又称__________。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____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

________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____________和绝大

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________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

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______________分子间

作用力。

(3)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

子间作用力____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________。例如,熔、

沸点:I2____Br2____Cl2____F2。

2.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____、____、____。

(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

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________。

特别提醒(1)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

间的一种作用力。

(2)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

沸点等。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精编版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测试题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的缘故。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不仅可以构成分子,而且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有关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 B、自然界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C、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 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B、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C、水(H2O)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一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碳元素和2个氢元素。 5、某些油炸物质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下列关于丙烯酰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B、丙烯酰胺由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和氮分子构成 C、丙烯酰胺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丙烯酰胺属于氧化物 6、市面上出售有“加碘食盐”、“加铁酱油”、“加锌牛奶”等,这里的碘、铁、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7、在CO2、SO2、H2O2各10个分子中,含有一样多的()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离子 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以下对信息理解错误的 是() A、碘元素的核电荷数是53; B、碘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 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五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最近,开始在五年级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对此作了一些简单的记录。 一、引入思维导图的流程 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从第一单元开始,要求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挖掘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并借助课本、练习等资料尝试画出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此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已有语文思维导图的基础,画图上手比较快。 每个单元用10分钟讨论,10分钟汇报。汇报效果如下: 1.大部分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一个单元总结出基本的知识点,但仍存在个别1-2个小组总结得不全面; 2.有些思维比较发散的小组可以找出课本以外的知识点; 3.学生会借助例题来解释相关的知识点; 4.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帮助后进生梳理知识。 1-3单元在课堂上整理复习一遍后,我布置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手抄报思维导图作业。 二、学生作品展示

三、存在的问题 1.目前思维导图只能用在课后总结知识,无法做课前预习; 2.一个单元画一个思维导图,仍没有普及到每一课; 3.如果需要将思维导图普及到每一课,单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并不多,有时可能只是1句话,就需要学生挖掘课本隐藏的知识点,这对中后进生而言有点难度; 4.学生思维如果不够发散,容易被参考资料的内容局限,即使课堂上通过引导说出的知识细节,学生回家画图时也很少想到(如:倒数,就很难想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5.学生课后画的思维导图大多数是查看参考资料,只写出概括性语句,没有写出具体内容如:

四、我的一点小看法 1.因为语文的思维导图多以文字形式表达,我认为数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更多数学符号来表达,甚至可以用符号加文字,,通过数学语言、符号再加上“图形、线段”将知识点链接起来, 2.可以更直观地梳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抄写定义、概念; 3.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考做过的练习,在习题中总结有关的重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课外参考资料; 4.思维导图中,可以规定一个固定板块【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展望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知识模块 概念与理论化学物质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同素异形体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分子种类不同→ ←分子中原子种类不同,左为同种原子,右为不同中原子→

1、 化学变化类型 化学变化 类型 无机反应 有机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形式) 按有无电子转移划分(本质) 其他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 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从参加反应的微粒划分 从是否可逆划分 从热效应划分 分子反应 原子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变化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结构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核 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元 素 性 质 的 布 周 期 性 元 素 周 期 律 元 素 周 期 表 横:周期 n=1 n=2 n=3 n=4 n=5 n=6 n=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26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 ⅠB~ⅡB Ⅷ族 0族 纵:族 决定归纳编制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 实质 周期表位置

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考点一 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 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 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性质 2.将下列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 3.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Z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 (2)质量数(A )=________(Z )+________(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考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个。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K ;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 ;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 、P ;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 ;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 ;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Ca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 、C 、S 。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分区 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__________区,分界线右上方为______________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__________的性质,又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 3.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__族到______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具体表现形式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____ 逐渐____ 电子层数 ____ 逐渐____ 原子半径 逐渐____ 逐渐____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____阴离子逐渐____r (阴离子)__r (阳离子) 逐渐____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 ____→____(O 、F 除外)负化合价=__________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 ________(O 、F 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____阴离子还原性 逐渐____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____ 逐渐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 4.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 置换出B ,则A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 ③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 对应的是Fe 2+ ,而不是Fe 3+ )。 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 (A Z X )

