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总结

机械原理总结
机械原理总结

一、平面机构

1.什么是机构、运动副、运动链、机构自由度?

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

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运动联接

运动链:两个以上以运动副联接而成的系统

机构自由度:机构中各构件相对于机架的所能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2.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构件和运动副主要特征,如何判断实际机械的构件及运动副类别?

机构基本要素:原动件,从动件,机架构件特征:运动单元体

3.何谓机构简图,机构示意图;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示意图与实际机构有什么异同?

机构简图: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简单图形,仅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表达各运动副相对位置关系

机构示意图:仅用符号表示,不按比例

4.机构可运动的基本条件:F>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F>0 原动件数等于机构自由度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运动副数目时要注意什么: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a.复合铰链

b.局部自由度

c.两构件间构成多个运动副

d.对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

e.轨迹重合

f.两构件上某两点距离不变

6.何谓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见哪些,作用是什么?

局部自由度: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

7.为什么机构中常有虚约束,不起实际约束作用?

省事省力,完全是靠人们的自觉性去维系的,如果真的换成实约束的话,那样会使人消极抵制的那样反而没有采取虚约束的效果好!

8.如何处理虚约束,常见的虚约束有哪些?

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发生在下列情况:

1)在机构中如果两构件用转动副联接其联接点的运动轨迹重合,则该联接将带入1个虚约束.

2) 如果两构件在多处接触而构成移动副,且移动方向彼此平行,则只能算一个移动副.

如果两构件在多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且转动轴线重合,则只能算一个转动副.

如果两构件在多处相接触而构成平面高副,且各接触点处的公法线彼此重合,则只能一个平面高副

3)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若两构件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则如用双转动副杆将此两点相联,也将带入1个虚约束,

9.运动链,杆组和机构概念上有什么异同?

杆组:从动件系统中分解为若干不可再分,自由度为0的运动链

10.杆组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杆组级别和机构级别,选择不同原动件对杆组级别有无影响?

机构级别:最高的杆组级别

杆组特点:3n= 2L p 杆组级别:由杆组中包含的最高级别封闭多边行确定

11平面运动副最大约束 3 ,最小约束是 0 ,空间运动副最大约束 6 ,最小约束是 0

12.平面机构中高副有2个自由度,低副有1个自由度,约束数和自由度数关系:和等于3n

13.面约束为低副常见的有移动副和转动副,点线接触的为高副常见的有齿轮和凸轮

14.在平面运动副中,两构件在多处接触而构成一个运动副的条件为:若构成转动副 若为高副则 若为移动副则

15.两构件在多处接触而构成复合平面高副的条件是 ,算 高副,又相当于一个平面 副

注:1 自由度计算也可以用这个公式 ..)2(3F p p p n F h l --+-= .p 为虚约束数 .F

为局部自由度数

2 高副低代时,齿轮副是将所引入的两个转动副分别位于相接触的两齿廓的曲率中心处,对于一对渐开线齿廓的齿轮副,曲率中心分别位于两齿轮的啮合极限点

3 如果一对齿轮副(包括内外啮合和齿轮齿条啮合)的两轮中心相对位置已被约束,则这对齿轮副仅提供一个约束,即一个高副;如果两轮中心相对位置没有被约束,则提供两个高副相当于一个转动副

二、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定义,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的区别

速度瞬心: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

相对瞬心:两构件是运动的 绝对瞬心:两构件有一个是静止的

2.三心定理表述

作平面平行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一条直线上。三心定理可以确定不直接以运动副连接的两构件相瞬心的位置

3.用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分析有什么优缺点

速度瞬心法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比较简单,如:曲柄滑块,凸轮,构件数多时瞬心太多麻烦,当只需速度分析时最好采用速度瞬心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画图确定不是很准确

4.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行的特征

速度多边形:由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多边形

加速度多边形:由各加速度矢量构成的多边形

5.什么是加速度影像和速度影像,应有时要具备什么条件,要注意什么问题

加速度和速度多边形中同一构件上对应相似的图形,必须用于求同一构件上量

6.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之间,各自有什么样是关系,两构件任何重合点之间的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和哥氏加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l v l a n 2

