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三4.1硅酸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三4.1硅酸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三4.1硅酸盐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精选课时练(含解析):必

修一 4.1 硅酸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硫酸酸化的H

2O

2

滴入Fe(NO

3

)

2

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H

2

O

2

的氧化性比Fe3+强

B.含有铝元素的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C.水玻璃可用做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D.SO

2

和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其原理相同【答案】C

【解析】A中H+与NO

3-形成稀硝酸,具有氧化性也可以氧化Fe2+,所以A错误。B,NaAlO

2

显碱性,所以B错误。D中SO

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

2

具有还原性,而乙烯使溴水褪色是

因为发生加成反应,二者原理并不相同,所以D错误。

2、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⑤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答案】C

【解析】解: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析出晶体碳酸氢钠,不会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故①符合;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故②不符合;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溶解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故③不符合;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盐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硅酸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④符合;

⑤AgNO3和稀氨水反应,生成AgOH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形成[Ag(NH3)2]+络离子,沉淀溶解,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⑤不符合;

故选C.

3、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3SiO2

C.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D.橄榄石中铁为+2价

【答案】B

【解析】A.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和橄榄石[(Mg,Fe)2SiO4]的成分均属于硅酸盐类,均属于硅酸盐矿,故A正确;

B.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写活泼金属氧化物,然后是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故B错误;

C.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环境中没有氧化金属铁的物质或者条件,所以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故C正确;

D.橄榄石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价,硅元素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所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原碳酸钠溶液是饱和溶液,生成碳酸氢钠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部分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正确;

②向NaAlO2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偏铝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溶液,所以氢氧化铝和盐酸能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错误;

③AlCl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AlCl3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可以溶解于过量氢氧化钠中,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错误;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盐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硅酸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正确;

故选C.

5、青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其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B.青石棉中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

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

D.1 mol青石棉能将含1 mol HNO3的稀硝酸还原

【答案】B

【解析】A.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所以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产品,故A正确;

B.硅酸盐中不含二氧化硅,所以青石棉中不含石英晶体,故B错误;

C.硅酸盐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先后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所以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故C正确;

D.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所以青石棉中含有二价铁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判断青石棉与硝酸的关系式,所以青石棉与硝酸反应的关系式计算得:Na2O·3FeO·Fe2O3·8SiO2·H2O﹣﹣HNO3,所以1mol青石棉能使1mol硝酸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 将CO2通入水玻璃溶液中证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

于Si

C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充分反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应后过滤

D 淀粉与稀H2SO4共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验证淀粉水解产物有无还

原性

【答案】B

【解析】A.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应滴加到沸水中制备胶体,故A错误;

B.CO2通入水玻璃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知,酸性为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C>Si,故B正确;

C.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来除杂,故C错误;D.淀粉与稀H2SO4共热,发生水解反应,但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选项甲乙丙

A SO2Ba(OH)2NaHCO3

B Na2O2H2O CO2

C Na2SiO3NaOH HCl

D Al H2SO4NaOH

【答案】C

【解析】A.SO2与Ba(OH)2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水,SO2与NaHCO3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碳,且Ba(OH)2与NaH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A不选;

B.Na2O2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且H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B

不选;

C.HCl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与Na2SiO3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硅酸,但NaOH 与Na2SiO3不反应,则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C选;D.Al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且H2SO4与NaOH反应生成Na2SO4和水,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8、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Ba(NO3)2②Ca(OH)2③Na2SiO3④Na[Al(OH)4] ⑤Na2CO3

⑥ 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答案】C

【解析】①Ba(NO3)2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最终不会产生沉淀,错误;②Ca(OH)2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少量时会产生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因此最终不会产生沉淀,错误;③Na2SiO3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无论是否过量都会产生硅酸白色沉淀,正确;④Na[Al(OH)4] 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最终会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正确;⑤Na2CO3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会产生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白色沉淀,正确;⑥ NH3和NaCl饱和溶液持续通入CO2,最终会产生溶解度小的碳酸氢钠白色沉淀,正确。因此有白色沉淀的是包含③④⑤⑥的选项C。

9、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

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Ca(OH)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

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碳酸比盐酸弱,CO2与CaCl2溶液不会反应,无沉淀生成,故①错误;

②碳酸比硅酸强,过量的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2CO2+Na2SiO3+2H2O═2NaHCO3+H2SiO3↓,产生硅酸沉淀,故②正确;

③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过量的CO2与Ca(OH)2 反应:Ca(OH)2+2CO2═Ca(HCO3)2,无沉淀生成,故③错误;

④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故④正确;

故选: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B.含有铝元素的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C.水玻璃可用做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D.SO2和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A、不能排除硝酸根离子的影响,应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故A错误;

B、含铝的盐可以是含铝离子,也可以是偏铝酸盐,偏铝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可用做木材防火剂,故C正确;

D、SO2具有强还原性,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乙烯是不饱和烃,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原理不同,故D错误.

