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优秀教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包括女真族崛起、抗辽、建立金政权,金灭辽与北宋,金与南宋议和等。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关系相对复杂,正当女真族崛起和壮大之际,辽和北宋却日益腐朽,最终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赵氏皇族在南方建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不愿与金开战,而金在南下过程中,遭遇南宋军民的奋起抵抗,消灭南宋遥遥无期,也只得与南宋议和。本课上承《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下启《宋代经济的发展》,明确了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及政局,描述了宋朝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生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本节课涉及的抗金名将——岳飞,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岳母刺字、郾城之战等故事的讲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北宋与南宋、辽与金的关系、南宋与金的关系、北宋与西夏的和议等容易混淆,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图描述这几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时序感和

空间观念。逐步了解祖国各个民族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沿革,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教学目标

能依据教材简述女真族的发展史,能够结合《大金得胜陀颂碑》了解辽、金两个民族政权的关系;能对比分析辽、金迅速强大的原因;通过讲述岳母刺字、郾城大战的故事,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能正确评价岳飞抗金的壮举;知道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灭辽和北宋,南宋与金和议。

难点:岳飞抗金与南宋的偏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中的下阙,其中“臣子恨”恨的是什么?“恨”因何而起?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的

1女真族的崛起

材料一

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教师设问: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描述一下女真族的生活区域与生活方式。(参考答案: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游牧渔猎。)

(2)依据《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说说当时女真族与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女真族原本是辽的附属,后来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与辽并立的政权。)

教师讲述: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残酷的环境造就了女真人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军事素养,有“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说法。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当时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逐渐兼并了其他部落,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完颜阿骨打与金的建立

教师讲述:给大家讲一个“头鱼宴”的故事,女真族将每年春季最早捉到的鱼,先给祖先上供,再摆酒宴庆祝。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早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公元1112年的春天,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春州巡游,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鱼,让完颜部酋长参加“头鱼宴”,中间命诸部酋长进行歌舞表演,酋长们惟命是从,唯有一人神情冷漠,一动也不动。辽天祚帝见此人居然敢当着众人的面顶撞自己,很不高兴。最后这场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大家知道此人是谁吗?故事中体现了此人什么性格?(参考答案:倔强、坚毅、有尊严、有斗志。)教师设问:女真族在辽的控制和压迫下,依照完颜阿骨打的性格,他会不会反抗?如果反抗了,又能不能取得胜利?(参考答案:阿骨打会反抗;最后取得了胜利。)

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完颜阿骨打有哪些功绩?(参考答案:统一女真族各部,起兵反辽;建立金政权;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材料二

大金得胜陀颂碑

教师讲述:就如我们所猜测的,阿骨打不甘长期遭受辽的压迫,于1114年在今天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德胜镇石碑崴子屯誓师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此地也被命名为“得胜陀”。金第五位皇帝世宗完颜雍为追记先祖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建国功业,在得胜陀修建了一座碑,这座碑就是大金得胜陀颂碑。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认识女真族的分布区域和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辽和女真族的关系;通过讲述头鱼宴的故事和《大金得胜陀颂碑》的简介,帮助学生加深对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的成长历程、历史功绩的认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过渡)金政权建立后,显示出强劲的进攻态势,而这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农民起义不断。金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很快就灭掉了辽和北宋。

(二)金灭辽及北宋

1 金从反辽到灭辽

材料三

金灭辽、北宋形势示意图

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结合图片,简述金灭辽的过程。(参考答案:金兵从会宁起兵,进攻辽的东京,又乘胜进攻上京、中京,于1125年在西京俘获了辽天祚帝,辽灭亡。)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辽经常役使女真人,掠夺女真人的财富,激起女真族的反抗。金政权建立后,对辽发起了进攻。天祚帝亲率数十万大军,企图一举消灭金兵,结果却被金兵打败。与此同时,以宋徽

宗为首的北宋政权,看到了辽必亡之势,便想借助金人的力量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与金签订了“海上之盟”。盟约签订后,北宋却因国内爆发起义,无力北伐。等起义镇压后,由童贯、蔡攸带领的北伐军却被辽军打的落荒而逃,与此同时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了辽的都城与许多地区。1125年金俘获了辽天祚帝,辽朝灭亡。

2金灭北宋

材料四靖康二年(1127)四月,女真贵族尽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妃嫔以及各色工匠、教坊伎女等三千人,还掠走宫内各种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大批财物。

