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拓展应用

第4讲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拓展应用
第4讲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拓展应用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拓展应用

[题组训练·考能]

1.(2014·江西临川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1)将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与稀硫酸、亚硫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显酸性,含VO2+、K+、SO2-4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KCl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新增加了VO+2、

Cl-。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00 mL的0.1 mol·L-1VO+2溶液中,加入0.195 g锌粉,恰好完全反应,

则还原产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V b.V2+c.VO+2d.VO2+

(4)已知V2O5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VO2+。请再写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

说明还原性:SO2-3>Cl->VO2+_____________。

解析(1)K2SO3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K2SO4,V2O5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VO2+。

(2)KClO3把VO2+氧化成VO+2,本身被还原成Cl-,离子方程式为ClO-3+

6VO2++3H2O===Cl-+6VO+2+6H+,转移6 mol e-。

(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

0.195 g

×2=0.020 L×0.1 mol·L-1×(5-x)

65 g·mol-1

x=2,b正确。

(4)由已知得:还原性Cl->VO2+,根据Cl2+SO2-3+H2O===2Cl-+2H++SO2-4

可推出还原性SO2-3>Cl-。

答案(1)V2O5+K2SO3+2H2SO4===2VOSO4+K2SO4+2H2O

(3)b

(4)Cl2+SO2-3+H2O===2Cl-+2H++SO2-4

2.六价铬[Cr(Ⅵ)]有剧毒,废水中的Cr2O2-7常用铁氧磁体法除去,即把过量的FeSO4·7H2O加入含Cr2O2-7的废水中,调节pH<4,Fe2+将Cr(Ⅵ)还原为Cr3+。

(1)写出上述Fe2+还原Cr2O2-7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调节溶液的pH为8~10,将析出相当于Fe(Ⅱ)[Fe(Ⅲ)x Cr2-x]O4(磁性材

料铁氧体)的沉淀,由此可确定x=________。

(3)Cr3+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会转化为CrO-2,写出这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Cr(OH)3呈________(选填“酸”、“碱”或“两”)性。

(4)根据(2)的结果,若废水中Cr(Ⅵ)按CrO3计。加入的FeSO4·7H2O与CrO3

的质量比应为多少才能除去废水中的Cr(Ⅵ),m(FeSO4·7H2O)∶m(CrO3)=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初步确定反应为Cr2O2-7+Fe2++H+―→Fe3++Cr3++H2O,再由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Cr2O2-7+6Fe2++14H+===6Fe3++2Cr3++7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Fe3+、Cr3+将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有:

n(Fe3+) n(Cr3+)=

6

2=

x

2-x

,解得:x=1.5。(4)磁性材料铁氧体的组成为

Fe(Ⅱ)[Fe(Ⅲ)1.5·Cr(Ⅲ)0.5]O4,则n(Fe)∶n(Cr)=(1+1.5)∶0.5=5∶1,所以m(FeSO4·7H2O)∶m(CrO3)=(5×278)∶(1×100)=13.9∶1。

答案(1)+14H+===6Fe3++2Cr3++7H2O(答案合理即可)

(2)1.5

(3)Cr3++4OH-===CrO-2+2H2O两

(4)13.9∶1

1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 回顾初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举例:木炭、硫磺、白磷、H 2燃烧等。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如:H 2还原CuO ,CuO 变成Cu 。 从这一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的缺陷性。如:Fe+CuSO 4=Fe+CuSO 4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2、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H 2+CuO=H 2O+Cu ①氧化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③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重点:会背元素化合价口诀并会标元素化合价。 (标化合价练习) 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有无化合价升降 3、氧化还原反应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Fe+CuSO 4=Fe+CuSO 4 ①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对的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电子对的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③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的反应 重点:会背元素化合价口诀并会标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练习:(八圈图)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根据练习归纳总结) 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右图)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五对定义) 1、氧化剂、还原剂 例如:H 2+CuO=H 2O+Cu Fe+CuSO 4=Cu+FeSO 4 ①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物质。例如:CuO 、CuSO 4 ②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物质。例如:H 2、Fe 、 ③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对偏离)的反应。例如: ④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电子对偏向)的反应。例如: ⑤氧化性: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性质。例如:CuO 、CuSO 4具有氧化性。 ⑥还原性: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性质。例如:H 2、Fe 具有还原性。 △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 原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

