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学

流变学
流变学

流变学1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7.理想高弹性的主要特点是形变量大、弹性模量小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力学松弛特性和形变过程有明显热效应。 8.理想弹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理想粘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速度。 9.提高应变速率,会是聚合物材料的脆-韧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升高,冲击强度降低。 10.聚合物样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细颈是屈服的标志,冷拉过程在微观上是分子链段或结晶取向的过程。 从广义上来说,高分子流变学也就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 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2.高分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一次结构(近程结构),二次结构(构象),三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四次结构(织态结构)。 3.高分子材料流动与变形的本质特征是(黏弹性)。 4.我们可以把流体形变类型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 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以及(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 5.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说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 5.(蠕变)和(应力松弛)是最典型的静态黏弹行为的体现。 6.(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 7. 物料在进入毛细管一段距离之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稳定的流动。而在出口区附近,由于约束消失,聚合物熔体表现出(挤出胀大)现象,流线又随之发生变化。

流变学

什么是流变学?? 流变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应力、应变、温度、电场、磁场、辐射等)下的流动及其变形规律的科学。 弹性固体 (Elastic Solids) 变形时遵从胡克定律-材料所受的应力与形变量成正比(σ=Eε)的固体,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响应为瞬时响应,称之为弹性固体。 理想流体 (1)非粘性流体(帕斯卡流体) 没有粘性的流体称之为非粘性流体,流动的时候没有阻力。 液体内部压力在任何方向上都相同。 (2)牛顿流体 流动时符合牛顿流动定律-材料所受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液体称之为牛顿流体。 高分子液体的奇异流变现象: 1.高粘度与“剪切变稀”行为 2.Weissenberg效应(爬杆效应) 3.挤出胀大现象又称口型膨胀效应或Barus 效应。 不稳定流动和熔体破裂现象 5无管虹吸,拉伸流动和可纺性 6 各种次级流动 7孔压误差和弯流压差 9湍流减阻效应 9 触变性和震凝性 指在等温条件下,某些液体的流动粘度随外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的性质。粘度变小的称触变性,变大的称震凝性,或称反触变性。

粘流态下大分子流动的基本结构单元不是大分子整链,而是链段,分子整链的运动实际上是通过链段的相继运动实现的。 什么是软物质? 从字面理解,软物质是指触摸起来感觉柔软的那类凝聚态物质。严格些讲,软物质是指相对于弱的外界影响,比如施加给物质瞬间的或微弱的刺激,都能作出相当显著响应和变化的那类凝聚态物质。 非牛顿流体分类 ①宾汉流体:需要最小切应力。如油漆、沥青。 ③假塑性流体:切力变稀,大多数聚合物熔体。 ③胀流性流体:切力变稠,胶乳、悬浮体系等。表现粘度随时间变化 ④触变体:η随t而增加而减小;内部物理结构的破坏;胶冻,油漆、有炭黑的橡胶。 ⑤震凝体:η随t而增加而增大;某种结构的形成。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2组织行为3群体行为4领导行为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测量费E个案法F实验法G产品分析法(投射原理)H情景模拟法 3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认知: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俗称认识) 1.客观(知觉对象)的特点:物理强度,时空特征,运动特征;对己意义、价值 2.主体的因素: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精确性和速度);定势(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知觉的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3知觉情景: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只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4对人知觉的偏差会导致哪些效应?试举例加以说明。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社会刻板效应 5何为归因?归因有何特点?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的解释或判断。 特点:(1)对行为者成功、失败的归因特点:Array (2)对他人一般行为归因的规律:A区别性(待殊性)当个体的行为反常——外部归因或情景归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相同行为——内在归因。 B一致性(普遍性)在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有同样的行为,某人也会出现这种行为时,做外部归因,而当某人行为与众不同时,则做内部归因。 C一贯性(稳定性)指个人的某种行为在不同情景下是否一贯和稳定。行为反常——外在情景归因;行为惯常——内在归因。 6知觉原理应用于管理有什么作用? A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以便能敏锐地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快速准确解决问题。 B分析自己的认识定势,了解个人的认知偏好,跳出这些认知陷阱以避免知觉偏差的出现。 C对员工做结论要慎重,要因人而异,随景而异,承认并考虑不同员工对同一组织事件会有不同的认识,作耐心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以同一认识,统一行动。 D应尽量利用知觉原理待人处事,树立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E对自己有准确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 F实事求是地堆员工的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避免不当归因,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引导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成败作正确归因,正确估价自己。 7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叫情绪情感。是事物与自己需要满足与否和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类对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都是人内心的主观体验形式,因此二者本质相同且相互联系。

