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规模测序及一二三代测序仪介绍

4大规模测序及一二三代测序仪介绍
4大规模测序及一二三代测序仪介绍

大规模测序

1.RNA测序(RNA Sequencing)—高速序列比对

2.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3.宏基因组测序

1.转录组是指某个物种的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生理功能状态下所有转录的mRNA产物的集合,是基因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重要步骤和过程。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可以获得大量转录本序列信息,定量基因转录表达水平,获得基因组转录区域及其位点信息等,在基因组序列拼接注释、样品间基因转录差异表达(差异表达分析为考点)及其功能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 有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分析技术路线

推荐平台:Illumina HiSeq 2000、Illumina MiSeq 2. 无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分析

推荐平台: Roche 454 FLX+

二、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有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

1.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2. 转录组测序分析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分析

差异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的聚类分析(热图)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GO、KEGG)

SNPs的分析(SNPs鉴定、同义/非同义突变、与已有SNPs数据库比对)

可变剪切分析

UTR区域鉴定

新基因/新转录本分析

3.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

2) 无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

1.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2. 转录组测序分析:

序列拼装及拼装统计

Unigene功能注释

Unigene的功能聚类分析(KOG、GO)

Unigene的代谢途径分析(KEGG pathway)

Unigene的表达量分析

Unigene的表达量差异分析

差异表达的Unigene的聚类分析(热图)

差异表达的Unigene的富集分析(KOG、GO、KEGG)

SNPs的鉴定

3.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

四、经典案例

案例1:人前列腺癌融合基因鉴定

背景: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发病率近年

呈上升趋势。

目的:对人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转录组进行检测分析。了解人前列腺癌的种族特异性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结果:人前列腺癌的融合基因具有种群特异性,在欧美人群中普遍高频表达(50-80%)的融合基因TMPRSS2-ERG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率仅有20%左右,而在欧美人群中尚未发现的融合基因CTAGE5-KHDRBS3和USP9Y-TTTY15在中国人群中却有很高的表达频率,分别为37%和35.2%。

案例2: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转录组研究

背景:在单子叶植物中,分生组织分化产生叶片和叶鞘。玉米叶片发育的整个顺序都是沿着长度分布的,不同的部位也呈现出不同的发育阶段。

目的:对玉米叶片转录组进行分析,了解基因结构和表达差异。

结果:定位了超过120 Mb条序列,定量叶片各发育阶段中成熟维管束鞘和叶肉细胞中的转录本丰度,发现在发育各个阶段的维管束鞘和叶肉细胞中分别有64%和21%的基因差异表达。同时发现一个动态转录组,其中叶基部初级细胞壁和基本细胞代谢的转录本向顶端次级细胞壁生物合成和C4光合作用的转录本转变。

案例3:西葫芦(基因组未知)转录组研究

背景:西葫芦属于葫芦科,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然而与其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限制了分子育种的发展。

目的:采用Roche 454 FLX对西葫芦的根、叶、花等组织进行转录组

测序,分析SSR和SNPs位点。

结果:通过从头组装获得平均长度为626 bp的unigene 49,610条。发现超过60%的unigene被注释分类到一个或者多个GO分类信息中。在检出的SSR中共有1,882种基序类型和9,043个SNPs位点。大量的分子标记,为遗传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常见问题解答

1. Q:转录组测序与基因表达芯片相比有哪些优势?

A:与基因表达芯片相比,转录组测序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应用范围广。转录组测序无需预先设计探针或了解物种的基因组信息,同样适用于基因组序列未知物种;第二,准确性高。基因芯片原理是基于核酸单链间的互补杂交,当杂交条件不同时,或者丢失低拷贝转录本信息,或者假阳性率高。而转录组测序是基于对转录本序列的测定,准确性很高,而且当测序深度足够时,能够检测到极低低丰度表达的转录本信息。第三,信息丰富。转录组测序除了可以用于基因组注释和基因转录表达分析,而且能发现新基因,检测可变剪切,SNPs,融合基因等。因此,转录组测序在诸多方面优于基因表达芯片,已经成为基因注释、表达检测和发现新基因等方面的主流技术。

2. Q:如何进行原核生物转录组分析?

A:针对原核生物的mRNA没有poly A尾巴的情况,需要提供去除rRNA 后经过纯化的原核生物mRNA或cDNA样品。

3. Q:转录组测序需要多少测序量?

A:转录组测序所需的测序量随物种转录组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转录组的大小受基因数目和丰度双重影响,不同物种间变化很大。因此在测序之前,需要对转录组的大小进行评估。①针对有参考基因组的物种,可通过分析基因组信息,统计编码基因个数及其碱基数来评估转录组的大小,同时也可参考相近或相关物种转录组研究的文章;②针对无参考基因组的物种,只能参考相近物种的转录组大小。

4. Q:转录组测序和数字表达谱测序有什么区别?

A:转录组测序和数字表达谱测序相比,主要有如下不同:第一,测序目标不同。转录组测序可以测定特定组织中全部mRNA,而表达谱测序只是测定mRNA的酶切标签序列(21 bp);第二,代表性不同。数字表达谱测序只测定21bp序列,而转录组测序测定转录本全长,因而可以更准确地代表样品转录表达情况;第三,应用范围不同。转录组测序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检测表达量差异,而且可以发现新的转录本和可变剪切等。而表达谱测序只能粗略检测表达量差异,不能反映基因转录表达的特点和规律;第四,参考序列要求不同。转录组测序不仅可以适用于基因组序列已知的物种,而且也适用于基因组序列未知的物种。而表达谱测序只适用于基因组序列已知的物种。因此,对于想要检测表达量差异的客户,我们推荐进行转录组测序,以获知更精确的转录组信息。

3.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e sequencing)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也称为元基因组学,是以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学科。自然界中约有99%的微生物是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纯化培养的。宏基因组学研究不要求对每个微生

物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而是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能够解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学研究范围。

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可以分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和宏基因组de novo测序。其中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16S rDNA高变区/ITS 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宏基因组de novo测序是指对环境样品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DNA片段化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进行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获得部分不可纯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该环境下所有微生物基因集信息。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Environmental microbial diversity detection)

一、技术路线

推荐平台: Roche 454 FLX+、Illumina MiSeq

二、生物信息分析

1.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2. OTU列表生成及注释

3. 基于物种丰度分析:

稀释曲线

Alpha多样性分析

物种丰度差异分析

聚类分析(热图)

多元统计分析(根据实验设计)

4. 基于群落结构分析:

单样品物种分布

多样品物种分布

含进化关系的物种分布

Beta多样性分析(PCoA、NMDS)

