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摘要:明确分析了信号设计中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并针对相位设计的特点,提出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理论框架,构造详实可行的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建立相位声称和优化模块,在相位优化模块中,利用交通流冲突数量、交叉口时空利用率、信号相位损失时间总和三项指标评估交叉口信号相位的方案,为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1引言

平面交叉口所采取的信号控制模式无论是固定式还是感应式,控制范围无论是单点还是区域,都需要根据单点交叉口的几何特性、交通流条件,选择信号相位方案和确定信号配时参数,二者共同决定信号设计的成功与否。相位设计,是信号设计的首要步骤,信号相位直接影响交通流运行的安全性和交叉口可提供的通行能力。配时设计,是在相位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进口车道配置和交通流量分布,求解最优的配时方案。

2信号设计及专家系统

在以往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中,重点通常集中在配时设计研究方面,认为只要建立科学的信号配时模型,交叉口就可提供最大的通行能力和最优服务水平。实质上,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是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如果对信号相位研究不够充分,通常难以求得最佳信号控制方案,如图1,假设相位方案2是合适的方案,但因为没有充分研究信号相位,可能选择相位方案2以外的方案,无论采取如何先进的配时模型,只要在相位i所确定的定性范围内求解,结果不会落到相位方案2的范围内,所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伪最优解;相反,如果首先进行相位设计,确定相位方案2,在方案2所确定的定性范围内,利用配时模型进行定量求解,就很容易得到最优方案,得到真正的最优解。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中早已提出信号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一个适当的信号相位方案,信号相位设计需要三个必要条件:1)信号设计方面具备专家级经验;2)充分理解交叉口中各种类型交通流之间的影响;3)非常清楚信号系统的运行特点。

具备上述3个条件后,HCM进一步指出“信号相位设计是交号设计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信号相位设计需要判断性经验知识,知识库专家系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力工具,所以把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KBES作为支持工具对平面交叉口研究信号相位设计是科学可行的。

专家系统包括知识库、推理机、解释程序、知识提炼程序和自然语言处理程序。知识库中存放系统求解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推理机负责使用知识库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户为系统提供一些已知数据,并可从系统处获得专家级水平的结论。

3 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模型

信号相位设计模型中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模型设计功能、框架体系、工作内存和知识库以及相位生成模块、相位优化模块、

模型设计功能

相位设计采用的策略类似于交通工程师所使用的方法。提出较好的初步信号相位和配时方案,评价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情况,然后针对不足的运行状况进行设计方案修正,在设计者之间谈论和有关专家咨询会议获得相关知识,利用启发式方法选择新的相位。

框架体系

模型框架体系是典型的寄语规则的专家系统,由一系列先行推理规则、数据库及执行机构组成的系统。规则是条件语句,用于描述一旦数据中某种模式被确认时,如何修改数据库,执行机构监督模式匹配情况,监测数据库的变化,判断下一步该执行的规则及执行情况等。具体见图2.模型框架体系包括:

1)工作内存,描述下级问题如交叉口和相位方案等控制次序的目标;

2)知识库,指激活或确定相位设计目标的指导控制规则,设计规划设计最初的相位方案;评估规则评估相位方案下交叉口服务水平;修正规则修正和改善相位方案。

3)推论技术模块,在系统工作状态中应用有关知识,以解决信号设计问题。

工作内存

工作内存存储相位设计中正在求解的和已经求解的相位信息。

1)设计目标的分级结构

工作内存中控制过程的知识是由控制系统所采取的设计目标的一系列分级结构组成,见图3,对结构目标应用控制规则并且决定何时激活或者确定目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提供相位和配时设计的必要已知量,通过调用一系列生成规则来设计初步方案,接着系统确定合理的信号周期,并分配绿灯时间。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应用评估规则评估交叉口服务水平,如果该信号设计方案的服务水平在所期望的最小值以上,则停止运行并提供该方案作为较优方案;否则,调用一系统修正规则,修改已有设计方案,并重新评估,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2)信号交叉口描述

用对象、属性、数值三位一体(OAV)集合描述信号交叉口,图4给出“十”字型交叉口的实例,各个进口都具有组成它的车道组共有的或者由其推导得到的特性,OAV单元描述各进口和车道之间必要联系。系统中都以OAV单元来描述进口、车道、相位和周期。

进口对象:进口对象包含该进口中车道组的信息,进口对象在OAV单元中是唯一的,描述进口对象采用唯一的名字,与其他进口的关系、进口的流量以及道路流量,都和车道对象紧密相关。

车道对象:车道对象描述车道的属性,用唯一的车道名来识别车道,如图4,南向进口车道-SB1,表示难进口1号车道。属性如下:(I)车道类型属性,识别车道的车流运行类型如左转、直行、右转还是混合车道;(II)进口属性,是联系车道和其所属进口对象中所有车道。车道具有所属信号相位的属性,一个车道可以包含于多个相位之中,如双向左转、左转直行混合、保护冲突混合式左转、直行等相位、其他属性为:车道的左转流量、直行;流量、右转流量,饱和流率以及流率比。

3)信号相位方案描述

信号相位对象可描述为与车道相关的次级相位(分相)的分级结构式集合,见图5,首先把相位方案分为两个主相,每条道路方向一个主相,即东西相位和南北相位。主相属性如下:名字、方向以及主相所包括分组的关键流率比。主相的下级是分相,分相对象可向后参考它所属的主相,属性有相位时间,绿灯、黄灯和红灯时间,其他属性为分相的类型,如直行、双向左转、左转直行混合、保护冲突混合式左转等。

信号周期对象:对象的主要属性,周期长度,通过信号周期模型来确定;其他属性包括:损失时间、相位数、流率比一级关键流率比。

信号设计知识库

1.设计过程控制规则

相位设计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激活或确定设计目标的规则来控制,见图3,在相位设计时,控制规则激活和确定设计目标,决定采用哪个范围内的知识。

2.信号相位初步设计规则

信号相位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得到必要的已知量,并据此推到相位设计的深层信息。根据交叉口交流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信号控制,如果需要,控制规则将激活设计目标以生成该进口的主相(如南北进口和东西进口相位)和分相(如南北进口的直行相位),完成信号相位设计之后,控制规则将激活目标,确定信号周期长度,对信号相位分配绿灯时间。

