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四肢、躯干烧伤

5.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内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料(异体皮、

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

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

贴敷,不留死腔。

3.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 cm。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 cm厚。

4.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便,可用胸

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浸湿较广泛,

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患者主诉持续

性疼痛。

7.浅U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

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U度或川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手部包扎】

1.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 手背烧伤腕屈15°?

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 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外层用纱

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图1-1 手部功能位图1-2 纱布将指间隔开

图1-4 包扎由远端开始

图1-3 掌心填充纱布团图1-5 包扎完毕

【注意事项】

1.注意包扎肢体的功能位置:膝关节伸150°;踝关节背屈90°;肩关节

外展90°。

2.经常检视敷料松紧、肢端循环;伤区有无胀痛;有无浸透、有无臭味;体温

变化等。

3.室内温度保持在28~32C。炎热天气注意通风。

4.凡士林油纱,油质不可过多,内层纱布网眼应大。以利引流。

第三节暴露技术

暴露技术即创面暴露于清洁、干燥的空气中,创面无覆盖物。目的是使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迅速结痂。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便于观察创面,节省敷料。缺点是可能有外源性污染或擦伤;创面易干枯坏死,愈合质量差;要求消毒隔离环境;寒冷季节需要保暖装备。【适应证】

1.大面积烧伤;成批烧伤。

2.污染重或已感染创面。

3.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4.能合作的儿童患者。

5. 炎夏季节。

禁忌证】

1. 肉芽创面

2.寒冷的急救现场。

3. 门诊患者。

4.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操作方法】

1.清创后置伤者于消毒或清洁的床单纱布垫上。

2.创面暴露在温暖而干燥的空气中(室温28?32C为宜,相对湿度40%左

右)。室内配备除湿机、远红外线治疗机、暖气空调。

条件不具备者可用烤灯架或烤灯罩(图2-1 ),保持创面局部温度28?

32C。

3.保持室内清洁,定时紫外线消毒,流通空气,定期检查室内细菌量。做好床

边接触隔离。接触创面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图2-1 烤灯架和保暖帘

4.创面有渗出物,随时用消毒纱布拭干,保持创面干燥,以减少细菌繁殖。床

单或纱布垫如浸湿应随时更换。

5.创面尽可能不受压或减少受压,大面积烧伤应定时翻身(见翻身床技术一

节)。依条件选用流体悬浮床、翻身床、气垫床等。

6.在痂皮或焦痂形成前、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了观察体温、

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稍剪开痂皮观察。

7.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等保持创面干燥药物;浅U度烧伤也可选择适当中药制剂

外涂。每天2?4 次。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干燥,保温,通风和相对无菌。

2.II 度表皮剥脱创面,不可直接暴露,应尽早涂药,以免创面加深。

3.使用烤灯时,应避免烤灯过热,造成继发损伤,创面加深。

4.使用烤灯架等设备,应定期安全检查,防止漏电事故。

第四节半暴露技术

半暴露技术即创面覆盖单层治疗性敷料。目的保护创面,使创面有良好的上皮生长环境,达到痂下愈合。半暴露兼有暴露和包扎的优点,一般多于渗出期后实施。

【适应证】

1.浅U度创面,包扎1?2 d后。

2.坏死组织少且感染轻的深U度创面。

3.自体异体(异种)皮混合移植术后3?5d。

4.供皮区包扎术后3?5d。

5.脱痂、剥痂术后。

6.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禁忌证】

1.严重感染或溶痂创面。

2.肉芽创面。

3.门诊患者。

【操作方法】

1.创面清创后无菌操作下依条件选用单层的生物敷料(异体皮、

异种皮、胶原膜),合成敷料,药物纱布(局部抗菌药、生长因子等)或

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平展、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2.异体(异种)皮移植术后,或供皮区,将外层敷料打开,如无积液、感

