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课案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课案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课案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四)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实验指导书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2016年3月

东南大学学生实验守则

(1999年5月12日)

第一条学生必须按时到指定实验室做实验,不得迟到。

第二条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规定的有关内容。实验时,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才能开始做实验准备。

第三条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启动设备之前,需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第四条实验时,要严肃认真,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的结果。不许喧闹谈笑,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动与实验无关的设备,不进入与实验无关的场所。

第五条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及有关的操作规程。

第六条仪器设备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相应的电源、气源等,并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第七条实验中,如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凡属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设备损坏的,要追究责任,照章赔偿。

第八条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方可离去。

第九条学生要进入开放实验室做自行设计的实验时,应事先和有关实验室联系,报告自己的实验目的、内容和所需实验仪器,经同意后,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

第十条学生因某项实验不合格需重做者,或未按规定时间做实验而要补做者,必须交纳实验仪器设备折旧费、实验器材和水电消耗费。

第十一条本守则学校授权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科负责解释。

[校办通知(1999)6号]

实验一 在短期荷载下单筋矩形截面梁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实验,认真观察梁的两种破坏性质(延性、脆性)以及三种破坏形态。

2、加深对受弯构件正截面三个工作阶段的认识,并验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少筋梁和超筋梁为演示实验。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组做适筋梁实验。 1.观察少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性质以及破坏形态。

2. 观察梁在纯弯区段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并记录抗裂荷载0cr P (0cr M )

3.量测适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度中点弯矩—挠度的(M —f )图。

4.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制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图。

5.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0u P (0u M )。验证梁承

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试件

实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l 所示。主筋净保护层为20mm 。Ⅰ、Ⅱ级钢筋分别为HPB300、HRB400。

2、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0cu f ;

(2)钢筋: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0y f 。

(由于实验课内时间的限制,这项工作由老师在实验前完成)

四、实验方案

1.实验设备

反力架、千斤顶或压力机,百分表、手持式应变仪、静态应变采集仪、读数放大镜,裂缝读数仪等。

2.加载方案和仪表布臵

这次实验分三组,每组十二人左右,均进行适筋梁实验。实验在反力架装臵或静力台座上进行。

(1)用反力架和分配梁通过液压千斤顶进行二点同步加荷,或在压力机上

使用试验机台座进行二点直接加荷;

(2)用手持式应变仪测量混凝土变形,静态应变采集仪测量钢筋应力应变。 (3)用读数放大镜,裂缝读数仪测量裂缝宽度; (4)用百分表测读挠度。 (5)加荷仪表布臵如图2所示。

4.实验方法 (1)加荷程序

在实验准备阶段,先根据材料力学性能结果,估算实验梁的开裂荷载cr P 和破坏荷载u P 。在实验前,用卷尺或钢尺量取实验梁的实际尺寸。

正式加荷。梁开裂前,每级荷载为预估开裂荷载cr P 的三分之一。如加至开裂荷载cr P ,尚未开裂,再略加荷载,直至出现裂缝。

开裂以后,每级荷载为预估破坏荷载u P 的10%。在临近破坏时(约为破坏荷载的80%),可适当减小加荷量(如每级由10%降至5%),直至破坏。

(2)仪表测读

①在未加荷载前,测读百分表及手持式应变仪的初读数(各两次),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干缩裂缝。

②每次加荷后,达到加荷值稳定后,持续5分钟后,测读百分表的读数。 ③每两次加荷后,测读手持应变仪。可以在荷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④梁开裂时,应立即测读荷载值和裂缝宽度(裂缝宽度在受拉钢筋的中

图 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0

50

a c

铜头位置

心线位臵读取)。裂缝出现后,每次加荷后,都应测读裂缝宽度(可以在荷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⑤实验梁破坏时,应立刻测读破坏荷载0u P (0

u M )。破坏时及破坏后,应详

细观察梁的破坏特征。

五、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仔细观察,严肃认真。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

实验时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

实验二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的演示实验以及斜截面剪压破坏实验。

1.加深认识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等三种剪切破坏类型的主要破坏特征,以及产生这三种破坏特征的机理。

2.正确区分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加深了解二种裂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

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受剪中的作用。 4.验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仔细观察斜压破坏、斜拉破坏二种剪切破坏类型的演示实验,然后分为三组,每组均做剪压破坏实验。

2.量测实验梁的跨中挠度;

3.量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段内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的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出裂缝走向,按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并且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实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坏形态图。

5.记录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0u V ,并与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的理论值u V 进行

比较。

6.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试件

实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3所示,主筋保护层为20mm。Ⅰ、Ⅱ级钢筋分别为HPB300、HRB400。

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由于时间限制,这项工作在实验前由老师完成。)(1)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0

f;

cu

f。

(2)钢筋:箍筋的抗拉屈服强度0

yv

四、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大小,确定加载装臵和加载方式。均加载采用反力架、千斤顶加载系统。如图4所示。

1.实验梁安装

本次的实验梁和支座的连接为简支。实验梁两端搁臵在专门设计的静力台座上,粱的一端可自由转动,而另一端既可自由转动,又可水平移动。实验梁就位后,应保证几何尺寸位臵的准确。

2.测点布臵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臵如图5所示。

a a

P P

图 5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测点布置图

注:百分表Φl、Φ2—量测实验梁支座沉降

Φ3—量测实验粱跨中挠度

1、2、3、4为电阻片,量测实验梁箍筋应变

3.实验仪器和设备

(1)320kN带压力表的千斤顶用于加荷(或普通千斤顶与力传感器);

(2)TST3822型静态应变采集仪测量箍筋应变;