2

==ω l a t α= θωs i n 2r e c v a = dt d ω=? l v ω= 7.机构什么时候有哥氏加速度,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相对运动为转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两构件重合点有哥氏加速度,它是由于相对速度方向变化产生的加速度

大小为θωsin 2r e c v a = e ω为重合点角速度,r v 为相对速度,θ为r v 和e ω矢量夹角 方向为e ω和r v 用右手法则确定(平面运动中θ等于?90)

8.如何用矢量表示构件,用解析法分析机构运动的关键是什么

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找到一个封闭矢量多边形,列出封闭矢量方程即为位置方程,再用复数表示?i le l =→

,?为矢量与X 轴正向的夹角(逆时针,可能大于180°),用欧拉公式展开)sin (cos ???i l le i +=,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可以求出位置的?得到角位移,求一次导数可以得到角速度关系,求二次导数可以得到角加速度关系

9.有人认为,既然每一个构件与其速度图之间都存在影像关系,那么整个机构也存在影像关系。这种说法对不对,机构中机架是影像在图中何处

错,速度影像只能用于同一构件上,对于整个机构包含了不同的构件不能用

10.由N 个构件组成的机构中,有2N C 个相对瞬心,有 N-1 个绝对瞬心

11.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移动副,纯滚动高副,滑动兼滚动高副时其瞬心在什么位置 转动副:转动副中心 移动副:导路的垂直方向无穷远处

纯滚动高副:接触点处 滑动兼滚动高副: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

12.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 同一构件上 的各点,不能应用于不同构件上的各点

13.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任何重合点之间的相对速度 ,相对加速度 ,哥氏加速度 注:1 三心定理运用时可以依据瞬心代号下角标同号消去法,如已知两个求第三个,可以将已知的两个角标去掉相同的号剩下的即第三个瞬心

2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思路

三、平面四杆机构运动分析和设计

1.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是什么,有哪些演化型式,研究其演化有什么意义

基本形式: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 双摇杆机构

演化方法:改变构件形状及运动尺寸 曲柄滑块机构,正弦机构,双滑块机构(将摇杆变为滑块,摇杆长度增至无穷大得曲柄滑块机构);取不同构件为机架和运动副逆换,转动导杆,曲柄摇块,移动导杆,双摇块,十字滑块机构

2.何谓曲柄,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是什么,曲柄是否为最短杆

连架杆:与机架相连 曲柄:能作整周回转运动的连架杆 摇杆:不能做整周转动的连架杆 周转副:能使两构件作整周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作整周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杆长条件: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有曲柄条件:满足杆长条件且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最短杆,若连架杆为最短杆则为曲柄摇杆机构,若机架为最短杆则为双曲柄机构,若两杆条件都不满足则为双摇杆机构

3.何谓极位夹角,急回特性,行程比系数,死点,它们有什么关系

极位夹角:当机构从动件处于两极限位置时,主动件在两相应位置时所夹角度(拉直共线和重叠共线)

急回特性:当连杆机构的主动件为等速回转时,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从动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

行程比系数:θ

θ-?+?==180180从动件慢行程平均速度从动件快行程平均速度K 死点:当机构出现0=γ时,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上的力通过其回转中心,而不能使从动件转动,出现顶死现象

4.四杆机构什么时候有急回特性

θ>0时有急回特性,θ越大急回运动越明显

5.何谓压力角和传动角,研究其有什么意义,在连杆设计时对传动角有什么限制,为什么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位置之一

压力角:相对于从动件最后一个构件所受力方向与力作用点的线速度方向夹角,反映了力的利用程度

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

6.四杆机构中死点和极位实际上是同一位置,为什么有不同的称呼,有什么不同

机构的极位和死点实际上是机构的同一位置,所不同的仅是机构的原动件不同。

当原动件与连杆共线时为极位。在极位附近,由于从动件的速度接近于零,故可获得很大的增力效果(机械利益)