计算规则可确定系统所需要的输入数据,减少模型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尽量减少计算工作量,分为三个次级目标:

1)对向左转车流差值规则,比较相互对向的左转车流量,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值;

2)进口交通流量规则,总和进口中车道的交通量,得到进口的交通总量;

3)道路交通量规则,总和对向的进口交通量以获得道路交通量(如东西和南北),道路的交通量可作为判断是否设置交号的标准之一。

3.信号相位设计规则

信号相位生成过程严格遵循图3中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分层次处理的过程,首先把相位方案设计为两个主相,东西相位和南北相位;设计主相时,首先假设该主相的设计与其他分相无关。由于交通流之间的冲突,两个主相时密切相关的,因而在设计主相后,应该解决交通流冲突。对于每个主相,判断是否需要左转和直行分相,如果必要,则设计相关分相。

4.左转信号相位设计规则

在信号设计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左转信号相位的问题是最重要的,相位设计的关键是对左转交通流采取何种方式?左转车流包括保护式、冲突式和无对向式左转三种方式:

1)冲突式左转,在对向的直行车流运行同时,左转车流利用直行车流的空挡穿过交叉口;

2)保护式左转,不受任何冲突影响的左转车流运行。

3)无对向式车流左转,由于交叉口的几何特点,左转车流不会与对向的直行车流发生冲突。通常发生在单行道路、“I”形交叉口等地方。

采取保护式还是冲突式相位取决于左转和与左转车流冲突的交通流量、交叉口的几何特征以及其他因素。保护式左转相位分为三种模式:双向左转相位、左转+直行混合式相位、左转保护+冲突混合式相位:

双向左转相位

指相对向的左转车流同时利用保护式相位完成左转。适用条件:左转车流都满足设置保护式相位的条件;相对向的左转车流量基本相当。

左转+直行混合式相位

同一进口的直行和左转车流同时采取保护式信号相位,禁行与它们冲突的交通流。通常有两种模式,具体见图6。

模式1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如下:

1)相对向的左转车流满足设置保护式相位的条件,左转车流量差值在75VPH以上;

2)对向的两进口直行车流流量很大,差值在100VPH车道以下。

3)利用直行车流作为过渡信号阶段,即搭接相位,可以减少相位交替的损失时间。

模式2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如下:

1)左转车流都需要设置保护式相位,左转车流量差值在75VPH以上;

2)相对向的直行车流不均衡,差值在100VPH车道以上;

保护+冲突混合式转相位

保护+冲突混合式左转相位,对某进口的左转车流先给予保护式(冲突式)相位通行,然后给予冲突式(保护式)相位。该模式的特点如下:

1)混合式相位将会大大减少原来左转车流以牺牲其他相位时间为代价所利用的左转绿灯时间,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在自适应左转相位中,可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灵活调节混合式相位中保护式和冲突式比列,便于取得最优的信号方案。

5、直行信号相位设计规则

直行相位的设计分为两个过程:设置直行相位的判断规则,如果没有直行交通流,例如单行线,或者“T”形交叉口,单行线车流的对向进口不存在直行交通流,而“T”交叉口中必定有一进口不需要考虑直行相位;车道配置规则,为直行相位分配适当车道。

6、行为和非机动车信号相位设计规则

因为行为和非机动车辆通行速度低,运动轨迹随意性强,等待信号的耐心差,特别当信号设计不合适时,往往会违章通行,甚至与正在通行的机动车流抢行。因此,在相位设计时,既要对相互影响的车流、人和非机动车流进行分离,提高整个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运动特性差异,保证交通安全。

右转的行人、非机动车流对交叉口影响甚微,可能不用考虑;直行的行人、非机动车流则可以与车流直行相位共享通行权;左转的行人、非机动车流对交叉口交通冲突影响最大。

处理好左转行为、非机动车流的通行问题,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本策略在于加强左转行人、非机动车流的交通组织,并结合相位方案进行协调,避免与左转车流冲突。采取左转非机动车、行人等候区法,直行相位放行时,左转和直行的非机动车、行人同时进入交叉口,

此时禁止左转,左转的行人、非机动车需要在等候区内等待,当放行左转机动车或者放行相交道路直行机动车时,进行无冲突左转或者直行。

信号相位生成模型

信号相位越多,信号周期越长,虽然可提高通行能力,但造成更多的延误。在相位生成模型中,在满足提高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相位越少越简单越好。

相位生成模型分两部分完成,按照专家系统知识库提出所有可行的相位方案,对所提出的相位主案按照要求建立目标函数,以确定最佳信号相位方案。

可行相位方案的产生

采用启发式分解主法,以专家系统知识库为基础,结合已知数据,利用相位设计规则,通过多级求解规划,将复杂的相位方案分解为相对简单分相方案问题。

信号相位优化模型

信号设计交通安全的原则:交叉口交通流之间的冲突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模型采用交通流冲突点数量来表示相位设计对交叉口交通安全性S的影响。

信号相位简单的原则:为了保证信号相位简单明了的原则,相位优化模型中应包含信号相位总的损失时间L,相位越复杂,损失时间就越多;相位越简单,损失时间越少;

信号设计的通行能力原则:模型中目标函数采取交叉口通行能力,时空资源利用率越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则越大、因而,信号相位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应包括:信号相位方案的损失时间总和;在信号相位方案下交通流之间的安全性;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的利用率。

结论

论文明确分析了信号设计中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对于解决信号控制中的误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没有充分研究单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片面强调“线控”或者“区控”心事情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是没有真正解决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提出了进行信号相位设计专家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建立了系统的框架体系好人信号设计模型,为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

