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2018年最新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2018年最新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2018年最新GBT2949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及程序文件制度记录)

文件编号:XXX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

GB/T29490-2013

知识产权管理手册

编制:日期:2018年02月23日

审核:日期:2018年02月23日

批准:日期:2018年02月23日

2018年02月23日发布2018年02月23日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0.1 前言 (1)

0.2 颁布令 (2)

0.3 企业简介 (2)

0.4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管理目标...............................................

0.5 任命书..................................................................

1 范围 ......................................................................

1.1 总则 ...................................................................................................................................

1.2 内容 ...................................................................................................................................

1.3 目的 ...................................................................................................................................

1.4 范围 ...................................................................................................................................

1.5 应用 ...................................................................................................................................

1.6引用文件

2 术语与定语

3知识产权方针 .................................................................................................................................

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4.1 总体要求 .............................................................................................................................

4.2 文件要求 ...........................................................................................................................

4.2.1 总则.........................................................................................................................

4.2.2 文件控制.................................................................................................................

4.2.3 知识产权手册.........................................................................................................

4.2.4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

5 管理职责 ......................................................................................................................................

5.1 管理承诺 .............................................................................................................................

5.2 知识产权方针

5.3 策划

5.3.1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策划...........................................................................................

5.3.2 知识产权目标...........................................................................................................

5.3.3法律和其他要求........................................................................................................

5.4 职责、权限与沟通

5.4.1 管理者代表...............................................................................................................

5.4.2 机构...........................................................................................................................

5.4.3内部沟通....................................................................................................................

5.5管理评审 ..............................................................................................................................

5.5.1 评审要求...................................................................................................................

5.5.2 评审输入...................................................................................................................

5.5.3评审输出.................................................................................................................... 6资源管理 .........................................................................................................................................

6.1 人力资源 .............................................................................................................................

6.1.1 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6.1.2 教育与培训...............................................................................................................

6.1.3人事合同....................................................................................................................

6.1.4入职............................................................................................................................

6.1.5离职............................................................................................................................

6.1.6激励............................................................................................................................

6.2基础设施 ..............................................................................................................................

6.3 财务资源 .....................................................................................................................................

6.4信息资源 ...................................................................................................................................... 7基础管理 .........................................................................................................................................

7.1 获取 .....................................................................................................................................

7.2维护 ......................................................................................................................................

7.3 运用 .............................................................................................................................................

7.3.1 实施、许可和转让...................................................................................................................

7.3.2 投融资.......................................................................................................................

7.3.3企业重组....................................................................................................................

7.3.4标准化........................................................................................................................

7.3.5联盟及相关组织........................................................................................................

7.4 保护 .............................................................................................................................................

7.4.1 风险管理...................................................................................................................................

7.4.2 争议处理...................................................................................................................

7.4.3涉外贸易....................................................................................................................

7.5合同管理 ..............................................................................................................................

7.6保密 ...................................................................................................................................... 8实施和运行 .....................................................................................................................................

8.1 立项 .....................................................................................................................................

8.2 研究开发 .............................................................................................................................

8.3采购 ......................................................................................................................................

8.4生产 ......................................................................................................................................

8.5销售和售后 ..........................................................................................................................

9审核和改进 .....................................................................................................................................

9.1 总则 .....................................................................................................................................

9.2 内部审核 .............................................................................................................................

9.3 分析与改进 .........................................................................................................................

附录1 ********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图.....................................................................

附录2 ****企业的知识产权文件编号说明..................................................................................

附录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文件目录.................................................................................

附录4知识产权活动记录表表单样本.......................................................................................................

