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讲]2Na +Cl2==2NaCl,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固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固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那个过程中电子通过失与得由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讲]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那么使元素化合价升高,某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那么此元素化合价最低。那么得失电子会使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电子由一种元素的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带负电荷电子的移动使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有关它的原理我们将在必修2中连续学习。

[咨询]由上述可知,形成离子化合物时,化合价变化的缘故是什么?

(Na元素原子失电子,那么化合价升高,Cl元素原子得电子,那么化合价降低。即化合价的变化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是由于元素得失电子引起的)

[板书]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讲]同样,我们再来分析H2 +Cl2===2HCl 。在氢气和氯气反应中,由于生成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哪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没有失去或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氢原子,而偏向于氯原子,因此氢原子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因此,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能够使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要紧内容。

得氧失氧观点化合价升降观点电子转移观点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

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在讲电子数目时巧

妙的带出四者相等

的结果,为讲得失电

子守衡和化合价变

化分析埋下伏笔。

通过对NaCl 和HCl

形成过程的分析引

导学生查找氧化还

原反应的本质,深入

明白得〝电子转

移〞的意义,并向学

生渗透从结构入手

探究化学反应这一

化学学习的重要理

想。

教案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

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形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课前小练]判定以下反应属于哪种差不多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 Na+Cl2==2NaCl

2、Fe +CuSO4 ==FeSO4 +Cu

3、2 HgO ==2Hg +O2 ↑

4、NH4NO3 ==N2O ↑+2H2O

5、CaO +H2O ==CaCO3

6、3 Fe +2O2 ==Fe3O4

7、BaCl2 +H2SO4 ==BaSO4↓+2HCl

8、CaCO3 ==CaO +CO2↑

[师]请大伙儿依照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差不多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差不多反应类型的关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1、2、3、4、6;非氧化还原反应有:5、7、8;化合反应:1、5、6;分解反应:3、4、8;置换反应:2;复分解反应:7;

学生讨论后并小结

[讲]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

[点击试题]1、判定以下讲法正确与否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

反应。

○2、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氯

化还原反应。

2、判定以下反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CuO+H2=====Cu+H2O

○2、MnO2+4HCl(浓)======MnCl2+H2O+Cl2↑

○3、3NO2+H2O======2HNO3+NO

○4、2H2O2======2H2O+O2↑

○5、CaCO3+H2O+CO2====== Ca(HCO3)2

[过]在反应○1中,H2――H2O的变化实质是失去了电子,被氧化,

而CuO ---Cu 的变化实质是得到了电子,被还原。其中,H2为CuO

的还原提供了电子,CuO 为H2的氧化同意了电子,从而使双方完

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那个地点,H2起还原作用称为还原剂,CuO 起

氧化作用称为氧化剂。

[板书]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咨询]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

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本身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所

1、正确

2、不正确

只有最后一个不是

氯化还原反应。其它

差不多上

带着咨询题去阅读

教材37页上的内容。

1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 回顾初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举例:木炭、硫磺、白磷、H 2燃烧等。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如:H 2还原CuO ,CuO 变成Cu 。 从这一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的缺陷性。如:Fe+CuSO 4=Fe+CuSO 4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2、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H 2+CuO=H 2O+Cu ①氧化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③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重点:会背元素化合价口诀并会标元素化合价。 (标化合价练习) 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有无化合价升降 3、氧化还原反应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Fe+CuSO 4=Fe+CuSO 4 ①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对的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电子对的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③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的反应 重点:会背元素化合价口诀并会标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练习:(八圈图)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根据练习归纳总结) 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右图)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五对定义) 1、氧化剂、还原剂 例如:H 2+CuO=H 2O+Cu Fe+CuSO 4=Cu+FeSO 4 ①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物质。例如:CuO 、CuSO 4 ②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物质。例如:H 2、Fe 、 ③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对偏离)的反应。例如: ④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电子对偏向)的反应。例如: ⑤氧化性: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性质。例如:CuO 、CuSO 4具有氧化性。 ⑥还原性: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性质。例如:H 2、Fe 具有还原性。 △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 原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学案一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课前预习学案(1) 一、预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5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 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 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二、预习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中把得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失氧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例如,木炭 还原氧化铜:2CU0+C咼温2Cu+COf。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得氧和失氧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 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下面几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电子,化合价_________ ,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 反 应,得到产物,具有 ______________ 性;还原剂_________ 电子,化合价 _________ ,被________ , 发生________ 反应,得到产物,具有 _____________ 性,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常见 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2.3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1)得氧和失氧观点 (2)化合价升降观点 (3)电子转移观点 2.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4.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口诀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A+B=== AB 多变一 分解反应H2SO3 === SO2+H2O AB=== A+B 一变多 置换反应Fe+CuSO4 === Cu+FeSO4A+BC=== AC+B 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AB+CD=== AD+CB 双交换,价不变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要点诠释: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 === 2O3。 要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4.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剂性一致,其余相反 要点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物质种类常见物质 氧化剂 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等 部分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Al、Zn、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SO2等 要点四、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两条桥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2.单线桥法 (1)一条桥线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要点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

