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真题

人文地理真题
人文地理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 1999年

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20分)

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25)

三、试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政策的实践效果。(25)

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0)

2000年

一、名词解释(20分)

1、行为地理学

2、区域

3、文化境观

4、中心地规模门槛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卡尔李特尔

2、地理物象

3、政治整合

4、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10分)

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

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

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三、论述

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20)

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30)2002年

一名词解释(20)

1客家方言(5) 2通勤行为空间(5) 3胡焕庸线(5) 4制度文化(5) 二简答题(50)

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15) 2简述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5)

3简述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成因(20)

三论述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

2003年

一名词解析

近代地理学的法国学派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制度文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伊斯兰教的分支与分布

二简答

1 旅游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汉语的主要方言和分布

3 世界流行文化的传播过程

4 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三分析

1根据表格(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素质的差别和原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世界纺织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学派,

2.人口构成,

3.第五产业,

4.隔陀,

5.基督教教派及分布,

6.首位城市法则,

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8.行为空间

二.简答:

1.文化扩散类型,

2.人口迁移类型,

3.现代农业特征,

4.人文地理研究对象

三.论述:

1.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及现代工业特点

2.这个题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关于城市地理学方面的。

2005年

一.名词解释(6分,共30分)

1.瑷辉-腾冲线2.适度人口3.旅游资源4.环境感知5.形式文化区

二.简述题(15分,共45分)1.简述人口迁移的机制2.简述地中海农业的特点3.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25分,共75分)

1.试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3.以美国硅谷为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006年名词解释:

1,中心-外围理论

2,经济区行政区 3,人口再生产模式 4.五个统筹

简述题

1,适度人口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简述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3,从经济发展观角度论述区域经济发展

论述题

1.你认为我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否应该控制?为什么?如果要控制的话,可有什么措施?

2,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3,一张GDP图表,描述了长江沿岸各省市2000年GDP产值。要求分析区位经济发展状况。 2007年

名词解释(6×5):

推拉理论、位序-规模法则、空间扩散、全球化、人类发展指数简答题(15×3):

简述人口迁移的机制(2005年的原题)

简述新产业区与经济区的区别和联系关系

简述CBD的功能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

论述题(25×3):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大量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人则认为这必然扩大地区差异,建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向西部地区移民,缩小地区差异。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2008

一、名词解释

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经济区行政区地缘政治环境认知

二、简述题

1、简述人地关系和谐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3、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论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

要途径

2、论述适度人口规模对于我国指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

3、论述世界石油储、产、销的主要格局以及对我国石油安全影响

2009年

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刺激扩散功能文化区城市体系行为空间二、简述题

1,试举出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2,柯恩‘多极世界’模型中第一次划分的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是怎样的? 3,试述拉文斯坦人口迁移的七条法则。三、论述题

1,试结合当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举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应如何更好的发展民族工业?

2,以某一具体地区为例,阐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怎样理解创新和创新发生的条件?为什么说产业集群是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2010

名词解释

胡焕庸线,或然论,文化生态学,新产业区,新经济地理学

简答

1.索尔的推论农业最先出现在哪,为什么;

2.城市化的几个力,并且要求以某城市为例子;

3.麦金德的陆心说及其评价

论述

1.上海三个中心建设以及它对提升上海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意义;

2.纺织业的产业转移及其对世界产业格局的影响;

3.区域一体化组织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的影响

2011

名词:

1.人文生态学

2.区域创新网络

3.人文主义地理学

4.环境决定论

5.城市地域结构

简答:

1.李(Lee)的影响人口迁移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弗里德曼的区域间关系理论

3.科恩多级模型关于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的划分

论述:

1.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

2.以长三角为例说明我国区域间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3.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对全球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01年-15年)解读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1) 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 四、论述题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02 一、名词解释(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部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而已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位商品性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15)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三、论述题(25*2=50)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005 一、名词解释(40) 1、按劳动地域分工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主导产业 4、经济地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初试)

历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适用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070501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 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1994 一名词解释: 1.构造行迹 2.层理构造 3.大陆坡 4.寒土 5.自然区划 二举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三地貌是如何形成和发育的 四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五试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特点 六举例说明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996 一名词解释: 1.构造体系 2.地质构造 3.海蚀作用 4.大陆架 5.生态系统 二为读图题无法绘图抱歉 三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四以欧亚大陆为例,试述中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五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六论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 1997 一填空 地质构造的基本构造类型有:_ _ _ _ 地下水按存储空隙的种类可分为:_ _ _

中国黄土的命名按时代可分为:_ _ _ 成土因素包括:_ _ _ _ 二名词解释: 1.大陆架 2.大陆度 3.生态系统 4.岩溶作用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三简答题 1.简述你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及其联系 四论述 1.举例分析气候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地貌发育的 3.举例说明我国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 二、简答 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 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000年 一、名词解释 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 二、简答 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 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 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 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

