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分子动态模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质子

运动轨迹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HF、MP、DFT等),简单介绍分子动态模拟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生物大分子;计算化学;分子动态模拟

引言

理论与计算化学是一门应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研究化学问题的化学分支学科。以1998年沃尔特·库恩(Walter Kohn)和约翰·波普尔(John Pople)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标志,化学这一传统实验科学进一步走向严密科学的趋势越加明朗。理论与计算化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加为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和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分子物理、生物物理、计算科学等相关学科有很强的交叉和渗透。理论化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研究的是化学学科最核心和普遍的规律。

大分子体系的理论计算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尤其是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量子化学可以在分子、电子水平上对体系进行精细的理论研究,是其它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以替代的。因此要深入理解有关酶的催化作用、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药物与受体之间的识别与结合过程及作用方式等,都很有必要运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这些生物大分子体系进行研究。毫无疑问,这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有目的地调控酶的催化作用,甚至可以有目的地修饰酶的结构、设计并合成人工酶;可以揭示遗传与变异的奥秘,进而调控基因的复制与突变,使之造福于人类;可以根据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和作用特点设计高效低毒的新药,等等。可见运用量子化学的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是十分有意义的。

随着理论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目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已能对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原子组成的中小分子的性质进行十分精确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分子的总能量,许多计算方法(如MP、DFT、QCISD等方法)的计算结果都能与精确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J.A.Pople小组创建的Gaussian-1(G1)、Gaussian-2(G2)、G2(MP2)和G2(MP3)理论,其能量方面的计算值与精确实验结果的差异在2kcal/mol范围以内,而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相对较小,计算结果甚至可以用来评判有关实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的理论和普遍可接受的计算程序用于对由数以千计乃至数以万计个原子组成的大分子体系(如核酸、蛋白质和固体材料等)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这主要是由于计算量与分子大小呈指数(电子数的3次方或更高)关系。因此,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便成为当今计算化学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热点之一。

1.计算化学方法与应用

1.1 Abinitio Hartree-Fock (HF) SCF方法

从头算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逐渐开展,是求解多电子体系问题的量子理论

全电子计算方法。在Born Oppenheimer 近似、Hartree(独立电子)近似和非相对论近似基础上,不借助任何经验参数,通过求解HF方程,进而得到各类体系的微观信息。

可以说,在理论和方法上它都是比较严格的。迄今,从小分子体系到大分子体系,从静态性质到动态性质,从分子内相互作用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各方面都有从头算法的应用。在染料的分子设计中,采用此计算方法对合成的染料分子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建立了染料分子的微观结构与染色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蒋南等利用HF与B3LY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胺类分子在锂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LiMOR)中的吸附行为,为分子筛结构和催化性能等方面的实验结果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从头算方法中较原始的HF方法计算速度较快,但精度较低;CCSD(T)、MP4等方法在大幅度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也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因此,从头算方法可以应用在从小体系到大体系,从静态系统到动态系统,从分子内相互作用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各个方面,但由于其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从头算方法通常更适合于中小体系的定量计算[1]。

1.2 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

DFT方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处理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量子化学近似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子动能和势能的平均化处理,借助变分法或数值方法,可以得到Schrdinger方程的近似解,大大简化了电子结构的计算,且不受自旋污染的影响,在经过对密度泛函理论的各种修正和扩充后,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体系各种性质。1975 年Srebrenik 和Bader 证明三维分子空间可分解成量子次空间(quantum subspaces),其边界可由单质点密度性质来规定[2]。新型密度泛函的研究目前通用的B3LYP方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如:计算误差随体系的增大而增长,这制约了DFT在较大体系中的应用;不能准确地计算反应能垒,这制约了DFT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应用,也使得反应机理的阐明,可能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地计算非键作用,这制约了DFT在生物体系中的运用,等等。

近年来在催化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DFT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Zhang等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CO在PtCu上的氧化,发现CO在PtCu表面上氧化的反应活化能处于纯Pt和纯Cu上CO氧化的活化能之间,可见,Cu的加入可以促进CO在Pt上的氧化。徐艺军、陈文凯等对NO在缺陷MgO(001)表面上的吸附研究发现,NO在具有镁缺陷和氧缺陷结构的MgO(001)表面上发生吸附时,均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并且有氧缺陷结构的表面对NO的解离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而镁缺陷则没有。

1.3 Mller Plesset(MP)方法

Mller Plesset(MP)是一种以Hartree-Fock波函数为微扰波函数的处理原子和分子体系的微扰理论方法,亦称对称性匹配的微扰方法。所谓对称性匹配是指在微扰展开中要考虑波函数的反对称化,也就是考虑了Pauli原理(或者说包含交换能)。由于考虑了电子相关作用,可以准确地计算分子聚集体中的弱相互作用能,因此,MP方法常被用于研究含氢键的复合体系和稀有气体元素小分子复合体系。对于一些生物分子复合物现在也已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稳定化能,尤其是一些小的超分子体系,计算结果已可以和实验相媲美。张士国、杨频就用MP2方法对胞嘧啶BH3复合物进行计算预测,得到了该复合物的构型、稳定化能及频率分析。

