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发电厂电气部分毕业课程设计总

(完整版)发电厂电气部分毕业课程设计总
(完整版)发电厂电气部分毕业课程设计总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20KV降压变电所的设计设计任务书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电气主接线设计

1.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3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4 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1.5 方案选择

1.6 主变压器的选择

二所用电设计

2.1 所用电设计原则

2.2 所用电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2.3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三短路电流计算

3.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规定及步骤

3.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四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1 选择设计的一般规定

4.2 电气设备的选择

五配电装置设计

5.1 配电装置的特点及要求

5.2 配电装置的净距

5.3 本次变电所的220KV屋外配电装置

六主变保护设计

6.1 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

6.2 变压器瓦斯保护装置及整定

6.3 变压器电流速度保护

6.4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6.5 变压器相间后备保护配置原则及接线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往往取决于变电所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一个典型的变电站要求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经济合理、扩建方便。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本文针对220KV变电所的特点,设计了一个220KV 中间变电站,此变电站有三个电压等级,分别为220KV、110KV、35KV。同时对变电所内的主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本设计选择三台主变压器,其他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无功补偿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等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选型、设计和配置,力求做到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合理,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和改变运行方式时的灵活性,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降压变电所;供配电;设计方法。

前言

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存储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需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就尤为重要。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

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对其进行设计势在必行,合理的变电所不仅能充分地满足当地的供电要求,还能有效地减少投资和资源浪费。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的线路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发电、变电、输配电的任务。它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是在几乎同一时间完成的,所以主接线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主接线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力争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1.1 合理的确定发电机的运行方式

确定发电机运行方式综的原则是安全、经济的发、供电。承担基荷的发电机,要求设备利用率高,年利用小时在5000h以上;承担要荷的发电机、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000~5000h;承担峰荷的发电机,设备利用小时数在3000h以下。对具体发电厂来说,则视其工作特性而有所不同。由于核电运行费用低,200MW及以上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热效率高,供热式发电机按热负荷曲线工作,径流式水电厂设有库容,所以都应先担任基本负荷。

1.1.2 电气主接线的重要性

1 电气主接线图是电气运行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电气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了解电路中各种电气设备的用途、性能及维护、检查项目和运行操作的步骤等。

2电气主接线表明了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和线路等电气设备的数量。规格、

接线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电气主接线直接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

3 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完成的,

所以主接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及经济运行,也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1.3 接线方式

1 对于6~220KV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母线类,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和增设旁路母线的接线;其二为无母线类,包括单元接线、桥形接线和多角形接线等。应视电压等级和出现回数酌情选用。

2 旁路母线的设置原则

(1)采用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110~220KV配电装置,当断路器不允许停电检修时,一般需设置旁路母线,因为110~220KV线路输送距离较长、功率大,一旦停电影响范围大,且断路器检修时间长(平均每年月5~7天),故设置旁路母线为宜。对于屋内型配电装置或采用SF6断路器、SF6全封闭断路器配电装置,可不设旁路母线。主变压器的110~220KV侧断路器,宜接入旁路母线,当有旁路母线时,应首先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做旁路断路器的接线。当220KV出线为5回线以上、110KV出线为7回及以上时,一般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

(2)35~60KV配电装置中,一般不设旁路母线,因重要用户多为双回路供电,且断路器检修时间较短,平均每年2~3天。如线路断路器不允许停电检修时,可设置其他旁路设施。

(3)6~10KV配电装置,可不设旁路母线。对于出线回路数多或多线路向用户单独供电,以及不允许停电的单双母线、分段单母线的配电装置,可设置旁路母线。采用双母线的6~10KV配电装置不设旁路母线。对于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其高压侧尽量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如线路—变压器组或桥形接线等。若能满足继电保护要求时,也可采用线路分支接线。在110~220KV

配电装置中,当出线为2回时,一般采用桥形接线。在枢纽变电所中,当110~220KV 出线在4回及以上时,一般采用双母线接线。

在大容量变电所中,为了限制6~10KV出线上的短路电流,一般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变压器分列运行。

2 在变压器回路中装置分裂电抗器或电抗器。

3 采用低压侧为分裂绕组的变压器。

4出线上装设电抗器

1.2 设计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应使其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和经济性等基本要求。

衡量主接线运行可靠性的标志:

(1)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2)线路、断路器或母线故障时,以及母线检修时,停运出回路数的多少和停电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3)发电厂、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4)对大机组超高压情况下的电气接线,应满足可靠性准则的要求。

1.3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方法

1.3.1 经济计算方法:

经济计算式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计算电气主接线各个比较方案的费用和效益,为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在经济比较中,一般有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大项。计算时,可只计算各方案不同部分的投资和年运行费用。

1.3.2 静态比较法

抵偿年限法:我国长期沿用至今的抵偿年限法,就是静态法的一种,这种计算方

法比较简便,不考虑投资时间对经济效果的影响,它以设备、材料和人工等的经济价值固定不便作为前提,认为经济价值与时间无关,是静态的。

1.3.3 动态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考虑在经济分析中,一货币的经济价值随时间而经常改变为基础。各种费用都在随市场供求关系,随时间不同而异,对建设期中的电力设施投资、运行期的年运行费用和效益都要考虑时间因素,各种费用的支付时间不同,发挥的效益不同。所以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必须在同等可比的条件下方能进行。按照我国电力工业的《电力工程经济分析暂行条例》规定,采用“最小年费用法”进行动态经济比较。以年费用最小来确定最优方案。

1.4 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1.4.1 设计步骤

(1)拟定可行的主接线方案: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出若干可行方案,内容包括主变压器的型式、台数和容量,以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案接线方式等,并依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论证各方案的优缺点,淘汰一些比较差的方案,保留2—3个技术上相当的较好的方案。

(2)对2—3个技术上比较好的方案进行经济计算,选择出经济上的最佳方案(3)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对2—3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主接线方案。

(4)电气主接线可靠计算;绘制主接线单线图。电气主接线一般按正常运行方式绘制,采用全国通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表,并将所用设备的型号、发电机主要参数、母线及电缆截面等标注在单线图上。单线图上还应标示出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的配置及以此接线方式,以及主变压器接线组别和中性点的接线方式等。

1.5 方案设计

1.5.1 方案二220KV侧线4回进线,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侧出线11回,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35KV侧出线1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 优点:

(1)母线经断路器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

(2)一段母线故障时,仅停故障段工作,非故障段仍可继续工作。

(3)经济性好,线路的切除和投入比较方便,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紧故障线路断路器跳开,仅停该线路,其他3个回路仍可继续工作。

(4)可以轮流检修母线,而不中断对用户供电。

(5)当一组母线故障时,仍然造成接于该母线上的支路停电,但可以迅速切换至另一组母线上的回复工作,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

(6)对隔离开关可进行不停电检修,对断路器也可作不停电检修。

2 缺点:

(1)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检修时,接在该母线上的电源和出线在检修期间必须全部停电。

(2)任一回路的断路器检修时,该回路必须停止工作。

(3)变压器的投入和切除操作性比较复杂。

(4)倒闸操作比较复杂,经济性比较差,容易导致误操作。

(5)工作母线故障时或外部故障而出现断路器拒动作时,接在该母线上的所有回路要短时停电,母联断路器故障时,要导致两组母线停电,检修出线断

路器是,该回路要短时停电。

1.6 主变压器的选择

主变压器在电气设备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同时与之相适应的配电装置,特别是大容量、高电压的配电装置的投资也大。因此主变压器的选择对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经济性影响很大。例如,大型发电厂高、中压联络变压器台数不足或容量不足将导致电站、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下降,联络变压器经常过载或被迫限制两极电网的功率交换。反之,台数过多、容量过大将增加投资并使配电装置复杂化。

1.6.1 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变压器本身的可靠性高,偶然性的故障也多发生于箱体外部,易于排除,因此一般不考虑主变压器的明备用,仅在使用单相变压器组较多时考虑设备用相。变压器单台容量可以做的很大,由于单位容量的造价(元KVA)随单台容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减少变压器台数,提高单台容量可以降低变压器本体投资,由于变压器台数的减少,与之配套的电气设备相应减少,并使配电装置结构简化,布置清晰(减少交叉),占地面积、施工工作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应。

1.6.2 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变压器有极高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可以降低备用的要求。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在1台变压器事故切除时相互备用(暗备用),只要求短时保持原有总输送容量,同时应记及比那雅琪的短时过载能力。当联络变压器为两台时,考虑一台突然切除后另一台应短时承担全部负荷,因此选择每台容量为总容量的50%~70%。采用50%时,一台变压器突然切除,另一台过载倍数为2,允许运行2小时,应保证在上述时间内电网调度能妥善的调整潮流、降低联络点的穿越功率。变压器的检修时间间隔长:第一次大修在正式运行5年左右进行,以后根据运行情况和检查实验结果决定,一般不少于10年。合理的安排检修时间合理调度电网,并利用变压器的过载能力满足供电要求,不必因此而增加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综上所述,在选择主变压器的容量时,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与检修状态下,以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日负荷选择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日负荷持续时间很短的部分,可由变压器的过载满足。并联运行的主变压器以暗备用形式相互作为事故备用,只要求短时保持原有总传输容量并应记及变压器的短时过负荷能力。主变压器检修时间间隔长、检修时间较短,合理做好检修于运行调度。