(3)百分表,用于量测挠度;

(4)读数放大镜观察裂缝。

4.加荷方法

在实验准备阶段,先估算实验梁的破坏荷载

P。在实验前,用钢卷尺或

u

钢尺量取实验梁的实际尺寸。

①采取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值预估破坏荷载

P的10%。每次加载后,荷载

u

持续稳定5分钟,再按实验内容和要求量测数据,并且认真记录,数据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②当加载超过80%的破坏荷载后,撤除仪表。梁破坏时测读破坏荷载

P,

u

同时观察梁的破坏特征。

5.安全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要服从统一指挥.随时注意观察加载装臵和仪表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偏差过大,应立即停止试验,待纠正后再继续加载.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在试件下面安装安全支承,避免测试人员及仪表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当加载超过80%的破坏荷载后,应将易损仪表拆除。

6.人员分工

加载1人,读百分表3人、挠度记录1人,操作电阻应变仪1人、应变记录1人,寻找裂缝并量测裂缝宽度1~3人;负责安全兼计时1人,总协调1人。

五、注意事项

1.进入试验室后,要服从担任本次实验指导教师的统一指挥,认真完成本次实验所要求的内容,注意分工协作。

2.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载阶段后期。

实验三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短柱正载面承载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验证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和两种破坏形态以及破坏特征;验证承载力计算公式;观察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每班分二组,一组做大偏心受压破坏(又称受拉破坏)试验,另一组做小偏心受压破坏(又称受压破坏)试验。本组实验结束后观察另一组的试验结果(主要是破坏形态)。

1.量测纵向受力钢筋's A ,s A 的应变,分析其应力变化情况。

2.观察裂缝出现和裂缝开展过程,记录抗裂荷载。

3.量测柱跨中区段的混凝土变形,分析中和轴位臵变化,验证平截面假定。

4.测量构件挠度值,并画出挠度图。

5.观察短柱的破坏情况,记录正截面破坏荷载值。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

承载力的理论值u N 并且与实验值0u N 进行比较。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试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筋保护层为20mm 。尺寸及配筋如图6所示。

2.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图 7 偏心受压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布置示意图1、试件;2、刀口;3、垫板;4、试验机下压板;;5试验机上压板;6、调节试验机压板的弹簧

(1)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强度0

cu

f。

(2)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屈服强度0

y

f。

(由于时间限制,这项工作在试验前由老师完成)

四、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和仪器布臵

(1)用2000kN压力试验机或5000kN压力试验机加荷(见图7)。

(2)用百分表观测挠度。

(3)用TST3822静态应变采集仪测量钢筋应力。

(4)用手持式引伸仪测定截面应变。

测点及仪表布臵如图8、9所示。

2.实验步骤和人员分工

1)实验准备

(1)试件设计,制作以及混凝土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2)用石灰水(或涂料)刷白试件,并在试件上面画出必要的尺寸线如各截面中心线。测点位臵线,偏心荷载加荷点等。

(限于时间,这两项工作已由教师完成)

2)实验步骤

(1)安装试件

试件在压力机上就位时,要求试件垂直、稳定、荷载加荷点的位臵正确、接触良好,并要做到试件为偏心受力点对准试验机上下承压板的中心,以保护试验机。

(2)安装仪表并检查(见仪表布臵图)

Ⅱ-Ⅱ

电阻应变片

Ⅲ-Ⅲ

手持应变仪脚标

(3)预载

在正式加压力实验前,应进行预加载,对已就位的试件施加少量的压力(相当于一级荷载值)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测读人员的读数和操作能力。试件传力接触点均应完全接触,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解决;一切正常,方可开始实验。

(4)正式实验

在实验准备阶段,先估算实验试件的开裂荷载cr N 和破坏荷载u N 。在实验前,用钢卷尺或钢尺量取实验梁的实际尺寸。

测读初读数2次,然后逐级施加荷载。每级加荷后,应持荷五分钟,测读各仪表读数。临近开裂时,荷载减半,直至开裂,记下开裂荷载;开裂后,逐级加荷,直至破坏,记下破坏荷载。

每级加荷值一般取10%的破坏荷载u N 。每次加载后持续稳定5分钟后,按实验内容和要求量测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数据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3)人员分工 操作试验机 2人 静态应变采集仪

2人 测读手持式引伸仪(应变仪) 2人 测读百分表 2人 观察裂缝 2人 安全兼计时 1人 实验组织协调 1人

4)记录表格 见实验报告。

五、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为防止出现意外,试件要有保护措施,如用绳子捆住,用木楔

垫好等等。实验时,读好数据后,人员应远离试件,尤其是临近破坏荷载时。

2.服从命令,听指挥,并保持安静。读数口令由指挥人员统一下达,服从指挥,如有问题应立即报告。

3.实验研究工作,是个实践性很强,责任心更强的工作,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数据要认真细致的测读,不能错读,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校对。

实验四在轴心受压荷载作用下钢结构柱整体压杆稳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环形截面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加深认识受压杆件由于受长细比影响,通常由整体稳定控制其承载力。

2.验证轴心受压钢柱整体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量测在各级荷载下的钢柱中间断面的应力—应变值;

2.量测在各级荷载下钢柱中间挠度值;

3.观察钢柱由于弯曲失稳而丧失承载力的过程和特征:

4.记下钢柱失稳破坏荷载,并将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试件与原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采用圆形无缝钢管制作,直径为60mm,壁厚为

2.5mm,总高度为1500/1800mm,如图10所示。(其他规格尺寸的试件,以实验前指导老师公布的尺寸、材料力学性能为准)

