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库剖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库剖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库剖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

一、判断题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中“会须”的意思是应该。()答:对

2、《弹歌》是一首早期的抒情诗歌。()

答:错

3、原始社会的诗歌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文字记载。()

答:错

4、“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无衣》)中“裳”是上衣的意思。()

答:错

5、在上古歌谣《弹歌》中,“续竹”中的“竹”指的是弹弓。()

答:错

6、在《邵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中,“以告”的完整意思是卫巫以(谤者)告(王)。()答:对

7、在《诗经》的《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中,“流”指的是求取。()答:对

8、“三言二拍”中“三言”指的是《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答:对

9、杜审言的“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答:错

10、南宋诗人辛弃疾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答:错

11、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答:对

12、“望西都,意踌躇。”(《中吕﹒山坡羊》)中“西都”指的是元上都。()

第1 页共15 页

答:错

13、《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答:对

14、《西游记》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答:对

15、《老子》的《有无相生》一章表现了老子保守的社会理想。()

答:错

16、“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名篇《卜算子》。()

答:错

17、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中,“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所累”的“累”指劳累。()答:错

18、曹植的《白马篇》又名《名都篇》。()

答:错

19、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

答:对

20、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答:错

二、单项选择题

21、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丞相”指的是()

A、管仲

B、诸葛亮

C、长孙无忌

D、魏征

答:B

22、在《诗经》中,《关雎》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

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第2 页共15 页

答:B

23、《天静沙秋思》的作者是()

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马致远

答:D

2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屈原所著()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九辩》

答:D

25、《谏者逐客书》的作者是()

A、李斯

B、贾谊

C、宋濂

D、韩愈

答:A

26、在《诗经》中,《无衣》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

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答:D

27、《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

A、国别体

B、记传体

C、编年体

D、断代体

答:A

28、《哀旅顺》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杨维桢

C、宋之问

D、黄遵宪

答:D

29、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中,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又名()

A、《短歌行》

B、《篙里行》

第3 页共15 页

C、《陇西行》

D、《燕歌行》

答:C

30、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

A、话本小说

B、志怪小说

C、章回小说

D、书信小说

答:B

31、苏轼是()文坛上的主将。

A、北宋

B、南宋

C、两宋之交

D、元

答:A

32、李清照是宋代()词派的重要代表

A、豪放

B、性灵

C、婉约

D、公安

答:C

33、散曲《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A、郑光祖

B、张养浩

C、马致远

D、高明

答:C

34、元末诗坛领袖是()

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虞集

答:D

35、《三国演义》的《失街亭》选段中与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是()

A、赵云

B、司马懿

C、马谡

D、魏延

答:C

第4 页共15 页

36、“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弟子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西游记》)中“阿鼻”的意思是()

A、鼻子

B、最底层

C、罪恶

D、不间断

答:D

37、《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A、黄遵宪

B、王冕

C、张养浩

D、刘因

答:C

38、()早年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的领袖。

A、阮籍

B、王世贞

C、嵇康

D、李贽

答:B

39、下列哪部不是汤显祖所著的《临川四梦》之一( )

A、《紫钗记》

B、《南柯记》

C、《牡丹亭》

D、《紫箫记》

答:D

40、()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答:B

41、“三言”是经()加工编纂完成的。

A、刘义庆

B、兰陵笑笑生

C、冯梦龙

D、钱谦益

答:C

42、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的著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是()

A、《长生殿》

B、《桃花扇》

C、《单刀会》

D、《救风尘》

第5 页共15 页

答:A

43、《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A、韩愈

B、白居易

C、李斯

D、李白

答:C

44、现在通行的《红楼梦》主要是()回本。

A、160

B、120

C、180

D、100

答:B

45、晚清“诗界革命”中较有成就的诗人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黄庭坚

D、康有为

答:C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是君?”出自()

A、《别董大》

B、《出塞》

C、《送元二使安西》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A

47、《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所作的一首散曲。

A、张养浩

B、马致远

C、王冕

D、睢景臣

答:A

4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诗经》

C、《古诗十五首》

D、《诗选》答:B

49、《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属于()

