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

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

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

一、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二、脑出血引发癫痫怎么办三、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1、脑出血后头晕怎么办

用药物治疗脑溢血后一直头晕的现象,药物的治疗主要是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为主,一般可以用中药或者中成药进行调理治疗,中药的副作用小,药理性能比较好,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药物不能盲目服用要听医生的指导!

脑溢血后一直头晕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就必须要进行手术的治疗,手术的治疗相对而言风险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手术的治疗更加直接有效,需要视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

脑溢血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生活中千万不可以吸烟喝酒,吸烟喝酒对于脑神经的刺激很大,必须要禁止,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好的睡眠质量很重要!

2、脑出血的注意事项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生了脑溢血这种疾病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疾病对于我们身体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

大部分突然出现这个疾病的都是中老年人,长时间的高血压、高血脂,再因为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太好,还有是因为体质比较差,所以这类人就要注意的,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3、脑出血的诱因

3.1、情绪激动指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恐惧、惊吓等。情绪激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6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12月0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190/110mmhg,GCS4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50ml,术毕转ICU治疗。在ICU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2月03日T38.3℃,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12月04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12月06日神志转差,GCS6分。于12月09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12月10日撤除呼吸机,于12月11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12C。在12月14日GCS评分11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0.2cm,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130~150/64~85mmhg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12月02日急诊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4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3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

关于神经干细胞

.关于神经干细胞 定义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能够自我复制, 在特定诱因下, 能够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未分化细胞的总称。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或细胞凋亡的更新。 特点⑴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方式,从而保持干细胞库稳定。对称分裂由一个神经干细胞产生两个神经干细胞;在特定诱因下进行非对称分裂,会产生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strocyte,oligodendrocyte)。⑵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其分化与局部微环境(niche)密切相关。⑶低免疫源性: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可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⑷良好的组织融合性:可以与宿主(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发现时间1992年,Reynodls等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从而打破了认为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 产生区域神经干细胞主要产生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subvetricular zone)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区(SGZ,subgranular zone)。成人大脑中每天有3万个神经干细胞产生,按照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通过侧迁移流RMS(rostral migratory)最后到达嗅球 OB(olfactory bulb) 的方向移动。增殖时间为12~28天/代。 2.治疗机理与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的治疗机理 ⑴患病部位组织损伤后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修复及补充损伤的神经细胞。 ⑵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的损伤,使局部通透性增加,另外在多种黏附分子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高浓度的聚集在损伤部位。 ⑶神经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刺激原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⑷神经干细胞可以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神经环路,降低脑部氧化性压力。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主要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损伤的治疗。面前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脑瘫,脑膜炎后遗症, 脑发育不良脑, 中风(脑出血,脑梗塞)及后遗症, 脑外伤及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帕金森病, 脑萎缩, 共济失调, 癫痫, 多系统萎缩症(MSA), 老年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 各种舞蹈症,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氏病), 神经性耳聋, 面瘫及各类周围神经病。 目前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不仅仅局限于所属组织,在特定环境(niche)中,在一些细胞因子和蛋白的作用下,可以跨过神经系统而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即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如神经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肌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这无疑在理论上扩大了神经干细胞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使得更多用现今医学手段无法治愈的患者看到希望。 3.本公司的神经干细胞