2.钢材为Q235BF。

3.设计整体失稳承载力为110—135kN范围内。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加载设备;

1)5000kN或2000kN压力试验机,直接加载实验。也可以用钢结构反力架、320kN油压千斤顶加载。

2)应变片、电阻应变仪测量钢柱中间应力—应变值。

3)百分表或位移计测量钢柱中间挠度。

2.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试件安装:严格几何对中,试件初弯曲,初偏心不大于3mm;

2)分级加载:按设计承载力的10%为一级,加至80%时,减至5%为一级加荷;

3)每级荷载下测量其杆件中间挠度和应力—应变值;

4)观察压杆整体失稳过程,记录失稳荷载。

五、实验结果与实验数据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熟悉加载装臵和试件安装方法,了解实验方法和测试内容。

2.认真听实验指导老师讲解,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服从指挥,注意安全。

实验五砌体结构在短期荷载下的抗压强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标准砌体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了解砌体结构的抗压性能以及破坏形态。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观察砌体试件在均匀受压状态下的裂缝产生及发展过程,并记下开裂荷载。

2.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绘制应力与轴向变形的关系曲线。

3.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观察和描绘试件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计算抗压强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试件和实验方法

1、试件制作

本次试验制作的标准砌体试件尺寸为:240mm×370mm×720mm。同时制作一组砂浆试件,以测试砂浆强度(M5);采用普通烧结砖,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 ×53mm(Mu10)。试件在室内制作,自然养护28天。

砌体抗压试件砌筑在带吊钩的10mm厚刚性垫板上,试件的顶部采用厚度为10mm的1:3水泥砂浆找平,可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

2、试验前准备

①外观检查,并作记录。

②在试件四个侧面上,画出竖向中线。

③在试件高度的1/4、1/2和3/4处。分别测量试件的宽度和厚度,测量精确到1mm,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试件的高度以垫板的顶面为基准,量至找平层的顶面。

④将试件臵于试验机的下压板上,上面垫平,让试件四个侧面的竖向中线对准试验机上、下压板的轴线。

⑤在试件宽侧面的竖向中线上,粘贴铜头,测点间距为1/3高且为一个块体厚度加一条缝厚的倍数,取250mm。

⑥ 横向变形的测量,在宽侧面的水平中线上粘贴铜头,测点与试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取250mm 。

⑦ 施加预估破坏荷载的5%时,检查仪表灵敏性和牢固性。

⑧ 物理对中,分级加荷,在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20%区间内,反复预压3~5次。两个宽侧面轴向变形值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0%,超过时,重新调整试件。

四、 实验步骤

③ 预压后,卸荷至0,读试验中仪表的初读数,然后分级加载。

④ 每级荷载为预估破坏值的10%,并应在1~1.5min 内加完;恒荷1~2min 后,加下一级荷载,不得冲击。继续加载后,查看试件是否产生裂缝,若刚产生裂缝,可记下开裂荷载。每级荷载下,需测读试件的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描绘裂缝走向,记录试验机读数。按原分级速度加到80%后,撤除仪表,然后,连续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荷载和破坏特征。

⑤ 判断试件破坏时,以试件裂缝急剧扩展和增多,试验机的测力计指针明显回退时,可判定为该试件丧失承载能力而达到破坏状态,最大荷载即为破坏荷载。

备注:预估破坏值,可按试探性试验确定,也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五、 实验结果 1.抗压强度: A

N

f m c =

, (精确至0.1N/mm 2) A ——按测得的平均宽度和平均厚度计算

2.试件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υ实测值 ① 逐级荷载轴向应变:ε=

l l

? ;横向变形:tr

tr tr l l ?=ε l ,tr l 分别为轴向和横向测点间的间距(mm );

② 弹性模量: E =

4

.0,4.0εm

c f

③ 泊松比: ε

ενtr

= 取σ=0.4m c f ,时的泊松比ν0.4的值。

(完整版)东南大学抗震结构设计考研复试重点

2012抗震防灾笔试题回忆 大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很简单,记得验算最小地震剪力。 大题2:底部剪力法;需要知道怎么算弯矩,算剪力时记得考虑鞭端效应。 简答题:1.解释隔振和减震的原理; 2.耐火极限; 3.为什么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在汶川地震中底部破坏严重; 4.怎样形成整体破坏机制; 5.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以及他们的关系; 6.简述框架结构中延性原则 判断题:桥梁抗震是根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来计算的 同样地震烈度,远震中距破坏严重。 地震只有一个烈度,一个震级。 混凝土强度要适中。 为什么砌体结构中,横强要有最小间距? 还考了两题延性,请注意,判断题要说明理由。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地震震害 震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破坏和次生灾害三种形式。 2.了解地震分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3.理解地震波、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定义 a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雷波,乐浦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剪切波(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 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b里氏震级 1935年美国人查尔斯·里克特﹙C.F.Richter﹚给出定义:M=lgA A—标准地震仪记录的距震中100km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微米) M<2,微震,无感觉,只有仪器可观测 2≤M<5,有感地震

