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文明

古代礼仪文明
古代礼仪文明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1

【单选题】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哪个地方A、

乌干达

B、

肯尼亚

C、

卢旺达

D、

布隆迪

2

【单选题】距今(D)年左右,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A、

8万

B、

7万

C、

9万

D、

4万

3

【多选题】世界上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几大洲。(ACD) A、

欧洲

B、

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4

【多选题】文化包括哪几种类别。(BCD)

A、

精神文化

B、

物质文化

C、

思想文化

D、

制度文化

5

【判断题】民族的四要素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

6

【判断题】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1

【单选题】下列关于顾炎武说法错误的是(B)。A、

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

B、

绝食殉国

C、

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

D、

是语言学家

2

【多选题】下列属于原生文明的国家有(BCD)。A、

古罗马

B、

中国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3

【判断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这句话出自梁启超之口。(×)

4

【判断题】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1

【单选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我们要把它连根铲除”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大家之口。(C)

A、

鲁迅

B、

梁启超

C、

胡适

闻一多

2

【单选题】《国史大纲》是(B)所着。

A、

陈寅恪

B、

钱穆

C、

王国维

D、

傅斯年

3

【判断题】我国将古代传统经典分为文、史、哲。()

4

【判断题】严复认为“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 5

【判断题】科学技术可以从西方引进,但是民族精神是不可能从西方引进的。(√)

1

【单选题】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安定先生”。(B)

A、

钱伟长

B、

胡瑗

C、

范仲淹

D、

李济

2

【判断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3

【判断题】邓稼先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1

【单选题】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是(C)所写。

A、

王国维

B、

傅斯年

C、

陈寅恪

D、

季羡林

2

【单选题】《正气歌》是(A)所写。

A、

文天祥

B、

辛弃疾

C、

岳飞

D、

陆秀夫

3

【判断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岳阳楼记》。(√) 4

【判断题】西方文化冲击下我国传统价值观被颠覆,审美价值被替换。(√)

1

【单选题】下列关于陈寅恪说法错误的是(B)。A、

中国现代文学家

B、

着有《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着作C、

古典文学研究家

D、

语言学家

2

【单选题】下列属于安徽特色建筑的是(D)。A、

园林

B、

吊脚楼

C、

四合院

D、

青砖小瓦马头墙

3

【多选题】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ABC)。

A、

文化自信

B、

民族自尊

C、

文化自主

D、

文化融合

4

【判断题】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着诗书礼仪。(×)

5

【判断题】《文化领土论》中提到“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经济影响划分的领土”。(×) 6

【判断题】东西方文化之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华民族能否向人类提供

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单选题】商朝哪位商王庙号是高宗。(B)

A、

商纣

B、

武丁

C、

盘庚

D、

商汤

2

【单选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C)。A、

《史记》

B、

《孟子》

C、

《礼记》

D、

《诗经》

【多选题】下列关于王国维说法正确的是(ACD)。

A、

国学大师

B、

曾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首

C、

代表作为《殷周制度论》

D、

字观堂

4

【判断题】夏朝真正的遗址确认为二里头宫殿遗址。(×)

5

【判断题】古代周人始祖是后稷,曾任尧舜时期的农官。(√) 1

【单选题】对周文王描述错误的是(C)。

A、

笃仁

B、

敬老

C、

多疑

D、

慈少

2

【单选题】出自《周易·观卦》的是(B)。

A、

观乎天文,以观时变

B、

观国之光

C、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D、

多疑

3

【单选题】在(D)时期已经意识到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关。

A、

商朝

B、

西汉

C、

魏晋

D、

西周

4

【多选题】关于周公旦说法正确的是(BCD)。

A、

又被称为周文王

B、

西周初期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C、

周武王去世后摄政当国

D、

是周武王的弟弟

5

【判断题】炮烙相传是周幽王发明的的一种酷刑。(×) 6

【判断题】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单选题】(C)对周公制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中国2000多年古代社会当中唯一一次最重大的革命。

