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精题解析

例1: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大气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

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

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

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

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

解析:在原始大气层中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聚集在原始海洋中,经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而形成许多分子体系,以至于形成原始生命。所以,在原始海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大气中的游离氧在蓝藻和绿藻出现后才出现并逐渐多起来的。所以,原始海洋在生命出现前是不含游离氧的。

例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A、无脊柱动物和脊柱动物

B、爬行动物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动物

D、两栖类和鸟类

解析: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等等;而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已经具有羽毛,而且羽毛也有了分化,具有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度类型。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项A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B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它们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选项C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因此,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D

典题演练

1、(06年广东中考)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与原始地球上的一样

B、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C、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无关

2、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 B )

A.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后

D、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始生命

3、(06年湖南中考)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A)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4、(05年湖北中考)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C )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5、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级到高级

C、个体由小到大

D、由水生到陆生

6、右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

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

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

7、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A)。

A、节肢动物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鸟类

8、(06年长春)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9、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1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C )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类人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11、原始生命分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C)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1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

13、(06年山东)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

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1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D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15、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C )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然规律

16、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①现有的生物比远古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趋势③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形态结构④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B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18、(06年宜昌)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的解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0、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C)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少数到多数参与

21、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氢。最早登陆的动物是节肢动物。

22、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越晚近的越在地层上面,结构复杂,以陆生生物为主,从而我们推断生物的进化历程是:(1)、水生到陆生(2)、简单到复杂;(3)、低等到高等。

23、(05年聊成)某考古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发掘到许多化石,在甲地层中发掘出恐龙蛋、始祖鸟、龟的化石;在乙地层中发掘出马、剑齿虎、犀牛的化石;在丙地层中发掘到三叶虫、乌贼、珊瑚虫的化石。这些地层依年代由远而近的排列顺序应是丙甲乙。

24、科学家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这说明:

(1)生物并非一开始就有;(2) 生物在地球形成之后出现。

25、(05年湖北宜昌)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小。

(2)、从上表看,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小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重要物质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26、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时,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动植物化石,为证明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始祖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类的特点,因此,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还有种子蕨化石具有种子植物的特点,又有蕨类植物的特点,因此种子蕨是蕨类植物向种子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27、下图事实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 藻类植物。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苔藓植物和C 蕨类植物。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它包括D 裸子和E 被子,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28、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弱。

(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定向或不定向的)。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

29、(06年滕州)右图为未被破坏的

沉积岩石层的次序示意图,图中Ⅱ层中

有物种A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化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主要差异。

⑵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30、(05年玉溪)下表为英国曼切斯特地区工业化前后森林中桦尺蠖变化的主要数据:(共6分)

考察时间栖息环境浅色桦尺蠖所占比

深色桦尺蠖

所占比例

1850年(工业化

前)

长满浅色地衣的树干(树皮)占85% 占15%

1950年(工业化后)裸露并被煤烟熏黑的树干(树

皮)

占15% 占85%

根据上表情况分析下列问题:

(1)工业化后,1950年该地区的桦尺蠖以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从上表的数据分析可知:环境的定向作用决定。

(3)以上述事实为实例,简要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提示:从自然选择角度分析)。

答案

1——5 BBACC 6——10CABDC 11——15CADDC 16---20ABAAC

21、原始海洋水蒸气、氨、甲烷原始节肢动物

22、化石上复杂陆生(1)由水生到陆生(2)由简单到复杂(3)由低等到高等

23、丙、甲、乙

24、(1)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2)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25、(1)越小(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分子生物学进化理论

26、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代蕨类古代种子

27、(1)叶绿素原始藻类植物

(2)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原始的裸子植物原始的被子植物

(3)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

28、(1)好差(2)①选择变异定向②自然选择有利变异

29、⑴物种A比物种B出现时间晚,结构上物种A比物种B复杂,进化地位上物种A比物种B高等

⑵有可能。物种B出现时间早,可能已经绝灭,也可能物种B的一支变异后逐渐进化为物种A,还可能物种B一直适应环境,直到物种A出现,仍有生存的竞争力

30、(1)要点提示:深色桦尺蠖、工业化后树干被煤烟熏黑,浅色桦尺蠖容易被天敌捕食,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有伪装和保护的作用,所以深色桦尺蠖占的比例高。