1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

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答案】D

【解析】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一定生成硫酸亚铁,无论Fe是否过量,产物均为混合物,故A不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Fe3++2I-=2Fe2++I2,高温加热,碘升华,氯化亚铁水解、被氧化,最后固体有KCl、氧化铁或氧化亚铁,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混合,发生2NaHCO3=Δ=Na2CO3+H2O+CO2↑,过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水反应,蒸干灼烧后的固体为碳酸钠和NaOH,为混合物,故C不选;D、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碳酸钠和硅酸,加热蒸干、灼烧,硅酸灼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残留固体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硅,故D选.

故答案选D 。

12、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I 叙述II

A 水玻璃具有黏性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B 往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先

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

CaCO3不溶于水,Ca(HCO3)2可溶于水

C 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法除去I2中的NH4Cl

D 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

和浓的氯化铁溶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制得胶体

【答案】A

【解析】解:A.玻璃塞中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则不能使用玻璃塞,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A选;

B.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Ⅰ错误,Ⅱ正确,没有因果关系,故B不选;C.碘易升华,NH4Cl受热易分解,则不能利用加热法除杂,Ⅰ正确,Ⅱ错误,没有因果关系,故C不选;

D.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生成沉淀,应利用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Ⅰ正确,Ⅱ错误,没有因果关系,故D不选;

故选A.

13、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 .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 2气体

C .用图③所示实验装置制备BaSO 3沉淀

D .图④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 2中的HCl

【答案】A

【解析】CO 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②中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不正确。SO 2溶于水显酸性,在酸性条件小,硝酸钡能把SO 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③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吸收CO 2,所以④不正确,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溶液、豆浆、雾和饱和食盐水均可发生丁达尔现象

B .氮化硅Si 3N 4)、氧化铝(Al 2O 3)、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锆(ZrO 2)都可用作制高温结构陶瓷的材料

C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D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硝酸型)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答案】B

【解析】A .饱和食盐水不是胶体,均不会可生丁达尔现象,错误;B .氮化硅Si 3N 4)和碳化硅(SiC) 是原子晶体,氧化铝(Al 2O 3)和二氧化锆(ZrO 2)是离子晶体,熔点高,都可用作制高温结构陶瓷的材料,正确;C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错误; D .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与氮氧化物无关,故D 错误。

15、化学与能开发、环境保护、资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C .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A

【解析】A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硅酸钠不能燃烧,不易挥发,能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 正确;

B .无磷洗涤剂是在洗涤剂的成分中去掉了导致水污染的磷元素,它不会降低碳排放,故B 错误;

C.铁、铜和海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易失电子被腐蚀,所以加铜后能加快铁的腐蚀,故C 错误;

D.汽油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 ,氮的氧化物与汽油是否完全燃烧无关系,故D 错误; 故答案选 A

稀硫酸 Na 2CO 2 Na 2SiO 3溶液 气体

SO 2(HCl)

NaOH 溶液 SO 2

NaOH Ba(NO 3)2

16、某学习兴趣小组想利用高岭土(其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制备新型的净水剂。实验程序如下:

其中滤液C就是欲制备的净水剂。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混合物A、B、滤液C、沉淀D的主要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高岭土与纯碱加热熔融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中,熔融高岭土和纯碱混合物时可以选用的坩埚有________(填字母)。

A.玻璃坩埚B.瓷坩埚C.氧化铝坩埚D.铁坩埚

【答案】(1)NaAlO2和Na2SiO3H2SiO3、NaCl和AlCl3AlCl3和NaCl H2SiO3

(2)SiO2+Na2CO3Na2SiO3+CO2↑,

Al2O3+Na2CO32NaAlO2+CO2↑

(3)D

【解析】高岭土受热分解生成的Al2O3和SiO2与Na2CO3反应,分别生成NaAlO2和Na2SiO3,即混合物A,加入盐酸后又生成AlCl3、H2SiO3和NaCl,即混合物B,过滤后得到沉淀H2SiO3,滤液AlCl3和NaCl。因上述反应过程中SiO2、Al2O3均能与Na2CO3反应,所以熔融高岭土时只能选用铁坩埚。

17、)准确称取6克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放入盛有100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填空回答:

(1) 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 a=2.3,用于沉淀铁离子,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1.75mol/L (2)2.7ml.

