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童高热的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机体消耗。

2.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3.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经降温处理后30min~2h内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降温过程中出现虚脱现象,给予保暖和饮热开水。

5.发热并寒战、四肢发凉时,足部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围血循环。

6.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7.高热伴呕吐者取头高侧卧位,头偏向一例,以防呕吐物吸入成造窒息。

8.有高热惊厥史的,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9.必要时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

二、儿童惊厥的护理

1.惊厥发作时患儿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立即移除可能损伤的物品,放入开口器,如有义齿应取出,解开衣扣、裤袋。

2.按医嘱吸氧并观察氧疗效果。

3.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准备气管插管和吸痰等用物。

4.患儿未清醒前应禁食,以免造成窒息。做好口腔护理。

5.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6.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急救措施。

7.注意安全,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1.饮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索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舒适护理: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3.增加日光照射:新生儿期应开窗,使紫外线能够透过,尽早户外活动,一般生后2~3周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从每天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应尽量多暴露皮肤。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4.补充维生素D: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直接将制剂滴入口中,不可加入饭中,并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

5.预防骨骼畸形:避免过早过久坐、站、走,以防脊柱畸形及四肢畸形;重症患儿应避

免强力牵拉,以防骨折。对已发生骨骼畸形的,可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俯卧抬头展胸运动,纠正胸部畸形;下肢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肉,“X”形腿按摩内侧肌肉。严重者通过外科矫形。

四、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

1

(1)饮食调整原则:饮食调整应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的耐受情况逐渐进行调整和补充,不可急于求成。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直至恢复正常。

(2)喂养方法:母乳喂养的患儿,仍应鼓励母乳喂养。在开始调整时,应以食欲为准,可按需喂哺母乳。人工喂养儿开始可给予稀释牛奶,少量多次喂哺。若消化吸收好,逐渐增加牛奶量及浓度。待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后,再给予适合小儿月龄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3)各种程度的营养不良均应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A、钾、镁。一般采用每日给予蔬菜及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一般从流质到到半流质、半固体渐至固体食物;开始以少量多餐为宜,逐渐加量,减少餐次,直至正常小儿的进餐规律。

2.活动与休息:减少活动与消耗,尽量卧床休息。

3.皮肤与清洁:衣着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与指(趾)甲护理,预防感染。

4.病情及并发症观察: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1)治疗开始后每日了解进食情况,对食物的耐受程度,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2)患儿早晨容易出现低血糖,可有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及呼吸暂停;腹泻、呕吐易引起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昏睡,严重病例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有致命危险。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五、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

1.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2.休息和体位: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或抱起,以减少肺部淤血。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便于休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及时给予盐酸氨溴索、B2受体激动剂或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加强肺部叩击。

4.氧气疗法:气促、发绀者应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5.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喘憋及缺氧情况,如出现梗阻性肺气肿,面色苍白及发绀加重者应警惕发生呼吸衰竭。婴幼儿哺喂时应有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六、儿童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护理

1.喉梗阻分度:

I度:安静时无症状,仅在活动或哭闹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

II度:安静时有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

Ⅲ度:除了上述喉梗阻症状外,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头面出汗、双眼圆睁,恐惧表情。

IV度:呈衰竭状态,昏睡或昏迷,抽搐或面色苍白。

2.饮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3.环境与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患感冒的家长不要亲密接触,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表物,避免感冒;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雾化或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消除喉头水肿。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一般在缺氧严重或III度喉梗阻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并采取其它抢救措施。

6.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七、儿童肺炎的护理

1.饮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严重呼吸困难者禁食。

2.休息:发热或重症者应卧床休息,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出院后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的知识,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2.婴幼儿应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高热护理: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4.氧气疗法:根据患儿病情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5.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雾化后加强拍背,指导和鼓励年长儿进行有效地咳嗽,以促进排痰,必要时吸痰。

6.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发现呼吸困难及发绀加重、烦躁、心率增快、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提示心力衰竭;若出现双吸气、呼吸暂停,提示呼吸衰竭;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提示中毒性疾病,应及时通知医生。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应根据小儿年龄及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八、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1.环境:环境应整洁、安静,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避免摆放花草及刺激性气味的物体。

2.体位:哮喘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

3.氧气疗法:发作时应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以不超过40%为宜,并监测氧饱和度,及时遵医嘱调整吸入氧流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准确地给予B2受体激动剂吸入,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时应及时吸痰。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咽痒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和呼吸的变化,有无缺氧、烦躁、呼吸困难加重和神志改变等,以防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6.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安慰、鼓励,减轻其不安和痛苦。

7.健康教育:教会患儿家属掌握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哮喘发作时的家庭治疗方法;