——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204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教师设问:材料所述的史实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参考答案: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的灭亡。)

教师讲述:金在与北宋的合作中,看到了北宋政治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进攻。面对金的强大攻势,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后,便带着他的随从连夜南逃。而宋钦宗赵恒也无心抵抗,一心求和。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金兵渡过黄河,直逼开封。以尚书右丞李纲为首的抗战派官员坚决主张抵抗,在李纲的指挥下,加上各路勤王军、义军的配合,宋军奋起阻击金兵的进攻,孤军深入的金军在掠夺到部分财物后,怕退路被切断,被迫撤退,开封城暂时得以解围。然而,朝中的投降派以为危机已经过去,又开始排挤李纲,把各路勤王之师、义兵全部遣散。六个月后,

金军再次南下,虽然当时各地的北宋军民坚守城池,拒绝向金军投降。但是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占了上风,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之乱、靖康之耻等。

教师设问: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北宋皇帝对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决断能力,用人不当,压制主战派,一味求和;军队战斗力不强;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

设计意图

利用《金灭辽、北宋形势示意图》突出金灭辽和北宋的过程急促,一方面显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政权有勃勃生机,另一方面说明辽和北宋的政治腐败。利用靖康之变的史实,引发学生思考北宋灭亡的原因。

(过渡)北宋灭亡了,金军因为一时难以适应中原的生活,在经过一番大肆搜括之后,撤兵北去。虽然金兵撤了,但是并没有放弃对中原的统治,而是册立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让他替金人统治黄河以南地区。但是张邦昌既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没有做皇帝的能力,当时中国的政局将如何发展呢?

(三)

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材料五

宋高宗赵构

材料六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教师讲述:金军攻陷开封时,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不在开封,躲过了被金军俘虏的命运。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两帝北去后,张邦昌被迫退位,宋朝旧臣大多倾向于康王赵构即位。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材料七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题临安邸》教师设问:这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的“墙头诗”,该诗描述了南宋什么现象?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参考答案:现象: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江南。情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嘲讽之情。)

教师讲述:南宋建立之初,面对金兵的威胁,宋高宗不得不起用抗战派代表人物李纲为左相,加强防御。李纲一方面推荐老将宗泽留守开封,抵御金兵入侵,另一方面招募义兵抗金,收复失地。但是高宗一方面害怕金兵的强大,力求屈辱议和;另一方面又担心义军力量壮大后,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李纲当了75天宰相就被挤走。面对主战派的北伐主张,高宗也是置之不理。

(过渡)南宋建立后,金军虽然几次大举南下,但是灭亡南宋的企图却没有得逞,这主要得益于南宋军民的奋起抵抗,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抗金将领就是岳飞。

2岳飞抗金

教师讲述:在北方,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将士一心,英勇杀敌,与金军大小数十百战,牵制了金军南侵的活动。留守开封的老臣宗泽一直支持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在南方有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岳飞,韩

世忠于1130年,在镇江与金军会战,其妻梁氏亲自击鼓助战,宋军大败金兵,金军被堵截在黄天荡48天。

教师设问:

(1)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岳飞的故事。(提示词: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郾城大捷、风波亭等。)

(2)结合教材第39页内容,思考造成岳飞惨死的原因。(参考答案:宋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抗金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岳飞,目睹了金军南下时的暴行,他严明军纪,指挥有方,使金军闻风丧胆。1140年,岳飞率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取得大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宋高宗赵构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一心求和。不仅对主张抗金的将领岳飞取得的节节胜利视而不见,而且下令岳飞班师回朝,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2绍兴和议

材料八高宗称臣奉表于金,受金封为皇帝;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宋每年给金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在泗州交割;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的一半给金;金许归宋徽宗之丧及送还高宗生母韦太后。

——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217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教师设问:以上是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史称“绍兴和议”。请概述其主要内容,简述其意义。(参考答案:主要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割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意义:反映了南宋统治者不惜以向金称臣、给岁币等方式屈辱求和,自此南宋与金形成对峙局面。)

教师讲述:所谓的对峙局面就是南宋与金处于相对而立的状态,敌对状态并没有解除,但是也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南宋与金基本处于制衡状态。

教师设问:为什么会形成对峙局面呢?(参考答案:金经过长期战争的消耗,以及岳飞等抗金将领的抵抗,使金统治者认识到灭宋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南宋统治者无意进取,偏安江南。)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在较长时间内,双方和平共处,客观上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长时间的民族交往,有利于民族间政治、经济形态、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设计意图