0.1前言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主体,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水平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本管理手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企业的特点及实际,遵行“可行、实效、系统、简明”的原则编写。希望公司员工能认真学习、理解执行,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满足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

0.2 颁布令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证。

全体员工务必牢记“科学管理、精心设计、用心服务、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知识产权方针,并以此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中监控、保护知识产权。

本手册根据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编制而成,现予以颁布,自2017年11月09日起生效实施。该手册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全体员工必须理解、贯彻、执行。

总经理:

2017年11月09日

0.3 企业简介

公司概况、人员、占地、产品、生产能力、产值等介绍。(最近的上一年度的)

0.4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管理目标

1、知识产权方针

科学管理、精心设计、用心服务、积极创新、不断进取2、知识产权长期战略目标

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度增多,质量明显提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立足知识产权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

3、知识产权3—5年目标

①规范公司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②专利申请总量达到60件,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15件。

③完成污水处理设计项目不少于50个。

④专利技术的转化率超过75%,提供的专利技术服务费达到350万元,占企业销售总额90 %以上。

4、2018年度计划

①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达到我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合格以上的要求。

②专利申请量7以上(其中发明3件),专利申请目标按计划完成率达100%。

③技术合同、设计合同等合同中知识产权条款拥有率100%。

④专利产品、技术的转化率超过75%,提供的专利技术服务费用达到250万元。

总经理:

2017年11月09日

0.5 任命书

为贯彻执行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任命XX同志为公司知识产权主管,负责下列工作:

1、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和改进需求;

3、确保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理解;

4、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需要的各项资源;

5、确保知识产权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总经理:

2017年11月09日

1 范围

1.1 总则

本手册按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

1.2 内容

本手册包括了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全部要求以及体系所需过程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针、体系要求、资源管理、运行控制、合同管理、检查、分析和改进。

1.3 目的

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促进企业建立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知识产权管理活动规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1.4 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活动全过程。本手册涉及评价企业是否满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价体系。

1.5 应用

公司知识产权活动涉及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条款内容,没有删减。

1.6 引用文件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GB/T 21374-2008 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

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2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3 知识产权方针

(1)公司知识产权方针:

科学管理、精心设计、用心服务、积极创新、不断进取

(2)方针为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总体框架。

(3)办公室通过培训、教育、宣传等方式,向体体员工宣贯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4)方针由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详见0.4)

(5)公司根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

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4.1 总体要求

1)公司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及其它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等。

2)公司按标准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3)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牵头,依据方针目标的要求及其展开分解落实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要求,各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形成的文件应落款可追溯,并有效运行和控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

4)定期开展检查、分析、评价,确保持续改进,对已出现和潜在的不符合知识产权管理要求问题,采用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及时调整、修订和完善,实现管理目标。

形成的相关文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知识产权管理台帐、改进措施。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1)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知识产权手册、知识产权程序和记录,并按公司文件管理的规定要求对文件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图1 体系文件结构

2)文件应按公司文件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对文件的发布、标识、更改、使用、保存、废止进行控制,以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形成的相关文件:文件管理的规定、文件目录、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文件借阅表。

4.2.2 文件控制

1)公司根据自身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申请、维护、管理及奖励、保密方面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并按要求进行管理。

2)内部控制制度按公司文件管理的规定要求进行管理。根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评价,确保制度控制的有效性。

形成的相关文件:文件管理规定、知识产权申请、文件类别管理及保密等控制制度、评价(评审)记录。

4.2.3 知识产权手册

《知识产权手册》是规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应包括知识产权设机构设置、职责和权限的相关文件,管理体系的程序

文件等。

4.2.4外来文件和记录文件

1)公司对外知识产权活动中收到的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件等外来文件进行管理,记录其来源和取得时间。

2)公司记录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依据,记录应有部门和记录人落款及时间,确保过程实施的可追溯性,并按记录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3)记录管理要求

a)记录填写应做到及时、准确、内容完整、详细、字迹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b)记录可以采取文字(表格)、照片、电子媒体等形式。

c)记录的形成、使用、保管、废弃应按公司的记录管理规定要求进行管理。

形成的相关文件:记录管理规定、原始记录、记录清单台帐、相关记录。

5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公司总经理是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

2)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决策;

2)建立和完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确保为实施质量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资源;

3)建立和健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责任制,落实职能,并授权管理知识产权事宜;

4)贯彻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制定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目标,并使之在全体员工中理解贯彻,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评价。