A、远古歌谣

B、汉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民歌

D、元曲

答:B

第6 页共15 页

50、《逍遥游》的作者是()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答:C

51、曲度虽均,节奏同检”(《典论论文》)一句中的“检”的意思是()

A、检查

B、俭朴

C、法度

D、简单

答:C

5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中的名句

A、《关雎》

B、《击鼓》

C、《静女》

D、《氓》

答:A

5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共”是指()

A、共同

B、一起

C、公共

D、和他们一样

答:D

54、李白的《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出”指()

A、即将出来

B、拿出去

C、将要

D、一会

答:B

55、孟子属于先秦的()学说代表人物。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A

56、()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佳句。

A、王勃

B、王绩

C、宋之问

D、陈子昂

答:D

第7 页共15 页

57、与杨炯、卢照临、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的著名诗人是()

A、王勃

B、王昌龄

C、王维

D、王之涣

答:A

58、“三言”是经()加工编纂完成的。

A、刘义庆

B、兰陵笑笑生

C、冯梦龙

D、钱谦益

答:C

59、苏轼在()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诗歌

B、词

C、散文

D、书法

答:C

60、贾谊的(),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成为历代名篇

A、《始黄论》

B、《秦亡论》

C、《过秦论》

D、《九辩》

答:D

61、《声声慢》是下面哪位词人的代表作()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

答:B

62、中国古代有“三公九卿”的说法,其中“三公”指的是()

A、太师、太傅、太岁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少师、太保

D、少傅、太傅、太保

答:B

6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意有关的古人是( )。

A、曹植

B、谢朓

C、谢灵运

D、陶渊明

第8 页共15 页

答:D

64、“见贤者思齐焉,见不贤者而内省也。”出自《论语》中的那一篇()

A、《学而》

B、《为政》

C、《里仁》

D、《述而》

答:C

65、《吕氏春秋》是由()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

A、吕不韦

B、李斯

C、贾谊

D、宋濂

答:A

66、元杂剧术语“折”略同于现代戏剧中的( )

A、场

B、幕

C、选段

D、镜头

答:B

67、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西厢记》

C、《汉宫秋》

D、《倩女离魂》

答:A

68、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萧瑟”指的是()

A、凋敝

B、草木衰败

C、寒冷

D、风吹草木发出的声响

答:D

69、凤姐是长篇小说()中的著名人物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

答:B

70、“曲度虽均,节奏同检”(《典论论文》)一句中的“检”的意思是()

A、检查

B、俭朴

第9 页共15 页

C、法度

D、简单

答:C

71、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与君离别意,”的下一句是()

A、聚散两依依

B、同是宦游人

C、儿女共沾巾

D、谁为表予心

答:B

72、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存在主义

D、理性主义

答:A

73、()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柳永

答:A

74、《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答:A

75、《天静沙秋思》的作者是()

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马致远

答案:D

76、《哀旅顺》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杨维桢

C、宋之问

D、黄遵宪

答案:D

77、《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A、黄遵宪

B、王冕

C、张养浩

D、刘因

答案:C

第10 页共15 页

78、《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

答案:A

79、凤姐是长篇小说()中的著名人物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

答案:B

80、元杂剧作家中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的大戏剧家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郑光祖

D、关汉卿

答:B

81、.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意有关的古人是( )。

A、曹植

B、谢朓

C、谢灵运

D、陶渊明

答案:D

82、()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佳句。

A、王勃

B、王绩

C、宋之问

D、陈子昂

答案:D

83、()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柳永

答案:A

84、元杂剧作家中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的大戏剧家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郑光祖

D、关汉卿

答案:D

85、元末诗坛领袖是()

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虞集

答案:A

86、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诗经》

C、《古诗十五首》

D、《诗选》

第11 页共15 页

答案:B

8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中的名句

A、《关雎》

B、《击鼓》

C、《静女》

D、《氓》

答案:A

88、()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答案:B

89、《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A、韩愈

B、白居易

C、李斯

D、李白

答案:C

90、贾谊的(),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成为历代名篇

A、《始黄论》

B、《秦亡论》

C、《过秦论》

D、《九辩》

答案:B

三、简答题

91、简述《西游记》选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

答:本文热情赞扬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的本领和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批判了唐僧人妖不分的糊涂观点,揭露了白骨精吃人的豺狼本性,特别是它为了达到吃人的罪恶目的而玩弄的种种阴谋手段和鬼蜮伎俩。

9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哪几类,各是什么?

