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小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小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答【答案】:(1)10;(2)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远离

【解析】(1)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有图可知此时u=5cm 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这样像距会增大,因此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

1

焦距

f/mm

2

焦距

f/mm

3

焦距

f/mm

4

焦距

f/mm

5

焦距

f/mm

平均焦距

f/mm

凸透镜1

凸透镜2

(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______;

(2)测出焦距后,黄汉选用了凸透镜1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分别进行了图(a)(b)、(c)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①u表示______;

②照相机是属于种______情形。投影仪是属于______种情形能成虚像的是______种情形;[选填“(a)”“(b)”或“(c)”]

③比较(a)、(b)两图,(a)图成的像比(b)图成的像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会聚减小误差物距(a)(b)(c)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上,据此能测量出焦距。

[2]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2)[3]由图可知,u是指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其表示的是物距。

[4][5][6]由图(a)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由图(b)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由图(c)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从(a)到(b)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小,所以(a)图成的像比(b)图成的像小。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

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

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答案】10.0 放大 75 右小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则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2)[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

50.0cm-35.0cm=15.0cm

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物距为

55.0cm-35.0cm=20.0cm=2f

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故将光屏移动到7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4][5]图乙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后,因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也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6]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变大,则A点处气体压强变小,烛焰将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4.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如果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小丽需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一条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和凸透镜折射后恰好经过A 点,请在图中画出经过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F为凹透镜的虚焦点)

【答案】等大右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的成像性质进行判断;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作图。

【详解】

(1)[1]由题意和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物距

=-==

50cm20cm30cm2

u f

同理像距等于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2]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镜,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延迟会聚,为了使光屏上还能出现清晰的像,则光屏需要适当向右移动。

(2)[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由题意可知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恰好经过A点,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5.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的实验器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其中______(填a、b、c中的两个)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在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当不移动凸透镜,只将蜡烛和光屏平位置互换,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集到蜡烛的像.

【答案】a、b 小于能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2可知,a、b、c沸点相同,其中a、b初温相同,到沸腾时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

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已知物距大于像距,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得到倒立、缩小是实像。将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知,则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成清晰的像。

6.如图,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实验甲,镜面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

(2)如图丙,当把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填“Ⅰ/Ⅱ/Ⅲ”)区域内左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像最________时,才能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

___________。

【答案】12 Ⅱ清晰上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太阳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在焦点光线的能量最强,其它位置光线较弱,能量最强则温度上升最快,在较短时间内能把白纸烤焦,从图乙可看到,当透镜与白纸间距是12cm时,烤焦的时间最短,那么焦距是12cm。

(2)[2][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

=>

35cm2

u f

则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即

<<

v

15cm30cm

清晰像应该在65.0cm至80.0cm处,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那么烛焰的像会向下移动。7.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dm;

(2)实验中各器材的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若要研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则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字母);

a.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b.光屏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凸透镜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c.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3)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吗?为了在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①为了画出相同的蜡烛,小明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用笔在纸上画出蜡烛的“像”;

(______)

②将画有烛焰“像”的纸______ (填“正”或“倒”)贴在光屏上,这样便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答案】最短 1 c 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0cm-0= 10.0cm=1dm

(2)[3]此时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需要调节蜡烛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间。

[4]作出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A的像。如图所示:

[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应将画有烛焰“像”的纸倒贴在光屏上。

8.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应向_________移动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蜡烛和光屏保持图示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左移动_________cm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答案】缩小右大 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物体和所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物距u=40cm,像距v=15cm,即u>v,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2)[2][3]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当物距变小时,像距要变大,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而像的大小要比移动前的要大一些。

(3)[4]根据光路可逆,若蜡烛与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要想再次成清晰的像,须让此时的物距为15cm,像距为40cm,那么凸透镜就应该移动到25cm处。

9.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

θ选填“大于”“等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角(

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

cm选填“>”“=”或“<”);

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2(

(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内.

【答案】折射小于增加>平行于DE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

(2)[3]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4]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高度,故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5]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平行于DE;

[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②内.

【点睛】

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10.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这样调节的目的是______。

(2)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物高s/cm像高h/cm 1351452

230155 2.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①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 从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变化规律是(只写一种)_____。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位置时,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____,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想看到烛焰的像,请你帮小明想出合理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此时u<f,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人眼在光屏一侧逆着折射光看即可

【解析】

【详解】

(1)[1][2]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3]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实验时,物高等于像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等大的实像,那么物距等于像距,大小都是等于2倍焦距,即

===

u v f

220cm

f=;

可求得焦距10cm

[4]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即物距从35cm到变成12cm过程中,物距在减小而像距从14cm增大到60cm,即像距在增大,像高也从

2cm增大到25cm,即像也变大;

(3)[5]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位置时,此时物距5cm

u=,来回调节光屏,

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6]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在凸透镜的左侧,小明想看到烛焰的像,那么小明应该在光屏一侧逆着折射光看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 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3 .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 课题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光的折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 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活动中,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 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 实践的意识. 教学 重点 1.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和 光的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作图. 教具 准备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 示装置、水槽、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玻璃杯、碗、筷子、茶 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学 难点 1.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2.在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不同介质中.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即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 4.光线垂直两介质界面入射时,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等于0°,即光的传播 方向不变.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