形成的相关文件:总经理职责文件

5.2知识产权方针

总经理批准、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确保方针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与企业经营发展相适应,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运行,并适时进行评审改进。

形成的相关文件:总经理批准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的批文和发布书

5.3 策划

5.3.1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策划

总经理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按照知识产权方针要求,对知识产权获限、维护、运用和保护活动进行有效的运行和控制,并使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5.3.2知识产权目标

总经理建立知识产权目标。

形成的相关文件:知识产权目标、知识产权方针、知识产权工作计划(见0.4)、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

5.3.3法律和其他要求

1)知识产权部负责及时有效地获取本公司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下列内容:

a)涉及专利、商标相关的法律与行政法规(如专利法、商标法等)。

b)涉及著作权等相关法律与行政法规,如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c)我国签订的国际条约(如专利合作条约、商标法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

d)各级地方人大、政府颁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政策(如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制度)。

e)其他相关方所提出的要求。

3)获取途径:知识产权部通过订阅杂志报刊,或关注政府(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如知识产权局)、行业(如本行业)等相关网站动态情况,及时有效的获得与更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知识产权部及时向相关部门传达已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相关信息。

5)知识产权部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台帐,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更新情况进行跟踪,获取最新信息。

形成的相关文件:相关原始记录、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5.4职责、职权和沟通

5.4.1 管理者代表

公司总经理在企业最高管理层中指定专人并任命为知识产权主管,知识产权主管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对总经理负责,并负有如下职责:

1)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和改进需求;

3)确保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理解;

4)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需要的各项资源;

5)确保知识产权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形成的相关文件:任命书(0.5)

5.4.2机构

设立知识产权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共?人。

知识产权专职人员:***,****,****

兼职工作人员:****,****,****

管理组织机构图

机构职责:

1)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方针一致,并设置可以分解到各部门的量化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2)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制定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知识产权部负责在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作业层次上建立知识产权目标;

3)参与监督和考核其他相关管理机构;

4)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各部门定期对本部门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并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形成的相关文件: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知识产权目标分解及考核记录

5.4.3内部沟通

公司建立知识产权部,牵头协调企业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知识产权主管负责其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配合知识产权部做好相

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各职能部门职责如下:

知识产权部

——组织编制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制度、工作计划。

——执行公司知识产权内部控制制度。

——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获得、使用、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负责公司各种获得、使用与转让、许可知识产权的工作管理。

——防范与应对知识产权风险,依法处理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纠纷。

——负责公司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运用。

——负责公司员工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

——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估、内部评价等体系运行工作及分析改进活动。

1)设计室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负责制定研究开发、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计划,提出有关知识产权范围配合知识产权部分析知识产权信息、状况分析,适时调整研发测量和项目内容,降低或规避风险。

——配合知识产权部评估与确认开发成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注意保护公司关键技术及其他知识产权。

——负责本部门知识产权保密条款执行。

2)经营室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负责公司对外业务的洽谈,合同的签订等。合同中要明确知识产权条款。

——检索与分析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知识产权动态状况信息,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与风险规避方案。

——负责对公司产品销售市场进行知识产权监控,对产品信息、

展会宣传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时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配合知识产权科采取应对措施。

——执行本部门知识产权的保密条款。

3)行政办公室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检索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文件并进行归档管理。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有关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负责对外、对内教育培训工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配合知识产权部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负责公司对外信息的发布。

4)档案室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整理归档各类技术档案,对各类技术档案坚决保密。

——做好档案文件的借阅手续与登记,告诫借阅者需对查阅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及时归还。

——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执行本部门知识产权的保密条款。

5)人事部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负责知识产权的人力资源配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员工合同中相关知识产权保密条款的拟定、执行和监管。

6)财务部

——贯彻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方针,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分解目标。

——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专项经费的管理。

——负责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经费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对年度知识产权管理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绩效评估。

——保持管理过程形成的会计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标题目录章节号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保定心慧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标题目录章节号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标题目录章节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 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2017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完整版

