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

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
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

唐代的清流文化

一個現象的概述

陸揚

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對 清流文化 的内涵及其意義的簡要討論來勾勒晚唐五代政治文化的特點,同時为唐五代的社會與文化转型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解釋框架三中晚唐的清流文化是如何構成的,這一文化有哪些特殊性,在整個唐五代社會居於怎樣的地位,對晚唐五代乃至宋初社會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要回答這些重大問題,需要兼具細膩的文獻解讀和對複雜脉絡的宏觀把握三田餘慶先生的中古史研究是兼具這兩個特點的典範三筆者也希望能在這項研究中兼顧這兩個方面三通過對九到十世紀間書寫的解讀,來找尋塑造晚唐五代政治文化的種種無形力量三這項工作的另一個目的是藉此重新評估當下對唐與五代乃至宋初社會精英的一些基本看法三作者不贊同内藤湖南唐宋變革論式的分析模式三這種模式將原來千頭萬緒的變化化約爲一種綫性的發展模式,使許多現象間錯綜微妙的關係在分析過程中成爲可有可無的東西,甚至爲了分析的便利而被淡化到隱然不見的地步,以至於把很多歷史上的新與舊絶對化,使研究者對新舊之間的吊詭缺乏敏感三在筆者看來,唐五代的清流文化恰恰是這樣一種新舊相參二難以用内藤式框架把握的重要歷史現象三考察這一現象可以使我們重新認識唐與五代社會的特殊性三

一二何謂 清流

顧名思義,清流文化指的是被 清流 這個特殊群體所認同的一種政治文化價值系統和實踐活動三因此要瞭解唐後期清流文化的特點和意義,我們必須先解釋在唐代的社會裏,什麽樣的人士才被視爲 清流 三反覆斟酌之下,我認爲這個概念最適合用來概括唐後期形成的新政治文化精英,最重要的原因是 清流 這個概念不僅存在於當日社會的話語之中,而且有越來越清晰的指涉,同時它包涵了一種特殊的社會認知,而不僅僅是一種制度上的身份,這正可以涵蓋一個依靠社會想象和政治成功而構成的精英群體三當然這一概念就如同任何歷史概念一樣,本身有一個形成的過程,即便其邊際日漸變得清晰,在不同的語境中,對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它的確切涵義和成員組成仍會有所不同三筆者並非第一個用 清流 這詞彙來描述中晚唐的精英群體,陳寅恪早已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裏指出了這一現象:

族或新門,俱目爲清流,而使同罹白馬之禍三斯又中古政治社會之一大變也三

①陳寅恪的這段總結内涵頗豐富,首先他指出了清流群體的包融性,即包括了 舊族 和 新門 ,不在其中的社會其他成員,比如朱温,雖然會對其感到不滿,却又確實感覺到他的存在三其實陳寅恪的這一總結是他對司馬光‘資治通鑑“相關評語的現代解讀三‘資治通鑑“評論白馬驛

事件中喪生的唐末士大夫時説: 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聲迹

稍著者,皆指以爲浮薄,貶逐無虚日,搢紳爲之一空三 ② 門胄高華 就是陳寅恪理解中的 舊

門 ,而 科第自進 就是他説的 新門 三而在他看來,經過類似白馬驛事件這樣的屠殺,這個群體遭受空前的打擊,因此導致中古政治社會的一大變局三如果筆者的理解不誤的話,陳先生認爲清流在此打擊之下,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天水一朝的新局由此開啓三他的這些意見能否都經得住推敲,正是本文想要説明的三這裏先檢視一下唐代史料中能説明 清流 這個群體的性質

的幾則關鍵的記載三關於白馬驛事件的記載,‘舊五代史四李振傳“説:

唐自昭宗遷都之後,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備員而已三振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朋附者

非次奬升,私惡者沈棄三振每自汴入洛,朝中必有貶竄,故唐朝人士目爲 鴟梟

三天祐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譖殺大臣裴樞二陸扆等七人於滑州白馬驛三時振自以咸通二乾符中嘗

應進士舉,累上不第,尤憤憤,乃謂太祖曰: 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黄河,永爲濁流三 太祖笑

而從之三

③這段文字告訴我們,這一惡性事件的策劃者之一李振對裴樞二陸扆等晚唐名臣極爲敵視,原因就在於這些大臣均屬於所謂的 清流 群體,而這種敵視的造成又和他在唐懿宗和僖宗之際累舉進士詞科而不第有直接關係三有意思的是,李振並非普通人士,他的曾祖是唐代藩鎮名帥李抱真,父祖均達刺史一級的官位,可以説是來自唐朝高級官僚家庭三他本人在唐末也是 自金吾將軍

改台州刺史 ,因無法赴任才轉而投效朱温三也就是説,即便以他這樣的身份,都感到深受清流

群體的歧視, 此輩 云云,話雖鄙視,實則也帶有一種不能側身其間的不滿三同樣有意思的是,

死前不久還擔任宰相的裴樞是在白馬驛被殺的大臣裏最重要的一位,而他又恰恰是交結朱温最力的大臣,兩人曾是政治上的聯盟三‘舊唐書“卷一一三‘裴樞傳“曰:

初,樞自歙州罷郡歸朝,路經大梁,時朱全忠兵威已振,樞以兄事之,全忠由是重之三及樞傳詔,全忠皆禀朝旨,獻奉相繼,昭宗甚悦,乃遷兵部侍郎三時崔胤專政,亦倚全忠,二人64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因是相結,改樞吏部侍郎三未幾,换户部侍郎二同平章事三其年冬,昭宗幸華州,崔胤貶官,樞亦爲工部尚書三天子自岐下還宫,以樞檢校右僕射二同平章事,出爲廣南節度使三制出,朱全忠保薦之,言樞有經世才,不可棄之嶺表,尋復拜門下侍郎,監修國史,累兼吏部尚書,判度支三崔胤誅,以全忠素厚,相位如故三從昭宗遷洛陽,駐驆陝州,進右僕射二弘文館大學

士二太清宫使,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三

①可見裴樞曾得到朱温的尊重和大力支持,本來應可在朱温政權的建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三那麽是什麽導致了這種關係的破裂,以至於朱温最後不惜除去裴樞呢?這中間可能有複雜的過程和原因,但歷史的記載至少告訴了我們一則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導致兩人關係的惡化:

哀帝初嗣位,柳璨用事,全忠嘗奏用牙將張廷範爲太常卿,諸相議,樞曰: 廷範勛臣,幸

有方鎮節鉞之命,何藉樂卿?恐非元帥梁王之旨三 乃持之不下三俄而全忠聞樞言,謂賓佐

曰: 吾常以裴十四器識真純,不入浮薄之伍,觀此議論,本態露矣三 切齒含怒三柳璨聞全忠言,尋希旨罷樞相位三和陵祔享,拜尚書左僕射三五月,責授朝散大夫二登州刺史,尋再貶瀧

州司户三六月十一日,行及滑州,全忠遣人殺之於白馬驛,投屍於河,時年六十五三

②朱温要朝廷將太常卿這一製作禮典的最高清要官職授予親信牙將張廷範,作爲宰相的裴樞一反之前對朱温的恭順堅决反對三裴樞的立場基於一個最根本的觀念,即太常卿這樣的職位是絶不允許武人涉足的三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四唐六臣傳“裏對這一事件的性質的評價更直接:

甚哉,白馬之禍,悲夫,可爲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豈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張廷範爲太常卿,唐宰相裴樞以謂太常卿唐常以清流爲之,廷範乃梁客

將,不可三梁王由此大怒,曰: 吾常語裴樞純厚不陷浮薄,今亦爲此邪!

③也就是説,太常卿這一職位是典型的清流才能擔任的職位三裴樞當然不會不清楚堅持這一點會造成朱温的不滿,從而使他前功盡棄三就算他未必料到朱温對他的反感會强烈到切齒的地步,裴樞的義無反顧也説明這件事攸關他所在意的制度和與之相關的價值三而朱温的反應也異乎

尋常的强烈三他立刻將裴樞歸入 浮薄之伍 ,感覺以往認識的那位 器識真純 的裴樞不僅不復

存在,而且還是一種僞裝三爲何朱温會産生這種强烈的被信任的人欺騙的感覺呢?‘舊唐書“裏7

45唐代的清流文化

記載的他的話語涉及了諸如 浮薄 器識真純 等詞彙三這些詞彙在晚唐的官方話語中都有其

特殊的意味三要瞭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參看‘舊唐書四哀帝紀“天祐二年(905年)

四月癸巳,朱温控制下的唐廷就這項争議頒布的敕書:

敕文武二柄,國家大綱,東西兩班,官職同體三咸匡聖運,共列明廷,品秩相對於高卑,禄俸皆均於厚薄三不論前代,只考本朝三太宗皇帝以中外臣僚,文武參用,或自軍衞而居臺省,亦由衣冠而秉節旄,足明於武列文班,不令分清濁優劣三近代浮薄相尚,凌蔑舊章,假偃武以修文,競棄本而逐末三雖藍衫魚簡,當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三以是顯揚榮辱,分别重輕,遽失人心,盡隳朝體三致其今日,實此之由,須議改更,漸期

通濟三

①陳寅恪已經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提醒的讀者注意這篇天祐二年四月(他誤作三月)的敕書,可謂獨具隻眼三敕書内涵豐富,大意是唐代的國家任官體系從太宗以來就是文武參用,出將入相,代表文臣的衣冠之士與擁有節旄的武將在身份上可以互换,兩種職位系統並無孰優孰劣,孰清孰濁之分别三但這一規則到了近代開始改變了三朝廷出現了以偃武修文爲借口而推崇的一種新的用人觀三在這種觀念裏,誰可以有資格擔任某官職取决於他的品類,而非他原來官位的