总的说来,MP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较多的体系而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在计算准确度方面是优于HF计算方法的,如果结合大基组,可以获得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的计算值。但是,与普通的HF方法相比,MP方法在计算时需要大量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用MP方法计算时要兼顾时间与效率。

1.4半经验方法

科学家们发现对酶、蛋白质、聚合物等大分子体系进行计算的时候,使用从头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等有严格理论基础的方法,虽然能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但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在计算时间长等缺点。为了在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人们有意识地忽略了一些计算极其复杂但对结果影响却很小的积分,并引用一些实验数据来近似地求解薛定谔方程,从而提出了半经验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半经验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是对严格计算方法的一种补充,可以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计算,与严格的计算方法组合使用,可以大量节省计算的时间,并且对精度的影响较小[3]。

2. 分子动态模拟在生物分子模拟中的应用

分子动态模拟的原理是将连续介质看成由N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粒子系统,通过量子力学势能函数求导得出各粒子间的作用力。然后忽略量子效应,运用经典牛顿力学建立系统粒子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步长约l fs 。足够次数的循环迭代完成体系运动方程的积分过程,从而得到粒子在相空间的运动轨迹,然后由统计物理学原理得出系统相应的宏观动态静态特性,从而达到对分子体系中每个原子行为描述的目的。

分子动态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从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动力学特征、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大分子和配体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分子的动态模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上的应用

自分子动态模拟技术诞生以来,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一直是其研究的热点。Lindorff-Larsen等,将核磁共振(NMR)光谱方法和分子动态模拟结合起来,应用于泛素(ubiqultin)的研究,发现传统的结构确定方法严重低估了其原始状态的可变性,尤其是该蛋白质的侧链。Kuwata等用电子显微观察、光谱分析、NMR和分子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疯牛病病原体-变异阮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中有毒部分的结构。确定变异阮病毒有毒部分的具体结构以后,就可以着手寻找和设计抑制其毒性的物质,为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王鹏[4]等以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共振光散射光谱,并结合分子模拟进行了如下研究:简述了研究药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并概述了用于研究相互作用的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由分子模拟得出烯效唑分子位于人血清白蛋白的疏水腔ⅢA处。

2.2 在脂肪酶性质及催化机理中的应用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其来源广泛,可在水相甚至非水介质中催化多种反应,并表现出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有关脂肪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备受重视,特别是脂肪酶催化机理和结构功能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分子模拟计算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应用于脂肪酶性质及催化机理研究领域的3个发展阶段:早

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用于脂肪酶构象变化的研究;随后出现的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则可研究和预测脂肪酶的对映体选择性及简单的催化机理;近年来发展的运算时间更长的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方法则可全面研究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及催化机理。分子模拟手段将在酶的性质及酶催化机理研究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多种模拟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从头计算分子模拟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为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蛋白质构效关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5]。2.3 在核酸模拟上的应用

分子动态模拟主要用于核酸与分子微环境,如结合的水、离子、药物分子、蛋白质,对核酸结构及其动态性质影响的模拟。Song等应用分子动态模拟技术研究了DNA缓冲液盐浓度对DNA构象转化的影响,发现高盐浓度能延迟A→B构象的转化,而对B→A构象转化无影响。

2.4 在蛋白质折叠上的应用

蛋白质的折叠(folding)与解折叠(unfolding)往往需要ns-ms的时间量级,这是目前分子模拟时间尺度的极限。1998年,Duan等成功地运用全原子模型方法模拟了一个36个氨基酸残基的绒毛蛋白头部片段亚域(villin headpiece subdomain)在水溶液中1ms的折叠过程[9]。现在对蛋白质折叠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简化模型捕捉蛋白质折叠过程关键部分变化的方法。

2.5 在药物设计和蛋白质对接上的应用

近年来计算能力迅猛增长及研究大分子体系的理论和算法日趋成熟,基于物理学原理的计算化学方法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莫莉等就计算化学在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中的方法及典型应用实例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包括小分子结合位点的成药性评估、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等,同时对目前的应用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策略。

分子动态模拟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间的分子识别,包括药物和多种蛋白质结合,药物调控靶标信号转导途径特性,从而获得正确的药物设计蛋白质构象,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化学小分子药物是通过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靶点结合,进而影响其生物功能来发挥药效[12]。药物分子的几何形状和药效基团配置与其受体蛋白上的结合位点的空间形状和功能基团分布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性的好坏决定了受体和药物分子的相互识别和相互结合的强弱程度。Liu[14]等模拟了人类CCRS受体的蛋白质结构,及其与HIV-1包膜上的糖蛋白gp120的对接方式,其模拟结果支持gp120-CCRS的相互作用机制,这有助于新一类抑制剂的研究。在已注册上市的16种抗HIV病毒药物中,其中10种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另外6种是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大多是由传统的临床“筛选”方法得到的,而在蛋白酶抑制剂设计中,分子动态模拟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此外,分子动态模拟技术还有助于发现隐藏的药物结合位点。

3. 展望

综上所述,计算化学避开了繁琐的化学实验,试剂,反应,并理论有效的揭示了分子内部结构,反应机理,分子问相互作用的本质.在一定实验结果的依据上,对可能存在的结构模型进行猜想计算,这对于分子的研究和预测都能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实验,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方法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众所周知,生物大分子中的弱相互作用以及酶与底物、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类作用的主要特点一般为非键相互作用。在理论上要深入研这类作用的本质,即使使用传统的abinitio SCF Hartree-Fock方法也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了。因此,生物大分子体系的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人们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参考文献

[1] 郑文锐. 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上)[J]. 上海化工,2009,(12): 22-24.