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 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 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5.难易规律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学案一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课前预习学案(1) 一、预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5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 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 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二、预习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中把得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失氧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例如,木炭 还原氧化铜:2CU0+C咼温2Cu+COf。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得氧和失氧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 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下面几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电子,化合价_________ ,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 反 应,得到产物,具有 ______________ 性;还原剂_________ 电子,化合价 _________ ,被________ , 发生________ 反应,得到产物,具有 _____________ 性,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常见 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2.3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1)得氧和失氧观点 (2)化合价升降观点 (3)电子转移观点 2.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4.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口诀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A+B=== AB 多变一 分解反应H2SO3 === SO2+H2O AB=== A+B 一变多 置换反应Fe+CuSO4 === Cu+FeSO4A+BC=== AC+B 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AB+CD=== AD+CB 双交换,价不变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要点诠释: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 === 2O3。 要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4.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剂性一致,其余相反 要点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物质种类常见物质 氧化剂 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等 部分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Al、Zn、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SO2等 要点四、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两条桥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2.单线桥法 (1)一条桥线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要点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

2018寒假高三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范文文稿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一):基本规律 一、复习回顾 1.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因此判断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要点是看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变动则属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及判断 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二、知识梳理 考点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2SO4分子中+6价硫元素;元素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如Fe、S2—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Fe2+、SO2、S等。 2.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Al3+>K+。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是:I->Br->Cl->F-。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I2与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F2的氧化性比I2强。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M和N均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的还原性比N强。 (3)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还原剂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则: 氧化性:B>a 还原性:A>b 如:由2Fe2++Br2===2Fe3++2Br- 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 (4)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同理当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FeCl3,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FeS,由此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注意】还原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失电子数目无关。如Na的还原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

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

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考题集萃实战演练

第二章 第6讲 考点三 1.(2016·上海卷)某铁的氧化物(Fe x O) 1.52 g 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 2,恰好将Fe 2+完全氧化。x 的值为( A ) A .0.80 B .0.85 C .0.90 D .0.93 解析 根据电子守恒规律可知:Fe x O 被氧化为Fe 3+转移的电子数和Cl 2转移的电子数相 等。标准状况下112 mL Cl 2转移的电子数为0.01 mol 。则有 1.5256x +16×(3-2x )×x =0.01。解得x =0.80,故选A 项。 2.(1)(2017·全国卷Ⅲ节选)FeO·Cr 2O 3+Na 2CO 3+NaNO 3――→高温Na 2CrO 4+Fe 2O 3+CO 2+ NaNO 2。上述反应配平后FeO·Cr 2O 3与NaNO 3的系数比为__2∶7__。 (2)(2017·全国卷Ⅰ节选)Li 2Ti 5O 15中Ti 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4__。 (3)(2017·天津卷节选)在一定条件下,用H 2O 2氧化H 2S ,随着参加反应的n (H 2O 2)/n (H 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n (H 2O 2)/n (H 2S)=4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__H 2SO 4__。 解析 (1)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方法配平:2FeO·Cr 2O 3+4Na 2CO 3+7NaNO 3=====高温4Na 2CrO 4+ Fe 2O 3+4CO 2↑+7NaNO 2,则FeO·Cr 2O 3与NaNO 3的系数比为2∶7。(2)Li 2Ti 5O 15中,Ti 的化合价为+4,Li 的化合价为+1,所以正化合价的和为4×5+1×2=22。设过氧键的数目为x ,则x ×2+(15-2x )×2=22,解得x =4。(3)当 =4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 2O 2+H 2S===H 2SO 4+4H 2O ,氧化产物为H 2SO 4。 3.(2016·上海卷)NaCN 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①NaCN 与NaClO 反应,生成NaOCN 和NaCl ; ②NaOCN 与NaClO 反应,生成Na 2CO 3、CO 2、NaCl 和N 2。 已知HCN(K =6.3×10 -10)有剧毒;HCN 、HOCN 中N 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完成下列填空: (1)第一次氧化时,溶液的pH 应调节为__碱性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防止生成HCN ,造成人员中毒或污染空气__。 (2)写出第二次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2OCN -+3ClO -===CO2-3+CO 2↑+3Cl -+N 2↑__。 (3)处理100 m 3含NaCN 10.3 mg/L 的废水,实际至少需NaClO__14_900__g(实际用量应为理论值的4倍),才能使NaCN 含量低于0.5 mg/L ,达到排放标准。 解析 (1)NaCN 易与酸反应生成HCN ,为防止生成HCN ,造成人员中毒或污染空气,因此

