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精品资料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精品资料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精品资料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项选择题

1、休克的本质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心输出量降低

E.外周阻力升

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进行性下降

B.先降后升

C.无明显降低

D.降低

E.升高

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C.不灌不流,发生DIC

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灌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7、休克患者易出现

A.呼吸性碱中毒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高碳酸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心脏

E.肾

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心肌抑制因子

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

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

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血压明显降低

D.尿量减少

E.心率加快

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15、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微动脉 B.微静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后微动脉16、患者女性,28岁,产后大出血,经初步抗休克处理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给吸氧处理未能改善呼吸。无紫绀,肺部无罗音,胸透无异。因首先考虑:

A.心功能不全

B.输液过多

C.并发肺炎

D.气道异物阻塞

E.ARDS

17、患者男性,50岁,不慎发生车祸,血压80/60mmHg,脉搏130次/分,其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强心剂

B.输血并使用血管扩张剂

C.输血并使用血管收缩剂

D.吸氧

E.使用镇静剂

18、患者男性,48岁,在工作中不慎发生双大腿部严重挤压伤,立即给予输血输液处理后,发现血压略有回升,但尿量仍少,其治疗措施为:

A.立即停止输血输液B.加大输血输液量

C.酌用血管扩张剂D.给予腹透疗法E.酌用血管收缩剂

19、患儿10岁,在注射青霉素时发生休克,其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A.尽早使用缩血管药

B.应当使用扩血管药

C.先输液再用缩血管药

D.先用扩血管药再输液 E.立即输血

20、某男性患者,25岁,因患急性肺炎入院。入院后出现寒战、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少尿等症状,血压95/60mmHg,应考虑为:

A.病情加重,但没有发生休克B.已发生休克,并处在微循环淤血期C.已发生休克,并处在微循环缺血期D.已发生休克,并处在微循环衰竭期E.高热引起的精神紧张

二、多项选择题

1、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有:

A.高钾血症B.氮质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D.肾性骨营养不良E.少尿或无尿2、休克早期血液重新分布是指:

A.肾血流量减少B.肝血流量减少

C.脑血流量减少D.皮肤血流量减少E.冠脉血流量减少

3、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A.面色苍白、四肢厥冷B.脉搏细速C.少尿D.烦躁不安E.血压明显下降

4、MDF的主要作用是:

A.扩张内脏小血管B.收缩内脏小血管

C.减弱心肌收缩力D.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E.增强心肌收缩力

5、休克期的临床表现有:

A.皮肤由苍白变为发绀 B.少尿甚至无尿

C.心搏无力、心音低钝 D.血压进行性降低 E.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

6、休克期回心血量进行性减少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床容量大大增加 B.毛细血管液体静水压增高,液体外渗C.组胺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容量血管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7、由血管床容量增加引起的休克有

A.失血性休克 B.部分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8、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A.使血钾升高 B.使氧离曲线右移

C.使氧离曲线左移 D.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E.促使DIC 发生

9、休克肺有下列那些病理改变?

A.肺不张 B.肺出血

C.肺气肿 D.肺水肿 E.肺透明膜形成10、扩血管药物适用于

A.过敏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 D.低排-高阻型休克

E.高排-低阻型休克

三、名词解释

1、休克

2、心肌抑制因子

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自身输血

5、自身输液

6、多器官衰竭

7、休克肾8、低排-高阻型休克

9、高排-低阻型休克10、心源性休克

四、填空题

1、休克晚期,微血管对①丧失反应,致使微循环处于②的状态。

2、根据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休克分为①期、②期和③

期。

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由①产生,其主要作用是②、③

和④。

4、休克早期①是最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因缺血首先引起②功能衰

竭,如果休克持续时间延长,可导致③功能衰竭。

5、休克的始动环节有:①、②、

③。

6、休克早期,通过①和②的代偿作用能够缓解机体血容量

的不足。

7、休克最主要的特征是:①。

8、休克期,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可引起①酸中毒,并降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对②的反应性,使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压下降。

9、休克早期,动脉血压下降不明显的原因是:机体通过代偿调节使①

增多、②增加、③升高。

10、休克的补液原则是:①,在②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血管活

性药物。

五、判断题

1、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2、休克早期脑的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3、休克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血压下降。()

4、休克时最容易受损的器官是脑。()

5、休克发病的关键不在于血流,而在于血压。()

六、简答题

1、简述休克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2、动脉血压的高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的指标?

3、简述失血性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4、简述休克时发生细胞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5、简述休克肺的发生机制。

七、问答题

1、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有几种类型?它们在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何异同?