当从动件与连杆共线时为死点。机构在死点时本不能运动,但如因冲击、振动等原因使机构离开死点而继续运动时,这时从动件的运动方向是不确定的,既可能正转也可能反转,故机构的死点位置也是机构运动的转折点

7.死点与自锁现象有什么区别

要注意死点自锁与机构自由度小于等于零的区别,自由度小于等于零表明机构中各构件间不可作相对运动,死点是指不计摩擦时机构所处的特殊位置可借助惯性或采用机构错位排列的方法使机构能顺利通过死点位置而正常运转,而自锁是指机构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当驱动力的作用方向满足一定的几合条件时虽然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但机构仍无法运动的现象

8.一曲柄摇杆机构,若在机构中改变摇杆为滑块,将其演化成曲柄滑块机构;再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曲柄为偏心距为曲柄长的偏心圆盘则将其演化成偏心轮机构

9.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将曲柄改为机架,则机构将演化成转动导杆机构;若将连杆改为机架,则将为曲柄摇块机构;而若将滑块改为机架,则将为移动导杆机构

四、凸轮机构

1.在凸轮做好后,再改变偏距大小,偏置方向或滚子大小会产生何种影响,偏置方向对凸轮机构压力角有何影响

2.从受力的观点分析,直动推杆的导轨长度和悬臂尺寸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凸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问题

4.何谓凸轮机构压力角,在凸轮设计中有什么意义,如何处理

压力角:推杆与凸轮接触点处所受正压力方向(凸轮轮廓线接触点法线方向)与推杆上对应点速度方向所夹锐角,影响凸轮机构受力情况,从减小推力和避免自锁压力角越小越好 尺寸关系:s e r e

d ds +--=22

0/tan ηδ?α 其他条件不变,α越大0r 越小凸轮尺寸越小,从凸

轮机构尺寸紧凑上看压力角大好;其他条件不变,推杆偏置方向使e 前为减号,可使压力角减小,改善受力情况(采用负偏置1-=ηδ)

5.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两种措施:采用正偏置方式和增大基圆半径

6.凸轮的基圆半径为凸轮轮廓曲线最小失径

7.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零

8.在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4种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有柔性冲击;正弦加速无冲击

9.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选择原则为:首先须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其次还应凸轮机构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此外,还应使所设计的凸轮便于加工,等等

10.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廓线时,若发现工作轮廓线有变尖现象时,尺寸参数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小滚子半径

11.在凸轮机构几种常见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宜用于低速,等减速等加速不宜用于高速,而正弦加速度和余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用

五、齿轮机构

1.什么是齿轮啮合基本定律,什么是共轭齿廓,要使齿轮实现定传动比齿廓曲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齿轮啮合基本定律:互相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公法线所分成的两段长反比

共轭齿廓:凡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曲线都可作为共轭齿廓

定传动比条件:无论两齿廓在何位置接触,过接触点所作得齿廓公法线与两齿轮连心线都相交与一点

2.什么是渐开线齿廓传动可分性,渐开线齿廓为什么能实现定传动比传动,中心距大于理论中心距能否传动,有什么影响

可分性:即使实际安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距略与偏差,不影响两轮的传动比 能传动,齿轮啮合的点不同

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真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能否实现连续传动,标准渐开线齿轮能否和正变位齿轮或斜齿轮啮合,要满足什么条件

条件:m m m ==21 ααα==21 可以安装时要调整齿轮位置以满足啮合条件

4.何谓齿轮模数,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规定模数标准值,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杆轮上何处模数为标准值

模数决定齿轮及其轮齿大小和承载能力 πp

m = 为了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方便

直齿轮只有一种模数,斜齿轮法面参数为标准值,锥齿轮取大端为标准值,蜗杆轴面参数为标准值,涡轮端面参数为标准值

5.什么的齿轮分度圆压力角,为什么要规定分度圆压力角为标准值

齿轮分度圆上啮合点公法线方向与啮合点速度方向的夹角

因为压力角决定渐开线齿廓形状的基本从参数,为了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方便

6.重合度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重合度有哪些参数,增大齿轮模数对提高重合度有没有好处