A、

鲁迅

B、

吴宓

C、

王国维

D、

章太炎

2

【单选题】“先君周公制周礼曰,以人观德”出自(B)。

A、

《春秋》

B、

《左传》

C、

《史记》

D、

《孟子》

【判断题】《左传》中提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4

【判断题】叔向是我国战国时期晋国优秀的政治家。(×) 1

【单选题】被后人尊称为“述圣”的是(B)。

A、

颜回

B、

子思

C、

子贡

D、

子游

2

【单选题】香港中文大学前身新亚书院是由(D)创办的。A、

傅斯年

B、

梁启超

C、

饶宗颐

D、

钱穆

3

【单选题】在《一堂中国文化课》中提到(A)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A、

B、

C、

D、

4

【多选题】礼贯穿于中国哪几个方面。(ABCD)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D、

人的身与心的关系

5

【判断题】礼乐文化中乐是最高境界。(√)

6

【判断题】子思学派被称为是礼制时代。(×)

1

【单选题】我们历史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次冰川时期。(B) A、

五次

B、

四次

C、

三次

D、

两次

2

【单选题】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C)。

A、

记录周朝时期鲁国历史

B、

述说自己政治诉求

C、

使后人能见微知着

D、

分析当时各国国情

3

【判断题】母鸡叫杜,公鸡叫牝。(×)

4

【判断题】体制人类学家认为人是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动物。(√) 5

【判断题】历史上文明民族侵略落后民族,甚至消灭落后民族都是普遍现象。(×)

【单选题】从一个无知的本体一直到一个有境界的圣贤,中间需要(C)。A、

时机

B、

自身努力

C、

学习、修为

D、

挫折

2

【单选题】“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矣”出自(D)。

A、

《礼仪》

B、

《春秋》

C、

《左传》

D、

《孟子》

3

【判断题】汉服的衣服是右衽,夷狄民族的衣服是左衽。(√)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人种、民族和文化 1 【单选题】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哪个地方?()B ?A、乌干达 ?B、肯尼亚 ?C、卢旺达 ?D、布隆迪 2 【单选题】距今()年左右,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D ?A、8万 ?B、7万 ?C、9万 ?D、4万 3 【多选题】世界上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几大洲。()ACD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4 【多选题】文化包括哪几种类别。()BCD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思想文化 ?D、制度文化 5

【判断题】民族的四要素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错误 6 【判断题】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正确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的关系 1 【单选题】 下列关于顾炎武说法错误的是()。B ?A、 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 ?B、 绝食殉国 ?C、 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 ?D、 是语言学家 2 【多选题】 下列属于原生文明的国家有()。ABCD ?A、 古罗马 ?B、 中国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3 【判断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这句话出自梁启超之口。()错误 4 【判断题】 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正确 国学 1 【单选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我们要把它连根铲除”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大家之口。()C ?A、鲁迅C ?B、梁启超 ?C、胡适 ?D、闻一多 2 【单选题】《国史大纲》是()所著。B ?A、陈寅恪 ?B、钱穆 ?C、王国维 ?D、傅斯年 3 【判断题】 我国将古代传统经典分为文史哲。()错误 4

2016超星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期末考试卷 答案

2016年超星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中华文明的源头是()。1.0分 A、唐朝 B、宋朝 C、虞夏商周 D、三国时期 我的答案:C 2“缡”指的是()。1.0分 A、古代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 B、古代女子出嫁时所穿的衣服 C、古代男子娶亲时所戴的帽子 D、古代男子娶亲时所系的佩巾 我的答案:A

3孔子“怀忠信”的目的是()。1.0分 A、获得举荐 B、自我完善 C、学习 D、得到重用 我的答案:B 4()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血液。1.0分 A、精神 B、历史 C、文化 D、礼俗 我的答案:C 5诞生礼包括哪些?1.0分 A、“三朝” B、“满月” C、“百日”、“周岁” D、以上皆是 我的答案:D