2018寒假高三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范文文稿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一):基本规律 一、复习回顾 1.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因此判断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要点是看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变动则属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及判断 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二、知识梳理 考点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2SO4分子中+6价硫元素;元素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如Fe、S2—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Fe2+、SO2、S等。 2.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Al3+>K+。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是:I->Br->Cl->F-。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I2与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F2的氧化性比I2强。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M和N均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的还原性比N强。 (3)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还原剂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则: 氧化性:B>a 还原性:A>b 如:由2Fe2++Br2===2Fe3++2Br- 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 (4)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同理当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FeCl3,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FeS,由此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注意】还原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失电子数目无关。如Na的还原

2021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学与练第03讲 氧化还原反应(精练)原卷版

2021届北京新高考化学复习学与练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NaOH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Na2S溶液滴入 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 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 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 后变为红棕色 A.A B.B C.C D.D 2.(2020?朝阳区模拟)下列垃圾处理方式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厨余垃圾发酵后作为 肥料 建筑垃圾粉碎后用于 铺路 可燃垃圾用于焚烧发 电 生锈的铁制品回收后 用于炼钢A.A B.B C.C D.D 3.(2020?昌平区二模)下列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B.金属钠投入水中,有气体产生 C.将盛有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水位上移 D.向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淡黄色沉淀 4.(2020?朝阳区二模)下列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B.向K2Cr2O7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向碘水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棕黄色褪去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5.(2020?丰台区二模)黄铁矿(FeS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SO4和H2SO4都是离子化合物,均属于强电解质 B.0.1mol?L﹣1FeSO4溶液中Fe2+离子的浓度为0.1mol?L﹣1 C.FeSO4既是被氧化得到的产物,又是被还原得到的产物 D.当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约为22.4L 6.(2020?顺义区二模)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是Fe3+,M′是Fe2+ B.当有1mol O2 生成时,转移2mol电子 C.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 D.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还原性比Fe2+弱 7.(2020?通州区一模)“暖冰”是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用“暖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8.(2020?海淀区一模)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银一菲洛嗪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其原理为:①Ag2O将甲醛氧化为CO2;②产生的Ag与酸化的Fe2(SO4)3溶液反应生成FeSO4;③FeSO4与菲洛嗪(一种有机钠盐)形成有色配合物,一定波长下其吸光度与Fe2+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下列关于a~c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2Ag2O═CO2↑+4Ag↓+H2O b.理论上吸收的HCHO与消耗的Fe3+的物质的量比为1:4

高三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历年高考题 1.(2014·上海高考)下列反应与Na 2O 2+SO 2===Na 2SO 4相比较,Na 2O 2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B .2Na 2O 2+2SO 3===2Na 2SO 4+O 2 C .Na 2O 2+H 2SO 4===Na 2SO 4+H 2O 2 D .3Na 2O 2+Cr 2O 3===2Na 2CrO 4+Na 2O 2.(2014·山东理综)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3.(2012·上海化学)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方程式为:2CuFeS 2+O 2===Cu 2S +2FeS +S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CuFeS 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 .每生成1 mol Cu 2S ,有4 mol 硫被氧化 D .每转移1.2 mol 电子,有0.2 mol 硫被氧化 4. (2014·新课标全国Ⅰ,节选)(1)H 3PO 2及NaH 2PO 2均可将溶液中的Ag +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 3PO 2中,P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2)H 3PO 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 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 3气体和Ba(H 2PO 2)2,后者再与H 2SO 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2014·天津理综,节选)KClO 3可用于实验室制O 2,若不加催化剂,400 ℃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福建理综,节选)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 3晶体: NaCl 溶液 ――→80 ℃,通电ⅠNaClO 3溶液――→室温,KCl Ⅱ KClO 3晶体 (1)完成Ⅰ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NaCl + H 2O=== NaClO 3+ ________。 (2)Ⅱ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 3晶体而无其他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Fe 2O 3 +3CO=== 2Fe+3CO 2 、CH 4 +2O 2 ====CO 2 +2H 2 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根据上面二个反应可以知道.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也没有反映反应的本质。 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分析: 高温点燃

必修一: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案

(CuO 失去了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讲]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2CuO +C===2Cu +CO2↑ 2、H2O +C==H2 +CO 3、CuO +H2 ===Cu +H2O (在反应1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3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讲]由此可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这两个对立的过程相互依存而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之中,同时发生而且不可以分离。总的来说,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问]请判断投影的五个反应都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1、2、3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氧化还原反应;4、5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讲]以2Na +Cl2==2NaCl为例 [投影] [讲]2Na +Cl2==2NaCl,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钠离子;+NaNO3复分解反应5、CaCO3 ==CaO +CO2 分解反应