答: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

雅,朝廷正声,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

93、什么是乐府?

答:“乐府”原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它的主要任务是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辞。后来凡是这个乐府机关采集配乐的诗歌都叫做“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

第12 页共15 页

性的诗体名称。

94、简单评价李白其人其文。

答: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气质最浓、艺术个性最特出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不甘用路,蔑视富贵,追求壮丽人生,醉心自然与人间的美妙光明,乐观自信。李白的诗风雄放,神气飞扬,想象奇幻,情思飘逸,语言清新自然,乐府歌行与七绝最称神品,鲜能企及。

95、简述在《三国演义》选段《失街亭》中诸葛亮、马谡的人物形象。

答:本篇通过马谡失街亭的描写,赞扬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谨慎机智、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和赏罚分明、虚心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自恃高明、死守教条、主观轻敌。

96、中国文学史上对《典论论文》的评价是什么?

答:《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以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专论。在如何开展文学批评、文学的性质、文体、作者个性和作品风格等问题上发表具有开创意义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它还是一篇文笔流畅的散文。

97、《逍遥游》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几方面?

参考要点:语言生动活泼、挥酒自如

夸张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

多用比喻和寓言,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

98、《陌上桑》是如何描写罗敷美貌的?

参考要点:夸耀服饰之美

夸耀用具之美

写观看者反应

侧面描写

第13 页共15 页

99、李白的《将进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要点:既充满自信,又不免失望;既有积极进取之心,又不免意志消沉,综合成怀才不遇之感慨

100、分析《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参考要点:信念坚定却又迂腐,实践经验缺乏,虽有讽刺但以歌颂为主。

101、分析《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人物形象

参考要点: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文化人的思想毒害。范进考到五十多岁,连个秀才都没有中,但在他的思想里,除了考秀才,再没别的人生意义了,他人生价值的标准也就是科举考试。虽然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腐朽、没落,成为了迫害读书人的工具,但他认识不到,还一心追求着。后来周进看了他考试写的文章,居然认为是好文章,所以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标准都被扭曲了。

四、论述题

102、《史记》共收录了多少种文体形式?各是什么?

答:本纪12篇,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携领地记载了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

表10篇,用清晰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了各个时期错综复杂的人事。

书8篇,以叙述社会制度和自然界现象为主体,对礼乐、天文、历法、经济、水利、文化等制度的发展和现状作了系统记述。

世家30篇,主要记载了一些有爵位、俸禄可以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

列传70篇,记载了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的历史。

五体紧密相连,互相配合,体大思精,包罗万象,被誉为百科全书。

103、试论关汉卿是怎样表现和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

第14 页共15 页

答:走后街不走前街,怕婆婆见了伤心,善良;

怨天骂地,彻底反抗

三桩誓愿反抗

104、《红楼梦》的内容的思想。

答:《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以贾宝玉、林带与这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对贾、薛等宗族内外矛盾和兴衰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礼治法规的反动与虚伪,预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作品热情赞扬了封建叛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肯定了奴隶的反抗和斗争,反映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争取婚姻自主、同情被迫害者的民主思想。

105、综合评价诗人杜甫。

答:杜甫,字子美,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仕途坎坷,但身濒绝境之中,而心忧天下,推己及民。作《北征》《羌村》《三吏》《三别》诸杰出记叙诗。其诗虽得白居易、韩愈诸有识之士推崇,唐人选诗却多弃而不录。但宋后杜诗的辑注、仿作成风,至今是古诗人中被注解研究最多的一位。杜诗内涵博大,感情笃厚,声偶精严,辞健句雄,无体不工,既有广泛师承,尤多熔炼新创,是总汉魏盛唐之大成又开中唐宋清之新风的划时代人物。其艺术的基本风格,则如其所言“沉郁顿挫”。有《杜少陵集》25卷。