流变学特性分析

储藏年限0 1 2 3 4 5 6 7 8 13 弹性弱较好较好较好好最好最好较好较好较好 延伸性22 12 12.5 11.5 13.5 15 14 11.5 12.5 8 抗延比值(厘米/分) 0.51 0.41 0.26 0.67 0.083 0.29 0.091 0.32 0.23 0.052 面包流散性(高/直径)0.33 0.35 0.55 0.47 0.45 0.40 0.55 0.52 0.55 0.49 面包体积(ml) 132 146 176.8 142.3 158 147.5 193 157 165 140 从面团特性来看,新收获的小麦面团弹性较差,延伸性大,抗延比值较高,这是由于新收获小麦含有较高的低分子量的醇溶蛋白,-S-S-/-SH的值较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面团弹性增强,储藏5-6年的小麦,面团弹性达到最好,这是由于储藏期间小麦麦谷蛋白肽链间的二硫键和分子内的二硫键相互结合, 使面团弹性增加。储藏时间过长,弹性反而下降。小麦储藏的前三年,延伸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储藏4-5年的小麦延伸性有增加的趋势,而后逐渐下降。在储藏过程中,小麦抗延比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被氧化成了二硫键,使高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增大,低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减小,形成的面团线性结构导致面团特性发生变化。 从小麦的烘焙品质来看,新收获的小麦制作的面包流散性较差,面包体积较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由于后熟作用,面包流散性增加,体积增大,储藏6年的小麦制作的面包体积达到最大,为193ml,烘焙品质达到最佳。但储藏时间过长,超过后熟期,面包流散性降低,面包体积减小,烘焙品质下降。

猪的行为学特点

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吸吮行为 仔猪在出生后约半小时就知道寻找母猪乳头吸吮母乳。吸吮行为与触觉行为、嗅觉行为、听觉行为以及印记行为一块组成猪只最初的吮乳行为。该行为有强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猪一经吸吮乳头(产后6小时内),将长期不会忘记这个乳头。利用这一行为特点可以按强弱大小、乳头前后,在首次吸吮时固定乳头,以期获得好的整齐度,反之将引发1-2天的吮乳争斗,影响仔猪生长。利用这一行为可用奶瓶为缺乳仔猪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为是本能行为(instructive behavior),随着猪只的成长会慢慢淡忘,但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又会在断奶后记忆中出现,如吮耳、吮尾、吮血等。(二)摄食行为 猪的摄食行为与猪的生长发育,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猪是杂食动物,仔猪阶段尤喜甜食;粒料与粉料比,爱吃粒料;干料与湿料比,爱吃湿料。野外自然条件下,猪一天采食4-6次,夜间1-3次,但在狩猎期,猪会将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次采食15-25分钟,并能充分体现其个性与嗜好,若饲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份料分别放置,猪只会自己平衡日粮,知道什么料该吃多少,猪的这种智力表现称为“营养智慧”;若采用限食,猪只每次采食时间会大为减少,约10-15分钟,采食速度加快,采食争斗增多。群养比单养吃得快,吃得多,但猪的采食是有节制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象马牛那样因进食过多导致的胃扩张。 猪在采食时常发生伴随行为。例如在采食的同时,喜欢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设计料槽时,应不留直角,避免饲料浪费,并可在栏内放置深层干净的细红土,以满足拱土的天性;猪在采食过程中还伴随饮水行为,饮水的量与次数随猪的种类、气温、食物性质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摄食过程中,供应充足的饮水是无可置疑的,许多猪采食结束后,会伴随排泄行为,所以可在采食后将猪赶往排泄处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样对保持栏内干燥卫生十分有利。(三)体温调节行为 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温度下,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靠自我调节的摄食量调节产热。现代基因型的猪,背膘趋薄,但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尽管随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会有所提高。 猪的表皮层较薄,被毛稀疏,在炎热环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猪体内;猪的汗腺甚少,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故小猪与大猪均怕热,尤其是肥猪。 在高温环境中猪的体温调节行为表现喜卧少动、呼吸加快,张口呼吸(即热性喘息,通过呼出气体来蒸发散热)、寻找泥水粪尿水打滚等,并不时将身体潮湿的一面朝向空气中,将鼻孔对着空气流动的一方以利散热。若强行在烈日或高温下驱赶,猪会加快热性喘息,发生痛苦的呼噜声或嘶叫,还发生自我保护性的跛行(减少行动,减少产热),若仍不能调节与稳定体温,会发生日射病或热射病(中暑)、终因肺水肿、心衰、脑水肿而死亡。减少热应激对猪的伤害是猪场度夏的重要任务。 在低温环境里,新生仔猪的反应最明显。仔猪将四肢卷缩在腹下,以将冰冷的地面与薄皮的腹部隔开,并相互挤堆取暖,出现持续性肌纤维的震颤以增加产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流变学