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理论部分总复习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一、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具有质量的几何点)。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产生偏差原因: ①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 ②分子间力 实际气体在低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接近理想气体。 计算:pV = nRT ; 注意单位kPa(Pa)、m 3(L)、mol 、8.314、K 标准条件(standard condition,或标准状况) 101.325kPa 和273K (即0℃)--STp 二、气体分压定律 分压: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强。 分压定律:p B = x B p 总 p 总=p 1+p 2+p 3+…p B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前提:难挥发 非电解质 稀溶液 溶液蒸气压降低:△p = k b 沸点升高:△T b = k b b 凝固点降低:△T f = k f b 渗透压:Π = cRT 依数性……仅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特性无关。 b:1000g 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沸点:0.1mol·L -1NaCl 和蔗糖水溶液?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状态函数的特征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决定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热: 规定:体系吸热 Q >0 体系放热 Q <0 功: 规定:体系对环境做功 W< 0;环境对体系做功 W>0 功有多种形式,若不注明,一般只讨论气体的体积功 W=F·△L =p·S·(-△V/S) = - p·△V (理想气体任意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 W K 97.271K 033.1-K 273(葡)△-K 273)葡(K 033.1kg mol 95mol kg K 86.1(葡)(葡)△得根据:△kg mol 95g 100g 1000mol g 180g 10)水()葡((葡)解:水中,求溶液凝固点g 100葡萄糖溶于 g 10.152f 111 1 ====????===?=??==-----f f f f f T T b k T b k T m n b

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思维导图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 子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 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 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性质 2.将下列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 3.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Z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 (2)质量数(A )=________(Z )+________(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考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个。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K ;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 ;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 、P ;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 ;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 ;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Ca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 、C 、S 。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分区 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__________区,分界线右上方为______________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__________的性质,又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 3.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__族到______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____ 逐渐____ 电子层数 ____ 逐渐____ 原子半径 逐渐____ 逐渐____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____阴离子逐渐____r (阴离子)__r (阳离子) 逐渐____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 ____→____(O、F 除外)负化合价=__________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O 、F 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____阴离子还原性 逐渐____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____ 逐渐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 4.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 置换出B ,则A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 ③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 对应的是Fe 2+ ,而不是Fe 3+ )。 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⑤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 (A Z X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20200501074947)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高三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 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 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性质 2.将下列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 3.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Z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 (2)质量数(A )=________(Z )+________(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考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 最多不超过______个。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K ;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 ;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 、P ;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 ;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 ;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Ca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 、C 、S 。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分区 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__________区,分界线右上方为______________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__________的性质,又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 3.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__族到______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具体表现形式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____ 逐渐____ 电子层数 ____ 逐渐____ 原子半径 逐渐____ 逐渐____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____阴离子逐渐____r (阴离子)__r (阳离子) 逐渐____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 ____→____(O 、F 除外)负化合价=__________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 ________(O 、F 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____阴离子还原性 逐渐____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____ 逐渐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 4.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 置换出B ,则A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 ③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 对应的是Fe 2+ ,而不是Fe 3+ )。 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 (A Z X )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李鸿仙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李鸿仙 发表时间:2020-02-27T21:12:01.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40期作者:李鸿仙[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和自然科学基础,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在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方面尚待提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674499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系统性接受化学科目教学,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启蒙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培养得当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师授课效率和教学实效。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对学习方法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和自然科学基础,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在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方面尚待提高。化学作为学生新的起点,大部分学生很难在初学时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方略,掌握不到学习和记忆技巧。在这些方面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重点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形成恰切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夯实牢固的基础。 一、预设问题,创设性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先决步骤,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和核心知识,牢固掌握课程重点;同时也可以初步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概念,有助于学生理清化学知识脉络。但很多教师习惯把课前预习当做一项机械的例行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却不告诉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导致学生在预习时就是把教材看一遍就结束,仅仅知道这章节讲了什么,达不到预习的预期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预习活动。 教学案例1: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初步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元素周期表有何悠久历史?在表中一共有多少种元素?它们分为几行几列?在排列中它们有什么规律?你在这个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认识的元素?在现实中这些元素构成的物质有什么作用?这样开展课前预习,作为元素周期表的导入,明晰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读元素周期表,对表中庞杂的元素及元素符号、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等化学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记忆和认识,联系物质概念和现实生活开启学生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大门,降低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的盲从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情境,趣味性指导实验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自然科学学科,其实验教学是课堂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逻辑的关键途径。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初中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素质和实验设计能力,考试也逐步加大了灵活的实验试题比例。故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师要活跃实验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优化学生的实验学习方法和科学实验思维。教学案例2:在创新型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脱离仅仅通过讲解实验步骤作为教学的旧模式。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为例,在讲解实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技术为学生播放真实的实验流程,让学生把自己设身处地融入实验室场景,引导学生思考:1.实验中气体制备装置有哪些部分组成?2.连接气体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3.气体收集装置在本实验中有何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得到反应气体,测定气体性质,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对实验整体流程进行结果评价和误差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确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再进行组间评比,选出完成度最高的小组为其他同学讲解,启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完善学生的系统性实验思维。 三、强化记忆,思维导图引入课后复习 初中化学教材知识点冗杂繁多,有大量的新概念、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牢固记忆。为了强化学生记忆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网络,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后复习和总结阶段引入思维导图。它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展示工具,可以直观地显示关键词之间的层级结构和相互关联,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帮手。 四、科学解题,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反思 在呼吁素质教育的现代课堂中,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积极进行课外扩展探索。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更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解题方法:1.审题,注意关键词和隐藏条件,排除干扰信息;2.综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理清解题思路,正确书写解题过程;3.验证解题结果,检查书写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定期自查自省的习惯,丰富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主自律,学习自我调节和控制,养成良好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心态把控。 总之,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之旅的启蒙,需要教师建立和学生之间沟通桥梁,传授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身化学科学素养,进一步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卢天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2):73。 [2]刘立国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培养浅谈[J].文摘版:教育,2016:45。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展望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知识思维导图 1、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同素异形体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分子种类不同→ ←分子中原子种类不同,左为同种原子,右为不同中原子→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的分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 化学变化类型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变化 有机化合物 烃 烃的衍生物 合成高分子 化合物 蛋白质 糖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气态氢化物 固态氢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强酸 弱酸 强碱 弱碱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氧化性酸 非氧化性酸 可溶性强碱 微可溶性强碱 可溶性弱碱 不可溶性弱碱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电解质溶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平衡 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 元素性质的布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横:周期 n=1 n=2 n=3 n=4 n=5 n=6 n=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26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 、 ⅠB~ⅡB Ⅷ族 0族 纵:族 决定 归纳 编制 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 实质 周期表位置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结构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电解池 原电池 原理 应用 电源 蓄电池 干电池 高能电池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原电池 化合物 电解质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B →A ++B -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离子反应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化学能垐垐垎噲 垐垐原电池电解池 电能 水的电离平衡 H 2O 垐垎噲 垐H ++OH - 电离度定义 电离平衡的移动 水的离子积 Kw=1×10-14(25℃) 溶液的酸碱性—pH=(-lg[H +]) 盐类的水解 实质 类型 规律(显性判断) 影响因素 发生条件 表示方式 常见类型 离子方程式 非氧化还原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络合反应 置换反应 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 电离平衡 AB 垐垎噲垐A ++B -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材 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1.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元素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并对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使学生学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的学习。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3.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整套中学化学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必修一的学习为学生继续学习选修三打下基础。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还为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节线条清晰,逻辑性强。 第一节:纵向结构为线索。在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后,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1-18号元素为例,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理论探究分析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然后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通过实验和事实分析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