[2] Enrico Clementi, Giorgina Corongiu,帅志刚, 等. 从原子到大分子体系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化学50年[J].化学进展, 2011,(9):1795-1830.

[3] 郑文锐. 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上)[J]. 上海化工,2009,(12): 22-24.

[4]王鹏. 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王哲, 王普, 黄金. 分子模拟技术在脂肪酶性质及催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化工进展, 2013, 32(10): 2475-2479.

[6] 苏培峰,谭凯,吴安安,等. 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311-318.

[7] 杨颖.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的激酶与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 兰州大学,2012

[8] Jensen M O, Jogini V, Borhani D W, et al. Mechanism of voltage gating in potassium channels[J]. Science, 2012, 336(6078): 229-233.

[9] Lindorff-Larsen K, Piana S, Dror RO, et al. How fast-folding proteins fold[J]. Science, 2011, 334 (6055): 517-520.

[10] Zhao G, Perilla J R, Y ufenyuy E L, et al. Mature hiv-1 capsid structure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ll-atom molecular dynamics[J]. Nature,2013, 497(7451): 643-646.

[11] van Gunsteren W F. The seven sins in academic behavior in the natural sciences[J]. Angewandte Ch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1): 118-122.

[12] Park H J,Joo J C,Park K,et a1.Prediction of the solvent affecting site and the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stable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 in a hydrophilic organic solvent[J].Biotechno1.,2013,163(3):346—352.

[13] Popeney C S, Levins C M, Guan Z.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g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in Cyclophane-Based Nickel (II)and Palladium(II)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J]. Organometallics,2011, 30(8): 2432-2452.

[14] Matos I, Fernandes S N, Liu H R, et all.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Unsaturated Alcohols and Methylmethacrylate Using a Silylated a-Diimine Nickel Catalyst: Molecular Modeling and Photodegradation Stud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3, 129: 1820-1832.

[15] Long R, English N J, Prezhdo O V. Photo-induced charge separation across the graphene-TiO2 interface is faster than energy losses: A timedomain ab lnitio analysi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2, 134(34): 14238-14248.

[16] Ni Z,Lin X F.Insight into substituent effects in CAL-B 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by combini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J].Mo1.Mode1.,2013,19:349-358 [17] Piamtongkam R,Duquesne S,Bordes F,et a1.Enantioselectivity of Candida rugosa lipases(Lipl,Lip3,and Lip4)towards 2-bromo phenylacetic acid octyl ester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amino acid[J].Biotechno1.Bioeng.,2011,108(8):1749-1756.

[18] Shoichet BK, Kobilka BK. Structure-based drug screening fo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J]. Trends Pharmacol Sci,2012, 33: 268?272.

[19] Chen L, Morrow JK, Tran HT, et al. From laptop to benchtop to bedside: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on protein targets [J].Curr Pharm Des, 2012, 18: 1217?1239.

[20] Zeng FQ, Peng SM, Li LB, et al. Structure-based identification of drug-like inhibitors of p300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J].Acta Pharm Sin , 2013, 48: 700?708.

生物大分子

生物化学绪论 1、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 B、三个阶段 2、我国首先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在 D、1965年 3、生物化学的研究起始于 C、18世纪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的时间是 D、20世纪50年代 5、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阶段是 A、静态生物化学阶段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单纯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 E、S 2、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4、维系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D、氢键 5、蛋白质的主链构象属于 B、二级结构

酶(一) 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D、具有高度特异性 2、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 D、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变化 3、决定酶的专一性的是 A、酶蛋白 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E、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并使之转化成产物 5、下列各项中对活化能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D、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酶(二) 1、酶浓度与反应速度呈直线关系的前提是 C、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2、急性肝炎时,在血液中活性会增高的酶是 C、血清转氨酶 3、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程度与下列因素中无关的是 A、作用时间 4、在急性胰腺炎时,在胰腺中被激活,造成胰腺组织被水解破坏的是 A、胰蛋白酶原 5、下列酶的缺陷可引起白化病的是 A、酪氨酸酶