脑出血考试题及答案

脑出血 一、最佳选择题 1.女性58岁,晨起跑步时觉右侧头痛,呕吐一次,左半身运动不灵,被送至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血压达26. 0/15. 6kPa(200 /12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左侧偏瘫,应立即进行何种处置最适宜() A.吸氧卜 B.静注高渗葡萄糖 C.利血平肌肉注射 D. 6一氨基已酸静滴 E.甘露醇静滴 2.男患61岁,有高血压病史,因情绪激动后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右及肢体瘫已住院4周,经治疗基本痊愈,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已明显吸收,为防止本病再发,嘱患 者出院后最应注意的是:() A.避免情绪激动 B.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C.戒烟酒 D.控制高血压 E.经常服用维生素C及E 3.一名40多岁男子,患多年肝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突然出现头痛和进行性迟钝,'2小时后,他出现小脑扁桃体庙的症状而死亡,对于他的灾难性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大脑内出血 B.丘脑内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内出血 4.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A.大脑皮质 B.内囊及基底节 C.丘脑D.桥脑 E.小脑 5.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后动脉 6.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7. 55岁女性,四小时前头痛,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无力,继之昏迷,头颅CT示:左侧 丘脑高密度出血影,血压24 /16kPa(180/120mmHg),血糖L,其病因应先考虑() A.糖尿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瘤破裂 D.脑血管畸形 E.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8.脑出血病久,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昏迷加深提示最可能发生() A.脑室出血 B.枕骨大孔疵 C.小脑幕裂孔病 D.镰下庙 E.桥脑出血 9. 48岁,女,工人,晚饭后聊天时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一次来急诊。BP23 /14 kPa(170/ 105mmHg),神志清,左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力2级、痛觉消失,下肢正常,右侧正常。颈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出血 C.脑梗塞 D.高血压脑病 E .TlA 10.李某,男,63岁,1小时前生气时突然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0分钟后昏迷。 人院检查:29/17kPa血压(220/130mmHg),中度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 级,右Babinski征(十)。脑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个直径为5cm左右的高密度影。人院2小时后,左瞳孔5 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2mm,光反应存在。首选诊断为() A.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庙 B.脑栓塞合并脑病 C.脑出血合并脑庙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出血 11.男性,74岁。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一)。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脑电图 B.脑血管造影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脑超声波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30T15:45:51.5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徐晓钟(综述)1 尹浩(通讯作者审校)2 [导读]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贵阳 550000)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脑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16-03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Xu Xiaozhong. Graduate Schoo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Yin Hao.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Cerebral hemorrhage inciden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for a class of se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o far, there is no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to rebuild damaged brain tissue and promote the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 recent year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Dry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mechanism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脑出血1年生存率预计只有46%,5年生存率预计仅有29%,存活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利用机体自身的神经细胞修复功能损伤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基础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为治疗脑出血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脑出血动物模型 1.1 动物选择 脑出血实验研究中采用最多的动物为啮齿类动物。主要因其价格低廉、易于管理、模型制作相对简便、脑血管解剖结构与人类相近,且目前研究者们已掌握了大量关于大鼠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资料[2]。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在啮齿类动物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研究脑出血后分子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具备了独到的优势。但鼠体型较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评价比较困难;与人类相比,鼠脑白质欠发达,故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有一定的局限性[3]。兔基底节区相对发达,穿刺定位较啮齿类动物简单,出血后能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可用于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变化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但目前转基因技术及脑出血动物模型在兔中应用较少。猪、犬、灵长类等动物脑体积大,适于研究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清除技术、白质损伤等[4],但这些动物价格较贵,饲养较啮齿类动物困难,部分动物来源受限。 1.2 制备方法 既往用于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有自体血注入法、胶原酶诱导法、微球囊充胀法和自发性脑出血模型。自体血注入法是将取自动物股动脉、心室、颈外动脉或尾动脉的自体血直接注入脑内,通常选择纹状体作为注血部位[5]。该模型适于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机制。胶原酶诱导法可通过向脑内注入胶原酶分解血管基底膜及间质的胶原蛋白,使血液向脑实质内渗出形成一弥漫性渗血区,与临床上脑出血发病机制不同[6]。该制备方法适于研究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药效机制。微球囊充胀法是通过调整球囊内液体量来模拟血肿占位效应的一种机械性方法[7]。虽然它能避免自体血注入法血肿破入脑室及形态不一和血液返流的问题,但因其不能模拟血液成分在脑出血后水肿中的作用,目前已较少应用。自发性脑出血模型与临床上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较接近,但由于病灶部位、大小不一致,价格昂贵,遗传局限性强,易变种或断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移植干细胞种类 目前用于移植治疗研究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脐血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 2.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 胚胎干细胞具有在未分化期无限增殖和全能分化的特性,但因其不易纯化、易成瘤、来源饱受伦理学争议和潜在的免疫排斥等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8]。 2.2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细胞更新。但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取材不便,手术创伤大,在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受限[9]。 2.3 脐血源性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stem cells ,UCSCs) 脐血源性干细胞获得简单、来源广泛、免疫排斥性相对较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但脐血源性干细胞免疫原性低、表面抗原表达低及活性差,单份标本中不能大量分离、纯化和扩增,应用于临床需伦理学审批。 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获取容易,可体外快速培养扩增,自体移植免疫排斥低且避免了伦理学争议。但目前尚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靠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记及诱导分化[10]。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11]。 2.5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脂肪干细胞是一类来自于脂肪组织基质的、具有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相比,脂肪干细胞来源更广、取材更为简单,通过抽脂术即可得到。但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脂肪干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12]。