6《仪礼》有十七篇,第一篇是()。1.0分 A、士相见 B、特牲 C、士冠礼 D、少牢 我的答案:C 7“俗谓土地所生习也”出自()。1.0分 A、孟子 B、孔子 C、郑玄 D、秦穆公 我的答案:C 8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1.0分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 我的答案:B

9《论语》中“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是对谁的描述?()1.0分 A、孔子 B、子路 C、颜回 D、冉求 我的答案:A 10“侯”的意思是()。1.0分 A、军事首领 B、箭 C、大刀 D、枪 我的答案:A 11“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出自()。1.0分 A、《礼记》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我的答案:A

12“缁布冠”是指什么颜色的帽子?()1.0分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灰色 我的答案:C 13“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出自()。1.0分 A、《论语·阳货》 B、《礼记·乐礼》 C、《列子·汤问》 D、《孟子·告子上》 我的答案:B 14()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1.0分 A、周公制礼乐 B、大学 C、中庸 D、四书五经 我的答案:A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古人过生日的传统习俗是()。1.0 分 A、 吃面 B、 唱英文生日歌 C、 吃蛋糕 D、 喝酒 我的答案:A 2提亲一般要带疏雁,经专家考证,疏雁就是()。1.0 分 A、 野鸭子 B、 大雁 C、 鸡腿 D、 牛肉 我的答案:A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1.0 分 A、 日本 B、 中国 C、 朝鲜 D、 韩国 我的答案:B 4《弟子规》中认为,如果父母有过错,儿子的做法是()。1.0 分A、 假装没有看到 B、 不理会 C、 劝诫 D、 责备之 我的答案:C 5尧典是《尚书》的第几篇?()0.0 分 A、 第一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我的答案:B 6“吾日三省吾身”出自()。0.0 分 A、 子路 B、 曾子 C、 孔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C 7()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1.0 分A、 仁 B、 义 C、 勤 D、 礼 我的答案:D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1.0 分 A、 范仲淹 B、 陆游 C、 杜甫 D、 王之涣 我的答案:A 9政论源于以下哪部经典著作?()0.0 分 A、 《尚书》 B、 《礼记》 C、 《诗经》

《周易》 我的答案:B 10以下哪项是地支?()1.0 分 A、 辛 B、 壬 C、 戊 D、 申 我的答案:D 1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1.0 分A、 《原道》 B、 《逍遥游》 C、 《中庸》 D、 《春秋》 我的答案:C 12《大章》是哪个盛世的代表歌曲?()1.0 分 A、 禹 B、 顺 C、 汤 D、 尧 我的答案:D 13中国人结婚的传统色彩是()。1.0 分 A、 黑色 B、 纯白色 C、 大红色 D、 桃粉色 我的答案:C 14()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1.0 分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处事以诚待人以敬)网络选修课答案

处事以诚待人以敬(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逍遥游》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 ?A、《原道》 ?B、《逍遥游》 ?C、《中庸》 ?D、《春秋》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人应该经常审视自己是否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我的答案:√ 处事以诚待人以敬(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张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人 ?B、思想家 ?C、曾任丞相 ?D、历算学家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汉高祖指的是()。 ?A、项羽 ?B、刘邦 ?C、刘备 ?D、曹操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中国古人将宇宙之道哲理化用以指导人类的人生和社会()。 我的答案:√ 处事以诚待人以敬(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A、孔颖达 ?B、孔子 ?C、孟子 ?D、郑玄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礼记》的第一篇内容是()。 ?A、利主于敬 ?B、毋不敬 ?C、行五礼,皆须敬也 ?D、君子不以辞尽人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礼记》中的内容?() ?A、《中庸》 ?B、《缁衣》 ?C、《坊记》 ?D、《史记》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不以辞尽人”的意思是不在人的面前说坏话()。 我的答案:× 处事以诚待人以敬(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表达敬意的原则不包括()。 ?A、尊老 ?B、敬长 ?C、尊师 ?D、尊幼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出自()。?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跟平辈相处时表达敬意的原则是()。 ?A、自谦 ?B、谦卑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小学中学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确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 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来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到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我校将针对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秀州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礼仪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本课题研究的中华传统礼仪教育是在并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融入其中,使礼仪教育体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全面中国古代礼仪文明.docx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1 【单选题】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哪个地方?(B) A、 乌干达 B、 肯尼亚 C、 卢旺达 D、 布隆迪 2 【单选题】距今(D)年左右,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A、 8万 B、 7万 C、 9万 D、 4万 3