专题3.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系列问题答案

专题3.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系列问题 考试说明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考试卷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理论, 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很少会以专门考题出现,但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分散在各种题型中。考查的角度是方方面面:氧化剂与还原剂判断、电子转 移、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等等。 答题过程中:所考查的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推断题,还可以是实验题。不管那种类型都必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在的电子 转移实质,通过化合价变化的特征,运用化合价解决一系列问题。 一.能力展示 1.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D.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 B.Cl-C.Fe3+D.NO3- 3. 用草酸的稀溶液或草酸钠的酸性溶液可以洗涤粘在皮肤上的高锰酸钾,其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MnO4-+C2O42-+H+→CO2↑+Mn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B.配平该反应后,H+的化学计量数是8 C.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CO2 D.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 4. 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_____,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_(填“得到”或“失 去”)________mol电子。 (4)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说出NaBiO3的一个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分析: 1.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A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B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C中水还原剂;D中水作氧化剂。答案:CD 2.通过题目中实验现象和事实知道:SO2被氧化成SO42-,Cl-没有发生变化,Fe3+最终又变为Fe3+,只有NO3-被还原。答案:D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从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并能简单运用。 3.初步学习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实质。 2.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性、还原性;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结果(双线桥)和电子转移情况(单线桥)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问】(投影片或小黑板) 1.举例说明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要求从物质的得氧与失氧进行分析)。 2.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和化合价的变化说明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3.从化合价变化分析以下反应: (1)2Mg+O22MgO (2)CO+CuO Cu+CO2 (3)2Na+CI2=2NaCI (4)CaO+H2O=Ca(OH2 4.以反应(3)为例说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得氧、失氧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认识。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该反应物是还原剂;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该反应物是氧化剂。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氢气得氧与氧化铜失氧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因此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在同一反应中,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得氧、失氧必然导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此种认识更接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指导学生分析设问3所涉及的四个反应。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物中都有氧元素,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碳与铜元素之间,与氧元素无关。

氧化还原反应(三)附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三)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上海)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2++bBr﹣ +cCl2→dFe3++eBr2+f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 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3.将NO3﹣+Zn+OH﹣+H2O→NH3+Zn(OH)42﹣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 4.(2013?唐山二模)有一个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XO3﹣+6H+═3X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可能是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B.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 C.X2是还原产物,H2O是氧化产物D.若生成3mol X2,转移6mol电子 5.(2010?金华模拟)有如下化学反应:x1NaClO+y1Na2S5+z1NaOH﹣x2Na2SO4+y2NaCl+z2H2O,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8 B.x1=z1 C.x1,y1,z1三者之和为偶数D.y1+z1=24 6.(2010?宝鸡三模)下列关于反应K2Cr2O7+HCl→KCl+CrCl3+C12+H2O(未配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K2Cr2O7为还原剂,HCl为氧化剂 B.方程式配平后,HCl的化学计量数为14 C.当0.1molK2Cr2O7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 D.当有0.1molCl2生成时,被还原的HCl为0.2mol 7.(2013?大连模拟)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4 B.Y的化学式为Fe2O3 C.S2O32﹣是还原剂 D.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8.(2012?梧州模拟)(2010?湖南岳阳市一中检测)已知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HN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则它们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c=4g+10h B.a+c=d+f C.2d+3f=3g+8h D.c﹣b=2d+3f 9.已知锌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Zn+10HNO3=a Zn(NO3)2+b NH4NO3+c H2O则a、b、c分别是()A.4、1、5 B.4、2、4 C.4、1、3 D.4、3、5