染,内层敷料任其暴露,痂下愈合。

3.经常检查,如纱布下局部有积液或感染可开窗引流,感染范围大时应及时

更换敷料,或改用湿敷、浸泡处理创面。

4.更换敷料时应浸湿纱布,软化后,轻揭敷料,避免疼痛,出血和对上皮损

伤。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干燥,保温,通风。

2.创面坏死组织应基本清除干净。

3.敷料外观干燥时,其下面也可能出现积脓、积液。挤压敷料可发现异常。

4.创缘如有痂皮掀起,应及时修剪,以免活动撕脱未愈创面。

第五节湿敷技术

湿敷技术即用粗网眼湿纱布覆盖创面,促进坏死组织分离,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通过更换湿纱布敷料,减少细菌和浓稠的分泌物。【适应证】

1.烧伤晚期残余创面。

2. 肉芽创面。

3. 溶痂创面。

【禁忌证】

1.需要保痂的创面。

2.大面积创面坏死组织较多者。

3.脓毒症创面。

【操作方法】

1.粗网眼纱布的准备:将外科用纱布铺开(图4-1 ),在纵向和横向间隔地

抽出数根纱丝,使纱丝间隙增大,网眼增大原来的3?5倍(图4-2 )。

据需要剪成10 cmx 10 cm大小等规格,消毒备用(图4-3)。

2.湿敷液体一般用生理盐水,肉芽创面可用高渗盐水(3%?10%)。溶液中

可加入抗菌药物。

3.无菌操作,用纹式钳和镊子将纱布平铺于创面,用生理盐水或有抗菌药物的

溶液滴洒纱布,以不外溢为度。

4.如纱布表面干硬,应间断滴湿纱布,保持纱布湿润。每天更换2?3 次。纱

布网眼堵塞,纱布下浮动,则及时更换。

图4-1 图4 - 2 图4-3 操作程序】

1.清创创面,剔除松脱的坏死组织。

2.无菌操作,用纹式钳和镊子将纱布平铺于创面,修剪纱布稍大于创面(图

4-4 )。

3.用生理盐水或有抗菌药物的溶液滴洒纱布,以不外溢为度。

4.保持纱布湿润。每天更换2?3次。

图4-4

【注意事项】

1.应先将干纱布平铺创面,如先浸湿,纱布粘缩,不易铺展开。

2.网眼清晰,无明显分泌物,创面有上皮岛,改用半暴露技术。

3.湿敷治疗不宜时间过长。

第五章水疗技术

水疗技术即用洁净水(冷水或温水)对创面进行处理,达到治疗的作用。水疗包括烧伤早期冷疗技术和中晚期浸浴技术。

第一节冷疗技术

冷疗技术即在烧伤后尽最短时间内用洁净4?10C冷水对创面进行

冷敷、冲淋、浸泡,使局部降温,终止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冷疗可抑制产生损伤毛细血管的活性物质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渗液和水肿;降低局部氧消耗和代谢率,减少乳酸产生;降低疼痛,阻断表皮的神经传导,起到止疼作用。冷疗还能稀释、冲淡和清除化学物质对创面的损伤,是化学烧伤的重要治疗手段。冷疗一般用于烧伤早期。【适应证】