********技术程序文件 ***/**-20**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第一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年1月1日发布 ****年1月1日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程序名称:文件控制程序 编制单位:*** 编制:*** 时间:****.1.1 审批:*** 时间:****.1.1 评审会签表

1.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起的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体系运行有效,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文件的控制。外来文件的控制参照使用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本程序引用以下文件: ****/QP4-2 记录控制程序 3. 职责 3.1 ***是本程序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全公司第一、二、三层次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分发、登记、修改、回收、换版、标识和处理。 3.2 ***是本程序责任单位,负责全公司技术性文件的管理。 4 控制要点 4.1 文件审批控制 本公司文件由总经理授权***、***、***起草编制。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均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审、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4.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起草,各职能部门评审,由总经理审批。 4.1.2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起草,相关部门参与评审会签,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第三层次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批,若其不在公司可由其授权的部门领导代批,其中管理性文件可由负责起草的部门代批,技术性文件只能由***负责技术文件领导代批。所有代批文件

ISO14001-2015全套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全套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目录 0.1章颁布令 (3) 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4) 0.3章公司组织机构 (5) 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 1章范围 (9) 2章引用标准 (9) 3章术语和定义 (9) 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0) 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0) 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 管理体系范围 (11) 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5章领导作用 (13)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3) 5.2 管理方针 (14) 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4) 6章策划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5) 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7) 6.3 变更的策划 (18) 7章支持 (19) 7.1 资源 (19) 7.3 意识 (22) 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2) 7.5 文件化信息 (22) 8章运行 (23)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3)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4) 8.3 设计与开发 (25)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28) 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29)

8.6 产品放行 (32) 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2) 9章绩效评价 (33)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3) 9.2 内部审核 (35) 9.3 管理评审 (35) 10章改进 (37) 10.1 总则 (37) 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37) 10.3 持续改进 (38) 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39) 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7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2017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隆追求的目标。 精心策划:建立恒隆质量管理系统,把顾客的要求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把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精心管理:恒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司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中去,依据事实进行决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精益求精:完善恒隆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过程,不断追求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中,我公司认真按照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诚信为本,科技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含环境管理手册)共121页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管理手册+全部程序】共121页 文件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 1环境管理手册 2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信息与交流运作管理程序 7相关方管理作业程序 8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 9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0运行策划控制程序 11废弃物管理程序 12能源资源管制程序 13噪音、废水、废气管制程序 14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5消防演习控制程序 16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7合规性评价程序 18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不符合控制程序 21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22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手册依据【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制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2019-7-1 批准审核编制

目录 章节号名称页码0.1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 0.2 手册修改记录 0.3 环境管理手册发布令 0.4 任命书 0.5 XXX有限公司简介 1.0 目的和适用范围 2.0 引用标准 3.0 术语和定义 4.0 公司所处的环境 5.0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岗位、职责和权限 6.0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章节号名称页码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7.0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和意识 7.3 信息交流 7.4 文件化信息 8.0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9.0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0 改进 / 附件一:XXX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与权责一览表 / 附件二: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 附件三: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 附件四: XXX有限公司厂区图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说明: 1.该套文件适用于ISO9001:X以及各大欧美质量验厂,包括SQP,沃尔玛FCCA,家乐福,KMART,TARGET, 利丰,COSTCO,TESCO,家得宝等客户的质量验厂。 2.前24个程序ISO9001:X专用。 3.后26个程序为客户质量验厂的补充,不列入 ISO9001:X的程序。 4.主要方便ISO9001:X改版用,能省点辅导费; 以及应付客户验厂使用。搬砖的请绕道。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 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 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 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 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X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 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 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 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 贯彻执行。从X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X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 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X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 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 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 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

TS16949-2018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

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

2019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汇编 (依据IS09001:2015 标准) (依据£014001:2015 标准) 0引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方针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 6.2质量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变更的策划 6.4环境因数辨识、评价 6.5合规义务及措施策划 6.6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外部提供产品服务和过程控制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 9运行控制 8. 10应急控制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1:组织机构图 附录2:质量环境职能分配表 附录3:工艺流程图 附录4:适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一览表附录5:程序文件一览表 附录6:作业文件一览表 附录7:记录一览表