哮喘症状加剧时的表现。指导患儿家属应用气雾剂、储雾罐、峰流速仪的方法及记录哮喘日记的方法。

出院后:锻炼身体,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劳、淋雨、奔跑及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尽量避免接触己知过敏原;定期专科门诊,坚持长期治疗。

九、儿童腹泻病的护理

1.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严格饮食管理。轻度腹泻者,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如米汤、稀释牛奶或脱脂奶,糖类食物慎用;母乳喂养者,可适当限制哺喂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吐泻严重禁食者给予静脉补液,禁食期间除呕吐者外,可少量喂水或口服补液盐。禁食期间烦躁哭闹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腹泻恢复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活动与休息: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4.皮肤与清洁:加强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必要时涂鞣酸软膏。

5.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给予止泻剂,并指导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静脉补液者保证输液量准确供给,根据病情及需要量调整输液速度。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补钾浓度以不超过0.3%为宜。口服补液者指导按时完成口服液量。

6.病情观察

(1)观察失水纠正情况: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前囟和眼眶有无凹陷,口腔黏膜是否干燥等情况.

(2)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量,有无腹痛、腹胀。

(3)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以及低钾、低钙、酸中毒表现。

出院后指导要点: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选择适当的断奶时机,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新鲜、清洁,餐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

3.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并注意腹部勿受寒。

十、儿童心律失常的护理

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切忌过饱。心功能不全者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2.活动与休息: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重症取平卧或半卧位。

3.用药观察:

(1)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给药速度,最好使用微量泵输液。

(2)利多卡因为室性心动过速常用药,静脉滴速过速或用量过大,可致嗜睡、抽搐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严格按医嘱缓慢给药。

(3)阿托品为抗心动过缓药物,如患儿出现面红、心率过快、高热、腹胀、烦躁、抽搐甚至呼吸减慢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

4.并发症观察

(1)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心率、心律、呼吸、脉搏变化。若入睡后心率﹤40次/分应报告医生并处理。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突然出现心悸、乏力、头晕、晕厥、抽搐等症状,可能发生阿-斯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3)遵医嘱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5.心理护理: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安全护理:家长专人守护,予床栏,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

出院后指导要点:

1.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2.积极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3.不适随时就诊。

十一、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1.饮食: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切忌过饱。心功能不全者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或重症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按医嘱吸氧。注意观察脉搏、心率变化。

3.皮肤与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出汗多,应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寒。

4.用药观察: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最好使用微量输液泵。

5.病情观察:

(1)如突然出现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如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气促、心悸、脉搏异常、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心源性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3)如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口周紫绀、有三凹征、呼吸急促60次/分以上,心率幼儿160次/分以上,婴儿180次/分以上,肝脏肿大超过肋缘下3cm以上等症状警惕心力衰竭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出院指导要点

1.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2.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3.不适随时随诊。

十二、儿童肾病综合症的护理

1.饮食:保证热量,蛋白质摄入控制在2g/kg.d左右为宜。有氮质血症者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短期限盐。激素治疗期间应控制饭量。

2.活动与休息: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应卧床休息,一般无需严格限制活。

3.预防感染: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预防着凉及呼吸道感染。

4.皮肤与清洁:高度水肿患儿,应勤翻身、勤洗澡,防止皮肤擦伤;阴囊水肿有渗出液时,用棉垫托起阴囊,臀部略抬高,并用1%雷佛奴尔湿敷;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必须肌内注射时,注意严格消毒,按压时间稍长;禁止静脉穿刺,防止血栓形成。

5.用药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1)泼尼松:应用过程中严格遵医嘱发药,保证服药。注意激素副作用。

(2)利尿剂:应用期间应观察尿量,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

(3)免疫抑制剂:使用时注意白细胞数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等。用药期间多饮水和定期查血象,疗程不超过12周,以免引起性腺损害。

7.并发症观察: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h尿量、称体重。注意尿量、尿色、血压,观察水肿变化及利尿效果、有无并发症:如:感染、血栓、休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等。 8.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

出院指导要点

1.注意休息及安全,避免剧烈运动,防摔伤骨折。

2.因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及复发诱因,因此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至关重要。 3.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特别是激素,不能随意停药,以防疾病复发。

4.一般可以普通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5.每天观察尿的颜色、量,坚持自测尿蛋白。

6.每半月专科门诊随访1次,按医嘱减量服药。

十三、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护理

1.饮食:避免食用怀疑为致病的食物,有腹痛或血便时,应给予动物蛋白的少渣、软食或流质饮食,肠道出血多时应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

2.活动与休息: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可下床活动。

3.皮肤与清洁:观察皮疹形态、数量、分布、消退情况及饮食的关系。皮疹有痒感,应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擦伤、小儿抓伤。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4.病情观察:

(1)对腹型患儿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呕吐、血便。注意大便次数及性状,留取大便标本。腹痛者,禁止腹部热敷,预防肠出血。