2、试述休克各期微循环和血液动力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3、试述休克引起DIC的主要机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A A A B E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E C D D D E B C A C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E ABD ABCD BCD ABCDE ABC BCD ABDE ABDE BD

三、名词解释(略)

四、填空题

1、①血管活性物质②不灌不流

2、①微循环缺血②微循环淤血③微循环衰竭

3、①缺血胰腺②抑制心肌收缩力③收缩内脏小血管④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4、①肾脏②功能性急性肾③器质性急性肾

5、①血容量减少②心输出量减少③血管床容积扩大

6、①自身输血②自身输液

7、①组织微循环障碍

8、①代谢性②儿茶酚胺

9、①回心血量②心输出量③外周阻力

10、①需多少,补多少②尽早补足血容量

五、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最新版基础护理学试章节强化练习第十一章 排泄

最新版基础护理学试章节强化练习 第十一章排泄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常成人一昼夜尿量为 A.800ml B.1500ml C.2500ml D.2800ml E.3500ml 2.少尿是指24h排尿量多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400ml E.600ml 3.多尿是指24h排尿多于 A.2500ml B.2000ml C.1800ml D.1600ml E.1400ml 4.留置导尿管为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导尿管应 A.每日更换1次 B.每周更换1次 C.每周更化2次 D.每两周更换1次 E.每月更换1次 第十二章给药 一单项选择 1药物的半衰期是(B) A药物从血浆中完全消失所用时间的一半 B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D 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时间 E 50%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所需的时间 2、服用铁剂时,多食哪种食物可增加铁的吸收(D) A含电解质的流质食物 B 高蛋白的食物 C 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D 酸性食物 E 米面食物 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需装在密闭瓶中保存的药物是(B) A 巴比妥 B 安茶碱 C 甲氧氯谱胺(胃复安) D 糖衣片 E 地西泮 4、抢救青霉素过敏休克病人时、首选的药物是(C) A盐酸异丙秦 B 去肾上腺素 C 盐酸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E 盐酸肾上腺素 5、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E) A分2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B 分3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B分4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D 分3次量,注射量由多到少,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E 分4次量,注射量由多到少,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6、药效发挥最快的给药途径是(B) A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吸入给药 D 皮下注射 E 皮肤给药 7、应放置于冰箱冷藏的药物是(B) A肾上腺素 B胎盘球蛋白 C 安茶碱 D 地西泮 E甲养氯谱胺(胃复安) 8、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 B.胃蛋白酶合剂 C.止咳合剂 D.庆大霉素 E.先锋霉素 9、护士在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服用地高辛时,应重点观察:(C) A.胃肠道反应 B、是否成瘾 C、心率、心律 D、体温 E。血压 10、内服药在瓶上应贴有哪种颜色标签(A)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11、连续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器水槽内的水温不宜过(C) A.30度 B、40度 C.50度 D、60度 E.70度 12、在肌肉注射时,如需两种药物混合注射时,应首先注意的是(A) A.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B.药物的有效期 C.安瓿有无裂缝 D.药物的刺激性 E.药物的粘稠度 13、2岁以下的婴儿肌肉注射时,最好不选用(A) A.臀大肌 B.上臂三角肌 C.臀中肌 D.股外侧肌肉 E. 臀小肌 14.臀大肌肉注射时、为使肌肉松弛,应采取的姿势为(C) A.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B.侧卧位,上腿稍弯曲,下腿伸直 C.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D.坐位时,应选择较矮坐凳 E.仰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15.皮下注射时,针尖与皮肤通常呈(C) A.5°~10° B.20°~30° C.30°~40° D 45~50° E.50~60° 16.皮肤药物试验过程当中,正确的操作是(C) A.进针角度为20~30° B.用2%碘酊消毒皮肤 C.通常注射量是0.1ml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处 E.若皮试需做对照实验,可用同一注射器及针头 17.青霉素使用后出现血清病样反应,常发生在用药后(C) A.2-3天 B3-5天 C. 7-12天 D 15-18天 E 一个月左右 18.对于TAT过敏试验阳性的病人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B) A停止注射TAT; B采用脱敏疗法注射TAT; C 再次做过敏试验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D注射肾上腺素、苯海拉明等药物抗过敏; E 先准备好抢救器材,然后直接注射TAT