新课导入 我们平时会发现,把筷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时,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今天我们学习光的折射后就可以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了. 进行新课 光的折射现象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 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生1: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2: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1:向界面偏折. 生2:向法线偏折. 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 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制成)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 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 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白色屏E周围上有一可 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 水中,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教师把刚才的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它的光路图.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 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 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当光从一种透明介 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 质中时,在两种介质的分 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 一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 部分光发生反射,同时还 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 介质中发生折射. 2.折射是在光从一种 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处发 生的.因为光是在两种介 质中传播的,所以传播的 速度各不相同.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汇总

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二、光折射要注意事项 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 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三、光的折射现象和应用 (1)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折射有关:水中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从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好像变高了。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制成了三棱镜、还制成各种透镜来成像。 四、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 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五、光的折射定律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4.4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应用折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 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画在图4-3-1上。 结论(一):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光 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探究(二):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交流: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结论(二):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探究(三):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结论(三):光从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 而。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 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三、基础过关 1、在图2-9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如图2-11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单元测试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 5..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跟凸透镜相距12cm,在光屏上出现了放大的倒立的像,那么,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 cm B.6 cm C.8 cm D.12 cm 6.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7、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1分) 9.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处。 10、凸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11、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___ _的像 1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6cm。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机。 14.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5.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16.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 点总结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u) ( v )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附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讲义复习提纲(3. 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2、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④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 逆的。 分界面 注:右图中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射入另一种介

质“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一部分光线被水平面反射回去,这里没有画出反射线。折射中光路可逆的意思是:如果有一道光上图水中按折射光线向空气中照射,那么这道光会按上图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也就是光的路可以互相逆转。 4、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 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实验前,小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小明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 (4)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__移动,小明应把凸透镜向_____移动,就可以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两空均选填“上”或“下) 【答案】10.0 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上下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一束平行光照到凸透镜上,在左边的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f=40.0cm-30.0cm=10.0cm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3][4]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蜡烛在两倍焦距以为,且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4)[5][6]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此时像呈现在光屏的上半部分,为了使烛焰的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完整word)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作图题

光的折射作图题 1. 完成右图中的光路图. 2. 根据图中给出的法线NN'以及三条未标明行进方向的光线,但是已经知道入射光线是从空气射入水中,请你画出界面,标出界面哪边是水,哪边是空气,并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进行方向. 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4. 请画出右图中两条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线. 5. 图中,S'是发光点S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透镜的焦点. 6. 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则反射角是_______.界面MM'的____________侧是空气 7. 完成下列光路图 8.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厚玻璃板上,试画出光线经过玻璃板上、下两个表面产生的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9.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旁主轴上如图所示的位置,试就像的大小、虚实、倒正几方面把烛焰的像大略地画在图上. 10. 一束光线AO从玻璃斜射到玻璃和空气分界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该束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 。

11. 在下面各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2. 图中已画出了通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 13. 在图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4. 如图所示,已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试在图中填上透光类型的透镜. 15. 在图中,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光路,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6. 如图所示,A、B为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7.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在如图所示的两透镜上,试分别画出这束光通过两透镜发生折射后的光线. 18. 通过凹透镜后的光线如右图所示,F为焦点,试画出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19. 根据图(1)、(2)、(3)中凹透镜、两个成直角的平面镜和凸镜的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20. 完成下面各自的光路.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复习题附答案












一、 知识储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U>2f
大小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fU=f
不成像
U获得平行光
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 10cm 处,所成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 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三)镜的调节问题
例 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 1 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
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
因:

2 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
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正倒
20 47 倒立
30 26 倒立
40 22 倒立
60 18 倒立
20 80 倒立
30 34 倒立
40 27 倒立
60 22 倒立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大家把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2.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时,折射角_______. 3.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一定发生偏折.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是法线. 5.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二、选择题 6.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7.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上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正确的光路是:( ) 8.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三、作图题 9.请画图解释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2014 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池水变浅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墙上手影 答案:A 解析:池水变浅是光从水射向空气折射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完整版)初二物理凸透镜测试题

认识透镜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不同透镜的焦距可以不同,同一个透镜有_____个焦点。 2、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___ ,F点为凸透镜的____ ,OF为 ____ 。 3、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镜子是:( )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凸透镜 4、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镜子是:(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 5、将一个发光的电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 ) A.变为发散光线B。会聚在焦点上C.变为平行光线D。方向不变 6.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作图: 1 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透镜成像的规律(历年中考题集锦) 1.(选作)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选作)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3.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 (选作)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 6.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 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 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9.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0.(选作)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5cm15cm C.f<15cm D.f>30cm 11.(选作) ______图( “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 “凸” 或“凹”). 12.(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6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光的折射》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________现象和_______现象。当逐渐减小入射角时,折射角将________。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1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度,折射角是____度。 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_像。 5.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6.在“镜花水月、坐井观天、立竿见影、海市蜃楼”四个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_____。 7.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不是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而成的像,如图2所示,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位置(选填“甲”或“乙”)

8.图3中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_______是OA的入射光线。 9.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是30°,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a 120°(选填“>”“<”或“=”) 10.如图4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1.如图5,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处时,亮斑在B点的____(选填上方、下方、原处),当水面到达CD时,亮斑在B点的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原处)。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初二物理十大学习方法和技巧一、重视物理概念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二、重视画图和识图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三、重视观察和实验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光的折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raction of ligh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学周永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情况 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

(完整)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 四点 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10.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 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图6屏幕 平面镜 凸透镜 螺纹透镜 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