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绘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

第二课时板块运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讲授新课]

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7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

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那么,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4.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

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3渐变为画面4。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2〕演示东海海域由陆变成海的过程。鼠标点击,回到〝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画面;再鼠标点击,使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继续鼠标点击,使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

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6.承转过渡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

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板书【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学生阅读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本P41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2.启发引导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成功与失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被捅破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在漂移这一伟大的假说,并为此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大陆真的在漂移吗?

板书大陆漂移

3.读图观察电脑动画演示课本P40图2.18〝大陆的漂移〞。第一次鼠标点击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第二次点击漂移成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的状况;第三次点击漂移成现在的海陆分布的状况。教师边点击,图文结合,边讲述,边归纳板书〔见板书设计〕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4.列举证据让学生阅读课本P39图2.17〝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思考:大陆漂移说的提出是偶然发现了什么现象受到启示的?阅读课本P40图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课本P40图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思考: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依据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证据,选出代言人,在全班交流。

5.评价点拨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6.设置悬念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要想知道答案,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课堂小结]

概述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