(2)对关节型的患儿观察:关节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协助患儿取舒适

体位,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3)水肿者观察水肿程度及利尿效果、注意尿量、尿色、血压变化。

5.用药观察:注意观察过敏因素。发现过敏原为某种食物、药物或某种寄生虫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时,应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十四、儿童脑性瘫痪的护理

1.饮食的护理:选择合适的餐具、不同的饮食种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2.活动与休息:鼓励患儿及早到康复科进行运动功能训练。

3.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与正常儿童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家长面对现实,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坚持科学治疗。

4.安全护理:

(1)对躁动不安的患儿应注意安全,给予床栏,防止坠床:防止烫伤、自伤、他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建立预防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与防范记录单。

(2)长期卧床者注意翻身,防止压疮或坠积性肺炎发生。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及压疮护理风险评估护理单。

指导要点

1.伴听力、语言障碍者,多给予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

2.鼓励其继续到康复科进行运动功能训练。

3.不歧视患儿,家庭中给予较多的照顾,但应避免因偏爱而发生的不良心理表现。

4.遵循示范一等待一鼓励的原则,要育耐心,让患儿有成就感。家长注意挖掘孩子潜力,注意进步的迹象,不间断进行指导、教育,使孩子不断进步。

十五、儿童癫痫的护理

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体位:癫痫发作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舌后坠者用舌钳将舌拉出。

3.病情观察:

(1)评估患儿癫痫发作前有无前驱症状,观察患儿抽搐发作的频率、性质、持续时间等。抽搐发作时让患儿就地平卧(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防摔伤;垫牙垫防舌咬伤: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和其它事故发生。

(2)严密观察患儿癫痫发作时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脱水剂及利尿剂以减轻脑水肿。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

(3)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吸痰或气管切开。按医嘱给氧并观察氧疗效果。

4.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安全护理:癫痫发作时有专人守护,防止外伤。

指导要点

1.告知患儿及其家长有关癫痫治疗的知识,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药。

2.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减少诱因口

3.注意安全,教育患儿有发作先兆时的应对方法。

4.缓解期可自由活动,但应避免独自外出,尤其是各种危险活动。教会家长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护理。

十六、儿童脑炎、脑膜炎的护理

1.评估患儿呼吸道及吞咽情况、肢体瘫痪、口腔黏膜、大小便情况、是否需插尿管、胃管、有无压疮。

2.观察患儿精神状况、面色、生命体征、神志(谵妄、嗜睡、浅昏迷、深昏迷或按昏迷评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囟门是否隆起或紧张情况。

3.注意患儿抽搐发作情况及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抽搐)发生脑疝和呼吸骤停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可按医嘱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并做好口腔护理。

3.卧位:昏迷患儿头肩30°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排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4.皮肤与清洁:患儿昏迷期间协助其生活护理,并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方法。

5.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囟门、有无抽搐、呕吐,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脑疝和呼吸骤停。

6.用药观察:控制惊厥,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注意观察疗效。

7.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安全护理

(1)对躁动不安的患儿应注意护理安全,给予床栏.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建立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与防范记录单。

(2)长期卧床者注意翻身,预防压疮或坠积性肺炎发生。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及压疮护理风险评估单。(3)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有关保护性看护的方法和日常护理知识。

2.功能训练:有后遗症者做好瘫痪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并指导家长配合的方法

3.随访:继发癫痫者指导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定期随访。

十七、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

1.饮食:可进食者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及海鲜、蛋奶

类食物。

3.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皮疹消退,无关节肿痛、无腹痛)后下床活动。

4.生活护理:必要时协助满足生活护理需要,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5.皮肤与清洁:衣着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为剪短指甲,嘱不能用手搔抓皮肤紫癜处,遵医嘱使用止痒药外涂。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感染、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7.病情及并发症观察

(1)注意观察紫癜的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观察大小便的颜色。

(2)腹痛的护理:注意腹痛性质、排便次数及有无血便,遵医嘱给予镇痛解痉药。

(3)关节肿痛的护理:抬高患肢,并保持关节功能位,适当按摩关节,降低肌张力。8.心理护理:本病易复发或并发肾损害,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不安和痛苦,应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解释。教会家长和观察病情,利用放松和娱乐等方法减轻不安和疼痛。

指导要点

1.教家长和患儿学会观察病情,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2.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调配饮食,1~3个月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及海鲜、蛋奶类食物。 3.出院后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4.遵医嘱门诊随访。

十八、儿童川崎病的护理

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咀温凉为宜。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

3.高热护理:按高热患儿护理常规护理。

4.皮肤护理:减轻皮肤、黏膜的损伤,促进皮肤、口腔黏膜恢复。

(1)每日晨晚间护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勤换内衣,衣服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勤剪指甲,防止抓伤、擦伤。指端脱屑时应让其自然脱落,切忌强行撕脱,以免出血及感染。

