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00107)第五章-组织-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五章-组织-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五章-组织-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知识归纳

第五章组织

1、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

2、信息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性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

3、组织机构的类型:业务管理机构、职能管理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

4、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

决策。

5、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1)协助工作

(2)分担领导

(3)增加稳定

(4)发泄感情

(5)制约领导

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

(2)角色冲突

(3)滋生谣言

(4)不良压力

6、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管理实践中,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

(1)一分为二

(2)无害支持。不要伤害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坚持无害支持原则。

(3)目标结合。要使正式组织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

(4)为我所用。积极采纳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意见,使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7、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组织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原则。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4)创新发展阶段。

8、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1)法定权力为基础。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职业化原则。

(4)专业化原则。

(5)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6)照章办事原则。

(7)公私分明原则。

9、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只有通过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

10、巴纳德自下而上解释权威,认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

而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

11、面对“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一方面,必须强化组织成员的团队意

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另一方面,组织应采取系统的变革措施,如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等。

1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他在1990年出版的

《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概念。

13、系统思考的要点:

(1)整体思考

(2)动态思考

(3)本质思考

(4)非线性思考

14、管理层次过多可能会产生的弊病:

(1)管理层次多,管理人员多,管理成本高。

(2)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缓慢且容易出现失真。

(3)管理层次多,拉长了管理距离,造成管理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现象,助长官僚主义作风。

15、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16、管理幅度是决定管理层次的最基本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

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反之,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

17、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管理幅度的合理确定,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

(2)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性。

(3)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5)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18、组织的扁平化趋势的原因:

(1)许多公司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2)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公司的多余人员。许多白领职员在公司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而网络提供了快速、

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传输方式。过去一些需要白领职员手工

操作的统计核算等工作现在也完全可以由计算机代替。

(3)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反应速度,公司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4)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以使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19、组织结构的部门化的作用:

专业化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部门化则是管理专业化的具体体现。

部门化的作用是:

(1)一个部门只承担相应专业范围内的职能任务,便于人员精通业务。

(2)业务相同的组织自上而下形成条条管理,便于形成统一的专业管理方针政策。

(3)各部门分工负责,便于各级管理者集中精力考虑大政方针问题。

20、直线制是一种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由于各项工作都

由领导者亲自处理,容易使他们陷入烦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中。

21、职能制的优点是实现了管理专业化。

22、事业部制是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