1.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形变与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有连续介质流变学和结构流变学。 1.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称为本构方程,也称为流变状态方程 2.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从应力作用方式来看,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对于高分子材料来说,蠕变和应力松弛是典型的静态行为的体现,而滞后效应则是动态黏弹性的显著体现. 3.所谓线性黏弹性,必须符合:正比性和加和性 4.高分子材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除了具有频率依赖性外,还具有温度依赖性。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温度和降低外场作用频率是等效的。 5.一般来说,剪切流洞可以分为压力流动和拖曳流动。 6.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可得到在更长或更短时间内的数据。更长时间内的数据可从较高温度时的数据得到,更短时间的数据则可从较低温度时的数据得到。 7.常用的流变仪有毛细管流变仪、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 8.非牛顿指数n=1时,流体为牛顿流体;n<1时,流体为假塑性流体;n>1时,流体为胀塑性流体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完整版)流变学复习

名词解释 ?流变学:研究材料流动及变形规律的科学。 ?假塑性流体: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韦森堡效应&爬杆现象&包轴现象:当圆棒插入容器中的高分子液体中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 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的“爬杆”现象。 ?巴拉斯效应&挤出胀大&弹性记忆效应:指高分子被强迫挤出口模时,挤出物尺寸要大于口模尺寸,截面形状也发生变化的现 象。 ?法向应力效应:聚合物材料在口模流动中,由于自身的黏弹特性,大分子链的剪切或拉伸取向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产生法向应力效应。 ?松弛时间: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外力解除后材料恢复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 ?表观粘度:非牛顿型流体流动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入口校正:对于粘弹性流体,当从料筒进入毛细管时,由于存在一个很大的入口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测压力差来计算压 力梯度时所进行的校正。 ?本构方程:描述应力分量与形变分量或形变速率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是描述一大类材料所遵循的与材料结构属性相关的力 学响应规律的方程. 反映流变过程中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

?*粘流活化能:E定义为每摩尔运动单元所需要的能量,它表征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E越大,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越强,温度升高,其粘度下降得越多。 ?*第二光滑挤出区: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熔体在模壁附近会出现“全滑动”,这时会得到表面光滑的挤出物,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光滑挤出区。 ?*第一法向应力差:沿流动(受力)向的应力与垂直于流向(法向)的应力之差。 ?*触变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减的流体。 ?*震凝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增的流体。 ?*平衡转矩:胶料混炼时,转矩随物料的不断均化最终达到的平衡值。 ?拉伸粘度:拉伸应力与拉伸应变速率之比,表示流体对拉伸流动的阻力。 ?*宾汉流体: 与牛顿型流体的流动曲线均为直线,但它不通过原点,只有当剪切应力超过一定屈服应力值之后才开始塑性流动。 牙膏、油漆是典型的宾汉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很低时,流动行为与牛顿型流体基本相同,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临界后,随剪切速率增大,流动曲线弯 向切应力坐标轴,剪切黏度增大,呈现“剪切变稠”的流体。

流变学基础(一)

