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史精编

广播电视史精编
广播电视史精编

二、名词解释

1、视觉暂留现象:指当物体在人们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的图像做快速运动之后,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2、光电效应:指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其电力强弱取决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3、荧光效应:当电流冲击荧光物质时,会导致其发光,而发光的强弱也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4、NTSC制式:1953年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即NTSC建议采用“点描制”系统作为美国彩色电视的技术标准。这个可以兼容原有黑白电视标准的彩色全电子电视制式的全名是“正交平衡调幅制”,也成为“NTSC制”。

5、肥皂剧:一种日间连续剧,因洗涤剂赞助商赞助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早期在美国广播中出现,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肥皂剧的特点是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从早到晚不停播出。由于角色长期持续的作用,吸引力大批痴迷的观众。

6、四级办电视:1983年广电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订了四级办电视的政策。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电视台。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合办电视。

三、主观性试题

1、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哪些?

一)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

①国家对广电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电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②广电传媒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还有其他一些自然和社会的先决条件,比如

人口,语言,地理,地缘,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

2、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一)从本质上看,广电体制主要分为公法制,商营制,国营制。

二)商营制即私营商业制,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有:

①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

②把广电的经营看做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经营方法是市场取向,利润驱动

③频道资源虽然属于公共所有,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却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来换取使用频率的特权。

④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三)公法制即公共服务制,以英德为代表,特点有:

①思想基础是社会责任理论

②传统基础来源是公用事业起源及其政策和印刷传媒的自由主义政策

③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国民征收的视听费

④有一个主导性的公共广播体系,由2-3个频道组成,播出全国性的节目

⑤体系一般不由政府控制,而由政府任命的传媒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

四)国营制即公有国营制,以苏联为代表,特点有:

①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

②广电事业为国家所有

③传媒追随它所从属的政治体制,传媒活动服从于政府控制社会的目标

④传媒财政来自国家拨款

⑤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和推行政府政令,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3、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

①戏剧节目,包括广播剧和电视剧

②综艺节目,包括滑稽戏和歌舞表演

③体育节目

④竞赛节目

⑤音乐节目

⑥漫谈节目也称脱口秀

⑦新闻节目和信息节目

⑧公共事务节目

⑨公共服务类节目

4、英国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的特点

①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是按公商两大系统分别组织建立的,以公共机构为主导

②这种体制由于政府的政策维持着平衡,因而得以协调发展,稳定而有效

③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线缆和卫星的加入在逐渐改变着这种格局

5、简述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

一)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经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和商营的广播电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二)、福特基金会的开创之成功

①1951年,当福特基金会介入公共广播电视领域时,空中还没有非商营电视台播出,福特基金会不希望非商业广播失去AM频段的历史重演。首先,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系列的电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研究。

②其次,在FCC解除对电视的“冻结”政策时,福特基金会游说FCC通过了预留教育电视频道的政策。

③此外,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一些教育电视台成立,促成了全国教育电视台的诞生。

④福特基金会发起的和资助的非商营电视运动得到了回报,1952年FCC发布《第六号命令和报告》,结束了长达4年之久的电视执照冻结政策。这一举措预示着非商营电视在美国电视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和发展机会。

三)、卡内基基金会的突破之劳

①私人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在1965年建立了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

②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

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这个报告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构建体系绘出了蓝图。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的活动最终催生了《1967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四)、建立公共体系

①借助电视成功当选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十分了解电视的重要性,担当起推广教育电视的传媒改革任务。

②1967年11月,约翰逊总体签署了公共广播法案,在法案的基础上,诞生了公共广播电视公司(CPB)。法律禁止CPB制作和发行节目,而建立了分离的节目机构——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和公共电视广播公司(PBS)作为整个体系的分中心。

6、简述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与对策

一)、自80年代美国对有线电视取消规则之后,各国竞相开放私营电视,公营电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困境:

①首先,传统上要求公共广播电视必须面对所有人,而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使其陷入尴尬。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盛行,经济因素的制约变得越来越强。而公共广播电视与人们惠而不贵的期待大相径庭。

③公共电视本身是反对低级趣味的,但和受众的密切互动使它不得不满足大众趣味,这样屈服于商业主义就和它本身的平衡社会和引导文化作用相违背,陷入两难局面。

④公共广播电视受政治影响比较大,但各国政府不愿承担其费用,将其推入与私营传媒竞争的商业环境。导致了它的根本困境。

三)、对策

①在不伤害公共广播电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制作、播出高收视率的节目。

②开发低成本的但适宜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尤其是要更加专注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剖析。

③继续保持自己独特的特色,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共论坛,发挥民主作用;另一方面保证高质量的节目和对文化的促进。公共台如果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在节目上与商业台趋同,失去自己的特色,最终必然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

④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四)、总之,公共广播电视平衡了整个传播的生态环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虽然目前存在困境,但只要积极采取对策,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BBC在进行改革和调整后又重新焕发青春已经为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7、早期中国直播电视剧的特点

①基本采用直播方式,表演、演出和观赏同步进行

②形式上更接近舞台剧

③直接从广播节目中引进了串讲的方式以衔接情节

④由于电视数量少,直播次数有限,电视剧市场效应不太好

8、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上兴盛起来的?