【多选题】世界上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几大洲。(ACD) A、 欧洲 B、 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4 【多选题】文化包括哪几种类别。(BCD) A、 精神文化 B、 物质文化 C、 思想文化 D、 制度文化 5 【判断题】民族的四要素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

【判断题】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1 【单选题】下列关于顾炎武说法错误的是(B)。A、 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 B、 绝食殉国 C、 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 D、 是语言学家 2 【多选题】下列属于原生文明的国家有(BCD)。A、 古罗马 B、 中国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3 【判断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这句话出自梁启超之口。(×) 4 【判断题】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1 【单选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我们要把它连根铲除”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大家之口。(C) A、 鲁迅 B、 梁启超 C、 胡适

闻一多 2 【单选题】《国史大纲》是(B)所著。 A、 陈寅恪 B、 钱穆 C、 王国维 D、 傅斯年 3 【判断题】我国将古代传统经典分为文、史、哲。() 4 【判断题】严复认为“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 5 【判断题】科学技术可以从西方引进,但是民族精神是不可能从西方引进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奠基工程,从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长远目标,从提高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度来认识,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加强养成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一学期来,我校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我们的做法是: 一、认知明理,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1、认真学习《守则》《规范》。我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依据,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活学活用守则活动,以“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为中心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规范、礼仪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抓住课堂教学德育点,畅通文明礼仪教育主渠道。我们充分发挥《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这些教材教育作用,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学校还坚持各学科教学中

渗透礼仪养成教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 二、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促进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 1、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为了使弘扬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具体化,生动化,贴近生活实际,真正起到教育实效。我校在三月份广泛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课本剧”展演活动和“文明礼仪歌谣朗诵会”活动。学生们人人都当演员,人人都背诗歌,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能力,又生动的对自己和同学进行了教育。活动中,学校评选了最佳演员、最佳课本剧、最具创意奖等多个奖项。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三月份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学生广泛深入到敬老院、社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基地进行活动;四月份开展了推优入团、入队宣誓仪式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开展养成教育班级评比,激励竞争意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行为规范语言文明心理健康品质优秀”四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养成教育”的评比活动,通过寻找优点,发现优点这种赏识教育的教育方法,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把文明礼仪和各项良好习惯自觉贯彻执行,在校表现好了,在家主动帮助家长做事了,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礼仪教育活动的引领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古代文明礼仪常识

古代文明礼仪常识 【篇一: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 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

校园文明礼仪内容

饶良镇中心小学 校园文明礼仪基本礼仪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所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一、学校礼仪 (一)、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5分钟前要作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前角上。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应独立完成作业,不随便离位走动,不吃东西。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有领导或教师听课时,要让师长先走,全体学生起立迎送。 (二)、尊师礼仪: 1、在校园内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要让老师先行,并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2、对师长或来宾要主动问好致意,主动让座,让路,答问时彬彬有礼,不围观嘲笑,指指点点。家长或亲友来校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在家长和老师间作介绍。 3、与老师谈话时应立正,在教室座位上与老师谈话应起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坐下听讲。领奖或向师长交物品时,双手接交,表示尊敬。 4、有事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先喊“报告”或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5、在校外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不得故意回避。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后练习