【解析】

18、沸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NaAlSiO4·n H2O),其中有许多笼状孔穴和通道能让直径比孔穴小的分子通过而将大的分子留在外面,故又称“分子筛”。“分子筛”在表面化学中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7·2H2O)、石灰石、海水为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作用是,副产品A是;

(2)上述少量气体通入滤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NaOH和不溶物在适当温度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高岭土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则分子筛的化学式也可表示为。

【答案】(1)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Na2CO3

(2)CO2+2AlO2-+3H2O=2Al(OH)3↓+CO32-

CO2+SiO32-+H2O=H2SiO3↓+CO32-

(3)Al(OH)3+OH-=AlO2-+2H2O

H2SiO3+2OH-=SiO32-+2H2O

(4)Na2O·Al2O3·2SiO2·2n H2O

【解析】从工业生产流程图可看出,(1)问中食盐水精制的过程,经过a操作后得到纯NaCl ,在操作前已过滤,不溶性杂质已经除去,所以a的操作应该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含有钠离子碱性滤液中通入CO2,由于CO2的量不能确定,在常温下蒸发就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在700℃蒸发时,有NaHCO3也分解了,得到的副产品应该是Na2CO3(2)通入CO2,滤液中AlO2-、SiO32-生成沉淀(3)不溶物为Al(OH)3和H2SiO3 ,它们都可溶于NaOH (4)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零的原则,可将分子筛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19、(横山桥高级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2分)分子筛可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某种型号的分子筛的工业生产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1)在加NH3·H2O调节pH的过程中,若pH控制不当会有Al(OH)3生成。已知常温下,Al(OH)3浊液的pH=3,其K sp=1×10-36,则其中c(Al3+)= ▲。

(2)生产流程中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

(3)假设生产流程中铝元素和硅元素均没有损耗,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分子筛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4)分子筛的孔道直径为4?称为4A型分子筛;当Na+被Ca2+取代时就制得5A型分子筛,当Na+被K+取代时就制得3A型分子筛。要高效分离正丁烷(分子直径为4.65?)和异丁烷(分子直径为5.6?)应该选用▲型的分子筛。

【答案】$selection$

【解析】

20、矿物透闪石是制作玉器的一种原料,其化学式可用Ca x Mg y Si8O22(OH)m表示。

(1)Ca x Mg y Si8O22(OH)m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化学式中x、y、m的代数关系式为▲。

(2)对矿物样品粉末灼烧至恒重,则减少的质量与灼烧后固体中Si元素的质量比为▲(用m表示)。

(3)为确定Ca x Mg y Si8O22(OH)m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8.10g样品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溶解,过滤,将沉淀灼烧得固体4.80g。

②另准确称取16.20克样品粉末在空气中灼烧,样品减少的质量随灼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xCaO·yMgO·8SiO2· H2O ; 2x+2y-m=12

(2) 9m/224或0.04m

(3)n(SiO2) =4.8g÷60g·mol-1=0.08 mol

摩尔质量M=8.10g÷(0.08 mol÷8) =810 g·mol-1

n(H2O) =0.36g÷18g·mol-1=0.02 mol

m=0.02 mol×2÷(16.20g÷810 g·mol-1) =2

根据电荷守恒:2x+2y+4×8=22×2+2

得:x +y =7……………①

40 x +24 y +28×8+16×22+17×2=810……………②

由①、②式得:x =2 y =5

化学式为:Ca 2Mg 5Si 8O 22(OH)2

【解析】本题考查硅酸盐的性质及应用和化学计算能力。

(1)、改写的过程中要遵循化合价守恒和原子守恒的原则,故可得其氧化物的表达形式为:xCaO ·yMgO ·8SiO 2·2m

H 2O ;根据化合物Ca x Mg y Si 8O 22(OH)m 中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

