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烧水时;

②使用高压锅时;

③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⑨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

⑩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分组练习。

6.总结: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

第三单元好看的动画片

第一课:我们喜欢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2、能描述活动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同伴合作。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多途径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定

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动画片时不太注意姿势,看的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沉迷于动画片中以至于影响了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走进动画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观看动画片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二、制定方案

1、讨论确定调查途径:交谈、采访、问卷调查等。

2、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和家长

3、学生分组:

(1)学生调查小组

(2)家长调查小组

4、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各小组抽几名小记者进行采访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共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记者进行采访、记录。

2、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3、对采访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四、交流汇报,成果展示

(一)、导入主题

1、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学生说出动画片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谈话导入主题

(二)、现场调查

1、现场采访

2、小结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前期调查结果

1、展播采访短片

2、展示调查问卷

3、汇报调查结果

(四)、观看评谈动画片

(五)、方法总结,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活动小结

六、课外延伸,生成新课题

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探寻动画片的奥秘,或者为动画配配音,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等都可以。到时,我们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1)作用:引导、指示、识别。(不能、应该)

(2)特点:简单、醒目、直观。(一般来讲,绿色表示安全、环保等含义,红色表示紧急或禁止含义)

(3)认识标志的基本分类(从作用、颜色、代表含义)

2、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进行设计。

隐性内容

标志在为我们带来方便得的同时,也在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因此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标志知道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图片等等。

教学设计:

一、场景导入

1、同学们,这周末过得快乐吗?都去老师和大家一样,也特别喜欢放假到各处走走,请大家猜猜看,老师这天都去什么地方了!

2、老师的钱包被好心人送到了失物招领处,真是帮了我大忙。同学们,你们也要这样做,拾到东西要要交到失物招领处或者警察叔叔的手里。(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

虽然老师没有告诉大家我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学们仍然猜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常常会见到这些能提醒我们、指示我们的图画,我们把这些图画称做标志。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在我们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对比分类

出示生活中的标志,让学生辨识,简介标志的分类。

1、按作用分:(1)引导;(2)指示;(3)识别。

2、按颜色分:(1)红色;(2)绿色;(3)其他。

3、代表含义:(1)商标;(2)公共标识;(3)徽标标识。

小结:生活多姿多彩,标志形形色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使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的色彩。大家不必局限于老师对它们的分类,可以根据自己对标志的理解,对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三)对比分析

(图画和标志)

我们已然知道,标志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刻指示、引导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保护环境&游泳)

对比:1、图画与标志的区别,抽象出标志特点:简单、醒目、直观;

2、不同的设计,有相同的符号。

小结:标志其实就是从图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语言符号。(四)引发创作

(过渡:标志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连我们的校园里也比比皆是。)

1、看图回忆:作为大红门一小人,你了解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存在标志吗?

2、看图思考: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缺少标志?

3、引发创作:做为大红门一小的一名小主人,请你为学校缺少标志的地方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标志,使我们的校园萦绕在美丽的视觉语言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中。

4、提醒学生创作注意,加深学生对标志用途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巩固。(1)标志的特点;

(2)美感、有独创性。

(五)提创作要求

1、用绘画的方法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2、抓住标志的特点;

3、设计时注意颜色的运用。

(六)学生创作

1、巡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2、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合作完成或自己独立完成标志设计。

(七)展示评价

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评价导向:

1、评价自己或组作品是否有美感、有独创性;

2、小组创作的过程中的点滴体验。

(七)小结

标志是一种图形的传播符号,它以精炼的语言向人们表达一定的含义。标志不受不同种族、民族、语言文字的束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新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对标志的理解会更深。

请大家今回去以后,到你们生活的小区去找一找,有没有需要提示或提醒的地方,如果有,请你运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创作标志的方法,也为自己的小区设计一些标志,把我们的所学所知服务于社会,做社会的小主人。

第五单元巧巧手

第一课时:玩纸

一、活动主题:玩纸

二、活动对象人数:三年级学生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折纸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制作简单的折纸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探讨折纸的民族风格,并在折的过程中悟出一些折纸的规律。

四、活动准备:

教师:布置折纸作品展览。

学生:查找收集折纸资料。

五、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参观折纸作品,提出问题。(一课时)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利用查找的资料,解决问题。

(一课时)

3、动手折纸,在折的过程中发现《折纸》规律。(四课时)

4、展示成果(一课时)

5、活动评价(一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