5≤M<7,破坏地震 7≤M<8,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M≥8,特大地震 震级M与能量E的关系: M增大一级E增大32倍 c烈度(intensity):表示地震所造成的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地面以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或者说地震时在一定点震动的强弱程度。 4.深刻理解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具有规定性和权威性 ◆地区最小单位为县级 ◆依据基本烈度但不一定等于基本烈度 ◆设防烈度为6、7、8、9度 5.理解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定义 6.掌握“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7.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选择有利场地,避免不利场地,不得危险场地修建建筑物。 b地基基础设计注意,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 桩基。 c建筑平立面设计要求,力求简单规则、避免刚度突变 d结构体系要求, 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受力明确、传力直接,有多道抗震防线。 e结构构件要求,有较好的延性、加强节点连接及整体性 f非结构构件要求,与主体结构要有可靠连接,避免不当设置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g施工质量,施工应正确贯彻抗震设计意图,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h隔震和耗能减震 要点、难点分析: 一、“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于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配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其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单轴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因为【】 A. 螺旋箍筋参与混凝土受压 B. 螺旋箍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箍筋横向约束了混凝土 D. 螺旋箍筋使纵向钢筋参与受压更强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极限承载力Nu有哪项提供【】 A. 混凝土 B. 纵筋 C. 混凝土和纵筋 D. 混凝土、纵筋和箍筋 3.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先膨胀后收缩 4.两根适筋梁,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 A. 配筋率大的,Mu大 B. 配筋率小的,Mu大 C. 两者Mu相等

D. 两者Mu接近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求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是因为【】 A. 粘结力方面得考虑 B. 耐久性方面得考虑 C. 抗火方面得考虑 D. 以上3者 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是【】 A.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大,裂缝宽度也愈大 B.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裂缝宽度也愈小 C.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但裂缝宽度愈大 D. 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7.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8.减小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σs2的措施是【】 A. 加强端部锚固 B. 超张拉 C. 采用高强钢丝 D. 升温养护混凝土 9.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使用中【】 A. 不允许开裂 B. 根据粘结情况而定 B.C. 有时允许开裂,有时不允许开裂 D. 允许开裂 10.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按下列哪项取值【】 A. 比例极限 B. 强度极限 C. 弹性极限 D. 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电阻()Ωk 0.1 1 10 100 1000 电源电压(V ) 4.92 4.98 4.99 4.99 4.99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复试

趁还有点印象赶紧回忆下卷子吧要知道东大的复试卷子很难搞到 《建筑结构设计》 40分选择+20分填空+90分计算去年也是这个分布 选择都出自第三册上的选择题。注意一点,第三册上的选择题有些答案是第一册和第三册找不到了,不过今年也没考 填空也算是源自第三册选择吧,一条是根据建筑层标高算结构标高。一条是算个剪力,一条是算准永久组合和频遇组合 一条是数框剪结构的柱,墙,结构的个数。还算好,把第三册选择搞搞清楚就差不多 计算题共3条,每条30分。每一题有3问。 第一题类似于第三册水平结构那章的第2个例题,砌体结构加了个钢梁进行验算,但多了内容 第一问,钢梁与楼板无有效连接件。验算钢梁的强度,整体稳定,挠度 第2问,高厚比,还有啥的忘了 第2问,告诉你边跨跨内,支座配筋,验算楼板强度和裂缝 第二题是和第三册竖向结构那章的那个框架结构改造类似,但也复杂了 柱有牛腿,加了吊车梁,柱也是变截面。然后去掉吊车,将一梁搁在牛腿上,就和例题改造方案一类似 问题1:判断牛腿是否满足要求,通过算Dmax 问题2,画竖向荷载的内力图 问题3,算水平力下的位移 第三题,框架剪力墙 跟第一册书上例题差不多,我还以为不会考这么复杂 第1问,分别算框架,剪力墙分别受水平侧向荷载下得位移。框剪的位移15‘ 第2问,说明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的位置,剪力墙,,框剪的最大层位移的位置5‘ 第3问,当只有顶部有一根刚性连杆的时候,计算体系水平侧位移 题外话:对于外校生来说,建筑结构设计的卷子真的很难搞到手。我百度了很久,淘宝了很久,花了95大洋才弄了几张不知道是何年马月的期末卷子,还不全。郁闷,真烧钱。但这不代表东大的卷子真的就无迹可寻,只不过只在同学间流传,没公布到网上。所以如果你有学长朋友之类的,去问问吧。弄到一份卷子,你就赚了。至于像俺一样的外校,且无熟人,那只好老老实实的了。 复试中的面试 哎,复试的笔试加面试简直是让我郁闷透了。不知道最后个结果会怎么样。反正个人感觉很糟糕。提醒大家一下吧。专业面试也不是漫天随便问的,都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的。比如如果你本科学的桥梁,那就会问你个桥梁的问题。如果你工作过,问你干过哪些工程,顺带问这些工作方向的专业问题。所以,大家之前得想好,崩自我介绍的时候乱吹,否则问的问题范围会很大。至于英语面试,不谈了,英语一直是哥的痛。我就不信我整不好英语。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你想考多少分?130吗?那我劝你赶紧再把目标提高点吧。考140不是难事。要知道,东大的结构力学的出题并不灵活,题型从05年以后很固定。即便是08年,上面的题也该要掌握的。还有,东大土木今年上400分的好像有18个吧。你不在专业课上捞点分,难不成指望英语,数学这种每年一变的科目?况且专业课考140又没捞多少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_复习资料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理总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严格地讲,狭义的荷载与直接作用等价,广义的荷载与间接作用等价。(N) 2.狭义的荷载与直接作用等价,广义的荷载与作用等价。(Y) 3.广义的荷载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Y) 4.按照间接作用的定义,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风压力、地震等均是间接作用。(N) 5.由于地震、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焊接等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等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Y) 6.土压力、风压力、水压力是荷载,由爆炸、离心作用等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的惯性力不是荷载。(N) 7.由于雪荷载是房屋屋面的主要荷载之一,所以基本雪压是针对屋面上积雪荷载定义的。(N)8.雪重度是一个常量,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N) 9.雪重度并非一个常量,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N) 10.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 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Y) 11.汽车重力标准是车列荷载和车道荷载,车列荷 载是一集中力加一均布荷载的汽车重力形式。 (N) 12.烈度是指某一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有关,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Y) 13.考虑到荷载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所以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当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荷载时,应采用荷载组合值。(N) 14.当楼面活荷载的影响面积超过一定数值需要 对均布活荷载的取值进行折减。(Y) 15.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 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土压力。(Y) 16.波浪荷载一般根据结构型式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Y) 17.先张法是有粘结的预加力方法,后张法是无粘结的预加力方法。(Y) 18.在同一大气环境中,各类地貌梯度风速不同,地貌越粗糙,梯度风速越小。(N)19.结构构件抗力R是多个随机变量的函数,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 20.温度作用和变形作用在静定结构中不产生内力,而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内力。(Y) 21.结构可靠指标越大,结构失效概率越小,结构越可靠。(Y) 22.朗肯土压力理论中假设挡土墙的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无超载。(Y) 23.在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中,墙背与填土之间既无摩擦力也无剪力存在。(Y) 24.在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中,墙背与填土之间虽然无摩擦力,但仍有剪力存在。(N) 25.土的自重应力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Y) 26.不但风的作用会引起结构物的共振,水的作用也会引起结构物的共振。(Y) 27.平均风速越大,脉动风的幅值越大,频率越高。(N) 28.风压是指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受到阻塞时对阻塞物产生的压力。(Y) 29.地震作用中的体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者均可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N) 30.如果波浪发生破碎的位置距离直墙在半个波 长以内,这种破碎波就称为近区破碎波。(Y)31.远区破碎波与近区破碎波的分界线为波浪破 碎时发生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N) 32.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当出现可变荷载,应采用 其荷载组合值。(N) 33.对于静定结构,结构体系的可靠度总大于或等 于构件的可靠度。(N) 34.对于超静定结构,当结构的失效形态不唯一 时,结构体系的可靠度总小于或等于结构每一失效形态对应的可靠度。(Y) 35.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足以 抵抗内力,而变形控制在结构能正常使用的范围内。(Y) 36.对实际工程问题来说,由于抗力常用多个影响 大小相近的随机变量相乘而得,则其概率分布一般来说是正态的。(N) 37.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是结 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东南大学编译原理试题