(5)病理学--第十二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休克 1. 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若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又可分为哪几类?低动力型休克与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哪些?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 心力衰竭等。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常可分为: ①低动力型休克(或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称冷休克) ②高动力型休克(或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称暖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 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但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仍减少。 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心血管表现特点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临床心血管特点: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心排出量(CO降低;动脉血 压(BP)降低(包括肺动脉楔压PAW曄低。);外周阻力(PR增高。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 微血管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答:微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真毛细血管又称交换血管,在该部位进行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 直捷通路的血液可迅速回到静脉,较少进行物质交换。 微静脉又称容量血管和后阻力血管,决定微循环的流出血量,参与调整回心血量。 4. 请叙述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 14.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E.以上都不是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病理学 休克 (1)

1. 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2. 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3. 休克的下列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燥不安或表现淡漠甚至昏迷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尿少或无尿 D.血压均下降 E.面色苍白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4. 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5. 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6. 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7. 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8.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为 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 B.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 C.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 D.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E.提升血压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9. 失血性休克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 2、基本病理过程 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变化及机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 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水肿 E、DIC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方法是() A、动物实验 B、临床观察 C、流行病学调查 D、离体器官实验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分子生物学实验 三、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容主要包括——————、————、和——————。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 3、疾病概论主要包括——————和———————。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科学,是联结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 二、选择题:1、E 2、A 3、A 三、填空题: 1、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2、患病机体 3、病因学和发病学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疾病概论分为病因学和发病学。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机体各器官组织对不同刺激出现的特殊反应。体重要的器官系统的一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如心功能不全等。 一、选择题 A型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脑电波消失 2.引起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是指疾病发生的() A.原因 B.诱因 C.条件 D.外因 E.因 3.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称() A.病理状态 B.病理反应 C.基本病理过程 D.疾病 E.综合征 4.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层死亡 B.不可逆昏迷 C.大脑死亡D.心跳停止 E.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 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20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选择一项: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细胞水肿属于()。 选择一项: A. 代偿性肥大 B. 轻度变性 C. 渐进性坏死 D. 细胞内物质沉积 E. 液化性坏死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患者,男,68岁,患高血压病20年,临床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选择一项: A. 心肌萎缩 B. 心肌肥大 C. 心肌纤维化 D. 心肌钙化 E. 心肌梗死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选择一项: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选择一项: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K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二章 休克

