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

中专财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含答案)

(90分钟)

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25分)

1.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P3)

2.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P26)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27)

4.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P112)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P187)

二、单选(1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B P32 )。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保值公债

D.特种国债

2.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居首位的是( A P52 )。

A.建设性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A P70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权责利结合

C.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4.政府预算决算的最高审批机构是( C P68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5.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88 )。

A.财政部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央银行

6.( B P109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导致需求过剩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结果。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上型

C.结构型

D.供求混合型

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 A P131 )。

A.长城卡

B.金穗卡

C.中银卡

D.牡丹卡

8.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B P198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在我国投资基金的单位面值较低,每份基金单位的面值为人民币( C P163 )元。

A.5

B.2

C.1

D.4

10.错误和遗漏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 D P181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非平衡项目

D.平衡项目

三、多项选择题 (10分)

1.组织财政收入必须坚持三大原则,即( P2426 )。

A.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B.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

C.兼顾国家、企业和公民三者的利益

D.区别对待,合理负担

2.下列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 P28 )。

A.增殖税

B.印花税

C.关税

D.契税

3.政府预算的特点是( P6061 )。

A.法律性

B.集中性

C.综合性

D.预测性

E.年度性

F.强制性

4.下列结算方式中,同城、异地均可使用的是( P125 )。

A.银行汇票

B.商业汇票

C.银行本票

D.支票

E.汇兑

F.委托收款

G.托收承付

5.下列情况记入国际收入平衡表借方项目的有( P181 )。

A.商品出口

B.官方储备增加

C.劳务支出

D.政府长期资本流出

四、判断题 ( 20分 )

( N )1.社会公共需要是一个静态的概念。(P4)

( Y )2.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提供给经营者或消费者的无偿补助。(P50)

( Y )3.中央银行是指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P93)

( N )4.股票按股东权利义务的不同可分普通股和国有股。(P159)( Y )5.政府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具有双边或多边经济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优惠贷款。(P183)

(Y)6.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和进口特定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P29)

(N)7.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的合法通货之一,其发行权集中于中央。(P103)

(Y)8.保险是保险当事人双方通过保险合同的形式而约定的法律行为。(P137)

(N)9.我国证券交易可以采用现货交易,也可以采用期货交易。(P166)

(N)10.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而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P197)

五、简答题(20分)

1.财政的一般特征有哪些?(P34)

答:财政的一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4849)

答: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受保人或其就业单位交纳的保费或社会保障税,当收支

出现困难时,财政可给予适当的补助;商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完全由投保人承担,多投多保,保费的高低由风险决定。②给付标准不同,社会保险的给付标准,按照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根据投保人缴费的情况调剂支付,有的多缴费少受益,有的少缴费多受益;而商业保险的支付标准遵循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原则,缴费多受益高,缴费少受益低。③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强制性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而商业保险则一般为自愿保险。

3.中央银行贷款主要有哪几类?(P119120)

答:中央银行的贷款主要以下几类:

第一,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第二,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

第三,对其他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它属于一种短期资金融通;

第四,各种专项贷款。

4.不同种类的证券交易有哪些共性的规则?(P166)

答:共性的规则有:

(1)证券必须合法。

(2)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我国的证券交易场所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场所,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暂停或终止不符规定证券的上市资格,即所谓“停牌”、“摘牌”。

(3)采用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4)证券交易当事人买卖的证券可采用纸面形式或规定的其他形式,目前在我国上海、深圳两大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全部都是无纸化

股票。

(5)证券交易以现货进行交易。

(6)证券公司不得为客户垫付资金,不得将证券借给客户交易。

(7)证券交易收费必须合理。

(8)为客户保密。

六、论述题(15分)

1.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缺点?(8分)(P193)答: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中介目标,有明显的优点: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即经济繁荣时会增加,经济萧条时会自动收缩。第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较强,即经济繁荣时,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货膨胀会压缩货币供应量;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扩张货币供给去复兴经济。第三,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示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应量减少,表示货币政策紧缩。第四,可以明确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当然,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也有其不足;第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诸因素中,还有公众和同业银行的行为。第二,中央银行通过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存在有一定的时滞。

2.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面对通货紧缩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7分 )(P112114)

答: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

(1)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因为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全社会物价水平普遍下降,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其资产价格相应降低。②通货紧缩对经济具有促退作用。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物价水平持续和普遍下跌使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低,一方面,利润减少或者亏损,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减产或停产,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从而减少消费需求。③通货紧缩减就业机会。生产企业纷纷减产停产,下岗人员增加,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将十分尖锐。