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C语言(或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设计并实现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软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运用下列规则,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动物分类专家系统。 规则1: 如果:动物有毛发 则: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规则2: 如果:动物有奶 则:该单位是哺乳动物 规则3: 如果:该动物有羽毛 则:该动物是鸟 规则4: 如果:动物会飞,且会下蛋 则:该动物是鸟 规则5: 如果:动物吃肉 则:该动物是肉食动物 规则6: 如果:动物有犬齿,且有爪,且眼盯前方 则:该动物是食肉动物 规则7: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有蹄 则:该动物是有蹄动物 规则8: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是反刍动物 则:该动物是有蹄动物 规则9: 如果: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是食肉动物,且是黄褐色的,且有暗斑点 则:该动物是豹 规则10: 如果:如果:动物是黄褐色的,且是哺乳动物,且是食肉,且有黑条纹 则:该动物是虎

规则11: 如果:动物有暗斑点,且有长腿,且有长脖子,且是有蹄类 则:该动物是长颈鹿 规则12: 如果:动物有黑条纹,且是有蹄类动物 则:该动物是斑马 规则13: 如果:动物有长腿,且有长脖子,且是黑色的,且是鸟,且不会飞 则:该动物是鸵鸟 规则14: 如果:动物是鸟,且不会飞,且会游泳,且是黑色的 则:该动物是企鹅 规则15: 如果:动物是鸟,且善飞 则:该动物是信天翁 动物分类专家系统由15条规则组成,可以识别七种动物,在15条规则中,共出现 30个概念(也称作事实),共30个事实,每个事实给一个编号,从编号从1到30,在规则对象中我们不存储事实概念,只有该事实的编号,同样规则的结论也是事实概念的编号,事实与规则的数据以常量表示,其结构如下:Char *str{}={"chew_cud","hooves","mammal","forward_eyes","claws", "pointed_teeth","eat_meat","lay_eggs","fly","feathers","ungulate", "carnivore","bird","give_milk","has_hair","fly_well", "black&white_color","can_swim","long_legs","long_neck", "black_stripes","dark_spots","tawny_color","albatross", "penguin","ostrich","zebra","giraffe","tiger","cheetah","\0"} 程序有编号序列的方式表达了产生式规则,如资料中规则15,如果动物是鸟,且善飞,则该动物是信天翁。相应的规则数组第七条是{16,13,0,0,0,0},第十三个是“bird”(鸟),如果事实成立,询问使用者下一个事实,第十六个“fly_well”(善飞),如果也成立,则查找结论断言编号数组{30,29,28, 27,26,25,24,3,3,13,12,12,11,11,0}中第七个“24”,这里24对应事实数组中的“albatross”(信天翁)。 上述就是程序的推理过程,也是程序中的重点,该部分是由规则类(类rul e)中的Query方法实现。 三、实验原理 一个基于规则专家系统的完整结构示于图1。其中,知识库、推理机和工作存储器是构成专家系统的核心。系统的主要部分是知识库和推理引擎。知识库由谓词演算事实和有关讨论主题的规则构成。推理引擎由所有操纵知识库来演绎用户要求的信息的过程构成-如消解、前向链或反向链。用户接口可能包括某种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它允许用户用一个有限的自然语言形式与系统交互;也可能用带有菜单的图形接口界面。解释子系统分析被系统执行的推理结构,并把它解释给用户。

室内设计平面布置的技巧

1、平面布置:它必须符合如下三项内容: 交通线:就是房子的行人通道路线。不同区域连接的合理性主要在于交通线的安排。你要确保家中的所有成员在家里的任何发生的实际位移都是方便的。 宽敞性:你无论如何移动你的沙发和电视柜的位置,目的只有一样:如何使你80平方米的家看上去像个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如果有可能,你可能希望能做得再大点。 实用性:在适合以上的条件后,把你的方案放在面前,比较比较,那一款更实用、美观。房子是你的,你拥有最后的裁决权。 2、风格布置:装修的风格和建筑同是多种多样的。有一部分已发表在街边的装饰杂志上,而另一部分则还珍藏在你的亲友家中。但是无可否认的一点是:多数业主其实已是心有成竹的。 3、色彩布置:如果你的室内设计作品主色调超过3种,那么你就不合格了。你完全有必要把你初中时的美术知识拿回来温习一番。 把你的墙面和地面设成类似色,但地面色要比墙面深。那么家私的色彩最好是墙面的补色。天花一般与墙面同色,也可以比墙面色浅,但绝不能比墙面色深。一般意义上来说,你最好不要尝试使你的天花比你的地面颜色更深。 4、细节布置:无论你的家居如何的简陋或如何的奢华,有比较才是真的美:粗对细、亮对暗。你应尽量在家居中布置一些相对较为精美的东西,没有雕龙刻凤,那怕是一席布艺沙发也能使你的空间变得精彩。制作兴趣中心是室内设计师永远疲于奔命的目标之一。 5、灯光布置:你不应忽视的一点,使用灯光占去你生活时间的1/4。除了选择各种的造型外,也要注意灯色的选择,对于家庭的用户来说,黄色光节能灯泡是不错的选择。 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有可能应征求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再适当地开开家庭会议,听听你家庭成员的意见,也许有意外的收获。看着你亲手设计的家居放置在眼前,心里一定有一番不同感觉。 由厚学网整理提供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摘要:明确分析了信号设计中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并针对相位设计的特点,提出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理论框架,构造详实可行的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建立相位声称和优化模块,在相位优化模块中,利用交通流冲突数量、交叉口时空利用率、信号相位损失时间总和三项指标评估交叉口信号相位的方案,为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1引言 平面交叉口所采取的信号控制模式无论是固定式还是感应式,控制范围无论是单点还是区域,都需要根据单点交叉口的几何特性、交通流条件,选择信号相位方案和确定信号配时参数,二者共同决定信号设计的成功与否。相位设计,是信号设计的首要步骤,信号相位直接影响交通流运行的安全性和交叉口可提供的通行能力。配时设计,是在相位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进口车道配置和交通流量分布,求解最优的配时方案。 2信号设计及专家系统 在以往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中,重点通常集中在配时设计研究方面,认为只要建立科学的信号配时模型,交叉口就可提供最大的通行能力和最优服务水平。实质上,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是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如果对信号相位研究不够充分,通常难以求得最佳信号控制方案,如图1,假设相位方案2是合适的方案,但因为没有充分研究信号相位,可能选择相位方案2以外的方案,无论采取如何先进的配时模型,只要在相位i所确定的定性范围内求解,结果不会落到相位方案2的范围内,所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伪最优解;相反,如果首先进行相位设计,确定相位方案2,在方案2所确定的定性范围内,利用配时模型进行定量求解,就很容易得到最优方案,得到真正的最优解。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中早已提出信号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一个适当的信号相位方案,信号相位设计需要三个必要条件:1)信号设计方面具备专家级经验;2)充分理解交叉口中各种类型交通流之间的影响;3)非常清楚信号系统的运行特点。