第十二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MSOF病人的新陈代谢改变: A. 全身能量消耗增加 B. 糖、脂肪利用障碍 C. 肌肉蛋白分解加强.尿素氮升高 D. 出现负氮平衡 E. C02产生减少 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B. 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 血压均下降 D. 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 E. 尿少或无 3.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 心 B. 脑 C. 肾 D. 肺 E. 肝 ( 1 )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 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 休克是急性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 C. 休克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血压降低 D.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 E. 休克是机体对外来强烈刺激调节功能的丧失 ( 2 )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 3 )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 失血 B. 烧伤 C. 挤压伤 D. 感染 E. 脱水 ( 4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 失血性休克 B. 烧伤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创伤性休克( 5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 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D.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6)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 直捷通路 B. 迂回通路 C. 营养通路 D. 动静脉短路 E. 以上都不是 (7 )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 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 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 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E. 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8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心功能不全 B.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E. 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9 )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微动脉收缩 B. 后微动脉收缩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 微静脉收缩 (10 )休克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 强烈兴奋 B. 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C. 强烈抑制 D. 先抑制后兴奋 E. 改变不明显 (11 )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第十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导尿前需要彻底清洁外阴的目的是(D) A 防止污染导尿管 B 使患者舒适 C 便于固定导尿管 D 清除并减少会阴部病原微生物 E 防止污染导尿的无菌物品 2、对尿失禁患者的护理中错误的一项是(C) A 指导患者行盆底肌锻炼 B女患者可采用橡胶接尿器 C 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采用一次性导尿术 D 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 E 多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3、下列疾病的患者中排出的尿液含有烂苹果味的是(D) A前列腺炎B尿道炎 C 膀胱炎 D 糖尿病酸中毒 E 急性肾炎 4、尿潴留患者首次导尿放出的尿量不应超过(C) A 500ml B 800ml C 1000ml D 1500ml E 2000ml 5、胆红素尿呈(D) A 酱油色 B 红色或棕色C金黄色 D 黄褐色 E 乳白色 6、多尿是指24h尿量超过(E) A 1000ml B 1600ml C 1800ml D 2000ml E 2500ml 7、当患膀胱炎时,患者排出新鲜尿液有(C) A 硫化氢味B烂苹果味 C 氨臭味 D 粪臭味 E 芳香味 8、成年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长度是(B) A 2-3cm B 4-6cm C 7-8cm D 7-9cm E 9-10cm 9、男性患者导尿,导管插入的深度应为(E) A 12-14cm B14-16cm C 16-18cm D 18-20cm E 20-22cm 10、正常尿液的pH值是(E) A中性 B 酸性C碱性 D 弱碱性 E 弱酸性 11、为尿潴留患者导尿的目的是(D) A 测膀胱容量B、鉴别有无尿闭C、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D 减轻患者痛苦 E 记录尿量、观察肾功能 12、当患者胆道完全阻塞时,因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粪便呈(D) A 鲜红色 B 暗红色 C 柏油样便D陶土色 E 果酱样便 13、当患者患有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其粪便为(E) A 暗红色 B 鲜红色C柏油样便D陶土色 E 果酱样便 14、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成人每次用液量为(D) A 200-500ml B 250-600ml C 300-800ml D 500-1000ml E 1000-1500ml 15、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其灌肠液的温度常为(D) A 30-40℃ B 35-45℃ C 38-43℃ D 39-41℃ E 40-45℃ 16、大量不保留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约(B) A 40-50cm B 40-60cm C 45-60cm D 50-60cm E 60-70cm 17、行大便不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直肠内约(B)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十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性病因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C A.肺部D.肾脏 B.胸腔E.心包腔 C.腹腔 [答案] C [题解] 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主要原因。 3.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下列哪种感染作为最常见的原发病因?D A.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 B.泌尿系感染 E.皮肤感染 C.脑膜炎 [答案] D [题解] 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MODS的原发病因者最多。 4.下列哪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C A.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 B.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C.大手术创伤 [答案] C [题解] 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下列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的大体急性病理变化?D A.肺水肿D.肺纤维化 B.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 C.肺不张 [答案] D [题解] MSOF时,肺的损伤为急性,其大体病理改变有肺水肿、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呼吸衰竭,而纤维化属慢性过程。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尿钠排出减少 B.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 C.尿量减少 [答案] A [题解] 与MODS、MSOF相关的肾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尿及尿钠排泄可增多。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B.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减少E.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减弱 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低下 [答案] A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精选)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 60° C.20°~25° D.90° E.30°~ 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休克(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 、选择题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H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 升高 B. 降低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 加 D. 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 加 D. C.正常或略降 D. 先降后升E?先升后降 A.心脏 B.肝 C.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D.肺 E. 脾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D. 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D.40% B.20% E.50% C.3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50%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进一步加重已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网扩大开放范围,从而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舒张压低于8.0~9.3kPa(60~70mmHg),即视为休克的微循环扩张期口亦即休克的失代偿期。如休克状态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增加,毛细血管壁受损,微循环内形成大量微血栓,造成所谓的病理性血管内凝血,组织器官由于细胞缺氧损害而发生的自溶导致这些组织血管发生器质性损害,此时已进入休克的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DIC期)。 二、体液代谢变化 休克时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儿茶酚胺作用于p受体,引起微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血流绕过毛细血管加重了组织灌流障碍的程度。此外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等体液因子在休克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此外由于血液灌流量不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导致细胞破坏自溶,并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三、重要脏器受损 休克持续超过l0小时,即可发生内脏器官的不可逆损害。如有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造成休克死亡的常见原因。 1.心脏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受损,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导致心衰。 2.肾由于持续性低血压及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肾小球前微动脉痉挛,肾血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第十一章 休克

第八章休克 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 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D.40% B.20% E.50% C.3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答案] B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

第十二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1.shock(休克) 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 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 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 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 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 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 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 9.lipopolysacharide(LPS,脂多糖) 10.shock lung(休克肺) 11.shock kidney(休克肾) 12.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 13.infectious shock(感染性休克) 14.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 15.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 二、选择题 A型题 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 理过程 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 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 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 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失血 B.脱水 C.感染

D.烧伤 E.挤压伤 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 A.交感神经 B.动脉血压变化 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 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 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血栓素A2 C.血管紧张素II D.内皮素 E.心肌抑制因子 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 D.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 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D.A 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得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普遍规律与机制、 3.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与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与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就是指在病因得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 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得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得原因就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得因素,常被称为病 因。 6.条件:就是指在原因得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因素,通常包括机体得内在因素 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外部因素。 7.死亡:就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得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得永久性停止、脑死亡得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 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 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得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得界线、为 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 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得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得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得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 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得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 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0.75mmol/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1、25mol/l 9.水肿:过多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得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就是指心力衰竭诱发得水肿。肾性水肿就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得全 身性水肿。原发于肝病得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 与/或溢入肺泡腔得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得液体含量增多引起得脑容量与容量增加为脑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