1.6.3 变压器与三绕组自偶变压器的使用条件

当发电机油两级生高电压(高电压与中压)时,往往使用三绕组变压器作为联络变压器,其主要作用是实践高、中压的联络。其低压绕组接成三角形抵消三次谐波分量,同时可以提供备用厂用电源或接入发电机。当中压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时,只能使用普通三绕组变压器。由于自偶变压器的形式容量小于额定容量,因此其消耗的铜线。钢片及绝缘材料较相同容量普通变压器少,运行损耗也小。由于尺寸与重量下降使之单台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减轻运输困难。自偶变压器只能用于高、中压中性点均有效接地的电网,即只能用于220KV及以上的发电厂,由于其阻抗小,它可能使短路电流增加,使低电压等级电网断路器断流容量不足并对通信造成干扰,应经计算决定。

1.6.4 选用的主变压器

已知:110KV侧负荷:MW COSΦ=0.85

35KV侧负荷:31~47MW COSΦ=0.85

最大负荷运行方式下:

160+47=207MW

两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承担60%-70%

207X65%=134.55MW

二变电所用电设计

2.1 变电所用电设计原则

2.1.1 所用负荷分类

按其负荷的重要性一般可分以下四类:

(1)保安负荷

在事故停机过程中及停机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应保证供电,否则可能引起主要设备的损坏、重要的自动控制失灵或危及人身安全的负荷,称为事故保安负荷。根据对电源要求的不同,又可分下列三种:

1)流保安负荷。由蓄电池组供电,如发电机组的支流润滑油泵等。

2)交流不停电保安负荷。一般由接于蓄电池组的逆变装置供电,如实时控制用电子计算机。

3)短时停电的交流保安负荷。平时由交流厂用电供电,失去厂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时,交流保安电源应自动投入,如200MW及以上机组的盘车电动机。

(2)Ⅰ类负荷

短时(手动切换恢复供电所需的时间)的停电可能影响人身或设备的安全,是生产停顿或发电量下降的负荷。如给水泵、凝结水泵等。对Ⅰ类负荷必须保证自启动,并应由2个独立电源的母线供电,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另一个电源应立即自动投入。

(3)Ⅱ类负荷

允许短时停电,但停电时间过长,有可能损坏设备或影响正常生产的负荷。如工业水泵、输水泵等。对Ⅱ类负荷,应有两个独立的电源的母线供电,一般采用手动切换。

(4)Ⅲ类负荷

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的负荷。如中央修配厂、实验室等的用电设备。对Ⅲ类负荷,一般由一个电源供电。

2.1.2 设计的一般原则

(1)对变电所用电设计的要求

所用电设计应按照运行、检修和施工的需要,考虑全厂发展规划,积极谨慎地采用经过试验鉴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所用电电压

高压所用电一般采用6KV,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采用3KV电压。低压所用电采用380220V的三相四线制系统。

(3)所用母线接线方式

高压所用电力系统应采用单母线。低压所用电系统应采用但母线接线。当公用负荷较多、容量较大、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合理时,可设立公用母线,但应保证重要公用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2.1.3 设计的一般要求

所用电接线初应满足正常运行的安全、可靠、灵活、经济和检修、维护方便等一般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特殊要求:

(1)尽量缩小所用电系统的故障影响范围,并应尽量避免引起全所停电事故。

(2)充分考虑变电所正常、事故、检修、启动等运行方式下的供电要求。切换操作简便。

(3)分期扩建或连续施工。对公用负荷的供电,要结合远景规模统筹安排。2.2 所用电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2.2.1 设计步骤

(1)确定所用高压和低压电压等级。

(2)选择全所用电接线,并确定所用工作电源、备用电源或启动电源、交流保安

的引接方式。

(3)统计和计算各段所用母线的负荷。

(4)选择所用变压器(电抗器)。

(5)所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6)选择所用电气设备。

(7)绘制所用电接线图。

2.3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所用电占负荷的0.5%

所用变容量:207X0.5%=1.035mw

查表3—6

三短路电流计算

所谓短路是指相与相之间通过电弧或其它较小阻抗的一种非正常连接,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或三相四线系统中,还指单相和多相接地。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绝缘损坏。