105、《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

答:公元前237年,韩国人郑国利用为秦国修建渠道来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力伐韩。事发后,秦宗室贵族认为所有客卿都是间谍,要求全部加以驱逐。秦王遂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写了此奏书,提出应广泛吸收人才,为秦国效力,不可一概赶出客卿。亲王被说服,立即收回成命,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106、《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答:《三国演义》以生动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残暴虚伪的本质,反映了下层人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艺术上,《三国演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语言运用简洁明快,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07、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

参考要点:对李、杨之间的真爱进行歌颂

对李、杨爱情悲剧深怀同情

对李、杨的逸乐误国进行讽刺

歌颂与同情是作品的主要旨意

108、试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参考要点: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一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变化以至全面崩溃,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腐朽以及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封建贵族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第15 页共15 页

20186月大学英语六级真题、译文和详细解析汇报[仔细阅读卷二]

2018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仔细阅读真题解析(卷二) Section C Directions:There are 2 passages in this section.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and D).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2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Passage One Questions 46 to 5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Economically speaking, are we better off than we were ten years ago? Twenty years ago? In their thirst for evidence on this issue, commentators seized on the recent report by the Census Bureau, which found that average household income rose by 5.2% in 2015. Unfortunately, that conclusion puts too much weight on a useful, but flawed and incomplete, statistic. Among the more significant problems with the Census’s measure are that: 1) it excludes taxes, transfers, and compensation like employer-provided health insurance; and 2) it is based on surveys rather than data. Even if precisely measured, income data exclud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well-being, such as the hours of work needed to earn that income. While thinking about the question, we came across a recently published article by Charles Jones and Peter Klenow, which proposes an interesting new 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 While by no means perfect, it is considerably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average income, taking into account not only growth in consumption per person but also changes in working time, life expectancy, and inequality. Moreover, it can be used to assess economic performance both across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The Jones-Klenow method can be illustrated by a cross-country example. Suppose we want to compar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citizens of the U.S. and France in 2005. In 2005, as the authors observe, real consumption per person in France was only 60% as high as the U.S., making it appear that Americans were economically much better off than the French on average. However, that comparison omits other relevant factors: leisure time, life expectancy,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The French take longer vacations and retire earlier, so typically work fewer hours; they enjoy a higher life expectancy, presumably reflecting 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health care, diet, lifestyle, and the like; and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re somewhat more equally distributed there than in the U.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comparing France’s consumption with the U.S.’s overstates

名著阅读百题精练【含答案解析,61-70】

名著阅读百题精练【含答案解析,61-70】 6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书中所含蕴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孔子要弟子谈各自志向时,公西华的回答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完叹曰:“吾与点也!” C.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中就有体现。《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D.《阿Q正传》中阿Q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这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表现了他的性格里其他许多复杂的因素,寄寓了鲁迅先生对他的同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B项中的“公西华”应改为“曾皙”。 6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高老太爷应允了冯乐山侄孙女与觉民的亲事,觉民正与琴热恋,于是请觉新、继母帮忙拒婚,可是失败了。觉新劝觉民屈从,觉民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最后在黄存仁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家》)B.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即将被施以绞刑时,伽西莫多站在门廊的尖形拱顶上,把一条粗绳栓在柱廊的一根柱子上。就在刽子手的助手即将动手时,他抓住绳子迅速地滑落下来,将助手打翻在地,抱起爱斯梅拉达一闪便跳进了圣母院,解救了她,嘴里高呼“圣地!圣地!”(《巴黎圣母院》) C.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西蒙松也爱上了玛丝洛娃。