流变测量学基础(一) 一、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1. 流变学研究内容 流变学—Rheology ,来源于希腊的Rheos=Sream (流动)词语,是Bingham 和Crawford 为了表示液体的流动和固体的变形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流变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一门科学。 流动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之一,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流体本身的粘性(viscosity )有关,因此流动也可视为一种非可逆性变形过程。变形是固体的主要性质之一,对某一物体外加压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即所谓的变形。对固体施加外力,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使固体保持原状。此时在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为内应力(stress )。对于外部应力而产生的固体的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lasticity )。把这种可逆性变形称为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而非可逆性变形称为塑形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 实际上,多数物质对外力表现为弹性和粘性双重特性,我们称之为粘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粘弹性物质。 2.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 观察河道中流水,水流方向一致,但水流速度不同,中心处的水流最快,越靠近河岸的水流越慢。因此在流速不太快时可以将流动着的液体视为由若干互相平行移动的液层所组成的,这种流动方式叫层流,如图1。由于各层的速度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dv/dh ,或称剪切速率。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着流动较快液层的运动,使各液层间产生相对运动的外力叫剪切力,在单位液层面积(A )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剪切应力,简称剪切力(Shear Stress ),单位为N ·m -2,即Pa ,以τ表示。剪切速度(Shear Rate ),单位为s -1,以γ? 表示。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图1 流动时形成的速度梯度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一教学行为及其特点 何谓教学行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素来见仁见智、各言其是。我们运用系统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势等。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有很大成分的无意性(多是有意后行为)和不自主性。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和把握。其二,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内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在教学中,只有当内在行为全部投入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因为它具有内在的、强迫的力量,迫使教学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对行为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果忽略了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教学效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从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上看,教学行为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目的性 教学行为是在对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行为目的服从于教学目的,是把教学目的中的众多因素进行内化并形成教育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确立教学行为导向并集中体现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是一种智能性行为。教学行为目的是与教学效益密切相关、协调一致的,教学行为目的越明确,导向作用越大,教学效益越高。 (2)社会性 从教学活动的属性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教学行为也就因此带上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内容。既是如此,教学实践就得按照社会实践的原则、规律进行,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变换自己的行为,体现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并从社会道德、社会审美的要求上改善这种行为,使之得以充分地社会化。(3)规范性 教学行为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教学行为的规范性,一方面要求体现在动作、姿势等行为特征上;另一方面则要求行为主体应有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道德。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地处理这两种行为要求的关系,并做完善的结合,教学行为的整体功能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

组织行为学个体人格特质分析报告

《组织行为学》期末分析调查报告 个体人格特质分析报告 学院:专业: 年级:班号:

学生:学号: 一、个人概况 我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家乡属于长江中游港口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武穴人自古豪爽、民风彪悍,我一直自诩是被放养长大,有着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并且爱好自由,从小就爱四处游玩广交朋友,记得小学毕业同学录上这样写着我的小小梦想:走遍天下吃遍天下,所以对各类球类棋类运动十分喜爱,另外我的外号是阿斗,小时候很爱看历史书,细读三国后一直觉得刘备儿子刘婵是个大智若愚的人而非是世人所认为的扶不起的阿斗,我那个时候相信阿斗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这点从他是三国后期继承者当中活得最久可知,所以初中的时候就给身边的朋友说我是扶得起的阿斗,我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给大家看阿斗是扶得起的,现在自己从事拓展旅游这个行业,进入这个行业快两年期间累计带团人数超过3000人,我成功从一名拓展教练助理一步步成长为拓展主教练,并作为主教练成功完成成人学生等各种企业组织的拓展培训十几次,最后终身难忘的一次人生经历就是独自一人14年暑假7月4号从成都出发历时23天全程骑车走川藏南线成功到达拉萨并用身上仅有的300元成功在拉萨吃好住好玩好待了一个月。 二、个体气质类型分析 心理学上,气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大家都知道的,学术上为了深入研究,将每样东西都细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让很多人很难对号入座,感觉自己既有这种属性,也属于那种。于是,我深刻挖掘了一下自己,发现我基本上比较适合多血质和胆汁质这两种类型。 多血质曰: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 胆汁质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动作剧烈。 我很勉强的接受这种分类,毕竟还是要相信学术的。不过,也得稍微校正一下:在多血质的特性前都加个“较”,再加上胆汁质的特性,就差不多是比较适合我的气质类型。 三、个体性格特质分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1.对人的态度 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从上面的气质类型可以看出,我还是比较喜欢集体性活动的。毫无疑问,在群体中一定会涉及到自尊、交往问题,我觉得自己是个自尊心较强,对人比较热情,富有同情心,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由于在集体之中,很多人会迷失一点点自己,我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或者说是暂时生存于这个集体中,我也往往会隐藏掉自己的一些性格,当然最低限还是必须保留的,那是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必须坚守的原则。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资料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面团是多种食品的加工原料,其流变学特性对食品的加工制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研究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列举了研究方法、仪器以及指标,介绍了面团流变学的研究意义,并对馒头、面条、饺子、饼干以及面包五种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描述。 关键词:面团;流变学特性;应用