3.1 短路计算的目的、规定和步骤

3.1.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1)在选择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接线方案,或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等,均需要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2)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的工作,同时又力求节约资金,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短路电流计算。例如:计算某一时刻的短路电流有效值;计算短路后较长时间短路电流有效值,用于校验设备的热稳定;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用于校验设备的动稳定。

(3)在需按短路条件设计屋外高压配电装置时,校验软导线的相间和相对地的安全距离。

(4)在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和进行整定计算时,需以各种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依据。

(5)按地装置的设计,也需用短路电流。

3.1.2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计算的基本情况:

1)所有电源均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2)所有同步发电机都具有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包括强行励磁);

3)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4)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5)应考虑对短路电流值有影响的所有元件,但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电阻。对异步电动机的作用,仅在确定短路电流冲击值和最大全电流有效值时才予以考虑。

(2)接线方式:短路电流时所用的接线方式(即最大运行方式),而不能用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3)计算容量:应按本工程设计计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一般考虑本工程建成后5~10年)。

(4)短路种类:一般按三相短路计算。若发电机出口的两相短路,或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及自偶变压器等回路中的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较三相短路情况严重时,则应按严重情况的进行校验。

(5)计算点:在正常接线方式时,通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称为短路计算点。对于带电抗器6~10KV出线与厂用分支回路,在选择母线至母线隔离开关之间的引线、套管时,短路计算点应该取在电抗器前。选择其余的导体和电气时,短路计算点一般取在电抗器后。

3.1.3 短路电流计算步骤

在工程建设中,短路电流的计算通常采用使用曲线法。

(1)选择计算短路点。

1)首先去掉系统中的所有符合分支、电路电容、各元件的电阻,发电机电抗用暂态电抗Xd

2)选取基准容量Sb和基准电压Ub(一般取各级的平均电压)。

3)将各元件电抗换算为同一基准值的标幺值的标幺电抗。

(2)绘出等值网络图,并将各元件电抗同一编号。

(3)化简等值网络,为计算不同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值,需要等值网络分别化简为以短路点为中心的辐射形等值网络,并求出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电抗,

即转移电抗Xnd。

(4)求计算电抗Xjs。

(5)由运算曲线查出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幺值(运算曲线只做到Xjs=3.5)。

(6)计算无限大容量(或Xjsv≥3)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7)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名值和短路容量。

(8)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

(9)计算异步电动机供给的短路电流。

(10)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3.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3.2.1 幺值换算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电抗标示方法不统一,基值也不一样。如发电机电抗,厂家给出的是以发电机额定容量Sn和额定电压Un为基值的标幺电抗值X“d;变压器的电抗,厂家给出的是短路电压百分值Ud(%);而输电线路的电抗,通常是用有名值表示的。为此,短路计算的第一步是将各元件电抗换算为同一基值的标幺电抗。

3.2.2 值变换与简化

在工程计算中,常采用以下方法简化网络

(1)网络等值交换

等值交换的原则,是在网络表换前后应使未被变化的部分的状态(电压和电流分布)保持不变。

(2)利用网络的对称性化简网络

在网络化简中,常遇到短路点对称的网络,利用对称关系,并依照下列原则可使网络简化。

(3)对电位相等的节点,可直接相连。

(4)等电位节点之间的电抗可短接后除去。

(5)并联电源支路的合并。

(6)分裂电源和分裂短路点。

在网络化简中,可将一个连在电源点上各支路拆开,拆开后的各支路电抗,分裂接于与原来电势相等的电源点上,其支路电抗值不变。同样,也可以接于短路点的各支路拆开。拆开后各支路仍带有原来的短路点。

(7)等值电源的归并

在工程计算中,为进一步简化网络,减少计算工作量,常将短路电流变化规律相同或相似的电源,归并为一个等值电源,归并的原则是:距短路点电气大致相等的同类型发电机可以合并;至短路点的电气距离较远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发电机也可以合并;直接接于短路点的发电机一般予以单独计算;无限大功率的电源应单独计算。

3.2.3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1)求计算电抗Xjs

Xjs是将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转移电抗Xnd归算到以各供电电源(等值发电机)容量为基值的电抗标幺值。可用下式归算:

Xjs=Xmd Sn.mSb

式中Sn.m——为第m个电源等值发电机的额定容量(MVA);

Xmd——为第m个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转移电抗(标幺值);

Xjs——为第m个电源至短路点的计算电抗。

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或计算电抗Xjs》3时的短路电流,可以认为其周期分量不衰减。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现我们计算毛纺厂35KV侧及化纤厂110KV侧及220KV侧母线短路电流:35kv侧毛纺厂前短路6km