2021届新高考化学复习学与练第03讲 氧化还原反应(精练)原卷版

2021届北京新高考化学复习学与练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NaOH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Na2S溶液滴入 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 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 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 后变为红棕色 A.A B.B C.C D.D 2.(2020?朝阳区模拟)下列垃圾处理方式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厨余垃圾发酵后作为 肥料 建筑垃圾粉碎后用于 铺路 可燃垃圾用于焚烧发 电 生锈的铁制品回收后 用于炼钢A.A B.B C.C D.D 3.(2020?昌平区二模)下列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B.金属钠投入水中,有气体产生 C.将盛有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水位上移 D.向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淡黄色沉淀 4.(2020?朝阳区二模)下列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B.向K2Cr2O7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向碘水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棕黄色褪去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5.(2020?丰台区二模)黄铁矿(FeS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SO4和H2SO4都是离子化合物,均属于强电解质 B.0.1mol?L﹣1FeSO4溶液中Fe2+离子的浓度为0.1mol?L﹣1 C.FeSO4既是被氧化得到的产物,又是被还原得到的产物 D.当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约为22.4L 6.(2020?顺义区二模)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是Fe3+,M′是Fe2+ B.当有1mol O2 生成时,转移2mol电子 C.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 D.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还原性比Fe2+弱 7.(2020?通州区一模)“暖冰”是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用“暖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8.(2020?海淀区一模)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银一菲洛嗪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其原理为:①Ag2O将甲醛氧化为CO2;②产生的Ag与酸化的Fe2(SO4)3溶液反应生成FeSO4;③FeSO4与菲洛嗪(一种有机钠盐)形成有色配合物,一定波长下其吸光度与Fe2+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下列关于a~c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2Ag2O═CO2↑+4Ag↓+H2O b.理论上吸收的HCHO与消耗的Fe3+的物质的量比为1:4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对点训练

1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 答案 C 解析 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NO ,NO 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 2,故A 项正确;浓硝酸能使铁钝化,B 项正确;Ⅱ中铁钝化,反应停止,不能比较稀硝酸与浓硝酸氧化性的强弱,C 项错误;构成原电池后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正、负极,从而判断Fe 是否被氧化,D 项正确。 2.已知:将Cl 2通入适量KOH 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 、KClO 、KClO 3,且 c -c - 的 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 (KOH)=a mol 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c -c - =11,则溶液中 c -c -3 =12 B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1 2 a mol 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的范围:12a mol≤n e ≤5 6a mol D .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 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 7a mol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Cl 2与碱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设反应后溶液中n (Cl - )=11n mol, 则n (ClO - )=n 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1n mol Cl - 得11n mol 电子,而生成n mol ClO - 失去电子n mol ,而生成1 mol ClO - 3失去电子5 mol ,因此反应生成ClO - 3为2n mol ,A 项正确;由产物为KCl 、KClO 、KClO 3可知Cl 原子与K 原子始终相等,故参加反应的Cl 2的物质的量等于KOH 的一半,B 项正确;当只有KCl 、KClO 产生时,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1 mol 电子,故整个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2a mol ,当只有KCl 、 KClO 3生成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有16的Cl 2生成了KClO 3,有5 6 的Cl 2生成了KCl ,故转移电

必修一: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案

(CuO 失去了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讲]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2CuO +C===2Cu +CO2↑ 2、H2O +C==H2 +CO 3、CuO +H2 ===Cu +H2O (在反应1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3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讲]由此可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这两个对立的过程相互依存而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之中,同时发生而且不可以分离。总的来说,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问]请判断投影的五个反应都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1、2、3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氧化还原反应;4、5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讲]以2Na +Cl2==2NaCl为例 [投影] [讲]2Na +Cl2==2NaCl,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钠离子;+NaNO3复分解反应5、CaCO3 ==CaO +CO2 分解反应

常考点高考题——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常考点高考题——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算包括一样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算和部分氧化或部分还原的运算。前者可采纳氧化还原反应的等量关系——得失电子守恒来进行运算;后者是涉及酸既起酸的作用又起氧化或还原的作用,关键是要弄清只发生氧化或只发生还原的理论量是多少,或占总量的百分率。 1. 在酸性溶液中,以下物质氧化KI 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 3+→Fe 2+;MnO 4-→Mn 2+;Cl 2→Cl - ;HNO 2→NO 。 假如分不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B ) A. Fe 3+ B. MnO 4- C. Cl 2 D. HNO 2 2.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 4NO 3 — HNO 3+N 2+ H 2O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C ) A. 1∶1 B. 5∶4 C. 5∶3 D. 3∶5 3.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C ) A. NO 2 B. NO C. N 2O D. N 2 4.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 A . 1∶3 B . 2∶3 C . 1∶1 D . 4∶3 5.在NO 2被水吸取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 C ) A. 3∶1 B. 1∶3 C. 1∶2 D. 2∶1 6.能从水溶液中还原6 mol H +的是 ( D ) A. 2 mol Fe B. 6 mol OH - C. 6 mol I - D. 6 mol Li 7.溴酸钾和溴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溴元素完全转化为单质溴,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 mol 的溴酸钾中含有m g 溴元素,它能 〔填氧化或还原〕 mol 的 〔填写离子或物质名称〕 7. BrO 3-+5Br -+6H +=3Br 2+3H 2O 80m ;氧化;16 m ;Br - 8.用0.1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30 mL ,恰好将2×10-3 mol 的XO 4-还原,那么元素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D ) A. +1 B. +2 C. +3 D. +4 9.三聚氰酸C 3N 3(OH)3可用于排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 NO 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 3N 3(OH)3=3 HNCO HNCO 〔异氰酸,其结构是H -N =C =O 〕能和NO 2反应生成N 2、CO 2和H 2O 。 〔1〕写出HNCO 和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不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