(2)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晨起、睡前、餐前、餐后漱口,口腔溃疡者遵医嘱外涂药物以消炎止痛。

5.用药护理:

(1)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2g/kg,开始时以l0~20ml/h的速度出入,观察30min如无反应,将余量在8~12h内缓慢输入。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2)递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并观察疗效及胃肠道反应情况,指导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7.病情及并发症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精神状态等,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并及时处理。

8.心理护理:主动与家长及患儿沟通,告知家长有关本病的医学知识,予以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要点

1.指导坚持口服阿司匹林,并注意服用护胃药减轻胃肠道反应,观察有无出血。

2.疗程的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心电图、血常规、血沉及心脏彩超等检

查。

3.规律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十九、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1 .饮食: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肾脏受损应按病情参照肾脏疾病有关护理。消化系统受损时应摄入低脂或无渣饮食。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3.皮肤与清洁

(1)面部红斑及指端红斑的护理:忌用对皮肤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化妆品等。避免日晒,在户外活动时可戴宽边帽,穿长袖衣,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用丙酸倍绿美松软膏,每日2次,涂于红斑处。

(2)口鼻黏膜溃疡的护理:督促饮食后清洁口腔,有感染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局部涂口腔溃疡散,有霉菌感染者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涂患处,每日3次。

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类、非甾体消炎药及免疫抑制剂,注意药物反应及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5.病情及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皮肤损害、血尿、蛋白尿、水肿、心前区疼痛、咳嗽、胸痛、呕吐及黄疸等。关节疼痛者可热疗止痛。

6.心理护理:本病病程长,为慢性过程,多为女性年长儿,由于面部和指端红斑、口腔溃疡、长期应用激素引起的容貌改变等原因,思想负担重,应体贴、关心,消除其恐惧和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要点

1.由于要长期服用激素,要讲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叮嘱其不要擅自减量、停药。

2.注意休息,定期专科门诊随访。

二十、儿童糖尿病的护理

1.饮食管理: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了解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根据病情,营养科制定出糖、蛋白、脂肪比例食谱,饮食需定时定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与具体做法,使之自觉遵守。不乱吃零食和糖果。注意观察饮食情况,偶有进食不足或剩余,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饮食。

2.注意休息,轻型可适当活动;重者应卧床体息,昏迷加床栏,以防意外。

3.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以防皮肤、口腔感染;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并发症。

4.按时监测血糖,测体重,记录出入量。

5.胰岛素的使用胰岛素剂型、剂量应绝对准确;未使用的胰岛素应贮存在2~8℃冰箱中,使用中的胰岛素应在25℃以下的室温中保存。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胰岛素,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注射部位可选用腹部、上臂外侧、股前部、臀部,每次注射应更换注射部位,间距为l~2cm,1个月内不得在同一注射点重复注射,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短效胰岛素在餐前15~30分钟,速效胰岛素在餐前0~10分钟进行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以防低血糖。可选择1ml胰岛素注射器、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进

行皮下注射。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并报告医生。

7.加强病情观察,应注意有无感染、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快而深、呼吸烂苹果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若发现上述症状,应备好抢救用品并配合抢救。

指导要点

1.糖尿病的性质与危害。

2.糖尿病治疗目的和原则。

3.胰岛素注射技术。

4.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

5.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如何制定食谱。

6.运动疗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7.如何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和记录要求,检测结果的判断。

8.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的识别、预防和治疗。

9.足、皮肤、口腔保健和护理。

10.糖尿病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治疗。

11.随访内容及时间。

二十一、手足口病的护理

1.消毒隔离:实行消化道隔离和呼吸道隔离。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温凉为宜。鼓励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可鼻饲或静脉补液,并做好口腔护理。

3.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昏迷患儿取头肩30°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排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4.皮肤护理:勤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静脉穿刺时.应

注意避开手足有疱疹的部位。

5.口腔护理:勤喂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饭后用生理盐漱口。口腔溃疡结痂者,用生理盐水棉球拭去坏死组织,以促进溃疡愈合。遵医嘱使用药物外涂,以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6.体温监测:体温>38 5℃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保暖。

7.病情观察:

(1)重点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疱疹、血糖、有无抽搐,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大小便情况。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抽搐、呼吸节律改变、咯血性分泌物、皮肤潮湿、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尿量少、血压升高或低血压、对各种刺激反应低下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处理,做好记录(2)若患儿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心悸、气促、脉搏异常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3)控制惊厥,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4)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予吸痰、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8.心理护理:给予相关知识宣教,让患儿和家长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

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安全护理

(1)对躁动不安的患儿应注意护理安全,给予床栏,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建建立防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与防范记录单。

(2)长期卧床者注意翻身,预防压疮或坠积性肺炎发生。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及压疮护理风险评估单。