重合度:实际啮合线与法向齿距的比值

意义:衡量连续传动的条件,反映了同时参与啮合的齿轮的轮齿对数的平均值

7.什么是根切现象,是否基圆越小越容易发生根切,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

根切现象: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若齿条型刀具的齿顶线与被切齿轮啮合线的交点超过了被切齿轮的啮合极限点,则刀具的齿顶将把被切齿轮齿根已3切出部分又切取一部分

危害:大大降低轮齿曲面强度,当根切侵入渐开线齿廓工作段时将使重合度下降 变位加工,限制齿轮齿数

8.什么是标准齿轮,什么的变位齿轮,齿轮变位修正的目的是什么,齿轮变后各尺寸如何变化

标准齿轮:各参数都取标准值的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和标准轮齿尺寸(即齿槽宽等于齿厚)的齿轮

变位齿轮:采用变位加工成的齿轮 目的:避免根切现象

变位后模数压力角没有变,齿厚齿顶高齿根高变化

9.与直齿轮相比斜齿轮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斜齿轮参数有法面和端面之分,为什么取法面值为标准值,螺旋角对传动有什么影响,取值如何限制

优点:啮合特性好,传动平稳,冲击、噪音小;重合度大, 承载能力大;不根切最小齿数少 缺点:存在轴向力

10.蜗杆传动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蜗轮蜗杆传动的两轮啮合齿面间为线接触,能获得比交错轴斜齿轮机构更好的啮合效果,传动比和承载能力也更高。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螺旋式传动,传动中主要形式为齿啮合传动,因此传动更为平稳、振动小、噪音低,适合需要稳固状态的机械使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比其他传动机构突出的优点在于其自锁功能,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当量摩擦角时,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就会反向自锁,这时只能是蜗杆带动蜗轮,而蜗轮无法带动蜗杆,即可实现对机械的安全保护。

缺点:蜗轮蜗杆传动的缺点在于其传动效率较低,传动中发生的磨损严重,这是因为蜗轮蜗杆传动是啮合齿轮传动,啮合齿轮间有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会导致齿面的磨损、发热和能量消耗。另外,为了减少齿面磨损,蜗轮蜗杆机构经常使用昂贵材料和良好的润滑装置,增加了成本。

11.什么是斜齿轮当量齿轮和圆锥齿轮的当量齿轮,意义何在

斜齿轮当量齿轮:在某一点法平面内用该点曲率半径为分度圆,斜齿轮法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为模数压力角作为虚拟直齿轮 β3cos /z z v =

圆锥齿轮当量齿轮:与圆锥齿轮大端球面上分度圆相切的圆锥称为圆锥齿轮的背锥,圆锥齿轮大端面齿形平行圆锥母线向背锥上投影展开所形成的扇形称之为扇形齿轮。相当于

圆锥齿轮大端面齿形的直齿圆柱齿轮称之为圆锥齿轮的当量齿轮,δcos /z z v =

意义:用当量齿轮的齿形来代替直齿圆锥齿轮大端球面的理论齿形,误差很小,所以通过当量齿轮的概念可以将直齿圆柱齿轮的默写原理直接应用在圆锥齿轮上

12.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等于基圆上被滚过圆弧长;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压力角等于法线与圆心和点连线的夹角;渐开线上的点离基圆越远,则其压力角越大,曲率半径越大,而齿廓形状越平缓

13.渐开线齿廓的齿轮传动之所以有广泛应用,是因为渐开线齿廓具有定传动比传动,渐开线齿廓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可分性,3个啮合特点

14.一对渐开线标准直圆柱齿轮啮合时,最多有2对齿轮同时啮合,当实际安装的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时,则顶隙大于其标准值;侧隙大于零;啮合角变大;重合度如何变化;传动比不变

齿轮分析:

1.标准齿轮: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基本参数有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以分度圆为基准)

齿轮齿条啮合:外啮合几何尺寸特点,对应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分别为分度线齿顶线和齿根线,齿廓为直线,齿形角等于压力角,其同侧齿廓平行,齿距相等;内啮合特点:对应外齿轮的齿槽变为内齿轮的轮齿,其齿廓是内凹的,根圆大于顶圆,顶圆大于基圆