氧化还原反应(三)附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三)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上海)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2++bBr﹣ +cCl2→dFe3++eBr2+f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 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3.将NO3﹣+Zn+OH﹣+H2O→NH3+Zn(OH)42﹣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 4.(2013?唐山二模)有一个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XO3﹣+6H+═3X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可能是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B.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 C.X2是还原产物,H2O是氧化产物D.若生成3mol X2,转移6mol电子 5.(2010?金华模拟)有如下化学反应:x1NaClO+y1Na2S5+z1NaOH﹣x2Na2SO4+y2NaCl+z2H2O,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8 B.x1=z1 C.x1,y1,z1三者之和为偶数D.y1+z1=24 6.(2010?宝鸡三模)下列关于反应K2Cr2O7+HCl→KCl+CrCl3+C12+H2O(未配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K2Cr2O7为还原剂,HCl为氧化剂 B.方程式配平后,HCl的化学计量数为14 C.当0.1molK2Cr2O7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 D.当有0.1molCl2生成时,被还原的HCl为0.2mol 7.(2013?大连模拟)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4 B.Y的化学式为Fe2O3 C.S2O32﹣是还原剂 D.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8.(2012?梧州模拟)(2010?湖南岳阳市一中检测)已知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HN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则它们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c=4g+10h B.a+c=d+f C.2d+3f=3g+8h D.c﹣b=2d+3f 9.已知锌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Zn+10HNO3=a Zn(NO3)2+b NH4NO3+c H2O则a、b、c分别是()A.4、1、5 B.4、2、4 C.4、1、3 D.4、3、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案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或反应物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或反应物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 (3)氧化性和还原性 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叫作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叫作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4)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所得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双线桥法表示同一种元素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情况,双线桥法的基本表示形式为:

学霸巧学卡 (1)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2)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3)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4)得失电子数目的正确表述是a×b e-,a表示失或得电子的原子数目,b表示每个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当a或b为1时,可以省略。 (2)单线桥法 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原子或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情况,这种方法表示出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其基本表示形式为: 学霸巧学卡 (1)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2)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3)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

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doc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子?新课标?高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依照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讲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梳理 (1)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和依据,确实是________。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二者是同一个反应中的两个半反应,是一个反应的两个方面,是既___又___的,相互___,总是同时___,同时___,没有先后。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但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它的反应物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做了氧化剂或还原剂。但有氧化剂也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还原剂,能够是_____的物质,还能够是_____物质。 (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_____失去电子被_____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予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双线桥法: 要求:(1)〝双〞线桥的双是指从_____到_____之间一条和从____到_____之间的这两条线桥。每条线桥都要从_____指向_____。箭号起止所措均为_____.(2)线上标出电子得失情形 (3)两条线桥上的得到与失去的电子的总数应该_____。例如: 4.常见的氧化剂有〔1〕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等(2)含有高价或较高价元素的含氧化合物__________等等〔3〕高价的较不爽朗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1〕爽朗或较爽朗的金属单质_______等;(2)低价金属阳离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整理好的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判断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 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 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 O2 C.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Cl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 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 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 B. Ca2+、HCO3-、C1-、K+ C.MnO4-、K+、I-、H+ D. H+、Cl-、Na+、CO32- 10.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CaCO3+2H+= Ca2++CO2↑+H2O B.2Fe2++Cl2 = 2Fe3++2Cl- C.HCO3-+H+= CO2↑+H2O D.2Na+2H2O = 2Na++2OH-+H2↑

化学人教版必修新课教案第2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内容。教材把氧化还原知识安排到第二章,在教学过程中,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在这一节只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计算的知识在本节不要涉及。 教学过程从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入手,通 过对两个反应(Fe2O3+3CO2Fe+3CO2和CuO+H2Cu+H2O)的讨论,引出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推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复习—讨论—归纳和小结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深入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归纳和小结出有关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节胜利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本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使学生初步了解“双线桥”“单线桥”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不要引入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氧化剂、还原剂也最好限于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及扩展。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氧化剂、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反应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复习

2019年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复习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作出准确地判断。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基础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特征及判断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2)实质: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4)过程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在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的结果,该法侧重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碱的电子转移。 【注意】①线桥从方程式左侧指向右侧 ②箭头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变化 ③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