指导要点

1.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宜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同时适当地运动,以增强体质。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通风,勤换衣被。

5.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有关保护性看护的方法和日常护理知识,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早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6.随访:继发癫痫者指导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定期随访。如有发热、皮疹复出等不适应及时回院就诊。

(2)预见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应将抢救用物备在床旁。

(3)及时准备做好抢救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10.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为及家属提供疾病相关的生心理及社会的健康指导。

二十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的病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程度、经济状况。评估患儿病前有无呼吸道。

2.一般情况:对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快:出冷汗、末梢循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重症病例早期表现,必须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床边备急救药品及器械。

3.外观预测指标在护理方面的重要性: EV71感染危重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变化快,临床物理检查是预测病情的主要手段,血压、脉搏常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脉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反映呼吸功能,且患儿多存在四肢末梢循环差,手足笈冷表现明显。应尽早筛选出患儿病情加剧的发生,缩短患儿与抢救的时间差。同时做好EV71口咽及肛门分泌物标本采集和送检。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危重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1)每个床单元基本配置:监护仪、吸引装置、给氧装置、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床头柜用物(电极片、吸氧管、吸痰管、约束带)、另备小儿喉镜,气管插管用物.除颤仪,冰帽等。

(2)药物;镇痛、镇静、激素类、止血剂、血管活性药物和常用抢救药。

(3)抢救措施:①氧疗;②大剂量激素冲击;③丙球使用;④抗病毒:⑤改善末梢循环(多巴胺):

⑥脱水降颅压;⑦危重患儿CPR机械通气。

3.护理措施

(l)体位:头肩抬高15°~30°,保持中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吸氧、吸痰,必要时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持续正压机械通气。

(3)迅速建立至少两路静脉通道:患儿末梢循环差,四肢浅表静脉很难一次穿刺成功,且输液速度受限,最好采用颈外静脉和腋静脉穿刺,以保证药物输注,待病情稍改善再行深静脉留置。

(4)持续心电、肛温等监测: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5)降温与保暖:早期脑部低温,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给予冰帽使用,注意保护好双耳以免冻伤,同时遵医嘱给予鼻饲退热剂或冰盐水灌肠。

(6)液体管理:应用微量泵输液,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7)痫情和药物的观察:①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每日进行GLS评分,以判断愈后情况;

②心率、

血压的变化;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单路输液,并观察血压和微循环改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保持输液通畅以免外渗引起局部坏死;④监测血糖的变化:每两小时测血糖一次,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8)消毒隔离: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住单间或床边隔离。.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1)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3) 第三节急性扁桃体炎护理 (5) 第四节手足口病护理 (7) 第五节惊厥护理 (9)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一、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症灶较大者可出现肺实质体征。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有条件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分开收治。 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室温18-22°C,相对湿度55%-60%. 4、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静脉输液时,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6、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予以吸氧,必要时予人工辅助呼吸。 7、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严格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突然烦躁不安、心率每分钟>160次/分,呼吸每分钟>60次/分、肝脏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四、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2、对易感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一、定义 由多种病原及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症状、体征 轻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恶心或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至数10次,粪便形状呈稀水样,有酸味,常见黄白色粉瓣和泡沫,黄绿色稀便,可混有黏液及脓血等。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传播,护理患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根据病情,给予口服药物或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代谢性酸中毒表现、脱水程度及排尿排便情况。 5、调整饮食。呕吐严重者应暂禁食,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6、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 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 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儿科常见病及诊治方法