面试 小说阅读答案试题

面试|小说阅读答案试题 面试|小说阅读答案试题 面试 武德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今天要去一家大公司面试。他太完美了,在校时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庞,还有超强的口才,他对今天的面试充满了信心。 一大早武德从学校出来,上了一辆公交车,他选了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看着窗外美好的风景,心里格外高兴。一抹阳光射过来,他眯起了眼睛…… 又过了一站,上来了一个背着包的女学生。她,修长的身材,还有长长的披肩发,她在武德的后面找了个空座位坐下,把掉在额前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着,车上的人慢慢地多起来,又过了几站,上车的人更多了,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太太上了车。站在门口的一个中年男人扶着老太太往里走,走到武德的跟前停了下来,一双灼灼逼人的眼睛看着他,中年人眼睛里的含意很清楚,希望他能够给老太太让个座位…… 武德环视了一眼车厢,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让呢?今天我可是有重要的事情。他对中年人很不满意。 “年轻人,能给老年人让个座吗?”中年人终于开口了。中年人声音很高,显然对武不满意。 满车厢的人一下子都把眼睛集中到他俩身上。这时,武感到自己很尴尬,干脆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不理中年人。武可不想把这个座位让出来,在一群人中间挤来挤去,把今天面试的好心情破坏了。 “大娘,您坐我这儿吧!”一阵悦耳的声音飘到了武的耳边,武用眼睛的余光朝后扫了一眼,看见后面的那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姑娘主动站了起来。. “谢谢!”中年男人朝年轻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又狠狠剜了一眼武。武赶紧又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年轻姑娘面带着微笑说,又习惯地把掉在额前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B.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河阳之北”指黄河的北面。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答案】 C 【解析】【分析】C.表述有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不是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 D

英语六级题型逐个分析

英语六级题型逐个分析 最近有很多人都问我如何去备考六级,作为一位已经走过六级并在英语方面仍然不放弃的人,相信我的建议对大家来说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我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说一说我个人对六级的理解。虽然说四六级要改革,但我想目前还是改不了那么快,不过大家还是尽快考吧,新的来了肯定不适应。现行的考试由四部分组成,听力、阅读、综合和写作听力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一块,我发现很多同学四六级差一点但没过都是卡在听力上的。很多人认为听力很难,因此平时就放弃听力的提高机会,想从其他方面多提高一点,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真正说难提高的我觉得是阅读,我觉得除了掌握正确阅读技巧之外,长期的训练才会有好的效果,阅读的提高没大家想的那么容易。综合部分主要考查词汇的运用,我觉得六级考试最难考的部分就是它了,虽然有的人把六级词汇背个两三遍,但不见得在这方面能拿好分数,这部分对词汇的要求实在有些过高,有些选项很牵强。从性价比角度上说我觉得在这里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我希望大家从心理上消除听力难得障碍,而且对于一个想把英语学好的人来说,听力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六级英语的听力一点都不难。听力差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语音不过关,很多人背单词不记忆读音,听力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听的是哪个词,自然听不好。或者有的同学发音不标准,都是造成听到单词没反应的原因,对这些同学,应该纠正自己的读音。星火式的词汇书是有配套磁带的,建议跟读。第二个原因就是不适应听力的语境,听得太少。其实四六级听力考来考去那些段子都是在生活和校园里经常出现的对话,大家可以通过看历年真题的听力文字多熟悉题目,你看多了就会发现做起题来简单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过或背过的文字再去听一般都能听懂。第三个原因是对文化背景和常用短语的不熟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英文口语中有很多口语化的词汇是我们平时读课本没见过的,但是在听力段子里经常出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分析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分析 中考的要点有如下四个系列:一是以教材的“名著阅读中”出现的六大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二是课文直接选用的文学名著,如《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威尼斯商人》《呼兰河传》《骆驼祥子》《史记》;三是新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出示的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罗曼·罗兰《名人传》与高尔基《童年》;四是课本注释中出现的著名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作家作品的识记、基本主题与主要情节的识记、主要人物性格的辨别、具体细节描写的理解,等等。 对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的了解;2、对名著中著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3、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了解;4、对多部名著的作者、情节、人物进行搭配或选择;5、结合语言表达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着重整理名著的有关知识:①作者、年代;②主要内容、情节;③主要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和他们有关的著名事迹;④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2006·太原卷·7-10) 班里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热心帮助大家解决7-10题中的问题。(15分) 7、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帮他们审稿。 ①写出拼音替代的字,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走进典,走进名著。我们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难的路途中跋涉;与汤姆.索亚一同在黑暗的山洞里体验成长------ jīng 典教诲.跋涉. ②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2分) 阅读名著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考题分析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考题分析 【考点内含阐述】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上的“常客”。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的要求是,一要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二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三要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四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各地语文中考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课标要求进行设题的,其中,对教材涉及的文化常识,对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考得较多。 【题型分类例析】 一.填充题 1.文学文化常识填充 例1.(2011年湖南株洲卷)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小诗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全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解析:这类填充题,根据作家生平、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等考点进行设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能根据提示语准确填写出相关的作者名、国别、文化常识、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文学及文化常识记牢,了解作品内容,那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参考答案:冰心(谢婉莹)母爱自然 2.作品主题、情节、人物、写作特色填空 例2.(2011年浙江台州卷)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解析:这类填充题,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考点进行设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写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以及作品的主要情节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积累,譬如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那你就要将小说主题读透,将小说里面的精彩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绰号,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记牢,并对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行品析,这样,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能得心应手。参考答案:鲁达(鲁智深、鲁提辖、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等二.选择题 例3.(2011年江苏南京卷)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例4.(2011年贵州铜仁卷)下列选项中有错误 ...的一项是()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2017年12月六级仔细阅读真题及解析(卷二)