渐开线标准斜齿轮:基本参数多了螺旋角β,法面基本参数为标准值,旋向有左右 法面

与端面参数的换算:βcos t n m m = βααcos tan tan t n = βcos **an at h h = βc o s **n t c c =

涡轮蜗杆:其中间面相当于齿轮齿条,蜗杆相当于螺杆,基本参数:模数,压力角,导程角,蜗杆分度圆直径,蜗杆头数,涡轮齿数,齿顶高系数(取1),顶隙系数(取0.2);蜗杆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及涡轮端面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

圆锥齿轮:参数多一个分度圆锥角δ 1212sin /sin δδ=i

2.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

条件:能正确啮合,能按一定中心距要求安装,能实现连续传动

正确啮合条件:

直齿轮,齿轮齿条,变为齿轮:m m m ==21 ααα==21

斜齿轮:n n n m m m ==21 n n n ααα==21 齿向要一致

平行轴斜齿轮:n n n m m m ==21 n n n ααα==21 21ββ±=(外负内正)

交错轴斜齿轮:n n n m m m ==21

n n n ααα==21 21ββ±=∑(旋向同取正) 涡轮蜗杆:m m m x t ==12 ααα==12x t 若交错角等于90,

齿向旋向要一致,21βγ= 锥齿轮:大端参数 m m m ==21 ααα==21

非标准齿轮:满足两齿轮法节相等2211cos cos ααm m =

中心距及啮合角:

标准安装齿轮:2/)(2121z z m r r a +=+=

变位齿轮:ym a a +=' αααi n v z z x x i n v +++=')/()(tan 22121

斜齿轮:βcos 2/)(2121z z m r r a n +=+=

交错轴斜齿轮:2/)cos /cos /(221121ββz z m r r a n +=+=

涡轮蜗杆:2/)(2121mz d r r a +=+=

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大于或等于1

3.齿轮传动比及方向

渐开线圆柱齿轮:直齿轮,变位齿轮,平行轴斜齿轮 1

2122112z z r r i ===ωω 交错轴斜齿轮: 1

211222112cos cos z z d d i ===ββωω (外负内正) 涡轮蜗杆:β

γωωt a n t a n 1212122112d d d d z z i ==== (左右手法则) 锥齿轮:211

22112tan tan /1δδωω====z z i (同时指向或被向节点) 六、轮系

1.什么是定轴轮系,什么是周转轮系

定轴轮系:轮系转动时其各轮轴线的位置固定不动

周转轮系:轮系运动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绕齿轮轴线转动(差动轮系自由度为2太阳轮都转动,行星轮系自由度为1有一个太阳轮固定不动)

行星轮:绕动轴线轴系转动的齿轮

太阳轮:绕固定轴线转动与行星轮啮合的齿轮

行星架:支撑行星轮且绕固定轴线转动的构件

太阳轮和行星轮常作为输入和输出构件称为基本构件

2.什么是过轮,起什么作用

过轮:在定轴轮系中,既是主动轮又是从动轮,不影响传动比大小但可以改变传动方向

3.什么是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为什么可以用转化机构法来计算周转轮系中基本构件间传动比

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虚拟的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上一个公共角速度H ω-使之绕行星架的固定轴线回转,此时周转轮系就转化为定轴轮系,这个定轴轮系称为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

4.设计行星轮系时,轮系各轮的齿数和行星轮的个数要满足什么条件 满足四个条件:传动比条件1

313111z z i i H H +=-= 同心条件:行星架回转轴线应与中心轮几何轴线重合2/)(132z z z -=(两中心轮齿数同奇同偶)

装配条件:行星轮齿数等于两太阳轮齿数和除以行星轮个数K z z N /)(13+= 邻接条件:相邻的行星轮齿顶圆不能相交*2212180sin )(a h z K

z z +>?+ 轮系分析方法: 定轴轮系:所有主动轮齿数乘积

所有从动轮齿数乘积m i )1(-= m 为外啮合次数 差动轮系:分析两太阳轮传动比1

33113z z i H H H -=--=ωωωω 符号根据实际情况定 行星轮系:转动太阳轮与行星架的传动比等于一减去转化机构中转动太阳轮相对固定太阳轮的传动比