5.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

案例1:人类“肠型”研究

背景:人体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是否能以这些微生物的多样性来划分不同的肠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的:利用Illumina和Roche 454测序平台对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及国籍的人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研究发现人体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并不是随机组合而成的,在所有受检人群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enterotypes):拟杆菌型(Bacteroides)、普氏菌型(Prevotella)、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对更大规模的人群(154名美国人和85名丹麦人)进行调查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说明在人体的肠道内真正存活较好的微生物生态组,其数量可能并不太多。不过这种分型方法和人体的年龄、体重、性别或国籍都没有任何关联。

案例2:北极多年海冰和表层海水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背景:北极多年海冰(multiyear ice,MYI)的急剧减少表明这种环境可能在100年后就会消失,为了了解这种微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对北极附近的两处多年海冰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

目的:利用Roche 454 FLX测序平台对2个多年海冰和3个海水样本中的微生物16S rDNA的V3区进行测序,揭示出北极多年海冰和表层

海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结果:北极多年海冰与周围的海水中微生物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多年海冰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水相当,但是丰度较少。此外,还首次在北极海冰中发现蓝藻以及一些过去未曾报道的低丰度微生物物种。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Q:哪些环境样品可以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A:针对宿主相关样品如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进行研究;针对环境相关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盐湖、沼泽等进行研究。

2. Q: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有何优势?

A:常规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基因克隆文库、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等,但这些方法的通病是信息量太小,不能充分反映复杂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

基因克隆文库构建和检测的工作量大,且自然界中99%的微生物在实验室都没有办法纯化培养,从培养基上挑取克隆菌株,摇菌转化测序,效率低下。DGGE法曾经广泛应用于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态性,但是需要标准菌株,且受到凝胶电泳特性的局限,无法检测到稀有菌群的种类,因此其重复性和分辨率都不甚理想。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无需构建质粒克隆文库,这避免了文库构建过程中利用宿主菌对样品进行克隆而引起的系统偏差,可以直接对环境样品中的基因组片段进行测序,简化了基本操作,提高了测序效率,它能

够对一个群落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作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描述,且具有通量高,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的优点,因而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3. Q:人体为什么又叫“超级生物体”?

A:1958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Joshua Lederberg提出了“超级生物体”(Superorganism)”的概念,是指人体由真核细胞与体内共生的微生物共同组成。研究发现正常人体肠道中存在约1000-1500种微生物,重量达到1-1.5 kg。微生物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微生物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数量的100多倍。

宏基因组 de novo测序(Metagenome de novo sequencing)

一、技术路线

推荐平台: Roche 454 FLX+、Illumina HiSeq 2000

二、生物信息分析

1.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2. 基因集分析

基因功能注释

基因功能丰度差异分析

丰度差异的基因 GO 富集分析

丰度差异的基因 KEGG 富集分析

聚类分析(热图)

多元统计分析(根据实验设计)

3. 基于物种丰度分析:

稀释曲线

Alpha多样性分析

物种丰度差异分析

聚类分析(热图)

多元统计分析(根据实验设计)

4. 基于群落结构分析:

单样品物种分布

多样品物种分布

5. 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组装和拼接

6.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

三、样品要求

1. 样品采集:采集条件的一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需严格按照标准采样,采样后立即冷冻保存。

2. 样品DNA:环境因素异常复杂,许多物质或抑制因子会影响后续PCR、测序文库构建和序列测定,常规提取方法不一定适合,建议按公司要求采用专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浓度>100 ng/μl,总量>20 μg,OD 260/280在1.8-2.0之间,并确保电泳检测无明显RNA 条带,基因组条带清晰、完整;基因组DNA完全无降解;提供DNA电泳检测照片,用自封袋密封后随样品一起送样。

3. 样品保存期间切忌反复冻融。

4. 送样管务必标清样品编号,管口使用Parafilm膜密封。

四、经典案例

案例1:牛瘤胃中纤维素降解微生物de novo测序

背景: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资源。牛在反刍过程中涉及到纤维素的分解,研究牛的消化机制,将为寻找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酶奠定基础。

目的:研究人员将柳枝稷样品置于牛的瘤胃中培养72 h,采用Illumina平台对附着在样品上的所有微生物进行基因组分析。

结果:测序分析得到268 Gb的宏基因组数据,确定了超过27,775个碳水化合物相关的酶基因和15个高丰度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将部分基因导入细菌,然后由这些细菌产生了90种蛋白质酶。这一数据集极大地丰富了纤维素相关降解微生物基因组及降解基因集。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Q:针对16S rDNA测序和宏基因组de novo测序有什么不同?A:16S rDNA测序是针对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特定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反映物种。

测序仪

简介

技术原理Read

长度数据量

/run

耗时

/run

错误替换率插入

第一带测序Sange

r/AB

3730D

NA

Analy

zerr

Sanger

双脱氧

终止法

1000bp 56kb

二代测序Solex

a/Ill

umina

Genom

e

Analy

zer

边合成

边测

序,

2*75bp 20.5-2

5Gb

9.5d 替换 1.5% 0.003

%

454/G

S FLX

Titan

ium

Serie

s

焦磷酸

测序

400bp 400-60

0Mb

10h 插入,

缺失

0.004% 0.5%

三代测序Helis

cope/

Helic

os

Genet

ic

Analy

sis

Syste

m

边合成

边测序

30-35b

p

21-28G

b

8d 插入0.2% 4.5%

对于测序仪的评价指标

1、读长:长读长在序列拼接、定位、跨越重复区域的应用中有着极大优势。如在De novo assembly(无参考序列基因组)时,困难在于如何跨越高/低GC含量而完成整个基因组的拼接。

NGS的读长都很短(通常为100-150bp),拼接完整的难度很大,长读长还可以帮助变异检测的准确定位。

2、耗时

3、准确率

第一代测序:

1、Sanger 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测序法

原理:由于ddNTP的2′和3′都不含羟基,在DNA合成反应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被用来中断DNA合成反应。在4个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ddNTP,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放射性标记,对人体有害,后来发明以荧光标记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荧光信号接收器和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代替放射性自显影的自动测序仪)

2、Gilbert 化学讲解法

原理: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标记碱基再用化学方法打断待测序列

毛细管电泳技术

一次可以测48-384个独立样品,一天1-8Mb的碱基信息。

第一代测序:工作量大,耗时多,花费更多,但读取长度大。第二代测序(高通量测序)(NGS)

一、Illumina 测序仪

原理:1. 文库制备

将基因组DNA打成几百个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在片段的两个末端加上接头(adapter)。

2. 产生DNA簇(DNA簇和可逆终止子为其核心专利技术)