注意:红色部分需要自己找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1 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 B、欧罗巴人种 C、蒙古利亚人种 D、非洲人种 2 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B)。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 3 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B、文化是民族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4 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5 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 1 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原名绛 B、字忠清 C、生于清末 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2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A)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适 3 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 B、中国 C、朝鲜 D、韩国 4 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1 “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A)之口。 A、适 B、严复 C、朱自清 D、梁启超 2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适 3 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 4 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 5 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1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D) A、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2 中国考古学之父是(C)。 A、苏秉琦 B、梁思永 C、济 D、王巍 3 世称“安定先生”的是(A)。 A、瑗 B、修 C、适 D、讷 4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 5 华罗庚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1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为己任。(A) A、天下 B、个人发展 C、自我价值观 D、家庭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A)之口。 A、仲淹 B、陆游 C、杜甫 D、王之涣 3 《正气歌》出自(B)之口。 A、白 B、文天祥 C、杜牧 D、王安石 4 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价值观被颠覆。()√ 5 《楼记》是仲淹的作品。()√ 1 1 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单选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单选题 1.被后人尊为“述圣”的是(C )。 A、子路 B、冉求 C、子思 D、颜回 )。.标志着中国特殊性的是(2 D D、勤A、仁B、义、礼C .表达敬意的原则不包括(D )。3D、尊幼C、尊师A、尊老B、敬长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C )。 A、《原道》、D《春秋》 B、《逍遥游》 C、《中庸》 5.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A )。 A、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B、礼,政之舆也 D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C、礼,王之大经也 6.从无知的本体成为有境界的圣贤,需要(A )。 A、学习、修为D、挫折 B、贵人相助 C、机遇 7.奠定了中国文化底蕴的是(A )。 A、周公制礼乐 B、大学 C、中庸 D、四书五经 。8.跟平辈相处时表达敬意的原则是(A )C、自傲BD、自信、谦卑A、自谦 )。9.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B、字忠清A、原名绛 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生于清末 C 。10.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C、字静安 A B、号观堂、国学大师D、杭州人 11.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12.关于张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西汉人 B、思想家 C、曾任丞相 D、历算学家 。B .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3B 、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A、又称周文公 D、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C、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14《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胡适D 、钱穆C 、顾炎武B 、高尔基A 15.汉高祖指的是(B )。 A、项羽 B、刘邦 C、刘备 D、曹操 16.“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出自(B )。 A、老子D、荀子 B、孟子 C、孔子 17.“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A )。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网络选修课答案教学文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讲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训蒙文》经贾有仁修订,改名为()。 ?A、《礼记》 ?B、《大学》 ?C、《弟子规》 ?D、《三字经》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小学》在内容上有完善的体系。()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三字经》是“开蒙养正之最上乘”。() 我的答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讲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弟子规》中认为,如果父母有过错,儿子的做法是()。 ?A、假装没有看到 ?B、不理会 ?C、劝诫 ?D、责备之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弟子规》认为,父母最讨厌的东西要摒弃。()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舜是一个大孝子。() 我的答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讲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献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是()。 ?A、启功 ?B、王国维 ?C、陈寅恪 ?D、李斯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符合《弟子规》中的要求()。 ?A、不对长辈直呼其名 ?B、下马问路 ?C、倒着退下 ?D、坐着问问题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弟子规》认为,晚辈跟长辈关系很亲近时,可以直呼其名。() 我的答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讲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的意思是()。 ?A、穿着要讲究品位 ?B、帽子衣服的放置有固定的地方