维生素 1、如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的维生素是 C、维生素B1; 2、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C、FH4; 3、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C、1,25-(OH)2 -维生素D3; 4、下列维生素可作为视蛋白的辅基的是 B、维生素A; 5、下列维生素中含金属元素的是 B、维生素B12;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谢孟峡刘媛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0875,xiemx@https://www.360docs.net/doc/6b1681218.html, 一、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主要有四级,其结构层次示意图见图1。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五种,分别是盐键、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和二硫键。这些都是共价键相互作用,其中对于二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 图1 蛋白质结构层次示意图 其中:Q为四级结构,T/α为由结构域组成的三级结构或亚基,D/T为结构域或三级结构, sS为超二级结构,S为二级结构,A为组成一级结构的氨基酸 在所有已测定的蛋白质中,都有广泛的二级结构存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式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这些二级结构中将螺旋看成蛋白质复杂构像的基础,

β-折叠是蛋白质中又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则构像单元。无论是α-螺旋还是β-折叠都存在着许多氢键,致使规则的二级结构都具有相当的刚性,如果一段肽链中没有氢键或其他相互作用,那么各个残基之间就有更大的自由度,转角就是典型的介于此两种情况之间的一种二级结构,是一种部分规则的构像(见图2)。此外还有一些肽段相对于前面的三种二级结构是无规则,它们有更大的任意性,可是这些肽段的构像又不是完全任意的,因为每种蛋白质肽链中存在的这一类型空间构像几乎是相同的,所以蛋白质中无规卷曲也是具有其特定构像的。 α-螺旋 平行和反平行β-折叠

β-转角 图2、蛋白质典型二级结构示意图 蛋白质二级结构特征与氢键的形成方式紧密相关,无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或其它构象,都有其特定的氢键结构,而这种氢键结构的差异能够在对于氢键敏感的红外光谱中得到反映,主要表现为谱带峰位及半峰宽的变化。这使我们有可能利用峰位不同的谱带来识别不同的二级结构及其组成情况。 图3 人血清白蛋白(HSA)在重水中的红外吸收谱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掌握]: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平均含氮量。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基本概念及维系其稳定的化学键,肽单元的概念,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结构模体、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亚基、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蛋白质变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熟悉]: 氨基酸的分类。20种氨基酸的名称及三字母英文缩写符号。肽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生物活性肽。肽单元的结构特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蛋白质的别构作用。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作用。维系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蛋白质呈色反应。 [了解]: 氨基酸的单字母符号。分子病的概念。蛋白质执行功能的主要方式。蛋白质分类。 课后思考题 ?简述蛋白质一到四级结构的基本概念、维持的作用力以及各结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 ?试述蛋白质多肽链中α-螺旋的结构特点及妨碍其形成的因素。 ?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其本质是什么?引起变性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应用。 ?以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为例,说明什么是协同效应?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和

RNA的一级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三种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核酸的紫外吸收作用。DNA的变性与复性。DNA的增色效应和解链温度。 【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核酸的分子杂交。 【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其他小分子RNA。核酸酶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要点) 2.1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核苷—核苷酸—核酸,核酸的水解产物 2.2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 DNA的空间结构: 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式 2.3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 –5’帽子结构,3’polyA尾(真核) tRNA –稀有碱基;三叶草形;倒L形 rRNA –功能 2.4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性质 变性、复性和增色效应、解链温度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讲课讲稿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最佳答案 2.1 概述 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探求生命奥秘的中心课题,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问题,有能够达到足够纯度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工作为前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无从谈起。然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与制备是一件十分细致而困难的工作。λ 与化学产品的分离制备相比较,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有以下主要特点:λ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λ ⑵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λ ⑶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λ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λ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λ ①确定要制备的生物大分子的目的和要求,是进行科研、开发还是要发现新的物质。λ ②建立相应的可靠的分析测定方法,这是制备生物大分子的关键。λ ③通过文献调研和预备性实验,掌握生物大分子目的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λ

④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预处理。λ ⑤分离纯化方案的选择和探索,这是最困难的过程。λ ⑥生物大分子制备物的均一性(即纯度)的鉴定,要求达到一维电泳一条带,二维电泳一个点,或HPLC和毛细管电泳都是一个峰。λ ⑦产物的浓缩,干燥和保存。λ λ 分析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类:λ 即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的测定方法。λ 生物学的测定法主要有:酶的各种测活方法、蛋白质含量的各种测定法、免疫化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λ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紫外/可见、红外和荧光等分光光度法)、电泳法、以及核磁共振等。λ 实际操作中尽可能多用仪器分析方法,以使分析测定更加快速、简便。λ 要了解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有: ①在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λ ②在不同温度、pH 值和各种缓冲液中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λ ③固态时对温度、含水量和冻干时的稳定性。λ ④各种物理性质:如分子的大小、穿膜的能力、带电的情况、在电场中的行为、离心沉降的表现、在各种凝胶、树脂等填料中的分配系数。λ ⑤其他化学性质:如对各种蛋白酶、水解酶的稳定性和对各种化学试剂的稳定性。λ