利用专利的芯片,其表面连接有一层单链引物,DNA片段变成单链后通过与芯片表面的引物碱基互补被一端“固定”在芯片上。另外一端(5’或3’)随机和附近的另外一个引物互补,也被“固定”住,形成“桥(bridge) “。反复30轮扩增,每个单分子得到了1000倍扩增,成为单克隆DNA簇。DNA簇产生之后,扩增子被线性化,测序引物随后杂交在目标区域一侧的通用序列上。由独立软件自动生成DNA簇在5小时内完成(手动30min)

3.测序

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加入改造过的DNA聚合酶和带有4种荧光标记的dNTP。这些核苷酸是“可逆终止子”,因为3’羟基末端带有可化学切割的部分,它只容许每个循环掺入单个碱基。此时,用激光扫描反应板表面,读取每条模板序列第一轮反

应所聚合上去的核苷酸种类。之后,将这些基团化学切割,恢复3'端粘性,继续聚合第二个核苷酸。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每条模板序列都完全被聚合为双链。这样,统计每轮收集到的荧光信号结果,就可以得知每个模板DNA片段的序列。目前的配对末端读长可达到2×50 bp,更长的读长也能实现,但错误率会增高。读长会受到多个引起信号衰减的因素所影响,如荧光标记的不完全切割。

4.数据分析:自动读取碱基,数据被转移到自动分析通道进行二次分析。

5、优点:

(1)可扩展的高通量,目前每次运行后可获得超过20 GB的高品质过滤数据,流动池支架,使每轮运行所得的高质量数据增加20%;(2)需要样品量少,系统需要的样品量低至100ng,能应用在很多样品有限的实验(比如免疫沉淀、显微切割等)中。

(3)运行成本比其他测序仪可能更低。

(4)简单快速自动化,制备样本文库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星期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数据,支持超过100个测序循环,易用且自动

(5)新颖的测序化学技术

通过合成测序来支持大规模并行测序,专利的可逆荧光标记终止子,在DNA延伸过程中检测到单个碱基的掺入,四个可逆终止子在每轮测序循环都存在,自然的竞争减少了掺入的误差。

单个或配对末端支持。文库构建过程简单,减少了样品分离和制备时间,制备基因组DNA的单个片段或配对末端文库需要6个小时,只有3个小时需要手工操作,2X50个碱基或更长的读长增加了比对基因组的能力,并拓展了再其他方面的应用。

二、ROCH-454 测序仪——焦磷酸测序

试剂:GS FLX Titanium sequencing Kit XL+

产量:100万序列∕Run

读长:最高可达1000bp

测序通量每次实验可以产生400~800Mb数据

运行时间每次实验只需23h

序列读长单条序列的平均读长在600bp以上

序列质量单碱基准确率为99%

序列产量平均每次实验可以产生100万条的序列

应用:基因组de novo测序、转录组de novo测序、宏基

因组测序、重测序

原理:1)样品输入并片段化:GS FLX系统支持各种不同来源的样品,包括基因组DNA、PCR产物、BAC、cDNA、小分子RNA等等。大的样品例如基因组DNA或者BAC等被打断成300-800 bp的片段;对于小分子的非编码RNA或者PCR扩增产物,这一步则不需要。短的PCR产物则可以直接跳到步骤3)。

2)文库制备:借助一系列标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A和B接头(3’和5’端具有特异性)连接到DNA片段上。接头也将用于后续的纯化,扩增和测序步骤。具有A、B接头的单链DNA片段组成了样品文库。3)一个DNA片段=一个磁珠:单链DNA文库被固定在特别设计的DNA 捕获磁珠上。每一个磁珠携带了一个独特的单链DNA片段。磁珠结合的文库被扩增试剂乳化,形成油包水的混合物,这样就形成了只包含一个磁珠和一个独特片段的微反应器。

4)乳液PCR扩增:每个独特的片段在自己的微反应器里进行独立的扩增,而没有其他的竞争性或者污染性序列的影响。整个片段文库的扩增平行进行。对于每一个片段而言,扩增后产生了几百万个相同的拷贝。随后,乳液混合物被打破,扩增的片段仍然结合在磁珠上。

5)一个磁珠=一条读长:携带DNA的捕获磁珠随后放入PTP板中进行后继的测序。PTP孔的直径(29um)只能容纳一个磁珠(20um)。然后将PTP板放置在GS FLX中,测序开始。放置在四个单独的试剂瓶里的四种碱基,依照T、A、C、G的顺序依次循环进入PTP板,每次只进入一个碱基。如果发生碱基配对,就会释放一个焦磷酸。这个焦磷酸在ATP硫酸化酶和萤光素酶的作用下,经过一个合成反应和一个化学发光反应,最终将萤光素氧化成氧化萤光素,同时释放出光信号。此反应释放出的光信号实时被仪器配置的高灵敏度CCD捕获到。有一个碱基和测序模板进行配对,就会捕获到一分子的光信号;由此一一对应,就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待测模板的碱基序列。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焦磷酸测序。

优点:GS FLX系统的准确率在99%以上。其主要限制来自同聚物,也就是相同碱基的连续掺入,如AAA或GGG。由于没有终止元件来阻止单个循环的连续掺入,同聚物的长度就需要从信号强度中推断出来。这个过程就可能产生误差。因此,454测序平台的主要错误类型是插入-缺失,而不是替换,454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较长的读取长度,使得后继的序列拼接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目前每轮运行能获得4-6个碱基对,所需时间为10h。与其他新一代测序平台相比,454