上海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4.人地关系可能论 5.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6.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7.地理中的景观术语与社会生活中的景观有什么不一样8.引力模式9.增长极10.点轴开发模式11.劳动区域分工 12.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13.人口容量14.PRED问题15.逆城市化 16.麦金德的中枢地带,世界岛,新月地带各指哪些地区17.文化区的划分依据 18.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19.民族的划分的基本要求20.认知地图 二.任选其中的六题回答 1.扶贫工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移民迁出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输入人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呢?为什么不鼓励人民战天斗地来改造自然环境来解决呢 2.某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人提出建设一座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而其他地区则规划数以几百个的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这种规划设想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主张为减少大城市的交通,住房紧张状况应严格控制人口。禁止其他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做对吗?将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4.某地区开辟了一旅游基地,经过测算门票收入在十年内收不回成本,有人认为这种开发不合理,不经济,还有人主张从区域范围看是合理的经济的,

那种观点对?为什么 5.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6.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战略中地缘战略对策7.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对比“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积极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两中战略思想的利弊 3.论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地理学主要特点 3.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 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5.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6.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二辨析 1.区位,区域,景观2.人口,人民,民族,种族3.环境,资源,能源4.实证主义,人本主义5.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6.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三解释 1.增长极 2.重力模型 3.劳动地域分工 4.逆城市化 5.行为矩阵 四.论述 1.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地理的关系 2.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战略 3.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 4.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 5.经济全球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0)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p129 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 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 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4、雪线 p242 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A表示--------气团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陕西师范大学历年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陕西师范大学2015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 1.文化区的定义,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以及乡土文化区的区别及联系 2.中国人出国旅游大部分是购物,因此中国人有“购物??”(意思是中国人带回很多外国产品)但很多产品上都写有made in china ,s试用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中现象的原因。 3.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手绘???世界人口分布模式图。 4.中国语言分布复杂多样,试分析原因。二论述 1. 论述人文地理的三大支柱,并解释三者之间的联系。 2. 宗教的定义,以及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 APEC的英文全称是?APEC重返中国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15年题型变化比较大,改卷尺度相对比较松)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1名词解释(5个) 都市连绵区人居环境主题公园区域规划好像是产业集群?2简答(4个) 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何理解“风水” 还有二个忘啦,不好意思啊,想起再补上吧 3论述题{25分一个,共二个)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结合我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谈谈其研究趋势 数学变化也是很大,不像以前的分极限、导数、积分这样几块,而是分三部分,二大部分是计算题,第三部分是证明题,集中在高数下册的内容,多元函数的居多,要注意 啊!!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这是我自己回忆的)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地域结构 2.敞田制 3.行为文化 4.地缘政治 5.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几个圈层的内容? 8.简述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及其之间的差别? 9. 简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10.简述人本主义方法论及其特点和影响? 11.简述二战后世界工业的转移趋势及北美工业带和欧洲工业带。 三、论述题 12.论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四、案例分析(20分) 材料: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例,可能涉及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具体的内容很多不 再详述)。 大体要求是以文化地理的内容及方法论,红色文化地理的要素、内涵及其价值功能(此题书本内容涉及不多没记清)。 2012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政治整合 2、聚落 3、第五产业 4、北美工业带 5、地中海农业 二、简答(共90分) 1、以亚洲为例,分析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 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优缺点 3、文化整合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5、旅游地文化及其特征 6、以机械工业为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三、论述(共40分) 1、分析城市化、基本内涵和动力机制 2、以中国人口转变为例,用人口转变理论分析人口转变模式,并分析人口稳定增长和适度人口的意义 2011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 1.迁移农业 2. 第五产业 3. 农业区位论 4.功能文化区 5.逆城市化 二.简答题 1. 简述环境感知论 2. 简述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3. 简述政治地理过程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首创“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多种活动为研究对象。 A、自然环境 B、心理行为 C、社会经济 D、环境生态 C 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的。 A、形态 B、生理 C、体质 D、心理 10. 以下属于民族特征之一的是。 A、共同的历史 B、共同的生理 C、共同的行为 D、共同心理素质 11. 语言分类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分类法。 A、谱系 B、类型 C、结构 D、形态 12. 世界三大宗教除佛教,基督教之外,还有。

A、犹太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神道教 13. 国外流行的两种旅游动机分类法之一的是分类法。 A、托马斯·库克 B、麦金托什 C、斯塔特勒 D、特尔裴 14. 地理物象呈衰减的规律性。 A、方向 B、速度 C、规模 D、距离 15. 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结构。 A C 16. A C 17. A 18. A C 19. A C 20. A 1. ②、③、④。 2. 文化的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3.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其内涵的特征有 、、、。 4. 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②、 ③、④。 5. 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有和。