Passage One Questions 46 to 5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You may have heard that Coca-Cola once contained an ingredient capable of sparking particular devotion in consumers: cocaine. The “ coca” in the name referred the extracts of coca leaf that the drinks originator, chemist John Pemberton, mixed with his sugary syrup(姜汁).At the time, coca leaf extract mixed with wi ne was a com mon tonic(滋补品),and Pembert on ' s sweet brew was a way to get around local laws prohibiting the sale of alcohol. But the other half of the name represents another ingredient, less infamous(名声不好的),perhaps, but also strangely potent: the kola nut. In West Africa, people have long chewed kola nuts as stimulants, because they contain caffeine that also occurs naturally in tea, coffee, and chocolate. They also have heart stimulants. Historian Paul Lovejoy relat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kola nuts in West Africa is hundreds of years old. The leafy, spreading trees were planted on graves and as part of traditional rituals. Even though the nuts, which need to stay moist, can be somewhat delicate to transport, traders carried them hundreds of miles throughout the forests and grasslands. Europeans did not know of them until the 1500s, when Portuguese ships arrived on the coast of what is now Sierra Leone. And while the Portuguese took part in the trade, ferrying nuts down the coast along with other goods, by 1620, when English explorer Richard Jobson made his way up the Gambia, the nuts were still peculiar to his eyes. By the late 19th century, kola nuts were being shipped by the tonne to Europe and the US. Many made their way into medicines, intended as a kind of energy boost. One such popular medicinal drink was Vin Mariani, a French product consisting of coca extract mixed with red wine. It was created by a French chemist, Angelo Mariani, in 1863. So when Pemberton created his drink,it representedan ongoing trend. When cocaine eventually fell from grace as a beverage ingredient, kola-extract colas became popular. The first year it was available, Coca-Cola averaged nine servings a day across all the Atlanta soda fountains where it was sold. As it grew more popular, the company sold rights to bottle the soda, so it could travel easily. Today about 1.9 billion Cokes are purchased daily. It' s become so iconic that attempts to change its taste in 1985 sweetening it in a move projected to boost sales —proved disastrous, with widespread anger from consumers. -“CoClaocCalassic ,”returned to store shelves jus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New Coke” was released. These days, the Coca-Cola recipe is a closely guarded secret. But it' s said to no longer contain kola nut extract, relying instead on artificial imitations to achieve the flavour. 你可能听说可口可乐曾经含有一种能够使消费者“死忠”的成分:可卡因名中的“ coca”指的是古柯叶的提取物,该饮料的创始人化学家约翰?彭伯顿用它与含糖的姜汁混合在一起。当时,古柯叶提取物与葡萄酒混合是常见的滋补品,而当地法律禁止出售含酒精饮料,彭伯顿的甜饮则避开了该法律。“cola ”代表另一种成分——可乐果:尽管名声不太好,但非常给力。 在西非,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嚼着可乐果作为兴奋剂,因为它们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在茶、咖啡和巧克力中也天然存在。它们也有心脏兴奋剂。