东南大学一九九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53 试题名称:编译原理 一:(15分)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简述理由: 1.文法G的一个句子对应于多个推导,则G是二义的. 2.LL(1)分析必须对原有文法提取左因子和消除左递归. 3.算符优先分析法采用"移近-归约"技术,其归约过程是规范的. 4.文法S→aA;A→Ab;A→b是LR(0)文法(S为文法的开始符号). 5.一个BASIC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不同在于,解释程序由语法制导翻译成目标代码并立即执行之,而编译程序需产生中间代码及优化. 二:(15分)设计一个最小状态有穷自动机,识别由下列子串组成的任意字符串. GO,GOTO,TOO,ON 例如:GOTOONGOTOOGOON是合法字符串. 三:(15分)构造一个LL(1)文法G,识别语言L: L={ω|ω为{0,1}上不包括两个相邻的1的非空串} 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20分)设有一台单累加器计算机,并汇编语言含有通常的汇编指令LOAD,STORE,ADD和MUL. 1.写一个递归下降分析程序,将如下文法所定义的赋值语句翻译成汇编语言: A→i:=E E→E+E|E*E|(E)|i 2.利用加,乘法满足交换率这一性质,改进你的分析程序,以期产生比较高效的目标代码. 五:(15分)C为大家熟知的程序语言. 1.C的参数传递采用传值的方式,而且允许函数定义和调用时的参数个数不一致(如printf).请指出其函数调用语句: f(arg1,arg2,...,argn) 翻译成的中间代码序列,并简述其含义. 2.C语言中的变量具有不同的作用范围,试述C应采用的存储分配策略. 六:(20分)设有一个子程序的四元式序列为: (1) I:=1 (2) if I>20 GOTO (16) (3) T1:=2*J (4) T2:=20*I (5) T3:=T1+T2 (6) T4:=addr(A)-22 (7) T5:=2*I (8) T6:=T5*20 (9) T7:=2*J (10) T8:=T6+T7 (11) T9:=addr(A)-22 (12) T10:=T9[T8] (13) T4[T3]:=T10+J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王宝学杨同张磊编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 年3 月 3

试验是岩石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本指导书是根据我校“2005年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的实验条件而编写,主要内容有:1、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2、岩石比重试验; 3、岩石密度试验; 4、岩石耐崩解试验 5、岩石膨胀试验; 6、岩石冻融试验; 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8、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9、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10、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法),11、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12、岩石弱面抗剪强度试验,13、岩石点载荷指数测定试验,14、岩石纵波速度测定试验,15、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16、岩石声发射试验。 本指导书的内容主要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水利电力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SLJ2-81;同时参考了国际岩石力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试验方法标准》以及《露天采矿手册》等,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王宝学、杨同、张磊 2007年12月

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1) 一、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 (1) 二、岩石比重(颗粒密度)试验 (5) 三、岩石密度试验 (10) 四、岩石耐崩解试验 (17) 五、岩石膨胀试验 (20) 六、岩石冻融试验 (28)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33) 七、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3) 八、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39) 九、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 (46) 十、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切) (51) 十一、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56) 十二、岩石弱面剪切强度试验 (68) 十三、点载荷指数的测定 (75) 十四、岩石纵波速度测定 (78) 十五、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 (80) 十六、岩石声发射试验 (86)