1.食品流变学概述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形态和流动的学科。食品流变学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主要研究的是食品受外力和形变作用的结构。通过对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能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检测等提供方便和依据。近年来由于食品的深加工性、工艺及设备设计的依据性等的需要,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变得愈来愈广泛【1】。 食品流变特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打蛋和搅蛋过程中蛋液的流动特性、和面时面团的弹性和变形、花生酱的涂抹等【2】。通过对食品的流变性的研究,可将食品分为固体类食品、牛顿流体类食品、非牛顿流体类食品、粘弹性体类食品以及塑性液体类食品五大类。其中粘弹性体类食品是一类介于固态食品与液态食品之间的具有弹性特性又有粘性特性的粘弹性体。属于这一类食品的有米面粉团、淀粉团、冻凝胶等【3】。本文主要研究面团的流变性以及不同产品对面团流变特性的要求。 2.面团流变学的研究 2.1面团 小麦粉是各种各样面制品的基础原料,与水混合后,由于面筋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具有黏弹性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面团,面团的这种黏弹性和流动性称为面团的流变学特性【4】。水在面团的黏弹性中有重要作用,若要形成很好的面团加水量一定要适中,过多或不足均无法形成良好的面团,面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当加适当水混匀时,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黏弹性面筋网状结构,此时淀粉与水合面筋的大分子网络形成连续的颗粒网状结构,这两个独立的网络和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在揉和过程中,脂类和其它成分均被揉和到面筋蛋白网络中。因此,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是影响面团及面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5】。面筋蛋白根据是否溶于乙醇,可分为两类: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决定小麦粉面团的弹性,而麦醇溶蛋白则影响面团延伸性【6】。 2.2面团流变特性研究的意义 在面食类食品加工中,面团的品质其决定性作用,面团流变学特性是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受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组成成分的影响, 它决定着小麦和其烘焙、蒸煮食品等最终产品的加工品质, 可以给小麦粉的分类和用途提供一个实际的、科学的依据。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1)面团的结构和性质直接由其品种的品质状况决定, 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淀粉的种类和组合、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到面团的粉质、拉伸、揉混等特性;(2)面团的性质又直接影响到面包等制成品的

行为学2016平时测验

组织行为学平时测验1 单选题 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有机组合是指( ) a 个性 b 性格 c 态度 d 气质 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作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这是哪种知觉错误?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 ( )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a 事业生涯设计 b 事业生涯开发 c 事业生涯管理 d 事业生涯规划 归因论认为良好的( )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 a 知觉 b 感觉 c 动机

d 兴趣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 a 创造性能力 b 创造性思维 c 创造性需要 d 创造性动机 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的划分方式是( ) a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b 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 人的行为模式 d 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这是及( )相联系的。 a 工作态度 b 工作动机 c 工作满意度 d 组织认同感 X理论是由哪位社会心理学家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 a 海德 b 道格拉斯·麦克里格 c 霍兰德 d 薛恩 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不包括( )

a 横向变动 b 纵向变动 c 斜向变动 d 向核心变动 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是指 a 认知 b 情感 c 态度 d 意向 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这种工作态度是 a 工作参及度 b 工作满意度 c 组织认同感 d 组织承诺 创造性行为是人们为适应客体和控制客体的产物,这反映了创造性行为的 a 适应性 b 有用性 c 首创性 d 主动性 “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霍莱特