①首先一些年轻创作者仿照巴西电视小说的形式,创作了一些成功之作。

②90年代,通俗生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众文化年代。

③《渴望》的播出,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政府对此给于高度赞扬,从而打开了媒介通往通俗戏剧的大门。

④90年代初期,尤其是《渴望》的播出后宣泄了动荡的社会情绪,它对精英文化的偏离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实现了全民的皆大欢喜。

⑤此后,中国逐渐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电视剧的目光也由此指向了广阔的大众通俗娱乐市场。通俗电视剧在中国电视上兴盛起来。

9、谈谈美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轨迹

一)、1945——1952年,这一段时期是美国电视的转型时期

此时的美国主要电视网将重心从广播移向电视,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移植广播节目,开始对一般新闻和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报道。

二)、1952——1960年,是美国电视的大发展时期

①几大电视网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一时期的政治报道居多,比如著名的麦卡锡听证会事件

②政治力量开始借助电视新闻传播赢得选举胜利

三)、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美国电视的成熟时期

①这一时期三大电视网之间关于记者和主持人存在竞争。白天的新闻节目增加,晚间新闻延时。

②电视新闻采集设备得到广泛采用

③电视新闻和纪录片越来越触及敏锐问题

四)、20世纪80年代,电视地位有所下降

①这一时段电视新闻内容更为丰富,节目来源更加广泛

②电视全天插播新闻,晚间新闻是主力

③各大电视网和地方台的竞争主要是新闻

④国际新闻焦点从越南转移到中东,国内新闻依旧是灾难、丑闻,听证会

10、简述英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

一)、英国电视节目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公开广播的电视剧是BBC播出的《花言巧语的人》。此后由于战争,电视信号受干扰,直到1949年后,电视开始逐步恢复播出。

二)1950年代,

①这一时期奠定了英国许多电视节目形式的雏形。

②开创了演播室专栏

③戏剧节目十分受欢迎,以直播为主

④独立电视公司加入竞争,推动了BBC的改革,使电视节目更加轻松娱乐

⑤首次对政治大选进行实况报道

三)、1960年代

①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主要反映了这个动荡的时代。

②BBC进行了文化改革,播出的节目引起巨大的争议

③新闻时事和纪录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④这一时期,政治与电视的关系十分密切

⑤戏剧节目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彩色电视的出现推动了戏剧节目的发展

四)、1970年代

①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越来越成熟。

②BBC的新闻节目形势变得越来越轻松非正式

③纪录片质量不断提高

④戏剧节目形式多样,情景喜剧获得巨大胜利

五)、1980年代

①这一时期是英国电视节目的黄金时代。

②卫星的安装使新闻时事节目变成即时报道

③演播室的讨论节目得到发展,谈话节目的贵宾多是英国皇室成员

④出现了日间节目、早餐节目等形式

⑤开播了大批全新的娱乐频道,电视节目越来越娱乐化

11、简述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轨迹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初期是1958~1966年

①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发展还不完善,只能称为新闻纪录电影

②特点是主要采用演播室播出形式,风格样式单一,人力少,资源不足

③作为政治统治下的宣传工具,教育意味明显

④虽然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不免带有时代痕迹,却也代表着这个时期电视节目的最高水平。代表作品有《英雄的信阳人民》,《到农村去》,《中国》

二)、1978~1990年,纪录片得到了蓬勃发展

①改革开放的提出,给电视纪录片带来了发展空间。

②纪录片走向大众传播,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专栏化的创作倾向。如《话说长江》在大型系列节目中树立了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③纪录片观念发生了转变,出现了中国电视界首次和国外合拍的片子——《丝绸之路》

④以《迎接挑战》为代表的政论性电视片开掘

⑤总之,这个时期纪录片的题材,作品风格、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形成了画面加解说的拍摄模式。代表作《望长城》。

三)90年代以后

①纪录片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越来越故事化,娱乐化

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纪实类的纪录片。从内容上,更加关注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的生活。代表作《流浪的北京》,《远在北京的家》

③总之,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开始学着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无论是从选题上还是拍摄手法上都实现了突破,大量使用了同期声、长镜头等国际流行的表现手法。

四)、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与政治变迁、文化进步密切相关,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政治思路和文化特征。纪录片以后的趋势就是朝着国际化形式发展,但中国优秀纪录片内容上必定是非常中国化的。

12、谈谈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概况

①1986年,广播电视部扩大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全国性的法制热潮中,也进入积极立法时期,一方面拟定行政法规,一方面开始起草《广播电视法》。这是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开始。

②但经过几年的筹备,《广电电视法》并未成功上报国务院。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考虑到现在立法缺少相关规定,建议先搞具体的行政法规。此后,颁布了几个限制性的卫星和有线电视的法规。

③1997年发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该条例涵盖全面,公开明确,但只是更类似行政措施。

④1998年广电总局诞生后,依法治理的思路日已明确,此后,广电规制的颁布常规化了。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13、举例说明中国文艺栏目的发展历程

①中国大陆电视台最先实现文艺节目栏目化的播出的是广东电视台,推出的《万紫千红》栏目。在它的启示下,上海电视台开办了《大世界》《大舞台》。

②央视最早推出的电视文艺栏目是《外国文艺》。此后,各地电视文艺纷纷走栏目化的道路。其中《曲苑杂坛》由于节目新,编排巧,特别受欢迎。

③央视在2000年后开办了综艺频道和戏曲频道,打造品牌文艺栏目。如《综艺大观》凭借它精心的编排,特别是现场直播的互动和主持人倪萍真诚的风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④全国电视文艺在1987年开始设立星光奖。如《九州方圆》曾获此奖项。

⑤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些娱乐性的访谈节目,事文艺栏目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央视的《艺术人生》。

14、谈谈《焦点访谈》的地位

①中国老百姓对其的定位是“舆论监督”,也是被中国领导人认可的特征

②1998年,朱镕基总理向《焦点访谈》赠言,称其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③《焦点访谈》的设立也是自上而下的的决策,由于中央领导对其批评的事件问题高度重视,因而能得到迅速解决,使得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常高,甚至被称为“焦青天”。