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

结构设计原理案例计算步骤 一、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水平力平衡 ()——所有力对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取矩() ()——所有力对受压区砼合力作用点取矩()使用条件: 注:/,&&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yy 1、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截面尺寸b、h,计算。 ①由已知查表得:、、、; ②假设; ③根据假设计算; ④计算(力矩平衡公式:); ⑤判断适用条件:(若,则为超筋梁,应修改截面尺寸或提 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⑥计算钢筋面积(力平衡公式:); ⑦选择钢筋,并布置钢筋(若 ,则按一排布置); 侧外 ⑧根据以上计算确定(若与假定值接近,则计算,否则以的确定值作 为假定值从③开始重新计算); ⑨以的确定值计算; ⑩验证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 2、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材料规格,设计截面尺寸、和钢筋截面面积。 ①有已知条件查表得:、、、; ②假设,先确定; ③假设配筋率(矩形梁,板); ④计算(,若,则取); ⑤计算(令,代入); ⑥计算(,&&取其整、模数化); ⑦确定(依构造要求,调整); ⑧之后按“1”的计算步骤计算。 ㈡承载力复核 已知截面尺寸b、,钢筋截面面积,材料规格,弯矩组合设计值,

所要求的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判断是否安全。 ①由已知查表得:、、、; ②确定; ③计算; ④计算(应用力平衡公式:,若,则需调整。令, 计算出,再代回校核); ⑤适用条件判断(,,); ⑥计算最大弯矩(若,则按式计算最大弯矩) ⑦判断结构安全性(若,则结构安全,但若破坏则破坏受压区,所以应以受压区控制设计;若,则说明结构不安全,需进行调整——修改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二、双筋矩形截面梁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 ,()+() 适用条件: (1) (2) 注:对适用条件的讨论 ①当&&时,则应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增加的用量(即 将当作未知数重新计算一个较大的);当时,算得的即为安全要 求的最小值,且可以有效地发挥砼的抗压强度,比较经济; ②当&&时,表明受压区钢筋之布置靠近中性轴,梁破坏时应变较 小,抗压钢筋达不到其设计值,处理方法: a.《公桥规》规定:假定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作用点与受压区钢筋合力作用 点重合,并对其取矩,即 令2,并 () 计算出; b.再按不考虑受压区钢筋的存在(即令),按单筋截面梁计算出。 将a、b中计算出的进行比较,若是截面设计计算则取其较小值,若是承载能力复核则取其较大值。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 1.已知截面尺寸b、h,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弯矩组合 设计值,计算和。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 ②假设、(一般按双排布置取假设值); ③计算;

东南大学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器实验报告

词法分析设计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编程实践,了解词法分析的任务,掌握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构造方法,对编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完整的和清楚的理解,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运用。 2. 实验内容 用C++语言实现对C++语言子集的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通过输入源程序从左到右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若遇到错误则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同时进行标识符登记符号表的管理。 3.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采用NFA->DFA->DFA0的过程: 对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关键词/id/num/运算符/空白符等)先分别建立自己的FA,然后将他们用产生式连接起来并设置一个唯一的开始符,终结符不合并。 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 (1)关键字: "asm","auto","bool","break","case","catch","char","class","

const","const_cast"等 (2)界符(查表) ";",",","(",")","[","]","{","}" (3)运算符 "*","/","%","+","-","<<","=",">>","&","^","|","++","--"," +=","-=","*=","/=","%=","&=","^=","|=" relop: (4)其他单词是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SUM),通过正规式定义。 id/keywords: digit: (5)空格有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SUM、运算符、界符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通常被忽略。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班级学号 姓名 专业环境工程 实习类别认识实习 时间 指导教师

前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它是以“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是按照其固有规律发生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因而,自然环境不仅是被利用的对象,而且也是被改造的对象。自然环境正是在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过程中,才逐渐被转变为更适合于人类活动的生存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的生存环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目前我们所理解的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为此,环境科学首先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较近期的直接影响,并预测较长期的间接影响;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改造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也要考虑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

作为就读于环境工程的学生,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更应有深层次的认识。我们首先就是要对当前的环境及污染的产生和治理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为此,学校安排组织了环境工程专业一周的认识实习,以加强对本专业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认识实习可使学生加深对环境工程实际情况的认识,了解一些污水厂的运行管理知识,及当代治理水污染的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等,增强感性认识,为今后将要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以期达到熟悉专业、热爱专业、献身专业的目的。在这次实习活动中,通过带队老师带领我们去污水处理厂现场光看一下其基本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及各处理构筑物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污水厂运行管理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参观污水处理厂,由指导教师带队采取集中实习方式,系统地参观平顶山市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平顶山中平能化集团七矿污水处理厂,由厂技术人员做讲解。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纪律,遵纪守法、文明实习、注意安全。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安排,尊重实习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允许一切不礼貌行为的发生,文明实习,注意维护河南城建学院形象。实习期间我认真写出实习日志,把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为写好实习报告积累资料。实习结束后,总结出了这篇实习报告,算是给自己这次认识实习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由于这是第一次实习,加上自己能力不足,难免在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老师能予以纠正,以促进我今后的学习。