得2x +2y +4×8-22×2-m=0,整理得:2x +2y -m =12。

(2)、设Ca x Mg y Si 8O 22(OH)m 的物质的量为1mol ,灼烧时减少的质量为此物质中的结晶水的质量,即m/2mol ×18g/mol=9m g ,硅元素的物质的量为8mol ,质量为8mol ×24g/mol=224g ,则减少的质量与灼烧后固体中Si 元素的质量比为9m/224。

(3)、 该矿物中SiO 2不溶于盐酸,由实验①可知,n (SiO 2) =4.8g ÷60g/mol =0.08 mol ,则化合物Ca x Mg y Si 8O 22(OH)m 的摩尔质量M =8.10g ÷(0.08 mol ÷8) =810 g/mol ;由实验②可知:n (H 2O) =0.36g ÷18g/mol =0.02 mol ,则m =0.02 mol ×2÷(16.20g ÷810 g/mol) =2;根据电荷守恒:2x +2y +4×8=22×2+2,得:x +y =7……①,40x +24y +28×8+16×22+17×2=810……②,由①、②式得:x =2,y =5,故该化合物化学式为:Ca 2Mg 5Si 8O 22(O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法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 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高中化学知识点—硅和硅酸盐工业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硅和硅酸盐工业 1.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 包括碳(6C)、硅(14Si)、锗(32Ge)、锡(50Sn)和铅(82Pb)5种元素.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族。[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 ②主要化合价:+2价、+4价.其中C、Si、Ge、Sn的+4价化合物稳定;Pb的+2价的化合物稳定,但+4价的Pb的化合物却是不稳定的,如PbO2具有强氧化性。 (2)递变规律:按碳、硅、锗、锡、铅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由于碳族元素的最外层为4个电子,因此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很明显。在碳族元素的单质中,碳是非金属;硅虽然是非金属,但却貌似金属(为灰黑色固体),且为半导体;锗具有两性,但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为半导体;锡和铅为金属。 *[C60]C60与金刚石、石墨一样,都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 子,其形状如球状的多面体,在C60分子中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 [硅] (1)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含量第一位的为氧元素)。 (2)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无单质硅,硅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化合态的硅是构成地壳的矿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3)单质硅的物理性质: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其熔点、沸点很高,硬度很大(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晶体硅是半导体。 (4)单质硅的化学性质: ①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O2、Cl2、H2SO4、HNO3等发生反应,但能与F2、HF和强碱反应。例如: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 ②在加热时,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Si + O2SiO2 (5)用途: ①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 ②利用硅的合金,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和耐酸设备等。 (6)工业制法.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 + 2C Si + 2CO↑ [二氧化硅] (1)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天然二氧化硅叫硅石。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透明的石英晶体叫做水晶,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晶体叫做玛瑙。二氧化硅是一种硬度很大、熔点很高的固体。 (2)化学性质: ①SiO2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iO2+CaO CaSiO3 SiO2还可与NaOH反应:SiO2 + 2NaOH(水溶液中或熔融态) =Na2SiO3 + H2O 注意a.由于Si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粘性很强的Na2SiO3溶液,因此盛放碱性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瓶塞和瓶子粘在一起. b.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SiO2与H2O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2SiO3).制取H2SiO3的方法如下: Na2SiO3 + 2HCl =2NaCl + H2SiO3↓ 或Na2SiO3 + CO2 + H2O =Na2CO3 + H2SiO3↓ 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其酸性比H2CO3还弱。 ②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4HF + SiO2=SiF4 + 2H2O 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因此盛氢氟酸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容器(可用塑料瓶)。 (3)用途: ①二氧化硅是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②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电子表、石英钟。较纯净的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玻璃常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化学仪器。 ③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眼镜片等。 ④玛瑙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