高考化学月刊 专题2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专题测试3

2012高考化学月刊专题2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专题测试3 一、选择题 1.(2012·海南模拟)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 A.HClO B.Al2O3C.N2O5D.SiO2 2.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2Y2++X2+,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 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 A.②④⑥B.①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⑤ 3.已知反应2X-+Z2===2Z-+X2,2W-+X2===2X-+W2能从左向右进行,则反应:W2+ 2Z-===Z2+2W-进行的方向是 ( ) A.从左向右 B.从右向左 C.不能进行 D.无法判断 4.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5.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2-6+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5 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 mol; ④M为OH-;⑤SnCl2-6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 6.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下列反应均可发生:①3S2O2-8+2Cr3++7H2O===Cr2O2-7+6SO2-4+ 14H+;②Cr2O2-7+14H++6Cl-===2Cr3++3Cl2↑+7H2O;③Cl2+2Fe2+===2Cl-+2Fe3+ ④Sn2++2Fe3+===2Fe2++Sn4+。下列有关微粒的氧化性比较,正确的是 ( ) A.Cr2O2-7>S2O2-8>Cl2>Sn4+>Fe3+B.S2O2-8>Cr2O2-7>Fe3+>Cl2>Sn4+ C.S2O2-8>Fe3+>Sn4+>Cr2O2-7>Cl2 D.S2O2-8>Cr2O2-7>Cl2>Fe3+>Sn4+ 7.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 e-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子?新课标?高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依照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讲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梳理 (1)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和依据,确实是________。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二者是同一个反应中的两个半反应,是一个反应的两个方面,是既___又___的,相互___,总是同时___,同时___,没有先后。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但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它的反应物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做了氧化剂或还原剂。但有氧化剂也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还原剂,能够是_____的物质,还能够是_____物质。 (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_____失去电子被_____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予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双线桥法: 要求:(1)〝双〞线桥的双是指从_____到_____之间一条和从____到_____之间的这两条线桥。每条线桥都要从_____指向_____。箭号起止所措均为_____.(2)线上标出电子得失情形 (3)两条线桥上的得到与失去的电子的总数应该_____。例如: 4.常见的氧化剂有〔1〕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等(2)含有高价或较高价元素的含氧化合物__________等等〔3〕高价的较不爽朗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1〕爽朗或较爽朗的金属单质_______等;(2)低价金属阳离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稀)=3Cu(NO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①2Na+Cl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等; (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等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等;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等; (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S、KI等。3、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 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等;学习中 应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 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 问题、解决问题。 4、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练习]具有还原的离子是()

化学人教版必修新课教案第2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内容。教材把氧化还原知识安排到第二章,在教学过程中,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在这一节只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计算的知识在本节不要涉及。 教学过程从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入手,通 过对两个反应(Fe2O3+3CO2Fe+3CO2和CuO+H2Cu+H2O)的讨论,引出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推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复习—讨论—归纳和小结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深入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归纳和小结出有关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节胜利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本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使学生初步了解“双线桥”“单线桥”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不要引入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氧化剂、还原剂也最好限于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及扩展。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氧化剂、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反应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简单计算的方法。 【学习过程】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2)价态规律:①元素的最高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失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即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如:Fe3+、H+、Al3+、浓H2SO4中S(+6)、HNO3中的 N(+5)等。②元素的最低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即只能做还原剂,不能做氧化剂。如:Fe、Cu、S2-、I-、Br-等。③元素的最高价态与它的最低价态之间的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能失电子,本身被氧化,又能得电子,本身被还原,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它跟强氧化剂反应表现还原性,跟强还原剂反应表现氧化性。如:S、S(+4)、Fe2+、NO等。 (3)不交叉规律:同一反应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拢,不能交叉。 (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例如:KClO3+6HCl=KCl+3Cl2↑+ 3H2O反应中, KClO3中+5的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元素。再如:H2S+H2SO4(浓)=S↓+SO2+2H2O。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会发生反应。 (5)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6)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态,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态,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态,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

高考真题分析3(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3 氧化还原反应 1.(2011·全国II 卷)某含铬Cr2O72- 废水用硫亚铁铵[FeSO4·(NH4)2 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yCrx 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2-x)mol B .处理废水中Cr2O72- 的物质量为nx 2 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 .在FeO·FeyCrx O3中3x=y 2.(2011·上海卷)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 .2Na2O2+2H2O=4NaOH+O2↑ B .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 D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2011·江苏卷)NaCl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2011·上海卷)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 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_______。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____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 .小于0.5 mol b .等于0.5 mol c .大于0.5mol d .无法确定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1章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教师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1)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在反应CuO +H 2=====△ Cu +H 2O 中,H 2被CuO 氧化生成H 2O ,CuO 被H 2还原生成Cu 。 (3)在反应Fe +CuSO 4===F eSO 4+Cu 中,Fe 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Cu 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 (4)在下列物质H 2O 、H 2O 2、CaH 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和-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和-1价。 从不同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 (2) 结论: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 (2) 结论: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A .Zn +H 2SO 4===ZnSO 4+H 2↑ B .NaCl +AgNO 3===AgCl ↓+NaNO 3 C .CaCO 3=====高温 CaO +CO 2↑ D .CaO +H 2O===Ca(OH)2 2.将下列反应类型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连接起来。(1)—B ,(2)—A ,(3)—D ,(4)—A 、C 、D 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 (1)复分解反应 A.H 2+Cl 2=====点燃 2HCl (2)化合反应 B .NaOH +HCl===NaCl +H 2O (3)置换反应 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4)氧化还原反应 D.Fe +CuSO 4===FeSO 4+Cu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有反应中有物质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 )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 ) (4)在HNO 3、N 2O 4、NaNO 2、NO 、N 2和NH 4Cl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3、+2、0和-3价( √ ) 4.对于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1)MnO 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HCl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1.三个角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比较 狭义含义 特征 本质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去氧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得失氧的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