测序峰图

峰的高低说明了信号的强弱,宽窄表示的是分离效果,可以对比板胶电泳的亮度和条带的宽窄。重叠则说明了样品中有长度相同但是序列不同的片段。 Q-1.为什么提供新鲜的菌液?如何提供新鲜的菌液?返回顶端 A-1.首先,新鲜的菌液易于培养,可以获得更多的DNA,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菌种的纯度。如果您提供新鲜菌液,用封口膜封口以免泄露;也可以将培养好的 4~5ml菌液沉淀下来,倒去上清液以方便邮寄。同时邮寄时最好用盒子以免邮寄过程中压破。 Q-2.DNA测序样品用什么溶液溶解比较好?返回顶端 A-2.溶解DNA测序样品时,用灭菌蒸馏水溶解最好。DNA的测序反应也是Taq酶的聚合反应,需要一个最佳的酶反应条件。如果DNA用缓冲液溶解后,在进行测序反应时,DNA溶液中的缓冲液组份会影响测序反应的体系条件,造成Taq酶的聚合性能下降。 有很多客户在溶解DNA测序样品时使用TE Buffer。的确,TE Buffer能增加DNA样品保存期间的稳定性,并且TE Buffer对DNA测序反应的影响也较小,但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还是推荐使用灭菌蒸馏水来溶解DNA测序样品。 Q-3.提供DNA测序样品时,提供何种形态的比较好?返回顶端 A-3.我们推荐客户提供菌体,由我们来提取质粒,这样DNA样品比较稳定。如果您可以提供DNA样品,我们也很欢迎,但一定要注意样品纯度和数量。如果提供的DNA量不够,我们就需要对质粒进行转化,此时需收取转化费。有些质粒提取法提取的DNA质量很好,象TaKaRa、Qiagen、Promega的质粒制备试剂盒等。提供的测序样品为PCR产物时,特别需要注意DNA的纯度和数量。PCR产物必须进行切胶回收,否则无法得到良好的测序效果。 有关DNA测序样品的详细情况请严格参照“测序样品的提供”部分的说明。 Q-4.提供的测序样品为菌体时,以什么形态提供为好?返回顶端 A-4.一般,菌体的形态有:平板培养菌、穿刺培养菌,甘油保存菌或新鲜菌液等。我们提倡寄送穿刺培养菌或新鲜菌液。 平板培养菌运送特别不方便,我们收到的一些平板培养菌的培养皿在运送过程中常常已经破碎,面目全非,需要用户重新寄样。这样既误时间,又浪费客户的样品。一旦是客户非常重要的样品时,其后果更不可设想。而甘油保存菌则容易污染。 制作穿刺菌时,可在1.5 ml的Tube管中加入琼脂培养基,把菌体用牙签穿刺于琼脂培养基(固体)中,37℃培养一个晚上后便可使用。穿刺培养菌在4℃下可保存数个月,并且不容易污染,便于运送。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简介 陆桂 什么是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 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cing) 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de novo测序 de novo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获得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是加快对此物种了解的重要捷径。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测序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较传统技术都大大降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渐入佳境,基因组学研究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革命性突破。利用新一代高通量、高效率测序技术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可以高效、低成本地测定并分析所有生物的基因组序列。 什么是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 外显子组测序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外显子测序相对于基因组重测序成本较低,对研究已知基因的SNP、Indel等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无法研究基因组结构变异如染色体断裂重组等。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三种技术平台介绍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三种技术平台介绍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功能研究更加透彻,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造基因的目的需要详细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因为DNA序列是改造基因的基础,这就要求具有高效的DNA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测序技术。 最早的Sanger测序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也给基因组测序贴上了数亿美元的价格标签,让人生畏。这两年发展迅猛的第二代测序仪——Illumina的Genome Analyzer、Roche 454的GS系列以及ABI的SOLiD系统——让人类基因组重测序的费用蹭地降低到10万美元以下。现在,能对单个DNA分子进行测序的第三代测序仪也加入到这场比赛中,让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第三代测序主要有三种技术平台。两种通过掺入并检测荧光标记的核苷酸,来实现单分子测序。Helicos的遗传分析系统已上市,而Pacific Biosciences准备在明年推出单分子实时(SMRT)技术。第三种Oxford Nanopore的纳米孔(nanopore)测序还尚未有推出的时间表,但有可能是这三种当中最便宜的。纳米孔测序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对DNA进行标记,也就省去了昂贵的荧光试剂和CCD照相机。 最近,Oxford Nanopore T echnologies的Hagan Bayley及他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改善纳米孔。根据他们之前的工作,他们以a-溶血素来设计纳米孔,并将环式糊精共价结合在孔的内侧(下图)。当核酸外切酶消化单链DNA后,单个碱基落入孔中,它们瞬间与环式糊精相互作用,并阻碍了穿过孔中的电流。每个碱基ATGC以及甲基胞嘧啶都有自己特有的电流振幅,因此很容易转化成DNA序列。每个碱基也有特有的平均停留时间,它的解离速率常数是电压依赖的,+180 mV的电位能确保碱基从孔的另一侧离开。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2010-11-22 09:48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454) 转录组即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总和,是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基因组不同的是,转录组的定义中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定。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及生长环境下,其基因表达情况是不完全相同的。罗氏GS-FLX-Titanium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平均读长超过 400bp,在测序读长上遥遥领先于其它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使其成为转录组学研究的首选测序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一、罗氏454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研究中的突出优势体现在:(1)测序序列长,便于聚类拼接,可以对转录本进行从头组装(de novo assembly)。 (2)测序通量高,可以检测到低丰度转录本信息。 (3)可以对无基因组参考序列的新物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新的转录本和亚型。 (4)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强。无需进行克隆的文库构建,双链cDNA连接454接头后可以直接进行测序,实验周期短。 (5)测序数据便于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鉴定基因的可变剪切以及预测新基因。 二、美吉公司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研究中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1)拥有自主实验室和高通量测序平台,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灵活安排实验,实验周期短,取样方便,质量可靠。 (2)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可以稳定地进行总RNA的提取和双链cDNA的合成,可以根据顾客要求第一时间提供实验方案。 (3)有专业的生物信息团队和大型计算机,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生物信息分析服务。 (4)开放式实验室,参与式服务。客户不但可以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而且可以参与生物信息分析,提供最为增值的售后服务。 三、服务流程 (1)客户提供样本背景信息、实验目的和实验预期。 (2)美吉公司设计实验方案,提供测序深度建议和生物信息分析建议。 (3)客户认可实验方案,双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4)项目开始运作,美吉公司指定专人和客户保持无障碍沟通。 (5)项目结束,美吉公司提供标准结题报告。 (6)客户可以和美吉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享受折扣和VIP服务。 四、送样要求 (1)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 > 请提供足量的新鲜样品,样品量≥5g;植物材料应避免过老的组织,尽量用柔嫩部位。 > 新鲜程度要求:采样后将样品立即液氮速冻-80℃保存(保存期不超过1个月),干冰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72h。 > 样本保存期间切忌反复冻融。

DNA测序结果分析

学习 通常一份测序结果图由红、黑、绿和蓝色测序峰组成,代表不同的碱基序列。测序图的两端(本图原图的后半段被剪切掉了)大约50个碱基的测序图部分通常杂质的干扰较大,无法判读,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引物设计时,要避免将所研究的位点离PCR序列的两端太近(通常要大于50个碱基距离),以免测序后难以分析比对。 我的课题是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因此下面要介绍的内容也主要以判读测序图中的等位基因突变位点为主。 实际上,要在一份测序图中找到真正确实的等位基因多态位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临床专业的研究生,这些东西是没人带的,只好自己研究。开始时大概的知道等位基因位点在假如在测序图上出现像套叠的两个峰,就是杂合子位点。实际比对了数千份序列后才知道,情况并非那么简单,下面测序图中标出的两