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 —2015 idt ISO9001 : 2015 及£014001:2015 标准的 要求,编制了C 版《质量环境手册》规定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C版《质量环境手册》。 C版《质量环境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环境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环境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二0 —六年一月十八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09001 : 2015 及£014001:2015 标准要求,加 强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2016年1月8日

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吾爱网络项目》精选考试类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最新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资料 (手册+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 O14001-2015 文件编号:E 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实施日期:2019年11月01日

修订记录

目录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XXXXXXXXX有限公司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XXXXXXXXX有限公司 总目录 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XXXXXXXXX有限公司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供参考)

目录编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 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4.2新增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 4.2.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或试运行时,由总经办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分类、汇总。 各部门按程序规定在二周内将新变化的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结果报总经办。4.2.2 4.3当原来排查的环境因素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相关部门在二周内按程序要求进行环境因素的更新,并将结果报总经办及时更新环境 因素台帐。 4.4总经办在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后,向各部门分发一份环境因素台帐。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台帐 环境因素台帐(污染类物)

质量及环境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质量、环境程序文件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环境体系实施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并满足使用需要。 2 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发布程序文件。 3.3 办公室负责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3.4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批准、使用和保管。 4 工作内容 4.1文件分类、编号和版本标识: 4.1.1质手、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4.1.2程序文件。 4.1.3为确保质量、环境体系策划、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即:三层文件(如: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等)。 4.1.4记录(各种相关记录表格)。 4.1.5编号规则见《文件编号规则》,由办公室负责对所有文件进行编号。外来文件引用原编号,公司不再另行编号。 4.2文件受控状态 受控文件是指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管理的文件。所有质量、环境管理活动,应以受控文件作为依据,任何员工使用非受控文件均应考虑因此而可能承担的责任。 4.2.1 公司内部使用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均为受控文件。 4.2.2 办公室文件资料管理员针对所有受控文件建立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 4.2.3 公司外部使用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均不为受控文件。 4.3 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4.3.1 质量、环境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 其他文件分别由相关部门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批。 4.3.4 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 4.4 文件的发放: 4.4.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的发放由文件资料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文件发放登记表”,领用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签字领用。 4.4.2 各部门发放三层文件时,由领用部门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并通过适宜的方式通知文件资料管理员及时备案。 4.4.3 公司范围内发放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在封面加盖“受控”印章,注明分发号。向顾客提供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盖印章。 4.4.4 办公室根据文件和记录控制需要,将部分空白记录发放到相应的其他部门,各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记录的原编号,相应的内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改。 4.4.5 当使用的文件严重破损并影响使用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办公室收回。 4.4.6 若文件丢失,应向发放部门说明丢失原因,申请补发。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 4.5 文件的评审及会签: 4.5.1 文件评审作为管理评审的议题之一,管理评审结束后,由文件资料管理员根据文审的意见,对文件进行调整。 4.5.2 质量、环境体系如有重大变化或组织机构作重大调整,应保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4.5.3 文件中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或工作内容,在文件分发时各部门主管应会签,填写“文件会审签名表”。 4.6 文件的更改: 4.6.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由文件资料管理员组织实施,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6.2 其他文件更改,包括空白记录的增减、三层文件的增减要由相应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模版

环境管理手册 浙江泰富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2018年 6 月 1 日批准2018年 6 月 1 日实施

目录 1、环境方针 2、环境管理手册的发布令 3、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4、公司简介 5、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法规及标准、定义 6、环境管理手册管理 6.1总要求 6.2环境方针 6.3环境因素 6.4法律与其他要求 6.5目标和指标 6.6环境管理方案 6.7组织机构与职责 6.8培训、意识与能力 6.9信息沟通 6.10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6.11文件控制 6.12运行控制 6.13应急准备与响应 6.14监控与测量 6.15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6.16记录 6.17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6.18管理评审 7、附录 7.1厂区平面图 7.2厂区所在位置示意图 7.3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7.4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清单 7.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6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7.7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图

