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4

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4
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4

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4)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函义,使学生掌握的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3.通过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解题格式,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

温故知新: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4P + 5O2——2P2O5

⑴表示:跟反应,生成

⑵表明:反应条件为

⑶表示:个跟个氧反应生成个五氧化二磷

即微粒个数比为:∶∶

⑷表示:即相对质量之比为:∶∶;质量之比:克∶克∶克。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分解反应:

(2)有氢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学习过程: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

1.[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进行计算的依据]

问题一:6克碳能与多少克氧气完全反应?同时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判断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

12 32 44

从化学方程式中得到,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2.[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以及给出的已知量和待求的量,列成比例式。]

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m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2

12 32 44

点燃

6g m 1 m 2

m 1== ==16g 2

3.[解题格式] 设、方、关、比、解、答

设未知量:按题意设定所求未知量(一般不加单位)

写方程式:根据题意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列相关量:列出已知及所求物质的量

写比例式:

求解结果:

简明作答:

课堂练习

1.实验室加热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31克磷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参加反应?

小结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不能写错。

2.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不能写错。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六步。

巩固练习:

1.充分加热a 克氯酸钾与b 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 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a-b)克 B. (a-b-c)克 C. (a+b-c)克 D. (a-b+c)克

2.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中,H 2和O 2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1

D.1:16

3.化学方程式2KClO 3 ==== 2KCl+3O 2↑表示的—种意义是-----------------------------( )

A .氯酸钾是由氯化钾和氧气混合而成

B .氯酸钾是由氯化钾和氧气化合而成

C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D .氯酸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

32×6g 12 44×6g 12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业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实验室制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B .用碱石灰干燥Cl 2 C .用排水法收集Cl 2 D .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尾气 【解析】 KMnO 4、MnO 2都是氧化剂,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A 正确。Cl 2是酸性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C 错误。Ca(OH)2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中溶有的Ca(OH)2太少,吸收尾气不彻底,D 错误。 【答案】 A 2.下列物质可用来干燥Cl 2的是( ) ①碱石灰 ②浓硫酸 ③无水CaCl 2 ④P 2O 5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但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浓H 2SO 4和P 2O 5属于酸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除H 2S 、HBr 、HI 外);无水CaCl 2属于中性干燥剂,可以用于干燥所有气体(除NH 3外)。 【答案】 C 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HCl 和参加反应的HCl 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任意比 【解析】 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中,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氯气。 【答案】 C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A .制Cl 2:MnO 2、盐酸(浓) B .制H 2:硫酸(稀)、Zn C .制O 2:MnO 2、H 2O 2 D .制CO 2:硫酸(稀)、CaCO 3 【解析】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

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从诗句中,我们隐约可以读出一些化学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 1.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蓝色溶液)(蓝色沉淀)实验现象:(1)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蓝色逐渐变浅; (2)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2. 实验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1)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波义尔(1673年)拉瓦锡(1777年) 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777年,他在密闭容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至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获得公认。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3)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问题:将5g铁与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先回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的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2§2-3化学反应的利用解读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 松溪一中高一化学组李肇金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3、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实用电池。 4、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课程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课前预习学案 班级:姓名: [目标要求] 1、知道人们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新物质和提供能源。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 3、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4、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5、通过“活动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6、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知识导学]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化学反应的利用更加深刻与广泛。为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对复杂的化学反应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如:从基本反应类型可分为、、、 ;从反应程度可分为、;从有无电子的转移可分为、;从能量变化可分为、;从是否有离子参与可分为、等。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备、、;利用 和反应制备消毒剂二氧化氯……统计表明目前合成的物质已超 过种,且以每年合成种的速度继续增长。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最早发现氯气的化学家是,他把和混合加热意外的发现了氯气。(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浓盐酸在该反应显示了 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比例是_________ 。(注意:稀盐酸与MnO2难以发生反应)。 (2)发生装置:(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组装成套装置: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__________ ③向有关仪器中加入化学药品,重新连接各仪器。 ④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密度为 1.19g/cm3的浓盐 酸,缓缓加热,使反应进行。 (3)净化装置:用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再用_____ 干燥。 (4)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5)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 污染空气。 (6)实验装置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教案 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8077967.html,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整个初中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 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小组探究、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通过小学阶段