传统文明礼仪

作揖拱手叉手万福等中华传统礼仪 正德立己礼乐相和 国学论道之四月青年吉恩熙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硕士研究生 中华传统礼仪源自礼记以及后来相关记录,可以参考孔子传。拱手吉礼:阳事为日常礼节,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 作揖礼是属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中国古代揖礼与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古礼法对女子是相对自由的,主要是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肃拜。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作揖平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隋唐前常礼还有作揖;唐宋之后就皆是万福礼,应是:从拱手礼演化来的:左手半握拳,尚右手手掌覆盖拳上,置靠于胸腹正前,左脚后退半步中正微蹲,口呼万福,更加符合我们华夏文明的要求。“女道万福男作揖。”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唐朝的“万福”不仅表现为口说,而且还配以叉手,形成了女性祝拜之礼。对此,唐宋以后很多文字记载均可作为佐证。汉族的“万福”礼是:妇女彼此相见口称“万福”,同时双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半握拳),置于胸腹前,略作鞠躬的姿势。对于中华礼仪,女士的礼是什么?唐宋之后女童尚有揖礼,从唐宋到新中国成立的一千多年,只行万福之礼。现代改版适合女性的为拱手加鞠躬最为适宜。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三跪九叩之:先秦之前有稽首:多用于上天或祖先,先做一个揖礼,再退一步箭步蹲,两手扶于左腿蹲下跪好,两手抱掌向下,以额触手背停顿一下,两手下按于膝前,头扣于手前,停顿三秒左右起身,如是三拜。起身时先抬左腿呈箭步,两手合按膝上用力起来;顿首,多用于叩拜父母长辈,就是前面与稽首相同,额头不在手停顿,头扣下去是在手前;空手,多用与同辈,手不额头,手相叠伏下,头停顿于手上即可。唐宋之后常用空手。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正直,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一至两下;另有庄严的就是拱手礼加鞠躬。拱手礼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 立或微俯,双手互沓或握拳合于胸前。一般平辈行礼后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此为“ 平揖”。 揖礼 “礼仪之邦”的古风礼节:揖礼与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在向长辈行礼,双手平伸指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更需欠身行礼,此乃“天揖、深揖、上揖”;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揖礼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而且也是 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原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施礼;其次卫生:没有身体的接触,不存在交叉感染;三是不会失礼:不分先后不会有难堪;四是男女通用。现代人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方式。如穿我们华夏唐朝繁衍出来各种服装或现代西服等拜年时,最好行拱手鞠躬礼,而不行抱掌的作揖;如穿华夏衣冠的汉服等拜年时,可以行拱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知识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知识 篇一: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

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1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 B、欧罗巴人种 C、蒙古利亚人种 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 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 B、字忠清 C、生于清末 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 B、中国 C、朝鲜 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 B、严复 C、朱自清 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 B、梁思永 C、李济 D、王巍 3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A、胡瑗 B、胡修 C、胡适 D、胡讷 4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我的答案:√ 5华罗庚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我的答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仪发展史。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学会讲究礼仪,才能立足于社会。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我校的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正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来加快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在学校的“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之“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研究带动下,作为班主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累传统礼仪文化,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之根本。 从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入手,渗透文明礼仪之根本教育。 《三字经》《弟子规》孩子们虽然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背诵过了,但是当时是否理解了呢?却不得而知。现在重新复习诵读,五年级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每周诵读五条《论语》,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三字经》《弟子规》里的很多内容大多都来自于《论语》。比如:《论语》中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与《弟子规》中的“弟子规,众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都讲到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就这样,他们一边背诵,一边联系旧知,熟记了诵读的内容,加深了理解,渗透了做人的根本——仁、义、礼、智、信。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中传承了我国文明礼仪的文化,明白了许多做人的根本。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 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4.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

最新.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一) 1 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 B、欧罗巴人种 C、蒙古利亚人种 D、非洲人种 正确答案:D 2 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正确答案:C 3 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 正确答案:B 4 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 正确答案:× 5 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二) 1 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 B、字忠清 C、生于清末 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正确答案:C 2 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 B、中国 C、朝鲜 D、韩国 正确答案:B 3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 正确答案:A 4 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三) 1 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 正确答案:B 2 “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 B、严复 C、朱自清 D、梁启超 正确答案:A 3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胡适 正确答案:C 4 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 正确答案:√ 5 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四) 1 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A、胡瑗 B、胡修 C、胡适 D、胡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