东南大学结构设计原理1-2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资料

机构设计原理 1-1混凝土截面受拉区钢筋的作用: 是代替混凝土受拉或协助混凝土受压。 1-2名词解释("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_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的空气中养护28天,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按照与立方体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试验方法所得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抗拉强度"用试验机的夹具夹紧试件两端外伸的钢筋施加拉力,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 1-3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影响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有哪几个因素? 一,该曲线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上升段,下降段,收敛段。 二,影响的主要因素:a.混凝土强度愈高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愈剧烈,延性就愈差b.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小,峰值应力fc降低,€增大下降段曲线坡度显著的减缓c.测试技术和实验条件,其中应变测量的标距也有影响,应变测量的标距越大,曲线坡度越陡,标距越小,坡度越缓。 1-4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影响混凝土徐变有哪些主要原因? 一,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二,a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b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龄期越短徐变越大c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d养护条件下的温度和湿度. 1-5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变形都是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原因是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中的水分逐渐压出,水泥逐渐发生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结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是硬化初期水泥石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 1-6什么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接应力和粘接强度?为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接力要采取哪些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之所以能共同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有足够的粘接强度,能承受由于变形差沿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的剪应力,通常这种剪应力称为粘接应力。 措施:a提高混凝土强度b选择适当的钢筋间距c钢筋的位置要合适d满足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e使用带肋钢筋。 2-1桥梁结构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何谓结构的可靠性?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复习题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荷载类型 1.荷载: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称为荷载。 2.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3.荷载与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荷载不一定能产生效应,但作用一定能产生效应。 联系:荷载属于作用的范畴。 第二章重力 1.土是由土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项非连续介质。 2.雪压:单位面积地面上积雪的自重。 3.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第三章侧压力 1.根据挡土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三种土压力的受力特点: (1)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方向的位移或转动而保持原有的位置,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2)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背离墙背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小,当达到某一位移量值时,墙后土体开始下滑,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小值,滑动楔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 (3)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墙背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土体,墙后土压力逐渐增大,当达到某一位移时,墙后土体开始上隆,作用在档土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大值,滑动楔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 2.水对结构物的力学作用表现在对结构物表面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可能导致结构物的滑动或倾覆;动水压力,会对结构物产生切应力和正应力,同时还可能引起结构物的振动,甚至使结构物产生自激振动或共振。 3.(1)冻胀力:在封闭体系中,由于土体初始含水量冻结,体积膨胀产生向四面扩张的内应力,这个力称为冻胀力。(2)冻土:具有负温度或零温度,其中含有冰,且胶结着松散固体颗粒的土,称为冻土。 (3)冻胀原理:水分由下部土体向冻结锋面迁移,使在冻结面上形成了冰夹层和冰透镜体,导致冻层膨胀,底层隆起。(4)影响冻土的因素:含水量、地下水位、比表面积和温差。 第四章风荷载 1.基本风压:按规定的地貌、高度、时距等量测的风速所确定的风压称为基本风压。通常应符合以下五个规定:标准高度的规定(10m)、地貌的规定(空旷平坦)、公称风速的时距(10分钟)、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1年)和基本风速重现期(30-50年)。 2.风效应可以分为顺风向结构风效应和横风向结构风效应两种。 3.速度为的风流经任意截面物体,都将产生三个力:物体单位长度上的顺风向力p D、横风向力P L以及扭力矩P M。 第五章地震作用 1.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2.(1)震源:即发震点,是指岩层断裂处。 (2)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地点。 (3)震源深度:震中至震源的距离。 (4)震中距: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 (5)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 (6)地震能: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 (7)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8)地震波:传播地震能量的波 3.地震波分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第七章荷载的统计分析 1.平稳二项随机过程荷载模型的假定为: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上机实验一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06A12528 姓名:陈毓锋 指导老师:李元庆

实习题1 4、设S N=Σ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S1000,S10000,S30000,并指出有效位数。 解析:从大到小时,将S N分解成S N-1=S N-,在计算时根据想要得到的值取合适的最大的值作为首项;同理从小到大时,将S N=S N-1+ ,则取S2=1/3。则所得式子即为该算法的通项公式。 (1)从大到小算法的C++程序如下: /*从大到小的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34000; //根据第(3)问的问题,我选择了最大数为34000作为初值 void main(){ int num; char jus; double cor,sub; A: cout<<"请输入你想计算的值"<<'\t'; cin>>num; double smax=1.0/2.0*(3.0/2.0-1.0/max-1.0/(max+1)),temps; double S[max]; // cout<<"s["<num;){ temps=smax; S[n]=temps; n--; smax=smax-1.0/((n+1)*(n+1)-1.0); } cor=1.0/2.0*(3.0/2.0-1.0/num-1.0/(num+1.0)); //利用已知精确值公式计算精确值sub=fabs(cor-smax); //double型取误差的绝对值 cout<<"用递推公式算出来的s["<>jus; if ((int)jus==89||(int)jus==121) goto A; }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题库