高低三這是一種排他性的品鑒標準,用這種標準, 藍衫魚簡 的卑官獲得的尊敬可以超過 拖紫

腰金 的高官三敕書實際要强調的是,這種以品類决定榮辱重輕的做法違背了唐立朝以來的兩大原則,即文武並重的原則和以官職高低確立尊卑的原則三

這份敕書代表了朱温及李振等人的看法,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三朱温的目的無疑是要扭轉

這一局面三白馬驛事件前夕,李振就向朱温表示: 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亂綱紀;

且王欲圖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難制者也,不若盡去之三

②敕書中所描述的唐代的文武職官的任用實踐未必精確符合我們所瞭解的歷史面貌,但文中提到的這 近代以來 的深刻變化的確存在三這裏應該進一步討論的是所謂的 近代以來 究竟大約從何時開始?我個人認爲是從唐玄宗時代開始三讓我們先來看‘舊唐書四張九齡傳“記載的一次張九齡和張説的分歧:

(開元)十三年,車駕東巡,行封禪之禮三説自定侍從升中之官,多引兩省録事主書及己

之所親攝官而上,遂加特進階,超授五品三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於説曰: 官爵者,天下之

公器,德望爲先,勞舊次焉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三今登封霈澤,千載一遇三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紱三但恐制出之後,四方失望三今進草之際,事猶可改,唯令公84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審籌之,無貽後悔也三 説曰: 事已决矣,悠悠之談,何足慮也! 竟不從三及制出,内外甚咎

於説三

①這裏涉及的問題表面看是玄宗封禪過程中,張説選擇的侍從升中之官包括了不少兩省録事主書

等流外官員,且 超授五品 三負責草詔的張九齡反對這一做法三他的對 清流高品 和 胥吏末

班 做了嚴格的區分,認爲前者才有資格獲得體現 德望 的這類侍從官爵,後者不配獲取這份榮譽三這裏 清流高品 的 品 指的不是官品而是品類或流品三雖説他用 德望 這樣看似冠冕堂皇的 道德 概念來形容他所看重的官爵,實際上是否具有這種 德望 不是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决定的,而是特殊的經歷和身份决定的三這就是 清流 話語的一個重要特徵,必須在當時的制度等語境中才能獲得確切的理解三在這點上,涉及張九齡的另一事件提供了更清晰的説明三‘舊

唐書四李林甫傳“

:時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在鎮,有政能,玄宗加實封,九齡又奏曰: 邊將訓兵秣馬,儲蓄軍

實,常務耳,陛下賞之可也;欲賜實賦,恐未得宜三惟聖慮思之三 帝默然三林甫以其言告仙

客,仙客翌日見上,泣讓官爵三玄宗欲行實封之命,兼爲尚書,九齡執奏如初三帝變色曰: 事總由卿? 九齡頓首曰: 陛下使臣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合盡言三違忤聖情,合當萬

死三 玄宗曰: 卿以仙客無門籍耶?卿有何門閥? 九齡對曰: 臣荒徼微賤,仙客中華之士三

然陛下擢臣踐臺閣,掌綸誥;仙客本河湟一使典,目不識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三 林甫退

而言曰: 但有材識,何必詞學,天子用人,何有不可? 玄宗滋不悦三

②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唐玄宗在首相李林甫的建議之下,給當時擔任朔方節度使的牛仙客加實封與尚書官銜,結果同樣遭到宰相張九齡的反對三上面的記載中提供的張九齡反對理由是邊政是牛仙客的分内之事,不宜用加官爵的方式獎勵三但‘舊唐書四李林甫傳“在這裏的叙述文字脉絡有些紊亂,既然前面張九齡提出的反對理由是玄宗的褒獎方式是否適合於節度使在邊政上的貢獻,那麽爲何下文玄宗突然質問起張九齡是否有門閥身份的問題呢?這種叙事的紊亂在於‘舊唐書四李林甫傳“在一開始忽略了張九齡反對的最主要的理由三這一點必須參考‘新唐書四張九齡傳“的叙述:

(帝,按:指唐玄宗)又將以涼州都督牛仙客爲尚書,九齡執曰: 不可三尚書,古納言,唐家多用舊相,不然,歷内外貴任,妙有德望者爲之三仙客,河二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9

45唐代的清流文化

謂何? 又欲賜實封,九齡曰: 漢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漢法,太宗之制也三邊將積穀帛,繕器

械,適所職耳三陛下必賞之,金帛可也,獨不宜裂地以封三 帝怒曰: 豈以仙客寒士嫌之邪?

卿固素有門閲哉? 九齡頓首曰: 臣荒陬孤生,陛下過聽,以文學用臣三仙客擢胥史,目不知

書三韓信,淮陰一壯夫,羞絳二灌等列三陛下必用仙客,臣實耻之三 帝不悦三翌日,林甫進

曰: 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書邪?九齡文吏,拘古義,失大體三 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三

①‘新唐書四張九齡傳“的叙述將‘舊唐書四李林甫傳“漏掉的部分内容補上了,其中張九齡的言辭雖經宋祁二歐陽修等人的修改,大體保存了張九齡的表達三張九齡反對的實質理由是牛仙客的身份經歷使他不具備擔任尚書這一清要高職的資格三無獨有偶,這裏他再次用 德望 這一語詞

來形容尚書一職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但同時他又加上 歷内外貴任 這一限定三

②朔方節度使的牛仙客雖説是方面大員,在張九齡眼中仍然是一個出身於流外的胥吏三以牛仙客的任官經歷來貶壓牛仙客此時的地位,並非當時李林甫等政壇領袖所能接受,難怪唐玄宗要反問張九齡:作爲來自南蠻荒之地的人士,你在身份上哪點比牛仙客尊貴呢?張九齡的回復十分重要:他之所以覺得自己具有類似以往只有門閥成員才能有的清貴地位,在於他 踐臺閣,掌綸誥 的經歷,也就是憑藉李林甫評論中提到的 詞學 爲朝廷立言的資歷三在張九齡心目中,這種憑藉文學累歷清貫的經歷足以抵消地域二門第乃至制度意義上的官階帶來的身份優勢三這種觀念的改變恰恰就是天祐二年敕書中提到的那種變化三這不僅是兩種用人觀的衝突,也是兩種政治文化的衝突三

汪籛在他的經典論述中曾探討了這種對立,將之歸結爲玄宗一朝的文學和吏治之争三他認爲玄宗遵循的是魏晉以來的舊傳統,即門閥的用人觀,張九齡接受的是武后破格用人崇尚文學的觀點三而李林甫則和玄宗朝初年的姚崇相似,看中的是才識和吏幹③三汪籛的觀察和概括是沿着陳寅恪提出的科舉與門第對立的思路發展出來的,對理解唐中期以後政治文化的變化很有幫助三只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他的分析尚未能將玄宗朝政治中對 文 的强調的複雜内涵和意義梳理清楚,也未將這種内涵和中唐以後的政治文化發展結合在一起考察三在授牛仙客尚書的争議中,與其説唐玄宗的用人觀是傳統的門閥觀,不如説他覺得張九齡恪守的規則才是近於魏晉以來門閥的那種身份清濁之分,只是他不理解爲何出自南疆荒徼的張九齡會自覺有這種判别清濁的資格三張九齡的觀點也並非武則天用人觀的簡單延續三他不僅强調文學這一素質的重要,還强調這一素質需要和特定的資歷相結合才能得到體現,這種資歷在中晚唐以進士詞科的成功和任官的清顯最爲關鍵三這種特定素質與特定職位的相互依托形成一種新的判定精英的核心標準,實質上取代了原來以郡望等爲主的評判標準三他對這種觀念作的表述同時又采用了05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①‘新唐書“卷一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54428-4429

標準的儒家語彙,這一模式也爲日後自詡清流的士大夫所仿效三這種意識原本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意識的資源作爲基礎,這一基礎下文將會介紹三自開元時代以來,這種觀念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却既起到了類似於南北朝門閥時代劃定精英群體的作用,只是説有資格加入這一 清流 群體的士人在中晚唐的已不再限於原來的 舊門 ,而具有製造新成員的活力,也就是陳寅恪指出的那種包融性三張九齡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

張九齡這類人物的出現,説明唐代政治文化到了玄宗時期出現了一種轉嚮,轉嚮的實質是認爲 文 的才能應該凌駕於所有其他才能,因爲 文 才是傳達道德政治的理念和朝廷意志的終極手段三這是一種以朝廷或者更確切的説以宫廷爲核心的政治文化觀三穆員‘刑部郎中李府君墓誌銘“説:

(李澥)天寶中擢進士三調太子校書三當時海内無事,縉紳之徒,以能賦爲賢,及門爲

貴三其望登朝也,如天之不可階而升,而言語侍從主文典憲之列三充其選者必第一流三

①穆員的文字作於貞元三年(787年)

,或許有後見之明的成分在内,但當時士人意識中這一新的用人實踐始自玄宗朝則無疑三當然這種意識會時常和多元的唐帝國的統治需求發生衝突三張九齡的立場就挑戰了玄宗在人事任命方面的權威三張説和張九齡文化和政治理念恐很接近,但由於處在帝國最高行政長官的位置上,張説在用人方面采用了更靈活的標準三即便是李林甫也未必就完全排斥文藝,近年發現的玄宗朝詞臣苑咸的墓誌就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據三但總體而言,隨着中晚唐歷史境况的改變,强調文是治理天下的終極手段的觀念和與之配合而成熟的進士詞科等愈加爲人所重視,逐漸形成强大的主流意識,且認同這一意識的成員可以來自各個階層三當然稱其爲主流意識,並不表示唐後期社會中的代表各種政治力量的群體都心甘情願地接受三這一意識會産生極强的排他性,對於無法進入 清流 的社會成員來説,這種排他性造成獲取政治和社會資源的巨大障礙,從而導致李振式的不滿三即便在 清流 群體内部,某些重要成員也會對這種强調 清濁優劣 的風氣感到憂慮三這裏舉幾則顯著的例子三一則是武宗即位不