七、机械平衡

1.什么是动平衡,静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

内容

静平衡 动平衡 适

用对象

轴向尺寸较小,质量分布在垂直轴线

的同一平面

轴向尺寸较大,质量不分布在垂直轴线的同一平面 概念 这种转子不平衡是因为其质心不在回

转轴线上,且其不平衡现象在转子静

止时能够显示出,所以平衡称为静平

这种转子除静不平衡外还有力偶不平衡,运转时才能显示,所以平衡称为动平衡 平衡条件 惯性力矢量和等于零或质径积矢量和等于零0=∑P 或0=∑i i r m 惯性力矢量和等于零且惯性力矩矢量和等于零0=∑P 和0=∑i M

2.机械平衡和调速都可以调节机械中动载荷有什么区别

机械平衡是通过计算或实验使回转体上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等于零;调速是通过一定手段使机器所收驱动功与阻力保持平衡

3.对平面四杆机构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机械平衡的目的:完全或部分消除惯性力的不良影响

八、速度波动调节

1.波动原因及类型和调节方法

原因: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与阻抗力通常是变化的,在某一瞬时,驱动功与阻抗功不等,出现盈亏功,从而是机械的速度增加或减小,产生速度波动

类型:周期性与非周期性

调节方法:周期性安装飞轮,非周期性利用电机的自调性或安装调速器

2.机械等效动力学模型中各量得等效条件:等效前后功率不变

3.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已知阻动转矩与时间的图和m ω 求F J 或δ

根据r d W W =求出d M ,画出d M 图像,再画能量图找出max E 和min E min max max W W W -=? J n W J W J m F -?=-?=

δ

πδω22max 2max 900 (n 602πω=) 4.几个等效公式 等效力:∑∑==±+=k i B i i k

i B i i i v M v v F F 11cos ωθ 等效力矩:∑∑==±+=k i i i k i i i i M v F M 11cos ωωωθ i θ为i F 与i v 夹角,i M 与i ω同向取正反向去负

等效质量:2112)()(∑∑==+=k i B i si k i B si i v j v v m m ω 等效转动惯量:2112)()(∑∑==+=k i i si k i si i j v m J ωωω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考研机械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总结2分析

考研机械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2 一、正误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2.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3.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 4.平面机构高副低代的条件是代替机构与原机构的自由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必需完全 相同。(√) 5.当机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时,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6.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了两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个移动副。(×) 7.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有两个自由度,引入一个约束。(√) 8.在杆组并接时,可将同一杆组上的各个外接运动副连接在同一构件上。(×) 9.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组成。因此基本杆组是自由度为 零的运动链。(√) 10.平面低副具有2个自由度,1个约束。(×) 二、填空题 1.机器中每一个制造单元体称为零件。 2.机器是在外力作用下运转的,当外力作功表现为盈功时,机器处在增速阶段,当外力作功 表现为亏功时,机器处在减速阶段。 3.局部自由度虽不影响机构的运动,却减小了高副元素的磨损,所以机构中常出现局部自由 度。 4.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5.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6.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最小约束数为1。 7.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2 个约束。 三、选择题 1.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B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 B.不能 C.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2.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 C 。 A.-1 B. +1 C. 0 3.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 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 0 B. 1 C. 2 4.一种相同的机构 A 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能 C.与构件尺寸有关 5.平面运动副提供约束为( C )。 A.1 B.2 C.1或2 6.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就会( C )。 A.不变B.增多C.减少 7.由4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共有(B )个转动副。 A.2 B.3 C.4 8.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 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 0 B 1 C 2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一. 基本概念 (3) 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 2. 构件与零件 (3) 3. 运动副 (3) 4. 运动副的分类 (3) 5. 运动链 (3) 6. 机构 (3) 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 (3)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 (3)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 (3) 3. 机构的结构分析 (4)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一. 基本概念: (6)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7) 一. 基本概念 (7) (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 (7)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 (7)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 第四章凸轮机构 (8) 一.基本知识 (8) (一)名词术语 (8)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8) 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 二. 基本技能 (9) (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 (9) (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 (10) (三)其他 (10) 第五章齿轮机构 (10) 一. 基本知识 (10) (一)啮合原理 (10) (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 (11) (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 (12) 第六章轮系 (14) 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 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 (14)