生物大分子样品制备总结

生物样品制备 SHANG YING 蛋白质、酶和核酸这三大类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酶是生物催化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因此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研究的首要条件是制备高纯度的生物大分子,否则对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无从谈起。 1.制备方法的分类: 依理化性质,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可分四个类型: (1)按分子大小和形态:采用高速离心、过滤、分子筛、透析等方法。 (2)按溶解度:采用盐析、溶剂抽提、分配层析、逆流分配、结晶等方法。 (3)按电荷差异:采用电泳、电渗析、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等方法。 (4)按生物功能专一性:采用亲和层析法。 2.制备的总体思路: 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 (1)材料选择与预处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制备生物大分子的材料,选什么材料主要依靠实验的目的而定,选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用的目的:从科学实验的特殊需要出发,选材时需求能符合实验预定目标即可。 ②材料的生理状态差异:选材时要注意植物的季节性,微生物的生长期和动物的生理状态。 如:微生物生长的对数期,酶与核酸的含量较高。 材料选定后,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如动物组织要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非活性部位,植物种子先行去壳、除脂、微生物需将菌体和发酵液分离开,暂时不用材料尚需冰冻保存。 (2)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 ①细胞的破碎:除了提取液和细胞外某些多肽激素、蛋白质和酶不需破碎细胞膜,对于细胞内和多细咆生物组织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都需要事先将细胞和组织破碎,使生物大分子充分释放到溶液中,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其细胞破碎难易不一致,因此使用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通常两种方法共同使用。 A.高速组织捣碎机玻璃匀浆器研磨机械切力的作用 物理方法:反复冻融法冷热交替法超声波处理法加压破碎法 B.化学及生物化学法自溶法溶菌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改变细胞膜透性法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一定稀盐溶液或缓冲溶液中进行,且需加某些保护剂,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及降解。 ②细胞器的分离:制备某种生物大分子时,往往需要采用细胞中某一部分为材料;或者为了纯化某一特定细胞器上的生物大分子,通常破碎细胞后,先分离各组分,以防干扰,这对制备—些高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最佳答案 2.1 概述 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探求生命奥秘的中心课题,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问题,有能够达到足够纯度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工作为前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无从谈起。然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与制备是一件十分细致而困难的工作。λ 与化学产品的分离制备相比较,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有以下主要特点:λ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λ ⑵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λ ⑶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λ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λ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λ ①确定要制备的生物大分子的目的和要求,是进行科研、开发还是要发现新的物质。λ ②建立相应的可靠的分析测定方法,这是制备生物大分子的关键。λ ③通过文献调研和预备性实验,掌握生物大分子目的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λ ④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预处理。λ ⑤分离纯化方案的选择和探索,这是最困难的过程。λ ⑥生物大分子制备物的均一性(即纯度)的鉴定,要求达到一维电泳一条带,二维电泳一个点,或HPLC和毛细管电泳都是一个峰。λ ⑦产物的浓缩,干燥和保存。λ λ 分析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类:λ 即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的测定方法。λ 生物学的测定法主要有:酶的各种测活方法、蛋白质含量的各种测定法、免疫化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λ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紫外/可见、红外和荧光等分光光度法)、电泳法、以及核磁共振等。λ 实际操作中尽可能多用仪器分析方法,以使分析测定更加快速、简便。λ 要了解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有: ①在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λ ②在不同温度、pH 值和各种缓冲液中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λ ③固态时对温度、含水量和冻干时的稳定性。λ

(高考生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探索生物

【教材分析】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是有绪论(或前言)的,“绪论”的教学被认为是学科教学的开端,兼有“启动”和“激发”的功能。新教材以《科学家访谈》代序,这是对传统教材的绪论或前言的突破,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尽在其中。 访谈见人,见事,见精神,访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了以邹承鲁院士为首的我国科学家们率先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并配有科学家的工作照片和研究成果图片,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科学家创新、合作、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也可以激发其为祖国争光为人类多做贡献的崇高志向。 访谈内容有知识、有过程:以“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阐明,又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切入了《分子与细胞》模块的主题——分子与细胞,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科学的正朝向微观上的分子水平方向发展方向。 最后又以邹承鲁院士殷殷的嘱托:“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作结,从邹老的人生态度也可以看出他一直是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的,这也是自然科学的本质。邹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遵从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 因《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知识内容较少,而第二章

中的《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科学前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故将三者都纳入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关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科研成果及对人类的贡献,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拥有社会有责任感又有紧迫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贡献的志向,这就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即充分发挥“科学家访谈”的“启动、启发和启示”的功能,现做如下设计:首先引入新课,启动教学,因为初中三年级并未开设生物课程,学生有1年时间没有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所以导入新课是关键:既要有承上(初中)启下(高中)的知识设问,又要再次激发学生高中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运用多媒体播放“原始生命的起源”内容,既能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相关知识记忆,又能很自然的将话题引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教学课程中始终要围绕“启示和启发”开展教学,即: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课前教师布置资料收集;课中教师先出示阅读和讨论的提纲,学生独立阅读后,再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再次强化“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的能力,也能使学生的生物学学