人工智能小型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解读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朱力 任课教师:张勇

实验三小型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增加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兴趣;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prolog语言; (3)使学生加强对专家系统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智能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实验要求 (1)用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表示,用产生系统实现该专家系统。 (2)可使用本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示例程序,此时只需理解该程序,并增加自己感兴趣的修改即可;也可以参考该程序,然后用PROLOG语言或其他语言另行编写。 (3)程序运行时,应能在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结果。 三、实验环境 在Turbo PROLOG或Visual Prolog集成环境下调试运行简单的PROLOG程序。 四、实验内容 建造一个小型专家系统(如分类、诊断、预测等类型),具体应用领域由学生自选,具体系统名称由学生自定。 五、实验步骤 1、专家系统: 1.1建造一个完整的专家系统设计需完成的内容: 1.用户界面:可采用菜单方式或问答方式。

2.知识库(规则库):存放产生式规则,库中的规则可以增删。 3.数据库:用来存放用户回答的问题、已知事实、推理得到的中 间事实。 4.推理机:如何运用知识库中的规则进行问题的推理控制,建议 用正向推理。 5.知识库中的规则可以随意增减。 1.2推理策略 推理策略包括:正向(数据驱动),反向(目标驱动),双向 2、动物分类实验规则集 (1)若某动物有奶,则它是哺乳动物。 (2)若某动物有毛发,则它是哺乳动物。 (3)若某动物有羽毛,则它是鸟。 (4)若某动物会飞且生蛋,则它是鸟。 (5)若某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有爪且有犬齿且目盯前方,则它是食肉动物。(6)若某动物是哺乳动物且吃肉,则它是食肉动物。 (7)若某动物是哺乳动物且有蹄,则它是有蹄动物。 (8)若某动物是有蹄动物且反刍食物,则它是偶蹄动物。 (9)若某动物是食肉动物且黄褐色且有黑色条纹,则它是老虎。 (10)若某动物是食肉动物且黄褐色且有黑色斑点,则它是猎豹。 (11)若某动物是有蹄动物且长腿且长脖子且黄褐色且有暗斑点,则它是长颈鹿。 (12)若某动物是有蹄动物且白色且有黑色条纹,则它是斑马。 (13)若某动物是鸟且不会飞且长腿且长脖子且黑白色,则它是驼鸟。

短连线交叉口饱和条件下相位差优化设计研究

128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2期第31卷总175期 短连线交叉口饱和条件下相位差优化设计研究* 齐立群云美萍杨晓光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 摘要短连线交叉1:3在城市高峰期间常由于其路段间长度的限制导致车辆排队溢出,因此导致交 叉口死锁,甚至引起路网局部的拥堵。以增大系统的通过量为目标,研究了最短车辆排队长度和相位 差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波动理论研究上下游交叉口之间最短车辆排队长度的形成及其计算方法,提 出对于短连线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应该以周期为单位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的观点,并用仿真分析证实 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短连线;排队长度;相位差;通过量;波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 sn16744861.2013.02.028 O引言 城市路网中对相邻交叉口相位差的处理一般采用2种方式:2交叉口信号控制保持一致,采用零相位差;绿波控制,相位差由实际车辆运行速度和交叉口间距决定。但是,有1类交叉口,由于它们间距较短,高峰时期流量较大,简单的采用上述2种方式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它们被称为短连线交叉口。该类交叉口在饱和条件下,如果采用零相位差方案,那么当已经发生排队溢出时,上游交叉在另外1个方向的通行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死锁;同样如果采用绿波控制,在交通量较大,排队不能及时消散的情况下,常常达不到绿波的效果。因此,对于短连线交叉口在饱和条件下如何采取有效的相位差能使得排队不溢出,同时又不降低冲突方向的通行能力成为了研究重点。 杨晓光、付晶燕[11利用波动理论和车流运行时空图对于短连线交叉口群的通行能力作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通行能力模型和损失的通行能力模型,同时也注意到了相位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但是文章中对此并没有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杨晓芳、芮丽丽∞]针对短连线交叉口经常出现排队溢出问题,提出了在保证干线直行协调控制时,防止左转排队溢出的相位之间的“无缝衔接”的协调控制策略及方法,但是其忽略了每周期初始排队长度的存在可能会对模型造成的影响。丁建梅、王常虹口3定义了波动系数,并基于波动理论提出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谷远利[43以排队长度不超过2个交叉K1之间的间距为约束条件,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交叉V I之间相位差的优化模型,以此实现协调。Panos G.M i chal o—poul os[1叩等从2个相互冲突的交通流的排队长度在时问和空间的演变上,以排队长度为约束,最小化单个交叉口所有车辆的延误,提出了实时的控制策略,其虽以排队长度作为约束条件,但是并没有将排队突出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进行研究,因此不能保证控制的有效性。I。i u H X[5’91等对如何评价拥堵条件下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实时的排队长度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波动理论采用高精度的线圈数据,对车辆在波动理论中的几个临界状态点进行了辨识,从而求得车辆的排队长度。从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波动理论在处理饱和条件下交叉口的排队问题使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对相位差和排队长度的研究都相对独立[11|,很少将它们联系起来。部分学者把排队长度作为1个约束,认为排队长度不超过路段长度就能保证不溢流,但是很少研究排队是怎么形成的,排队长度怎么计算H]。即使某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未进行深入研究[118]。 收稿日期:2012—08—14修回日期:2013-03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60974093/F030209)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齐立群(1989一),硕士生.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Em ai l:qi l qt el l m e@163.c or n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精编版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总平面布置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办公大楼室内装饰工程现场平面布置 1 施工现场平面、道路 本次工程虽然施工涉及面较大,但材料运输和二次搬运较为便利,楼层目前已完全封闭,现场施工条件良好。为此本公司将严格遵守甲方和总包公司的既定原则,与关各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利用好有限的平面道路和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及范围内解决好材料的进场、堆放、交叉使用、垃圾的清运和现场卫生等项工作,利用现场有利条件调整好人员、物品的安排,消除不利因素,保证正常施工并创建出环境良好,清洁卫生、布置有序的文明工地。 2 临时设施 本次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将安排在施工现场内,根据甲方安排在现场设办公区及生产区、机械库和材料中转库等临时设施,其位置随着工期、进度的安排会有所调整。 3 用水用电 现场将视其具体情况设临照明系统(具体布置参看平面布置图)并覆盖施工区域,保持现场照度,使之能满足精装施工要求。水源将由总包单位指定的位置接出,接水口设专用接水容器,容积在2m3 便于接水时防止外溢。 4 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将在开工前再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甲方、总包单位协商我方施工人员、材料、垃圾运输路线,同时确定垃圾暂存位置和运输方式。 现场主要布置有项目部办公室,大型材料中转库、机械设备库等。