发布令 各部门、各科室、车间: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司的环境保护也引起了高度重 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公 司决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编写了符合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2004)及其它要求的《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是描述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对环境实施有效控制、健全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和见 证。《环境管理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应。 《环境管理手册》及《环境管理程序文件》于2011年 3 月10 日发布,公司各部门、各科室、车间必须积极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贯彻。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后,作为我公司环境管理的法规,公司所有部 门和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公司的各项活动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 总经理: 2011年 6月 1 日

最新版全套三合一体系质量环境安全程序文件汇编完整版

**建工有限公司 MCJG/ZP-00-2018 程序文件汇编 (根据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编写) 拟 制: 文件编制小组 审 核: ** 批 准: ** 版 号: B/0 受控状态: 2018年01月10日发布 2018年01月10日实施

程序文件目录

1 目的 确保文件使用部门、相关场所均使用有效版本,使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处于恰当控制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的批准和发布;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和发布。 3.2管理者代表:

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负责操作文件批准;负责文件更改的批准。 3.3办公室: 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负责各种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存档或备案等; 负责设立“受控文件清单”和“文件收发登记表”,负责相关外来文件的接收及存档,负责已经批准作废的文件、失效的文件统一销毁等文件日常管理工作。 3.4各职能部门: 负责本部门相关操作文件的编写、审核; 负责建立本部门使用的文件、资料清单。 4 工作程序 4.1文件分类 4.1.1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4.1.1.1外来文件 外来文件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除国家强制执行的文件外,其余都为参考文件),也可是顾客提供的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

程序文件MCJG/ZP-01-2018 共4 页第 2 页 a) 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令、法律、法规; b) 国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c) 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d) 其他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有关的文件,如:顾客提供的技术、质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或规范。 4.1.1.2内部文件 内部文件是本单位为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执行的文件,主要 包括: a)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一体化管理体系目标; b) 一体化管理手册; c) 程序文件; d) 操作文件:各部门编写的与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 包括相关 的规章制度、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及补充文件,…等; e)记录。 4.2编写、审核、批准和发布 办公室应设立“受控文件清单”和“文件收发登记表”。 4.2.1内部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及发布 a)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一体化管理目标由总经理批准发布;一体化管理 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b) 程序文件由各相关责任部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ISO14001:2015全套程序文件含表单英文版模板(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程序文件(含表单)-英文版模板

COMPANY NAME Environmental Procedure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and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EP-01) Revision No. : 1 Date : DD – MM – YYYY Prepared by : Approved by : Revision History

1.0Purpose This procedure describes th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related to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COMPANY NAME respectively and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aspects. The procedure also applies to those indirect aspects arising from works carried out by COMPANY NAME’s suppliers and contractors. 2.0Scope 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all operations and activitie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reasonably foreseeable situations, in the Office and Facilities of COMPANY NAME. 3.0Reference Documents Section 4.3.1, EMS Manual EP-02 Review of Legal and Other Requirements EP-04 Control of Documents EP-08 Control of Records 4.0Definitions EMS Committe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Committee EM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SE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spects 5.0Responsibility 5.1EMS Committee The EMS Committee shall identify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all activiti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of COMPANY NAME and its suppliers and contractors,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The members of EMS Committee / EMR shall prepare and maintain the Register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such that it contains the most up-to-date information. 5.2(Top Management) The (Top Management) shall review and approve the Register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6.0Procedure 6.1Basis for Aspect Identification COMPANY NAME’s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clude those direct aspects arising from their activiti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ose indirect aspects that can be influenced, such arising from the activities of their suppliers and contractors working on COMPANY NAME’s activities, and from customer use of product (wherever reasonably practicable). Aspects within the defined scope of the EMS with regards to resource inputs to each process / activity, the intermediate effects, and the outputs fo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ctivities,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any reasonably foreseeable situ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