计算化学论文综述上交版

2012年秋季学期《计算化学》综述 分子模拟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班号:10907401 学号:1090740112 姓名:贺绍飞 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子模拟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摘要:分子模拟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分子模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举例详细阐述了分子模拟在石油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领域、分子筛吸附、高分子领域以及气体膜分离领域的应用发展,最后展望了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子模拟、问题及发展趋势、应用发展 1.引言 分子模拟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在科研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和基础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以及各种计算化学方法的改进,分子模拟技术日渐成熟,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新的有效的工具,在化学、制药、材料等相关的工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模拟之所以受到这样的重视,与它自身的特点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前,采取的都是实验室人工合成一种新型化合物,但是有一些化合物的合成繁琐而复杂,例如具有多种旋光性的药物,每一种新的药物合成都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实验过程,以往只能采用实验手段研究时,新药的实验过程经常持续数十年,其间经历了许多失败的实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对实验进行大量的预先筛选,大大加快了这一研究的进程。又如在对超临界流体的研究中,分子模拟和传统的实验相比有着巨大的经济优势。 2.分子模拟简介 2.1 分子模拟的定义 分子模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包括基于量子力学的模拟和基于统计力学的模拟。前者为计算量子化学(computational quantum chemistry,简称CQC),后者主要分为两个方法,分别是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MD)和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MC)[1]。三者中以计算量子化学的结果最为可靠,但是其计算量也是最大的,通常处理的体系也是比较小的.MC和MD都是基于位能函数的模拟,不同之处在于MD模拟过程与时间相关,除了和MC一样可以处理平衡性质以外,在处理传递性质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时有天然的优势,当然MD 和MC相比程序的复杂程度要高,计算的难度要大一些。 2.2 分子模拟的方法[2-7] 分子模拟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子力学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量子力学方法。 2.2.1 分子力学方法 分子力学法又称Force Field方法,是在分子水平上解决问题的非量子力学技术。其原理是,分子内部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计算分子结构的相对位能大小。分子力学法是依据经典力学的计算方法,即依据Born-Oppenheimer原理,计算中将电子的运动忽略,而将系统的能量视为原子核种类和位置的函数,这些势能函数被称为力场。分子的力场含有许多参数,这些参数可由量子力学计算或实验方法得到。该法可用来确定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广泛地用于计算各类化合物的分子构象、热力学参数和谱学参数。 2.2.2 分子动力学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用来计算一个经典多体系的平衡和传递性质的方法。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 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 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

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

计算化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摘要:计算化学在最近十年中是发展最快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对具体的分子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能比较准确地回答有关稳定性、反应机理等基本化学问题。如今计算化学已被广泛用于材料、催化和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就计算化学的背景、计算化学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计算化学材料催化应用 Abstract: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s of chemical research in the last decade.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 to a specific molecular system, one can accurately answer the basic chemical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stability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etc. Today,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terials, catalysis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have been briefed respectively. Key words:Computational chemistry; Materials; Catalysis; Application 1、计算化学的背景介绍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在最近10年是发展最快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它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理论(通常是量子化学)以大量的数值运算方式来探讨化学系统的性质。最常见的例子是以量子化学计算来解释实验上的各种化学现象,帮助化学家以较具体的概念来了解、分析观察到的结果。除此之外,对于未知或不易观测的化学系统,计算化学还常扮演着预测的角色,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另外,计算化学也常被用来验证、测试、修正或发展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同时,更为准确或高效的计算方法的开发创新也是计算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量子化学,作为量子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其核心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近似,求解薛

生物大分子药物

生物大分子药物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迅猛,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生物膜、给药剂量低、易在体内降解等特点,这导致其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蛋白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和核酸药物4 类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例,综述近年来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旨在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及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药物;蛋白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核酸药物;药代动力学 生物大分子药物是指一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并被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大分子,狭义上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得以迅猛发展,其种类也日趋增多。目前生物技术药物包括DNA 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和细胞因子药物,也包括蛋白质工程技术生产的上述产品的各类修饰物,还包括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和核酶及病毒和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非常重要,如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设定合适的给药频率和给药剂量,明确药物是否可以到达相应的靶器官等。但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生物膜、给药剂量低、易在体内降解等特点,使其在生物体内的处置过程变得更为复杂(见表1),也给药代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分别围绕蛋白多肽药物、mAb 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和核酸药物,对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体内吸收 生物大分子药物包括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ADC 药物和mAb 药物等,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 700)相比,其相对分子质量(1 500 ~ 150 000)较大,不易被吸收,同时存在口服后易被消化道酶降解破坏的问题,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在吸收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的特点,在此一并阐述。 1.1 给药方式的选择 由于存在不易被吸收、消化道降解等问题,生物大分子药物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极低。目前绝大多数生物大分子药物均选用肠道外方式给药,主要以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A) 2、说明氨基酸的种类(A) 3、简述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A)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学习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学习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归纳【知识链接】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自主探究】知识点一: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阅读】P20第一、二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A级1、蛋白质的含量、组成元素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除含等元素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有的还有P、Fe、Zn、Cu、B、Mn、I等。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无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多大,结构多复杂,但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100多种,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种。 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共同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 ),并连在碳原子上。可用结构通式来表示:。20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的不同。【思考与交流】 A级1、观察以下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写出它们的R基。B级2、如何判断一种氨基酸是不是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知识点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阅读】P20~21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形成相连而成。 A级1、氨基酸的结合方式是,(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NH2)相连接,同时脱去分子的的结合方式。)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见课本图2-12) 3、肽键的结构式: 4、结果最简单的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称为,二肽含有个肽键。由n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称为,也可以称为(n?R3)。一条多肽链的一端含有个氨基,另一端含有个羧基(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位于肽链的两端)。一条多肽链中形成的肽键数比氨基酸分子数少个。【思考与交流】 B级1、脱去的水分子中氧来自哪里?氢