使用材料、机具、设备时先到项目部报批后才能到库房申领。灭火器材各层按图示分布,管理人员配备对讲机便于联络,现场卫生在中午收工和晚上收工后都要进行清扫,如晚上加班,在工作结束后也要进行打扫,确保在第二天能提供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详细布局见附图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总平面布置 1项目现场基本现状 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只能提供办公室和库房用地以及用来按进度而运抵现场材料的周转地方,无法为工人提供现场住宿条件,临时用水用电由土建承包商提供相应和水接驳点和供电接驳点。 2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平面布置管理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 (2)平面布置管理体系 由项目经理部生产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总平面的使用管理,由生产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建立健全调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管理,工程部对总平面的使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平面管理计划制订

专家系统综述

专家系统综述 摘要: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主要的发展动力。它是人工智能从一般思维规律探索走向实际系统设计,从实验进入现实世界的典范、转折点和突破口。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对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专家系统的优点;专家系统的结构;专家系统的建造;专家系统的应用;专家系统的研究方向; 0.引言 本文介绍专家系统的特点及其优点,专家系统的简单结构及专家系统的建造,使人们更加了解专家系统原理,通过介绍专家系统的应用及目前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专家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广大应用及专家系统为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让大家更广泛的认识专家系统,从而激发人们对专家系统研究的兴趣。 1.专家系统的研究意义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最活跃和最广泛的课题之一,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系统,它旨在研究如何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解决那些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主要的发展动力。它是人工智能从一般思维规律探索走向实际系统设计,从实验进入现实世界的典范、转折点和突破口。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对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系统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讨论。 (1)专家系统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需要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它使人工智能从实验走向现实世界,成为检测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所,同时也向人们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了新的计算机体系的研究。各种专家系统的研制和使用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专家系统为人类保存、传播、使用和评价只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资产,尤其是专家的专门知识。人类社会最昂贵的是人类专家,培养专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专家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强盛程度的一个标志。社会对专家的需求是迫切的,即使是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会感到专家的紧缺。专家的知识能否得到很好的继承关系到该领域的工作效率和领域发展的水平,因此保存和传播专家的专门知识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遏制社会最珍贵财富的流失,而且还可以把专家从知识传播中部分的解脱出来,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本领域中一些规律性的实质问题,同时,通过专家系统的解释机制,还能显示其知识库的已有知识和解释问题求解的推理路径,

专家系统及其设计

《专家系统及其设计》教学设计 天津电子计算机职专冯莉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但是人工智能在国内中学的开设尚属首次,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事物,与其他课程相比,难度较大。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该领域发展得较为成熟的部分。为了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在人工智能课程“专家系统”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在感受什么是专家系统的基础上既了解有关专家系统的基本知识,又能利用专家系统外壳自行开发一个简易的专家系统,由此既增强他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又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者分析 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通常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懂得如何操作计算机、上网浏览信息和收集资料等。“专家系统”的学习内容在人工智能教材中一般都是置于“知识表示”之后,因此学生对各种知识表示方式都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例如产生式规则、状态空间图、语义网络等的基本表示方法。但是各种知识表示如何在人工智能中得到应用,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还难以深入体会。专家系统通过把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加以计算机编程嵌入到计算机内部,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示方式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建设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专家系统完全是个新事物,但是它与各种知识表示,尤其是产生式规则表示方式,有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这个有利于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的“最邻近发展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感受什么是专家系统,知道专家系统和专家系统外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专家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机制 3.能利用专家系统外壳自行开发一个简易的专家系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有效采集、分类和管理信息 2.通过感受人类专家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认识,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 2.增强协作学习和人际交流能力 三、学习时间 本次教学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专家系统及其设计》的课程内容 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专家系统,并了解有关专家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能够利用InterModeller专家系统外壳自行设计一个简易的植物识别专家系统 第3课时:学生展示设计的植物识别专家系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 四、课前准备

XXX知识库专家系统

知识库专家系统 一、产品聚焦:知识创造未来 1、助力于汇集群体智慧 2、助力于提高知识收集参与热情 3、助力于提高知识点实用化水平 4、助力于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5、助力于为各种服务渠道机器人提供支撑 二、产品简介 该产品采用一流的体系架构,先进的检索技术,深度融合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应用,以使用者便捷的应用为导向,形成知识从收集、分类、推荐、共享、检索、更新、删除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体系。是95598座席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相关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得力帮手,是智能机器人的后台支撑。 三、产品特点 ■信息全面、与营销业务无缝融合 信息覆盖供电企业的各个领域,专业全面,实现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集成与业务协作,充分实现数据共享与工作协同。 ■技术先进、使用便捷 采用B/A/S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和Lucene全文检索引擎技术,提供先进的搜索算法,创建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地图式知识管理、智能化知识推理 支持使用者自行设定板块知识结构地图或者不同岗位设置知识岗位地图,可自定义知识推理模型,实现知识应用智能化。 ■强大的知识分类,高速的知识共享交流 依托深厚的电力营销业务行业应用背景,合理进行知识分类,贴近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形成知识收集、知识更新、知识推荐、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于一体的知识管理体系,支持多种文档格式相同的展现方式。 ■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采用流程化的知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知识结构设计,创新的积分激励策略,形成一套知识收集覆盖面广而又精准高效、知识分类科学合理、知识应用方便快捷的制度化知识管理体系。 四、应用效果