设基本变量:S J=244MVA

基本电压:U J=35KV

基本电流:I J=S J U J=4.025KV

基本阻抗:E J=U J I J=35*4.025=5.02Ω

相对基本容量:S J=SS J=1

变量器电抗:X1=X*N*U JS2S N=0.025*352180=0.17Ω

线路电抗:X毛=6*3%=0.18Ω

系统电抗百兆为1:X系=X S*=100244=0.4098Ω

35kv以上电抗器忽略:X∑=X1+X毛+X系=0.17+0.18+0.4098=0.7598Ω因电压等级相同,容量相同:S G=S J

相对总电抗:X*∑=X∑*S G U J2=0.7598*244352=0.1513Ω

短路容量:S d=1000.1513=660.939MVA

35kv。1.6除电抗。110kv。0.5除电抗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周数/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旨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表示问题,然后编制算法和程序完成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设计时间: 开发工具: (1) 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3) 其它熟悉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题一: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 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 〈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 〈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 〈乘法运算符〉∷= *|/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 先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 分别选择LL(1)、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 用四元式。 (3)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 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 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二:简单计算器的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 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 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货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6406110 学号 200604061345 姓名刘大慧 指导教师王文竹

目录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1 1.3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轴数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5 驱动形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3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1.5汽车的轴荷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1汽车轴距L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2汽车的前后轮距B1和B2-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3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6 2.2.4汽车的外廓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1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7 2.3.3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8 2.3.4汽车制动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 3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和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9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个完整的编译器)

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报告 一个简单文法的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计算机1406班 组长姓名:宋世波 组长学号: 20143753 指导教师:肖桐 2016年12月

设计分工 组长学号及姓名:宋世波20143753 分工:文法及数据结构设计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LL1) 基于DAG的中间代码优化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1学号及姓名:黄润华20143740 分工:中间代码生成(LR0)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2学号及姓名:孙何奇20143754 分工:符号表组织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摘要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阶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阶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 一.编译器的概述 1.编译器的概念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器将原始程序作为输入,翻译产生使用目标语言的等价程序。源代码一般为高阶语言如Pascal、C++、Java 等,而目标语言则是汇编语言或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 2.编译器的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LL(1)分析过程模拟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专业07-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LL(1)分析过程模拟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0 年 6 月 22日起至 2010 年 6月 28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LL(1)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基本掌握LL(1)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LL(1)的调试;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分析LL(1)模块的工作原理; (2)提出程序的设计方案; (3)对所设计程序进行调试。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算法效率。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课程设计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答辩与评分标准: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 (2)完成设计过程(含翻译):40分; (3)完成调试:20分;

(4)回答问题:20分。 5)参考文献: (1)张素琴,吕映芝,蒋维杜,戴桂兰.编译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丁振凡.《Java语言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2图书馆 编程与调试4实验室 撰写论文1图书馆、实验室 学生签名: 2009 年6 月22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设计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3)完成调试(20分):优()、良()、中()、一般()、差();(4)翻译能力(20分):优()、良()、中()、一般()、差();(5)回答问题(20分):优()、良()、中()、一般()、差();(6)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 评阅人:职称: 年月日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C-语言编译器设计(scanner和parser)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 同组成员名单:无 指导教师姓名:金军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 2011年 6 月 17 日

1.课程设计目标 设计C-Minus编译器分为scanner和parser两个部分。scanner主要作用是对目标代码进行扫描,列出关键字,变量等内容;parser主要对语法进行分析并生成语法树。 2.分析与设计 ●实现方法:代码用C语言编译而成。其中scanner为手工实现,主要采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 状态转换;parser部分采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实现。 ●扫描器:C-的词法如下: 1、语言的关键字:i f el se i nt return void while 2、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标记是变量(ID)和数字(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 git digi t* letter = a|..|z|A|..|Z digi t = 0|..|9 4、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关键字 5. 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 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其DFA图如下:

分析器:以下为C-的语法规则BNF: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C-语言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C-语言词法分析器的lex生成 C-语言语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 学生姓名:刘恺丽 学生学号: 0943041336 指导教师姓名:于中华