儿科常见病及诊治方法 最常见的幼儿病种有下面几种: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临床以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6个月到3岁为发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为病毒,一般会反复发热3天左右,多以夜间明显,患儿不但服药困难,输液又加重痛苦,家长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泄泻(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多,就是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少数患儿由于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儿科常见病如何诊断 儿童患感冒时往往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却较明显,婴幼儿感冒时,常常发生高烧,有的患儿甚至发生惊厥,同样患了感冒,儿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冒时有时可引起心肌炎、肾炎危及生命,儿童时期,还有不少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这些病在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确说明自己哪里不舒服,不会说话的婴儿更是不能表达,并且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因此对小孩的感冒症状不可掉以轻心,应当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异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儿科常见病用药处方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感冒、咳嗽:贝莱、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和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60%为宜。 2、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 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黏稠可 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5、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及液量。 7、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备急救物品 及药品。 二、专科护理 1、痰多不宜咳出时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且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 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使用止咳祛痰剂。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或口周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等呼 吸困难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病情恶化时拍背和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用药及时、准确,并观察 用药后的反应。应用洋地黄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避免使用钙剂。用利尿剂时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的发生。注意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55-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炎症对支气管黏膜不良反应的刺激,有利于排痰。 2、患儿取半卧位或舒适的体位,指导家长经常为患儿更换体位、轻拍背部;指 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 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管,稀释痰液。雾化后协助排痰,必要时用吸引器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药抗生素、化痰止咳、平喘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 喘息症状。 二、维持正常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每2~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2、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冷敷、冰敷、温水浴等;或遵医嘱给予 药物降温,防止惊厥的发生。 3、观察退热效果,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受凉,并注意保暖。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多饮水。 5、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饮食。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温开水;年长儿应在晨 后、餐后、睡前漱洗口腔,以清洁口腔。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知识。 2、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3、指导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4、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5、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加强营养,积极防治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病。按时预防接种。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_诊断和护理_措施方案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生长发育迟缓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有关。 4、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1)能量的供给 2)蛋白质的供给 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 4)鼓励母乳喂养 5)鼻导管喂养的应用 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 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 口炎护理 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3、饮食护理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应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小儿腹泻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小儿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 【护理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面色,尤其是体温的改变。 2?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活动量增加是否需要用氧。 3.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改变情况,进食能力。 4?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5?评估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持续的时间。 6?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的变化。 7?了解患儿和家属对疾病和饮食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主要护理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侵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咼及贫血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意识、瞳孔变化、剧烈头痛、呕血、便血、鼻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住院时与感染患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严重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护理,轻者用软毛牙刷清洗口腔,重者用硼酸溶液漱口或擦洗。 4?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碰撞出血。进行注射前必须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拔 针时用干棉签延长压迫时间至不出血为止。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经常擦浴、更换内衣,以减少皮肤感染,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脓肿的发生。 5?高热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时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化疗药物要新鲜配制。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经常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坏死。若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输入。 7?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应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脑疝和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反应。 8?饮食管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时应根据医嘱给禁食或流质。 9?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碰撞伤。经常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注意有无血尿、便血情况。口腔经常以漱口液漱口,刷牙时以软毛牙刷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最新儿科专科护理常规

儿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 l儿科常见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 2.手足口病的护理常规 3.高热的护理常规 4.惊厥的护理常规 5.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6.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7.婴幼儿哭闹的护理常规 8.肾病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9.小儿贫血的护理常规 10.小儿腹痛的护理常规 11.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12.小儿昏迷的护理常规 13.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 1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15.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护理常规 16.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护理常规 17.小儿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18.小儿风湿热的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

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

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孩子的体质介绍——稚阳之体儿科看病特别难---医生少、患儿多、孩子看病特别揪心。为人子女不知医者是为不孝,为人父母不知医者是为不慈。把孩子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不仅不现实,也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平时让孩子任性而为,一味宠溺孩子,也不制止,等到孩子身体出了问题,就希望医生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我们需要做的是:掌握正确的中医育儿理念,就等于为孩子的身体安装了一套GPS定位系统,中医的育儿理念就是一套健康导航系统,像雷达一样,有了它,您就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去调整,孩子生病时,全家才不会六神无主,这样孩子身体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你才能应对有术,不会胆战心惊,如是全家才算过上了真正安宁的日子。这样的话,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学习中医育儿理念,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出现的小问题进行关注,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的细节予以关照,也为孩子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打好基础,另外即使偶尔有外界的因素导致孩子生病了,也能在萌芽阶段把疾病的发展趋势掐断,从而迅速恢复健康。祝愿所有的听众朋友们,7通过上课并践行课程的内容,让孩子收获健康,让自己也收获安心,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公也收获安宁。 1、预防 1)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吃的对不对,吃的多不多?对不对?是否按照体质来吃、是否按照季节来吃?是否按照当地产的东西来吃?现代的生活方式给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什么困扰?多不多?父母