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进展

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科常见疾病,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近年研究证实,脑出血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凝血酶神经毒性、小胶质细胞激活、细胞凋亡等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本文综合分析了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可调节性,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标签:脑出血;氧化应激反应 简言之,氧化应激是由体内失衡所致的一种损伤状态。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负面效用[1]。在脑损伤中,氧化应激通常也即为其基本机制。不乏研究表明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重要价值,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这也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产物之一[2]。而由于耗氧量、抗氧化物以及脂质含量等方面因素,脑组织对自由基的损伤有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本文就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1 氧化应激相应指标概述 1.1氧化应激的产物脂质过氧化物[3],有Ox-LDL、TBARs、4HNE、MDA 等。DNA氧化损伤指标,不同的DNA氧化损伤类型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①DNA碱基损伤,尤其是8-羟基-2-脱氧-鸟普酸(8-OHdG);②DNA链断裂; ③NDA-蛋白质交连[4]。 1.2体内的抗氧化应激产物 1.2.1抗氧化酶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造成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就是OH的活性较高[5]。SOD是氧化应激中最为关键的防线,其在I/R中有极大作用。目前有较多学者发现,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OD、GSG-Px与CAT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其活性程度于神经损伤程度和脑梗塞面积有较大关系[6]。 1.2.2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非酶小分子物质在氧化应激的情况下,非酶抗氧化物的消耗会导致其外周水平也随之下降,提示其有可能能够成为反应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尿酸清除的自由基,几乎占了血浆总清除力的2/3[7]。类萝卜素与维生素C、E等均能够对LDL的氧化产生抑制作用,进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几率。 2 脑出血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学界对氧化应激在脑外伤及脑缺血中的作用进行了较多研究,氧化应激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对脑出血后氧化应激的的作用及改变的了解较少。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使脑细胞膜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进而对膜的功能和结构造成损伤,在细胞毒性脑水肿上有着重要作用[8]。Keep等人经研究后发现,白细胞的渗透、小胶质细胞、血红素加氧酶、凝血酶、补体的激活等均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传统的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不仅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期的脑内,而且在其成年之后也有,这已为神经科学界所普遍接受。神经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并对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疗法多向分化潜能转分化性 1、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室下区、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等区域均有NSCs存在,其中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 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 granular zone,SGZ)是神经干细胞的两个主要脑区。另外,研究者们还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其他部位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例如在黑质内发现了新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2、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 2.1细胞替代治疗中外源性NSCs的使用 NSCs可以用来代替因为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缺失的组织。理想的是重建组织适宜的结构并整合人周围组织;重要的是在这种治疗方案中,几种细胞类型需替代。在移植入成年啮齿动物脑内前,首先需从人胚胎干细胞或胎儿脑内分离出NSCs,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值得注意的是NSCs整合入室管下区的微环境,促成嗅球的神经发生。在海马,移植的神经祖细胞分化为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亚型,并功能性整合入周围的环路。NSCs移植入疾病或损伤的啮齿动物模型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移植入的存活的NSCs首先迁移到病变部位并分化。成年鼠的NSCs移植入多发性硬化大鼠模型后可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宿主和移植来源的成熟细胞数量增加,病情明显好转。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NSCs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在脑出血模型中,由静脉移植的NSCs在损伤部位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引起了功能的恢复。将富有多巴胺神经元的胚胎腹侧中脑移植入去神经的帕金森鼠中,结果移植物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修复了损害引起的功能缺损。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亨廷顿病模型脑内能保护维持运动习惯的能力,受损的运动习性也可重新恢复,表明植入的细胞在体内形成了功能性连接。Mcdona等给胸髓损伤大鼠分别注入单纯培养基、成年小鼠皮层神经元和胚胎干细胞,2周后发现植入干细胞者后肢恢复部分负重与协调能力,明显优于前二者。田增明等报道了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治疗21例小脑萎缩患者,发现移植后临床症状有改善。 2.2脑损伤激发内源性NSCs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均可激发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追踪巢蛋白阳性的神经祖细胞定殖在成年脊髓损伤区,可以观察到这种祖细胞扩增并在损伤区分化为神经元;在脊髓挤压伤、局灶性脑缺血中,在有正常神经发生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可观察到NSCs的增生,并可以被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所加强。但在病理状态下这种内源性干细胞的修复反应很显然是不够的,大量实验已证实哺乳动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李小刚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20%~30%,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对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出现。 (一)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 1. 早期血肿扩大 传统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性的,其血肿的形成是一短促的过程。但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许多病情进行性加重的脑出血病人在病后有血肿的扩大,因此,目前认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的危险。早期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病后24h内,而绝大多数在6h内,极少数发生在2~14d。血肿扩大多与早期病情恶化有关。早期血肿扩大常发生于以下情况:①年龄较轻;②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收缩压在200~250mmHg时,其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7%;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病前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④血肿部位靠近中线(如丘脑、壳核、脑干),这是因脑室压力低于周围脑实质压力,血肿容易向脑室扩展;⑤急性过度脱水,造成脑组织的移位、牵拉;⑥不规则或分隔型血肿。 脑出血血肿的形成和扩大不仅造成脑组织的急性膨胀,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压迫,脑组织移位,而且继发脑水肿、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代谢功能紊乱及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脑组织损害,甚至因脑疝而死亡。 2. 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大约有1/3的脑出血患者在病后一段时间内仍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既使早期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表明脑出血除了引起急性神经组织损害外,可能在血肿周边存在有继发性损害。动物实验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和远隔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rCBF下降程度可能与血肿的大小、部位及出血时间有关。一般来讲,血肿越大,rCBF下降越明显,尤其是额区和运动区。不同部位的出血,rCBF下降程度和范围不同,丘脑出血rCBF下降程度比壳核出血更明显,基底节出血除血肿区rCBF下降外,常引起双侧半球rCBF下降,且持续时间长,这表明出血部位越靠近中线,rCBF下降越明显。rCBF下降常在发病1h后开始,其后有数次波动,但下降高峰期在15d以后,1月左右达到最低点,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恢复。 脑出血后周边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的原因:①血肿占位压迫周边脑组织,造成微循环障碍,这是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②血液成分及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加重;③再灌注期的“不再流”现象,也就是说,在缺血区由于白细胞的浸润,血浆中水分子和离子移出血管外,导致血管腔狭窄和血流阻塞;④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形成,造成血管自动凋节功能障碍,加重脑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尽管目前认为脑出血后rCBF下降对血肿周边组织水肿的形成、组织功能的维持、临床症状的演变及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影响,但缺血不等于梗死,梗死的出现主要还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脑出后继发缺血性损害,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脑出血后rCBF下降的程度、分布的范围、持续的时间、演变的结果以及与其他病理