久圍繞姚勖是否有資格正授職方員外郎而發生的争議三‘舊唐書四韋温傳“

:鹽鐵判官姚勖知河陰院,嘗雪冤獄,鹽鐵使崔珙奏加酬奬,乃令權知職方員外郎三制

出,令勖上省,温執奏曰: 國朝已來,郎官最爲清選,不可以賞能吏三 上令中使宣諭,言勖能

官,且放入省三温堅執不奉詔,乃改勖檢校禮部郎中三翌日,帝謂楊嗣復曰: 韋温不放姚勖

入省,有故事否? 嗣復對曰: 韋温志在銓擇清流三然姚勖士行無玷,梁公元崇之孫,自殿中

1

55唐代的清流文化

上素重温,亦不奪其操,出爲陝虢觀察使三

①著名詩人姚合的從姪姚勖是姚崇之五代孫三他在知河陰鹽院期間因爲雪冤獄而受到 尤精吏術 的崔珙的器重②,推薦他權知職方員外郎三和出身胥吏的牛仙客不同,姚勖是長慶元年進士及第,只是此後他佐鹽鐵務,偏向了財政官吏的職能③三在時任尚書右丞的韋温看來,姚勖不再屬於清流的行列,於是堅决不同意正授其清選的郎官職位,朝廷只能以檢校官的方式給予姚勖獎勵三韋温的這一立場連時任宰相而家世同樣清貴的楊嗣復都不以爲然,認爲如此鄙視吏能是衰晉之風的再現三事實上韋温的反對也未能對姚勖日後的獲得郎官清職造成長久的影響三韋温在授予郎官一事上的標準如此苛嚴,和他的家世與個人經歷都有關係三雖然著姓在唐後期的仕進中扮演着日益微弱的角色,個别士大夫如韋温以及下文將要提到的崔慎由,由於其家族長期兼具門第二文學和顯貴等多重特點,屬於中唐以後比較特殊的例子三韋温父親是德宗時代的

翰林學士韋綬,祖父吏部尚書韋肇有 重名於時 ,弟韋貫之也是憲宗朝的名相,史傳説 貫之爲

相,嚴身律下,以清流品爲先,故門無雜賓 ,甚至 自布衣至貴位,居室無改易三歷重位二十年,

苞苴寶玉,不敢到門三性沉厚寡言,與人交,終歲無款曲,未曾僞詞以悦人

④三可以説和韋温如出一轍,均刻意保持着舊門第的矜持與清慎三韋温本人的履歷也包括被授予翰林學士,只因父

親遺訓而未接受三無論以家世背景還是個人生涯而言,楊嗣復都和韋温 閥閲相齊,詞學相均

,是當時公認的一位文臣領袖三但他所持的尺度就要比韋温靈活三我們再來看另一則記載三‘資治通鑑“卷二四九大中十二年:

初,户部侍郎二判度支劉瑑爲翰林學士,上器重之三時爲河東節度使三手詔徵入朝,瑑奏發河東,外人始知之三戊午,以瑑同平章事三瑑,仁軌之五世孫也三瑑與崔慎由議政於上

前,慎由曰: 惟當甄别品流,上酬萬一三 瑑曰: 昔王夷甫祖尚浮華,妄分流品,致中原丘虚三

今盛明之朝,當循名責實,使百官各稱其職;而遽以品流爲先,臣未知致理之日三 慎由無

以對三

⑤崔慎由不僅是晚唐清流的領袖,而且出自唐代歷史上延續最久的以文辭至顯的官僚家族,其直系從武后時代的大手筆崔融開始,經過兩度知貢舉的崔翹和中書舍人崔禹錫等,一直到崔慎由25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①②③‘舊唐書“卷一六八,第4379頁三崔珙 尤精吏術 的評價見‘舊唐書“卷一七七‘崔珙傳“三‘新唐書四姚崇傳“附有姚勗傳,但所叙任官經歷比較簡略三但近年出土的姚勖自撰墓誌提供了詳盡的任官經歷三關於

的父親崔從和弟弟崔安潛,都備瀝清顯①三而劉瑑雖是劉仁規之後,但和許多唐初勛貴的後代一樣,進入唐後期時家門早已寒微三因此他可以説是新進的清流成員三這裏記載了宣宗朝兩位

宰相之間就選任原則的争論三文中崔慎由的 甄别品流 就是上則事例中韋温的 銓擇清流 ,指

在選任上注重仕途出身三其具体内容为何,這裏没有提供更多的細節,但我們仍可以從一些史料中找到綫索三孫瑝出身於唐代顯赫的文臣家族,本人曾擔任知制誥與御史中丞,他的墓誌提到:

宣宗皇帝朝,崔丞相慎由由方樞造物權,望壓天下,凡所登用,擬第一流三因起公爲小

諫三俄而内署缺學士,蕭丞相鄴默上公名三

②‘孫瑝墓誌“生動叙述了孫瑝這樣一位名家子在晚唐政壇如何獲得清流領袖的提攜,包括説他自

冠歲,便已 聲批縉紳,鬱爲名人之所器 ,於是 一貢第進士于李公,褒義者不以爲速

三這裏提到的崔慎由 凡所登用,擬第一流 恰爲‘舊唐書四劉瑑傳“的記載提供一個可靠的注脚三而劉瑑反對的的 甄别品流 正是宣宗時代清流力量空前强大的的結果三關於畢諴的記載或許可以給

我們提供一些具體的證據三‘舊唐書四畢諴傳“

:宣宗即位,德裕得罪,凡被譴者皆徵還三諴入爲户部員外郎,分司東都,歷駕部員外郎二倉部郎中三故事,勢門子弟,鄙倉二駕二曹,居之者不悦三唯諴受命,恬然恭遜,口無異言,執

政多之三改職方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三其年三召爲翰林學士二中書舍人,遷刑部侍郎三

③畢諴出身於不折不扣的寒門家庭,能在科舉中成功並成爲翰林學士,是晚唐清流範圍擴大的例子之一三這一點上他的情况和劉瑑極爲相似三從他的經歷還是可以看出他的寒士出身背景對他早期仕途的影響三他願意擔任度支巡官這種繁劇的職位正説明這一點三駕部和倉部的郎官在一般人眼裏不可謂不清要,但當時的風氣已在漸漸的變化之中,連這些職官在 勢門子弟 的

眼中有了高下④三這裏所謂 勢門子弟 ,其實指的主要就是父祖皆任清顯的家族的子弟三這種

情况在數十年前劉禹錫擔任駕部員外郎的時代恐怕是不存在的三

除了郎官,京兆尹這一重要的清職也遭遇到類似的待遇三尉遲偓‘中朝故事“記載:

3

55唐代的清流文化①②‘舊唐書“卷一七七‘崔慎由傳“

三20011102

京兆尹有生殺之柄,然而清要之官多輕薄之,目爲所由之司三京國士子進士成名後,便列清塗,屈指以期大用三故事:若登廊廟,須曾揚歷於字人三遂假塗於長安二萬年之邑三或

駕在東洛,亦爲河南洛陽之宰三數月之後,必遷居閣下,京尹不可侔也三

①在重内輕外强調京官的唐代官僚系統中,京兆尹向來地位重要三‘夢遊録“中‘櫻桃青衣“所載的唐代文人最爲企羨的遷官途徑就包括了京兆尹,這大致反映是中唐前期的情况②三而‘中朝故事“的材料,反映的大都是晚唐的情况三上面這則材料提到的視京兆尹爲 所由之司 應該也是晚唐士大夫清流心目中的清選職位的標準日趨嚴格的寫照三

韋温和崔慎由的例子説明越到晚唐,清流的標準變得越加嚴格,對一般士人而言厠身其間的機會也越發難得三即便像畢諴這樣由科第而一路達致宰輔的,身爲同僚的崔慎由都要發出 可以歸矣,今日中書盡是蕃人 的嘲諷③三劉瑑和楊嗣復都不約而同的將這種甄别品流的觀念看作衰晉之風三其實這兩人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清流人士,然而他們站在執政者的角度,難以認同韋温和崔慎由這種浮華的風尚三他們都意識到隨着清選官職的條件變得越發狹隘,統治階層内部的分裂和人心的隔閡就會越發嚴重,最終導致朝廷治理天下能力的削弱三他們的這種預感不能説没有道理三前面‘中朝故事“引文提到的 清要之官皆輕薄之 中 輕薄 二字,即同於朱温

詬駡裴樞之 浮薄 的風尚三在反對者看來, 浮薄 即是一種重虚名而不重實在,憑藉某種素質

而對他人 分别輕重 並且打破官場規則的風尚三但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狹隘和排他性並不表示清流文化的霸權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動摇,正相反的是,這種清流内部强烈的自我認同感正説明由此而形成的政治文化已經難以抗拒這股力量,即便要産生與之抗衡的力量,也不得不在接受這一文化的前提下進行三

二、唐後期的清流文化

唐後期的清流文化有哪些特點呢?讓我們仍舊從唐人的文字入手三唐後期的诗人王建曾作‘宫詞“百首,大多是對唐代宫禁生活的描述和想象,其中一首寫道:

白玉窗前起草臣,櫻桃初赤賜嘗新,殿頭傳語金階遠,只進詞來謝聖人三

④在近期出版的一篇關於宫詞研究的文章裏,艾朗諾(R o n a l dE g

a n )特别對這首絶句做了如下的45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①20001782-1783

分析:皇帝也許惦記着那些如此勤懇地爲他服務的臣下,用頒賜正當令的櫻桃來表示他的賞識,但這種好意是從一個無法估量的遥遠處降臨到他們身上的三給與略表心意的禮物是皇帝的義務,但那些臣下却甚至没有資格去當面謝恩三這裏所强調的是存在於統治者和他勤

懇的官員之間的一道鴻溝,使得統治者的親切舉動看上去更是寬宏和了不起三

①艾朗諾的這段分析頗爲細緻,如果説强調宫禁内等級的森嚴和世態的無情確是宫詞裏面常見的主題的話,那麽上面這段分析應該可以成立三然而我認爲艾朗諾誤讀了王建在這首宫詞裏所要傳達的微妙意旨三我的看法是,王建所要表達的恰恰不是君主和臣下身份上的天地懸隔,而是對唐代皇帝和這些 起草臣 之間的親密關係的欽羨三艾氏的分析忽視了詩中一個關鍵詞 起草

臣 三在唐代後期的語境中, 起草臣 指的正是在内廷擔任草詔重任的翰林學士,也就是所謂的

詞臣

②三這是唐代文人官僚中最具清望的一個群體三在唐代的諸多文獻中都有記載草詔的詞臣是如何受到皇帝的禮遇,特别是翰林學士,不僅能時時在君主身邊備顧問,甚至還能得到皇帝的深夜召對等等三在當面向君主謝恩和用 進詞 的方式表達謝意兩種方式之間,艾朗諾認爲前者體現出爲臣的身份地位更高三其實這兩者的對比並不適用於這裏的語境三作爲 起草臣 的翰林學士之所以受到唐代皇帝的器重,正是因爲他們草擬的詔書在唐代中後期的政治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象徵意義,因此還能有什麽比用 進詞來謝聖人 更能體現出皇帝對他們的欣賞呢?這首小詩裏面豐富的意象恰恰就是要烘托出一種用文字建立起來的默契和用櫻桃建立起來的親密三詩中的 玉窗 不僅指向了翰林學士工作所在地學士院③,也是一種代表着翰林學士身份的 清 的象徵三而傳語所自的 金階遠 暗示的也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威嚴,而是重霄雲外般的仙界三櫻桃更是兼具唐代皇帝禮儀和科舉禮儀的象徵性水果④三

王建的‘宫詞“寫得含蓄,相比之下,五代著名的詞臣和凝表達類似意境的‘宫詞“,語言就直

白得多:

5

55唐代的清流文化

①②③見R o n a l dE g a n , H u i z o n g 's P a l a c e P o e m s , E m p e r o rH u i z o n g a n dL a t eN o r t h e r nS o n g C h i n a :T h eP o l i t i c s o f C u l t u r e a n d t h eC u l t u r e o f P

o l i t i c s ,e d i t e d b y P a t r i c i a B u c k l e y E b r e y a n dM a g g i e B i c k f o r d (H a r v a r dE a s tA s i a nM o n o g r a p hS e r i e s ),p .363.從較廣的意義來説,

唐代語境中的 詞臣 一詞包括了所有帶有知制誥職銜的文臣,但王建的這首詩關於内廷的生活,所以指涉的只是翰林學士三

在唐代的書寫中,大明宫内翰林學士工作的場所被稱爲 玉堂 三比如李肇‘翰林志“曰: 时以登翰苑,皆谓凌玉清,遡紫

霄,豈止於登瀛洲哉,亦曰登玉署二玉堂焉三 (洪遵‘翰苑群書“卷一,收入傅璇琮二施純德編‘翰學三書“一[瀋陽:遼寧教育

20037

視草詞臣直玉堂,對來新賜錦袍香三班資最在雲霄上,長是先迎日月光三

①所以在王建這短短二十八字的詩句中,他爲我們指出了三個攸關中晚唐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成分:以宫廷爲中心的文化想象,以代朝廷立言爲最高目標的文學實踐和以翰林學士等詞臣爲重要身份象徵的政治文化精英,即清流成員三這三者再加上進士詞科及其相關禮儀,就構成了中晚唐清流文化的四大要素三這四個要素對中晚唐新型的政治文化精英群體的産生,對確立衡量這個群體身份的標準,都産生了關鍵性的作用三從9世紀初到10世紀末,

這一文化及其所産生的政治群體從根本上支配了文化和政治的話語權三必須在這裏説明的是,這一文化潮流和同樣在這一時期内發生的文學思想意義上的古文寫作實踐或者儒學復興等等並非有直接的關連三它們之間有種種人事和意識上的複雜關涉,但終究屬於不同範圍内産生的現象,發生作用的層次也不相同②三

在當時的境况下,這一精英群體中最具有地位和影響力的人物通常不是今天思想史或文學史意義上最重要之人物,而是像權德輿二令狐楚二韋貫之二楊嗣復二楊收這類人物三做爲一個地位不斷鞏固的群體,他們在唐五代新的政治格局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是理解這一歷史過程不能忽視的現象三這個群體,即當時人眼中的所謂清流,有兩大特徵:一是這些集團以某些文學官僚家族爲中心,憑藉文學的能力或已經獲取的文學聲望,在以强調文學才能爲主的進士科和制舉等考試中,使其子弟不斷獲取成功三這類成功,越到9世紀後期越發明顯,在唐代科舉文化中造成了特殊的景觀;二是在此前提之下,這些家族的子弟得以長期壟斷某些被當時社會認爲是最與詞學有關的職位,諸如知制誥二中書舍人二翰林學士二禮部侍郎知貢舉等等,最終登廊廟而成爲宰相三筆者近期撰文討論了唐五代的詞臣家族及其意義,指出這一政治文化機制在晚唐五代不僅能使清流家族成員自我複製其前輩的成功,比如盧倫家族,又能不斷催生新的家族,比如楊收家族③三在中晚唐,清流成員的仕途在紛亂多變的情勢下却顯得井然有序,甚至缺乏懸念,幾乎具有貴族世襲的特點三可是這些成員的家世背景並不單一,當下史學界慣用的門閥和新興士人等概念均難以把握他們獨特而多樣的特質三這個群體通過科第二援引二仕宦以及婚姻等途徑建立起密切的網絡,進入這一圈子的成員相互之間産生極强的身份認同三無論是他們的網絡還是認同都不再是8世紀中期前的那種模式三目前數量巨大的唐代墓誌可以提供這些方面最有説服力的信息,這是陳寅恪時代所不具備的研究條件三

在對這一現象做出比較精確的描述的前提下,我們需要解釋這樣一個群體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價值何以在唐後期具有如此的霸權三本文無法對這一情况詳加討論,只能扼要加以説明三在中國中古社會,尤其是唐代社會,文辭被賦予一種近乎禮儀的作用,被視爲具有調燮陰陽的能

65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力三在這個意義上中晚唐政治文化精英對日常往來於他們之間的文字質量和作用的强調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對修辭學(R h e t o r i c )的强調非常相似三研究文藝復興文化的名家P a u lO s k a r

K r i s t e l l e r 提到修辞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廣泛意義時説:除去其自身的内在涵義,修辭學與其他科目和學科的關聯一直在變化,這顯著地影響到修辭的本身是如何被理解的,比如修辭學常與文法和邏輯,詩學,道德和政治相關聯,這

裏只提及一些比較重要的聯繫三

①文藝復興時期修辭學的這種無遠弗届的力量正與唐代觀念中的 文 相類三但我們必須注意唐五代政治文化語境下對 文 的性質和内涵的認知與之前和之後的 文 的概念都有差别三在這

裏若用南北朝以來寬泛意義上的 文化 ,比如包弼德(P e t e rB o l )在其專著‘斯文“(T h i sC u l t u r e o f O

u r s )中所采用的定義,或唐代韓愈等古文家所强調的 文以載道 的觀念,難以有效説明上述現象的形成過程三唐代清流文化語境中的 文 有其特殊的指涉,這種指涉一方面顯得頗爲狹隘,一方面却又被賦予宏大的角色三在當時的社會想象中,只有通過代朝廷立言的方式 文 的

功用才能充分體現,這種狹隘意義上的 文章 具有 體國經野 的化成力量(t r a n s f o r m a t i v e

p o w e r ),也就是‘文心雕龍四詔策第十九“説的 誥命動民,若天下之有風矣 ②三或者用唐代的形容來説就是所謂的 大手筆 三劉禹錫在‘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一文中贊揚老友令狐

楚的文辭曰:

嗚呼三咫尺之管,文敏者執而運之,所如皆合三在藩聳萬夫之觀望,立朝賁群寮之頰舌,居内成大政之風霆三導畎澮於章奏,鼓洪瀾於訓誥三筆端膚寸,膏潤天下三文章之用極

其至矣三

③他在給韋處厚文集寫的序言里特别區分了 文士之詞 和 潤色之詞

:謹按公未爲近臣已前所著辭賦贊論二記述銘誌,皆文士之詞也,以才麗爲主三自入爲學士至宰相以往所執筆,皆經綸制置二財成潤色之詞也,以識度爲宗三觀其發德音,褔生人,沛然如時雨;褒元老,諭功臣,穆然如景風三命相之册和而庄,命將之詔昭而毅三荐賢能,其氣