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一章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第二节确立测定方法 第三节细胞的破碎 第四节抽提 第五节浓缩 第六节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七节有效成分纯度和性质的分析 第八节应用实例 生命大分子物质通常是指: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进行新陈代谢时所产生的蛋白质(包括酶)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生命科学研究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分离纯化和测试分析蛋白质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本章将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线讨论其制备的一般过程,即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测定方法的确立、有效成分的抽提、粗品的纯化和纯品的鉴定(这部分移至后面的章节介绍)等步骤。 第一节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一、材料的选择 A.有效成分 是指欲纯化的某种单一的生命大分子物质。而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物质则统称杂质。

B.有效成分在材料中存在的特点 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较少 如胰脏中胰岛素的含量小于其鲜重的百万分之一。 有效成分稳定性较差 大多数对酸、碱、高温和高浓度有机溶剂等因子较敏感,易被微生物分解变质。 选用的材料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就不同; 选用的材料即使相同,但是部位或生长期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不尽相同。 C.材料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有效成分含量多、稳定性好 来源丰富、保持新鲜 提取工艺简单 有综合利用价值等 二、材料的处理 选择到合适的材料后,应及时使用,或采用冰冻或干燥等方法处理。同时还应将易于去掉的非需物质除去。 1 动物脏器 (1)冰冻 应在很短时间内置-10℃冰库(可短期保存)或-70℃低温冰箱(数月不变质)贮存。

脱脂 脂肪容易氧化酸败,导致原料变质,而且还会影响纯化操作和制品得率。 一般脱脂的方法有: A.人工剥去脏器外的脂肪组织; B.浸泡在脂溶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中脱脂; C.采用快速加热(50℃左右)、快速冷却的方法,使熔化的油滴冷却后凝聚成油块而被除去; D.利用油脂分离器使油脂与水溶液得以分离。 (2)干燥 A.丙酮液中脱水,干燥后磨粉贮存备用; B.在沸水中蒸煮处理,烘干后能长期保存。 2 植物组织 A.叶片 用水洗净即可使用; 或在l0h内置-4~-30℃冰箱贮藏备用。 B.植物种子 需泡胀或粉碎才可使用。 材料含油脂较多时,要进行脱脂处理。 3 微生物

计算化学及其应用

计算化学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化学方法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化学在化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了从头算方法,MΦller Plemet{MP)方法,密度泛函理论等计算方法的特点,并论述了计算化学的应用和前景,以及由计算化学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计算化学;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应用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计算化学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例如总能量,偶极矩,四极矩,振动频率,反应活性等)并用以解释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理论化学泛指采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化学问题,而计算化学作为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常特指那些可以用电脑程序实现的数学方法。计算化学并不追求完美无缺或者分毫不差,因为只有很少的化学体系可以进行精确计算。不过,几乎所有种类的化学问题都可以并且已经采用近似的算法来表述。理论上讲,对任何分子都可以采用相当精确的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很多计算软件中也已经包括了这些精确的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的计算量随电子数的增加成指数或更快的速度增长,所以他们只能应用于很小的分子。对更大的体系,往往需要采取其他一些更大程度近似的方法,以在计算量和结果的精确度之间寻求平衡。 计算化学的主要有从头算方法,MΦller Plemet{MP)方法,密度泛函理论等。 从头算方法(Ab initio methods)[1],是指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完全由理论推导而得,不使用基本物理常数和原子量以外的实验数据、以及经验或者半经验参数的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第一原理方法包括一定的近似,而这些近似常由基本数学推导产生,例如换用更简单的函数形式或采用近似的积分方法。大多数从头算方法都使用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将电子运动和原子核运动分离以简化薛定谔方程。计算经常分两个步骤进行:(1)电子结构计算,(2)化学动力学计算。 MΦller Plemet{MP)方法[2],是一种以Hartree-Fock波函数为微扰波函数的处理原子和分子体系的微扰理论方法,亦称对称性匹配的微扰方法。所谓对称性匹配是指在微扰展开中要考虑波函数的反对称化,也就是考虑了Pauli原理。由于考虑了电子相关作用,可以准确地计算分子聚集体中的弱相互作用能,因此,MP方法常被用于研究含氢键的复合体系和稀有气体元素小分子复合体系。对于一些生物分子复合物现在也已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稳定化能,尤其是一些小的超