(2)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①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为企业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促使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②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削减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坚决关闭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主、经济要求的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③实行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向金融机构增发政策性金融债券,扩大再贴现规模等。④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改善政府投资,拓宽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渠道,打破行业垄断,收缩国有经济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消费收入,降低人们的通货预期。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5、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6、货币头寸:是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多头寸)或不足(少头寸)的数量。 二、填空题 1、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2、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5、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公平与效率兼顾。 6、金融创新主要发生在五个方面: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技术创新、市场形态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创新。 7、中央银行一般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三、判断题 1、利息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 从事商业性的金融活动。(×)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发放贷款,而不是吸收存款。(×)5、金融创新,是指来自金融业内部的种种创造性的变革。(√) 6、信托以信任为核心,资财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7、证券行市是指在证券流通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价格。(√) 8、货币流动性程度,即指货币变为现款的能力。(√) 9、金融工具交易的方式按达成交易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10、证券业监管方式有:官方监管、自律、社会公众监督。(√)11、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度,主要表现是个别物价上涨。(×)1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存量。(×)13、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14、外汇交易泛指国际上不同货币之间的各类买卖业务。(√)15、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一起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16、狭义的国际储备即指借入储备。(×)17、货币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四、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界的三类观点: A、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①,提高货币供给,可刺激有效需求,满足财政赤字的弥补需求;②,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中利益的得失,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③,物价上涨,企业的利润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B、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生产过程紊乱、生产性投资减少、破坏了商品的正常流向、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市场混乱、囤积居奇、投机活动猖獗),妨碍着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证明了这一点。 C、中性。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2、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哪些? 答: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中外合作。 3、我国弥补财政赤字,基本上有哪几种方式? 答: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筹集财政收入(遵守利益兼顾、增产节约开辟财源、正确处理筹集收入与发挥经济杠杆功能、区别对待合理公平的原则); B,发行国债(国债的管目标:1,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2,满足投资者的需求,3,利息成本最小化,4,减少国债流动性。); C,控制财政支出(遵守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厉行节约与讲求效益、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的原则); D,严格执行国家预算。 4、企业投资行为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答:合同是债权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相对於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义务。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有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金融法试题及答案

东财11春学期《金融法》在线作业一(随机)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是() 资A 券证.投. B私人长期投资 贷府借间长. C政期支方面D收单移转.D 答正确:案 2.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度种经障一济 A. 保保险是制度济经性补律一具种制有偿.B的质保是险法同一的有种. 合偿是双系关C 务 具强制性保. 险D有 :D 正答案确 3.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价稳物.A 定业充就分. B支衡收平际国. C长稳定促此经并持值币,以进济增保.D D :答正确案 )人民币或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申请人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的所有者权益不低于(4. 元亿5 .A. B. 10亿元 元2C亿.O 元3亿 D 0.D 案答:确正 5. 下列行为中,不须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即可进行的是() A. 设立保险公司 构机设内在B. 保境险公外司代立表 金 C.司增减注保险册资公本部干.司招募D公中保层险 正D :确答案 )的银行于属列下.6 不中国(民人是职能A.行发行的银银银的B行.行 银企.的行业C .行政的D 府银答C 正确:案 托信为作的7用可中产财使财产列下. (是)麻品. A醉品放B.物射 物国.级C文家 D权件.版软D 确正答:案 构机融金行银非的管监法依)(是司公赁租融金.8. A. 中国人民银行 部政 B.财监会C中. 银国 院务D .国C :正确答案 9.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 )人民币 A. 4000万 万500B0. 元亿C .1 元 D 2.亿正C :答确案 ()息整遇如利率调,其计方式是存蓄10.定期储存款在期内利息,时段计利高率调.A 利时分调率低按原率时存率按利款B. 率按款取利C时. 平.利按率D均确B 答:案正 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有关专业人员,在该股票11. 该持者或购得不后满期内销承期和(内),买有票股个.1月A 月. 个B3 6.个月C .年1D C :案答确正.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学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4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财政与金融学习提纲