第一套习题 一、选择题 1. 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即 (A)取极限强度的20% (B)取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C)取应变为0.2时得应力 (D)取残余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2. 砼在双向应力下 (A)双向受压的强度基本等于单向受压 (B)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提高 (C)双向受压下,一向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提高 (D)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3. 用螺旋筋约束砼,使 (A)砼的强度和延性均提高 (B)强度能提高,延性并不能提高 (C)延性可以提高,强度不能提高 (D)强度和延性均不能提高,计算中也不考虑 4. 我国砼规范以何种概率法为基础? (A)半概率 (B)近似概率 (C)全概率 (D)伪概率 5. 结构的功能包括 (A)强度, 变形, 稳定 (B)实用, 经济, 美观 (C)安全性, 适用性和耐久性 (D)承载能力,正常使用 6.金属锰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对钢材的塑性 (A)提高成分 (B)提高较多 (C)降低不多 (D)降低很多 7.建筑钢材单向受拉时屈服点f y与单向受压的屈服点f yˊ之间满足 (A)f y> f yˊ (B) f y< f yˊ (C) f y= f yˊ (D) f y= 0.58f yˊ 8. 实腹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失稳是 (A)弯扭屈曲 (B)弯曲屈曲 (C)扭转屈曲 (D)局部屈曲 9. 钢结构有哪三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A)搭接、对接和T型 (B)焊接、铆接及螺栓 (C)焊接、对接及螺栓 10. 梁刚度不足的后果为 (A)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B)不满足使用要求 (C)耐久性较差 (D)易脆性破坏 11、轴心受压RC柱在长期荷载下发生徐变, 使: (A)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钢筋压应力增大 (B)混凝土压应力增大, 钢筋压应力增大 (C)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钢筋压应力减小 (D)混凝土压应力增大, 钢筋压应力减小 12、适量间接配筋柱进入极限状态的标志是 (A)混凝土压碎, (B)外层混凝土剥落 (C)间接钢筋屈服 (D)纵筋屈服 13.受弯构件的变形和裂宽计算是以哪个阶段作为计算依据的 (A)Ⅰa (B)Ⅱ (C)Ⅱa (D)Ⅲa 14、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变εs和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ε c (A)εs>εy, εc=εcu (B)εs<εy, εc=εcu (C)εs<εy, εc>εcu (D)εs>εy, εc<εcu 15、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 由于剪跨不同发生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其承载力 (A)剪压>斜压>斜拉 (B)斜压>剪压>斜拉

最新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 指导书 杨红刚 刘艳丽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07年2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3实验二混凝实验┅┅┅┅┅┅┅┅┅┅┅┅┅┅┅┅┅┅┅┅┅┅┅┅3实验三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9实验四可燃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11实验五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分析技术┅┅┅┅┅┅┅┅┅┅┅┅13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15 实验七碱液吸收气体中SO2实验┅┅┅┅┅┅┅┅┅┅┅┅┅┅┅┅19 实验八环境噪声测试(由杨红刚老师提供)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强理解曝气充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3.测定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l a。计算充氧能力Q s。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人为地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的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哪一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机理为双膜理论。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膜边界层(液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移到液相主体—水中,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主要来自液膜)。 根据传质原理,氧向水中转移的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气液接触面面积呈正比。其基本方程式为: dc/dt=-KL a(C s-C) 变量分离积分整理后,得曝气设备总转移系数: KL a=-2.303/(t-t0)*lg(C s-C0)/(C s-C t) 式中:KL a—氧总转移系数(1/分或1/时) t、t0—曝气时间(分) C0—曝气初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时使C0=0 C s—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mg/l)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学时: 4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 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 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它等三 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 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 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 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 光电浊度计1台 温度计1支 250ml烧杯6个 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 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参考试卷及答案

重点看作业的18套试卷(重点)!18套试卷中有不明 白的可以询问去听课的同学! 第18套习题的最后一题计算题可能会考类似的题目! 书P190例题6-4、6-5,会有类似计算题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参考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结构的功能包括 安全性 、 适用性 和 耐久性 。 2.某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服从正态分布,抽样试验统计结果:强度平均值为2fcu N/mm 35=μ,均方差为2fcu N/mm 6.3=σ,试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95%保证率)为 29.08 2N/mm 。 3.8.8级高强度螺栓的屈服强度为 640 2N/mm 。 4.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将实际的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 状况简化为等效矩形分布,简化中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合力大小不变 和 合力点作用位置不变 。 5.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进行截面限制条件的验算,是为了防止 斜压 破坏。 6.轴心压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包括强度和稳定两个方面,可分别由式 n N f A σ=≤ 及 N f A σ?=≤ 表达。 7.钢梁丧失整体稳定性属于 弯扭 屈曲。 8.在复核钢筋混凝土T 形截面构件时,若''1f f y c s h b f f A α≤ ,则说明中和轴在 翼缘 (翼缘、腹板)内。 9.在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的设计计算中,箍筋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无 (有、无)贡献,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有 (有、无)贡献,对受扭承载

力有(有、无)贡献。 10.轴心受压钢柱的合理的截面形式应根据等稳定性条件来确定。 二、选择题(单选题) 1.一般来说,砼的棱柱体强度比立方体强度低,这是因为(C )。(A)立方体振捣更为密实(B)工程实际与试验室条件的差异(C)压力机垫板对立方体的摩擦作用影响大 (D)棱柱体不容易做到轴心受压 2.砼在双向应力下(C )。 (A)双向受压的强度基本等于单向受压 (B)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提高(C)双向受压下,一向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提高(D)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下降3.当砼应力(σc/fc)不超过多少时,徐变为线性徐变(C )(A)0.6 (B)0.75 (C)0.5 (D)0.9 4.我国砼规范以(B )概率法为基础。 (A)半概率(B)近似概率 (C)全概率(D)伪概率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相比(A )。 (A)允许出现的概率高些(B)出现概率相同 (C)失效概率小些(D)视具体情况而定 6.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 属脆性破坏的构件, 其β值为(A )。(A)3.7 (B)3.2 (C)4.2 (D)2.7 7.结构的功能包括(C )。 (A)强度, 变形, 稳定(B)实用, 经济, 美观 (C)安全性, 适用性和耐久性(D)承载能力,正常使用 8.活载的基本代表值是(B )。 (A)设计值(B)标准值 (C)组合值(D)准永久值 9.下面哪些因素对提高砌体强度不利(C )。 (A)砌体和砂浆强度越高(B)砂浆的流动性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