6.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①、 ②、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特定的内核:一是注重区域与定向,二是人地关 系的传统。() 2.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成 六纲三目。() 3. 英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推论,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成反比。() 4. 商业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农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5. 种族的划分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从某种意义上,只有相对的意义。 () 6.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起着决定性影响。() 7.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外部动因或动力。() 8.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 解释的过程。() 9. 自然边界是以双方共认的某些人文特征而划定的边界。() 10. 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相同。()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种族 2. 功能文化区 3. 人地相关论 4. 旅游业 5. 政治地理单元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2. 简述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 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人类社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如何? 参考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05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计42分) 1.区域发展的内涵 2.GDP 3.环境缓冲能力 4.配第-克拉克定律 5.地区生产专门化 6.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8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3.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涵 4.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5.什么是区域发展硬环境 6.城市化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计70分)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2.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3.根据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阐述某个具体区域的发展 过程 4.阐述怎样搞好我国西部大开发 5.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论述怎样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05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泰勒的文化定义 2.政治空间结构 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4.敞田制 5.第五产业 6谱系分析法 7.城市等级规模法则 8.感知环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邦奇(W.Bunge)的人类大陆图 2.简述C.O.索尔对农业起源的推论 3.从佛教的传播简述佛教的主要教派 4.简述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 5.简述马汉海权论战略的核心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程,试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试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分析人地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关系 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分析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并探讨该地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06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地区生产专门化 2.点轴开发模式 3.经济区划 4.可更新资源 5.软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区域发展的内涵 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4.适度人口 5.PRED战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2.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3.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

云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初试真题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 报考专业: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及代码:自然地理学618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 一、简答题(任选6道题,每道题10分,多选不判) 1、地球内部分异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分析区域构造运动的主要依据 3、植物群落和植物种群 4、降水变率计算及意义 5、土壤发育的地形因素 6、地质灾害类型 7、沙化与喀斯特石漠化 8、雪线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二、论述题(每道题30分,任选3道,多选不判) 1、应用水平衡原理阐述现代河流水循环变化特点(包括自然与人类利用) 2、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影响,要求用案例分析 3、从构造地貌角度阐述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特点 4、实力阐述土地利用的趋势

报考专业: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72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5分,任选6道题) 1、沉积相 2、降雨过程和条件 3、地质年代 4、湖泊结构 5、节能减排 6、流域的水量平衡 7、褶皱结构 8、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任选4道题) 1、地理环境演变研究及实验设计,实例说明 2、合格的基础地理教育及意义,实例说明 3、植被演替与地理环境变化的关系 4、自然区划及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作用 5、地质历史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及现代意义

报考专业: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自然地理学72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矿物与岩石 2、戈壁与石海 3、地震震级与烈度 4、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 5、种群与群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水平层理、斜层理及其沉积环境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简述喀斯特作用及其地表和地下地貌类型 4、简述地球自转是我地理效应 5、简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6、简述植物的指示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探讨研究地壳运动有哪些方法,必要时可以用图示辅助说明。 2、以你熟悉的地区为例,试述自然土壤剖面观察和记录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人文地理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 1999年 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20分) 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25) 三、试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政策的实践效果。(25) 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0) 2000年 一、名词解释(20分) 1、行为地理学 2、区域 3、文化境观 4、中心地规模门槛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卡尔李特尔 2、地理物象 3、政治整合 4、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10分) 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 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 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三、论述 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20) 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30)2002年 一名词解释(20) 1客家方言(5) 2通勤行为空间(5) 3胡焕庸线(5) 4制度文化(5) 二简答题(50) 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15) 2简述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5) 3简述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成因(20) 三论述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 2003年 一名词解析 近代地理学的法国学派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制度文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伊斯兰教的分支与分布 二简答 1 旅游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汉语的主要方言和分布 3 世界流行文化的传播过程 4 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三分析 1根据表格(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素质的差别和原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世界纺织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学派, 2.人口构成, 3.第五产业, 4.隔陀, 5.基督教教派及分布, 6.首位城市法则, 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8.行为空间 二.简答:

1999-201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博士)1999-2017 2017年试题 一、简答题 1.岩溶作用 2.土壤的物质组成 3.自然区划的原则 二、论述题 4.气候的形成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水分循环的过程 2016年试题 一、简答题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分 二.论述题 1.气候变化的原因 2.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5年试题 一、简答题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2.成土学说 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 二、论述题 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 2、地球水分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 3、我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4年试题 一、简答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水量平衡 二、论述题 1、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 2、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 3、试论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 2013年试题 一、简述 1、地貌成因有哪些 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生物群落的分类 二、论述

1、论述气候形成的原因 2、论述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2 年试题 1. 简答 1)基本地貌类型 2)季风气候 3)生态系统的组分 2. 论述 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 5)试述水量平衡 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1 年试题(博) 1. 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 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 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 2. 论述 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 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年 一、简答 1、土壤的物质组成 2、水量平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论述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 2009 年试题(博) 1. 简答 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 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 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 2. 论述 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 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 2008 年试题(博) 1. 简答 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 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 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 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 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 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 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 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 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 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方方言是——()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简单的是——()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简述国家权力要素。 1、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填空题:(20空,共20分) 1.区域性,综合性 2.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3.性别构成,年龄构成 4.人口压力说,宴享说 5.伊斯兰教 6.胡焕庸,腾冲 7.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8.旅游动机,经济、社会和环境 9. “心脏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