财政与金融学习提纲 第一章财政导论 不论哪种市场经济模式,共同的特征,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1基础性指经济活动中主体、主要、经常性的投资、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由供求规律、价格导向市场功能来调节。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其中,不替代市场。主要靠政策诱导、利益调整来辅助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征:自由性(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2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存在缺陷,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有时可能不是最佳状态,缺乏效率(社会福利:社会成本,宏观意义)。即完完全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或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是不能达到这种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应”的。3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排斥竞争);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效应(包括正、负外部效应)——无法无天、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4-5 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6。财政存在和职能范围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弥补市场失灵。6 财政处于再生产的分配环节,是一个分配范畴。7 公共产品的特征13-14 财政的职能三个方面16-21 如何理解财政分配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21 第二章财政支出 主要分类:1、购买性支出,(各级)政府直接支出,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如政府采购、基建投资),主要反映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政府间接支出,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反映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2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23-24 第三章购买性支出 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投资。作用:宏观调控手段,诱导民间投资、社会投资。目的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公共产品等。38 简述财政投资与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的区别39; 投资的三大分类。39 简述政府公共投资的的合理范围40 政府采购48。政府采购的原则51 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56我国城镇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58 财政补贴的实质是财政对补助接受者的转移支出。61 三个特征61 补贴的内容63 简述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63 第五章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建设性收入)。前者主要指什么?后者主要指什么?65-66 预算外资金及其性质68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个方面?69 第六、七章税收、税制 税收的三个特征78 税收制度79 纳税人是税款的直接交纳者,但并不一定是最终负担者。可转嫁

《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与金融》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P2 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P5 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P11 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P23 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P24 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P25 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P25 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P27 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P27 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P43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P1 2、国家 P4 3、剩余产品 P5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P5 5、税收、非税收 P11 6、经济数据法、要素分析法 P17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P22 8、课税对象P24 9、税源 10、10 P25 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P30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P31 13、从价、从量 P32 114、一般、级差 P38 15、有偿P43 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P44 17、平价、折价、溢价值 P48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 P49 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 P51 20、金融市场利率、政府的信用状况、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P20 三、单项选择题

(金融保险)东财考试批次金融法复习题及答案

(金融保险)东财考试批次金融法复习题及答 案

《金融法》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 1.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称为() A.转贴现 B.再贴现 C.重贴现 D.二次贴现 【答案】B 2.利用涂改、粘贴、拼接等手段无中生有或者以小变大的非法改变货币的外形或面额的犯罪行为定为() A.变造票据罪 B.伪造票据罪 C.变造货币罪 D.伪造货币罪 【答案】C 3.依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数额是人民币() A.1亿元 B.5亿元 C.10亿元 D.20亿元 【答案】C 4.我国的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是() A.全体社会成员 B.特定社区成员 C.企业集团成员 D.企业工会成员 【答案】C 5.汽车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4% B.7% C.8% D.10% 【答案】D 6.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有权批准贷款人豁免贷款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财政部 C.国务院 D.审计署 【答案】C 7.依票据法原理,票据被称为无因证券,其含义指的是() A.取得票据无需合法原因 B.转让票据须以向受让方交付票据为先决条件 C.占有票据即能行使票据权利,不问占有原因和资金关系 D.当事人发行、转让、背书等票据行为须依法定形式进行 【答案】C 8.关于票据权利取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按照票据法规定的方式取得票据,才能取得票据权利 B.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持有票据者即享有票据权利 C.只有支付对价者才能取得票据权利 D.以偷盗手段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 【答案】D 9.甲向乙签发支票,因合同总价未确定,故支票金额未填写。甲与乙商定,金额由乙根据实际发货数量补充填写。后来实际发生的货款为21万元,但乙将金额填为24万元,并将支票转让给丙。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乙违反诚信原则填写票据,票据无效 B.乙违反甲之授权,填写无效,应按实际发生的货款确定票据金额 C.甲可以以乙滥用填充权为由对丙提出抗辩 D.乙补充填写的支票有效 【答案】D 10.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 A.4000万 B.5000万 C.1亿元 D.2亿元 【答案】D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证券法禁止的欺骗客户行为有() A.在自己实际控制的帐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 B.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C.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D.未经客户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财政与金融认识

财政与金融 --朱正模 首先,我觉得我在对财政与金融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认识到,财政与金融学是一门非常系统和严谨的科学,是对各类企业在某些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的学问;其次,在金融方面,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经济资源极其丰富的年代,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创新是一种根本性的生存之道;再者,通过学习财政工程的相关产品,对财政政策有了许多具体化的认识和感受。 《财政与金融》包括财政与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财政部分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与作用、财改支出、财政收入、公债、国家预算管理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基础、信用、利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还阐述了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等问题。学习财政与金融知道了关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思想。在公共财政学理论中,老师首先分析了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公共品的最佳生产、消费方式及有关公共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即公共选择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收入形式--税收的经济效应及转嫁、归宿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能分工、财权划分及中央对地方的调控关系予以了分析和研究。在金融学理中,我们知道了金融机构及体系存在的必要性,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货币针对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在实现金融深化,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方面应注意的经验教训,以及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对策。 知道了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办法1)经验数据法即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的