(2)生物进化的方向

(3)要点提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深色桦尺蠖、原因是工业化后树干被煤烟熏黑,浅色桦尺蠖容易被天敌捕食,繁殖后代的机会少,数量就会减少;深色桦尺蠖的体色有伪装和保护的作用,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繁殖后代的机会就高,深色桦尺蠖的后代能保持这种有利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数量得以增多。

2008-05-15 人教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案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了解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一团迷雾,世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一起学习了5种,比如? 学生:神创论、小水滴、外星球或星际尘埃、热泉喷发…… 教师:虽然生命的起始点还找不到源头,但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生物逐渐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演变成现在的万物。生物进化的历史是久远的,没有人能在历史的隧道中畅游,所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失去了见证人。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看以下几种。首先,大家翻

开书55页;仔细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图6-3-6生物化石和图6-3-7不同地层化石示意图,动动脑,能否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师出示挂图或标本。) 教师:挂图上所示是课本上两幅图的放大图,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物化石。大家注意比对,把你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A: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里面介绍了一些有关化石的问题。有些化石是生物的遗体,像琥珀里的昆虫;有些是遗物,例如恐龙蛋、粪便等;还有的则是它的生活痕迹,例如已经发现的恐龙大脚印。这些化石都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教师: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为什么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学生B:化石之所以能为研究提供证据,因为古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后形成了化石,而且这些化石与当时的生活年代是在一起的。 学生C:在第二幅图中,我观察到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表面在生物进化中是不断运动的,地层也随之上升、下降、扭曲等; (2)通过对地层由下到上的比较,我发现从下到上的地层中生物遗体越来越复杂; (3)通过同一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以大致了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不同生物。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或同一地层中的不同化石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教师总结: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P56图6-3-8始祖鸟复原图。仔细观察这种始祖鸟更像哪种动物?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D:我感觉它比较像鸟类。它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还有翅膀,嘴的外形又比较像鸟的喙,所以我认为它应该归属到鸟类中。 学生F:我认为它更像爬行类动物。在它的前肢上长有指,指的末端有爪,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

第一讲绪论 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1、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5、类蛋白质微球体:fox把多种氨基酸干热聚合形成的酸性类蛋白质放入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大量直径为0.5~3微米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6、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烟气)氛围 第三讲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

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3节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图片等,尝试推测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的进化趋势进行推理;在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破除对生命的神秘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知道了不同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其次才是进化的主要历程。目的是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点,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这里面涉及到的生物种类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了一段时间。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我先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在完成进化树的填图之后,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并且点出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让学生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 1.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物的进化树卡片、化石标本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设计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精练新版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一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1.化石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和 遗迹 。 (2)意义:最有说服力的 生物进化 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1)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少 ,结构 简单 而 低等 。 (2)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多 ,结构 复杂 而 高等 。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例如,德国发现的 始祖鸟 和我国发现的 中华龙鸟 、 孔子鸟 等古鸟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爬行类 动物。 4.生物总进化趋势:从简单到 复杂 、从低等到 高等 、从水生到 陆生 。 知识点二 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5.前寒武纪时期 依次出现了原核生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 、 多细胞生物 、原生动物。 6.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 (1)植物依次出现了裸蕨类、石松类、 蕨类 ; (2)动物依次出现了 鱼类 、 两栖类 、 有翅 的昆虫。 7.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 (1)陆地上主要的植物是 裸子植物 ; (2)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是 爬行动物 ,开始出现 哺乳类 和鸟类。 8.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陆地上占优势的脊椎动物是 哺乳动物 和 鸟类 ,占优势的植物是 被子植物 ;600万年~400万年前, 灵长类 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9.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考察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是因为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 环境 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 大自然 的选择。 10.人工选择的启示 (1)实例: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 野生原种 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启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 自然选择 。 11.自然选择 (1)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 《物种起源》 ,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 超过 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 食物 、水和 栖息条件 等,从而竞争 生存空间 或有限的 自然资源 。