1.中小面积I 度、II 度烧伤早期。

2.酸碱、磷、沥青等化学烧伤。【禁忌证】

1.烧伤面积超过30%者。

2.III 度烧伤。

3.存在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可能者。

4.烧伤休克征象。

【操作方法】

1.立即脱离致伤源。

2.将烧伤部位大量流动水冲淋,或用完全浸入清洁冷水中(自来水、井水、河

水、矿泉水)。

3.四肢创面冲洗或浸泡,头面部等不适合冲洗部位可冷敷。

4.化学烧伤应用流动水冲淋较佳。且应尽早使用。对特殊部位重点冲洗,如面

部、手部、会阴部。

5. 时间一般30 min ,以病人耐受为宜。

6.病人出水后保温和保持创面干燥。

【注意事项】

1.冷疗设备严格消毒,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护理有关部分)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七条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第十八条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第六章发血 第二十四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第二十屋条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六条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 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二十八条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七章输血 第二十九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三十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三十一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三十二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流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医院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医院 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放射科 二〇二〇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四、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五、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持有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的申请单方可进行,急诊患者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危或特殊造影的患者,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之患者应到床旁检查。 3、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报告书应符合有关规定,字迹清楚,描写准切,结论明确。进修生或实习生所写诊断报告须经带班医师签名。 4、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办理借片手续,院内借片由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交纳一定押金,以保证归还。 5、积极与临床医生配合,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遇有疑难病例应邀请经治医生共同阅片,不断提高诊断质量。 6、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登记。 2、放射科各种检查一律分类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X线号、病案号、患者姓名等项目。 3、对受检查者要正确划价、记帐,住院患者要核对X 线号、记帐,杜绝漏帐。 4、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示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5、引导患者在何处机房等候检查,负责胶片及报告单核对、发放。 6、负责办理院内外借片,借片押金、催还借片等事宜。 7、对急诊,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行检查。 8、做好工作量的统计,每日上报。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们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介绍

输血标本采集规范 1、查看输血申请单,询问病史,查对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与病人是否吻合。 2、请患者准备,对孩子应多哄劝,避免剧烈躁动、哭闹。对于紧张或有晕血史的病人要进行安慰。 3、采血器材准备,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并记录采集时间。 4、选择穿刺血管:扎好压脉带,观察血管走向,选择穿刺点,正在输液的病人绝对不可同侧采血,更不可以利用原有的输液针头采血。 5、消毒:以穿刺点为圆心,用蘸有碘伏的棉签由内到外螺旋型涂抹,消毒范围为直径大约5厘米,注意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 6、采样及混匀:等待碘伏干了以后,再次扎好压脉带,将针头平面朝上与手臂成15°刺,最好一针见血。拔出采血管后立即进行颠倒8次混匀。在抽学时要询问病人感受(如有无心慌,头晕等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如:病人出汗、面色苍白、晕倒时立即拔出针并急救;操作失败,取得病人谅解,再次进行操作。采样尽量在1分钟内完成。 7、止血:采血结束后,解开压脉带,退针后请病人“手指压住棉球,手伸直抬高于心脏,保持两分钟”(如果是有出血倾向患者如紫癜,ITP,血液病等要压迫5~10分钟直到无血渗出)。 8、送检:抽血后立即在试管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

输血查对制度 一、采集血样查对 1、接医嘱后,认真核对姓名、床号、输血申请单。 2、采集血样前,2人再次核对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案号、血型,在试管上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 3、采集血样时,必须一人一次,如同时输2人或2个以上人的血,应分别执行。 4、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同时送至输血科并与对方逐项核对。 二、去输血科取血与发血者共同核对,内容为: 1、交叉配血试验单:受血者姓名、科别、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 2、检查血袋标签: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3、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或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或凝块,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 三、血液领到病房后2人共同逐项核对 1、受血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2、再次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渗漏,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 3、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皮条,输2袋血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注意事项: 1、禁止同时采集2个人的血标本,输2个人或2个以上病人的血液,应分别执行。 2、血液切勿振荡,加温,血液领会后应在30分钟内输用。 3、输血过程应严密执行无菌操作,不可随意加入任何药物,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病人应做到三查八对。 5、输血病人24小时三班交班。 6、按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执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口腔门诊全套制度.doc

口腔门诊规章制度 目录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二、科室员工沟通协调工作制度 三、口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四、口腔全程优质服务制度 五、门诊健康教育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七、口腔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八、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 九、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十、医院职工培训制度 十一、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十二、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标准预防防护制度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4、已知传染病患者防护制度 5、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6、口腔专科消耗性材料的感染控制制度 7、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8、口腔诊疗器械维护和保养制度 9、口腔模型室规章管理制度 10、化学消毒液监测制度 11、口腔卫生保洁制度 12、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 13、牙科手机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4、超声波洁牙手机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操作指引 15、口腔科小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指引 16、口腔科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7、模型消毒操作指引 18、义齿修整抛光消毒操作指引 19、印模托盘消毒操作流程 20、独立水源式牙椅供水管道的清洁、消毒养护操作指引 21、牙椅排水管道的清洁、消毒操作指引 22、防止手套交叉污染的方法 23、医疗废物内部分类、收集、处置、转运制度 24、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指引 25.口腔消毒管理责任制 26、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27、口腔门诊院感管理质量评估细则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有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讲解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1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2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见表1、表2、表3、表4。 表1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 保存期 作用及适应证备注 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 110~120ml,红细胞压积017~01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 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Π袋 4±2℃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 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 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 血 交叉配合试验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13%~ 9916%,红细胞回收率>90%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 112%,红细胞回收率>74%±313% 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 红细胞回收率>87% 4±2℃ 24小时 作用:(同CRC 适用: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