说明:通过知识门户,根据知识分类、知识关键字全文检索快速搜索定位知识;快速获取热点知识,最新知识;可对知识进行评价和回复,可提出知识诉求。 说明:通过统一全文检索浏览界面,按关键字对知识进行全文检索,并按知识更新先后顺序、知识热点先后顺序排序展示。 五、产品功能

【免费下载】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根据站场缩尺平面图绘制成的有关设备布置情况的技术图纸

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根据站场缩尺平面图绘制成的有关设备布置情况的技术图纸,它所含的内容是电气集中所有后续技术图纸的设计依据。 绘制信号平面布置图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信号楼及设置位置,并标出公里标以及其外墙至最近线路中心的距离(m,下同)。 2、联锁区的全部线路以及与联锁区有密切联系的非联锁区线路的入口。 3、联锁区的全部道岔,并应标出每组道岔的岔间距信号楼中心的距离(统算坐标,下同)。 4、信号机的布置及每架信号机的坐标点。 5、股道上及咽喉区内与信号机有关的,及侵入限界的绝缘节处的警冲标位置。 6、分割轨道区段的轨端绝缘节,并应标明绝缘节的坐标(与信号机同一坐标的渡线上的绝缘节除外)。 7、车站股道应以箭头表示其接车方向。当某一股道仅作为接车线时,在图中应与同时具有接、发车性质的线区分开;正线应以粗线条表明;各股道间要表明间距;如为机车运行线或股道上接发超限货物列车时都要表明相应符号。 8、对集中道岔、色灯信号机、股道及轨道电路区段均应标出编号和名称。 9、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0.6%的下坡道时,应画出接近车站的制动距离内线路坡道示意图。 10、如有局控道岔时,应将局控道岔用圆圈标出,并标明局控盘的坐标。 11、应附有道岔类型及股道有效长度的统计表。 下面就我所设计的站场平面布置图中的内容、要求及设计方法做如下说明: 一、联锁区的划分 在信号平面布置图内只包括联锁区内的线路和道岔以及与联锁区有密切联系的非联锁区线路,因此在拿到站场缩尺平面后应首先确定联锁区的范围。只有联锁区内的道岔,才

需要由信号楼集中控制,也只有在联锁区内的信号设备,才需要考虑联锁关系。因此,确定联锁区的范围也就是确定电气集中的设计范围。 凡系列车进路以及与列车进路有关系的调车进路上的道岔都应划入联锁区。对于某些可划可不划的个别道岔,若划入联锁区较为有利,则以划入为宜。 二、信号楼的布置 在电气集中车站上,为了便于集中统一指挥车站运输工作,需要设置一个信号楼。选择信号楼的合适位置,应考虑: 1、便于了望,使用电缆最少。 2、便利运转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 3、有利的地形及较好的环境,便于信号、通信、电力各种电缆或架空线引入。 4、靠近接发列车股道和集中区等。 根据本站的具体情况,将信号楼设置在车站的下方。 三、在联锁区划定之后,应确定联锁区道岔的定位位置。道岔平时所处的位置标为定位。在排列进路时若需要改变位置,则改变后的位置标为反位。道岔应开向作业比较繁忙的线路为定位。 确定道岔定位位置时应遵守的原则: 1、单线区段车站的正线上的进站道岔,应以车站两端向不同的线路开通为某定位,根据左侧行车制决定哪一个应开通侧线。 2、复线正线上的进站道岔为各该正线开通的位置。 3、所有区间及站内正线上的其它道岔,除引向安全线及避难线者外,均向各该正线开通的位置。 4、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为向各该安全线和避难线开通的位置。 5、侧向上的道岔除引向安全线和避难线者外,为向列车进路开通的位置。 6、在决定道岔位置时,特别应注意那些可以划成双动道岔的应尽量划成双动道岔,不

道路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四、交通设计与改善方案 4.1 交通设计方案 4.2 交通组织改善 4.2.1 信号配时的计算 (1)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 相位方案为:①南北向直行和右转②南北向专用左转③东西向直行和右转④东西向专用左转。交叉口信号相位如图4.1所示,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如图4.2所示。 图4.1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信号相位图 图4.2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现在信号相位配时图 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流量及通行能力如表4.1所示。 进口道车道流量(小时)q 通行能力s 北左转24 1029 直行249 1059 直右14 1125 南左转283 2000 直行257 1200 直右113 1139

流量比q y s =,式中q-小时流量,s-通行能力。经计算,各进口道的流量比如表4.2所示。 根据图4.1、表4.2,可以得出: 第一相位的流量比取0.2352,第二相位的流量比取0.1415,第三相位的流量比取0.1991,第四相位的流量比取0.0945。 总流量比:12340.23520.14150.19910.09450.6703Y y y y y =+++=+++= 已知起动损失时间3s L s =,黄灯时长3A s =,绿灯间隔时间3I s =。 信号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1()(333)12n s k k k L L I A ==+-=+-=∑∑s 因此,最佳信号周期0 1.55 1.5*12523 70110.67030.3297 L C Y ++= ===--s 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为:0701258e G C L =-=-=s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110.2352 58200.6703e e y g G Y =?=?=s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20.141558120.6703e e y g G Y =?=?=s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330.199158180.6703 e e y g G Y =? =?=s

论述专家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专家控制系统的概念,在阐述专家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专家控制系统的优势。对目前专家控制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比较了各研究方向的优劣,最后对各研究方向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难点进行了归纳, 提出了对应的研究策略,指明了专家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专家控制优势发展趋势

目录 1 引言 (3) 2 专家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2.1 专家控制系统的概述 (3) 2.2 专家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4) 2.3 专家控制系统与专家系统的区别 (5) 3 专家控制系统的优势 (5) 4 专家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6) 4.1 研究现状 (6) 4.1.1 一般控制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相结合 (6) 4.1.2 模糊逻辑与专家控制相结合 (6) 4.1.3 神经网络与专家控制相结合 (6) 4.2 问题及发展方向 (7) 4.2.1 面临的主要问题 (7) 4.2.2 发展方向 (7) 5 总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8)