进化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进化:一切物质的发展规律,是指物质的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生物进化:是指物质有趋势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了复杂性和有序性增长的趋势,适应生存环境的趋势,与无方向的循环往复的变化不同,演化更多的应用于非生物学领域。 3、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4、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与地质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的遗迹,从时间上看,必须是全新世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才可以成为化石。 5、利他行为:指对其他动物有利而对本身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发生在亲缘关系上的叫双亲行为,发生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社群成员之间的利他行为,称为互惠互利的行为 6、大进化: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的进化 7、小进化: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的进化改变,以现存的生物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改变 8、种群: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的集合,又称孟德尔种群,杂合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杂合性可以保证种群的多样性 9、基因库:一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被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0、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11、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12、遗传平衡(基因平衡):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 13、适合度: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 14、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 15:、遗传漂变:把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于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又称莱特效应。 16、适应: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命特有的现象。 1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和一切适合于栖息的空间。 18、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复合体 19、宏观的生物进化:应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逐渐演变,向前发展的过程”。这种进化过程的最直观效果就是通过近40亿年物质的不断演化,生物从原始的无机环境中产生,直至形成了包括病毒和人类在内的、包含各种层次的进化物种。 20、微观的生物进化:则是指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对于特定的生物群体,为了应付特定的生存压力,生物有机体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变化过程,它体现在生物个体或特定群体在形态、结构、功能特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21、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的状态。应激性即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应激性是行为产生的重要基础。 22、谱系进化:就是通过种形成和种绝灭而表现出来的进化改变,包括平均表型的改变和分类学多在样性的变化;而线系进化只涉及一个线系,只包含平均表型的进化改变。 23、大进化型式(pattern of macroevolution)是指在一定时间,一组线系通过线系进化、种形成和绝灭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谱系特征。简单地说,就是谱系进化(系统发生)的时、空特征。 24、辐射:一个单源群的许多成员在某些表型性状上发生显著的歧异,它们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历史,不同的适应方向,因而能进入不同的适应域,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在系统树上则表现为从一个线系向不同的方向密集地分支,形成一个辐射状枝丛(线系丛),叫做辐射 25、趋同:属于不同单源群的成员各自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表型,以适应相似的生存环境;不同来源

生物进化的历程

22-2生物进化的历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能力目标: 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本小节学习的重点。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CAI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生物进化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授: 教师: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不断进化。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

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学生:结合已有的动植物的知识,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题:(1)总结出植物进化的历程。 (2)分析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总结植物进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学生:(1)植物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单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如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部分蕨类植物进化成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动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进化历程,并对动物进化的原因作出分析。 思考题:(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哪两大类群?这两类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 (3)根据各类动物特点,总结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是怎样的,并举例说明。 学生:(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先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后出现的是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如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

第2节生物的进化 【学习重难点】 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2.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3.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不同年代的化石,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结构越;而在形成晚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结构越。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 2.在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类群和类群,其中___________无脊椎动物化石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称为“”时代。在古生代的中期,首次出现裸蕨类植物。古生代后期出现由和等构成的沼泽森林,这些森林在地质运动中被埋在了地下,成为现在的之一。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能够登陆生活的和。 3.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提出了以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4.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和等,从而竞争或有限的。 ③遗传和变异:具有某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微小的生物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了这种有利性状。 ④适者生存:微小的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适应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5.自然选择是通过实现的,生物的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能力提升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 A.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 B.现存的各种生物 C.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 D.现在生存的古老植物 2.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3.马的进化过程说明生物进化是漫长的,其进化的结果主要是使生物( ) A.运动能力增强 B.取食与避敌能力增强 C.种族延续能力增强 D.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增强 4.“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项的典型的证据?( ) A.是两栖动物进化为鸟类的典型证据 B.是鸟类进化为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的证据 D.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证据 5.在古生代早期,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的是( ) A.寒武纪海洋动物化石 B.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中华龙鸟化石 6.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两栖类、蕨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 7.如果恐龙与始祖鸟的化石在同一岩层中被发现,可推测两者() A血缘关系很近 B生存的年代很近 C生活习惯很相近 D个体的结构很相近 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要晚得多,由此可知 (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9.以下说法不能正确描述生物进化的趋势()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地下到地面10.有“三叶虫时代”之称的时期是()