流体流变特性概述

流体流变特性概述 流体在受到外部剪切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流动).接内部相应要产生对变形的抵抗,并以内摩擦的形式表现出来。所有流体在有相对运动时都要产生内摩擦力,这是流体的一种固有物理属性,称为流体的粘滞性或粘性。牛顿内摩擦定律或牛顿剪切定律对流体的粘性作了理论描述,即流体层之间单位面积的内摩擦力或剪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或剪切速率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τ=μ(dvx/dy)= μγ 上式又称为牛顿剪切应力公式,式中的比例系数μ就是代表流体粘滞性的物理量,反映了流体内摩擦力的大小,称为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或粘度。流体的粘度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液体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而气体的粘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物理意义上,牛顿剪切应力公式表明有一大类流体,它们的剪切应力与速度梯度呈线性关系。这类流体被称为牛顿流体。另一方面,如果上式的函数关系是非线性的,所描述的流体就被称为非牛顿流体。. 为了方便描述非牛顿型流体,人们提出了广义的牛顿剪切应力公式:τ=η(dvx/dy)= ηγ 系数η同样反映流体的内摩擦特性,常常称为广义的牛顿粘度。对牛顿型流体,η当然就是粘度,属于流体的特性参数。对非牛顿型流体,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η不再是常数,它不仅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受到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有关,即流体的流动情况要改变其内摩擦特性。人们提出了几个描述非牛顿型流体内摩擦特性的流变方程模型。如Ostwald—dewaele的幂律模型,Ellis模型,Carreau模型,Bingham模型等。其中幂律模型最为常用。幂律模型认为,非牛顿型流体的粘度函数是速度梯度或剪切速率绝对值的一个指数函数,其表达式为: 1. τ=K(dvx/dy)n= Kγn 或者 2. η=K(dvx/dy)n= Kγn-1 式中,K为稠度系数,N?S”/m ;为流体特性指数,无因次,表示与牛顿流体偏离的程度。 由2式可见: ① 当n=1时,η=K,即K 具有粘度的因次.此时流体为牛顿流体,可用以检查所得结果正 确与否; ② 当η<1时,为假塑性或剪切变稀流体; ③ 当η>l时,为膨胀塑性或剪切增稠流体; ④ 1式从使用观点看,仅有两参数,因此被广泛应用,工业上80%以上的非牛顿流体均可用此模型计算。

SPE翻译 深海钻井液的流变学特征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班级石油工程2006级 学生姓名张浩 学号2006540069 学生成绩 教务处制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钢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2万字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注明 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译文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译文要求”,对学生译文的准确性、翻译数量以及译文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深海钻井液的流变学特征 摘要 由于遇到复杂的水深条件,给深海和超深海海上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和更复杂的技术难题。特别是泥浆要在温度为2℃左右,压力可达400兆帕的环境下工作。当钻井液在井中流动的时候,将遇到的温度范围是0 ° C至150 ° C,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必须保持钻井液整体的能。泥浆的流变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泥浆的配方。 这项工作主要是实验研究温度和压力变化对各种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实验室流变仪在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的低温下,研究各种油基泥浆的流变学特征,油基流变性能的测定和泥浆的相关属性。这是为了研究添加剂类型对油基性质的影响而制定的。这些实验显示了凝胶现象的出现,并且使用特定的实验装置确定了凝胶动力学模量。建立了油基泥浆流变的数学规律特点,并预测油基泥浆在温度和压力下流变性。通过比较模拟现场数据,研究温度和井底压力对泥浆流性变的影响 引言 随着深海钻探的快速发展,运营商和服务公司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难题。钻井深度加深,需设计方案解决钻井和固井液在特定的极限条件下重泥浆凝结问题。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在深海钻探中温度的具体范围和在这些深度处的压力下,泥浆性能的保持。特别是在温度为2℃左右,压力达400兆帕时的泥浆流变性能。当钻井液在井中流动的时候,要使钻井液在温度从0℃至150℃温度范围内性能保持稳定。泥浆的流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经过多次的钻井液在高温流变性实验,钻井液冷却到温度非常低时的流变特性还没有被完全认知。当泥浆冷却到温度非常低时,粘度增加得非常高,甚至可能会出现泥浆凝胶,阻碍钻井作业。在钻井期间控制井下的压力,同时要求泥浆在每一个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流变性。通过测量油基性质和研究泥浆配方。测量结果表明,油基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本文对低温流变学的技术发展进行陈述并对各种油基泥浆研究进行描述。根据固体含量对泥浆流变性影响,从简单的乳液计算,测量泥浆的流变学性。模拟现场条件,测试温度对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并预测井下压力。在本文章最后,提出凝胶现象的特点是:调整方法决定凝胶时间凝和凝胶强度。