实验一:C-语言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理解C-语言的词法特点,并能构造各种token的正则表达式; 2.掌握将正则表达式转换为DFA的方法; 3.学会设计C-语言手动生成词法分析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 XP/Windows 7; 2.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 三、算法分析与设计 1.C-语言的词法规则 (1)关键字 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2)特殊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3)其它token(区分大小写)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letter = a|…|z|A|...|Z Digit = 0|…|9 (4)空白符号 空白 \n \t (5)注释 由标记符号/*…*/标记起来的部分。 2.C-语言的词法正则表达式 digit [0-9] number {digit}+ letter [a-zA-Z] identifier {letter}+ newline \n whitespace [" "\t]+

3.C-语言的DFA 4.重要数据类型设计 (1)token类型用枚举量分为以下几个 typedefenum {ENDFILE,ERROR, ELSE,IF,INT,RETURN,VOID,WHILE, ID,NUM, PLUS,MINUS,TIMES,OVER,LT,LTE,RT,RTE,EQ,NE,ASSIGN,SEMI,COMMA,LPAR EN,RPAREN,LZ,RZ,LD,RD,LC,RC }TokenType; (2)DFA9个状态 typedefenum {START,INNE,INEQ,INLT,INRT,INID,INNUM,INOVER,INCOMMENT1,INCOM MENT2,DONE} StateType; 四、代码实现 1.查找保留字 函数TokenTypeS FindResvd (char * s)

C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编译器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C- 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X X X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XXXXXXXXXX 同组成员名单:X X X 指导教师姓名:X X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6月10日

1.课程设计目标 实验建立C-编译器。只含有扫描程序(scanner)和语法分析(parser)部分。 2.分析与设计 C-编译器设计的整体框架,本实验实现扫描处理和语法分析程序(图中粗黑部分)。 2.1 、扫描程序scanner部分 2.1.1系统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根据DFA图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状态转换。 惯用词法:

①语言的关键字: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②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其他标记是ID和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letter = a|..|z|A|..|Z digit = 0|..|9 大写和小写字母是有区别的 ④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 关键字。 ⑤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scanner的DFA

说明:当输入的字符使DFA到达接受状态的时候,则可以确定一个单词了。初始状态设置为START,当需要得到下一个token时,取得次token的第一个字符,并且按照DFA与对此字符的类型分析,转换状态。重复此步骤,直到DONE为止,输出token类型。当字符为“/”时,状态转换为SLAH再判断下一个字符,如果为“*”则继续转到INCOMMENT,最后以“*”时转到ENDCOMMENT状态,表明是注释,如果其他的则是字符停滞于当前字符,并且输出“/”。 2.1.2程序流程图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 1 3 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先简要分析一下语法分析的大致流程: 当有句子要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词法分析来分解出该句子中的每个符号,然后将该句子按照算符优先算法压入归约栈中,如果可以顺利归约,则说明这是一个合法的句子,否则该句子非法。 这里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如何进行归约。由于文法已经给定,所以我们考虑设计一个文法表,文法表中的内容就是可归约串的种别码的顺序,比如v=E可以表示为9,1,13。这样的话当我们要进行一次归约时,只用按顺序存储最左素短语中符号的种别码,然后拿这个种别码序列与文法表进行匹配,就可知道当前归约需要执行哪些操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如何对一个表达式进行求值。这里需要我们设计一个二元组的变量名表,这个变量名表可以根据变量的名称来返回变量的数据。变量名表的具体设计见详细设计部分。 由于是简化分析,所以这个程序只考虑整数的处理。 有了上面的分析,可以构造出算符优先分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详细设计 (1)词法分析部分 由于词法分析的内容在课程设计1中已经介绍,并且这次的状态转换图与课程设计1中的非常相似,所以这里就不过多介绍。(2)优先关系表 在程序中我们用一个二维数组priTable[][]来存储算符间的优先关系。priTable[a][b]=1表示a>b; 。priTable[a][b]=0表示a=b; 。priTable[a][b]=-1表示a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2013 年06月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再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最后再将确定有穷自动机进行简化。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构造LR(0)项目集规范簇和LR分析表、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LR分析的程序,了解构造LR(0)分析表的步骤,对文法的要求,能够从文法G出发生成LR(0)分析表,并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正规式——>NFA——>DFA——>MFA 1.正规式转化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Thompson算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N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 (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式r(包括连接、或、闭包运算),根据Thompson算法设计一个程序,生成与该正规式等价的NFA N。 (3)算法描述 对于Σ上的每个正规式R,可以构造一个Σ上的NFA M,使得L(M)=L(R)。 步骤1:首先构造基本符号的有穷自动机。 步骤2:其次构造连接、或和闭包运算的有穷自动机。