15、谈谈广播电视传播科技有哪些新的发展

①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提出

②通讯卫星——有线电视相结合的媒介的发展和播卫星频道的出现,可以进行超长距离的节目输送

③90年代,广播电视融入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环境,加入了数字技术的潮流,并奔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前景。

④到21世纪,数字化成为传播技术的主流,充分应用于新闻的采访、编辑、储存、发布和传递。

16、在新阶段,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新探索是如何体现的?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广播电视在新阶段进行了新探索,表现在:

①新闻与经济共繁荣

这一阶段,央视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不仅和广告、推销有关的经济新闻繁荣起来,时政新闻也开始盈利。

②评述和言论同兴盛

这一阶段,《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评述和言论类新闻节

目的播出,出现了中国式的“舆论监督”现象。

③面对新闻事件

90年代以后,直播成为常规武器,对待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央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即时报道。比如央视国际频道对伊拉克战争长达20多天的直播,标志着中国新媒体开始与国际接轨。

④倾向民生疾苦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一批都市新闻、市井新闻等取名为民生新闻,这类新闻立足本里的人物和时间,反映的是小人物的生存生活状况,事中国电视新闻更加多元化。

17、简述广告对中国电视的发展促进和消极作用。

一)在中国电视的繁荣之路上,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广告的出现对中国电视的作用是双重的。

二)首先它对电视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①电视台实行市场化改革后,企业和品牌十分看重电视的传播价值,因而电视广告全面繁荣,成了与电视节目并生并荣的“电视产品”。广告更是成为电视媒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目前电视节目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加。广告的出现,虽不讨观众喜欢,却为电视节目提供了经费,注入了活力。如今年《中国好声音》和加多宝的成功说明了这一点。其实这对于广告商和电视媒体来说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事情。

③广告的出现,为电视娱乐注入了活力,尤其是现在广告借用明星效应和故事化拍摄,使广告变得更加好看。人们也承认如今的电视荧屏越来越丰富了。

④广告本身的宣传作用,对电视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公益广告的出现,为电视台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广告对电视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体现在:

①收视率问题。观众一般对广告是持中立态度的,但由于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是观看电视节目,因此,在遇到广告时,观众大多会换台。广告的出现将节目分割的支离破碎,引起了观众的不满,极大影响了电视的收视率。

②广告的播出带来了文化争议。主要是国外的以节目形式出现的“准节目”广告,这种广告是一种传播产业策略,也是对我国电视文化的一种隐性侵略。

③广告商为了抢夺黄金时段,出现的标王争夺战在一定程度上有损电视的美好形象。

四)总之,广告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上对电视的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改善广告对电视的不利方面,提高我国广告的传播效率和效果,推动我国电视和广告的健康发展。

18、怎那看待海外节目对中国电视的冲击?

①20世纪80年代,卫星的出现和我国影剧的粮草危机,使我国电视开始出现了异国情调,突出表现在外国影视片的登堂入室。此后,海外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纪录片以及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大量引进我国,比如对我国电视的发展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②首先海外影视剧的盲目引进,使我们的文化观念出现偏离,削弱了我国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所起到的舆论宣传和文化导向作用。比如日剧《血凝》的引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人们的思想倾向这种暴力,血腥的东西。

③其次,海外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的引进,对国产节目的收视率有一定影响,也可能会造成电视媒体完全拿来主义,创新能力下降。比如日韩大量偶像剧的引进,使我国国内电视剧大量复制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引导很多青年人崇尚西方文化,而丧失我国的本土的特色。

④此外,由于对海外节目认识不清,大量引进,而忽视其引进后本土化的进程,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

⑤但对于新闻节目来说,国际新闻的传送,不仅调动了观众收看《新闻联播》的兴趣,也给国内新闻界打开了思路。比如新华社开始提倡写具有现场感和形象性的视觉新闻。在此基础上,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国内新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电视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发布重大国事新闻的第一媒介。

⑥总之,海外节目的引进对我国电视有利有弊,我们要理性对待。

19、结合实例简述中国电视的类型化趋势。

一)、中国巨大的人口是电视剧市场繁荣的先决有利条件,此外加上电视的产业化,使电视剧的生者不得不去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走进商业化市场的电视剧在密切关注社会心理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类型化包装,推出了一批批大同小异的类型化电视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历史剧,警匪剧,青春偶像剧,翻拍红色经典,古装剧,反腐剧等。下面以两个为例,谈谈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趋势。二)历史剧与古装剧

①这个是中国特色的电视剧类型,也是在国外市场卖得最好的。由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这类电视剧提供了庞大的素材和创作资源。

②史剧有代表性的可以大概分为,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比如四大名著和长盛不衰的《还珠格格》;还有正说剧,即根据史料尽可能还原历史事实,比如《汉武大帝》,《雍正王朝》;

③相对的有戏说剧,即在基本遵照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以调侃的方式进行。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对纪晓岚人物的刻画。

④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和历史剧类似的古装剧中的宫斗和穿越戏,这些是以一定历史时期为背景,主要依靠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以虚构和娱乐见长。比如《美人心计》广受好评后,于正工作室借机推出了美人三部曲,全部都是借一个历史背景,塑造了一批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形象。这类电视剧虽然由于对历史的歪曲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却吸引了一批年轻的观众。

三)、青春奋斗剧

当年的《奋斗》成功后,荧屏上立刻出现了一大批类似这种反映80后如何处理梦想和现实,爱情和家庭的电视剧。比如《我的青春谁做主》,《裸婚时代》,《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等。这些都是在褪去了偶像的外衣后,描绘了80后以青春为主题的奋斗经历,主人公的语言都非常犀利前卫。

四)、

①总之,可以看到,在目前电视市场化收视率说明一切的形势下,当一部电视剧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应后,同类电视剧必然会乘胜追击。电视剧类型化的趋势无可避免。

②但这样的趋势,具有双向作用。首先可以获得商业利益,还可以形成我国电视剧的特色,标志着我国电视据创作的日渐成熟;但同时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且会削弱电视媒体自身的创新能力。因而需要理性对待。

20、怎样理解当下中国电视的娱乐化倾向?