科学的学习以及初中物理生物的学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会加强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且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OH)4 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 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 %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中有氨气可能是碳酸氢钠 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一、配平下列方程式 (1)FeS2 + O2高温 Fe2O3 + SO2 (2)Cu2(OH)2CO3? CuO + H2O + CO2↑ (3)WO3 + H2? W + H2O (4)CH4 + O2点燃 H2O+ CO2 (5)C2H5OH+ O2点燃 CO2 + H2O 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种类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a g氢气在b g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a+b)g水 C.还原8gCuO共用掉2gH2,所以生成的Cu和水的质量共10g D.酒精燃烧后只产生了光和热,再没其他物质生成了 4.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NO D.NO2C.N2O4D.N2 5.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A.13g B.23g C.18g D.25g 6.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 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 7.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8.电解水:2H2O通电2H2↑+O2↑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 ) A.2:2:1 B.18:2:36 C.9:1:8 D.18:4:16 9.2g氢气和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能生成水( ) A.18 g B.4.5 g C.2.25 g D.36 g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1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12.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3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 水平检测 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和O2 B.HCl和NH3 C.H2和CO D.SO2和CO2 解析:A和B选项中的两组气体常温下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CO一般用排水法收集;D选项中的SO2和CO2常温下不发生反应,而且两者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D 2.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O2 B.Cl2 C.SO2 D.NH3 解析:浓H2SO4是酸性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所以只能选中性气体,且不易被浓H2SO4氧化。 答案:A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 ) A.湿润的KI淀粉试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解析:A项,HCl与KI不反应,不能用于HCl的检验;B项,Cl2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HCl使其变红;C项,Cl2、HCl与NH3反应现象相同;D项,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能用于HCl的检验。 答案:B 4.实验室中制备① H2、② CO2、③ Cl2三种气体的反应中,盐酸的作用( ) A.①②③互不相同 B.在①和②中相同

C .在②和③中相同 D .在①②③中均相同 解析:制取H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制取CO2时盐酸的作用只是酸性;制取Cl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还原性。 答案:A 5.实验室为了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 .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 .在N2和H2混合气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 C .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NH4HCO3,生成的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NH4Cl 受热分解得到NH3和HCl ,遇冷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 ,故加热NH4Cl 固体无法制取氨气。N2和H2合成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得到的NH3纯度低,且反应需高温高压,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加热分解NH4HCO3,所得气体中有CO2且用P2O5干燥时NH3被吸收。NaOH 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故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会有大量氨气逸出,且NH3可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干燥。 答案:C 6.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 A .②比①多 B .①比②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解析:根据反应4HCl(浓)+MnO2=====ΔMnCl2+2H2O +Cl2↑ ,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 的浓盐酸反应,所得氯气为1 mol ,而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会因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而使反应逐渐停止,最后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剩余,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 答案:A 7.(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NH4Cl 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 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 ,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 项错误;

【习题】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左物右码。 2.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大小相同的纸片,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3.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等)里称量。 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的重点在于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我们容易忽略气态或烟雾状物质的质量,如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容易忽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也容易忽略燃烧时包含在白烟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因此,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气态或烟雾状的物质,要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装置必须密闭。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至平衡 B.将干燥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在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 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9.2 g B. 9.8 g C. 10.8 g D. 10.2 g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固体物质质量增大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燃烧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氧化汞分解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H= 4⑴① ③ ⑵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 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 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2化学反应中的质 量关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807796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A.NaOH B.Na2O C.NaH D.Na4(OH)4 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 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 B.N2O C.NO D.NO2