比较宠爱孩子,怕孩子吃不饱,一直喂,或者孩子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或者零食就放纵孩子去吃,然后就吃父母可能管得严些,爷爷奶奶比较容易溺爱孩子,孩子有什么需求就满足。最后碰到的结果就是孩子吃多了,吃多了之后会有什么问题?肚子胀不消化,会导致腹泻、感冒发烧咳嗽等问题。穿——穿的对不对?多不多?是不是符合事宜。是不是符合常态。春捂秋冻 2)不伤孩子的脾,别伤孩子的心伤脾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怎么办?伤心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怎么办? 2、治疗——做到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挂水。食疗为主,另外解决不了用中成药。 1)发烧 2)咳嗽 3)积食 4)哮喘 5)不长个 6)胃口差 7)爱感冒 8)传染病 9)防过敏 10)意外伤害 11)儿童保健 3、疫苗的用法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童高热的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机体消耗。 2.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3.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经降温处理后30min~2h内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降温过程中出现虚脱现象,给予保暖和饮热开水。 5.发热并寒战、四肢发凉时,足部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围血循环。 6.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7.高热伴呕吐者取头高侧卧位,头偏向一例,以防呕吐物吸入成造窒息。 8.有高热惊厥史的,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9.必要时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 二、儿童惊厥的护理 1.惊厥发作时患儿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立即移除可能损伤的物品,放入开口器,如有义齿应取出,解开衣扣、裤袋。 2.按医嘱吸氧并观察氧疗效果。 3.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准备气管插管和吸痰等用物。 4.患儿未清醒前应禁食,以免造成窒息。做好口腔护理。 5.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6.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急救措施。 7.注意安全,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1.饮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索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舒适护理: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3.增加日光照射:新生儿期应开窗,使紫外线能够透过,尽早户外活动,一般生后2~3周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从每天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应尽量多暴露皮肤。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4.补充维生素D: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直接将制剂滴入口中,不可加入饭中,并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 5.预防骨骼畸形:避免过早过久坐、站、走,以防脊柱畸形及四肢畸形;重症患儿应避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解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 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念: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本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一次患病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足,故可反复患病。 健康教育要点: 1. 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致鼻塞、流涕者,可遵医嘱采取麻黄素滴鼻剂,并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给予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儿多饮水。 4.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 适应能力。 5.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居室要定期通风换气,室温勿过高或过 低,并保持一定湿度。已感染的患儿避 免接触其他儿童。尽可能不带婴儿去公 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6.家中有“上感”病人,应尽量与婴儿隔离,如无条件还与之 接触者,患者应戴口罩,家中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肺炎 概念: 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 1.保持安静,减少氧的消耗,给予精神安慰, 病室通风良好。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更换体位,叩击背部促 进咳痰。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后 应,小婴儿可予以吸痰。 3.保证营养及水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食欲下降,可少量多餐给以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嘱患儿多饮水。在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以免乳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密切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5.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 他人。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 免受凉。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病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18~22℃,相对湿度55~65%。经常开窗通风自然净化,室内每周紫外线消毒两次。 (二)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减少探视,勿乱串病室,避免交叉感染。 (三)发热时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儿多饮水。 (四)常规每日两次测体温,脉搏,呼吸并详细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密切观察面色有无紫绀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如发生呼衰先兆,应及时处理,出现紫绀及时吸氧。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者给予祛痰药物和雾化吸入,雾化常规用药;糜蛋白酶5毫克,庆大霉素1万单位,生理盐水3毫升,雾化后拍背,以助于痰液排出。 (六)及时留取痰标本及咽拭子培养,按医嘱及时应用抗菌素。 (七)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指导,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二、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小儿常见病之一,9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有头痛、畏寒、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一)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发热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经常变换体位,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床下活动。 (三)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注意多饮水。 (四)进行呼吸道隔离,年长儿要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 (五)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以及精神状态。有无恶心、呕吐、烦躁等某些 传染病的先兆症状。 (六)高热病儿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以免加重病情,无效者可适量给予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避免出现惊厥。 (七)鼻塞者可用小儿呋嘛液滴鼻,及时清除鼻内部分泌物,以免影响呼吸. (八)做好卫生宣教,多晒太阳,增强呼吸道的抗病力,婴幼儿不宜到公共场所。三、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冬春季或气温骤变时。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极少数可为霉菌感染。按X线表现及病理学分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儿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的内容,具体内容:妈咪应该多了解一些防病、治病的简单常识,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腹泻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 妈咪应该多了解一些防病、治病的简单常识,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腹泻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发病原因: 1、体质因素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内感染

(2)消化道外感染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治疗方案: 1、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禁进食,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3、要注意保护好病孩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病孩用过的便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营养不良 (2) 二、婴幼儿腹泻 (4) 三、支气管肺炎 (6) 四、支气管哮喘 (8) 五、过敏性紫癜 (10) 六、先天性心脏病 (13) 七、病毒性心肌炎 (15) 八、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九、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 十、病毒性脑炎 (21)

一、营养不良 (一)、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充足的营养,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其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到恢复正常。注意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设法使患儿接受所配制的营养膳食。 3.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Ⅱ度以上营养不良者可给予要素饮食或进行胃肠外营养。 5.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状;有脱水表现时,给予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合并水肿的患儿注意皮肤护理。 7.记录出入量,每周测体重2次。· 8.对Ⅲ度营养不良的患儿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二)、营养不良疾病护理计划单 营养不良疾病护理计划单

二、婴幼儿腹泻 (一)、婴幼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感染性腹泻患儿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给予床旁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食具、衣物、尿布应清洁并专用。 3.调整饮食、合理喂养,一般勿需禁食,但需随病情由少到多,逐渐过渡。 4.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量,及时送检,并注意采集黏液脓血部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发热时鼓励患儿多饮水,并做好口腔护理,体温过高者遵医嘱给予及时的降温处理。 6.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并涂以油剂,局部禁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皮布。如已发生臀红,可涂10%鞣酸软膏及抹红臀粉。 7.指导患儿家长正确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溶液。 (二)、婴幼儿腹泻护疾病理计划单 婴幼儿腹泻疾病护理计划单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设计》(试行版)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 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 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