最新干细胞治疗脑出血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脑血栓 课题总结: 至2013年06月我科已经治疗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血栓)后遗症患者363 例,其中已有 310 例患者接受了出院后半年的随访观察。所治疗患者中,发病时间最长的已经 19 年,最短为一个月(只有少量患者)。实际随访脑出血后遗症患者 187 例,改善率为76.3%,脑梗塞后遗症患者 123 例,改善率 73.7%。 致病原因: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 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效果: 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症状即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肌力增加、躯体感觉功能及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的改善等等。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的长短、脑出血和脑梗塞的严重程度、伴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等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病程越短,效果越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脑出血、脑血栓患者发病一、两个月即接受干细胞移植,于术后数天内即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最新进展: 目前,本科室正在逐步拓展应用干细胞治疗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在这一时期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大量挽救脑损伤区域周边(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使它们重新恢复神经功能,从而大大降低致残率和残疾程度。而一旦过了恢复期,进入后遗症期,则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缺血半暗带的大量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在损伤周边形成坚硬密实的胶质瘢痕,有碍于神经再生,这时治疗的难度会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脑出血试题

一、填空题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包括()、()、()。 2.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3.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 4.脑出血患者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是:()、()。 5.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的检查项目包括:()、()、()。 6.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是:()、()。 7.内囊出血的三偏征是指:()、()、()。 8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内出血。 9.脑出血患者常见潜在并发症为()、()。 10、甘露醇的作用机制()、()。 二、选择题 1.出现脑疝应立即() A降体温B气管切开C快速静脉注射脱水剂D吸氧E监测生命体征2.一患者呼之不应,压眶有反应,呼吸平稳,瞳孔对光反射及腱反射存在,其意识状态为() A清醒B嗜睡C浅昏迷D中昏迷E昏睡 3.脑出血急性期的处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A控制脑水肿B降低颅内压C防止并发症D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 E适当使用止血药 4.脑出血最常见原因是()