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2 C.NO2 D.N2O 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12.(2015?遵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鲁科版 化学2》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制造物质和提供能量这两个方面对化学反应的价值进行概括整合,从而体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本节承接了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了解了与电学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元素化合物间的反应及分类,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了解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但是学生对于如何提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转化效率及热能利用率、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化学能与热、电和光能转化的应用前景很不是很明确。另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并且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 引导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利用课前和课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 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对物质的构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化学变化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 天平使用技能 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分析对守恒有一个朴素的认同,但是和物理上的守恒容易混淆。学生认知过程分析就物质来看:是从单一物质的质量到各物质质量总和最后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就对理论认知看:从实验证明守恒到从微观和本质角度去理解守恒 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从开放体系到密闭体系、从分步称量到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转换;从物质质 量到微粒质量的理性思维转换 学生应用知识的误区分析缺乏正确的对知识的应用方法,容易将问题简化为化学变化前后的物质比 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初步形成“守恒”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难点】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的理解,和应用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器材准备 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打磨好的长铁钉、小烧杯、砂纸、天平、砝码、水槽)4份 (碳酸钠固体、盐酸溶液、小试管中、天平、砝码、水槽)3份 五:教学流程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重点化学方程式)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8077967.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八年级科学上化学方程式汇总 1、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 O 2 2 P 2O 5 2、硫在氧气里燃烧 S + O 2 SO 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 O 2 Fe 3O 4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 2 CO 2 5、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 2 2Al 2O 3 6、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 2 2 MgO 7、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 +Cl 2 2NaCl 8、甲烷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H 4 +2O 2 C O 2 + 2H 2O 9、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H 2 + O 2 2 H 2O 10、水的电解 2H 2O 通直流电 2H 2↑ + O 2↑ 1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12、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 3 2KCl +3O 2↑ 1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 2O 2 2H 2O +O 2↑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 a C O 3 +2 H C l == C aC l 2 +H 2O +C O 2↑ 1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检验) CO 2 + C a(O H )2 == Ca CO 3↓ + H 2O 16、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 2 + H 2O == H 2CO 3 加热该溶液,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H 2CO 3 CO 2 + H 2O 17、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8、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光 有机物+氧气 MnO 2 △ MnO 2

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D.尾气处理 2.某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筒是原电池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铵根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 D.电子经石墨沿电解质溶液流向锌筒 3.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 A.a-a′→d-d′→e B.b-b′→d-d′→g C.c-c′→d-d′→g D.d-d′→c-c′→f

4.如图所示,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二、填空题 5.以甲烷燃料电池为例来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1)酸性条件下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条件下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环境中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中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6.Ⅰ.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的氯气及氯化物,并探究其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链接好实验装置后的第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仪器x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数据知:浓盐酸可与K2Cr2O7固体发生反应生成氯气(Cr2O72-变为Cr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案】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以Cu-Zn- H2SO4原电池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由于_____活泼,容易_____电子,锌原子失去电子被______ 成Zn2+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减小,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溶液中 的______从铜片得到电子而被______形成氢原子, 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电极反应式:负极: Zn -2e- = Zn2+正极: 2H++2e-=H2 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______离子移向正极, ______离子移向负极。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从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注:负极必须能与电解质溶液的粒子发生反应 二.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1)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2)正极——得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或正极本身得电子) (3)总反应式(即电池反应)=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例1.一原电池如右图所示:试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 反应式:正极: 负极: 总式: FeCl3溶液 4、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的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定性认识化学变化到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系列教学做好理论准备,是整个第五单元教学的基础。 本课题教材在编写的时候非常重视通过学生活动、探究、得出对质量守恒的认识,然后通过两个质疑性实验来完善学生的认识,最后是从微观角度给出了说明。在教材提供的资料中给出了不少化学史的介绍,并引进了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方程。在教材的习题中给出了相应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的实例。 本课题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设计中注意让学生体会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快乐,并初步意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初步形成“守恒”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