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 器官移植的患者 与受血者ABO血 型相同 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 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 (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 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 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 90%,RBC回收率>70% 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 (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 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 作流程 (SOP -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 作流 程 要点说明 ......感谢聆听 采集血样 采血后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治疗室核对 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 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着装规范 洗手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病人身份进行确认 告知 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 双签名,送血库 在试管指定位置进行双签名, 将血样、《江苏省公民临床用 血申请单》(首次输血者)、收费通知单一起送到血库; 废物处理 洗手, 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 采血时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

二、接收血液......感谢聆听 三、输血 接收核对 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 用血量、编号、交配试验结果、 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检查血液质量 色、质、量 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9、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 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输血前用 药 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 输血前核对 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 洗手,至病人床边 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必须推治疗车 输血时核对 患者、床边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接血袋 确认通畅、消毒 确认病人静脉通路完好 用安尔碘棉杄2次消毒血袋的出口周围,将其覆盖段的塑料管旋下,将输血前输液袋上的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器架上 调节滴数,<20滴/min , 输血后核对 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 签名 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 输血单上必须双签名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 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 册》¥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 册》¥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 分》¥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 复学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 分》¥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 分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 册》¥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 册》¥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 册》¥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 册》¥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 册》¥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 学分册》¥50.0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735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文章来源:中国输血协会发表时间:2008-09-04 17:54:28 浏览次数:5193次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篇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

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oc-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oc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

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精编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 目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 ¥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 ¥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 ¥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 ¥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 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 ¥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 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 ¥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 ¥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 ¥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 ¥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册》 ¥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 册》¥50.003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 ¥129.00 3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 册》¥75.00 3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 册》¥88.00 3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与精 子库分册》¥56.00 3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92.00 3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68.00 3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59.00 3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62.00 3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69.00 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器官移植分册》¥60.00 4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95.00 4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150.00 4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学分册》¥45.00 全套43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新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测试题.pdf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培训测试题 姓名: 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A 2001 年 2 月 B 2000 年 6 月 C 2002 年8 月 D 2003 年 6 月 3.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4. 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5.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应()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6. 外科输血治疗患者血红蛋白()时,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入悬浮红细胞。

A >100g/L B <70g/L C 70-100g/L D <80g/L 7.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D 选晶体或胶体液 8.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A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病室 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 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 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9.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 A 2 天内 B 3 天内 C 5 天内 D 1 周内 10.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 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 A 常规检查 B 无须检查 C 必要时检查 D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 11. 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那些内容() A 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B 血型 C 配血单有无空项 D 血袋包装 12.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 A 4h B 6h C 8h D 24h 1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 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 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 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完整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职责 (52) 2.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职责 (53) 3.主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职责 (74) 4.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85) 5.公司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96) 6.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07) 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118) 8.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安全职责 (129) 9.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员职责 (131) 10.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131) 11.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41) 12.综合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责 (151) 13.各事业部加工制造部安全职责 (151) 14.财务室安全职责 (1715)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 18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22)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3) 4.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24) 5.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5)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管理制度 (26) 7.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29) 8.安全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30) 9.设备、设施变更报废和拆除管理制度 (30)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31) 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32) 1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32) 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5) 1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6) 1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7) 16.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38) 17.安全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39) 18.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40)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1) 20.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43) 21.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4) 22.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45) 23.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制度 (45) 24.安全生产主管副职持证上岗制度 (45) 25.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46) 26.相关方管理制度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