流变学复习名词解释

流变学:研究材料流动及变形规律的科学。 熔融指数: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下,聚合物熔体每10min 通过规定的标准口模的质量,单位 g/10min。 假塑性流体: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可回复形变:先对流变仪中的液体施以一定的外力,使其形变,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该形变保持恒定,而后撤去外力,使形变自然恢复。 韦森堡效应&爬杆现象&包轴现象:当圆棒插入容器中的高分子液体中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 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 爬的“爬杆”现象。 第 2 光滑挤出区:剪切速率持续升高,当达到第二临界剪切速率后,流变曲线跌落,然后再继续发展,挤出物表面可能又变得光滑,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光滑挤出区 挤出胀大& 弹性记忆效应:指高分子被强迫挤出口模时,挤出物尺寸要大于口模尺寸,截面形状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冷冻皮层:熔体进入冷模后,贴近模壁的熔体很快凝固,速度锐减,形成冷冻皮层 法向应力效应:聚合物材料在口模流动中,由于自身的黏弹特性,大分子链的剪切或拉伸取向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产生法向应力效应。 松弛时间: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外力解除后材料恢复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 Deborah数:松弛时间与实验观察时间之比。《1时做黏性流体,》1时做弹性固体。 残余应力: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 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余应力。 表观粘度:非牛顿型流体流动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表观剪切黏度:表观粘度定义流动曲线上某一点T与丫的比值。 入口校正:对于粘弹性流体,当从料筒进入毛细管时,由于存在一个很大的入口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测压力差来计算压力梯度时所进行的校正。 驻点:两辊筒间物料的速度分布中,在X' *处,物料流速分布中,中心处的速度=0,称驻点。 本构方程:描述应力分量与形变分量或形变速率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是描述一大类材料所 遵循的与材料结构属性相关的力学响应规律的方程. 反映流变过程中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幂律方程:用于描述非牛顿型流动行为的方程。

流变学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变形与流动的科学,实际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怎样变形与流动,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可以称其为物质的流变性(即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流变学就是研究物质流变性的科学。 流变学中有三种基本变形:简单拉伸、简单剪切和体积压缩与膨胀。 对一些简单的流变性质的描述也可用曲线形式表示,如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等,并称之为流变曲线。 流场是指液体的物理点(或微团)的物理量在给定空间内的分布。 典型流场是为简化运动微分方程而引入的简单流场,而且此简单流场在实际生产中又具有现实意义。 平行平板间的拖动流—简单剪切流场 分散体系是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或气态)分裂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固态、液态或气态)之中所形成的体系。 非均匀分散体系必须具备2个条件: ①在体系内各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 ②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 对非均匀分散体系,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把分散相分散于其中的一相称为分散介质,亦称外相或连续相 对非牛顿流体,没有恒定的粘度概念,不同的剪切速率下有不同的表观粘度,这是非牛顿流体的一大特点 触变性: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流体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并在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消除后,表观粘度随之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 反触变性流体: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流体表观粘度随时间而增加。其性质正好与触变性相反。 触变性特征: (1)在静止条件下,流体结构发展增强 (2)

(3)结构的破坏和恢复是等温可逆的,但结构恢复往往要比构的破坏所需的时间长得多 (4)在恒剪切速率作用下,流体流变性有如下表现:a)如果流体以前处于静止状态或经受较低的剪切速率剪切,那么,剪切应力将随时间而下降b)如果流体以前经受较高的剪切速率剪切,那么,剪切应力将随时间而增加。c)不管流体以前经受的剪切条件如何,如果流体在恒定的剪切速率条件下剪切足够长的时间,剪切应力最终将达到一个与剪切速率相对应的动平衡值。 (5) 当剪切速率突然变化时,剪切应力的响应是瞬时的(即没有弹性延迟响应特性); (6) 在剪切速率连续增加而后又连续减小的循环程序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将是顺时针方向的滞回曲线。 粘弹性流体:是一类既有粘性又有弹性的液体,其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弹性而要产生一定的变形(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外力消除后,这种变形要完全恢复(有一定时间过程);又由于粘性,其在外力作用下要产生一定的流动,其对应的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粘弹性流体的一些流变现象:1. 爬杆现象;2. 挤出胀大现象;3. 同心套管轴向流动 现象;4. 回弹现象;5. 无管虹吸现象;6. 次级流现象原油的基本组成: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氮、氧、硫5种,而且主要是碳和氢。 另外,原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镍、钒、铁、铜、砷、氯、 磷、硅等 胶质沥青质对蜡晶的生成与增长有如下影响:①抑制石蜡晶核的生成;②首先自 身结晶形成晶核;③共晶与吸附;④增大内相颗粒与周围分散介质的表面 张力。 ★改善高凝油流变性的最有前途的方法是改变石蜡的晶体结构,使结构强度大的大量细碎单晶变为结构强度小得多的少量树枝状或球粒状的粗大晶体,从而使 原油的流变性得到改善(降低凝点、屈服值和粘度) 胶质、沥青质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一般被