A颅内动脉瘤B脑动静脉畸形C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D脑动脉炎E血液病 5.以下哪项不属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A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B起病前常无预感,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C 常发于50-70岁。D血压明显升高。E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6.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大于多少为散大() A2mm B3mm C4mm D5mm E6mm 7.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A2周B3周C4周D5周E6周 8.腰穿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脑脊液漏B低颅压头痛C脑出血D脑炎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脑出血病人CT图像为() A起病后即可见低密度异常影B起病后即可见高密度异常影C可见脑室扩大D起病24-48小时即可见高密度影E起病12-24小时即可见高密度影 10.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该立即肌力为() 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 答案: 一填空: 1.嗜睡,昏睡,昏迷。 2.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 3.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

第一篇脑出血后遗症及恢复

第一篇脑出血后遗症及恢复 百科名片 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出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基本信息 特别是一些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严重的病人他们偏瘫,全身瘫痪,四肢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等的症状让大家惨不忍睹,真是一人患偏瘫,全家无笑颜! 而日常生活中,引发脑出血后遗症的因素有哪些? 1、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后遗症. 2、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后遗症. 3、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4、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后遗症. 一、发生 脑出血后遗症的症状脑出血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具体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疼痛等感觉减退或完全不知。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脑出血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精神和智力障碍:较大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意外,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 如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二)失语 脑出血后遗症型失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病变累及优势半球Broca区,还有相应的皮质下白质等区域; 2、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病变累及优势半球Wernicke区; 3、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出名称,病

脑出血及并发症教学提纲

脑出血及并发症

脑出血及并发症 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的危险性往往随病人血压上升和病程增长(包括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或者单纯的脑血管病变都不足以引起血管破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系指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的脑出血。 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病人动态下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呕吐, 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存在生命危险。因此, 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本文讨论了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着重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的3~4周。抢救脑出血的三大原则是管理血压、管理脑压、处理合并症。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安静,注意头部抬高15~20度。昏迷患者取半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给予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预防发生呕吐后误吸等,严格按昏迷患者处理常规进行处置。

1 管理血压 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多在脑实质内的穿支小动脉(豆纹、豆丘)。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小动脉管壁的纤维样坏死,所以当血压急骤升高时易引起小动脉破裂而出血。长期高血压致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层变性坏死,在压力和血流急骤变化时,一处小动脉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反应出现周围多处出血融合,形成血肿或出血的散在分布。应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不应太低,否则会造成供血不足后脑损伤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内囊, 患者表现昏迷、嗜睡或清醒,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者昏迷加深,出现脑水肿、脑疝,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2 管理脑压 脑水肿是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命因素之一。脱水治疗一般不少于15天。对于出血量大于50~70ml、年龄70岁以下的患者,手术清除血肿或局部钻孔抽吸治疗也是积极可行的措施。立体定向引流一般在3天后注射尿激酶。 3 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成人教育(宜春)学院 毕业论文 级别 专业护理 函授站点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 年 7 月 2 日

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出血急性期及恢复期护理资料,多系统综合监护,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对继发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严密观察病情、治疗和护理,除56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危险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观察;护理 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大多数病人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是治愈好转的保障。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14年01月-2015年03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52例,男96例,女56例,年龄40-83岁。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137例,静态发病11例,原因不详者4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00例,肢体瘫痪110例,意识障碍及昏迷91例,经过治疗后痊愈56例,好转40例,死亡56例,治愈好转率63%,死亡率37%。 2.病情观察 2.1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2.2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疝,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嗜睡、血压急骤升高,患侧瞳孔先是短暂缩小,继而进行性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病变对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面、舌及肢体瘫痪;脑疝晚期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严重紊乱。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是早期发现脑疝形成以便及时抢救治疗的重要指标。通过呼唤病人的姓名、问话,观察其回答问题的情况,对疼痛刺激(针刺、压眶反应等)的防御反应分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程度。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常为出血量少,病情较轻;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需进行紧急抢救。另外,脑出血患者易出现躁动,既有可能是神志清楚的表现,也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患者出现清醒到躁动不安、嗜睡、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性质、颜色、量)一般都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另外也应排除因尿潴留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躁动,我们可以通过解除尿潴留,变换体位等措施,病人安静了。本组病例观察发现形成脑疝者58例,通过及时进行抢救存活28例,死亡30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2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