论述专家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1 引言 专家控制系统是专家系统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的任务是要自适应的管理一个课题或过程的全面行为。专家控制系统能够解释控制系统的当前状况,预测过程的未来行为,诊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断修正和执行控制计划。也就是说,专家控制系统具有解释、预报、诊断、规划和执行等功能。它已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工业设计和过程控制,为就决工业控制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是实现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技术。 专家控制的形式有二,即专家控制系统和专家式控制器。前者结构复杂,研制代价高,因而目前应用较少。后者结构简单,研制代价明显低于前者,性能又能满足工业过程的一般要求,因而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2 专家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1 专家控制系统的概述 专家控制(EC)是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智能,实现对较为复杂问题的控制。基于专家控制原理所设计的系统称为专家控制系统(ECS)。20 世纪80 年代初,自动控制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为了解决经典控制系统所面临的无法建模等难题,开始把专家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从而导致了专家控制系统的诞生。专家控制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海斯-罗思(Hayes Roth) 等在1983 年提出。他们指出:专家控制系统的全部行为能被自适应支配,为此该控制系统必须能够重复解释当前状况,预测未来行为,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制订补救(较正)规划,并监控规划的执行,确保成功。研究专家控制系统的突出代表首推瑞典学者K.J.Astrom,他于1983年发表“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tuner Using Expert System Ideas”一文,明确建立了将专家系统引入自动控制的思想,随后开展了原型系统的实验。1986 年, 他在另一篇论文“ExpertControl”中以实例说明智能控制,正式提出了“专家控制”的概念, 标志着“专家控制”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创立。 专家控制系统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的交叉学科,即是人工智能领域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办公大楼室内装饰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 施工现场平面、道路 本次工程虽然施工涉及面较大,但材料运输和二次搬运较为便利,楼层目前已完全封闭,现场施工条件良好。为此本公司将严格遵守甲方和总包公司的既定原则,与关各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利用好有限的平面道路和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及范围内解决好材料的进场、堆放、交叉使用、垃圾的清运和现场卫生等项工作,利用现场有利条件调整好人员、物品的安排,消除不利因素,保证正常施工并创建出环境良好,清洁卫生、布置有序的文明工地。 2 临时设施 本次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将安排在施工现场内,根据甲方安排在现场设办公区及生产区、机械库和材料中转库等临时设施,其位置随着工期、进度的安排会有所调整。 3 用水用电 现场将视其具体情况设临照明系统(具体布置参看平面布置图)并覆盖施工区域,保持现场照度,使之能满足精装施工要求。水源将由总包单位指定的位置接出,接水口设专用接水容器,容积在2m3 便于接水时防止外溢。 4 平面布置 4.1 平面布置将在开工前再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甲方、总包单位协商我方施工人员、材料、垃圾运输路线,同时确定垃圾暂存位置和运输方式。 4.2 现场主要布置有项目部办公室,大型材料中转库、机械设备库等。 4.3 使用材料、机具、设备时先到项目部报批后才能到库房申领。灭火器材各层按图示分布,管理人员配备对讲机便于联络,现场卫生在中午收工和晚上收工后都要进行清扫,如晚上加班,在工作结束后也要进行打扫,确保在第二天能提供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4.4 详细布局见附图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1项目现场基本现状 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只能提供办公室和库房用地以及用来按进度计划而运抵现场材料的周转地方,无法为工人提供现场住宿条件,临时用水用电由土建承包商提供相应和水接驳点和供电接驳点。 2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平面布置管理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 (2)平面布置管理体系 由项目经理部生产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总平面的使用管理,由生产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管理,工程部对总平面的使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平面管理计划制订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在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垂直运输等计划,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利用平面空间为目标,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并将计划输入微机电脑,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4)平面管理计划实施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在计划执行中不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经充分协调确定后,发布计划调整书。工程部负责组织阶段性的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其重点保证项目是:安全用电、场区内外环卫场区道路,给排水系统,垂直运输、料具堆放场地管理调整,机具、机械进退场情况,以及施工作业区域管理等。 (5)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见后附图3-1。本工程现场总平面布置中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和功能需要,在业主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二次深化设计与布置。

交叉口相位设计原则

交叉口相位设计原则 交通信号相位的主要目的是把相互冲突或干扰严重的交通流适当分离,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和干扰。交通信号相位设计是信号配时的关键步骤,决定了配时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直接影响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 【相位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相位内部交通流冲突尽可能少,非冲突的交通流可以在同一相位中放行,冲突的交通流应放在不同的相位放行。 2.效率原则 相位设计要提高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过多的相位数会导致损失时间的增加,从而降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太少的相位会因冲突严重而降低效率。 3.均衡原则 相位设计需要兼顾各流向车流之间的饱和度均衡,应根据各流向车流的不同合理分配通行权。应保证相位内部之间各流向的流量比相差不大,才能不浪费绿灯时间。 4.连续性原则 一个流向在一个周期中至少能获得一次连续的绿灯时间;一个进口的所有流向要在连续相位中放行完毕;如果几股车流共用车道,它们必须同步放行。例如直行和左转车流共用一个车道,则需同步放行。 5.行人原则 一般情况下,行人应与同向的直行车流共同放行,尽量避免行人与左转流向车辆的冲突,对于过街长度较长(大于等于30米)的路口可适当推行二次过街。 【交叉口相位设计的基本流程】 交叉口相位设计的一般流程可分为交通流分析、专用相位设计、相序设计和相位方案检验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交通流分析 交通流分析包括交通流冲突分析和交通流均衡分析。冲突分析主要是研究交叉口内的交通流冲突问题,分离冲突,保证安全;均衡分析主要是研究流向流量问题,把没有冲突且流量相近的车流集中在同一相位放行。 2.专用相位设计 目前,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相位设计形式:一种是对称流向放行的相位设计形式(简称对称流向放行相位形式,又细分为左转相位设计、右转相位设计、行人和非机动车相位设计、东西相位设计、南北相位设计);另一种是各进口单独放行的相位设计形式。 对于一个典型的十字交叉口,采用这两种设计形式的相位如下图所示。 3.相序设计 相序设计主要是考虑直行左转的放行顺序问题。一般来说,如果直行车流与左转车流分开放行,且出现左转车流较多侵占直行车道或阻碍直行车流的通行,应采取先放左转车流,后放直行车流的放行相序。 4.相位方案检验 相位设计好后,需要对其进行检验。利用仿真手段,对制定好的相位方案进行仿真校验,确保方案的科学可行。