(4)基本要求 算法实现的基本要求是: (1) 输入一个正规式r; (2) 输出与正规式r等价的NFA。(5)测试数据 输入正规式:(a|b)*(aa|bb)(a|b)* 得到与之等价的NFA N

(6)输出结果 2.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确定化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子集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D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N,根据算法设计一个程序,将该NFA N变换为与之等价的DFA D。 (3)算法描述 用子集法将NFA转换成接受同样语言的DFA。 步骤一:对状态图进行改造 (1) 增加状态X,Y,使之成为新的唯一的初态和终态。从X引ε弧到原初态结点, 从原终态结 点引ε弧到Y结点。 (2) 对状态图进一步进行如下形式的改变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器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姓名: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班级:电计1102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目录

1 系统概论 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它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识别出单词符号串的基础上,分析并判定程序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因此,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按文法的产生式,识别输入符号串是否为一个句子。这里所说的输入串是指由单词符号(文法的终结符)组成的有限序列。对一个文法,当给你一串(终结)符号时,怎样知道它是不是该文法的一个句子呢?这就要判断,看是否能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推导出这个输入串。或者,从概念上讲,就是要建立一棵与输入串相匹配的语法分析树。 自顶向下分析法就是语法分析办法中的一类。顾名思义,自顶向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这种方法是带“回溯”的。 自顶向下分析的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结)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棵语法树。或者说,为输入串寻找一个最左推导。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用不同产生式谋求匹配输入串的过程。 实现这种自顶向下的带回溯试探法的一个简单途径是让每个非终结符对应一个递归子程序。每个这种子程序可作为一个布尔过程。一旦发现它的某个候选与输入串相匹配,就用这个候选去扩展语法树,并返回“真”值;否则,保持原来的语法树和IP值不变,并返回“假”值。 2 需求分析 以前,人们对语法的分析都建立在人工的基础上,人工分析虽然能够做到侧类旁推,但终究人力有限,再精密的分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为减少因人为产生的错误,并加快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DOC)

汽车设计——钢板弹簧课程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教师:R老师 姓名:XXXXXX 学号:200XYYYY 2012 年7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2)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 (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 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 1 19800N 9.4cm 118cm 6cm 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弹性模量取E=2.1×105MPa 3、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 (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 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 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1张A0。 设计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 设计图纸 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个简单编译器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 使用过现代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多数用户是应用高级语言来实现他们所需要的计算的。现在计算机系统一般都含有不只一个的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对有些高级语言甚至配置了几个不同性能的编译程序,供用户按不同需要进行选择。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系统软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用户最直接关系的工具之一。 计算机上执行一个高级语言程序一般分为两步:第一,用一个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第二,运行所得的机器语言程序求得计算结果。 通常说的翻译程序是指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如果源语言诸如Fortran,Pascal,C,Ada或java这样的高级语言,而目标程序是诸如汇编语言或者机器语言这类的低级语言,这样的一个翻译程序就是称为编译程序。 一个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每个阶段都是从上一个阶段得到结果,对他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一些外部环境(例如符号表等)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要构造一个编译程序,可以按照这样的阶段来分别构造,最后来连调。 现在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编制部分编译程序或整个编译程序的有效工具。有些能用于自动生成扫描器(如LEX),有些可以用于自动产生语法分析器(如YACC),有些甚至可以用来自动产生整个的编译程序。这些构造编译程序的工具成为编译程序-编译程序、编译程序产生器或翻译程序书写系统,他们是按照编译程序和目标语言的形式描述而自动产生编译程序的。 编译程序是一极其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掌握它比较苦难。但是一旦对其掌握,对以后的程序语言设计,系统软件分析,系统软件设计,形式语言研究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键字:C语言、、编译、扫描器、语法分析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时间:2012年5 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 - 1 - 二、课堂实验及课程设计的内容 -------------------------------------------------- - 1 - 2.1、课堂实验内容-------------------------------------------------------------- - 1 - 2.2、课程设计内容-------------------------------------------------------------- - 1 - 三、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2 - 四、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实验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1、词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2、语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3、语义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4 - 4.2、课程设计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5 - 4.2.1、编译程序介绍 ----------------------------------------------------- - 5 - 4.2.2、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C语言) -------------- - 6 - 4.2.3、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及分析 -------------------------------------- - 7 - 4.3、关键算法:单词的识别-------------------------------------------------- - 8 - 4.3.1、算法思想介绍 ----------------------------------------------------- - 8 - 4.3.2、算法功能及分析 -------------------------------------------------- - 8 - 五、设计思路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 - 10 - 5.1、编译系统------------------------------------------------------------------ - 10 - 5.1.1、设计思路 --------------------------------------------------------- - 10 - 5.2、词法分析器总控算法--------------------------------------------------- - 12 - 5.2.1、设计思路 --------------------------------------------------------- - 12 - 5.2.2、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 13 - 六、结果及测试分析-------------------------------------------------------------- - 14 - 6.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 14 - 6.2、测试数据说明------------------------------------------------------------ - 14 - 6.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 16 - 6.4、测试及分析说明--------------------------------------------------------- - 16 - 七、总结及心得体会 --------------------------------------------------------------- - 17 - 7.1、设计过程------------------------------------------------------------------ - 17 - 7.2、困难与收获 ------------------------------------------------------------- - 17 - 八、参考文献 ------------------------------------------------------------------------ - 18 -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高等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最难及最挑战学习能力的课程之一。编译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原理性质,高度抽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雁、鲁东明、李莹。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模拟程序设计语言SPL的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错误处理等各个基本模块,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编译器可接受SPL的程序,并将其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翻译。本书为编译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提供了参考。在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类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题,可供课程实验选择。 第1章引论: 1.1本书介绍 1.2SPL语言的特点及实验安排