脑出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脑出血: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闹底部和包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 种临床综合症。 3.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二、填空 1. 嗜睡,昏睡,昏迷。 2. 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 3. 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 4. 甘露醇,甘油果糖。 5.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6.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7.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8. 脑实质 9. 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10. 脱水,利尿。 三、是非题 对对对对对对错错错错 四、选择题 1.D 2. A 3. B 4. C 5. C 6 .D 7C 8C 9D 10C 11B 12D 13B 14C 15 C 16 C 17 B 18 A 19 D 20. D 五、简答 1.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脑出血 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多为60岁以下 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中活动中 起病速度十余小时或1-2 天症状达高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高峰 高血压史多无多有 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 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较重 神经体症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多为均等性偏瘫 CT检查低密度病灶高密度病灶 脑脊液无色透明血性(洗肉水样) 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典型临床表现? ①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突然起病,可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少数可有轻微头痛、颅神经麻痹等前驱症状。②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暂时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少数可有精神症状、头昏、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③体征:脑膜刺激征;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该侧后交通动脉瘤。可有一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体征。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现出血。④临床表现与出血病变部位、大小有关: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瘤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瘤可引起精神症状;椎基底动脉瘤则可引起后组颅神经及脑干症状等。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 脑出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的一个词,可是脑出血都会有什么症状呢?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那么,脑出血有什么临床症状呢? 1.一般表现 ICH患者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内压升高,常行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大约10%ICH病例有抽搐发作。 2.局限性定位表现 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 ①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ICH病例的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型(血肿仅局限于壳核内)和扩延型。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还可出现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占ICH病例的10%~15%,系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型(血肿仅局限于丘脑)和扩延型。常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受累,而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有特征性眼征,如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小量丘脑出血致丘脑中间腹侧核受累可出现运动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呈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优势侧丘脑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人格改变等。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形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角破入脑室。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并不多见,故临床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5%~l0%,常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病变、血液病等所致。出血以顶叶最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也有多发脑

脑出血后怎么快速恢复

脑出血后怎么快速恢复? 脑出血昏迷不醒怎么办?脑出血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那么对于脑出血后怎么快速恢复呢?下面康伊家告诉你护理与康复训练会快些。 1、心理护理 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脑出血考试题及答案.doc

脑出血 一、最佳选择题 1 .女性58 岁,晨起跑步时觉右侧头痛,呕吐一次,左半身运动不灵,被送至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呕吐咖啡样 胃内容物,血压达 26. 0/15. 6kPa( 200 /12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左侧偏瘫,应立即进行何种处置最适宜?() A.吸氧卜 B. 静注高渗葡萄糖 C.利血平肌肉注射 D. 6 一氨基已酸静滴 E.甘露醇静滴 2. 男患 61 岁,有高血压病史,因情绪激动后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右及肢体瘫已住院 4 周, 经治疗基本痊愈,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已明显吸收,为防止本病再发,嘱患 者出院后最应注意的是:() A.避免情绪激动 B. 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C.戒烟酒 D. 控制高血压 E.经常服用维生素 C及 E 3. 一名 40 多岁男子,患多年肝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突然出现头痛和进行性迟钝,'2 小时后,他出现小脑 扁桃体庙的症状而死亡,对于他的灾难性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大脑内出血 B. 丘脑内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内出血 4.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A.大脑皮质 B. 内囊及基底节 C.丘脑 D.桥脑 E.小脑 5.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 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 大脑前动脉 E. 大脑后动脉 6.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 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 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7. 55岁女性,四小时前头痛,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无力,继之昏迷,头颅CT示:左侧 A.糖尿病 B. 血液病 E.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8.脑出血病久,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昏迷加深提示最可能发生() A.脑室出血 B. 枕骨大孔疵 E.桥脑出血 9. 48岁,女,工人,晚饭后聊天时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一次来急诊。BP23 /14 kPa(170/ 105mmHg),神志清,左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力 2 级、痛觉消失,下肢正常,右侧正常。 颈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 脑出血 C.脑梗塞 D.高血压脑病 E. TlA 10. 李某,男, 63 岁, 1 小时前生气时突然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0 分钟后昏迷。 人院检查: 29/17kPa 血压( 220/130mmHg),中度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 级,右 Babinski征(十)。脑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个直径为5cm 左右的高密度影。人 院 2 小时后,左瞳孔 5 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2mm,光反应存在。首选诊断为() A. 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庙 B. 脑栓塞合并脑病 C.脑出血合并脑庙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出血 11.男性, 74 岁。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一)。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脑电图 B. 脑血管造影 C.头颅 CT D.脑脊液检查 E.脑超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