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5) 第七章其它机构 (15) 1.万向联轴节: (15) 2.螺旋机构 (16) 3.棘轮机构 (16) 4. 槽轮机构 (16) 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7) 7. 组合机构 (17)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7) (二)构件的惯性力 (17)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 (17) 二. 基本技能 (18)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18) 一、基本概念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 (18) (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 (18) (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 (18) 二. 基本技能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8)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8) 一、基本知识 (19) (一)机械的效率 (19) (二)机械的自锁 (19) 二. 基本技能 (20) 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 (20) 一. 基本知识 (20) (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0) (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二. 基本技能 (20) (一)等效量的计算 (20) (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0)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精选)考研机械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总结

考研机械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1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运动,后半程 作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25.平面低副具有个约束,个自由度。 26.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则它们的瞬心位置在。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考研机械原理选择填空题含答案总结

考研机械原理选择填空题含答案总结 雅思听力考前冲刺技巧 一、词汇复习 对于听力考试,词汇的掌握非常重要。熟悉这项测试的考生都知道,听力词汇是分场景的,主要场景有以下几个:图书馆场景,如item,register,minimum fine,etc. 租房场景,如landlord,reservation,tenant,telephone bill,deposit,etc. 咨询课程场景,如enrollment,mid-term exam,book in advance,etc. 导游介绍景点场景,如 suburb,square,bottom,entrance,corridor,etc. 和各种学术场景,如 carnivorous,reptile,concrete,meteor,etc. 如果词汇掌握得不熟练,在听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个个“绊脚石”,导致无法听懂,尤其是section4中的学术场景。所以小马

WTT提醒考生们在考前一个月中一定要定时定量背诵场景词汇,而且要有重点地去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考前一个月,相关的习题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考生应该对高频词汇有感觉了。将平日里没听出来的场景高频词整理出来,多看几遍。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会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词汇已经背了好多遍了,听的时候还是反应不过来?答案很简单:单词不会发音或发音不准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许多考生都知道encourage这个词,也知道courage这个词根是“勇气”的意思。但是一旦courageous这个词出现,没有几个考生能够辨出音来。他们不是没有见过这个单词,而是平时见到这个词都把重音读在第一个音节,而其真正的读音应为[k??re?d??s]。由此可见,场景词汇的背诵一定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先会读再会写。试想,读都不会读,听时怎么能辨得出来?所以只有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才能对重要场景词汇敏感,提高正确率。 雅思听力考前冲刺技巧二、真题演练 看到“真题演练”这四个字,很多考生会感到不屑:真题做了至少两遍了,还演练什么啊。做过几遍真题的考生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遍错哪里,第二遍还是错在那里。这是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考生没有真正地吃透真题,即第一遍做错了,没有认真分析错因。小马WTT在此强调一下做一套真题的合理步骤: 1. 假想自己在考场,只放一边录音,坚决不能倒带,认真听完

机械原理总复习题-重点题目

00绪论 一、简答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二、填空题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传递转换)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的的组合,叫机器。(确定有用构件) 三、判断题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0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高副?什么是低副? 3、机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填空题 4、两构件之间作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面) 5、两构件之间作或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点、线) 6、回转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绕) 7、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方向作相对移动。(给定) 13、房门的开关运动,是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回转) 15、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副。(高)

三、判断题 1、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2、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3、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4、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6、两构件通过内表面和外表面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9、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10、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11、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14、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2,那么该机构共需2个原动件。(√) 15、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16、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四、选择题 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称为运动副。(A) a.可动联接; b.联接; c.接触 2、变压器是。(C) a.机器; b.机构; c.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构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C) a.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b.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c.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 4.图示机构中有_(A)_虚约束。 (A)1个(B)2个(C)3个(D)没有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一、长度和时间 1.长度 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 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 量程(30cm) 零刻度线分度值(1mm) 0102030cm 数字单位(厘米) 图(1) 图(2)