1.2.1SPL语言的特点 1.2.2SPL语言编译器的主要结构1.2.3实验安排 1.3平台的选择和介绍 1.3.1LEX简介 1.3.2YACC简介 第2章词法分析: 2.1词法分析器的基本框架 2.2词法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2.2.1DFA的构造和实现 2.2.2词法分析的预处理 2.2.3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注意要点2.3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2.3.1SPL语言单词属性字 2.3.2SPL词法分析器的输入和输出2.3.3SPL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识别第3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框架 3.1.1上下文无关文法 3.1.2语法分析过程 3.1.3语法分析过程中的数据结构3.2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1:用Lex设计词法分析器1 实验目的:学会用lex设计一个词法分析器。 实验内容:使用lex为下述文法语言写一个词法分析器。 实验要求: 输入为用该语言所写的源程序文件;输出为记号序列,每个记号显示为二元组(记号名,记号属性值)的形式。输出可以在屏幕上,也可以输出到文件中。不要求建立符号表。 在cygwin下用flex和gcc工具将实验调试通过,并能通过例子parser0中testcases目录下的测试例的测试。 实验参考:和。 语言文法: <程序>? PROGRAM <标识符> ; <分程序> <分程序>? <变量说明> BEGIN <语句表> END. <变量说明> ? VAR <变量说明表>;

<变量说明表>?<变量表>: <类型> | <变量表>: <类型>; <变量说明表> <类型>? INTEGER | REAL <变量表>? <变量> | <变量>, <变量表> <语句表>? <语句> | <语句>; <语句表> <语句>? <赋值语句> | <条件语句> | | <复合语句> <赋值语句>?<变量> := <算术表达式> <条件语句>? IF <关系表达式> THEN <语句> ELSE <语句> ? WHILE <关系表达式> DO <语句> <复合语句> ? BEGIN <语句表> END <算术表达式> ? <项> | <算术表达式> + <项> | <算术表达式> - <项> <项> ? <因式> | <项> * <因式> | <项> / <因式> <因式>? <变量> | <常数> | (<算术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 <关系符> <算术表达式>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C语言编译器的实现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编译代码生成器设计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编译原理课程兼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系统软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修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软件设计能力,特设定该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PASCAL语言(EL语言)的编译程序,提高学生设计程序的能力,加深对编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程设计任务,复习编译理论知识,查阅复印相关的编译资料。 2、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文字和图表工整、思路清晰、算法正 确。 3、写出完整的算法框架。 4、编写完整的编译程序。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平时实验的一个补充,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但由于编译的知识量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因而对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不适合平时实验。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设计编译程序的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以及实现对简单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逻辑运算表达式、算术运算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While语句以及do…while语句进行编译,并生成中间代码和直接生汇编指令的代码生成器。 四、总体设计方案及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模块 主程序 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 程序 中间代码 生成程序

2. 表2.1 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种别码 单词符号种别码单词符号种别码bgin 1 :17 If 2 := 18 Then 3 < 20 wile 4 <> 21 do 5 <= 22 end 6 > 23 lettet(letter|digit)* 10 >= 24 dight dight* 11 = 25 + 13 ;26 —14 ( 27 * 15 ) 28 / 16 # 0 详细设计: 4.1界面导入设计 (1)一共三个选项: ①choice 1--------cifafenxi ②choice 2--------yufafenxi ③choice 3--------zhongjiandaima (2)界面演示 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