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岩性解释方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月第33卷第2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

V ol.33No.2Apr.2011

编辑部网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b2563415.html,

文章编号:1674–5086(2011)02–0021–07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1.02.003

中图分类号:TE122.2;P631文献标识码:A

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岩性解释方法*

陈恭洋,周艳丽,胡勇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通过对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分析,认为地震纵波速度变化主要受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导致地震波阻抗在纵向及横向上的有规律变化。沉积作用主要表现为岩石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等的变化;成岩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等的强度。采用传统的分层波阻抗单一门槛值法仅能解决纵向上的阻抗变化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门槛值体”法。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对反演得到的波阻抗体进行准确而精细的岩性解释,尤其是对于解决因沉积作用造成的阻抗平面变化而引起的砂体解释的不确定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岩石物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波阻抗;门槛值体;岩性解释

网络出版地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b2563415.html,/kcms/detail/51.1718.TE.20110329.0944.001.html

陈恭洋,周艳丽,胡勇.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岩性解释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21–27.

引言

波阻抗反演技术已成为地震储层横向预测中的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关键技术。目前地震反演技术、方法的发展及各种反演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不乏反演失败的例子。究其原因,可能并不仅仅是反演本身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反演结果的解释环节出了问题。得到一个波阻抗数据体固然重要,但反演结果的合理解释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比如,在尚未对储层波阻抗特征进行仔细分析的情况下,就直接采用一个门槛值对全区进行储层解释,很可能降低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碎屑岩储层来说,在砂、泥岩的波阻抗分布区间不重叠的理想状态下,通过单一门槛值即可将砂体过滤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岩石的声波传播速度主要受地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导致砂、泥岩波阻抗部分甚至完全重叠,使反演结果对岩性的识别具有多解或无解,常规的门槛值砂体解释法则不能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叠后地震反演解释工作的一大难题。

1地震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1.1成岩作用与纵向速度变化趋势

本文的研究实例来自于我国海上某区块的两个油田(图1),甲油田有A、B、C三口直井,乙油田有D、E两口直井(图中的黑色箭头指示物源方向)。这5口井在测井时都测量了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而其余井都为大斜度井或水平井,且都没有测量声波时差和密度。图2a是A、B两井的孔隙度与纵波速度的交会图,其中,A井数据的深度范围跨度很大(1700~2450m),而B井数据的深度范围跨度较小(1894~1957m)。由图可见,A井砂岩速度–孔隙度的斜率较大,而B井的变化趋势则相对平缓。由此可见,长井段地层因受以压实作用为主的成岩作用因素影响最大,随深度的减小储层纵波速度变化较大;而短井段的地层则主要与沉积环境变化的因素有关,随深度减小储层纵波速度变化较小。

*收稿日期:2010-10-19网络出版时间:2010-03-29

基金项目: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FKT–2010001)

作者简介:陈恭洋(1963–),男(汉族),湖北潜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