似孔文舉;論經學,其博似劉子俊;發十難以摧言利者,其辯似管夷吾三

④7

55唐代的清流文化①

P a u lO s k a rK r i s t e l l e r , R h e t o r i c i n M e d i e v a l a n dR e n a i s s a n c eC u l t u r e , 收入氏著R e n a i s s a n c eT h o u g h t a n dt h eA r t s

劉禹錫的論説中明確將韋處厚成爲翰林學士之前和之後的文章區分開來,雖然强調的是韋處厚個人的文章之才和隨身份不同的文風轉换之能力,實際也説明劉禹錫認爲兩種文學書寫的境界並不相同,而學士這重近臣身份與境界的文章提升有直接的關聯三

正是這類想象使能爲朝廷立言的 文章 逐漸成爲文的最高標準和價值核心,這和宋代以下許多士大夫意識中的文學觀念大不相同三文人的政治地位由此而急速得到提升,不過這種提升尚不足以解釋爲何以文詞立身的清流家族能在8世紀末到10世紀末這兩百年間的劇烈變化中,始終擁有最高政治文化精英的身份三這一成就固然有賴於這些家族通過政治手段或婚姻等各種方式來實現自我鞏固和延續,但僅從這一現實政治做出解釋並不充分,因爲難以解釋爲何控制實際政治運作的圑體也難以挑戰清流的地位三從這個意義上説白馬驛事件是個特定情勢下發生的較爲孤立的事件,而非晚唐五代的常態三所以我們還應從唐代社會的心態入手,找尋促成這種成功的種種無形的力量三就此本人有另文詳細討論,這裏只提供大致的看法三長期被中古社會用來形容門閥特徵的 清 的觀念,其内涵在唐代以後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三曾决定這種 清 的身份的門閥血緣等因素逐漸被文才所超越甚至取代三在唐代的社會想象中,文學才能甚至被視作一種與生俱來的素質三這種觀念是從南北朝以來慢慢形成的三正是因爲它被認爲是天生的素質,文才並非僅憑苦學即可獲取三這一觀念早在劉勰的‘文心雕龍“裏就已顯出端倪三‘文心雕龍四事類第三十八“説:

夫薑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學,能在天資三才自内發,學以外成,有學飽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三學貧者,迍邅於事義;才餒者,劬勞於辭情;此内外之殊分也三是以屬意立文,

心與筆謀,才爲盟主,學爲輔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學褊狹,雖美少功三

①劉勰此處討論的是才與學在文章寫作中的關係,雖然他還是强調兩者不可或缺,但 能在天資

二 才爲盟主 等句子已經點出了文才的特殊性三而他這裏所講的學其實專指 事類 ,也就是唐以

後文章中的 故實 ,和儒家强調的經史之學有明顯區别三陳弱水也指出過,通觀‘文心雕龍“全

書, 並没有嚴重的以經典約制文學的意圖

三②這種以才性爲文學之本的觀點到了唐代更被發揚光大,加上對政治書寫的力量的渲染,造成文學才能的神秘化三唐人書寫中,對文人的贊美,對科舉成功的神化和圍繞文人生平的種種傳奇中,將這種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三白居易在‘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裏宣稱:

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三蓋是氣凝爲性,85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發爲志,散爲文三粹勝靈者,其文沖以恬三靈勝粹者,其文宣以秀三粹靈均者,其文蔚温雅

淵,疏朗麗則三

①在此種渲染之下,進士科等詞科的成功與否也就常被視爲冥冥之中受到運命的支配三李逢吉知貢舉,及第者有 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濫銀文似錦,將相白日上青天 的贊

歎②,韓偓及第後的 鼇頭宫殿入青冥,暗驚凡骨升仙藉 (‘及第過堂日作“)等等③,都强調了這

種超凡入聖的心理三超自然的力量在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的這種關鍵角色正是把文學才能超自然化而凌駕於其他文化素質之上三這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文 和 學 固然在實際的文學實踐中密不可分,唐代的文化精英也强調學識的重要,但恰恰是比較狹隘的 文 才將這一群體和社會其他階層相隔離三這一點連提倡古文的文人都不例外三劉禹錫就宣稱文才是五行秀氣所至, 彼由學而至者,如工人染夏以視羽,有生死之殊矣 (‘唐故衡州刺史君集紀“

)三這種對特定意義下的文學才能的神秘化,使少數擁有這一能力的以清流自居,而代朝廷立言的草詔職責和進士科等文學考試在相當程度上只是對這種身份加以認定而已三

三、清流文化的擴散和唐五代政治文化新格局的形成

從8世紀中葉開始形成的清流文化,到了9世紀中葉以後,儼然已經成爲唐代政治文化中

的主流,特别是在宣宗和懿宗等朝達到巔峰三這一主流文化的影響無遠弗届,通過各種渠道影響了當時社會上層的心態和價值觀,也左右了朝廷政治集團的用人抉擇三這種發展最突出的結果,首先是上面提到的一種特殊意義上的政治文化精英(清流)的出現;其次是大大强化了以宫廷爲中心的文化想象三儘管9世紀唐廷對帝國的實際控制力在減弱,以大明宫爲中心的文化想象却反而呈現上升的趨勢三通過文辭來爲唐廷服務依然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三中唐以後的詩作裏,對進入禁中成爲翰林學士表示欽羡的文字很多,比如楊巨源‘張郎中段員外初直翰林報

寄長句“:秋空如練瑞雲明,天上人間莫問程三丹鳳詞頭供二妙,金鑾殿角直三清三方瞻北極臨

星月,猶向南班滯姓名三啓沃朝朝深禁裏,香爐煙外是公卿三

④又咸通四年李頻祝賀和他同年及第的翰林學士李瓚獲得知制誥銜:

9

55唐代的清流文化

仙禁何人躡近蹤,孔門先選得真龍三别居雲路拋三省,專掌天書在九重三五色毫揮成

涣汗,百寮班下獨從容三芳年貴盛誰爲比,鬱鬱青青岳頂松三

①在唐廷風雨飄摇的天復元年,擔任翰林學士的韓偓作了‘錫宴日作“

:是歲大稔,内出金幣賜百官,充觀稼宴三學士院别賜越綾百匹,委京局句當,後宰相一日宴於興化亭三玉銜花馬蹋香(一作天)街,詔遣追歡綺席開三中使押從天上去(是日,在外

四學士,排門齊入,同進狀辭赴宴所三奉宣差學士院使二人押去),外人知自日邊來三臣心

净比漪漣水,聖澤深於瀲灩杯三纔有異恩頒稷契,已將優禮及鄒枚三清商適(一作迥)向梨園降,妙妓新行峽雨迴三不敢通宵離禁直,晚乘殘醉入銀臺(當直學士二人三至晚,學士院使二人卻押入直三餘四人在外三可以卜夜三内臣去外,知熟間丞郎給舍多來突宴三余是日

當直,故有是句)

三②這首律詩中捕捉的種種宫禁意象表達的依然是一種身居人間天上的雍容和自在三

但這一文化對唐五代社會的最根本的作用在於,通過其影響力的逐漸擴散和滲透,清流的價值觀即便在唐代中央權威實際受到挑戰的情况下,仍舊顯示出强大的霸權,使得這一群體的人員在世變中能保持其特殊地位三9世紀期間,

經由從唐憲宗到宣宗等幾朝的努力,絶大多數唐代藩鎮的領導階層已逐漸爲朝廷直接委派的高級文官所支配三這種情况從大中初到咸通末尤爲明顯,雖然幾乎完全自主的河北藩鎮不在其例三這些高級文官很多屬於清流文化的代表三隨着這一結構性的變化,許多節鎮形成了以文官節度使爲核心的文官群體三這一群體中最受矚目的成員既是來自於科舉仕宦皆成功的文學宦族,也是日後進入中央擔任詞臣等清官要職的重要來源三‘新唐書四鄭餘慶傳附鄭從讜傳“提到僖宗朝時鄭從讜開幕府的盛况:

沙陀都督李國昌間邊多虞,入據振武二雲朔等州,南略太谷三河東節度使康傳圭遣大將伊釗二張彦球二蘇弘軫引兵拒之,戰數負,傳圭斬軫以徇三彦球所部反,攻傳圭,殺之,劫府庫爲亂三朝廷以爲憂,帝欲大臣臨制,乃拜從讜檢校司徒,以宰相秩復爲河東節度兼行營招討使,詔自擇參佐三從讜即表長安令王調自副,兵部員外郎劉崇龜二司勛員外郎趙崇爲節度觀察府判官,前進士劉崇魯推官,左拾遺李渥掌書記,長安尉崔澤支使,皆一時選三京師士人

比太原爲小朝廷,言得才多也三

③06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面對重鎮河東的兵變,僖宗的朝廷采取的對應措施不光是委任當時宰相鄭從讜爲節度使,還特許他開府自擇僚佐三而鄭從讜選擇的都是被認爲最有前途的清流士人,獲得士大夫的認可三可見在 京師士人 眼中,這種 一時選 是利用一流人才來化解危機的有效手段三

清流文化和唐代後期的藩鎮體制的結合是這一文化擴散的一個重要步驟三因此除了代朝廷立言的草詔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實踐就是霸府掌書記的工作三吴麗娱的研究表明,以表狀箋啓爲主要内容的文集大量出現,就是中晚唐特有的現象三比如現存的李商隱的‘樊南甲乙

集“,劉鄴的‘甘棠集“和崔致遠的‘桂苑筆耕集“等等都是有名的例子①三這種書寫的功能,並非只是應付行政的需要,更是一種通過文字來與朝廷溝通或維繫情感的重要禮儀,有不可忽略的象徵意義,因此文詞的斟酌不能只是達意而已三早在8世紀晚期,韓愈就在‘徐泗濠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宣稱:

書記之任亦難矣三元戎整齊三軍之士,統理所部之甿,以鎮守邦國,贊天子施教化,而又外與賓客四鄰交;其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所部之政,三軍之號令升黜,凡文辭

之事,皆出書記;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易居之三然皆元戎自辟,然後命於天子三

②詔書和表狀箋啓的互爲表裏的關係到了唐末更是明顯,體現出這種文詞溝通能力的價值三‘北夢瑣言“卷五:

唐僖宗皇帝,蒙塵於蜀,朝士未集,闕人掌誥三樂朋龜二侯翮輩雖居翰林,而排難解紛之才非所長也三高太尉鎮淮海,擁兵不進,與浙西周寶不睦,表章遞奏,各述短長三朝廷欲降詔和之,學士草詞,殊不愜旨三前進士李端有壯筆,軍容田令孜知之,召而與語,授以毫翰三李仍請酒,飲數杯,詔書一筆而成,文藻之外,乃奇辯也,深稱上旨,除行在知制誥,官至

省郎三

③劉勰在‘文心雕龍四章表第二十二“中説: 原夫章表之爲用也,所以對揚王庭,昭明心曲三

④這正是唐末五代普遍的看法三當李克用不獲昭宗允許入覲時,章表聖手李襲吉爲他作‘違離表“

,其中有警句 穴禽有翼,聽舜樂以猶來;天路無梯,望堯雲而不到

⑤三委婉而典雅地表達了李克用的委屈和對唐昭宗的仰望,得到昭宗激賞三‘南部新書“丙卷的記載則是從一個反例强調靠措辭合度的章表來維繫政治關係的重要:

1

65唐代的清流文化①200287-130

高駢章疏不恭,皆顧雲之辭也三駢後謂左右曰: 異日朝廷以不臣見罪,此輩寧無赤族

之患耶?

①這裏的章疏正指顧雲‘代高駢上僖宗奏“之類文字三黄巢亂中,高駢在江淮逗留不進,顧雲撰寫的奏章中逐條反駁僖宗的責難,且有指斥皇帝昏聵之詞,即便在朝廷危殆時,這也被視爲驚世駭俗的舉動,而且文字未給高駢日後與朝廷修補關係留下空間三至少在當時,李襲吉和顧雲的文字都被認爲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代言者的實際政治利益三

除了撰寫章表這類活動使得藩鎮需要清流人士之外,節度使府的舉薦二公宴和酬唱等形式也使這一群體成員間的個人關係更趨緊密,傳達出來的趣味和長安的主流文化没有差别,可説是清流文化在地方上的再現三上面提到的鄭從讜幕府就是顯例三清流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在爲文官所主導的藩鎮内産生效應,也在唐末滲透到了長期爲武人所掌控的河北藩鎮之中三幾乎同一時間内,從易定的王處直和王都,到成德的王鎔和魏博的羅紹威,都以重視文士和喜愛圖書文

學爲尚三‘舊五代史四羅紹威傳“

:紹威形貌魁偉,有英傑氣,攻筆劄,曉音律三性復精悍明敏,服膺儒術,明達吏理三好招

延文士,聚書萬卷,開學館,置書樓,每歌酒宴會,與賓佐賦詩,頗有情致三(‘太平廣記“引

‘羅紹威傳“云:當時藩牧之中,最獲文章之譽三每命幕客作四方書檄,小不稱意,壞裂抵棄,

自擘箋起草,下筆成文,雖無藻麗之風,幕客多所不及三)江東人羅隱者,佐錢鏐軍幕,有詩名

於天下三紹威遣使賂遺,叙南巷之敬,隱乃聚其所爲詩投寄之三紹威酷嗜其作,因目己之所

爲曰‘偷江東集“,至今鄴中人士諷詠之三紹威嘗有公宴詩云: 簾前淡泊雲頭日,座上蕭騷

雨脚風三 雖深於詩者,亦所歎伏三

②筆者認爲,晚近出土的唐末五代交替時期的易定節度使王處直墓的圖像系統,也是體現這類清流文化價值觀滲透到河北職業武人群體中的一個顯例三

以往研究者往往依據宋代的儒家輿論,强調晚唐五代是個以武力爲霸權的時代,而北宋的統治精英有意識地在價值觀上遠離五代的政權意識三這種强調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即唐末五代固然是個紛亂的時代,普通士人受到的待遇的确不如晚唐承平時代,然而在這一表象之下,晚唐清流文化的力量並未有實質性的減弱,相反,這一價值系統及其所依託的制度二人員以及社會想象都顯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沉着而有序地在五代十國的政權中成長,至少確保了在社會的最上層文武兩種力量的某種均衡,爲奠定北宋初年的政治文化格局起了關鍵作用三陶岳‘五代26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王建之僭號也,惟翰林學士最承恩顧三侍臣或諫其禮過,建曰: 蓋汝輩未之見也三且

吾在神策軍時,主内門魚鑰,見唐朝諸帝待翰林學士,雖交友不若也三今我恩顧,比當時才

有百分之一爾,何謂之過當耶! 論者多之三

①這是耳濡目染下的潜移默化三唐末清流文化的代表人物,這些人物的子弟,以及唐末從這個文化系統裏産生出來的新成員,在五代十國的許多政權裏都紛紛占據了顯要的位置三關於唐末翰

林學士群體在唐亡之際的際遇,傅璇琮在其近期出版的‘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中有精細的

考釋②三這些政權,無論南北,通過吸納這些成員而獲取政治文化的資本三即便像朱温那樣表示痛恨清流者,實際上也不得不对唐廷的清流文化及其成員有所依賴三唐末的重要詞臣張文蔚二趙光逢二薛貽矩等人都繼續得到朱温的重用三‘新五代史四唐六臣傳張文蔚傳“便明確説 梁

初制度皆文蔚所裁定 三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

梁李相國琪,唐末以文學策名,仕至御史三昭宗播遷,衣冠蕩析,因與弘農楊玢藏迹於

荆楚間三楊即泝蜀,琪相盤桓於夷道之清江,自晦其迹,號 華原李長官

三其堂兄光符宰宜都,嘗厭薄之三琪相寂寞,每臨流跂石,摘樹葉而試草制詞,吁嗟怏悵,而投於水中三梁祖受

禪,徵入,拜翰林學士,尋登廊廟三

③這則例子形象無比地説明李琪這樣的中朝子弟在落難之際,感嘆的竟然是自己草制之才的無處發揮,以至於不得不通過在樹葉上擬詔來過乾癮三直到朱温的賞識,才終於一償夙願三孫國棟

認爲,五代十國政權對文士的優禮, 僅限於文辭秀句,以掌書檄而已,於儒行無與焉

三④可見他注意到了這個特出的現象,只是他的理解並不準確三爲何在一個武人力量空前强大的時代,却如此急迫地需求能書寫精妙的以駢儷文體爲主的文字的人材,而且給予如此禮遇呢?這絶不是出於一般意義上的溝通的需要,而是强調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必須是以整個溝通的網絡都接受了某一種政治文化價值系統爲前提三也就是説,從正在衰滅中的唐代政權,到各種争奪政治權威的力量,都認爲擁有能書寫這種文字的人士對於政權合法性和政治形象的建立都有關鍵的意義,而且也相信只有通過這種手段,才能與對手或政治聯盟進行深入溝通三没有那樣一種政治和文化的想象,這種追求文辭秀句的書檄的現象是無法解釋清楚的三

3

65唐代的清流文化①②③陶岳‘五代史補“卷一,‘五代史書彙編“伍,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第2480頁三傅璇琮‘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瀋陽:遼海出版社,2007年三84

唐末涌現出來的有刀尺之才的文士被地方政權重用,成爲代言人,這類人材反過來成爲清流代表的庇護人三黄滔在困頓舉場二十年之後,終於在乾寧二年(895年)

進士及第,隨後憑文筆爲王審知重用三在他撰寫的‘丈六金身碑“裏,他告訴讀者:

夫通神爲佛,魂交曰夢三神非夢而罕通,夢非神而不感三我公之慶鍾也,其如是矣三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設二十萬人齋,號無遮以落之三是日也,彩雲纈天,甘露粒松三香花之氣撲地,經梵之聲入空三座客有右省常侍隴西李公洵二翰林承旨制誥兵部侍郎昌黎韓公偓二中書舍人琅琊王公滌二右補闕博陵崔徵君道融二大司農琅琊王公標二吏部郎中譙國夏侯公淑二司勛員外郎王公拯二刑部員外郎宏農楊公承休二宏文館直學士宏農楊公讚圖二宏文館直學士琅琊王公倜二集賢殿校理吴郡歸公傳懿,皆以文學之奥比偃商,侍從之聲齊褒嚮,甲乙升第,巖廊韞望三東浮荆襄,南遊吴楚,謂安莫安於閩越,誠莫誠於我公三依劉表,起襄漢,其地也,交轍及館三值斯佛之成,斯會之設,俱得放心猿於菩提樹上,歇意馬於清凉山中三我公乃顧幕下者滔,俾刻貞石以碑之三滔以甲科忝第,盛府蒙招三刊勒之職,不敢牢

讓,謹推於厥旨三

①閩中王審知贊助的佛像落成二舉行無遮會,此刻參加盛會的李洵二韓偓二王滌二崔道融二夏侯淑二王拯二楊承休二楊讚圖二王倜二歸傳懿幾乎都是唐末文學官僚的代表人物,他們此刻只是投靠王審知的客卿,黄滔這位後起之秀反倒成了招徠他們的盟主三後唐的情况更爲特出,一面禮遇中朝名家子弟,一面吸納新的文學人材,特别是來自以往相對封閉的河北涌現出來的人材三楊凝式和馮道可以説是這兩種策略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三‘宣和書譜“卷一九:

楊凝式,華陰人也,形貌寢侵,然精神矍然,要大於身三善文詞,出於輩右三唐昭宗時初登進士第,終唐之世爲秘書郎,直史館三仕梁至考功員外郎,歷後唐至兵部侍郎,於晉以太子少保分司西洛,至漢遷太子少師,至周遷太子太保三自晉迄周,朝廷皆以元老大臣優禮之三唐至兵部侍郎,於晉以太子少保分司西洛,至漢遷太子少師,至周遷太子太保三自晉迄周,朝廷皆以元老大臣優禮之三

進入五代的楊凝式已經是典型的中朝右族名流,但他的祖父輩的楊發二楊授一輩却是從孤寒步入清流②三馮道的例子筆者已另有專文分析③三略晚於韋庄的王仁裕則從前蜀的翰林學士,到465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 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 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 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 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 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 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 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 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 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 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 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2. 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等交融的局面; 3. 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1. 魏晋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分裂到逐步统一的产物,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色彩的文学特征。 (2)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因社会环境危机四伏和哲学思考的探索,形成了避开现实,以哲学眼光,从广袤时空中理性思考现实的风格。 2.南北朝时期: (1)南朝文学。以鲍照、谢灵运等为代表。民歌偏多,多描绘男女爱情,兼论自然风景和朋友之谊。(2)北朝文学。以温子升、邢劭等为代表。现留存作品较少,以《敕勒歌》为代表。 3.隋唐时期: (1)隋朝文学。以虞世基和隋炀帝等为代表,重视边塞诗歌。 (2)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为代表,诗歌内容从宫廷生活到江河山川,处于文学新旧过渡阶段。 (3)盛唐文学。形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照明景观的大致分析

城市景观照明发展至今,各地照明设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评价的各个环节似乎都有一定的模式和遵循的规范,很多优秀的典型案例也孕育而生。然而,我们回过头来,还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认真的总结,审视所做的规划是否如是执行,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工程的安全可靠性是否完全达标,节能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等等。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的理念是否创新,方案是否优化,特别是方案的文字表述是否符合要求,方案设计文本是否规范化,标准化等等。 本文就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在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景观照明设计应思考的问题 考虑功能作用 建筑物的形象应能反映其功能性,如政府机关应比较庄重,不应像商场一样带有商业气息;居民点应创造出幽静的气氛;舞厅等娱乐场所应有欢快活泼的感觉,因此夜间用照明来表现建筑物的形象时应创造出相应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灯具的样式也应考虑被照对象的风格、社会历史背景。 考虑饰面材料 人对物体亮暗的感觉,主要取决于物体反射到人眼的光强,当材料表面反射系数很低时,或者材料表面所能反射的光谱与投射光色不符(如将绿光打在红墙上),加大光通量以提高亮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浪费能源。因此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饰面材料的性质也不能忽视。 考虑重点部位

重点部位的灯光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不但能使重点部位突出而且更具有个性。 考虑单体与整体的关系 景观照明设计必需有总体规划才能使整段群体有重点、有衬托、有韵律感,整个城市有风格、有品味。为达到此目的,单体设计应有整体观念,光的强弱和光色应和周围环境及被照射物在环境中的地位相协调,符合规划的要求,目前有些单位为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周围环境,任意提高照度,滥用彩色光,容易造成浪费并破坏整体效果,是不允许的。主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划对各单位提出要求及限制。 城市夜晚景观由各类景观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形成相互关联关系,如元素与元素的逻辑关系、拓扑关系,元素与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能用一种模式、一个类型来认识衡量。城市夜景灯光环境的特点是范围大,公众观察者的视觉范围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全面覆盖整个城市灯光景观,在形成印象方面,其顺序是局部先于整体,在形成局部印象与总体感觉方面存在着时间差。 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城市景观元素的关联性与转承关系,巧妙用光和色调与强弱的协调变化。灯光布局要合理,总体协调,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考虑光的色彩 同样光色的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对象上,所呈现的色彩不同,特别是有些环境白天观看时色彩丰富美观,用色光投射应特别加小心。另外由于夜间的光比白天的光暗很多,人们对光色的舒适感反应随着环境基本照度的高低而有差别。例如在白天,一大片绿地,给人的是青春、活力、具有生气的感觉,然而到夜晚一片绿光往往会造成阴森寒冷的感觉。同时色光投射在建筑上常常是大面积的,而色块面积的大小对人的心理反应是有一定影响的,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

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解决。当代景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依据对景观进行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希望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住宅小区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住宅小区中,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的设计。在过去的设计中,大多数是以空间的形态为出发点,依据相关的美学原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解决。 一、对景观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方面 因为住宅小区中的土地范围是有限的,住宅小区的开发商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在有限的土地中大量的进行住宅建设,使有限的土地逐渐减少。在住宅之外的土地上进行景观的设计,也就导致景观的占地面积非常小,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在进行设计时景观要求以及要素就没有办法体现。 (二)主观方面 1、没有重视环境价值。在住宅小区中,景观的作用是补充城市

的环境以及恢复自然的环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面,没有重视环境价值,例如景观、地貌以及生物的种类等等。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不管自然的条件怎样,都将其弃之不用,进行全新布局,破坏了住宅小区的原有生态。 2、与地形、生活的习惯以及气候等不相符。气候以及地形的不同,生态的系统必然会不同。在不同地域中,景观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可以说每一个住宅小区都具备独有的特点。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往往忽略了住宅小区具备的特点,为了追求不符合当地实际的景观而进行景观的设计,使地域的文化遭到破坏。 3、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较多,对住宅小区中的植被造成了破坏。在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我们往往可以见到许多硬质的材料,如人造的地砖以及大理石等等,这些材料会使住宅小区出现温室效应,对住宅小区是非常不利的。 4.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在住宅小区中,我们可以见到成片的绿地,这些绿地虽然具备绿化的作用,但是使居民休息的空间明显减少,同时没有重视树木的作用。 二、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在对住宅小区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原则进行景观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能够使住宅小区中的景观改变原有的模式,不再是单纯追求绿化以及设施的模式,而是能够满足居民不同的需要。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要对居民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查,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隋唐五代发展到了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战国以来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其中,诗歌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不到300年的时间里,遗诗近5万首,是西周至南北朝1600-700年间遗诗数量的两三倍。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位,远远超过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时间背景。 唐代建国后,唐太宗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了土地均等化、租平化、官兵化、科学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减轻了人民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经济生产,增强了国力。与此同时,他整顿了官僚行政,改革了政府机构,使社会迅速走向稳定繁荣。从贞观到开元的一百多年间,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如上所述的繁荣顶峰。随着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从太宗、高宗到玄宗,他们打赢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缓解了东、北边界的威胁,使西部国家纷纷依附。在帝国周围设立了六个杜胡府政府,长期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和稳定。以积极友好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但是,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继续存在和发展。

首先,这一点在土地兼并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唐代有均分土地的措施,占据了土地的界限,但到了高宗时代,洛阳却有很多人超限占有土地。到玄宗天宝年间,更是“违法乱纪,吞并之弊超过汉代之丧”。在经济繁荣的外衣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玄宗早年虽能“大干一场”,但晚年却放纵放荡,信赖李林甫、杨国中。他的内部事务日益腐败,对外傲慢。 天宝在十年和十三年两次征征南召,彻底歼灭了全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玄宗为了加强边防,创办了我们的时代,埋下了边城救兵、救兵、起义的祸根。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这场叛乱持续了8年,唐朝的统治权受到重创,开始由盛转衰。

小区设计理念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 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小区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 2、主体 2.1小区绿化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2.2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发展 2.2.1国外小区绿化的发展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2.2国内小区绿化的发展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年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购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人们生态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居住区绿化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2.3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实施现状 纵观世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 2.2.1点缀型园林景观: 小区中的一抹绿意 这种园林——如果可以称之为园林的话,一般出现在早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里。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多有一排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有几颗大树。 2.2.2绿化型园林景观: 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 最初的园林形式多以大面积绿地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回廊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现在看来,这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平淡、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而已。这种作品在1999年和2000年建成的小区中极为普遍。这些绿地为小区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2.3观赏型园林景观: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这类园林有一种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圈起来美则美矣,却无法亲近。一旦儿童“闯入”,轻则被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隋唐五代文学到宋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 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__________ 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____________ 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__________ 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_______________ 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_____________ 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 填词,都为了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

《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 5、沈宋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_________ 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 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 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_________ 的写诗倾向,转向了______________ 。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定型作出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 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______________ 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______________ 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 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 五、论述 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背诵篇目:《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钓鱼湾》、《题破山寺后禅院》、《江上琴兴》、《鹿柴》、《竹里馆》、《辛夷坞》、《凉州词二首》其一、《出塞二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一、其 二、其四、其五、《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采莲曲二首》其二、《黄鹤楼》、

灯光照明设计说明

灯光照明设计说明 灯光设计说明 一、概述: 我公司以科学的态度对灯影院灯光进行设计。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考虑了系统和设备配 置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以及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 在设备选用上我们考虑 了几点: (1)配置高性能指标的全彩led渲染灯、电脑灯光、led点光源等设备,可以降低灯光能耗, 减少灯具的散热量,避免资金和空间的浪费。 (2)针对游乐园的特点,突出环境的艺术性,用先进的全彩led渲染灯、电脑灯、射灯来渲 染气氛、增强效果、营造场景意境。利用灯光效果气氛,烘托景观、绘画、音乐表达的理念, 制造出美仑美焕的现场效果。 (3)灯光的渲染和音乐交织以满足乐园的风格和艺术效果整体服务。因此,灯具的选用以营 造景观和壁画的意境,色泽变化自然,动人等为主要特点;花样变化会加强美感,色泽变化 使人引起激情,动人会扣动人们心弦,达到欲罢不能的意境。给光顾的客人留下难忘记忆。