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2)要素分析法即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和财政集中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当比例 知道了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一般说来,它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直接关系。2)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3)固定性,是指在征税前,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知道了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2)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主要税种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消费税,是以某些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关税,是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种。 金融的构成1)金融的概念金融,概括地说,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具体地说,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买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和转让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3)信用,

财政与金融 习题集 含答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财政与金融》(编号为02004)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分析题,论述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支出的是()。 A. 财政补贴支出 B. 债务利息支出 C. 行政管理费支出 D. 社会保险费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救济 D. 商业保险 3.财政收入的规模,从根本上讲决定于()。 A. 社会消费的规模 B. 生产的规模 C. 商品交换的规模 D. 建设资金需要的规模 4.从社会经济所有制构成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所有制经济。 A. 国有 B. 集体 C. 个体 D. 中外合资 5.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A. C B. V C. C+V D. M

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是()。 A. 9级全额累进税率 B. 5级超额累进税率 C. 9级超额累进税率 D. 20%的比例税率 7.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A. 农业税 B. 关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证券交易税 8.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 A. 20% B. 30% C. 33% D. 40%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 设立偿债基金 B. 依赖财政盈余 C. 预算列支 D. 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A. 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 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C. 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我国从1994年起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 总额分成 B.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 分税制 D. 划分税收,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12.货币流通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变化。 A. 正比 B. 反比

财政与金融 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通过对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属于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是国家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通过一定形式的渠道筹集起来形成的货币资金的总和。 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指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 财政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反应了财政偿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能力。 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本流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活动的总称。 期货交易:是指商品的交割和结算要在商品成交后的一定时期中进行结算时,按买卖契约成立时的行市,而不是按照交割时的行市进行结算。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而金融期权则是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方式。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特里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 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 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8.( B )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财政与金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习题册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简答题: 1.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义职能原因) 答: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职能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以下三种职能: (l)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这种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财政的分配只能才能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节。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手段来实现。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案例分析: 1.外部性怎么解决? 答:1。外部性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利益和好处,而所有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补偿。如企业的科研活动。负外部性指产品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损害,但未给受害者应有的补偿。如企业生产的污染行为。 2.解决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如:征税与补贴,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费,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采取征税与补贴的方法,存在不足:征税与补贴问题上难以量化,征收补贴的数量难以清晰界定,这易助长腐败现象,破坏经济市场。 3。为弥补征税与补贴方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将外部性内部化,利用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从产权学派获悉, 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楚,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或社会产值最大化的安排。利用政府有形的手,清晰界定产权,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使交易成本降低。这就是外部性内部化,以此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浅议财政与金融

浅谈财政与金融 ——09级数学B班学号:094080132 姓名:宋睿 一直以来,我对财政与金融都不了解,仅仅只知道它是经济中的一部分,也只知道它是与钱有关的。高中政治上所接触到的也仅仅是几个相关名词而已,却只知道背而没有去深究,今年在选课时看到《财政与金融》,突然心中就萌发出一种想要去了解它的欲望,也正是如此我选了这门课,而他也确实让我更多的了解财政与金融。 通过今年的选修课《财政与金融》老师每星期的详细分析,让我认识到财政与金融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下面就让我来说说这个学期的所得吧。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但不同的是:财政:研究是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是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 通常所说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财政的简称,即有关国家(政府)钱财货物方面的行政事务。企业、单位钱财货物方面的行政事务一般被称作“财务”。财政又有着不同的概念表述,所说的国家财政,其财政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强制性参与的对社会产品的一种分配活动。而公共财政这种观点认为,市场体制下的政府收支活动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我国已经转而实行市场经济,因此政府的收支活动也应改称为“公共财政”。事实上,财政和“公共财政”是同一个概念,任何社会形态下的政府收支活动