一)、目前,电视媒体出现了节目娱乐化的趋向,从我国电视频道的自我定位来看,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重庆卫视的“麻辣中国”、广西卫视的“时尚中国”、吉林卫视的“幽默中国”、江苏卫视的“情感中国”、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卖场”等等都逃不出“娱乐”的怪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的表现。

二)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形成的原因

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的形成,是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化息息相关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受众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迫切需要休闲娱乐。作为节目来说,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节目。

②市场的需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娱乐化趋势形成的外部因素。

③信息传播的需要

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轻松和谐的传播方式比被动生硬地接受在效果上更好些,娱乐化手段,更有助于信息的主动传达。如《南京零距离》三)娱乐化的实质

①目前电视娱乐化所带来一些误区,一些电视节目认为娱乐化就是恶搞,就是“娱乐”大众,甚至认为娱乐化就是泛娱乐就是电视的未来。

②事实上,电视节目娱乐化,尽管是现代媒体总体发展的一个趋向,但并非所有的节目都要娱乐化。比如:国家各项政策的传达和宣传,都离不开正规新闻播报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法制类的节目也决不能以一种嬉哈逗乐的态度去对待。

③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实质是指电视媒介的大众娱乐化,它是大众文化所表征的特性手段之一。

四)娱乐化对电视的影响

①虽然节目娱乐化给受众一个发泄生活压力的渠道,使电视节目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更利于受众接受。但盲目的娱乐化依然带来了很多问题。

②对大众思想文化的误导。比如当年《超级女声》出现后,真人秀节目铺天盖地,给许多年轻人造成了心理误导,他们放弃学业,渴望一夜成名。

③许多节目过分追求娱乐化,使节目变得低级趣味、庸俗不堪,对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影视剧。

④还有一些本该严肃的电视节目,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效应,追求娱乐化和卖点,失去了节目的真实性和本色。

五)应对措施

①针对目前我国电视的娱乐化趋势,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电视节目的娱乐,是需要既给人以愉悦,又给人以教育的。

②因而我们需要进行创新,提升大众娱乐品位,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也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既要服从公众的、社会的要求,也要结合自身节目的定位和特色,才能制作出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电视节目,避免节目本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21、怎样看待中国电视的市场化或商业化倾向?

一)、电视市场化的进程

①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卫星频道的出现,中国省级电视台陆续上星星,从技术能力上可以跟央视进行竞争,促进了广播电视市场节目的繁荣。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广播电视已经被称为市场和从事商业经营的了。

②在所有电视节目中,电视剧是最先开始市场化的。自从四级办电视开始,对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的需求大量增加。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专门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

③1993年,广电部提出“优质优价优播的原则,促进电视剧市场更加繁荣。

④1999年前后,制播分离成为电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此后,媒介播放、市场制作成为通行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架构。电视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基本都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市场化的影响

①市场化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对更高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促进了节目源的开发。出现了很多经济成分的节目制作机构。

②这种制播分离机制改变了电视台一家独大的形式,促进了市场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原则,最终筛选出一批有实力的电视传媒机构,从而迫使一些没有优势的媒体进行改革创新,制作出更多高水平的节目。

③但这些制作机构不仅为电视市场生产,而且为录像市场生产,使电视节目数量增加,成本降低。电视节目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变成了文化产品。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

④此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的扩大,很多制作机构转向对外合作,而海外许多优秀的节目也进入了了中国节目市场。比如《中国好声音》就是引进《美国之声》的节目形式。

⑤在凡事以利益为取向的商业社会里,电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惟广告商马首是瞻,而收视率是广告商选择电视传媒的主要依据,于是收视率便成为各个电视媒体的至高追求,电视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电视的收视情况。这样带来的影响使电视媒介采用各种手段提高收视率,而忽略了观众的真实感受。比如央视索福瑞丑闻和一些烂俗节目依靠炒作提高收视率,这些问题的存在污染了电视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⑥电视的市场化还会使很多电视节目过分包装和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失去了电视节目应有的传播教育的功能。

三)对策

①总之,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大,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在这样多元化势力的竞争下,电视市场化的走向是必然。

②目前相对国外,中国内地的传媒界更倾向于采用制播分离的方式,使国内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化进程在日益发展。