高中化学--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

高中化学--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 1.生产普通玻璃所用的原料不包括( ) A.石英B.黏土 C.纯碱D.石灰石 答案 B 解析生产普通玻璃所用的原料是石英、纯碱和石灰石,不包括黏土。 2.下列有关水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黏土 B.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钙的硅酸盐和铝酸盐 C.水泥具有水硬性 D.混凝土是指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制造水泥的原料中没有纯碱,A错误。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等,B正确。混凝土的成分是水泥、沙子和碎石,D正确。 3.唐三彩、秦兵马俑制品的主要材料在成分上属于( ) A.氧化铝B.二氧化硅 C.硅酸盐D.合金 答案 C 解析唐三彩、秦兵马俑制品属于硅酸盐产品。 4.下列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克服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具有极大的强度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答案 D 解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并不是硅酸盐,如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等,故D错误。 5.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玻璃B.水泥 C.纯碱D.水玻璃

答案 C 解析玻璃、水泥均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水玻璃是Na 2SiO 3 的水溶液,也是混合物; 纯碱是Na 2CO 3 ,为纯净物。 6.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传统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Al 2Si 2 O 5 (OH) 4 ]等天然硅酸盐为 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黏土也是制备玻璃的原料之一 B.黏土的主要成分可以表示为Al 2O 3 ·2SiO 2 ·2H 2 O C.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 D.传统陶瓷材料的成分与新型陶瓷材料的成分不同 答案 A 解析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石灰石与纯碱,不包括黏土,A错误。 7.(1)三硅酸镁晶体被用来治疗胃溃疡病患者的胃酸过多症,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 三硅酸镁晶体的化学式为Mg 2Si 3 O 8 ·n H2O。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三硅酸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两类。下列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玻璃②氮化硅陶瓷③砖瓦④硅芯片⑤光导纤维⑥水泥 答案(1)2MgO·3SiO 2 ·n H2O (2)①③⑥ 解析(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时,应注意书写顺序: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芯片是高纯度的硅。②④⑤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8.下列溶液中①碳酸钠溶液,②氢氟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①、③中溶液呈碱性,不能与光滑的玻璃反应,但能与磨口玻璃裸露的SiO 2 反应,生成的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具有良好的黏结性,易使瓶塞与瓶壁粘在一起而难以开启。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都很低。 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Fe+S △ FeS 2Cu+S△CuS 2Na+S==Na 2 S Hg+S==HgS 与非金属反应:H2+S △ H 2 S 3C+S+2KNO 3===K 2 S+K 2 SO 3 +H 2 O ②还原性:S+O2点燃SO2 S+6HNO 3(浓) △ 2 SO 4 +6NO 2 +2H 2 O S+2H 2SO 4 (浓) △ 3SO 2 +2H 2 O ③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 +3H2O 3.用途:制火药、制橡胶、制高纯度硫酸、作医药 (二)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 + NaOH == NaHSO 3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Na 2 SO 3 + H 2 O + SO 2 == 2NaHSO 3 ]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 2+C l 2 +2H 2 O=H 2 S O 4 +2H C l 2KMnO 4 + 2H 2 O+ 5SO 2 === K 2 SO 4 +2MnSO 4 + 2H 2 SO 4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2H 2O+ SO 2 +2Fe3+=== 2Fe2++SO 4 2-+4H+ (4) 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复色(生成物不稳定) (5) 用途:制H2SO4;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2硅酸盐产品简介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课题2 硅酸盐产品简介 【学习目标】 1.认识硅酸盐的复杂性,了解其组成表示方式。 2.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硅酸盐产品的应用。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硅酸盐组成表示方式 由于铝、硅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粒子大小相近,+3价的铝常置换+4价的硅而形成铝硅酸盐,但为了保持电中性会伴随引入其他正离子,从而大大增加硅酸盐品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如高岭石:Al2(Si2O5)(OH)4等等。因此,为简明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常将硅酸盐写成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组合的形式。当有多种元素时,一般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如硅酸钠:Na2SiO3改写为Na2O·SiO2。 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或将氧化物的形式改写为化学式: 硅酸钙:CaSiO3 高岭石:Al2(Si2O5)(OH)4 正长石:KAlSiO4 石棉:CaO·3MgO·4SiO2 黏土:Al2O3·2SiO2·2H2O 活动二:通过实验、阅读等途径了解硅酸盐产品的应用 实验用品:饱和Na2SiO3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蒸馏水、小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棒、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玻璃导管、橡皮塞、镊子等。 1.实验验证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应用下列所给试剂和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协助某同学验证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⑴取两片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 和Na2SiO3溶液中浸透,取出沥干 —— ⑵ 结论Na2SiO3可以用作防火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3

选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