都具有“公共性”特征。不管是国家财政还是公共财政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的生活都与产品有关。我们的每一天都与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就与财政有了密切的关系了。在财政中,税收是极其重要的,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税收的强制、无偿性使它最适合于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它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把财政收入用于为提供公共产品筹资,这实际上是把一部分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配置到了社会的公共部门。在确定公共产品的提供量时,要用一种政治程序来替代市场机制。这种政治程序就是让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意代表(在我国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投票表决政府的财政预算,从而使配置到公共产品的资源数量和结构尽量符合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所以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与我们的生活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谈到金融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银行,但这仅仅只是狭义上的。金融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分。金融机构,也称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结构,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现代社会,很大一部分资金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通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或不甚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金融机构体系,一般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结构形成的整体。它由商业性金融机构;而它又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自改革至今,我国的金融机构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为领导核

2017年电大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财政与金融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 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2、国家 3、剩余产品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5、税收;非税收 6、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课税对象 9、税源 10、10 11、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13、从价定率;从量定额 14、一般;级差 15、有偿 16、有偿性;灵活性;自愿性 17、平价;溢价;折价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到期一次;市场购销;以新替旧 20、金融市场利率;国家信用好坏;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C B 6-10 C B A B D 四、多项选择题 1、ACE 2、ACD 3、ABC 4、ACD 5、C 6、ABC 7、ABCD 8、ABCDE 9、ABCDE 10、BCDE 五、判断正误 1-5 X X X X X 6-10 X X √ √ X 11-15 √ √ X √ X 六、计算题 1、解:应纳增值税= 1500000*17%-110000 = 145000(元) 2、解: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800)* 10% - 25 + 5000 *(1-20%)*20% + 500*20% = 945(元) 财政与金融作业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 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 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 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 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 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 基本的生活保障。 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 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 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9、国家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 10、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 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 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模块二:财政收入

财政与金融试卷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固有的功能。它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2.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3.税收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和税基、税率。 4.金融是指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四个: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不包括 ...( C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财产税 D.消费税 2.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其划分标准是( ) A.预算收入的性质 B.预算的级次分类 C.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 D.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

3.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转移税收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A )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4.预算年度的期限通常为( A)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C. 非银行金融机构 6.我国一般采用的利息率是(B ) A. 年利率 B. 月利率 C. 日利率 D. 厘利率 7.一国制定和执行政府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D. 专业银行 8.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B ) A. 经济补偿 B. 分散风险 C. 筹集资金 D. 防灾防雨 9.保险合同的内容是指(A) A. 保险合同的形式和条款 B. 保险利益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5070

一村一《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P2 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P5 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P11 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P23 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P24 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P25 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P25 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P27 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P27 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P43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2、国家 3、剩余产品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5、税收、非税收 6、

经济数据、要素分析法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纳税人 9、税源 10、10 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13、从价、从量 14、一般、级差 15、有偿 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17、平价、折价、溢价值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 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 20、金融市场利率、国家信用环境、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 四、多项选择题 五、判断题 六、计算题 1、答:10000*150=1500000元; 1500000/(1+17%)-110000元=107948.70元。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1+税率)。

金融法简答题及答案

银行法:1.商业银行设立的法定条件:(PPT:text9中有每条的详细解释,这里不赘述)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12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②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 ③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④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⑤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2.商业银行禁止的业务有哪些?(对应PPT:text10) 《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禁止性业务: 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股票业务、房地产业务及向其他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业务。 3.存款合同的法律特征:(对应PPT:text13存款法) 无名性 消费寄托性 附合性 实践性 4.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对应PPT:text14贷款法) (1)借款合同的标的物为货币。

借款合同的标的物只能是货币,而不能为其他消耗物或不可消耗物。 (2)借款合同是转移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即所有权的合同。 这一点与存款合同一致。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货币这种种类物,且具有强制流通性,因此一经占有即具有了对其所有权。当然,这种所有权中的使用权能和收益权能有所限制,即借款的使用一般要受当事人合同约定范围的限制,否则,借款人有权在合法的范围内自由地使用。借款人享有借款的收益权,这种收益应是在扣除了出借方利息后的收益。借款人占有权、处分权则是完整的,即出借人须将货币交付给借款人,之后,借款人即拥有了对其处分权,依合同约定自主使用并收益。否则,借款合同就失去了意义。 (3)借款合同一般为有偿合同。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与自然人之间借款,应收取一定的利息。当然,法律不禁止自然人之间无偿借款关系的存在。 (4)借款合同一般为诺成性合同。 合同法规定出借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日期和金额提供借款,否则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这说明借款合同为诺成性合同。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则以货币交付生效,应是实践性合同。 (5)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出借人应按约定提供借款,借款人则应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到期返还借款本息,可见是双务合同。 证券法: 1.证券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