助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有助于时空观念的形成;借助史料阅读,提升学生概括阐述问题的能力借。

课堂小结

女真族的勃兴,摧垮了统治腐败的辽和北宋。南宋政府一心求和造成了民族英雄岳飞屈死的冤案,使人扼腕叹息,称臣交岁币屈辱求和的做法更遭后人唾弃。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边

疆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积极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增强了他们自身对“中国”的认同感,促进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板书设计

第7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的建立

1.女真族的崛起

2.完颜阿骨打与金的建立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从反辽到灭辽

2.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2.岳飞抗金

3.绍兴和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4.金灭辽 ( 1 )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 2 )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 ( 1 )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 2 )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 ( 1 )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2 )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 3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8.宋金议和 ( 1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 2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自学检测 做《导与练》上的填空和选择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导案

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隋唐时期书画的成就及代表人物、莫高窟艺术、隋唐乐舞 2、使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开阔眼界与思维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知识链接】 多媒体播放视频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导语:美轮美奂的舞蹈给予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千手观音”的图像正式保存在盛唐时期所绘的敦煌壁画中。这一舞蹈不仅采用了敦煌壁画中善良的千手观音形象,而且融入了盛唐乐舞的多向元素。它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大唐王朝的繁荣与昌盛,以绚烂夺目的色彩解释了辉煌的隋唐文化。今天就让我们在它的引领下走进这一艺术殿堂。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38页-40页,第一标题“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

题: 1.特点:大量吸收了______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2、著名的歌舞大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舞蹈家: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 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我们课 本中,就有大量宋体字,你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达标检测】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 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 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二、课程标准 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史实景儿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五、教学流程

真人 “ 俗勇悍,喜战斗,耐 饥,骑马上下崖壁如 渴苦辛 ,济江河不 、金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 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 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四 说女 飞用舟楫,浮马 而渡。 ” 真 女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 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 1127 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 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 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 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历史《夏朝和商朝》优秀教学教案一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 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 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 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 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 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 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 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 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 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必背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1.(1)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书本P46) 2.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及文明成就(书本P28) 中国: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蛋壳黑陶杯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星期制度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 4.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1)找出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书本P50) (2)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特色:雅典——民主,斯巴达-尚武、专制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的小澡盆”-地中海 5. 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首都巴格达,政教合一,唐朝与其同时代 6.世界三大宗教 (1)西周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西汉推恩令和监察制度(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和科举制:(是隋朝建立,唐朝时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元朝的行省制度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的版图 8.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元-秧马和占城稻 9.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秦朝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影响) 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推行汉人的官制和礼法。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0.秦朝、汉朝、唐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3)唐朝繁盛的表现: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局面。 ①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②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③协调君臣和君民之间的关系 B、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①农业:曲辕梨和筒车②手工业: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珠宝业成为长安的第三大产业。 C、社会开放,文化繁荣。①社会风气:中西互通,胡汉交融。②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③文化繁荣:唐诗;道教;“颜体”;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等。④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11. (1)丝绸之路(书本P99)新疆(喀什——深圳的对口经济特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远到达大秦即古罗马) 往来的商品:中国的丝绸、铁器、陶瓷、漆器;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历史地位和作用:1)沟通了亚洲和欧洲 2)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京杭大运河(P101) ①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中心在:洛阳,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自北往南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南粮北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辽的澶渊之盟) 宋并立的政权: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南宋并立: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13. (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造)、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南针(宋朝运用与航海事业);②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2)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教松江人民棉纺织技术《清明上河图》北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12世纪初由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是:() A、南宋 B、辽 C、西夏 D、金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A、寇准 B、秦桧 C、阿保机 D、岳飞 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女真崛起、宋金战争、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的史实。 2、知道岳飞抗金胜利的原因,学会评价岳飞。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1、女真族生活的地域在哪里?找出女真族建立政权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2、找出金灭辽的时间和过程、金灭北宋的时间。 3、找出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4、说出岳飞抗金的事迹,找出宋金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抗金斗争中能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岳飞? 2、如何正确认识两宋时期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三次议和? 五、学习小结 我的问题与收获:

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检测题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3、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王彦抗金 C.秦桧谋害岳飞 D.韩世忠抗金 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5、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6、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怒发冲冠》 (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2)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