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2019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2019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精品学习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各科知识点请关注新查字典化学网高中频道。 化学为什么会难? 大家知道的,从2019年新课程高考开始,2019年报考化学专业的考生减少到2019年的53%,2019年之后自主招生大部分都不考化学,高中化学教育边缘化趋势非常严重,这就是流行说法化学危机。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防止基础教育中被边缘化,2019年就已经成为教育部和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看20192019高考理综,全卷压轴题(倒数第二集团试题)全部是化学,三大特征凸显。 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核日益凸显,体现化学学科核心价值应用情景试题凸显(身边的化学、工业流程); 化学学科核心方法探究实验凸显(2019北京高考化学占52分); 化学学科核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考核凸显(有机推断,难度保持较难) 化学难在哪儿? 面对三大突出特点,考试主要面临三大思维障碍。 一是复杂,产生畏难心理,出现思维瓶颈。复杂问题快速简

单化尽在课程中。 二是无序,所学知识无序储存在大脑中,分析起来检索不到相关信息,考后马上明白过来。思维导图短短几周优化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从此无序成为有序,做题快速有得满分。三是陌生,从化学视角看化学有几个非常好用的规律,一种物质代表一类,一个反应代表一类,一道试题代表一类,体验到了这些规律,所有陌生的试题,你都能很快从中找到熟悉。 下面是一些思维导分享: 1、铁铜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思维导图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2、硫及其化合物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3、2019年北京高考化学考纲图解 4、俗话说:夏晒盐吧,冬捞纯碱。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前者的化学原理是蒸发结晶,后者是冷却结晶。) 5、金属单质体验课程图解 6、物质分离提纯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7、金属元素之氢氧化物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8、离子反应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9、氮、磷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10、氯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问题引领图解 11、高三金属钠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体验课思维导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浪淘沙·其一》赏析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唐代:刘禹锡,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