课程总结: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总体策略

[资料]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 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罗曼·罗兰[法国] 生物化学实验基础段训练总结 生命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及制备研究的基本战略 概述 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蛋白质、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和核酸,这三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探求生命奥秘的中心课题,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问题,没有能够达到足够纯度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工作为前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无从谈起。 与化学产品的分离制备相比较,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有以下主要特点: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其中许多化合物至今还是个谜,有待人们研究与开发。有的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还在不断的代谢,所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差别极大,想找到一种适合各种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是不可能的。 ⑵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只有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又长,有的目的产物要经过十几步、几十步的操作才能达到所需纯度的要求。例如由脑垂体组织取得某些激素的释放因子,要用几吨甚至几十吨的生物材料,才能提取出几毫克的样品。 ⑶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过酸、过碱、高温、剧烈的搅拌、强辐射及本身的自溶等都会使生物大分子变性而失活,所以分离纯化时一定要选用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必须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因而实验结果常有很大的经验成份,个人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经验对实验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制备是如此的复杂,因而实验方法和流程的设计就必须尽可能多查文献,多参照前人所作的工作,吸取其经验和精华,探索中的失败和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乐趣与智慧也正体现于此。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要制备的生物大分子的目的和要求,是进行科研、开发还是要发现新的物质。②建立相应的可靠的分析测定方法,这是制

计算化学的发展、优势及应用

1计算化学概念及发展 对于计算化学这门学科包括哪些内容,国内外不同的 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说法,但从相关的刊物,丛书内容可以看出他们一致显示了计算化学的主线,就是用第一性原理为基本方法,通过计算来解决化学学科的核心问题.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Kohn 和英 国科学家Pople.他们的成果及其获奖对整个化学学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公报中说: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学家使用的工具,他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20世纪90年代快结束是我们看到化学理论和计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结果使整个化学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核心是化学界对计算化学学科地位的重新认识,宣告了化学的三大支柱(实验,形式理论和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计算化学融形式与计算于一身,成为创造科学概念的新途径. 随着化学理论的发展,化学计算(大型程序化)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性能的迅猛发展,计算化学实验作为集理论与计算化学于一身的一门新课程,其应运而生的时机已经成熟,它不需要传统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药品,是纯粹的电脑模拟,建立在理论的演绎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对涵盖若干公理的一个系统方程的求解,解决化学的所有问题,它不仅可以独立地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其对传统化学实验的指导与结合,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凭什么相信计算?什么是计算所依据的”第一原理”呢?尽管人们依然认定科学理论最后肯定离不开实验的检验,但是,当今人们已经不再把实验当作科学新思想,新概念的唯一来源.第一原理具有公理结构,从很少几条公理假设出发,经过数学和逻辑演绎而得到关于物质的形式理论体系,再从形式理论出发利用物理假设出发,利用物理模型近似,二次形式化和计算,得到理论预计值,最后在再去 与实验结果核对.结果,以量子力学,统计力学为核心的第一原理已经在最近100年来经受了各种领域实验事实的检验.量子力学,统计学所经受实验检验的程度之深,领域之广是任何自然科学学科中其他理论所远远不能相比的,所以,以物质世界为对象的计算化学必然要尽可能地依据第一原理,凭第一原理来处理物理模型,这样的计算结果人们才会相信. 计算化学的目的在于理解,预言和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及其物理本质.世界上无论哪个化学物质都是由电子和不同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此,所以科学家对”统一性”的追求并不是主观的臆想,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接近和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20世纪物理学和化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此.理论化学就是化学领域的第一原理.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预见能力,它能动地启发我们获得科学的新思想,新概念,这种强大的预见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2Gaussian 程序 化学计算的宗旨是,在运用第一原理的时候,选用适当 的模型才能执行计算.这里必须强调,物理模型比数学模型重要得多,只有在暂时无法构筑物理模型的场合才不得已采用数学模型.目前有许多很好的计算化学的程序,Gaussian 程序是一个最普及的程序,它最早的版本是1970年的 Gaussian70,最新的版本是Gaussian09,它可以进行各种类 型的从头算,半经验和密度泛函(DFT)计算,而且有PC 机的版本,很容易使用. Gaussian 程序可以预言分子和化学反应的许多性质,如 分子能量和结构,电子密度分布,热力学性质,振动频率,红外和拉曼光谱,NMR 化学位移,极化率和静电势等. 3GaussianView GaussianView 是专为Gaussian 用户开发,帮助建立输 浅议计算化学的发展、优势及应用 石 磊 (贵州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及量子化学计算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所有分支领域化学家的必备工具,量子化学已经发 展成为广大化学家的使用工具,它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本文对计算化学发展的历程,宗旨和目的,以及所用计算软件与分子模型计算应用,做一简要论述,希望能为对计算化学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帮助,同时希望不了解计算化学的朋友对此方法有重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算化学;第一性原理;Gaussian 程序;GaussianView 程序;模型构建;几何优化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085-02 Vol.28No.1 Jan.2012 第28卷第1期(下) 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85--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归纳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 分子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科版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生物学科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生物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一、前期分析(一)学习... 高中生物学科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生物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点 一、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分子和离子等无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一课时时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元素组成、分类和功能,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提供了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 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要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并能在实验室里完成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实验。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班学生,从知识起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从认知思维上来看,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前面知识和其他体系得到丰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 (1)掌握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 (2)学会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方法。 2、理解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实验科学的兴趣,领悟实验原理和方法,树立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