个套峰均不是杂合子位点,如图并说明如下: 说明:第一组套峰,两峰的轴线并不在同一位置,左侧的T峰是干扰峰;第二组套峰,虽两峰轴线位置相同,但两峰的位置太靠近了,不是杂合子峰,蓝色的C峰是干扰峰通常的杂合子峰由一高一略低的两个轴线相同的峰组成,此处的序列被机器误判为“C”,实际的序列应为“A”,通常一个高大碱基峰的前面1~2个位点很容易产生一个相同碱基的干扰峰,峰的高度大约是高大碱基峰的1/2,离得越近受干扰越大。一个摸索出来的规律是:主峰通常在干扰峰的右侧,干扰峰并不一定比主峰低。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拿疑似为杂合子峰的测序图位点与测序结果的文本序列和基因库中的比对结果相比较;一个位点的多个样本相比较;你得出的该位点的突变率与权威文献或数据库中的突变率相比较。通常,对于一个疑似突变位点来说,即使是国际上权威组织大样本的测序结果中都没有报道的话,那么单纯通过测序结果就判定它是突变点,是并不严谨的,因一份PCR产物中各个碱基的实际含量并不相同,很难避免不产生误差的。对于一个未知

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内部极品资料,初学者必看)

基因组测序基础知识 ㈠De Novo测序也叫从头测序,是首次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测序所得序列进行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基因组De Novo测序方法有三种: 1. 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 测序仪直接测序; 2. 用Roche GS FLX Titanium直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3. 用ABI 3730 或Roche GS FLX Titanium测序,搭建骨架,再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 进行深度测序,完成基因组拼接。 采用De Novo测序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未知物种的个体全基因组序列、鉴定新基因组中全部的结构和功能元件,并且将这些信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集成和展示、可以预测新的功能基因及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流程: 公司服务内容 1.基本服务:DNA样品检测;测序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数据基本分析(Base calling,去接头, 去污染);序列组装达到精细图标准 2.定制服务:基因组注释及功能注释;比较基因组及分子进化分析,数据库搭建;基因组信息展 示平台搭建 1.基因组De Novo测序对DNA样品有什么要求?

(1) 对于细菌真菌,样品来源一定要单一菌落无污染,否则会严重影响测序结果的质量。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 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每次样品制备需要10 μg样品,如果需要多次制备样品,则需要样品总量=制备样品次数*10 μg。 (2) 对于植物,样品来源要求是黑暗无菌条件下培养的黄化苗或组培样品,最好为纯合或单倍体。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样品总量不小于500 μg,详细要求参见项目合同附件。 (3) 对于动物,样品来源应选用肌肉,血等脂肪含量少的部位,同一个体取样,最好为纯合。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样品总量不小于500 μg,详细要求参见项目合同附件。 (4) 基因组De Novo组装完毕后需要构建BAC或Fosmid文库进行测序验证,用于BAC 或Fosmid文库构建的样品需要保证跟De Novo测序样本同一来源。 2. De Novo有几种测序方式 目前3种测序技术 Roche 454,Solexa和ABI SOLID均有单端测序和双端测序两种方式。在基因组De Novo测序过程中,Roche 454的单端测序读长可以达到400 bp,经常用于基因组骨架的组装,而Solexa和ABI SOLID双端测序可以用于组装scaffolds和填补gap。下面以solexa 为例,对单端测序(Single-read)和双端测序(Paired-end和Mate-pair)进行介绍。Single-read、Paired-end和Mate-pair主要区别在测序文库的构建方法上。 单端测序(Single-read)首先将DNA样本进行片段化处理形成200-500bp的片段,引物序列连接到DNA片段的一端,然后末端加上接头,将片段固定在flow cell上生成DNA簇,上机测序单端读取序列(图1)。 Paired-end方法是指在构建待测DNA文库时在两端的接头上都加上测序引物结合位点,在第一轮测序完成后,去除第一轮测序的模板链,用对读测序模块(Paired-End Module)引导互补链在原位置再生和扩增,以达到第二轮测序所用的模板量,进行第二轮互补链的合成测序(图2)。 图1 Single-read文库构建方法图2 Paired-end文库构建方法

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

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 (2014-01-22 10:42:13) 转载 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链终止法 一代测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Fred Sanger及其同事首先发明。其基本原理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够把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区分开来。一代测序实验的起始材料是均一的单链DNA分子。第一步是短寡聚核苷酸在每个分子的相同位置上退火,然后该寡聚核苷酸就充当引物来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链。用双脱氧核苷酸作为链终止试剂(双脱氧核苷酸在脱氧核糖上没有聚合酶延伸链所需要的3-OH基团,所以可被用作链终止试剂)通过聚合酶的引物延伸产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进行分离的方法。测序引物与单链DNA模板分子结合后,DNA聚合酶用dNTP延伸引物。延伸反应分四组进行,每一组分别用四种ddNTP(双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来进行终止,再用PAGE分析四组样品。从得到的PAGE胶上可以读出我们需要的序列。 第二代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 大规模平行测序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platform)的出现不仅令DNA测序费用降到了以前的百分之一,还让基因组测序这项以前专属于大型测序中心的“特权”能够被众多研究人员分享。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有助于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之间交互作用组的各项数据。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一代测序仪产品,例如美国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基因组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和英国Solexa techn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Illumina测序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SOLiD测序仪。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以Illumina测序仪说明二代测序的一般流程,(1)文库制备,将DNA用雾化或超声波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用聚合酶和外切核酸酶把DNA片段切成平末端,紧接着磷酸化并增加一个核苷酸黏性末端。然后将Illumina测序接头与片段连接。(2)簇的创建,将模板分子加入芯片用于产生克隆簇和测序循环。芯片有8个纵向泳道的硅基片。每个泳道内芯片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 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通过不断循环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3)测序,分三步:DNA聚合酶结合荧光可逆终止子,荧光标记簇成像,在下一个循环开