③但在我国现今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初级阶段,市场化道路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传媒行业和法律机构以及大众相互配合,来不断完善。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与选择: 1.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把第一套无线电设备从美国运到上海。 2.与《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时间长,影响大的外商电台—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美国 192 4.05-1929.10) 4.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郭沫若于1941年题赠绿川英子(佳木斯) 5.独具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华语播音员:乐嘉树桂碧清 6.在中国广播之父刘瀚的积极努力下,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呼号XOH,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早期中国官办广播电台还有沈阳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 7.三类民营广播电台:教育性、宗教性、商业性 8.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陈果夫 9.我国最早的广播剧《恐怖的回忆》 10.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3年停播,1945年8月恢复播音(延安西北盐店子村) 11.延安(陕北)台的3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子长县好坪沟村;第二次:河北涉县沙河村,建立新台:第三次:迎接胜利,北上平山。 12.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成为全国广播事业的中心 中央台早期开办的2个新闻节目《首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以上俩个节目延续至今。) 13.建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宣传网,包括中央、各大行政区、省、市四级广播电台。 14.1953年北京、天津等地的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也相继完成,大陆的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15.最早的有线广播站:194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 16.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最早一批电视台诞生: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 17.1950年4月22日,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要求全国普通设置收音员,这是建国后第一个由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 18.开办对少数民族广播节目: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藏语广播)开播 19.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0月1日,第2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开播。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上海+哈尔滨+北京) 20.电视新闻片和纪录片是早期电视新闻的基本形式,因此这个时代的电视新闻又有“新闻纪录片时代”之称。时效性差,内容以正面报道为主 21. 三次“笑的晚会”(1961 1962)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中外广播电视史

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1、广播电视体制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决定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因素?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国家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恶化结构方式。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度” 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主要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如幅员、人口、语言、地理、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且相互作用。 2、从实质上说,世界历史上哟那几种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各有什么特点? 从本质上气氛,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商营制(私人商业制)、公法制(公共服务制)、国营制(公有国营制)三种不同的体制。 ㈠、商营制(私营商营制) 特点:①将广播电视经营看着纯粹的市场行为,基本是按商业公司的方法运作; ②经费来源靠广告收入; ③以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 ④媒体的频道资源属于公共所以,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属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换取使用 频率的特权; ⑤商营传媒通过服务获取利润,它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向广告主提供大规模的受众,而为了吸引和保持 受众,又要向消费者提供娱乐性强的节目; ⑥商营电视的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大,富有经济效益。 ㈡、公法制(公共服务制) 特点:①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国名征收使用接收机的税款(视听费); ②一般不受政府直接控制,而是由政府任命或批准一个半独立的传媒机构从事具体的广播活动,并处 于立法机构的常规监督下; ③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而言,公共广播电视节目是面面俱到的; ④就广播电视传播功能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自治的; ⑤就社会舆论表达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应该具有多样化、普遍性的特点; ⑥就文化角色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总体格调偏向高雅; ⑦就社会地位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生活中位置独特; ⑧就经济机制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主义的传统; ㈢、国营制(公有国营制) 特点:①主要指导思想为集体主义; ②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 ③国家以较严格的意识形态尺度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十分严厉的政治控制和行政干预; ④传媒追随它所从属的政治体制,传媒的活动服从于政府控制社会的目标; ⑤传媒财政来自国家拨款; ⑥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和推行政府政令,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附: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

中外广播电视史(二)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1、电子传播主要通过三种重要的方式进行:传导(有线)、感应(无线)、辐射(无线+有线)。 2、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传送技术。 3、1906年,费辛顿的广播产生了回应,成为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广播试验活动。 4、1933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频制(FM)方法,其优点是抗静电干扰、避免声音失真。 5、电视的史前时期开始于照相术和电影。 6、在英国,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 7、1923年,佐里金发明了光电显像装置(映像管),这是全电子电视的关键部分。 8、萨尔诺夫被称为“美国电视之父”。 9、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这个日子被认为是电报的诞生日。 10、KDKA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被认为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1、美国商营广播网在世界上是首创,它的出现基于三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广播者的愿望,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联播节目更为便宜; 二是听众的愿望,因为边远地区缺乏上佳的演员,他们希望由中心城市的明星来改进节目; 三是广告者的愿望,因为联播有利于远距离、大范围的商品推销。 12、1936年11月2日,BBC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节日。 13、英、美、德、苏、法、意是最先试播电视的国家。? 14、最先发明的声音存储方法是滚筒和唱盘录音法。 15、最初电视中采用的纪录媒介是电影,稍后的视听存储技术方式是电视屏幕纪录设备,然后是磁带录像、激光视盘。

16、美国彩色电视制式NTSC,法国SECAM,德国PAL。 苏联+东欧国家:SECAM制式;西欧+北欧+大洋洲+非洲部分+亚洲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PAL制式;美洲国家+日本+菲律宾+台湾:NTSC制式。 17、苏联是第一个发射国内通讯卫星的国家。加拿大于197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内卫星传播网。 18、有线电视的优势日益突出: 首先,它不受空中电波的干扰,具有清晰的传播效果; 其次,它的频带宽,频道多,选择范围大; 再次,它可以设计用来进行双向交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 1、什么是“公共信托者”?广播电视频率为公共资源,是公民人人皆可享有的普遍权利;不过,由于电子资源有限,实施广播电视服务的便只能是被选中从事传播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接受社会的委托,向人民提供广播电视服务,这就是“公共信托者”。 2、1922年第一次华盛顿无线电会议对广播确立了三个基本信条: 第一,频率资源属于大众,属于全体人民; 第二,由于广播频率有限,联邦政府应该在广播频带中建立秩序,管理和约束广播行为; 第三,私人所有的电台也可以为公众利益广播,它们应该而且必须提供公共服务(选择题) 3、广播电视体制:私营商业制(商营制)、公共服务制(公法制)、公有国营制(国营制) 4、英国对世界广播电视体制有两个最大的贡献: 其一是创立了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楷模的公共服务广播体制; 其二是树立了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举的广播电视经营典范。 5、欧洲公共服务广播体制的基础来源于两个明显的传统: 一个传统是电子传播事业的公用事业起源及其政策; 二是对印刷传媒的自由主义政策,亦即“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 [广播时代的开始] 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3 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500家 4 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开始试播 5 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 6 1924年,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 7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 2 1936年,BBC于1936年11月2日起正式播放节目 [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3 1937年,德国柏林建成电视台 4 1941年,美国创办第一批商业电视台 5 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建成电视台 6 二战爆发后,电视台发展几近停顿 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 一广播电视体制的概念: 1 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2 包括:体系与体制两大方面 3 为何要建立广播电视体制? ?传媒由谁经营? ?传媒由谁管理? ?管理权限如何划分? ?机构如何设置? ?传媒对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公众如何利用? ?…… 4 广播电视体制在广播时代形成 在电视时代逐步完备 二影响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因素 1 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 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幅员、人口、语言、地理、文化传统等。 3 国际惯例的约束 三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⒈商营制(私营商业制) ⑴源流: ①广播在起源阶段都经历过短暂的无政府状态 ②思想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 ③广告的采用促使商营制形成 ④二战结束后,商营制地位得到巩固