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 、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结课作业 题 目:计算机用于新材料的设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二零一一年五月

计算机用于新材料的设计 ——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数字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娱乐、办公、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不仅如此,它改变了包括各个学科领域在内的世界面貌。21世纪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在软硬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是计算机的应用已远不止科学计算,更成为科技领域存储、传输、处理、加工数字化信息的工具。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设想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其旨是通过理论与计算机预报新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或者是通过理论设计来“订做”具有特别性能的新材料,按生产要求“设计”最佳的制备与加工方法。在“材料设计”的研发下,人工智能在20世纪中叶产生并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分析人类的思维过程或人类智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实现。而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实现价值的应用领域之一。 把专家系统应用于我们的材料设计之中,便诞生了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是指具有相当数量的与材料有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材料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最理想的专家系统是从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计算和逻辑推理预测未知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但由于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因素极其复杂,这种完全演绎式的专家系统还难以实现。目前的专家系统是以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基础的。 一个完整的材料设计专家系统通常由知识库、工作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机制、解释机制和人机接口六个部分组成。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根据用户提出的有关材料性能的要求,以综合材料数据库为出发点,在控制策略的引导下,由推理机运用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推理以达到目标。材料设计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以知识为基础、对目标问题进行求解的过程,是一个搜索过程。

室内设计服务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

上海览海西南骨科医院 室内设计 服务内容及设计深度要求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1设计服务范围及要求: 本次设计服务内容为室内设计。设计阶段包含概念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招标配合、后期施工配合服务。 整体设计在符合整体建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需体现国际化高端专科医院的服务理念,需符合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认证所需相关规定、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部门规范规定;应结合医院管理模式,突出现代医院、绿色医院的特点。 1.1室内设计工作分以下几个阶段: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配合、后期施工配合 1.2室内设计服务范围和内容: 1)室内设计服务范围:建筑设计范围内甲方认为需要进行室内精装修设计的部位。 2)室内设计完成内容需包含所有场所及功能房间内软装(定制家具、系统家具、医疗家具、 装饰灯具、地毯、装饰挂画、装饰品、窗帘、盆景绿植、室内景观小品等)订制、陪同采买及摆场完成(采购由甲方负责)。 3)各阶段提交的设计文件需符合以下要求: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符合业主提出的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满足项目所在地各政府部门的报批报审要求(包括审图、盖章、出蓝图)。 1.3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建筑设计各专业图纸(分阶段按需提供)。 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设计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部门规范规定。 1.4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及满足相关部门验收标准。 2)符合现代医院的建设要求。 3)在建筑设计的功能分区基础上优化各级医疗工艺流程;使各类流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4)高品质原则。室内装修设计品质不仅应体现在硬件配置、建设标准上,还应体现在室内 空间品质、色彩的选择、质感的处理等美学要求和文化品味上。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和先进 性;形象和空间处理要简洁大气,富有时代感,要与甲方的服务理念相协调。 5)人性化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重人的心理、行为需要,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良好医 疗环境,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和科学合理性。 6)为病员、医务人员提供温馨舒适、开敞明亮的医疗环境。 2室内设计各阶段具体设计要求: 2.1概念设计阶段: 1)需完成的设计工作: a)与甲方会晤、熟悉并定位设计要求、设计标准,同时也评定项目室内设计的目标。

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交叉口相位设计方法研究

Vol 21 No 12 公 路 交 通 科 技 2004年12月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 ARCH AND DE VELOPMENT 文章编号:1002 0268(2004)12 0118 05 收稿日期:2003 09 24 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交叉口 相位设计方法研究 季彦婕,邓 卫,王 炜,张卫华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交叉口公交优先是公交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保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相位设计是实施交叉口公交优先的有效措施之一,合理的相位设计将有助于求得最佳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案。在交叉口相位设计过程中,不同流向的各股交通流的客流量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但大多数信号设计对这种差异并不重视。本文在十字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典型相位设计基础上,对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相位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保持以pcu 为单位的通行能力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以人为单位的通行能力,减少人均延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关键词:信号控制交叉口;公交优先;相位设计;通行能力;延误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Design of Signal Phase Based on Bus Priority In tersections JI Yan j ie ,DENG Wei ,WANG Wei ,Z HANG Wei hua (Transportation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 :Bus priority at intersections is an importan t trea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 priority,which can relax urban traffic pres sure and assur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The design of signal phase based on bus priority is one of efficient measures of executing bus priority at i ntersections and the reasonable phase design can facilitate an optimal signal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bus priority During the desi gn of the signal p hase for intersections,the difference in passenger traffic volu me of differen t directions is usually neglected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ypical signal phase for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the design of signal phase based on bus priori ty has been researched An example is put forward to explain that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apaci ty based on pcu as unit remai ns unchanged,the method can also take into account of passenger volume as uni t,reduce delay per unit of passen ger traffic to incarnate the design idea of people or iented Key words :Signalized intersecti ons;Bus priori ty;Phase design;Capacity ;Delay 0 引言 道路平面交叉口所采取的信号控制模式无论是固定式还是感应式,控制范围无论是单点还是区域,都需要根据单点交叉口的几何特性、交通流条件,选择信号相位方案和确定信号配时参数,二者共同决定信号设计的成功与否。相位设计是信号设计的首要步骤,信号相位直接影响交通流运行的安全性和交叉口 可提供的通行能力。配时设计是在相位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进口道配置和交通流量分布,求解最优的配时方案 [1]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 M 中早已提 出[2] :信号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一个适当的 信号相位方案,信号相位设计是交通信号设计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 在以往对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的研究中,重点通常集中在优先信号配时设计方面,认为只要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