质谱测序 第三代测序

第三代测序技术与质谱测序技术的 介绍和比较 质谱蛋白测序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的分析方法。一级质谱主要是给出目标物的分子量,GC-MS一级谱图可以定性分析,LC-MS能用于简单的分子量测定。二级质谱可以看出目标物的部分碎片,可以对目标物的结构进行分析。 在蛋白测序方面,一级质谱结合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可以初步推测蛋白质的种类、序列。PMF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直接从双向电泳凝胶上切下或印迹到PVDF膜上并切下,经过原位酶解得到酶解肽段,然后用质谱得到这些肽段的PMF,即获得了肽质量指纹图谱。由于每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不同,当蛋白质被酶解后,产生的肽片段序列也不同,其肽混合物质量数即具一定特征性。用实测的肽段质量去查找蛋白质和核酸序列库,结合适当的计算机算法,可鉴定蛋白质。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直接测序,必须依靠大量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准确率也受到限制。 串联质谱可直接用于测定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其过程是从一级质谱产生的肽段中选择母离子,进入二级质谱,经惰性气体碰撞后肽段沿肽链断裂,由所得到的各肽段质量数差值推定肽段序列。得到的质谱数据既可以通过仪器提供的软件解析,也可以进行手工解析。 在第一级质谱得到肽的分子离子,选取目标肽的离子作为母离子,与惰性气体碰撞,使肽链中的肽键断裂。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肽键断裂方式,产生6中不同的碎裂离子:即N端的a, b, c型离子与C端的x, y, z型离子. 每种断裂类型分别生成互补的两种离子, 如a-x,b-y,c-z 。最常见的是a 型离子、b 型离子和y型离子,其他类型离子较少出现。将这些碎片离子系列综合分析,可得出肽段的氨基酸序列。质谱法有不少优点,还能用于翻译后修饰的分析(糖基化、磷酰化),但目前只适用于20个氨基酸以下的肽段。此外,还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比如Leu和Ile、Lys和Gln不能区分,有些肽的固有序列不能用质谱法测定。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导读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1,发展至今三十多年时间,测序技术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测序读长从长到短,再从短到长。 摘要: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1,发展至今三十多年时间,测序 技术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测序读长从长到短,再从短到长。虽然就当前形势看来第二代短读长测序技术在全球测序市场上仍然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测序技术也已在这一两年的时间中快速发展着。测序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也都对基因组研究,疾病医疗研究,药物研发,育种等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里我主要对当前的测序技术以及它们的测序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图1: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命体遗传信息的快速获得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图1)所描述的是自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建立DNA双螺旋结构以来,整个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测序技术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用的是1975年由桑格(Sanger)和考尔森(Coulson)开创的链终止法或者是1976-1977年由马克西姆(Maxam)和吉尔伯特(Gilbert)发明的化学法(链降解). 并在1977年,桑格测定了第一个基因组序列,是噬菌体X174的,全长5375个碱基1。自此,人类获得了窥探生命遗传差异本质的能力,并以此为开端步入基因组学时代。研究人员在Sanger法的多年实践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2001年,完成的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以改进了的Sanger法为其测序基础,Sanger法核心原理是:由于ddNTP的2’和3’都不含羟基,其在DNA的合成过程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用来中断DNA 合成反应,在4个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分为:ddATP,ddCTP,ddGTP和ddTTP),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图2)。这个网址为 sanger测序法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形象而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测序技术起步发展的这一时期中,除了Sanger法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测序技术,如焦磷酸测序法、链接酶法等。其中,焦磷酸测序法是后来Roche公司454技术所使用的测序方法2–4,而连接酶测序法是后来ABI公司SOLID技术使用的测序方法2,4,但他们的共同核心手段都是利用了Sanger1中的可中断DNA合成反应的dNTP。

TALEN和CAS9技术移码敲除测序峰图分析方法说明-仅供参考

1.为什么TALEN和CAS9技术移码敲除项目需通过测序判定基因型? TALEN和CAS9技术是通过特异识别和核酸酶切割,使DNA双链断开,机体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在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过程中,碱基的随机增减造成目标基因功能缺失。这一修复过程通常会产生1-30个左右的碱基缺失,PCR后凝胶电泳无法将碱基缺失链和wt链区分开,所以只能通过测序判断。 2.如何判断TALEN和CAS9技术移码敲除项目的基因型? a. 野生型或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基因型的判定: 1)如下图所示,只有单峰的为野生型或基因敲除的纯合子。 2)将只有单峰的序列文件与wt序列比对,可判定野生型或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基因型(网站或生物软件比对均可). 如下图的对比结果为野生型:

如下图的比对结果为缺失一个C的纯合子 b.杂合子基因型的判定: 1).如下图所示,测序图谱中出现叠峰的为杂合子 若将叠峰的序列文件直接与wt序列比对,叠峰后的序列会对应不上(因为叠峰的序列只显示了信号强一点的那个碱基,实际上每个叠峰对应两个碱基),如下图所示:

所以不能通过直接比对来分析,需通过峰图分析,在峰图中峰的颜色与碱基对应关系如下:A:绿色 T:红色 C:蓝色 G:黑色 2)将wt的峰图与杂合子的峰图用软件同时打开,从出现叠峰的位置开始分析(杂合子的一条链是wt链,一条链是缺失链): 上图第一个峰图是野生型的序列,与第二个峰图叠峰开始对应的序列为: Gttaact ccgagcagcaaagaaatgatgtccc 上图第二个峰图是杂合子的测序峰图,从叠峰位置开始的序列为: Gttaact ccgagcagcaaagaaatgatgtccc(wt链) Ccgagcagcaaagaaatgatgtcccaagcctt(缺失链) 由此可判定为该杂合子的基因型为缺失gttaact(-7)

高通量测序 名词解释

高通量测序基础知识汇总 一代测序技术:即传统的Sanger测序法,Sanger法是根据核苷酸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A、T、C、G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检测得到DNA碱基序列。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测序相比,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从而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NGS主要的平台有Roche(454 & 454+),Illumina(HiSeq 2000/2500、GA IIx、MiSeq),ABI SOLiD等。 基因:Gene,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核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按一定的顺序彼此相连构成长链,即DNA链,DNA链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包含有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二、三代测序技术

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 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链终止法 一代测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Fred Sanger及其同事首先发明。其基本原理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够把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区分开来。一代测序实验的起始材料是均一的单链DNA分子。第一步是短寡聚核苷酸在每个分子的相同位置上退火,然后该寡聚核苷酸就充当引物来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链。用双脱氧核苷酸作为链终止试剂(双脱氧核苷酸在脱氧核糖上没有聚合酶延伸链所需要的3-OH基团,所以可被用作链终止试剂)通过聚合酶的引物延伸产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进行分离的方法。测序引物与单链DNA模板分子结合后,DNA聚合酶用dNTP延伸引物。延伸反应分四组进行,每一组分别用四种ddNTP(双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来进行终止,再用PAGE分析四组样品。从得到的PAGE胶上可以读出我们需要的序列。 第二代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 大规模平行测序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platform)的出现不仅令DNA测序费用降到了以前的百分之一,还让基因组测序这项以前专属于大型测序中心的“特权”能够被众多研究人员分享。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有助于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之间交互作用组的各项数据。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一代测序仪产品,例如美国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基因组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和英国Solexa

techn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Illumina测序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SOLiD测序仪。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以Illumina测序仪说明二代测序的一般流程,(1)文库制备,将DNA用雾化或超声波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用聚合酶和外切核酸酶把DNA片段切成平末端,紧接着磷酸化并增加一个核苷酸黏性末端。然后将Illumina测序接头与片段连接。(2)簇的创建,将模板分子加入芯片用于产生克隆簇和测序循环。芯片有8个纵向泳道的硅基片。每个泳道内芯片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 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通过不断循环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3)测序,分三步:DNA 聚合酶结合荧光可逆终止子,荧光标记簇成像,在下一个循环开始前将结合的核苷酸剪切并分解。(4)数据分析 第三代测序技术-高通量、单分子测序 被称为第三代的测序的He-licos单分子测序仪,PacificBioscience的SMRT技术和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公司正在研究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正向着高通量低成本长读取长度的方向发展。不同于第二代测序依赖于DNA模板