广播电视史

一、名词解释 KDKA 世界首家广播电台。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试验电台广播了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为最早的广播新闻。10月27日,美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11月2日晚8点,KDKA电台播音。播出了共和党候选人哈定击败了民主党人考克斯,正式当选总统。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播日,为世界广播事业的开端。 是世界首家电台的原因: 1、KDKA电台是第一家持续向公众播出节目的电台,其它电台是以试验目的仅向业余爱好者播出的。KDKA电台开播前,就在公众中推动购买无线电接收器,且保证公众中的一部分可收听它的广播(仅有100人)。电台所有者,匹斯堡的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为其员工、行政人员和其朋友购买了接收器,且在匹斯堡的两家大报《邮报》和《太阳报》上刊登节目时间表。 2、KDKA电台取得了广播电台的多项“第一”:第一个进行了教会远程服务广播,第一次定期报告棒球的分数,第一个播出国家政治人物——商务部部长胡佛(Herbert Hoover)1月15日的演讲,第一次进行了国会议员(Alice Robertson)的讲话广播,第一个广播报时。 澳斯邦广播电台 1.重要背景:一战后美国向中国倾向战争物质 1922年12月,[美]E.G.奥斯邦以日本张姓华侨资本在上海成立中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China) 。为推销其无线电器材,与英文《大陆报》(The China Press)馆合作,租用外滩广东路三号大来洋行的屋顶,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23日晚首次正式播出广播新闻和音乐节目,《申报》等予以报道,为中国境内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内容参照美国模式,每晚播出1小时,以音乐娱乐节目为主,有《大陆报》的新闻,大量娱乐节目,星期日设有《布道》、《祈祷》等宗教节目。举办无线电基本常识讲座。 3.影响:在上海租界引起一阵“无线电热”,上海地区收音机由500多台增加到1千多台。开播当天,租界内500多架接收机和远至天津的许多接收机能清楚收听该台节目。“一时上海居民为之耳目一新,影响所至,宁、杭、甬各地均有人购去私装收听。” 4.停办:因私运无线电设备触犯了中国电政。3月14日,交通部通过外交部饬知江苏特派交涉员取缔,约在4月间停止播音。 5.主要特点:为推销收音机开办。存续时间短,播音时间少,节目比较固定,有新闻、商情、娱乐及无线电知识,也偶涉政治。功率多为50瓦到几百瓦,影响局限在上海、天津等地区。 6.评价: ●侵犯中国无线电主权,政治渗透较少。 ●将无线电广播引进中国,开阔部分国人的视野,传播了无线电知识,揭开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客观的进步意义,值得肯定。 ●对中国社会影响不如在华外报,不应高估境内外台的历史地位。对国人办广播仅有刺激作用,未如在华外 报,输入了技术、观念,培养了一批人才。 英国广播公司 1922年11月,六家厂商集资创建第一家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BBC )。 1.诞生:29年BBC采用贝尔德系统试播电视(无声图像)。 30年播出首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男人,屏幕上只出现某个人的脸。 35年建立电视节目机构。 36.11.2,BBC于亚历山大宫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讲话、歌舞、新闻影片、演出)。当时安排整周节目的拨款是1000英镑;伦敦有400台电视机。37.2,BBC停止使用贝尔德的电视系统,采用电子电视系统。(29,BBC与贝尔德签订协议) 2.发展:36-39年,BBC播出326部电视剧,38年售出5000台,收视区域限于伦敦。38.9.30,BBC的伦敦台直播“我们时代的和平”节目(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事件),直播由三架摄像机拍摄,用电缆传回亚历山大宫实时播出。为世界上第一次实况转播的新闻报道。 3.停播:39.9.1,BBC未告知观众即中断“米老鼠”动画片封机停播。因担心电视天线会吸引德军炮火。 4.恢复:46.6.7.BBC在7年前“米老鼠”动画片停止处恢复播音。伴随着曼托瓦尼乐队的音乐和舞蹈。一个声