生物的进化历程

课程名称:生物的进化历程 授课教师:李京伟(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生物进化历程”是北京版《生物学》第 4 册第十五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的内容。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中:“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生物的进化历程”由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历程组成,包括借助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两部分。在课标中位于第八主题,属于理解层次。对学生理解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学生主要通过推荐组成,学习习惯较好。通过近 2 年的生物学习,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描述、表达等能力,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特别是通过“米勒实验”“模拟血型鉴定”、“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学生对于模型和模拟实验已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能够认同科学的模拟实验结果能够概括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综上来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但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漫长而复杂,生物进化的趋势内容抽象并且概括性强,学生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二、教学目标制定 (一)知识目标 1 、说明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 2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图片和实物材料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分析“进化树”模型,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确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重要证据的观点; 2. 认同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是逐渐进化形成的,物种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重点 1.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 2.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五)教学难点 1.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三、教学方法策略 (一)教学策略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进行有意义的转换。根据此理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这一抽象内容可以转化为形象的符号来代表并能发挥同样的意义。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模拟实验。用“观察 - 分析 - 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资源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也提到学习者的动机起着重要作用。而白板的互动性能够有效建立师生、生生和谐的关系,并将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因此选用白板为主要媒介进行信息的构建。 1. 实物:鱼的遗迹化石;剪刀、胶棒。 2. 图像:现存生物的进化树;猛犸象、恐龙等动物。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 2.纸板、彩笔、剪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 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 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学生:有化石!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 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 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 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展示图片)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负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请阅读课本54页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 学生:黑猩猩与人关系进,向日葵和螺旋菌与人的关系比较远。 教师: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都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还有很多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有时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这门比较解剖学。(展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解剖图)你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他们的骨头顺序其实都是相同的。 教师:对。这些证据都说明了生物是存在进化现象的。那么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又上什么样的呢?很多同学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下节可我们用拼图比赛来测验一下。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本节课的“同源器官比较”、艾滋病教学中的“不回的艾滋病的人”等内容),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生物的进化规律

人教版初中生物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精题解析 例1: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大气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 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 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 解析:在原始大气层中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聚集在原始海洋中,经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而形成许多分子体系,以至于形成原始生命。所以,在原始海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大气中的游离氧在蓝藻和绿藻出现后才出现并逐渐多起来的。所以,原始海洋在生命出现前是不含游离氧的。 例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A、无脊柱动物和脊柱动物 B、爬行动物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动物 D、两栖类和鸟类 解析: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等等;而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已经具有羽毛,而且羽毛也有了分化,具有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度类型。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项A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B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它们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选项C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因此,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D 典题演练 1、(06年广东中考)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与原始地球上的一样 B、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C、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无关 2、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 ) A.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后 D、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始生命 3、(06年湖南中考)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习题【2】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界原因是()。 A、环境的改变 B、其他生物的影响 C、气温的变化 D、人工选择的结果 2、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生长和发育 D、环境的变化 3、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A、8亿年 B、12亿年 C、10亿年 D、46亿年 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 ) A、原始海洋、陆地 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5、动物界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A、鸭嘴兽 B、金丝猴 C、猕猴 D、黑猩猩 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哪项是最简单、最低等的() A、藻类 B、苔藓 C、蕨类 D、地衣 7、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8、根据科学家对鸟的起源的研究,将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始祖鸟、辽西鸟、孔子鸟四种动物按进化顺序排序,最先排的是()。 A、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 B、始祖鸟 C、辽西鸟 D、孔子鸟 二、分析题 1、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现在科学家一般认为,生命的起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下面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但有人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上来的,因为从陨石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用类似"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吗?