DNA测序结果分析比对(实例)

DNA测序结果分析比对(实例) 关键词:dna测序结果2013-08-22 11:59来源:互联网点击次数:14423 从测序公司得到的一份DNA测序结果通常包含.seq格式的测序结果序列文本和.ab1格式的测序图两个文件,下面是一份测序结果的实例: CYP3A4-E1-1-1(E1B).ab1 CYP3A4-E1-1-1(E1B).seq .seq文件可以用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程序打开,.ab1文件需要用专门的软件打开。软件名称:Chromas 软件Chromas下载 .seq文件打开后如下图: .ab1文件打开后如下图: 通常一份测序结果图由红、黑、绿和蓝色测序峰组成,代表不同的碱基序列。测序图的两端(下图原图的后半段被剪切掉了)大约50个碱

基的测序图部分通常杂质的干扰较大,无法判读,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引物设计时,要避免将所研究的位点离PCR序列的两端太近(通常要大于50个碱基距离),以免测序后难以分析比对。 我的课题是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因此下面要介绍的内容也主要以判读测序图中的等位基因突变位点为主。 实际上,要在一份测序图中找到真正确实的等位基因多态位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认为等位基因位点假如在测序图上出现像套叠的两个峰,就是杂合子位点。实际比对后才知道,情况并非那么简单,下面测序图中标出的两个套峰均不是杂合子位点,如图并说明如下:

说明: 第一组套峰,两峰的轴线并不在同一位置,左侧的T峰是干扰峰;第二组套峰,虽两峰轴线位置相同,但两峰的位置太靠近了,不是杂合子峰,蓝色的C峰是干扰峰通常的杂合子峰由一高一略低的两个轴线相同的峰组成,此处的序列被机器误判为“C”,实际的序列应为“A”,通常一个高大碱基峰的前面 1~2个位点很容易产生一个相同碱基的干扰峰,峰的高度大约是高大碱基峰的1/2,离得越近受干扰越大。 一个摸索出来的规律是:主峰通常在干扰峰的右侧,干扰峰并不一定比主峰低。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拿疑似为杂合子峰的测序图位点与测序结果的文本序列和基因库中的比对结果相比较;一个位点的多个样本相比较;你得出的该位点的突变率与权威文献或数据库中的突变率相比较。 通常,对于一个疑似突变位点来说,即使是国际上权威组织大样本的测序结果中都没有报道的话,那么单纯通过测序结果就判定它是突变点,是并不严谨的,因一份 PCR产物中各个碱基的实际含量并不相同,很难避免不产生误差的。对于一个未知突变位点的发现,通常还需要用到更精确的酶切技术。 (责任编辑:大汉昆仑王)

测序结果分析教学文案

测序结果的判读 测序结果为.abi格式,可用软件chrosmas打开,一种颜色的峰代表一个碱基,峰的高低表信号的强弱。一个正常的N表示机器没法判读是哪种碱基,原因是:杂峰的信号高于机器默认的值,机器会认为该处有两个峰,因此不能判断确定是哪个峰,需要人工判读。以下三种情况会出现N:有杂合子,有杂峰,反应已结束。

原因:测序产物纯化不够 注意:染料峰位于序列的前100 碱基以内;酒精峰位于序列的220 ~ 320 碱基之间

产生的原因是样品或毛细管内有灰尘等固体小颗粒 原因:测序反应失败。 解决办法:改进条件,重做反应。注意两个关键因素:引物与模板之间的比例:3.2 pmol: 200 ng。模板DNA 的纯度和用量:1.6 ~ 2.0

原因:残余的Dye 太多,纯化不够。有测序反应,但效率低下信号太弱 解决办法:纯化充分。避开引物峰,确定新的分析起点 1、PCR产物测序时出现重叠峰 问题图1(模板中有碱基缺失,往往是单一位点(1-1)或两个位点(1-2)碱基缺失导致测序结果移码) 解决方法:将PCR产物克隆到质粒(如T载体)中挑单克隆测序,或将PCR产物进行PAGE 纯化(至少琼脂糖充分电泳后切胶纯化)后再进行测序。 问题图2(PCR产物不纯,含部分序列一致的两种以上的片段,长度不一)

解决方法:主要原因是PCR产物没有纯化,含有部分序列一致的两种以上长度不一的片段,将PCR产物进行PAGE纯化(至少琼脂糖充分电泳后切胶纯化)后再进行测序,便可解决。 问题图3(测序引物有碱基缺失) 测序引物有碱基缺失(一般是引物的5'端缺失),和模板的碱基缺失即图1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模板碱基缺失一般是在一段正常测序序列后才出现移码,而引物碱基缺失的话,则从测序一开始就出现移码,表面在图形上便是一开始就是严重的峰形重叠。 解决方法:重新合成引物,或将引物进行PAGE纯化 2、克隆测序时出现峰形重叠