(4)选用灯具重量轻、体积小、电机噪音小、散热好、发光效率高、性能可靠。 (5)选用灯具接受国际标准DMX512信号控制,适合任何DMX通讯协议的控制台。 注重工艺设计、前瞻性规划与该游乐园的投资重点,实现灯光智能化,设备选型数字化, 灯光编程专业化、多样化,施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 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使该多功能会堂灯光工程项目质量达到理想效果。本次设计方案的设计 思想,主要考虑系统配置的可靠性、先进性、合理性三方面。 1、系统配置的可靠性:为了确保灯光系统的可靠性,选择质量可靠的灯光设备。本次方案中选用具有卓越的品质及超强的可靠性。 2、系统配置的先进性:在灯光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灯光技术未来不断发展升级的需求和系统的可扩展能力与兼容性,满足用户将来因规模增大等原因带来的灯光扩容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3、系统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灯光系统设计除了考虑其可靠性和先进性,还必须考虑系统是否科学、合理与实用,本设计方案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1、设计场地电影游乐园 2、设计功能 本系统满足影院演出、文娱活动等使用功能。 3、设计要求 to and the treatment; Bone marrow aspiration ... Master: kidney units and kidne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kidney ball disease of causes,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 教案 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1、初唐:准备期; 2、盛唐:繁荣期; 3、中唐:巨变期; 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 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第四节、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理念分析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理念分析 苏州颐达景观照明设计有限公司主案设计师胡洪浪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囊括了:道路桥梁、景观绿化、建筑楼宇的亮化照明设计。根据地域的不同、载体的不同以及其原本的文化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采取相对的亮化照明设计,依据一定的相关标准,加以智能、节能、防污染控制,从而使其达到夜色下的二次塑造烘托,创造建筑的照明艺术个性,与整体环境形成照明和谐,人性化的达到绚丽、亮化、艺术的绿色照明享受。 一、如何确定照明方式 照明方式指照明设备按照安装部位或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而构成的一个基本制式,就安装部位而言,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以及混合照明等等,就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而言,则可分成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在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改善照明质量上,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就凸显重要了,而且还关系到整体的一种艺术效果。 安装部位中细分出来的: 一般照明:不考虑局部的特殊需要、特殊效果,而只为照亮、亮化而采用的基础照明方式。 局部照明:根据建筑某些部位的特殊需求,经过照明布光和灯光造型的处理,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合里的照明灯具的照明方式。 混合照明:则是前面两者组成的一种新型照明方式。点、线、面布光结合,强调照明灯光艺术处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照明方式。 通过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中我们可以细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 直接照明:通过对被照物体、面的直接灯具投光、照亮等方式进行照明,此种照明方式优点为,亮度更为集中,效果更为明显,但布灯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负面效果,如:由于被照物体的强烈反射、没有处理好眩光控制等等造成的光污染。 间接照明:通过某些载体、造型的与灯具的二次组合,使其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直接照明中所产生的不良问题,而且还能够在视觉感官等程度上给人更好的夜景亮化照明享受。但在布线、安全等细节问题上也需要根据不同建筑进行控制和深化设计。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2.(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 3.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 4.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 ) 5.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晋宋之际 ) 6.下列南朝作家中,属于最优秀骈赋家的是( 江淹 ) 7.《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8.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9.《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 念)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11.具有清丽流转风格的民歌是(南朝乐府民歌) 12.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陶渊明) 13.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14.“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15.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曹操) 16.《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 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曹植) 19.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20.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 21.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燕歌行》) 22.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白马篇》) 23.《登楼赋》的作者是(王粲) 24.《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25.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赠白马王彪》) 26.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正始诗风)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含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 61. “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 A. 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 汉代末年的文学 C. 汉末到魏初的文学D . 魏晋时期的文学 62. 《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植 C. 鲍照 D. 李白 63.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曹植 B. 王粲 C. 孔融 D. 徐干 64. 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王粲 65. 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 A. 曹操的《观沧海》 B. 王粲的《七哀诗》 C. 张衡的《四愁诗》 D. 曹丕的《燕歌行》 66. 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A. 曹植 B. 曹操 C. 曹丕 D. 蔡琰 67. 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 A. 《短歌行》 B. 《燕歌行》 C. 《白马篇》 D. 《将进酒》 68. 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 A. 《短歌行》 B. 《燕歌行》 C. 《白马篇》 D. 《将进酒》 69. 《登楼赋》的作者是()。 A王粲 B. 曹植 C. 鲍照 D. 左思 70. 《洛神赋》的作者是()。 A. 王粲 B. 曹丕 C. 曹植 D. 曹操 71. 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A.《赠白马王彪》 B.《赠丁仪王粲》 C.《白马篇》 D.《美女篇》 72. 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 A. 建安诗风 B. 正始诗风 C. 西晋诗风 D. 东晋诗风 73. 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 A.《咏史》 B.《拟咏怀》 C.《咏怀》82首 D.《咏怀》8首 74. 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A. 小说 B. 赋 C. 散文 D. 诗歌 75. 西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潘岳 B. 陆机 C. 左思 D. 刘琨 76. 《三都赋》的作者是()。 A. 左思 B. 陆机 C. 张衡 D. 潘岳 77. 《咏史》八首的作者是()。 A. 阮籍 B. 嵇康 C. 左思 D. 鲍照 78. 左思《咏史》中的名句是()。 A.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B.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C.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D. 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 79. 《悼亡诗》的作者是()。 A 左思 B. 刘琨 C. 陆机 D. 潘岳 80.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A. 左思 B. 刘琨 C. 郭璞 D. 孙绰 81.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 A. 左思 B. 刘琨 C. 郭璞 D. 孙绰 82. 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 A. 陶渊明 B. 谢灵运 C. 王维 D. 孟浩然 83. 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理念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囊括了:道路桥梁、景观绿化、建筑楼宇的亮化照明设计。根据地域的不同、载体的不同以及其原本的文化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采取相对的亮化照明设计,依据一定的相关标准,加以智能、节能、防污染控制,从而使其达到夜色下的二次塑造烘托,创造建筑的照明艺术个性,与整体环境形成照明和谐,人性化地达到绚丽、亮化、艺术的绿色照明享受。 从安装部位细分照明方式 照明方式指照明设备按照安装部位或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而构成的一个基本制式,就安装部位而言,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以及混合照明等等,就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而言,则可分成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在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改善照明质量上,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就凸显重要了,而且还关系到整体的一种艺术效果。 一般照明:不考虑局部的特殊需要、特殊效果,只为照亮、亮化而采用的基础照明方式。 局部照明:根据建筑某些部位的特殊需求,经过照明布光和灯光造型的处理,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合里的照明灯具的照明方式。 混合照明:则是前面两者组成的一种新型照明方式。点、线、面布光结合,强调照明灯光艺术处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照明方式。 通过光的分布和照明效果中我们可以细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直接照明:通过对被照物体、面的直接灯具投光、照亮等方式进行照明,此种照明方式优点为,亮度更为集中,效果更为明显,但布灯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负面效果,如:由于被照物体的强烈反射、没有处理好眩光控制等等造成的光污染。 间接照明:通过某些载体、造型的与灯具的二次组合,使其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直接照明中所产生的不良问题,而且还能够在视觉感官等程度上给人更好的夜景亮化照明享受。但在布线、安全等细节问题上也需要根据不同建筑进行控制和深化设计。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最全面的景观照明的术语与定义

最全面的景观照明的术语与定义 基本概念 景观landscape 1.一般概念:泛指地域或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的区域景观。 3.类型概念:指相互隔离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的景观,如建筑景44观、园林景观、草原景观、江河景观和森林景观等。 自然景观naturallandscape 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高山、极地、热带雨林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culrurelandscape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主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人文现象的复合体。 夜间景观(简称夜景)landscapeinnight(nightscape) 在夜晚,通过黄道光、月光、星光和灯光重现白天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夜间照明nightscapelighting 泛指除体育场、工地和室外安全照明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或景观的夜间景观照明。照明的对象有建筑或构筑物,广场、道路和桥梁,机场、车站和码头,名胜古迹,园林绿地,江河水面,商业街和广告标志以及城市市政设施等的景观照明,其目的就是利用灯光将上述照明对象的景观加以重塑,并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协调,优美壮观和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来表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形象。 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称夜景照明的“夜间室外城市景观装饰照明”(ExteriorLingtingforthedecorationofthenighttimeurbanlandscape)。 观景点Viewingpositing,viewingpoint 具有最佳位置和视角的观景地点。 观景距离Viewingdistance 人们凭视力观景的距离。也称观赏景物所需一定的空间距离,据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双目及视野在60度角的圆锥体范围内,视距为景物高度一至三倍观赏时,效果较佳,小于它时有迫促感,大于它时有远离感。 近景closeview,humanscale 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 中景middleview,streelscale 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或按“街道”的尺度,在较大视野内观赏的景物,如建筑或构筑物的全景。 远景farview,cityscale 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城市的尺度,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 静态观景staricviewing 在某一特定观赏点静观各种景物的夜景效果。 动态景观dynamicviewing,mobileview 观赏者在运动中近赏、远眺、仰慕、俯瞰,从而获得步移景异地观赏景物的夜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