济南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word教案1

济南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word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要紧历程。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差不多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依照各种生物的要紧特点,排列出生物进化的顺序,进一步锤炼学生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培养唯物主义思想观和爱护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进化的要紧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方法】 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现:恐龙复原图 在距今2亿~6500万年前,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繁盛的陆生脊椎动物。随着年代的更替和环境的变迁,许多种生物像恐龙一样永久地消逝了。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类群坚强地存活下来,繁育生息,不断地进化和进展。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如何样进化成今天如此丰富多彩

的生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物进化的历程》去探个怎么说吧!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过渡)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直截了当用观看和实验的方法再现。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类群的要紧特点,能够间接地概括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1.观看课文P14图5.1-11,回忆讨论: 比较四类常见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状结构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件展现:四类植物 学生回忆、讨论、反馈、总结: 2.观看课文P14图5.1—12,完成表格内容: 课件展现: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比较 学生回忆、讨论、反馈,总结: 质疑: (1)依照各类动物心脏的结构特点,估量哪类动物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 (2)分析填写的表格,你能从中估量出动物的进化趋势吗? 学生依照已有知识摸索,归纳: (1)鸟类和哺乳类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 (2)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 生物的进化同步测试

第2节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 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 太空学 B. 化石 C. 细胞学 D. 比较解剖学 2. 始祖鸟化石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 A. 古代两栖类动物 B. 古代爬行类动物 C. 古代总鳍鱼 D. 古代哺乳类 3. 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 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D. 有鱼化石的地层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 4. 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 A. 由水生到陆生 B.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简单到复杂 5.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右图),这些地层按地 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6.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如右图所示,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 含有化石B,图示可能说明()

A. 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 物种B一定生活在水中 7. 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右图所示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A. △→□→☆ B. ☆→□→△ C. △→☆→□ D. ☆→△→□ 8. 化石与地层的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A. 植物化石越少,动物化石越多 B. 水生生物化石越多,陆生生物化石越少 C. 化石种类越丰富 D. 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9. 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下列有关中生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 B. 被子植物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 C. 爬行动物盛行,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 D. 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10. 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 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那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 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学生:有化石! 二、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 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有同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 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 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 案(2)(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教案学设计

生物进化优质课说课稿 说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2节第一学时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北师大版的书,在我县已经应用多年,该书编排比较便于学习,活动的安排及彩色插图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主要以陈述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这是北师大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对北师大教材的认识。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生物课学习,爱学习的已经有一定的生物基础,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给予教学,既要关注学困生,也要注重培养优等生,让大家能共同完成学习。 说课题: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2节生物的进化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进一步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对地层、化石、始祖鸟的比较,认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 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通过化石资料的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难点:通过完成化石资料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说教法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资源准备: (1)生物化石课本图片和课件相结合进行教学 (2)动植物化石及始祖鸟化石课件复原模型 说课时本节教学内容安排3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活动1:认真观察图片资料,分析什么是化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精练新版北师大版20180227540

第2节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1.化石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2)意义: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1)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 (2)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例如,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和我国发现的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4.生物总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5.前寒武纪时期 依次出现了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原生动物。 6.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 (1)植物依次出现了裸蕨类、石松类、蕨类; (2)动物依次出现了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7.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 (1)陆地上主要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2)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和鸟类。 8.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陆地上占优势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占优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600万年~400万年前, 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9.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考察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是因为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10.人工选择的启示 (1)实例: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启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 11.自然选择 (1)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专题二生物的进化规律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精题解析 例1: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大气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 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 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 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 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 解析:在原始大气层中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聚集在原始海洋中,经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而形成许多分子体系,以至于形成原始生命。所以,在原始海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大气中的游离氧在蓝藻和绿藻出现后才出现并逐渐多起来的。所以,原始海洋在生命出现前是不含游离氧的。 例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A、无脊柱动物和脊柱动物 B、爬行动物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动物 D、两栖类和鸟类 解析: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等等;而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已经具有羽毛,而且羽毛也有了分化,具有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度类型。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项A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B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它们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选项C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因此,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D 典题演练 1、(06年广东中考)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与原始地球上的一样 B、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C、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无关 2、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 B ) A.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后 D、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始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