2019年秋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秋七年级(上)名著导读测试题 《朝花夕拾》、《西游记》 1.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A“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____________》 B“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__________》 (2)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后文题目。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与他曰:“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他是谁?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阿长与<山海经>》B《五猖会》 (2)他是悟空(行者)。唐僧写下贬书的原因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他滥杀无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容。此题考查《朝花夕拾》《西游记》的相关容,并不难,按要求作答即可。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十四孝图》和《琐记》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后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 (2)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受如来佛祖的委托,让两个炼丹童子变化而成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 (3)《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报告(教师卷)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 一、常见题型 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 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 (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

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

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

2018最新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

2016英语六级翻译、阅读真题解析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汉朝时期(the Han Dynasty), 政府就曾多次颁布法令,提倡并奖励孝敬老人的行为。中国人以爱、友善和严格的方式对待子孙后代,体现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尊老爱幼的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发扬。现在,中国的老人和儿童都有法定节日——老人节和儿童节。除此之外,政府还颁布特定的法律保护妇女儿童,法律也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有义务赡养父母、抚养子女。 参考译文: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China has a splendid culture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Respecting the old and caring for the young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the government issued laws many times to advocate and reward behavior relating to treating the old with filial respect. The Chinese people treat their offspring with love, kindness and strictness, embodying a strong sense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The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old and taking care of the young has been carried forward in modern times. At present, the old and the young in China have their own legal holidays—Elders’ Day and Children’s Day. Besides,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specific laws to protect women and children; and some laws also stipulate in explicit terms that Chinese citizens have obligations to support parents and rear children. 要点点拨: 1.四大文明古国: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2.尊老爱幼:respect the old and care for the young 3.道德责任感:a sense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4.发扬:carry forward 5.法定节日:legal holiday 6.赡养父母、抚养子女:support parents and rear childre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is a passage with ten blanks. You are required to select one word for each blank from a list of choices given in a word bank following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through carefully before making your choices. Each choice in the bank is identified by a letter. Pleas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for each item on Answer Sheet 2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You may not use any of the words in the bank more than once. Questions 36 to 4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or investors who desire low risk and guaranteed income, U.S. government bonds are a secure investment because these bonds have the financial backing and full faith and credi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unicipal bonds, also secure, are offe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often have 36 such as tax-free interest. Some may even be 37 . Corporate bonds are a bit more risky.

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分析与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藉此推动学生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以后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查内容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这些试题为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回顾近几年来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及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名著阅读”题还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和体验,也少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问题出在哪里呢?先请看下面五道中考“名著阅读”题:1.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相应的人物名。(任选其中的两个作答) (1) 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2)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3) 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4) 葬花(《红楼梦》) (2008年海南省)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2008年陕西省) 3.你一定也读过《朝花夕拾》,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物?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008年山东淄博市) 4.《傅雷家书》一书,大部分书信都是我国著名的 家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 (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 大师。 (2008年福建南平市) 5.法国作家罗曼·曼兰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分别写了三个人物,一个是 ,一个是 ,一个是雕塑兼画家。三部传记中,《 》最著名。称其写作的目的在于安慰和鼓励“世上不幸的人们”,使他们勇敢地跟命运作斗争。 (2008年福建莆田市) 上述这些试题涉及的作品基本上都在相应的范围内,即课标推荐的作品,像《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名人传》等。也有不在其列的,像《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但这些都能在教材中寻得相关课文或材料。这些试题考查的角度都趋近一致,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了解程度。但是,从答案上看,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