三代测序

第一代测序技术 1977年,Sanger发明的DNA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测序法(chainter?minatorsequencing)和A.M.Maxam和W.Gilbert 报道的DNA化学降解测序法(chemicaldegradationse?quencing)为代表的第一代测序技术诞生,但由于化学降解法的程序复杂,后来逐渐被Sanger测序法代替。 Sanger测序法原理: 双脱氧核苷酸没有3′-OH,且DNA聚合酶对其没有排斥性。当添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引物时,在聚合酶作用下ddNTP被合成到链上,但其后的核苷酸无法连接,合成反应也随之终止,后续再根据各个合成片段的大小不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后,便可根据片段大小排序及相应泳道的末端核苷酸信息读出整个片段的序列信息。通过调节加入的dNTP和ddNTP的相对量即可获得较长或较短的末端终止片段。 一代测序的特点:速度快,但是一次只能测一条单一的序列,且最长也就能测1000-1500bp。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单序列测序上。 在小型的细菌基因组测序、质粒测序、细菌人工染色体末端测序、突变位点验证等研究领域中较为常见。 第二代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也称为新一代测序技术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相比第一代测序技术,总体往高通量、低成本方向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即通过捕捉新合成末端的标记来确定DNA的序列。其特点是能一次并行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的序列测定,且一般读长较短。 通过物理或是化学的方式将DNA随机打断成无数的小片段(250-300bp),之后通过建库)富集了这些DNA片段。接下来将建完的库放入测序仪中测序,测序仪中有着可以让DNA片段附着的区域,每一个片段都有独立的附着区域,这样测序仪可以一次检测所有附着的DNA序列信息。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片段拼接成长片段。 第二代测序技术平台主要包括Roche/454 FLX、Illumina/HiSeq/MiSeq、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和Applied Biosystems SOLID system。 1、Illumina原理: 桥式PCR+4色荧光可逆终止+激光扫描成像 主要步骤: ①DNA文库制备——超声打断加接头 ②Flowcell——吸附流动DNA片段 ③桥式PCR扩增与变性——放大信号 ④测序——测序碱基转化为光学信号 2、Roche454 油包水PCR+4种dNTP车轮大战+检测焦磷酸水解发光 ①DNA文库制备——喷雾打断加接头 ②乳液PCR——注水入油独立PCR ③焦磷酸测序——磁珠入孔,焦磷酸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 3、IonTorrent原理 油包水PCR+4种dNTP车轮大战+微电极PH检测 ①DNA文库制备——喷雾打断加接头 ②乳液PCR——注水入油独立PCR ③微电极pH检测——磁珠入池记录pH

测序 基础知识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中,reads、contigs、scaffold、unigene、singleton 高通量测序时,在芯片上的每个反应,会读出一条序列,是比较短的,叫read,它们是原始数据; 有很多reads通过片段重叠,能够组装成一个更大的片段,称为contig(克隆群); 多个contigs通过片段重叠,组成一个更长的scaffold; 一个contig被组成出来之后,鉴定发现它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就叫singleton; 多个contigs组装成scaffold之后,鉴定发现它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unigene。 基因组测序方法: 链中止法测序:通过合成与单链DNA互补的多核甘酸链,由于合成的互补链可在不同位置随机终止反应,产生只差一个核苷酸的DNA分子,从而来读取待测DNA分子的顺序。 化学降解法测序:在待定的核苷酸碱基中引入化学集团,再用化合物处理,使DNA分子在被修饰的位置降解。 自动化测序:与链终止测序原理相同,这姿势用不同的荧光色彩标记ddNTP,如ddA TP 标记红色荧光,ddCTP标记蓝色荧光,ddGTP标记黄色荧光,ddTTP标记绿色荧光。由于每种ddNTP带有各自待定的荧光颜色,二简化为由1个泳道同时判读4种碱基。 非常规DNA测序毛细管电泳、光点测序、DNA芯片测序、随机的组装(鸟枪法)鸟枪法:就有可能出现错装。 鸟枪法策略指导测序策略 不需要背景信息构建克隆群 时间短需要几年时间 需要大型计算机 得到的是草图(Draft)得到的是精细图谱 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测序 EST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组图分子标记,以EST为探针很容易从cDNA文库中筛选全基因,又可从BAC克隆中找到其基因组的基因序列。 优点:mRNA可直接反转录成cDNA,而且cDNA文库也可比较容易构建。 对cDNA文库大量测序,即可获得大量的EST序列 EST为基因的编码区,不包括内含子和基因间区域,一次测序的结果足以鉴定所代表的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承担1%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MB的测序任务。 2000年6月26完成草图。测序错误率低于1%%。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导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1,发展至今三十多年时间,测导序技术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测序读长从读长到短,再从短到长。 摘要: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1,发展至今三十多年时间,测序技术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测序读长从长到短,再从短到 长。虽然就当前形势看来第二代短读长测序技术在全球测序市场上仍然占有着绝对的优势 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测序技术也已在这一两年的时间中快速发展着。测序技术的每一次变 革,也都对基因组研究,疾病医疗研究,药物研发,育种等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 这里我主要对当前的测序技术以及它们的测序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图1 :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命体遗传信息的快速获得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图1)所描述的是自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建立DNA双螺旋结构以来,整个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测序技术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用的是1975年由桑格(Sanger)和考尔森(Coulson )开创的链终止法或者是1976-1977年由马克西姆(Maxam和吉尔伯特(Gilbert )发明的化学法(链降解)?并在1977年,桑格测定了第一个基因组序列,是噬菌体X174的,全长5375个碱 基1。自此,人类获得了窥探生命遗传差异本质的能力,并以此为开端步入基因组学时代。 研究人员在Sanger法的多年实践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2001年,完成的首个人类基 因组图谱就是以改进了的Sanger法为其测序基础,Sanger法核心原理是:由于ddNTP的2' 和3'都不含羟基,其在DNA的合成过程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用来中断DNA 合成反应,在4个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分为:ddATP,ddCTP,ddGTP和ddTTP),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图2)。这个网址为san ger测序法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形象而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测序技术起步发展的这一时期中,除了San ger法之外还出现了一 些其他的测序技术,如焦磷酸测序法、链接酶法等。其中,焦磷酸测序法是后来Roche公司454技术所使用的测序方法2 - 4,而连接酶测序法是后来ABI公司SOLID技术使用的测序方 法2,4,但他们的共同核心手段都是利用了Sanger1中的可中断DNA合成反应的dNTP 图2: Sanger法测序原理

picbio 三代测序原理

三代测序之PacBio SMRT技术全解析2017-05-11 11:29 来源:基因谷技术 气温回升,天气渐暖, 花儿开了一簇又一簇~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 我们准备聊点新话题。 今天小编要来和你分享: PacBio SMRT测序那些事儿~

测序技术在近几年中又有里程碑的发展,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成功推出商业化的第三代测序仪平台,让三代测序正式走入我们的视线。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测序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测序界新宠-PacBio SMRT测序平台。 PacBio SMRT测序原理 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研发的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SMRT)应用了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并以SMRT芯片为测序载体。基本原理如下: 聚合酶捕获文库DNA序列,锚定在零模波导孔底部 4种不同荧光标记的dNTP随机进入零模波导孔底部 荧光dNTP被激光照射,发出荧光,检测荧光 荧光dNTP与DNA模板的碱基匹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一个碱基 统计荧光信号存在时间长短,区分匹配碱基与游离碱基,获得DNA序列 酶反应过程中,一方面使链延伸,另一方面使dNTP上的荧光基团脱落 聚合反应持续进行,测序同时持续进行 PacBio SMRT测序原理 PacBio SMRT的单分子测序和超长读长是如何实现的?我们重点看一下该技术的两点关键创新:分别是零模波导孔(zero-mode waveguides, ZMWs)和荧光标记在核苷酸焦磷酸链上(Phospholinked nucleotid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