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一)流变学研究内容 流变学—Rheology 来源于希腊的Rheos=Sream(流动)词语,是Bingham 和Crawford为了表示液体的流动和固体的变形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流变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对某一物体外加压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即所谓的变形。对固体施加外力,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使固体保持原状。 此时在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为内应力(stress)。对于外部应力而产生的固体的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lasticity)。把这种可逆性变形称为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而非可逆性变形称为塑形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流动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之一,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流体本身的粘性(viscosity)有关,因此流动也可视为一种非可逆性变形过程。实际上,多数物质对外力表现为弹性和粘性双重特性,称为粘弹性物质。(二)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 观察河道中流水,水流方向一致,但水流速度不同,中心处的水流最快,越靠近河岸的水流越慢。因此在流速不太快时可以将流动着的液体视为互相平行移动的液层,叫层流,如图14-1。由于各层的速度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du/dy,或称剪切速度。这反映流体流动的特征。由于流动阻力便产生速度梯度,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着流动较快液层的运动。使各液层间产生相对运动的外力叫剪切力,在单位液层面积(A)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剪切应力,简称剪切力(shearing force),单位为N·m-2,以S 表示。 剪切速度(rate of shear),单位为s-1,以D 表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二、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流变学在药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应用流变学理论对乳剂、混悬剂、半固体制剂等的剂型设计、处方组成以及制备、质量控制等进行评价。 (一)流变学在混悬剂中的应用

血液的流变特性

血液的流变特性 一层流 血液的运动方式是流动,对于没有颗粒混合的单一性流体,若在试管内呈层状流动,则其截面上的流速呈抛物线样分布,这种流体运动特性称为层流。 二血液的黏滞性 当相邻的两层血液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平行接触面的切向力,流动快的与流动慢的血液层之间便产生内摩擦力,通常称为血液的黏滞性。 三切应力 若血液流层的平行接触面积为S,接触面上所受的切向力为F,那么,驱动各层产生切线方向变形的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F/S,就称为切应力,用表示 四切应变和切变率 液体分层流动中,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液层之间有一速度梯度,两流层间流动距离差与两流层间的距离之比称为切应变或切变。切应变随血液流动时间而成比例增加,这一随时间变化的切应变称为切变率,用γ表示。 五牛顿黏滞定律及黏度 某些液体流动时,切应力τ与切变率γ之比为一常数,即τ/γ=η,此即牛顿黏滞定律。该常数(η)的大小由液体的性质所决定,被称为液体的动力黏滞系数(或动力黏度)简称黏度。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切应力的单位为牛顿/米2,称为帕斯卡(Pa), 切变率的单位为秒-1(S-1),因而液体黏度η的单位为(Pa?s) 1 Pa?s=1000mPa?s(毫帕??秒) 1 Pa?s=1Cp(厘帕) 六牛顿液体与非牛顿液体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为一常数,这类流体成为牛顿流体。其切应力与切变率的关系曲线(即流动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水,血浆等即为牛顿流体。 事实上还有一些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其黏度值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类流体成为非牛顿液体,如高分子溶液,胶体粒子离散系统,血液等,切应力与切变率的关系为γ=f(τ)。 对于牛顿流体η为绝对黏滞常数,而对于非牛顿流体,该值则不为常数,可用ηa表示,称为表观黏度。ηa的变化规律随流体的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非牛顿流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ηa随γ的增加而减少,称为拟塑性流体,血液和多数生物体属于此类;与此相反,另一类液体其ηa随γ的增加而增加,称为膨胀性流体。 七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流体,在血管内流动时,愈靠近血管中心的部位流速愈快,反之则慢,在血管壁上的流速趋近于零,这种流动特性称为层流。在层流中同一断面管轴附近的流层速度较快,而切变率较小;距管轴愈远流速愈小,而切变率愈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细胞并不是弥散分布于整个血管,而是表现出明显的趋轴性,该现象称为轴流。愈接近血管轴心,血细胞愈密集;愈接近管壁,血细胞愈稀少。轴流的意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接触机会,从而减少血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沉积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