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

儿科常见疾病

674 新生儿肺炎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4. 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 5. 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 6. 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 ????【检查】 1. 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X片等。 ????【诊断】 1.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2. 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治疗】 1. 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 2. 抗感染治疗。 3. 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 4. 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内冲冼等。 6. 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 7.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 ? 新生儿黄疸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内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内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 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 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 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儿科常见疾病中西医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疾病中西医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要点 以发热恶寒 , 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 , 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四时均有 , 多见于冬春 , 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自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 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 单核细胞增加。 二、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束表 : 发热轻,恶寒重 , 无汗 , 鼻塞流涕 ,喷嚏咳嗽。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 ,头痛。舌苔薄白 , 脉浮紧。 2 、风热犯表 : 发热重 , 恶寒轻 , 有汗或无汗,头痛 , 鼻塞流稠涕 , 咳嗽 , 咽红。或目赤流泪 , 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 , 苔薄黄 , 脉浮数。 3 、暑湿袭表 : 高热不退 , 或身热不扬 , 汗出不畅多头痛 , 倦怠 , 泛恶 , 鼻塞流涕 , 咳嗽。舌尖红 , 苔白腻 , 脉数。 三、治疗 ( 一〉中医治疗 风寒束表 : 解表散寒 , 宣肺和卫。以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犯表 : 硫风清热 , 解毒利咽。以银翘散和桑菊饮加减。 3 、暑湿袭表 : 清暑解表。以新加香需饮加减。 4、外治:中药穴位敷贴、中药外洗、推拿等治疗。 〈二〉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 保持室内通风 , 适宜的温湿度 : 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2 、对症治疗 : (1) 发热:可给物理降温 : 体温≥°C 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酸、布洛芬等,或静注赖氨匹林。如发生高热惊厥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 如既往有复杂性热惊厥史 , 体温≥ 38° C 即给予药物退热治疗。 3 、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 (1) 利巴韦林(病毒唑) , 疗程 3 一 7 天。剂量为 10 -15mg/kg/ 日 ,分 3-4 次口服或、化吸入、静注。 (2) 中药 : 可选用感冒冲剂(院制)、小儿金翘颗粒、健儿清解液、减味紫雪口服液等。如病情严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 , 常用者有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 , 疗程 3-5 日。如证实为链球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 , 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史者, 青霉素疗程为 10-14 日。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一、诊断要点 咳嗽为主要症状 , 多继发于感冒之后 , 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好发于冬春季节。 肺部听诊 : 两肺呼吸音粗糙 , 或有少量的散在干、湿罗音。 X 线摄片或透视检查, 示肺纹理增粗。

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时间

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 时间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 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时间: 一是风水二是猩,天花幼疹三天出,麻疹四天出皮疹,斑疹伤寒五天明,伤寒需到六日后,出疹时间要记清。(风:风疹,水:水痘。猩:猩红热。) 2 小儿X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发育: 头钩桡三3岁前 月舟大小幼儿园 尺骨远端小学后 青春期前豆骨见 注:正常小儿4-6个月出现头骨及钩骨,桡骨远端6-12个月,2-3岁出现三角骨。4-6岁出现月骨和大、小多角骨,5-8岁出现舟骨。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6-8岁时出现。而9-13岁时出现豆骨。 3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 四月大笑五认生; 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 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4 小儿握持反射特点: 一紧二松三消失; 四握五抓六移物; 九月随意钳小珠; 一岁用匙无翻书 5 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二抬四翻六回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 小儿神经发育规律 一哭三笑四认母, 七抓八语周逗人。 6 麻疹:鼻涕眼泪脸上挂(指卡他症状明显),高热哭闹不说话(指发热及精神状态),戴帽穿衣出疹子(指出疹顺序),三个3天记清它(烧3天,疹3天,退3天)。 风疹:发热当天出疹子,耳后枕后淋巴大,一般情况尚可佳。 幼儿急疹:发热3~4天,热退疹出,好发年龄6个月~18个月。 水痘:发热当天就出疹,三代同堂是特征,向心分布不要忘,痒感明显最痛苦。 手足口病:有类似水痘样皮疹,离心性分布,手足口及肛周和肘膝关节处分布。 一水风,二猩红,三天花,四麻疹,五斑疹,六伤寒 7 肺炎合并心衰的: 一大二快三突然.(一大:肝脏大;二快:心率快,呼吸快;三突然;突然原发病情加重;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紫;突然尿量减少,颜面浮肿).临床工作中,患儿热,咳,喘,呼吸急促,肺部有固定湿罗音的基础上,出现上述口角表现,心衰诊断基本成立. 8 小儿补液口诀: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