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什么课程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什么课程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
2.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程。其中,品德与生活课程它兼具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价值。
(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l.综合课程有诸多具体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如相关或交叉课程,融合或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或经验课程等。
2.品德与生活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人类的一切行为。尽管学校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界定为教育活动,但活动课程却有着特定而具体的涵义:第一,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或开发模式。根据活动要素并以活动的方式开发出的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相对于旨在使学生掌握已成事实或定论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第二,在课程实施上,活动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并参 与的教与学的行为。那种单纯由教师组织并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课程的实施是机械、灌输式的教育教学行为,那种纯粹由学生自行组织并缺少教师参与的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学生的个别行为,而非教学行为;上述两种行为都不符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第三,活动课程所设计并组织开展的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对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或机械式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基于活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切忌将这种指导变作包办或控制。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鉴于这种课程类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且以活动的方式开发和

实施,因此,将该课程界定为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课相衔接。同时,课程标准还从两个方面给课程定性,一是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或方向性。一是从课程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
(一)综合性 本课程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它包含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是区别于过去分科课程的特性。
(二)经验性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等等。这里阐明了学生是在活动中,在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的,是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它不再是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教和学。
(三)基础性 本课程要求学生的都是基本的、初步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是区别于初中的《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课的特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