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

科技方面 1.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于1970年发明蓄电池。法国人安培据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电磁波理论并发明了发电机. 2.无线电之父——马克斯韦尔。电磁波理论的实验:赫兹 3.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4.1915年费辛顿和亚历山德森生产出交流电发射机经改进的亚历山德森发射机成为再起的标准无线电广播设 备 5.1883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白炽灯 6.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二极管。1906年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1906到1907年德弗雷斯 特取得三极管专利权并命名为音频管。 7.1947——布莱顿肖克利和巴丁发明晶体管 8.1933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制方法 9.1876贝尔发明电话1877爱迪生发明唱机和电影艺术 10.1888名为柯达的简易照相机问世 11.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 12.美国——凯瑞——图像分解方法1880——法国人-——勒布朗——扫描技术 13.电视之父——贝尔德他发明机械电视系统可以播出彩色电视 14.1895年詹金斯——电影放映机 15.1878——英国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 16.1928——佐里金——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 17.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 18.1844.5..24——电报诞生日 19.1876.2.14——电话的发明日贝尔 20.1906圣诞之夜——广播时代的开端 21.1920.11.2——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 2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电视的研究和实验最有贡献的国际英美德 23.1929.BBC开始试播电视。1927——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第一座做实验电视台。 24.美国——1941年1月——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提出新的NTSC制式标准 25.1877——美国人——伯里纳——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 26.1958——立体声录音机发明20世纪80年代——激光唱盘(CD) 27.1929——BBC开始采用钢丝式录音机进行广播 28.1959九月东芝公司发明螺旋式录像技术1980索尼推出八毫米磁带摄录像机 29.1958——法国开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1963——德国研制PAL制式即相位逐行交 变制——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30.1981——日本广播协会展示高清度电视。扫描线为1125行宽高比例16:9 31.复用模拟分量(MAC)具备PAL和SECAM两种彩色电视制式的兼容能力——欧洲采用 32.直播卫星:微波天线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 33.1988法国——发射欧洲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 34.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主要有数字压缩多套广播卫星广播。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有线电 视数字播出和整合系统数据广播 35.1954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36.1945年英国克拉克提出卫星传播的思想被誉为通讯卫星之父 37.欧洲国家有线电视较为普及的是芬兰,比利时,荷兰 38.广播电视是综合性的媒介,既是新闻传播媒介,又是文化教育媒介,更是娱乐消闲媒介。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

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的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2月5日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1956年到1973年5月1日正式开播中间更是几经波折。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正式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节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到1996年底,全国拥有收音机、收录机5亿多台,有线广播喇叭8 100多万只,全国广播电台已达1 204台(不含系列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6座,全国实现多套广播节目上卫星,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2%。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电路的延伸,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中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

中外广播电视xx重点解析: 考试范围: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第一节)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第一节)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分别历史(第一、二、四、九节)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所有章节)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所有章节)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所有章节)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第一、二章节) 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所有章节)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1、电子传播的三项基本要素: 动力、渠道、编码 2、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 传导、感应、辐射 3、1864年马克斯韦尔提出重要的电磁波存在理论 4、赫兹测量出电磁波的速度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 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5、xx科学家xx发明无线电 6、1906年,美国人德佛雷斯特在弗莱明的装置上做了小改动,增加栅极,就产生三极管 7、调频广播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抗静电干扰,声质优美,不失真) 8、电视除了音频广播传递的一切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关键的要素 9、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力的强弱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的。 10、图象传送的关键技术是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11、早期的电视实验活动人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 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 12、1878年,英国科学家克鲁斯发明了阴极射线管 13、1928年,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佐里金为它命名为显象管

14、为电子电视发明作出贡献的还有美国少年发明家斯沃兹,他发明图象分解仪 15、用电磁波传播文字信息的技术是 16、xx科学家xx发明电话 17、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雷斯特是早期实验广播电台的突出代表,诞之夜,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8、KDKA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 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9、美国商营广播网在世界上是首创,它建立的三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广播者的愿望,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联播节目更为便宜,第二是听众的愿望,因为边远地区缺乏上佳演员,他们希望由中心城镇的明星来改进节目,第三是广告者的愿望,因为联播有利于远距离、大范围的商品推销 20、1936年11 播出,这一天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21、记录媒介(名词解释)2日,BBC:即时传播是广播电视极大的有时,但是,直播又是非常辛---无线电----活动图象 1920年日被认为是世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他首先向人们展示一台用尼普可夫 年圣月 月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开始电视正式 苦的劳动,直播极易出错,而且最初的广播电视很难保存,相对于蒙太奇化的电影,原生态的直播电视时间冗长,技艺手段单调,于是,人们力求采用综合性的传播方式,这就是记录媒介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

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解析: 考试范围: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第一节)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第一节)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分别历史(第一、二、四、九节)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所有章节) 第五章: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所有章节)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所有章节) 第七章: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第一、二章节) 第八章: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所有章节)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1、电子传播的三项基本要素:动力、渠道、编码 2、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传导、感应、辐射 3、1864年马克斯韦尔提出重要的电磁波存在理论 4、赫兹测量出电磁波的速度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 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5、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发明无线电 6、1906年,美国人德佛雷斯特在弗莱明的装置上做了小改动,增加栅极,就产生三极管 7、调频广播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抗静电干扰,声质优美,不失真) 8、电视除了音频广播传递的一切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关键的要素----活动图象 9、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力的强弱于光线强弱,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正比的。 10、图象传送的关键技术是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11、早期的电视实验活动人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他首先向人们展示一台用尼普可夫 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 12、1878年,英国科学家克鲁斯发明了阴极射线管 13、1928年,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佐里金为它命名为显象管 14、为电子电视发明作出贡献的还有美国少年发明家斯沃兹,他发明图象分解仪 15、用电磁波传播文字信息的技术是---无线电 16、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电话 17、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雷斯特是早期实验广播电台的突出代表,1906年圣 诞之夜,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8、KDKA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被认为是世 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9、美国商营广播网在世界上是首创,它建立的三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广播者的愿望, 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联播节目更为便宜,第二是听众的愿望,因为边远地区缺乏上佳演员,他们希望由中心城镇的明星来改进节目,第三是广告者的愿望,因为联播有利于远距离、大范围的商品推销 20、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开始电视正式 播出,这一天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21、记录媒介(名词解释):即时传播是广播电视极大的有时,但是,直播又是非常辛