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 、35cm 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 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 (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2cm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0.005cm ),如图(4)a 所示。 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5cm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0.17cm )。 图(3)刻度尺的读数 a.测量纸张厚度 b .测量细铜丝直径 图(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整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十进制计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十为底,逢十进一; 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2)二进制计数表示方法: 特点:以2为底,逢2进位; 只有0和1两个符号。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16为底,逢16进位; 有0--9及A—F(表示10~15)共16个数字符号。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见书本1.2.3,1.2.4)(2)十进制数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2取余; 小数部分:乘2取整。 ●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16取余; 小数部分:乘16取整。 以小数点为起点求得整数和小数的各个位。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见教材P5) 4、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特点:按位运算,无进借位 (1)与运算 只有A、B变量皆为1时,与运算的结果就是1 (2)或运算 A、B变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3)非运算 (4)异或运算 A、B两个变量只要不同,异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 1、对于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数X的原码记作[X]原,反码记作[X]反,补码记作[X]补。

注意:对正数,三种表示法均相同。 它们的差别在于对负数的表示。 (1)原码 定义: 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数值位:真值的绝对值。 注意:数0的原码不唯一 (2)反码 定义: 若X>0 ,则[X]反=[X]原 若X<0,则[X]反= 对应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 注意:数0的反码也不唯一 (3)补码 定义: 若X>0,则[X]补= [X]反= [X]原 若X<0,则[X]补= [X]反+1 注意:机器字长为8时,数0的补码唯一,同为00000000 2、8位二进制的表示范围: 原码:-127~+127 反码:-127~+127 补码:-128~+127 3、特殊数10000000 ●该数在原码中定义为:-0 ●在反码中定义为:-127 ●在补码中定义为:-128 ●对无符号数:(10000000)2= 128 三、信息的编码 1、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编码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有两种表示法:压缩BCD码和非压缩BCD码。(1)压缩BCD码的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表示,0000~1001表示0~9,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 (2)非压缩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高4位总是0000,低4位的0000~1001表示0~9 2、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1)数字0~9的编码是0110000~0111001,它们的高3位均是011,后4位正好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BCD码)相符。

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第一部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 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边缘保持平行 ....; 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1d=24h=86400s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第二部分: 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这个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 例:乘坐电梯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若以电梯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1) 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2) 没有绝对的静止。 4. 典型例题 例:(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分析: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面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 后退,该乘客是以_甲车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甲车_车开得快。 第三部分: 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机械原理重点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巩固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讨论探索、观察想象丰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沟通与理解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梳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提升。 课前交流: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魔方界的天才,大家都叫他“菲神”,他曾多次刷新多个世界吉尼斯纪录,一起来看:(视频) 然而,就在去年11月,来自中国的选手杜宇生以3.47秒打破了菲神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的骄傲。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画)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一个长方体和一个

正方体,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比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画长方体1. (1)普通画图(展示作品1) 你来说一下,怎样画的? (生展示画图过程) 画的真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长方体。可是,前面我们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时候知道:他们都有几个面?几条棱?几点顶点?在这里,只画了3个面、9条棱、7个顶点,怎么就说他是长方体?其他的哪儿去了?怎样才能把挡住的部分画出来? (2)透视图 你为什么用虚线?实线画的是看得见的,虚线画的是看不见的。(3)纠错 这位同学的呢?哪里有问题?(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样改过来是不就好了?再来看一下这个正方体,有没有问题? 2.画正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这个图形应该怎样改正? 3.相同点、不同点、联系 我们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图)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生回答)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机械原理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 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

(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认识机械停表: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一、机械运动 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 运动的形式: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 _甲车__甲车_车开得快。 (3)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西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 分析:甲感到顺风,说明其速度小于风速,且行驶方向与风向相同,即刮的是西风;乙感到无风,说明其速度的等于风速;并感到逆风说明其速度大于风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