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

中国史上的广播事业 发展需要新事物,而新事物的存在必然造就发展。自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理论,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关于电磁波理论的确证,以及1895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试验成功,为无限电传播奠定了理论和实证的基础。1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从天才的设想到活生生的现实;从实验室的阳春白雪到百姓家的寻常物件,在中国新闻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是前辈们一串串凝重而坚实的足迹。随着新闻事业最早的表现形态——报刊出现后,中国的新闻事业便开始萌芽。邸报的诞生,外报的出现,这一切都增加了中国新闻史的阅读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新闻史上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产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史无前例;邵飘萍无限雄壮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民报》的在革命时代的空前意义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社会始终在发展,新闻以纸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需求。信息来的那么迅猛,无论是社会改革、国家革命还是经济发展,无一不时刻有着新信息的出现。而报纸,虽然有日报的每天出新,有大容量的可观版面,但毕竟需要撰稿、编辑、印刷、出售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时代迫使人们接受一种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媒介,而广播则是这个时期欣欣向荣的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运用无线电通讯的国家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秋天,当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海军教官葛拉斯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同时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洋海军的舰艇上,我国开始使用无线电报。不久,这些军用设备就推广到了商务活动领域,但是无线电广播则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期间才出现并主播得以运用的。2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电台主要报道美国、欧洲等国际新闻,中国内地地方新闻及娱乐。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创办的哈尔滨官办无线电台。播出的内容主要是钱粮行市以及新闻、音乐、演艺等。1927年3月18日,我国第一座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主要播送商业行情、时事新闻及中国音乐。以上三个广播电台都可称为是中国的“第一个”,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但从内容上却都是新闻和娱乐。我认为这是所有广播都无法背离的中心。但新闻和娱乐似乎平分秋色,没有任何侧重点。当国人发现外人创办广播电台时,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新奇地看着这些变化,熟知后便开始模仿,所以,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无法出新。外国人播什么,他们便播什么,他们不知道人们(也就是听众)的内心想听什么。再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广播:经济大萧条期间,许多家庭卖掉了家具也舍不得卖掉收音机,广播里的娱乐节目是民众在艰难困苦中的一贴良药。3可见广播的娱乐性十分突出。我们从中便可看出,美国人知道根据自己的现况播送听众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陈式化。而那个时代,我们中国需要什么?难道仅仅是千篇一律的新闻、娱乐吗?我觉得更应该是开启人们思想的推动力吧!当然,美国广播的发展先于我们不可否认,这也就更加说明了成熟的广播可以跟随时代的步伐。从以上两个中美同一时期的例子来看,广播内容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同时也可看出这个国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国在那个年代还是国家动荡、前途无落的状态。当国家有了一些发展,人们不用再去担忧是否有战争,不用担忧衣食住行时,自然会想到娱乐。于是广播的内容便会随着人们的要求而变化。 1摘自《外国广播电视史》P1 2摘自《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P317 3摘自《视听传播史论》P70

《中外广播电视史(二)》教案

教案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外广播电视史(二)系(院、部) 新闻传播 教研室(实验室) 新闻学教研室 授课班级2008级1、2班 主讲教师唐雨晴 职称助教 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二○○年月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

《中外广播电视史(二)》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分析各种不同的广播电视体制对广播电视本质的影响;研究外国典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重视因特网与广播电视相对接的新型节目,探究其规律及发展特点。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国外广播电视事业的经验,对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第一节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2学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题目: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教学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广播电视科技发明的梗概和技术交流在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广播的发明;电视的发明 教学难点: 广播电视发明的现实条件和社会背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1)电能的发现及应用 (2)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 (3)(音频)广播的发明 (4)电视(广播)的发明 课后习题: 1.电子传播媒介特别是广播电视史怎样一步步发明的? 2.对早期广播电视技术发明的历史,你有何见解? 小结 第二节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2学时) 授课时间:第二周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题目: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和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利益冲突。 教学重点: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和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利益冲突 教学内容及步骤: (1)近代电子传播事业的发展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要点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 [广播时代的开始] 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3 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500家 4 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开始试播 5 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 6 1924年,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 7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 2 1936年,BBC于1936年11月2日起正式播放节目 [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3 1937年,德国柏林建成电视台 4 1941年,美国创办第一批商业电视台 5 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建成电视台 6 二战爆发后,电视台发展几近停顿 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 影响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因素 1 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 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幅员、人口、语言、地理、文化传统等。 3 国际惯例的约束 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⒈商营制(私营商业制) ⑴源流: ①广播在起源阶段都经历过短暂的无政府状态 ②思想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 ③广告的采用促使商营制形成 ④二战结束后,商营制地位得到巩固 ⑵代表国家: 美国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⑶经营:遵循典型的商业经营思路 ⑷内容选择: ①通过专门的调查机构分析受众 ②生动活泼,吸引力强,富有经济效益 ③趣味低级,娱乐无节制 ⒉国营制(公有国营制) ⑴规定: 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 ⑵思想理论基础:集体主义思想 ⑶主要代表国家: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⑷财政:来自计划经济和国家拨款,其他行业援助等 ⑸特点: ①媒介的活动服从于政府 ②执政党以直接的方式控制媒介的传播内容 ③广播电视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对来自西方的 节目进行严格控制 ⒊公法制(公共服务制) ⑴思想基础:社会责任理论 3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